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

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

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

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目的

维护清朝的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列举);创办民用工业(列举);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评价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自救运动。

(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消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积极。

做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洋务运动的表格,学生同为之间交换学案,相互检查有无错误。

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是中国的近代化。学生速记洋务运动的评价,然后找三五个学生展示速记情况。

活动一:思考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制度。

二、戊戌变法

根据学案上设计的戊戌变法表格,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自主完成。

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

时间

1898年6月——9月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要内容

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文化: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影响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完成之后,教师找学生口述答案。

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辛亥革命

教师将本部分知识整理,用幻灯片展示,学生阅读,巩固记忆。幻灯片内容如下: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让学生总结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学生整理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善答案。

幻灯展示: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1906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旗帜。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令。

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革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绩和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牢记。

四、新文化运动

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用学案设计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问题,同位之间相互提问,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主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主要思潮

“民主”、“科学”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四提倡四反对)。

地位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之后,教师找三组同桌站起来,现场展示提问过程。

活动二:巩固拓展: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请回答:

(1)在上图所示的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请写出他的名字。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板书)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活动三:归纳总结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学生答出个人归纳的特点,教师总结完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在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活动四:感悟升华

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请写下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学案

一、中考解读:

1、(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知识要点梳理:(快速浏览课文,完成知识要点梳理)

1、洋务运动

时间

代表人物

目的

口号

内容

评价

活动一:思考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2、戊戌变法

序幕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军事上:

影响3、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3)总结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4、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主阵地

主要思潮

内容

地位

作用

活动二:巩固拓展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请回答:

(1)在上图所示的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请写出他的名字。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活动三:归纳总结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中考再现——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3、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4、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6、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

8、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9、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B.不许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训练新式军队D.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10、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1、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1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13、今年是辛亥革命98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

A.上海B.北京C.天津D.武昌

1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C.三民主义D.社会主义

1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1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权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族主义 

17、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B、革命阵营成分错综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D、资产阶级革命派总想妥协

18、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A.1934年B.1936年C.1938年D.1939年

20、若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A.思想解放的作用B.民主革命的影响

C.政治改革的意义D.民族战争的结果

二、材料解析题

21、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世,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出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中“夷之长技”指什么?魏源写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

三、感悟升华

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请写下来。

四、课外拓展:总结本专题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22、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简表

活动名称

派别

代表人物

主题或口号

探索层面(侧重点)

影响或意义

相关推荐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

三、课程资源

课本为主,课件辅助,教师搜集有关资料以补充;注重图片的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在适当引导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第7课洋务运动

1、导入新课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改变现状,一批爱国人士进行了积极地探索,首先表现在军事器物层面的学习,即洋务运动,那么什么是洋务派,他们有哪些活动,结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一下第7课《洋务运动》。

2.讲授新课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

(2)知识框架——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④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⑤主要内容:

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c.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⑥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问题探究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4、小结:

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开始;经历了“自强”“求富”两个发展阶段,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它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仅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行不通的,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板书设计

内有太平天国时间

运动的打击目的

代表人物

外有西方列强背景口号

的侵略内容

评价

(二)第8课戊戌变法

1、导入新课

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思想先进的爱国志士认识到光学习技术是不够的,需要在深层次的制度上进行改革,那么他们又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在制度方面进行探索的第一回合即《戊戌变法》。

2、讲授新课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

(2)知识框架——戊戌变法 

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③康、梁的宣传活动:

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b.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

④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e.训练新式军队等。

⑤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⑦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3、问题探究

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思维的多元化。

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

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4、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但也让我们看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此后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吸取教训,以武装斗争为手段,揭开了历史新的一章——辛亥革命。

5、板书设计

一、公车上书——序幕

二、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酝酿和发展

三、百日维新——高潮

1、变法的开始

2、变法的内容

四、戊戌政变——失败

1、变法的失败

2、失败的原因

3、变法的意义

(三)第9课辛亥革命

1、导入新课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革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绩和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牢记。课件出示孙中山图像,让学生谈谈所知道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

(2)知识框架——辛亥革命

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兴中会。

b.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成立了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d.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②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③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问题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

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4、小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5、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2、同盟会成立: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的背景:

2、武昌起义的经过

3、武昌起义的影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第10课新文化运动

1、导入新课

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此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那么这个“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以此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

(2)知识框架——新文化运动

①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②代表人物:

a.陈独秀:《敬告青年》

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1918年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d.鲁迅:《狂人日记》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等杂志。

④主要内容:

前期:(四反对,四提倡)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起影响到后来。

3、活动与探究

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同时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4、小结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运动初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运动后期,宣传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作为21世纪青少年,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

(3)思想文化:

2、概况: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帜: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新表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三提倡,三反对

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十月革命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2、积极影响:

3、局限性:

五、教后小记

针对每堂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六、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练一练》,《同步训练》相关题目。

七、反馈练习

1、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德国强占胶州湾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是中国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D、是由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发动的

3、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华兴会 C.光复会D.同盟会

4、请将孙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

5、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两次重大斗争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维新变法运动③义和团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 D、胡适

9、祖籍武平的刘光第在家乡调查访问时,大力宣传国家危难的形势,指出要救国就得变法图强,他参与的活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DDBC,DDAB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检索课标基础知识

洋务运动

1、背景:(1)清内忧外患,迫使一部分地主阶级主动改革。 (2)封建主义的衰落。(3)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现洋务派。

2、代表人物:(1)中央:奕诉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4、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3)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4)介绍西方文化,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结果:破产,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6、影响:它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戊戌变法

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更严重(社会基础)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传播(思想基础)

2、经过:(1)揭开变法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2)高潮:百日维新①施政纲领: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②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变法③主要内容: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3、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4、性质和意义: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1)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清末新政的影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2、准备:(1)思想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是其指导思想 (2)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广泛建立和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3)军事上: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保路运动出现

3、高潮:(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 (3)颁布《临时约法》

4、结果:(1)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统治结束。(2)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5、失败原因:一是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的;二是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妥协性。

6、性质和影响: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

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①政治上辛亥革命后,民族危机和军阀混战加剧 ②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直接原因:当时社会上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2、过程:(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口号:民主与科学; (3)主要代表: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4)内容:①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新发展: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3、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性质和意义: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检索课标重点和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1、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洋务运动的失败之处: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说明洋务运动增强国防力量的主张没有实现。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一些外国工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2)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中心,力量分散,难成大器。(4)洋务运动企图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就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敌强我弱。维新运动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虽有初步发展,但还极其微弱。甲午战争后严峻的民族危机迫使民族资产阶级仓促上阵,这个阶级的经济势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政治主张都准备不足。而其面对的封建顽固势力却很强大。②脱离群众。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采取脱离人民群众的方针,活动范围仅限于地主阶级开明派和知识分子中。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戊戌变法既要维护民族独立,又试图从列强那里寻求对变法的支持,既要反对封建顽固势力,又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和镇压。⑤袁世凯出卖。⑥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兴中会

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格地说,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而孙中山开始革命,又以他创设革命团体兴中会为标志。1894年,孙中山去美国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其斗争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

中国同盟会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公推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总庶务,协助总理主持工作。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以《民报》为机关报,宣传革命思想,同盟会成立以后,曾多次发动武装起。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成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1912年11月的《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 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物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侵略势力。民权主义是孙中国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民国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三民主义是旧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因此又称为旧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

(1)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2)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斗争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3)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4)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党的骨干。(5)武汉地区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使人民群众的反抗思潮不断高涨,而成为武昌起义的群众基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春,孙中国在南京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主要内容是: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它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1)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对孙中山的革命政权施加压力。(2)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时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实际上已十分涣散,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3)临时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力主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4)袁世凯本身的军事优势和软硬兼施的政治手腕。基于上述四方面原因,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了。

简述袁世凯称帝的步骤

袁世凯在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在镇压了二次革命后,他破坏了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的法定程序,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当上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主要步骤有:

第一,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下令解散国会。第二,1914年5月废除《临时约》,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第三,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任期十年,连任无限制,总统继承人由现任大总统推荐候选人等。至此,袁世凯已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仅剩一块空招牌。第四,出卖国家主权,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为做皇帝,袁世凯接受了除第5号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第六,宣布称帝、改元。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下令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探究实践案例

案例1顽固派和洋务派的观点有什么异同?

提示: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异: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如何对待西方事物。

案例2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认为该怎样看,为什么?

提示:本题实质上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观点,全面、客观、正确地去评价。可以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去评价。(1)进步性: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和机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对中国的封建教育也起了冲击作用。(2)局限性:由官府兴办,为维护清朝统治服务,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因为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不能救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原料等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所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案例2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1、上述材料中“割台”、“两载遂有胶州”分别指什么事?

提示:“割台”指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两载遂有胶州”指1897年德国出兵强占山东胶州湾。

2、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提示:变法图存。

案例1 孙中山曾是一名医生,后他弃医从政,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孙中山曾是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甲午中日战争后,目睹祖国面临亡国的危险,更感到祖国的贫弱状况必须改变。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感,使他毅然放弃医生职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孙中山弃医从政,以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不能不是医的最高境界。

案例2 想一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提示:革命派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而维新派主张改良,保存清政府。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平均地权,维新派反对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案例3 冯如是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美国人曾用高薪聘请他,但他拒绝了,回国参加了革命,为此,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冯如拒绝美国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参加革命,把自己的技艺贡献给救国大业,这表现出他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案例4 想一想,孙中山就职后,为什么自称“公仆”?民国的总统与封建皇帝有何区别?

提示:“公仆”是为公众服务的人。孙中山自称公仆,反映了他的民主作风,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提示:民国总统与封建皇帝的区别:(1)权力不同,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总统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2)产生的方式不同,民国的总统是选举产生的。(3)执政的时间不同,总统在位执政有任期和时间限制而皇帝是终身制的。(4)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孙中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但袁世凯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的利益)。

案例5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弹劾之。”

1、上述材料引自什么文献?它颁布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革命派企图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意义: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材料规定,参议院拥有哪些权力?

提示:立法权;选举总统、副总统;弹劾总统的权力。

案例6 袁世凯的帝制梦仅仅只过了83天便成为泡影,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了任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倒行逆施的人,不管其权力多大,手段多么凶残、狡诈,都难逃灭亡的可耻命运。同时也说明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案例7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1、就是孙中山为谁写的挽联?(宋教仁)

2、挽联中的“宪法”是何时颁布的什么文献?

提示:是1912年由南京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你知道宋教仁的事迹吗?试着找一找。

本题可让学生课外找资料完成。

案例8 想一想,中国古代史中唐朝藩镇割据的形成与近代军阀(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有什么异同?

提示:同点:都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但近代军阀割据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分而治之”的结果。

案例9 联系教材思考:中国近代两次帝制复辟(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均遭失败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当时人们的政治愿望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两次复辟是违背人们愿望的,必然以失败告终。也说明了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活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案例10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袁世凯

1、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制的实质是什么?会威胁到袁世凯的权力吗?

提示:实质是内阁掌握实权,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2、宋教仁他们能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袁世凯手中有强大的北洋军。

案例11 你是怎样理解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的?

提示:“民主”与“科学”的提出具有进步意义,体现在:第一,动摇了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二,有力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三,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案例12 你能举出一二项属于“孔孟之道”的思想主张吗?对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家思想应如何看待?

提示:比如: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爱惜民力,反对暴政。孟子的“仁政”、“民为贵族,君为轻”的思想。

看法: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统治有进步意义,同时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但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片面的。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糟粕,但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对待传统的文化,应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之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服务。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背景

过程:目的口号

措施

评价: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交通与电讯事业的出现:中国最大的民用企业

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近代电讯事业

状元实业家

中国人自已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人物名称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思想的传播:背景:

主要领导:

序幕:

维新派政治团体:

近代启蒙思想家:

百日维新:时间:内容:

性质:

失败的标志:

意义:

第8课辛亥革命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背景:时间地点

刊物革命纲领:

武昌起义:时间标志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地点

意义: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开始标志:代表人物:

旗帜:

内容:

影响: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的最高学府:

废科举,兴学堂: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

科举制的废除:

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丰富的社会生活:在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革旧俗,文明开化:去除旧俗,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易服饰,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三一、选择题

1、(淮安市)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清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湖北省宜昌市)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维护清朝统治D.为洋人服务

3、(南京市)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兴办新式学堂D、派遣学生出国

4、(湖南省郴州市)19世纪下半期,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大生纱厂

5、(连云港市)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6、(四川省甘孜州)以下组合搭配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A.张之洞——创办轮船招商局B.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左宗棠——创办汉阳铁厂D.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7、“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8、(河北省)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B.走上了资本主要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9、(广东省)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10、(孝感市)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

11、(孝感市)下列四幅图片中哪一幅体现了当时湖北近代化建设的成就:

12、(莆田市)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B使中国从此富强起来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3、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14、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其传人中国后:

A.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B.促进了维新变法的产生

C.引起了中国生物学的革命D.使中同避免了亡国灭种之灾

15、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

1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17、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18、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19、下列各项,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

A.建立强学会B.公车上书C.创办《万国公报》 D.颁布《定国是诏》

20、(乐山市)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国闻报》B.《时务报》C.《民报》D.《新青年》

二、非选择题21、(黄冈市)阅读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回答:(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此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

22.(2010德阳)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________。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五: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4)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看法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