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讲巧添辅助妙解竞赛题

小学几何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6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讲巧添辅助妙解竞赛题。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讲巧添辅助妙解竞赛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讲巧添辅助妙解竞赛题

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

1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

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

1.1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D是底边BC

上一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BED=2∠CED=

∠A.求证:BD=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2∠CED与结论的联系.

容易想到作∠BED的平分线,但因BE≠ED,故不能

直接证出BD=2CD.若延长AD交△ABC的外接圆

于F,则可得EB=EF,从而获取.

证明:如图1,延长AD与△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连结CF与BF,则∠BFA=∠BCA=∠ABC=∠AFC,即∠BFD=∠CFD.故BF:CF=BD:DC.

又∠BEF=∠BAC,∠BFE=∠BCA,从而∠FBE=∠ABC=∠ACB=∠BFE.

故EB=EF.

作∠BEF的平分线交BF于G,则BG=GF.

因∠GEF=∠BEF=∠CEF,∠GFE=∠CFE,故△FEG≌△FEC.从而GF=FC.

于是,BF=2CF.故BD=2CD.

1.2利用四点共圆

例2凸四边形ABCD中,∠ABC=60°,∠BAD=

∠BCD=90°,

AB=2,CD=1,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2.

则sin∠AOB=____.

分析:由∠BAD=∠BCD=90°可知A、B、C、D

四点共圆,欲求sin∠AOB,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AD即可.

解:因∠BAD=∠BCD=90°,故A、B、C、D四点共圆.延长BA、CD交于P,则∠ADP=∠ABC=60°.

设AD=x,有AP=x,DP=2x.由割线定理得(2+x)x=2x(1+2x).解得AD=x=2-2,BC=BP=4-.

由托勒密定理有

BDCA=(4-)(2-2)+2×1=10-12.

又SABCD=S△ABD+S△BCD=.

故sin∠AOB=.

例3已知:如图3,AB=BC=CA=AD,AH

⊥CD于H,CP⊥BC,CP交AH于P.求证:

△ABC的面积S=APBD.

分析:因S△ABC=BC2=ACBC,只

须证ACBC=APBD,转化为证△APC∽△BCD.这由A、B、C、Q四点共圆易证(Q为BD与AH交点).

证明:记BD与AH交于点Q,则由AC=AD,AH⊥CD得∠ACQ=∠ADQ.

又AB=AD,故∠ADQ=∠ABQ.

从而,∠ABQ=∠ACQ.可知A、B、C、Q四点共圆.

∵∠APC=90°+∠PCH=∠BCD,∠CBQ=∠CAQ,

∴△APC∽△BCD.

∴ACBC=APBD.

于是,S=ACBC=APBD.

2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

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

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

2.1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

例4如图4,四边形ABCD中,AB∥CD,AD=DC

=DB=p,BC=q.求对角线AC的长.

分析:由“AD=DC=DB=p”可知A、B、C在

半径为p的⊙D上.利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与

p、q的关系.

解:延长CD交半径为p的⊙D于E点,连结AE.

显然A、B、C在⊙D上.

∵AB∥CD,

∴BC=AE.

从而,BC=AE=q.

在△ACE中,∠CAE=90°,CE=2p,AE=q,故

AC==.

2.2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

例5已知抛物线y=-x2+2x+8与x轴交于B、C两点,点D平分BC.若在x轴上侧的A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为锐角,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

分析:由“∠BAC为锐角”可知点A在以定线段BC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在x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A的范围,进而确定AD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0(1,9),

对称轴为x=1,与x轴交于两点B(-2,0)、

C(4,0).

分别以BC、DA为直径作⊙D、⊙E,则

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P(1-2,1)、

Q(1+2,1).

可知,点A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0Q

内时,∠BAC<90°.且有3=DP=DQ<AD

≤DA0=9,即AD的取值范围是3<AD≤9.

2.3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

例6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B的平行线交AD于M,交AC于N.求证:AB2-AN2=BMBN.

分析:因AB2-AN2=(AB+AN)(AB-AN)=BMBN,而由题设易知AM=AN,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

证明:如图6,

∵∠2+∠3=∠4+∠5=90°,

又∠3=∠4,∠1=∠5,

∴∠1=∠2.从而,AM=AN.

以AM长为半径作⊙A,交AB于F,交

BA的延长线于E.则AE=AF=AN.

由割线定理有

BMBN=BFBE

=(AB+AE)(AB-AF)

=(AB+AN)(AB-AN)

=AB2-AN2,

即AB2-AN2=BMBN.

例7如图7,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和DC相交于E,延长AB和DC相交于E,延长AD和BC相交于F,EP和FQ分别切⊙O于P、Q.求证:EP2+FQ2=EF2.

分析:因EP和FQ是⊙O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FQ向EF转化.

证明:如图7,作△BCE的外接圆交EF于G,连

结CG.

因∠FDC=∠ABC=∠CGE,故F、D、C、

G四点共圆.

由切割线定理,有

EF2=(EG+GF)EF

=EGEF+GFEF

=ECED+FCFB

=ECED+FCFB

=EP2+FQ2,

即EP2+FQ2=EF2.

2.4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

例8如图8,△ABC与△A'B'

C'的三边分别为a、b、c与a'、

b'、c',且∠B=∠B',∠A+∠A

'=180°.试证:aa'=bb'+cc'.

分析:因∠B=∠B',∠A+∠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

证明:作△ABC的外接圆,过C作CD∥AB交圆于D,连结AD和BD,如图9所示.

∵∠A+∠A'=180°=∠A+∠D,

∠BCD=∠B=∠B',

∴∠A'=∠D,∠B'=∠BCD.

∴△A'B'C'∽△DCB.

有==,

即==.

故DC=,DB=.

又AB∥DC,可知BD=AC=b,BC=AD=a.

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

ADBC=ABDC+ACBD,

即a2=c+b.

故aa'=bb'+cc'.

练习题

1.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中,若AD平分∠A,则=.

(提示:不妨设AB≥AC,作△ADC的外接圆交AB于E,证△ABC∽△DBE,从而==.)

2.已知凸五边形ABCDE中,∠BAE=3a,BC=CD=DE,∠BCD=∠CDE=180°-2a.求证:∠BAC=∠CAD=∠DAE.

(提示:由已知证明∠BCE=∠BDE=180°-3a,从而A、B、C、D、E共圆,得∠BAC=∠CAD=∠DAE.)

3.在△ABC中AB=BC,∠ABC=20°,在AB边上取一点M,使BM=AC.求∠AMC的度数.

(提示:以BC为边在△ABC外作正△KBC,连结KM,证B、M、C共圆,从而∠BCM=∠BKM=10°,得∠AMC=30°.)

4.如图10,AC是ABCD较长的对角线,过C作

CF⊥AF,CE⊥AE.求证:ABAE+ADAF=AC2.

(提示:分别以BC和CD为直径作圆交AC于点

G、H.则CG=AH,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

5.如图11.已知⊙O1和⊙O2相交于A、B,直线

CD过A交⊙O1和⊙O2于C、D,且AC=AD,EC、ED分别切两圆于C、D.求证:AC2=ABAE.

(提示:作△BCD的外接圆⊙O3,延长BA交⊙O3

于F,证E在⊙O3上,得△ACE≌△ADF,从而AE

=AF,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

6.已知E是△ABC的外接圆之劣弧BC的中点.

求证:ABAC=AE2-BE2.

(提示:以BE为半径作辅助圆⊙E,交AE及其延长线于N、M,由△ANC∽△ABM证ABAC=ANAM.)

7.若正五边形ABCDE的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试证:-=1.

(提示:证b2=a2+ab,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

相关阅读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四点共圆问题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四点共圆问题》,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讲四点共圆问题

“四点共圆”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的目的,二是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的手段,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

1“四点共圆”作为证题目的

例1.给出锐角△ABC,以AB为直径的圆与AB边的高CC′及其延长线交于M,N.以AC为直径的圆与AC边的高BB′及其延长线将于P,Q.求证:M,N,P,Q四点共圆.

分析:设PQ,MN交于K点,连接AP,AM.

欲证M,N,P,Q四点共圆,须证

MKKN=PKKQ,

即证(MC′-KC′)(MC′+KC′)

=(PB′-KB′)(PB′+KB′)

或MC′2-KC′2=PB′2-KB′2.①

不难证明AP=AM,从而有

AB′2+PB′2=AC′2+MC′2.

故MC′2-PB′2=AB′2-AC′2

=(AK2-KB′2)-(AK2-KC′2)

=KC′2-KB′2.②

由②即得①,命题得证.

例2.A、B、C三点共线,O点在直线外,

O1,O2,O3分别为△OAB,△OBC,

△OCA的外心.求证:O,O1,O2,

O3四点共圆.

分析:作出图中各辅助线.易证O1O2垂直平分OB,O1O3垂直平分OA.观察△OBC及其外接圆,立得∠OO2O1=∠OO2B=∠OCB.观察△OCA及其外接圆,立得∠OO3O1=∠OO3A=∠OCA.

由∠OO2O1=∠OO3O1O,O1,O2,O3共圆.

利用对角互补,也可证明O,O1,O2,O3四点共圆,请同学自证.

2以“四点共圆”作为解题手段

这种情况不仅题目多,而且结论变幻莫测,可大体上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证角相等

例3.在梯形ABCD中,AB∥DC,AB>CD,K,M分别在AD,BC上,∠DAM=∠CBK.

求证:∠DMA=∠CKB.

分析:易知A,B,M,K四点共圆.连接KM,

有∠DAB=∠CMK.∵∠DAB+∠ADC

=180°,

∴∠CMK+∠KDC=180°.

故C,D,K,M四点共圆∠CMD=∠DKC.

但已证∠AMB=∠BKA,

∴∠DMA=∠CKB.

(2)证线垂直

例4.⊙O过△ABC顶点A,C,且与AB,

BC交于K,N(K与N不同).△ABC

外接圆和△BKN外接圆相交于B和

M.求证:∠BMO=90°.

分析:这道国际数学竞赛题,曾使许多选手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把握已知条件和图形特点,借助“四点共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连接OC,OK,MC,MK,延长BM到G.易得∠GMC=

∠BAC=∠BNK=∠BMK.而∠COK=2∠BAC=∠GMC+

∠BMK=180°-∠CMK,

∴∠COK+∠CMK=180°C,O,K,M四点共圆.

在这个圆中,由

OC=OKOC=OK∠OMC=∠OMK.

但∠GMC=∠BMK,

故∠BMO=90°.

(3)判断图形形状

例5.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BCD,△ACD,△ABD,△ABC的内心依次记为IA,IB,IC,ID.

试证:IAIBICID是矩形.

分析:连接AIC,AID,BIC,BID和DIB.易得

∠AICB=90°+∠ADB=90°+

∠ACB=∠AIDBA,B,ID,IC四点

共圆.

同理,A,D,IB,IC四点共圆.此时

∠AICID=180°-∠ABID=180°-∠ABC,

∠AICIB=180°-∠ADIB=180°-∠ADC,

∴∠AICID+∠AICIB

=360°-(∠ABC+∠ADC)

=360°-×180°=270°.

故∠IBICID=90°.

同样可证IAIBICID其它三个内角皆为90°.该四边形必为矩形.

(4)计算

例6.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面积为1989㎝2.P为正方形内

一点,且∠OPB=45°,PA:PB=5:14.则PB=__________

分析:答案是PB=42㎝.怎样得到的呢?

连接OA,OB.易知O,P,A,B

四点共圆,有∠APB=∠AOB=90°.

故PA2+PB2=AB2=1989.

由于PA:PB=5:14,可求PB.

(5)其他

例7.设有边长为1的正方形,试在这个正方形的内接正三角形中找出面积最大的和一个面积最小的,并求出这两个面积(须证明你的论断).

分析:设△EFG为正方形ABCD的一个内接正三角形,由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至少必落在正方形的三条边上,所以不妨令F,G两点在正方形的一组对边上.

作正△EFG的高EK,易知E,K,G,

D四点共圆∠KDE=∠KGE=60°.同

理,∠KAE=60°.故△KAD也是一个正

三角形,K必为一个定点.

又正三角形面积取决于它的边长,当KF丄AB时,边长为1,这时边长最小,而面积S=也最小.当KF通过B点时,边长为2,这时边长最大,面积S=2-3也最大.

例8.NS是⊙O的直径,弦AB丄NS于M,P为ANB上异于N的任一点,PS交AB于R,PM的延长线交⊙O于Q.求证:RS>MQ.

分析:连接NP,NQ,NR,NR的延长线交⊙O于Q′.连接

MQ′,SQ′.

易证N,M,R,P四点共圆,从而,∠SNQ′=∠MNR=

∠MPR=∠SPQ=∠SNQ.

根据圆的轴对称性质可知Q与Q′关于NS成轴对称MQ′=MQ.

又易证M,S,Q′,R四点共圆,且RS是这个圆的直径(

∠RMS=90°),MQ′是一条弦(∠MSQ′<90°),故RS>MQ′.但MQ=MQ′,所以,RS>MQ.

练习题

1.⊙O1交⊙O2于A,B两点,射线O1A交⊙O2于C点,射线O2A

交⊙O1于D点.求证:点A是△BCD的内心.

(提示:设法证明C,D,O1,B四点共圆,再证C,D,B,O2

四点共圆,从而知C,D,O1,B,O2五点共圆.)

2.△ABC为不等边三角形.∠A及其外角平分线分别交对边中垂线于A1,A2;同样得到B1,B2,C1,C2.求证:A1A2=B1B2=C1C2.

(提示:设法证∠ABA1与∠ACA1互补造成A,B,A1,C四点共圆;再证A,A2,B,C四点共圆,从而知A1,A2都是△ABC的外接圆上,并注意∠A1AA2=90°.)

3.设点M在正三角形三条高线上的射影分别是M1,M2,M3(互不重合).求证:△M1M2M3也是正三角形.

4.在Rt△ABC中,AD为斜边BC上的高,P是AB上的点,过A点作PC的垂线交过B所作AB的垂线于Q点.求证:PD丄QD.

(提示:证B,Q,E,P和B,D,E,P分别共圆)

5.AD,BE,CF是锐角△ABC的三条高.从A引EF的垂线l1,从B引FD的垂线l2,从C引DE的垂线l3.求证:l1,l2,l3三线共点.(提示:过B作AB的垂线交l1于K,证:A,B,K,C四点共圆)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5讲(第3讲点共线、线共点)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5讲(第3讲点共线、线共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讲点共线、线共点

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1.点共线的证明

点共线的通常证明方法是:通过邻补角关系证明三点共线;证明两点的连线必过第三点;证明三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零等。n(n≥4)点共线可转化为三点共线。

例1如图,设线段AB的中点为C,以AC和CB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ECD,BFCG。又作平行四边形CFHD,CGKE。求证:H,C,K三点共线。

证连AK,DG,HB。

由题意,ADECKG,知四边形AKGD是平行四边形,于是AKDG。同样可证AKHB。四边形AHBK是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AB,KH互相平分。而C是AB中点,线段KH过C点,故K,C,H三点共线。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120°,O为△ABC外接圆,M为其上一点,连接MC交AB于E,AM交CB延长线于F。求证:D,E,F三点共线。

证如图,连AC,DF,DE。

因为M在O上,

则∠AMC=60°=∠ABC=∠ACB,

有△AMC∽△ACF,得

又因为∠AMC=BAC,所以△AMC∽△EAC,得

所以,又∠BAD=∠BCD=120°,知△CFD∽

△ADE。所以∠ADE=∠DFB。因为AD∥BC,所以∠ADF=∠DFB=∠ADE,于是F,E,D三点共线。

例3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P,AD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Q。由Q作该圆的两条切线QE和QF,切点分别为E,F。求证:P,E,F三点共线。

证如图。

连接PQ,并在PQ上取一点M,使得

B,C,M,P四点共圆,连CM,PF。设PF与圆的另一交点为E’,并作QG丄PF,垂足为G。易如

QE2=QMQP=QCQB①

∠PMC=∠ABC=∠PDQ。

从而C,D,Q,M四点共圆,于是

PMPQ=PCPD②

由①,②得

PMPQ+QMPQ=PCPD+QCQB,

即PQ2=QCQB+PCPD。

易知PDPC=PE’PF,又QF2=QCQB,有

PE’PF+QF2=PDPC+QCAB=PQ2,

即PE’PF=PQ2-QF2。又

PQ2-QF2=PG2-GF2=(PG+GF)(PG-GF)

=PF(PG-GF),

从而PE’=PG-GF=PG-GE’,即GF=GE’,故E’与E重合。

所以P,E,F三点共线。

例4以圆O外一点P,引圆的两条切线PA,PB,A,B为切点。割线PCD交圆O于C,D。又由B作CD的平行线交圆O于E。若F为CD中点,求证:A,F,E三点共线。

证如图,连AF,EF,OA,OB,OP,BF,OF,

延长FC交BE于G。

易如OA丄AP,OB丄BP,

OF丄CP,所以P,A,F,O,B

五点共圆,有∠AFP=∠AOP=∠POB=

∠PFB。

又因CD∥BE,所以有

∠PFB=∠FBE,∠EFD=∠FEB,

而FOG为BE的垂直平分线,故EF=FB,∠FEB=∠EBF,

所以∠AFP=∠EFD,A,F,E三点共线。

2.线共点的证明

证明线共点可用有关定理(如三角形的3条高线交于一点),或证明第3条直线通过另外两条直线的交点,也可转化成点共线的问题给予证明。

例5以△ABC的两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

△ABC的高为AH。求证:AH,BF,CD交于一点。

证如图。延长HA到M,

使AM=BC。连CM,BM。

设CM与BF交于点K。

在△ACM和△BCF中,

AC=CF,AM=BC,

∠MAC+∠HAC=180°,

∠HAC+∠HCA=90°,

并且∠BCF=90°+∠HCA,

因此∠BCF+∠HAC=180°

∠MAC=∠BCF。

从而△MAC≌△BCF,∠ACM=∠CFB。

所以∠MKF=∠KCF+∠KFC=∠KCF+∠MCF=90°,

即BF丄MC。

同理CD丄MB。AH,BF,CD为△MBC的3条高线,故AH,BF,CD三线交于一点。

例6设P为△ABC内一点,∠APB-∠ACB=∠APC-∠ABC。又设D,E分别是△APB及△APC的内心。证明:AP,BD,CE交于一点。

证如图,过P向三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R,S,T。

连RS,ST,RT,设BD交AP于M,CE交AP于N。

易知P,R,A,S;P,T,B,R;

P,S,C,T分别四点共圆,则

∠APB-∠ACB=∠PAC+∠PBC

=∠PRS+∠PRT

=∠SRT。

同理,∠APC-∠ABC=∠RST,

由条件知∠SRT=∠RST,所以RT=ST。

又RT=PBsinB,ST=PCsinC,

所以PBsinB=PCsinC,那么

由角平分线定理知

故M,N重合,即AP,BD,CE交于一点。

例7O1与O2外切于P点,QR为两圆的公切线,其中Q,R分别为O1,O2上的切点,过Q且垂直于QO2的直线与过R且垂直于RO1的直线交于点I,IN垂直于O1O2,垂足为N,IN与QR交于点M。证明:PM,RO1,QO2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证如图,设RO1与QO2交于点O,

连MO,PO。

因为∠O1QM=∠O1NM=90°,所以Q,O1,N,M四点共圆,有∠QMI=∠QO1O2。

而∠IQO2=90°=∠RQO1,

所以∠IQM=∠O2QO1,

故△QIM∽△QO2O1,得

同理可证。因此

因为QO1∥RO2,所以有

由①,②得MO∥QO1。又由于O1P=O1Q,PO2=RO2,

所以,

即OP∥RO2。从而MO∥QO1∥RO2∥OP,故M,O,P三点共线,所以PM,RO1,QO2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

3.塞瓦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及其应用

定理1(塞瓦(Ceva)定理):

设P,Q,R分别是△ABC的BC,CA,AB边上的点。若AP,BQ,CR相交于一点M,则

证如图,由三角形面积的性质,有

,,.

以上三式相乘,得.

定理2(定理1的逆定理):

设P,Q,R分别是△ABC的BC,CA,AB上的点。若,则AP,BQ,CR交于一点。

证如图,设AP与BQ交于M,连CM,交AB于R’。

由定理1有.而,所以

.

于是R’与R重合,故AP,BQ,CR交于一点。

定理3(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

一条不经过△ABC任一顶点的直线和三角形三边BC,CA,AB(或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于P,Q,R,则

证如图,由三角形面积的性质,有

,,.

将以上三式相乘,得.

定理4(定理3的逆定理):

设P,Q,R分别是△ABC的三边BC,CA,AB或它们延长线上的3点。若

则P,Q,R三点共线。

定理4与定理2的证明方法类似。

塞瓦定理和梅涅劳斯定理在证明三线共点和三点共线以及与之有关的题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在CD上取一点E,BE与AC相交于F,延长DF交BC于G。求证:∠GAC=∠EAC。

证如图,连接BD交AC于H,

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G的延长线于I,过点C作AD的平行线交AE的延长线于J。

对△BCD用塞瓦定理,可得

因为AH是∠BAD的角平分线,

由角平分线定理知。

代入①式得

因为CI∥AB,CJ∥AD,则,。

代入②式得

.

从而CI=CJ。又由于

∠ACI=180°-∠BAC=180°-∠DAC=∠ACJ,

所以△ACI≌△ACJ,故∠IAC=∠JAC,即∠GAC=∠EAC.

例9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E是AB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AF交ED于G,EC交FB于H。连接线段GH并延长交AD于L,交BC于M。求证:DL=BM.

证如图,设直线LM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J,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I。

在△ECD与△FAB中分别使用

梅涅劳斯定理,得

,.

因为AB∥CD,所以

,.

从而,即,故CI=AJ.而

且BM+MC=BC=AD=AL+LD.所以BM=DL。

例10在直线l的一侧画一个半圆T,C,D是T上的两点,T上过C和D的切线分别交l于B和A,半圆的圆心在线段BA上,E是线段AC和BD的交点,F是l上的点,EF垂直l。求证:EF平分∠CFD。

证如图,设AD与BC相交于点P,用O表示半圆T的圆心。过P作PH丄l于H,连OD,OC,OP。

由题意知Rt△OAD∽Rt△PAH,

于是有

.

类似地,Rt△OCB∽Rt△PHB,

则有

.

由CO=DO,有,从而.

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三条直线AC,BD,PH相交于一点,即E在PH上,点H与F重合。

因∠ODP=∠OCP=90°,所以O,D,C,P四点共圆,直径为OP.又∠PFC=90°,从而推得点F也在这个圆上,因此

∠DFP=∠DOP=∠COP=∠CFP,

所以EF平分∠CFD。

例11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AB,DC延长线交于E,AD、BC延长线交于F,P为圆上任意一点,PE,PF分别交圆于R,S.若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T.

求证:R,T,S三点共线。

先证两个引理。

引理1:

A1B1C1D1E1F1为圆内接六边形,若A1D1,B1E1,C1F1交于一点,则有.

如图,设A1D1,B1E1,C1F1交于点O,根据圆内接多边形的性质易知

△OA1B1∽△OE1D1,△OB1C1∽△OF1E1,

△OC1D1∽△OA1F1,从而有

,,.

将上面三式相乘即得,

引理2:

圆内接六边形A1B1C1D1E1F1,若满足

则其三条对角线A1D1,B1E1,C1F1交于一点。

该引理与定理2的证明方法类似,留给读者。

例11之证明如图,连接PD,AS,RC,BR,AP,SD.

由△EBR∽△EPA,△FDS∽△FPA,知

,.

两式相乘,得

.①

又由△ECR∽△EPD,△FPD∽△FAS,知,.两式相乘,得

由①,②得.故

.③

对△EAD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

由③,④得

.

由引理2知BD,RS,AC交于一点,所以R,T,S三点共线。

练习

A组

1.由矩形ABCD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M向它的两对边引垂线MQ和MP,向另两边延长线引垂线MR,MT。证明:PR与QT垂直,且它们的交点在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上。

2.在△ABC的BC边上任取一点P,作PD∥AC,PE∥AB,PD,PE和以AB,AC为直径而在三角形外侧所作的半圆的交点分别为D,E。求证:D,A,E三点共线。

3.一个圆和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腰相切,切点是D,E,又和△ABC的外接圆相切于F。求证:△ABC的内心G和D,E在一条直线上。

4.设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把△ABC绕点C旋转某一角度变成△A’B’C’。证明:线段A’D,BC和B’C的中点在一条直线上。

5.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P。设三角形ABP,BCP,CDP和DAP的外接圆圆心分别是O1,O2,O3,O4。求证:OP,O1O3,O2O4三直线交于一点。

6.求证:过圆内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向对边所作的4条垂线交于一点。

7.△ABC为锐角三角形,AH为BC边上的高,以AH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B,AC于M,N;M,N与A不同。过A作直线lA垂直于MN。类似地作出直线lB与lC。证明:直线lA,lB,lC共点。

8.以△ABC的边BC,CA,AB向外作正方形,A1,B1,C1是正方形的边BC,CA,AB的对边的中点。求证:直线AA1,BB1,CC1相交于一点。

9.过△ABC的三边中点D,E,F向内切圆引切线,设所引的切线分别与EF,FD,DE交于I,L,M。求证:I,L,M在一条直线上。

B组

10.设A1,B1,C1是直线l1上的任意三点,A2,B2,C2是另一条直线l2上的任意三点,A1B2和B1A2交于L,A1C2和A2C1交于M,B1C2和B2C1交于N。求证:L,M,N三点共线。

11.在△ABC,△A’B’C’中,连接AA’,BB’,CC’,使这3条直线交于一点S。求证:AB与A’B’、BC与B’C’、CA与C’A’的交点F,D,E在同一条直线上(笛沙格定理)。

12.设圆内接六边形ABCDEF的对边延长线相交于三点P,Q,R,则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帕斯卡定理)。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三角形的五心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三角形的五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五讲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内心及旁心,统称为三角形的五心.

一、外心.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简称外心.与外心关系密切的有圆心角定理和圆周角定理.

例1.过等腰△ABC底边BC上一点P引PM∥CA交AB于M;引PN∥BA交AC于N.作点P关于MN的对称点P′.试证:P′点在△ABC外接圆上.

分析:由已知可得MP′=MP=MB,NP′=NP

=NC,故点M是△P′BP的外心,点

N是△P′PC的外心.有

∠BP′P=∠BMP=∠BAC,

∠PP′C=∠PNC=∠BAC.

∴∠BP′C=∠BP′P+∠P′PC=∠BAC.

从而,P′点与A,B,C共圆、即P′在△ABC外接圆上.

由于P′P平分∠BP′C,显然还有

P′B:P′C=BP:PC.

例2.在△ABC的边AB,BC,CA上分别取点P,Q,S.证明以△APS,△BQP,△CSQ的外心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分析:设O1,O2,O3是△APS,△BQP,

△CSQ的外心,作出六边形

O1PO2QO3S后再由外

心性质可知

∠PO1S=2∠A,

∠QO2P=2∠B,

∠SO3Q=2∠C.

∴∠PO1S+∠QO2P+∠SO3Q=360°.从而又知∠O1PO2+

∠O2QO3+∠O3SO1=360°

将△O2QO3绕着O3点旋转到△KSO3,易判断△KSO1≌△O2PO1,同时可得△O1O2O3≌△O1KO3.

∴∠O2O1O3=∠KO1O3=∠O2O1K

=(∠O2O1S+∠SO1K)

=(∠O2O1S+∠PO1O2)

=∠PO1S=∠A;

同理有∠O1O2O3=∠B.故△O1O2O3∽△ABC.

二、重心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掌握重心将每

条中线都分成定比2:1及中线长度公式,便于解题.

例3.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P是任意一点.证明:在△PAD,△PBE,△PCF中,其中一个面积等于另外两个面积的和.

分析:设G为△ABC重心,直线PG与AB

,BC相交.从A,C,D,E,F分别

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为A′,C′,

D′,E′,F′.

易证AA′=2DD′,CC′=2FF′,2EE′=AA′+CC′,

∴EE′=DD′+FF′.

有S△PGE=S△PGD+S△PGF.

两边各扩大3倍,有S△PBE=S△PAD+S△PCF.

例4.如果三角形三边的平方成等差数列,那么该三角形和由它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相似.其逆亦真.

分析:将△ABC简记为△,由三中线AD,BE,CF围成的三角形简记为△′.G为重心,连DE到H,使EH=DE,连HC,HF,则△′就是△HCF.

(1)a2,b2,c2成等差数列△∽△′.

若△ABC为正三角形,易证△∽△′.

不妨设a≥b≥c,有

CF=,

BE=,

AD=.

将a2+c2=2b2,分别代入以上三式,得

CF=,BE=,AD=.

∴CF:BE:AD=::

=a:b:c.

故有△∽△′.

(2)△∽△′a2,b2,c2成等差数列.

当△中a≥b≥c时,

△′中CF≥BE≥AD.

∵△∽△′,

∴=()2.

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有=.

∴=3a2=4CF2=2a2+b2-c2

a2+c2=2b2.

三、垂心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称为三角形的垂心.由三角形的垂心造成的四个等(外接)圆三角形,给我们解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5.设A1A2A3A4为⊙O内接四边形,H1,H2,H3,H4依次为

△A2A3A4,△A3A4A1,△A4A1A2,△A1A2A3的垂心.求证:H1,H2,H3,H4四点共圆,并确定出该圆的圆心位置.

分析:连接A2H1,A1H2,H1H2,记圆半径

为R.由△A2A3A4知

=2RA2H1=2Rcos∠A3A2A4;

由△A1A3A4得

A1H2=2Rcos∠A3A1A4.

但∠A3A2A4=∠A3A1A4,故A2H1=A1H2.

易证A2H1∥A1A2,于是,A2H1A1H2,

故得H1H2A2A1.设H1A1与H2A2的交点为M,故H1H2与A1A2关于M点成中心对称.

同理,H2H3与A2A3,H3H4与A3A4,H4H1与A4A1都关于M点成中心对称.故四边形H1H2H3H4与四边形A1A2A3A4关于M点成中心对称,两者是全等四边形,H1,H2,H3,H4在同一个圆上.后者的圆心设为Q,Q与O也关于M成中心对称.由O,M两点,Q点就不难确定了.

例6.H为△ABC的垂心,D,E,F分别是BC,CA,AB的中心.一个以H为圆心的⊙H交直线EF,FD,DE于A1,A2,B1,B2,C1,C2.

求证:AA1=AA2=BB1=BB2=CC1=CC2.

分析:只须证明AA1=BB1=CC1即可.设

BC=a,CA=b,AB=c,△ABC外

接圆半径为R,⊙H的半径为r.

连HA1,AH交EF于M.

A=AM2+A1M2=AM2+r2-MH2

=r2+(AM2-MH2),①

又AM2-HM2=(AH1)2-(AH-AH1)2

=AHAH1-AH2=AH2AB-AH2

=cosAbc-AH2,②

而=2RAH2=4R2cos2A,

=2Ra2=4R2sin2A.

∴AH2+a2=4R2,AH2=4R2-a2.③

由①、②、③有

A=r2+bc-(4R2-a2)

=(a2+b2+c2)-4R2+r2.

同理,=(a2+b2+c2)-4R2+r2,

=(a2+b2+c2)-4R2+r2.

故有AA1=BB1=CC1.

四、内心

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简称为内心.对于内心,要掌握张角公式,还要记住下面一个极为有用的等量关系:

设I为△ABC的内心,射线AI交△ABC外接圆于A′,则有A′I=A′B=A′C.换言之,点A′必是△IBC之外心(内心的等量关系之逆同样有用).

例7.ABCD为圆内接凸四边形,取

△DAB,△ABC,△BCD,

△CDA的内心O1,O2,O3,

O4.求证:O1O2O3O4为矩形.

(1986,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题)

证明见《中等数学》1992;4

例8.已知⊙O内接△ABC,⊙Q切AB,AC于E,F且与⊙O内切.试证:EF中点P是△ABC之内心.

分析:在第20届IMO中,美国提供的一道题实际上是例8的一种特例,但它增加了条件AB=AC.当AB≠AC,怎样证明呢?

如图,显然EF中点P、圆心Q,BC中点K都在∠BAC平分线上.易知AQ=.

∵QKAQ=MQQN,

∴QK=

==.

由Rt△EPQ知PQ=.

∴PK=PQ+QK=+=.

∴PK=BK.

利用内心等量关系之逆定理,即知P是△ABC这内心.

五、旁心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内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

一点,是旁切圆的圆心,称为旁心.旁心常常与内心联系在一起,

旁心还与三角形的半周长关系密切.

例9.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证:r+ra+rb+rc=2p.

式中r,ra,rb,rc分别表示内切圆半径及与a,b,c相切的旁切圆半径,p表示半周.

分析:设Rt△ABC中,c为斜边,先来证明一个特性:

p(p-c)=(p-a)(p-b).

∵p(p-c)=(a+b+c)(a+b-c)

=[(a+b)2-c2]

=ab;

(p-a)(p-b)=(-a+b+c)(a-b+c)

=[c2-(a-b)2]=ab.

∴p(p-c)=(p-a)(p-b).①

观察图形,可得

ra=AF-AC=p-b,

rb=BG-BC=p-a,

rc=CK=p.

而r=(a+b-c)

=p-c.

∴r+ra+rb+rc

=(p-c)+(p-b)+(p-a)+p

=4p-(a+b+c)=2p.

由①及图形易证.

例10.M是△ABC边AB上的任意一点.r1,r2,r分别是△AMC,△BMC,△ABC内切圆的半径,q1,q2,q分别是上述三角形在∠ACB内部的旁切圆半径.证明:=.

(IMO-12)

分析:对任意△A′B′C′,由正弦定理可知

OD=OA′

=A′B′

=A′B′,

O′E=A′B′.

∴.

亦即有

=

==.

六、众心共圆

这有两种情况:(1)同一点却是不同三角形的不同的心;(2)同一图形出现了同一三角形的几个心.

例11.设在圆内接凸六边形ABCDFE中,AB=BC,CD=DE,EF=FA.试证:(1)AD,BE,CF三条对角线交于一点;

(2)AB+BC+CD+DE+EF+FA≥AK+BE+CF.

分析:连接AC,CE,EA,由已知可证AD,CF,EB是△ACE的三条内角平分线,I为△ACE的内心.从而有ID=CD=DE,

IF=EF=FA,

IB=AB=BC.

再由△BDF,易证BP,DQ,FS是它的三条高,I是它的垂心,利用不等式有:

BI+DI+FI≥2(IP+IQ+IS).

不难证明IE=2IP,IA=2IQ,IC=2IS.

∴BI+DI+FI≥IA+IE+IC.

∴AB+BC+CD+DE+EF+FA

=2(BI+DI+FI)

≥(IA+IE+IC)+(BI+DI+FI)

=AD+BE+CF.

I就是一点两心.

例12.△ABC的外心为O,AB=AC,D是AB中点,E是△ACD的重心.证明OE丄CD.

分析:设AM为高亦为中线,取AC中点

F,E必在DF上且DE:EF=2:1.设

CD交AM于G,G必为△ABC重心.

连GE,MF,MF交DC于K.易证:

DG:GK=DC:()DC=2:1.

∴DG:GK=DE:EFGE∥MF.

∵OD丄AB,MF∥AB,

∴OD丄MFOD丄GE.但OG丄DEG又是△ODE之垂心.

易证OE丄CD.

例13.△ABC中∠C=30°,O是外心,I是内心,边AC上的D点与边BC上的E点使得AD=BE=AB.求证:OI丄DE,OI=DE.

分析:辅助线如图所示,作∠DAO平分线交BC于K.

易证△AID≌△AIB≌△EIB,

∠AID=∠AIB=∠EIB.

利用内心张角公式,有

∠AIB=90°+∠C=105°,

∴∠DIE=360°-105°×3=45°.

∵∠AKB=30°+∠DAO

=30°+(∠BAC-∠BAO)

=30°+(∠BAC-60°)

=∠BAC=∠BAI=∠BEI.

∴AK∥IE.

由等腰△AOD可知DO丄AK,

∴DO丄IE,即DF是△DIE的一条高.

同理EO是△DIE之垂心,OI丄DE.

由∠DIE=∠IDO,易知OI=DE.

例14.锐角△ABC中,O,G,H分别是外心、重心、垂心.设外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外,重心到三边距

离和为d重,垂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垂.

求证:1d垂+2d外=3d重.

分析:这里用三角法.设△ABC外接圆

半径为1,三个内角记为A,B,

C.易知d外=OO1+OO2+OO3

=cosA+cosB+cosC,

∴2d外=2(cosA+cosB+cosC).①

∵AH1=sinBAB=sinB(2sinC)=2sinBsinC,

同样可得BH2CH3.

∴3d重=△ABC三条高的和

=2(sinBsinC+sinCsinA+sinAsinB)②

∴=2,

∴HH1=cosCBH=2cosBcosC.

同样可得HH2,HH3.

∴d垂=HH1+HH2+HH3

=2(cosBcosC+cosCcosA+cosAcosB)③

欲证结论,观察①、②、③,

须证(cosBcosC+cosCcosA+cosAcosB)+(cosA+cosB+cosC)=sinBsinC+sinCsinA+sinAsinB.即可.

练习题

1.I为△ABC之内心,射线AI,BI,CI交△ABC外接圆于A′,

B′,C′.则AA′+BB′+CC′>△ABC周长.

2.△T′的三边分别等于△T的三条中线,且两个三角形有一组角相等.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I为△ABC的内心.取△IBC,△ICA,△IAB的外心O1,O2,O3.求证:△O1O2O3与△ABC有公共的外心.(

4.AD为△ABC内角平分线.取△ABC,△ABD,△ADC的外心O,O1,O2.则△OO1O2是等腰三角形.

5.△ABC中∠C<90°,从AB上M点作CA,CB的垂线MP,MQ.H是△CPQ的垂心.当M是AB上动点时,求H的轨迹.(IMO-7)

6.△ABC的边BC=(AB+AC),取AB,AC中点M,N,G为重心,I为内心.试证:过A,M,N三点的圆与直线GI相切.

7.锐角△ABC的垂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分别是H1,H2,H3.已知:H1,H2,H3,求作△ABC.

8.已知△ABC的三个旁心为I1,I2,I3.求证:△I1I2I3是锐角三角形.

9.AB,AC切⊙O于B,C,过OA与BC的交点M任作⊙O的弦EF.求证:(1)△AEF与△ABC有公共的内心;(2)△AEF与△ABC有一个旁心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