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复习教案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7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复习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54讲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探究点一城乡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即人类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两部分。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大气、水、阳光、土壤、植物、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基础。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建筑物、道路、基础设施、邻里关系、社会管理、村规民约等,这些为人类提供丁牛存的基本空间和条件。对于这些社会要素,人们通常归之为人、社会、建筑、支持网络等几大类。

2.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⑴城市规划的要求;⑵自然环境的适宜度;⑶社会环境的完善性;⑷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3.居住小区:

⑴定义:居住小区是指达到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的人口聚居区。

⑵居住小区建设原则:①住宅及个中辅助建筑物的建设要求安全、实用,要有利于采光、通风和居住舒适等。②各种体系的配套设施直接服务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布局和建设上要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邻里交往、合理与有效利用资源为原则。③居住小区建设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间逐级衔接的原则,并且不同空间的分布和比例应该适宜,不应该相互干扰。

例1下图是某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亚宁花园区位示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亚宁花园建设的有利因素有、、、

。?

(2)房地产开发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

(3)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自然因素是、、、、。(4)在治安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段,房地产开发的? ? ,单位面积住房 ,具有较强的 。?

解析:本题是对影响房地产区位因素的考查。在进行房地产开发之前,开发者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城市规划的要求、自然环境的适宜度、社会环境的完善性、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居住区选址首先要符合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要求,影响房地产区位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水质、空气、风向、植被等;社会环境因素既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等,也包括其中的安全保障、居民素养、邻里关系和周围大型经济建设等。在治安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段,房地产开发的前期投入少,单位面积住房造价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1)交通便利 较好的教育设施 较好的医疗卫生?设施? 距商场较近?

(2)城市规划的要求 自然环境的适宜度 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3)地形 水质 空气 风向 植被?

(4)前期投入少 造价低 市场竞争力

探究点二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

1.城市商业及其布局

⑴城市商业分类:社区商业服务点、区域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

①社区商业服务点:规模小、数量多,消费人群多,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

②区域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集散地

③市级商业中心:多布局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近。

⑵城市商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①居民的使用频率;②设施的规模效益;⑶城市商业布局。

2.乡村集市

⑴定义:是指乡村按约定时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⑵乡村集市布局:①目前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乡镇政府所在地,这些地方一般人口集中,有较好的服务设施;②其次,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点,如渡口、车站、公路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人流量大,成为集市分布的理想地点;③此外,在一些专业手工业产品的产地,也会形成交易场所。如竹木产区多有木器加工、造纸、雨伞制造业,丝、棉、毛产区往往兴起纺织加工业,这些地区附近也会形成相关产品交易的集市。

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平原县集市分布图

(1)影响农村集市分布的因素有、、、、。

(2)农村集市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

二是。?

(3)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集市贸易不能每天进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集市的时间间隔较 ,人口稀少的地区,间隔较 。?

(4)在集市上交换的商品主要有 、 、 等。?

解析:集市多是自发形成的,其分布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物质来源、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上的传统习惯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在一些交通便利、商品丰富的地区,也规划布局了一些新的集市。农村集市不能每天都进行,集市间隔时间的长短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越高,商品贸易越频繁,时间间隔越短;相反,就越长。人口密度越大,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大,间隔也就越短。在集市上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些日用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如农机具和农药、化肥等。?

答案:(1)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 物质来源 经济发展水平?传统习惯 

(2)自发形成 规划建设 

(3)短 长 

(4)日用品 农副产品 农业生产资料

探究点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

1.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

⑴①从类型看:包括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牛等设施。②从规模看:既有大型的剧场、中心学校、体育馆、综合医院等,也有小型的健身房、图书室、社区小学和医疗点等。

⑵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都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乡环境的实际状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①幼儿园的布局一般宜建在居住区内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②中小学的布局应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沿途一般不应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要远离城市交通繁忙的铁路、公路沿线,以免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注意学校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设计在居民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安静的地方。

2.创建有文化品位的城乡环境:①我们居住、生活的环境,不是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的简单组合,还应负载着艺术和文化。②城乡环境中服务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该讲究整体和谐、格调高雅和个性鲜明,达到传递文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的效果。③完善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既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如众多的文化产业),又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交融、展现城市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3下图表示的是某城市一居住小区。小区南侧是一条城市次干道,北侧与另一小区之间是一条城市支路,小区的主、次入口分别设在城市的次干道和支路上。?

请分析该小区的具体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小区规划建设一个幼儿园,应建在图中的处,理由是。?(2)该小区要建一处小学,应选在图中的 处,理由是 。

(3)小区的活动中心应建在处,理由是。

居住小区示意图

解析:图中③处适合建幼儿园,因为该处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距小区各地较近,环境安静,有利于家长的接送。在②处建小学,小学的建设要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沿途一般不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避免噪声干扰,要远离城市交通繁忙的铁路、公路沿线,还要注意学校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与住宅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设计在居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安静的地方。在④处建小区活动中心,位于小区中心,便于居民使用。?

答案:(1)③ 该处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距小区各地较近,环境安静,有利于家长的接送(2)② 学校对居民生活有干扰,应与住宅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设计在居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安静的地方?

(3)④ 位于小区中心,便于居民使用

1.读“楼房布局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楼房的布局甲是,乙是,这两种布局 有利于采光。?

(2)在我国气候条件下,满足居民采光需求的楼房布局措施是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居住小区的生活空间可分为、、、。?(4)维护个人私密性要求,保证隐私性,从视线干扰角度出发,我国南方与北方相比,_______更应注意这方面的保护。?

解析: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是衡量居住区居住环境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住宅的日照与太阳高度角有关,我国南方太阳高度大,故南方的楼间距要比北方的小,这从住宅的私密性考虑,南方就更应注重这方面的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平行布局,乙是交错布局,因为乙布局错落,有利于后排的楼房获得光照。居住小区的生活空间可分为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在不同的空间,人们的活动准则和心理状态是有所差异的。居住小区建设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间逐级衔接的原则,并且不同空间的分布和比例应该适宜,不应该相互干扰。?

答案:(1)平行布局 交错布局 乙?

(2)扩大楼间距离 北方比南方楼间距离大 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3)私密性空间 半私密性空间 半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

(4)南方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住宅小区示意图

(1)在图中A、B、C三地,布局一个农贸市场,最合理的位置是,理由是。

(2)现要在图中的甲、乙、丙三处布局自行车库和副食品店,自行车库应建在,副食品店应建在,理由是。

解析:农贸市场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农贸市场的污水、垃圾、噪声污染比较严重,如离小区太近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起居。因此,农贸市场的布局不能太接近小区,更不能在小区内部,但又不能距小区过远,造成购物不便。图中?B处?与小区间有一条城市主干道通过,小区中的居民到B处购物要穿过主干道,不安全;图中C处位于小区内,因农贸市场污水、垃圾以及噪声污染较严重,故在布局时不能离小区太近,以免影响居民生活,故选在A处。在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乙、丙两处位于居民区内,可建自行车库,因为自行车库应靠近居民区,以便就近服务。副食品店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故应建在甲处。?

答案:(1)A 农贸市场污水、垃圾以及噪声污染较严重,农贸市场的布局不能太接近小区,更不能在小区内部,但又不能距小区过远,造成购物不便?

(2)乙、丙 甲 自行车库应建在居民区附近,就近服务;副食品店客流量大,应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3.读下面的材料和“德国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时间距离(步行)图”,完成下列问题。

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文化设施的分级与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因此,不同级别的文化设施,其服务半径也不一样。?

(1)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中服务半径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

(2)从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等级来看,服务半径最大的服务设施属于 。

(3)幼儿园的布局应保证幼儿的,也便于,一般宜建在居住区内 、_________的地段。?

(4)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属于 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和图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幼儿游戏场和儿童游戏场距家最近,也就是说它的服务半径最小;医院距家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医院的服务半径最大。从我国的城市公共设施分级来看,医院属于第一级,幼儿游戏场和儿童游戏场、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属于第三级。幼儿园的布局应保证幼儿的健康生活与成长,也便于家长的接送,一般宜建在居住区内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

答案:(1)医院 幼儿游戏场 儿童游戏场?

(2)第一级?

(3)健康生活与成长 家长的接送 环境安静 接送方便?

(4)第三

4.下图是“天津市五大片新建住宅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些新建居住区除大多房屋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条件优越外,当地政府还推出了一些廉价租房,从社会因素分析,这些安居工程的建设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3)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___________区的布局与建设。

(4)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两个居民区是___________和梅江居住区,试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是结合天津市新建住宅区考查有关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有关居民区的知识。

答案:(1)处在市区外围,地价相对较低。

(2)大多房屋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条件优越,说明天津居民收入水平较高,需求水平较高。政府又推出一些廉价房,这说明居民收入又存在差异性。因此,这些安居工程的建设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天津居民收入水平较高,需求水平较高。同时,收入存在差异性。

(3)商业(4)华苑居住区两处居住区附近有公园绿地,环境优越。

5.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道路网格局属于式,这种城市道路网的优点主要有哪些?

(2)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3)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4)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特点的形成原因。

(5)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分布及区位优势。城市道路网的形态主要有环行——放射状以及方格——环行——放射状,根据图示即可回答(1)小题。(2)—(5)小题分别考查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布局原则,回答时要注意根据各功能区的特点进行回答。

答案:(1)环行——放射便于城市各区域的联系;环路的设置避免大量的车流和人流(引向市中心)而导致交通堵塞;有利于市中心车流和人流的疏散。

(2)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3)地处上风向,位于河流上游沿岸;临近风景区和教育区;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5)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6.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该市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工厂合理布局应分别在图中①②③④哪一个位置

A.化工厂B.钢铁厂C.自来水厂D.食品厂

(2)若从A处修建铁路到B处,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考虑,应选线(A—C—B线,还是选A—D—B线)较合理。请简述你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3)城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平方公里jab88.COM

答案:(1)③④①②

(2)A—D—B线不打隧道,减少工程量,施工方便绕过市区,避免对市区交通的阻隔(影响)减少对市区的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3)略

7.至2008年12月17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确认参展的有183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据此,读“上海世博会场馆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你还知道的副主题有:、。

(2)与世界其它世博园相比,上海世博园选在人口区,沿着上海城区两岸进行布局。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布局的优缺点。

答案:

(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或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2)密集黄浦江

优点:将黄浦江引入园区,既集中,又相对分散,符合世博会主题。充分考虑了城市功能的完善,注重了后续利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部分具有特色的建筑及大型场馆设施将予以保留,结合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商务服务设施的需要,通过土地再次开发,真正把世博园区发展为上海未来的国际文化、外事、商务和旅游休闲的综合功能区域。

缺点:搬迁量大,黄浦江两岸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投资大(答案合理即可)(5分

8.安居工程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下图是某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__________的分布与建设。(填正确项字母)

A.工业区B.商业区C.中心商务区D.行政区

(3)你认为在这五大片居民区中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__,试说明理由。

(4)为方便居民的出行,在城市道路建设上还要做哪些工作?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距市中心较远(2)B

(3)华苑小区、滨江小区距市中心相对较近;靠近环路,交通便利;附近有绿地,环境好。

(4)工作:城市道路中增加放射线。影响:工业区将沿交通线向外迁移,一方面交通便利,另一方面地价便宜;在城市的环路边缘或道路的交汇处将产生商业街或商业区。

9.读“我国东南某地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市的空间形态属于。乙功能区是。

(2)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条件是、。

(3)在图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4)保护和改善市环境的措施有哪些?(3分)

 、 、 。

(5)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答案:(1)集中型工业区

⑵位于公路干线旁,交通便利位于郊,地价较低⑶d⑷控制模扩大绿地合理⑸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任答两

10.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市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个符号分别代表三类企业。假设这些企业的布局是合理的,那

么,在这些企业中,污染性最小的是(选题中符号填空)。

(2)a、b、c、d四地中,环境质量最好的,应该是。其判断理由是什么?

(3)现假定要在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一处建设一个高档生活小区,那么该小区应选择在何处?为何?

(4)在右图中,绘出一条曲线以示意地租自A到B的变化情况。

答案:12分(1)□(2)d地势较高,处于上风地带,大气环境较好;远离工业区和生活区,污染小;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方向;靠近文化区(3)丁处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大气环境较好;靠近文化区,文化生活资源丰富;远离工业区,污染较小(4)图略。

11.阅读“东京市合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京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是 ,该市的空间形态呈 。

(2)工业用地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其布局遵循了 原则和 原则。

(3)东京市道路网的布局形态所属类型是 ,其优点主要有 、 。

(4)甲、乙分别为新开发的住宅区,价格高且畅销的是 ,判断理由是 。

答案:(1)河流入海口集中式(团块状)

(2)沿河和沿海分布经济最优环境最优

(3)环形放射状缩短郊交通距离缓解区交通压力

(4)乙交通通达度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1日至l0月31日,上海将举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世博会。地点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过去该地区黄浦江两岸都是生产岸线,分布着工厂、码头。仓库,老百姓近不了水,到不了江边。

材料二:上海市示意图(图20)和上海世博园示意图(图21)。

(1)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呈型,在图中的卫星中最适宜发展冶金工业和货物中转锗存的是。

(2)上海世博会选址跨越浦东和浦西的滨水区,主要理由是。

A.促进老区和新区的共同发展

B.邻近现代农业基地,便于提供粮食、蔬菜

C.毗邻工业园区,便于提供建筑、钢铁材料

D.带动区改造,促进该区域市功能转换

(3)简述上海成为我国首个承办世博会市的社会经济条件。

(4)在世博园区的选址和建造中,较好地融合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市,让生活更美好”,请分析世博园的修建对上海市人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答案:(1)星座宝山(2)AD(3)经济发达,经济基础雄厚;是我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市,交通十分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我国人才高地,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扶持。(4)工厂搬迁,污染减少,环境改善;增加了市民新的旅游休憩地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第51讲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探究点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城市聚落区位因素比较?

2.河流与城市区位?

功能区位类型区位优势城市举例

供水城市临河分布为城市提供水源兰州、银川、包头、太原、西安等

运输河运起点或终点货物的转运、集散地江西赣州等

河流汇合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人流、物流在此中转、集聚宜宾、重庆、武汉、梧州、韦瑟尔(鲁尔区)

河口处内河运输与海洋运输的转运处上海、广州、加尔各答(恒河)、纽约(哈得孙河)、鹿特丹(莱茵河)

过河点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伦敦(泰晤士河)、南京、布达佩斯(多瑙河)

运河两端人流、物流集聚转运处塞得港和苏伊士(苏伊士运河)

防卫河心岛、曲?流处半岛天然河面的屏障作用利于防卫巴黎(塞纳河)、伯尔尼(阿勒河)、波士顿

3.世界早期城市发展的条件?

世界早期的城市主要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和黄河—长江流域。这时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四周多建有城墙,形态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这些地区在城市诞生之前,人们一般已采用了灌溉技术,开始人工种植农作物和畜养动物。这些地区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河流运输便利;人口相对稠密,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发达。

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城市(填代号),原因是。?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C城市位于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注在图中。?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五城市目前都有铁路相通,但A地处沙漠,D地处山麓地带,而B地处大河的沿岸,且为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河口,所以B、C两地的交通更为优越,且B、C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第(2)题,A、C两地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和铁,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矿产资源丰富。第(3)题,就A城市来说,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进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第(4)题,D城附近有煤和铁矿,所以宜发展钢铁工业。但该工业易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E城附近有大量风景名胜,所以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随着交通的发展,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会形成一个新的铁路枢纽,所以该地可能会形成一座新城。?

答案:(1)B、C 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

(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

(4)钢铁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旅游 ?在B、C、D、E四?城市铁路交会处标F

探究点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国家

类型所处

阶段起步

时间目前

速度发展

水平城市人

口比重城市化与

经济发展原因后果

发达

国家后期早缓高大相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

国家中期晚快低小不相

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2.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⑴城市环境问题如下表

污染类别污染源污染物造成的结果危害

大气污染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浊;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产生酸雨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50分贝的噪声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

物污染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影响人类健康

光污染城市建筑玻璃墙幕、城市灯光建筑玻璃墙幕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

污染各种电磁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人体健康

⑵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①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极大程度地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②城市人口密度不合理,超出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缺乏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③城市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一些人对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的过度追求,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危害。

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新社北京2009年9月17日电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称,迄2008年末止,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5.68%。

材料二 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以“中国掀起世界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于2009年11月举行。

(1)依据下表,绘制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根据绘制出的折线图可以判断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________阶段。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表

时间(年)城市人口比重(%)时间(年)比重(%)城市人口

197817.9199428

198422200036.1

198925.7200845.7

(2)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解释说明下图城市景观对大城市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动手绘图能力和利用绘出的折线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制折线图时,首先结合表中数据确定出横、纵坐标并画出坐标轴,然后在坐标图中画出相应的点,最后将各点用折线连接即可。根据绘制出的折线很容易判断出我国城市化所处的阶段。第(2)题,从漫画中很容易判断出城市交通非常拥挤,解决该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和减少车辆出行数量等措施来加以解决。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建筑高大稠密,城市植被稀少,这会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

答案:(1)绘图略 加速

(2)城市交通拥挤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

(3)①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②降水增加;③湿度降低;④日照因云量增多而降低(答出3点即可)

1.图26为“四种受资源分布影响的聚落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下列聚落分布模式与资源分布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带状资源分布

B.乙一均匀资源分布

C.丙一线状资源分布

D.丁一分散资源分布

(2)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一般比较集中,因开发资源而形成的较为理想的聚落分布模式是,理由是。

(3)若图中聚落均为城市,指出甲区域城市体系的不合理性。

(4)图示四种聚落分布模式中,在未来难以形成大城市的是,为什么?。

答案:⑴C

⑵丁聚落以资源分布地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⑶甲区域的城市规模大小相等,缺少中心大城市,不符合中心地理论。

⑷丙图丙中的聚落呈线状分布,在城市建设时不能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管理也不方便。

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答案:(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3.下图为某区域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c,该区域镇发展的特点有和。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答案:(1)城市用地模扩大城镇数量减少(2)交通运输

(3)AC(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4.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材料二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的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1)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下图显示了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

(2)简要分析图中A地区酸雨严重的人为原因。

(3)经研究B地区内瑞典、挪威等国的酸雨和A地区相关。指出其主要的自然原因,并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社会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

(2)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3)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酸化土壤、河湖,影响生物生长。

(4)我国应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5.(2011届辽宁省大连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材料一: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建立,试分析其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材料二图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答案:(1)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场馆建设。

(2)表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52讲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探究点一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和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此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态也有影响。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是各因素有主次之分。每个城市的形态虽然有各自的特征,但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地域沿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按照城市建成区平面形状分类,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主要模式。其特点比较如表所示。?

(2011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城市的空间形态各有特点。图23和图24分别是“我国成都和兰州市平面示意图”,图25为“某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成都和兰州的城市交通网络分别为____________式和_______________式,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状和_________________状。

(2)与成都相比,图25所示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3)图25所示五处中,高层次零售商业中心一般在________处,其原因是该处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几种城市空间形态的掌握情况,熟悉教材中几种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和图形特征,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要求熟悉几种主要的城市空间形态类型,即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以及影响它们形成的因素、将来发展的优缺点及典型城市。?

答案:⑴方格一环形一放射方格棋盘集中团块条带(4分)

⑵城市交通(2分)

⑶③(1分)出售多种类、高档次和选择度大的商品(3分)

探究点二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1.目前对于如何调控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2.基于以上这些认识,开放式多核心结构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一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这种多核心发展的模式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城市是由众多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组成的区域实体。这些要素在城市地域内并非杂乱无章地堆积,而是在一定的规律作用下形成的有序组合,这种组合关系即为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①同心圆模式按照距市中心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出现:较为低级的产业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上层和中上层人员的住宅带,这种现象与人们收入的高低和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②扇形模式中租金很高的高级住宅区将沿着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而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形成低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在位置上出现与高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核心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城市市中心地区,由于地价上涨、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等多种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如卫星城)。这些新的核心点,在不断地加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类似于同心圆模式的中心区,这种中心区是多核心模式中的“核心”。

下图为我国李润田教授提出的“园林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在各级中心可布置规模不等的公园、游园或街心花园,各级中心四周为公共建筑,设置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机构。公共建筑外围有学校、医院、无污染的加工厂在内的大片住宅群。居住区外围为绿化带,最外层是工业、仓库、对外交通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域结构模式含有和两种地域结构模式的思想。?

(2)图中居住区中心有6个居住地应用了理论。?

(3)该模式的设计是以为中心,城市功能分区以为目标。?

(4)“园林城市”以园林绿地系统为线索组织各城市功能区,试分析这样设计有何好处。?

解析:从左图中看出,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向外延伸,应属扇形地域结构模式,而右图中城市中心之外还有多个发展次中心,属多核心地域结构模式。图中居住区中心有6个居住地应用的是中心地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控应以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为目标,建设生态化城市。?

答案:(1)扇形 同心圆?

(2)中心地?

(3)人 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4)工业区和住宅区组织较合理,中间设有卫生防护带,既考虑到二者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工业区布置在最外层闭环,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适宜于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城市交通;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环境浑为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

探究点三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1.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⑴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⑵城镇合理的标准: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行考察。

⑶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体系

城市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服务范围

核心城市上海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高级商贸中心,以及国际投资中心等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副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本省以及周边省的部分地区

第三层次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其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区和县级市

第四层次城市镇江、扬州、南通为城市和周边乡村提供服务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2.城乡协调发展

⑴城乡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

⑵城乡之间如何协调发展: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③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④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3.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措施

⑴意义: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乡个性的重要体现。保护它们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城乡发展的轨迹,留存人类的记忆,也不仅是继承历史,而是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同时还是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①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存在,对于一个城乡环境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②现实生活中,城乡规划和城乡建设对历史文化信息的漠视和破坏比较普遍。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其价值,寻求保护的可行措施。

⑵措施:①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②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③分类、分区保护;④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⑤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A,B。?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镇的数目:直辖市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__________个,地级市个。由此可以看出城镇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镇间的平均距离,总结这种距离的大小与城镇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

解析:城市等级越高,职能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即城市等级与职能种类、服务级别呈正相关。在长三角城市等级体系中上海市是一级城市,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苏州、宁波、无锡为三级城市。?

答案:(1)上海 杭州?

(2)1 3 8 城镇级别高,数目少;城镇级别低,数目多?

(3)城镇级别高,彼此距离远;城镇级别低,彼此距离近

1.下图是“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安居工程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1O分)

(1)居住小区是指达到一定的和用地规模,配套比较齐全的人口聚居区。

(2)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

区的布局和建设。

(3)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是居住区,试说明理由。

答案:(1)人口基础设施(2)商业社会公共服务设施(3)距城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4)华苑距市中心相对较近;紧靠三环路,交通便利;附近有绿地、水面,环境好

2.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处聚落形态及形成的条件。,。

(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大致呈状分布,分析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说出理由。。

(3)在上述该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答案:(1)条带状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相对平坦;

(2)大团块状C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

(3)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读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属于的发展模式。

(2)该城市的布局特征是:交通线呈扩展,绿地呈分布。这种布局的优点是。

(3)a是该城市的,它的出现使城市向。

答案:(1)多核心(2)放射状楔状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带

米的城市问题,为市民就近休憩提供环境和场所。

(2)次级中心多方向发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

4.读成都、兰州的城市布局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城市的形态为式,这种类型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

(2)图中B城市是,该城市形成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3)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而受到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地区城市用地较为破碎,往往呈的城市形态。

解析:图A为成都,图B为兰州。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不同。按照城市用地的平面形状,图A属于集中型城市,图B属于分散型城市。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形态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答案:(1)集中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便于行政领导他管理,方便居民生活。

(2)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其发展被迫沿河流两岸或谷地东西方向延伸

(3)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资源、规划分散型

5.下图为“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图中有中心商务区、批发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的名称:?

A,B,D,E。?

(2)E功能区的判断理由:,。?

(3)该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为模式。?

(4)影响该城市形态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5)未来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为中心,因此,城市功能分区的目标是_____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解析:该城市A为中心地带,地价高,交通便利,为中心商务区;B处靠近铁路和城市边缘,为批发与轻工业区;D离城市较近,为中级住宅区;E处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该城市从地域结构看,主要功能区沿交通线扇形延伸,为扇形模式。城市形态东西不对称,这主要受地势东高西低的影响。?

答案:(1)中心商务区 批发与轻工业区 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2)地势较高 环境优越(远离工业区,靠近风景区?

(3)扇形?(4)地形?(5)人 提高基本生活质量?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武昌和汉阳在东汉就已成为军事城堡,并逐渐发展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格局。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京汉铁路的建成,汉口逐渐成为客货运转枢纽,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车站附近形成新的建设区,并以若干个车站为中心向外扩展,在更大范围内将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三镇放射状交通轴间的非建筑用地不断被填充。20世纪60年代,汉(口)丹(江口)、武(汉)黄(石)等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突破前一时期的集中团块模,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城市主干道的延伸,使周边农业用地逐渐向工业或居住用地转变。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行+放射”的格局。

(1)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解释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3)推测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行+放射”型。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20世纪上半叶,京汉铁路建成,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为集中团块模式,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行+放射”的格局。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90年代以后,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着重提出建设结构完善、层次多样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商业、文化、游憩、防灾及市政设施体系,强调严格保护城市自然环境,构建合理的生态框架,提高绿化水平,逐步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城市地区规划中提出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构想,即以长江、汉水和东西山系为纵横轴,以市内外若干生态绿地和生态走廊相互穿插,构成环状放射型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支持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

答案:(1)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行+放射”型。

(2)交通运输的发展。

(3)星座型(多中心组团式)。

7.读“某城市用地规模发展变化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1988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属于___________式,到1998年的十年中,城市空间形态怎样变化?___________。城市空间形态呈___________状。

(2)2008年,限制城市向四周扩展的因素是什么?城市空间形态应属于什么类型?

(3)今后,城市在地域空间发展上,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解析:图中反映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从最初的简单集中式,到以后沿着交通线向外伸展成为星状;后来受到外围河流的限制,城市空间扩展做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复杂的形态。

答案:(1)集中城市沿着交通线向外围呈放射状伸展星

(2)河流。网格状。

(3)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外向伸展,为减少城市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的远郊建设卫星城或新区。

8.读材料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

(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试比较图中所示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有什么不同?

解析: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现已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以此为例考查城市等级体系。

答案:(1)①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成本;②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率。

(2)上海,全国最久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不具备的高级职能,服务范围不仅覆盖到整个地区,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南京、杭州,该地区的副中心城市,服务范围主要是全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而且受上海影响较大,服务范围仍然较大。镇江、扬州、南通,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9.下图是“长江三角洲某市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开发商在甲处建大型居住区之前需要考虑的地理区位因素有;

;。

(2)居住区道路布局要做到,不应有过境车辆穿过居住区。

(3)该大型居住区楼房有平行布局、交错布局等,试对两种布局的住宅通风、采光、楼间距进行比较。

答案:(l)城市规划的要求:自然环境的适宜度;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2)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3)

10.下图为“某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的市地域形态类型为,特点是。

(2)该市要求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作为隔离带,并在此基础上了市道路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区,请在下列内容中分别指出一项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内容不合理之处理由

A-高新技术园区、B-物流中心

C-建材和水泥厂、E-机械制造厂

分别三处自来水厂和两处污水处理厂

答案:

(1)组团式优点: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缺点:用地比较分散,各区之间的联系不够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较高

(2)

不合理处理由

在C建材和水泥厂处在市上风向,污染市大气

自来水厂丙位于C下游,污染水源

11.下图为“两村落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村落空间形态分别属于、,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有、。

(2)构成两村落人居环境的基本系统有、,评价两村人居硬环境的内容有、、、。

答案:(1)密集型(集中型)聚落分散型聚落地形交通(河流、公路)

(2)自然系统人类系统住宅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水平(4分

12.下图为“长三角”某地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该地经济效益的角度判断:图中的行政区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2)该市计扩建一座过江公路桥,应该如何合理处理过江公路(桥)和古墙之间的关系?_________

(3)甲为该地区的一个中心镇(其职能和服务范围大于普通集镇),其经济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表现在____。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心镇的作用,该地区应优先进行___建设。

答案:(1)不合理,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

(2)对古墙分区保护,维持“原址、原状、原物”,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一定的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市发展需要。以古墙的建筑风格为基调,配置过江公路(桥)必须的设施,保持新老建筑的协调。(加着重号的为必答内容)

(3)是农村集聚的中心,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可以承担市的部分职能,方便居民生活;接受市部分产业转移。连接中心镇和市的公路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28表示2003年武汉市圈、京津唐市群、长三角市群、珠三角市群主要市GDP产值分布。

图28

材料二:图29为三种典型的市空间形态图。

(1)与其他市群相比,武汉市圈主要市GDP产值的特点是什么?

(2)图29中A、B、C三幅图片表示的空间形态分别是、、。

(3)图29中(填字母)图为武汉市空间形态图。试分析武汉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原因。

答案:⑴武汉市群GDP总值低;中心市武汉的GDP低;其他市GDP差距小

⑵放射型;散点型;团块型

⑶A武汉地区地形平坦;对外交通便利;沿河、沿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第30讲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探究点一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各异,人地关系也经历了从基本协调——不协调——人地关系矛盾加剧——走向协调的发展历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问题案例:匹兹堡的发展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匹兹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带,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兴起的基础;苏必利尔湖附近丰富而优质的铁矿;五大湖和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该城市群又称“芝匹带”,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区域内产业结构复杂,主要产业部门有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锈蚀带”,又称“冰雪带”

再生阶段由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产业结构从重工业到高科技产业发展,被誉为“知识城”

例1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匹兹堡迅速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由此而化险为夷。

在整个80年代,匹兹堡地区丧失了12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11.5万个新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门。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匹兹堡看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一批总部设在该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湾石油等纷纷做出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重大举措。另一类公司已在匹兹堡市内外安营扎寨,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产品制造商、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计算机软件子公司。在上述3600家公司中,这类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2)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3)分析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匹兹堡经济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经济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使学生对本探究点中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解析:最初的匹兹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二战前后,处于成长阶段,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称为美国的“钢都”。二战之后,经济衰落,为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区域经济复苏,进入再生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1)资源(2)第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的发展,而这里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3)①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等部门,钢铁工业是其经济基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及结构;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④改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探究点二区域经济的复苏

区域经济的复苏,除了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外,还应大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吸引区外投资,因此,还需注重信息科技、完善交通、引进人才等。树立新的区位优势,支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外因上考虑,应努力争取国家、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区内的传统产业来说,还应该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把已在本地区丧失区位优势的企业迁到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其他地区,寻找最佳的区位重新组织生产。

例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北的辽中南与其他一些发达的老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出现了类似于二战后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类似的困境。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80年代的匹兹堡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其发展是凭借、、以及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这是该区域发展的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取代。“五大湖”工业区中匹兹堡的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该区域称为“冰雪带”“锈蚀带”,与美国南方蓬勃发展的“阳光地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当时的“五大湖”工业区处于相同的境遇,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那么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借鉴“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实现振兴呢?对此谈谈你的意见。

命题意图:本题是通过匹兹堡的发展及结合时事,利用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使其顺利进入再生阶段。这是对学生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考查。

解析:第(1)题是要求学生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特征结合初中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开发。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凭借的就是对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匹兹堡位于阿巴拉契亚山下,当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又有丰富的水源,同时五大湖西岸丰富的铁矿通过五大湖及其运河的廉价水运运至该地,加上第二次次技术革命,该地发展成为美国的重要工业区。此时该地区的发展处于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第(2)题20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具有发热量和燃烧效率比煤高,运输方便,以及灰渣少,污染少等优点,而取代煤成为能源的主力,这样就使得以煤炭为发展条件的匹兹堡的经济优势下降,加上世界性钢铁的过剩及钢铁替代品的出现,使匹兹堡的钢铁产业下降从而进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这一阶段。

答案:(1)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的水运苏必利尔湖西部的铁矿丰富的水源初期

(2)石油煤钢铁转型第一,发挥存量优势;第二,发展非煤、非油、非林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第三,利用国家援助政策转型;第四,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2007年高考广东卷)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区域经济复苏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解析: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依赖某种矿产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开发,必然出现环境破坏,主导资源日益枯竭,引起成本上升,主导产业下滑,城市经济发展困难等问题。但通过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发展第三产业等,可以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扩大资源的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只会加剧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枯竭速度;传统产业对资源的消耗多,对环境的污染重,都不符合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答案:A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2.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多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3.有关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区域经济复苏,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5.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成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回答6—7题。

6.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艰难、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转制困难等。为此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9~12题。

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10.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11.从材料中可以判断: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读大庆油田石油常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20世纪60年代,大庆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4.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15.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二、综合题

16.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是五大湖沿岸的冶金工业中心。底特律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工业中心。芝加哥邻近美国玉米带,玉米带所产玉米,大部分作为精饲料发展肉畜业,为城市提供肉类。

结合上面文字叙述和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五大湖地区地处美国三大工业区中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区。

(2)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3)在底特律发展汽车业的有利条件是。

(4)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角度分析,肉类加工工业应属于指向型工业,理由是,在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三个城市中,肉类加工工业的区位宜选择在。

17.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的转变。19世纪,E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产品主要销往纽约和费城。19世纪末,布法罗、克利夫兰和D城都建有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用于当地的机械制造。20世纪初杜鲁特兴建了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销往C和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的摩和费城又成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回答: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湖泊AB城市CDE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本区人口曾大量外迁,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试分析人口迁移原因?

(3)二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4)费城和巴尔的摩的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和等国家。

(5)二战后一段时期,五大湖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区推出了庞大的复兴计划,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区城内城镇往往很少,时空结构比较简单。对比上面四幅城市和交通图,可看出C处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

2.D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3.A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4.A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

5.D在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6.C 本区有阿巴拉切亚山脉的煤,五大湖沿岸的铁,便利的水运交通,丰富的水源供应,但是由于这里的地形较平坦,水能资源较少。

7.D再生阶段的匹兹堡主要从环境的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手,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压缩传统工业。

8.C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通过下表可看出。

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面临的问题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枯蝎、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

转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矛盾加剧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再生阶段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走向协调

9.B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形成了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劳动密集型工业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等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知识密集型工业是指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10.C东北地区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种类多、数量大,且地区组合好。

11.C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12.C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大大提高就业率。

13.A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很少,可以推出为初级阶段,故选A。

14.B此时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5.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ABC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6.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兴起和发展的区位条件。美国五大湖地区是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方,在阿巴拉契亚有丰富的煤炭,五大湖西部有丰富铁矿,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平原肥沃。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底特律是汽车城,匹兹堡钢铁工业发达,芝加哥是中部工业和交通中心,肉类加工工业也十分发达。

答案:(1)东北部煤和铁矿

(2)临近五大湖;可以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将五大湖附近的煤和铁矿石运来

(3)地处冶金工业中心,可就近获得原料供应

(4)原料原料(肉类)不便于长距离运输芝加哥

17.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工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区域发展和整治的措施。第(1)小题考查识记力和读图能力,不难回答。第(2)小题,应从东北部地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发展背景分析当时人口外迁的原因,第(3)(4)小题可以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美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第(5)小题紧密结合课本,分析经济衰退区域的人地关系和综合整治措施。

答案:(1)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2)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美国东北部是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国人口也由东北部向南部及西部环境优美、交通良好的阳光地带迁移(3)海港(交通)

(4)巴西、委内瑞拉、瑞典、加拿大(任答两个即可)

(5)积极进行环境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5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本质联系在于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这成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最基本表现。而这种物质、能量交换又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来实现的。下面就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作比较。

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产生的整个过程

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变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生物循环在自然要素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生物学知识,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一过程及其作用(如下表所示)。

作用生物过程

合成吸收作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圈、土壤中的水分、养分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呼吸作用生物吸人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分解作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例1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

(1)按图中环节简要叙述生物循环过程

(2)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和不断迁移运动,

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界和界联系起来。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循环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理解。

解析:结合课本内容、生物循环及探究点的内容即可回答。

答案:(1)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成为动物的食物③动植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成回到无机环境中去(2)物质化学元素能量有机无机

探究点二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例2“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林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结合“生物入侵”的材料考查了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新功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发现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桉树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通过推导得出设问中的“自然条件”应指大气降水特点和地下水储存条件。联系澳大利亚大自流水盆地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等知识,可以解释两地生态效益不同的根源。

答案: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富,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探究点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示中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间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变特点:①自然地理各要素在时刻不停地演变着,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整体性;②自然地理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变过程,一个要素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③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如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等;④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这种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⑤自然地理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分异性,而且这种地域差异性是绝对的;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新功能。

例3(2008上海卷)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解析: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减弱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地表温度的年变化将增大,部分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加剧;由于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地热温度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决定的,与外力因素无关,所以D正确。

答案:D

[变式训练]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怎样的变化?完成下列练习:

(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A.径流加大B.水土流失C.地表侵蚀D.气候趋向干旱

(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但却引起了、、、气候等要素随之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命题意图:本题以关联图的形式考查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该提让学生掌握关联图类型题的该题思路。

解析:(1)滥伐林木,毁林开荒是人类破坏了植被,植被遭受破坏后,丧失了保护表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产生的后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地表径流加剧。(2)水土流失的后果可使旱涝灾害频发,而地表径流加大还会加剧地表侵蚀,使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所以会使气候趋于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

答案:(1)从左到右分别为:B、A、C、D(2)生物水土壤岩石整体性

一、单项选择题

(2010聊城模拟)“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1~2题。

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2.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3.(2010徐州模拟)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

(2011郴州四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5.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2011锦州模拟)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6~7题。

6.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土壤条件B.气候条件

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

7.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1盐城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8~10题。

8.“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9.“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域性B.整体性

C.地带性D.非地带性

10.“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2011临沂模拟)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1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

C.整体性D.差异性

(2011湖南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4.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

15.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新闻晨报》2007年7月15日报道:6月上旬以来,洞庭湖区约20亿只老鼠躁动起来,随着水位上涨大量迁移,老鼠将所遇到的绿色植物啃噬殆尽,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7月14日,洞庭湖水位再度上涨,老鼠再次向大堤迁移。

材料二连日来,长江上游大部分地区连降大雨,受其影响,江水通过三峡泄洪坝下泄。5月30日、6月6日、7月13日三峡大坝已先后三次泄洪

材料三

(1)洞庭湖面面积不断缩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分析2007年6月洞庭湖区爆发鼠灾的原因。(至少答出三个方面)

(3)洞庭湖爆发鼠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具有 功能。

17.(2011届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0分)

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海水淡化装置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3分)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2分)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分)

全球变暖导致原本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夺取淡水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某中学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上右图)。

(4)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

18.(2010浙江温州五校联考)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

C

2.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A

3.从图中关系不难看出,藏羚羊的存活率、数量与环境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平衡状态。答案为B。

B

4.农业生产的灌溉,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B项。

B

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6.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

B

7.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A

8.“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子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而出现的。

A

9.“黑风暴”的出现,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10.美国的“黑风暴”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

D

11.图示显示由于森林破坏导致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变化。

C

12.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13.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河道变窄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增多。

D

14.植被破坏是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B

15.植被破坏导致了土壤、水文等因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16.本题以洞庭湖面面积萎缩,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原因:长江进入到中游平原,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沉(淤)积,湖泊缩小。人为原因: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湖区围湖造田。

(2)①洞庭湖面面积不断缩小,老鼠生活空间扩大。②(自然环境恶化)老鼠的天敌黄鼠狼、猫头鹰、老鹰、蛇等减少。③湖区大堤上进行开垦,为老鼠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④三峡泄洪导致下游水位的提升,老鼠生活空间突然减小,鼠灾爆发。(答出任意3点即可)

(3)整体性 平衡

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