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

高中语文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1

“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

11月13日,一个平凡的休息日,蒙蒙的秋雨还在下着。园区星海学校的报告厅里却洋溢着欢笑和热情。来自工业园区各所学校的语文教师们正在期待特级教师薛法根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观摩课以及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开始了,薛老师总是那么亲切平易,三两句就把六(2)班同学的情绪调动起来。随着对《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内容的层层挖掘,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深。他们的朗读和回答引得观摩教师频频点头。当学生在最后把课文用薛老师的句式和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篇优美的抒情文时,观摩的教师们不禁为这位特级教师,为星海的学生们由衷地微笑起来。

课后薛老师做了短小精悍的报告,他说: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有滋味的。我上课喜欢看学生学习的姿态、眼神。课堂时一种交往,学生的行动都是一种暗示,教学是应该顺着学生内心的需要来引导。课要上到他心里去,话要讲到他心里去。让我们的学生喜欢语文课,语文课就要上到学生的心里去。

就是有着这样的信念,薛老师才成为了一名语文教育的佼佼者,也让冒雨前来观摩的教师们内心涌起了热流。这一次的观摩,让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收益匪浅。

(陆缘供稿)

延伸阅读

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

“理想的教育,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而教育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愿以全部的智慧诠释理想的教育,用自己的生命演绎教育的理想。”

——薛法根

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

本刊记者杨文华

薛法根的名字以前在报刊上经常见到: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模范教师;2002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采访之前,心里不免臆测,这样的有知名度的特级教师总该有点名师的作派。可是,眼前的薛法根却与我想象中的出入很大,他总是谦和的笑着,说话也很随便,全没有的一点名师的架子。心里距离一下就拉近了,采访也似乎成了朋友之间的谈心。

走近薛法根,你还会发现,他是一个喜欢梦想的人,一直揣着梦想守望着语文教育的这片原野。他常说:“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的心已不再年轻,生命也就失去了光泽。”对生活、对教育、对语文,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想的憧憬和行走的激情。在课堂里,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用彼此的智慧演绎着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教育故事,追寻着理想的语文课堂。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从教之初,与许多青年教师一样,薛法根一心想把语文课上出彩,在课堂教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可终究没有在“黑胡同”里摸到教学的门径。一次,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老师到学校听青年教师的课,刚巧抽到了薛法根。当时他选上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了给领导老师留一个好印象,他着实下了一番力气,查阅补充资料、设计电教媒体、推敲教学用语。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一段对李大钊的学习感言,他生怕学生当堂写不好,就让学生连夜回家作些准备。结果,课堂上,学生的感言写得激情澎湃,教学似乎达到了高潮。谁知在他等待赞美的时候,老太太一针见血地刺破了这个课前的“小把戏”: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一瓢冷水浇得他无地自容,也浇得他如醍醐灌顶: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从此,薛法根老师拒绝虚假,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他说:“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展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内源的‘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在课堂上,薛老师不仅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在专家、同行的帮助下不断获得提升,他也这样鼓励他的学生勇于暴露学习中的不足,而后对症下药。他在《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中的朗读指导就是这样真切而又实在: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还没有读熟练的、没有读好的小节,再练习读一读。等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读这个小节,好吗?

生:(选择自己还没有读好的小节练习朗读)

师:敢于表现自己优点的人是可爱的;勇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人是可敬的!而只有改正了缺点的人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成长!谁愿意第一个成长?

生:我读第二小节。他跳到大树下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

师:你读得很通顺,别人也听得懂。如果你能注意文中的标点符号,就能读得更好。想再试一试吗?

生:想!(再读,仍然将“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读成“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将“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读成“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

师:要改掉一个缺点真是不容易。你看,小青蛙叫啄木鸟什么?

生:叔叔。

师:假如老师就是啄木鸟,你来问我?

生: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众笑)

师:请你不要叫我的名字,好吗?

生:好!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

师:真好!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现在,你再来读,一定能读正确!

生:(读正确了)

师:(高兴地)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成长!你有什么感想吗?

生:一定要看仔细读。

师:对,这是读书的要领,你已经懂了!还有吗?

生:谢谢老师!(众笑)

师:你真有礼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快乐的。谁还愿意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形形式式的虚假繁荣,薛老师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那种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的语文课;那种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真相的语文课;那种用游离文本的煽情替代潜心感悟语言内涵的语文课……失却了真实与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于是,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地倦殆了,我们的教师也慢慢地变得庸俗了,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丝毫没有了本真的激情与奔放。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有人格;课,有课品。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语文课堂的品位,课品如人品。而真实,是衡量人品、课品的基本准绳!

简单也是一种境界

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

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

王鹏伟

人生是美好的,也是漫长的。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属于每个生命,可是,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够永远拥有它们。如果一个生命在它的初始阶段就注入了鲜活的“基因”,那么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就会滋润它的一生,使它在未来生活的风雨中扩展出金色的年轮。

一个启蒙教师的生命价值正在于此——给萌芽状态的生命注入鲜活的基因,为鲜活的生命奠定发展的基础。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就是这样一位以“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为己任的人。

1967年4月,窦桂梅出生在长白山脉的一个小山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清苦生活孕育了她坚韧的个性,为她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2年,年仅15岁的窦桂梅走过弯弯的山路,迈进了吉林师范学校的校门。

1986年,窦桂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意识到,她不属于一份工作,而属于一番事业。从教以来,她阅读了约300万字的专业书籍,写下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她通过6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中文专业本科学历,直至攻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2年她主动争取到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窦桂梅格外珍视。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明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后,她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在她眼里,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她可爱的学生;在她耳畔,空荡荡的教室里还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讲着讲着,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可是课还没讲完。于是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

这节课讲的课文是《王小二》,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音朗读,活跃的师生交流,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一炮打响,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范围的公开课接踵而至。1995年和1997年,她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近年来,窦桂梅先后在《吉林教育》、《人民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为她出版3本专集:《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论文集》。

199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部分科学家、优秀教师代表赴北戴河,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度假并共商科教兴国大计,受到了江泽民、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应邀的20位科学家、30位教师代表中,窦桂梅是最年轻的一位。这在她14年的教育生涯中是一个亮丽的音符。

窦桂梅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发现自己,赏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那么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而且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在她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萌芽。

班里有个叫陈轶姝的女孩,刚入学时,听写10个词语,错了8个,对了两个,孩子很沮丧。窦桂梅鼓励她说:“没关系,我像你这么大时,连这两个词还不会写呢!”第二次听写还是这10个词语,陈轶姝仅写对了4个,窦桂梅鼓励道:“有进步,继续努力!”直到陈轶姝把这10个词语全写对。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还有三次……十次不行还有第十一次的善待。在她的悉心呵护之下,陈轶姝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窦桂梅始终把希望和自信留给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对此,窦桂梅有切身的感受。

那是1996年9月8日早晨,窦桂梅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上课,只见一个女孩手捧一束鲜花跑上前来:“老师,教师节快到了,我妈特意买了这束鲜花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窦桂梅激动地说:“谢谢!”课堂上,她隐约感觉到有些孩子的神情不自然,而献花的孩子却显得异常兴奋。下课铃声一响,突然有好几个学生围了上来,有的说:“老师,我妈早就给您准备好了一条纱巾。”有的说:“老师,对不起,明天我一定让我妈给您买一件礼物。”……话还没听完,窦桂梅脸上火辣辣的,她后悔自己未假思索的一声“谢谢”竟引来了孩子的误解。她深情地对孩子们说:“纯真的感情是不需要礼物来证明的。”教师节那天,教室里出奇的安静。窦桂梅刚走上讲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祝窦老师节日快乐!”接着孩子们齐声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窦桂梅的眼睛湿润了。

从教至今,那束鲜花是窦桂梅所收下的第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忍伤害孩子的自尊;那束鲜花也是窦桂梅所收下的最后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能玷污孩子的心灵。

为了保持孩子善良纯真的本性,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从1998年起,窦桂梅带领她的学生和地处大西北的贫困山区小学以“结对子”的方式开展了长期的手拉手活动。这其中有青海省互助县高寨乡曹家堡小学女教师达明菊的班级,有青海省互助县什巴乡全国师德标兵刘让贤任校长的什巴小学。千里之外的手拉手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希望工程”的真实涵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使窦桂梅认识到,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进行了题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的教改实验,向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腐教育观念提出了大胆挑战。

她首先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删,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在此基础上,6年来她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典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警句,掌握了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阅读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和曹文轩的《草房子》、余秋雨的《牌坊》、刘镛的《莹窗小语》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中国)到“美国中学生必读的30本文学著作”,学生都进行了广泛的涉猎。据统计,全班人均阅读书刊145本,平均识字量高达3500字——远远超过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2500字左右的识字量。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和民族文化熏陶,是窦桂梅语文教改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窦桂梅深谙这句名言蕴涵的朴素道理,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她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逛书店,看展览;组成小记者团,进行采访和社会调查;开展环保宣传、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各期刊小组每月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出版《先锋报》、《小松树》等刊物。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育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

为了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窦桂梅始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在讲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名篇《峨眉道上》时,学生提出:作者在文中交待路旁休息的铺路人时,为什么不细致描写铺路人的表情?如能描绘出铺路人汗流浃背的样子,不是更能使读者感受到铺路人劳动的艰辛吗?在讲《飞机遇险》这篇课文时,窦桂梅满怀敬意地叙述周总理是怎样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叶挺将军的小女儿,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时有的学生突然发问:“周总理去重庆谈判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什么没想到可以抱着小杨梅一起跳伞呢?”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课文写得不合情理,文中用好几句话写遭遇险情时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嘱托和对小杨梅的鼓励,而且后面还加了个省略号。当时情况那么紧急,周总理怎么来得及讲那么多道理教育别人!”有的说:“不知道小杨梅现在还活着没有?我想采访她核实课文的细节描写是否真实。”本来统一的“标准答案”就这样在学生的发散思维中土崩瓦解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教育就是将现成的成果和推翻成果的精神同时传授下去。”

窦桂梅的教改实验引起了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她先后8次在全国范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应邀到北京、天津、南京、郑州、武汉等地作教学观摩课及专题报告70余场。有关专家认为,窦桂梅的教改实验,遵循了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了汉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方向和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窦桂梅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1998、1999、2001、2002、2003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当你翻开《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时,你会强烈地感受到我在天天阅读着75个孩子的75本天书,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杰作。在和孩子的生命交流中一同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着生活和生命的快乐。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摘自我的《读书笔记》

我明白,自己一辈子从事的是教师职业,这意味着我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在课堂度过,也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自身的发展要在课堂实现。

1986年我刚分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时,教学一线岗位已满,我被安置在教务处打杂儿。我强烈要求登台上课,曾先后教过音乐、数学、自然、思想课。在我的再三请求下,领导终于允许我教语文课。作为替补人员,我经历了将近5年,起步太晚了!“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焕发亮丽的光彩,一定要让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真正的人生就从这次严肃的思考开始了!向书本学,我靠的是“勤劲儿”,几年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向实践学,我靠的是“恒劲儿”,记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向名师学,我靠的是“赖劲儿”,几年中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1992年,我主动争取到了一次公开课的机会。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太珍贵了,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推翻。明天就要登台了,下班后,我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教室做最后一次演练,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带到我学校就走了。孩子还在不停地哭,可课还没有讲完。于是,我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公开课讲的是《王二小》,因巧妙的情境创设,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乐朗读,使学生置身在王二小被敌人残忍杀害的场景中,孩子们哭了,老师哭了,听课人也哭了,“三情共振”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从此,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公开课接踵而来,我先后两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教学大赛都获一等奖。一位资深特级教师这样评价我的课:“小学语文课,如此有声有色,有文有画,有静有动,知识、技能、审美浑然一体,可谓美妙绝伦。”

“竹高千尺因有节,梅香四野为凌寒。”我获得了同行、家长、学生一致的鲜花和掌声,可我并没有陶醉。要提升生命的意义,必须敢于否定自己。在实践中,我不断反思语文教育中学生主体失落的现状,感到以往的成功多是在“三中心”的传统土壤中结出来的未必十分健康的小花,充其量只是教学改良的产物。语文教改不是枝节问题,要走出历史困境,放眼世界,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进行根本性反思,重新树立创造性的大语文观念才行。于是,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我1994年接手的一年级开始了。

我不能沉湎于荣誉这温暖的港湾,我一定要走向教书育人的更高境界。

——摘自我的《教学随笔》

如果说追求是我事业的生命之根,那么改革便开出了成功之花。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弊端。首先,教材陈旧贫乏,政治性强,忽视了母语教育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其次,教法繁琐僵化,普遍存在技术主义形式主义倾向;第三,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个性养成和人格发展。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着眼于人的发展,冲破传统的“三中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才能解放人的心灵,开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智慧。这是汉民族语言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思路决定出路。我用“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之理念进行小语改革,确定如下改革目标: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我又把改革思路确定为五个转变,即:变给予为探究;变分析为感悟;变束缚为民主;变单一发展为全面发展;变少慢差费为整体优化。最后,我建立了“积淀—感悟—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大胆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换,加工处理。仅就课文来说,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其次,让诗教永驻语文殿堂。我选取从古代到毛泽东的诗词,让孩子们背诵。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到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孩子们感受着诗的情怀,积累着诗的语言。

“熟读成诵,整体感悟”是我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条主要途径。我让学生每周从背诵的3首诗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还可选一首改写成小作文,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感人的散文。学生们有的利用电脑设计出所想象的画面,有的上网互读改写的作文。

6年的春夏秋冬已成往事,然而2000多个日日夜夜永难忘却。我带领学生大胆地超越教材,学生都已背诵了300首以上的词曲,200多条古今格言警句,200多个成语典故,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此外,每人读了《格林童话》《哈姆雷特》《伊索寓言》等大量课外书籍。据统计,全班共读书10772本,人均145本。识字量在4000个左右,远远超过了《大纲》规定2500个字的任务。可以说,我的语文教改课程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富有时代特色。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此我感悟很深。我认为孩子天天呆在几何图形排列的教室里是万万不行的。我努力将语文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引进时代活水,着眼于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着力开拓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比如请学者、教授、专家来开讲座,答疑。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参加市里举办的环保宣传活动、体育表演活动、口头作文大赛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逛书店,看展览。进行一系列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去市里的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及儿童。让孩子热情投入到广阔的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鱼虫的可爱。

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超越,更是开放民主的现代教育文明。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赏识自己,都找到了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那么,不仅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而且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于是我那“你能行”、“有进步”、“你真棒”的鼓励,像雨露一样滋润在学生的心里,孩子尝到甜头,找到成功的感觉,每天抬起头,挺着胸膛走路。

我还允许学生向教材、向老师发难,允许有不同意见。于是,课堂上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教学《飞机遇险》一课时,我满怀敬意地赞扬周总理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可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敬爱的总理要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他和小杨梅比价值更大,更应该活下来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如喷泉涌出。有的说,总理不应该把伞让给小杨梅;有的说,总理怎么不抱着小杨梅一起跳伞呢?有的说,课文写得不合情理……本来是统一的标准答案,现在却被学生的多元思维分解了,我兴奋不已,因为我看到,在我的课堂上,标准化结论、服从化关系、固定化思维的坚冰已经打破。

孩子的胆子大了,他们的智慧犹如火山,爆发出无尽的创造潜能。从学生自己动手编辑的《萌芽文集》《童话文集》《创造文集》《感悟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中,能看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不同感受。从小组创办的每月向全体同学和全校教师印发的《先锋报》《小松树》等不同刊名的语文报中,又能看到合作的力量和令人惊奇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创编的文集,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他们已兴奋地走进了现代化网络系统,利用电脑的多功能,设计出封面各异、内容不一的科幻文集,如《金字塔之迷》《F—117A旅行记》;焦点感悟文集,如《苦涩的咖啡豆》《杆子挡住了什么》《不平静的海湾》等。这一本本创造的作品成了学校四、五、六年级的课外教科书。也许这正是学生超越了老师为自己塑造的人生纪念丰碑,随着生命的不断成长,这种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

面对收获,我感觉播种与耕耘是更重要的,我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摘自我的《教后记》

我教龄15年,已成为特级教师。

1998年8月,江泽民、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20位杰出科学家、30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2001年,我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

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论文集》《窦桂梅与75位学生的心灵对话》,我还获得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

事业的丰收并没有让我迷惑。生活中的我依然是我。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我爱美、爱打扮,喜欢逛街、吃小吃,也会走进咖啡厅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静静的思考、交谈,也会在卡拉OK一展歌喉。

有时我会和孩子一起打雪仗,有时我会和几个好友一同出去放松放松。还会把几个“铁姐妹”请到家中,“撵走”丈夫,大侃特侃每个人的教学工作体会与困惑,不知不觉在兴奋、激动中迎来曙光……这种家庭教学沙龙是我们每个学期最为期盼的也是一学期中收获最大的聚会。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家乡有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平时我总是把周围人弃置的衣服、生活用品、学习用具都一个个收起来。放假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东西塞进几个大大的编织袋里,连拖带扛带到老家,分送给农村的亲友。丈夫有时觉得我这样做太丢份了,姐妹们也心疼我:“你不累啊!”但我看到家里人用起这些东西的欣喜,就是多扛几袋也心甘情愿啊!我的能力虽有限,但为了父母、弟妹,我常常倾尽所能。每次回家,朴实的父母不会说更多感激的话,只会满眼泪水心疼地看着我,转身为我装满自家种的豆角、黄瓜和自己没舍得吃的“农家鸡蛋”,年过六旬的父亲拖着风寒的双腿在凌晨时悄然下地,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点起豆腐房的灶堂……我爱我家,我要常回家看看。

我是个平凡的女人,我珍惜生活中自己拥有的一切。我的学生、我的女儿、我的丈夫,都值得我爱。我愿意和他们一道同唱一首生命之歌。

语文教学的“实”字落脚点——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的“实”字落脚点——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的“实”字落脚点——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

前不久,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一课,受益匪浅。全课以“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为板块展开教学,通过教师地引导、点拔,积极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并使终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以听为凭借,感受、领悟学习内容

[片断一]:

师:谁来听写几个词语?

生听写(淘气、耍、遭殃、责打、生气勃勃)

师(重点评价“耍”字)

①谁“耍”,为什么“耍”

生:小花猫“耍”

生:因为很淘气

②“耍”的结果如何?

生:让花草们遭了殃

生:还有老舍爷爷并没有责打它

生:因为它很可爱,生气勃勃┄┄

[片断二]:

师:我们注意听这一段话,听后回答问题

生认真听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摔

┄跌┄跑┄跌┄撞┄哭┄玩┄跳┄抱┄打┄”

师:谁说说,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交流讨论

生:“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师:谁能说说这段话中描写小花猫动作的词语

生:摔、跌、跑、跌、撞、哭、玩、跳、抱、打

师:你们看,这只逗人喜爱的小花猫真够淘气的,谁能不看课

本说说这只小花猫

生练习说

[评析]:听的训练,既可以锻炼记忆力,又为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理解要靠记忆的基础来支撑)。而听出重点句、重点词,听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仅是语感的另一种表现,更加是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抽象画面、形象产生的具体过程。

学生们通过听,再将听到的用画面、语言存储、内化起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力度,培植语感,丰富语感。这正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所体现的。

二、以说为主线。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片断一]:

师生共同学习了大花猫的性格这一部分

师:谁能将花猫这些性格连成一句话?

生讨论

师:(提示)可以采用“说它┄可是它┄”,“尽管┄可是┄”

等词语

生自由练习

生:我们家的大花猫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可是很贪

玩,说它尽职吧,可是┄┄

生说不上来

生:(补充)我们家的大花猫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

可是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很尽职┄┄

师:还有更好地说法吗

生:我们家的大花猫又老实,又贪玩,又尽职,你说怪不怪

生:要说起大花猫,那么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它老实,夸它尽职,

批评它贪玩。对了,这就是大花猫的性格——古怪

[片断二]:

师:谁说说自家的花猫或者自己观察到的花猫有什么特性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家的花猫除了贪玩还好吃懒做

生:才不呢,我家的花猫是温柔可亲,老老实实的

生:我们家的花猫脾气很暴躁

生:我们家的花猫很通人性,你说什么仿佛它都能听懂

┄┄

师:你们能说说其它动物的特性吗?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家的大黄狗,真是又老实又忠厚

生:邻居家的白鸽非常可爱

生:(边做动作边说)乖巧又灵活。这就是咱大叔家的小白兔

生:我们家的两只画眉鸟贪吃,虚荣心强(试着学鸟叫)

┄┄

[评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薛老师巧借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帮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情境。一是说“文中猫的性格”,二是说“自家的猫或小动物的性格”,积极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说的过程中,还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在难人可贵。

三、以读为载体,注重个性化学习

[片断]

①自由读

师:读读课文,说说老舍爷爷写了花猫的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小花猫的淘气、可爱)

②略读

师: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大花猫的特点

生略读课文(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③精读

师:古怪写了三个自然小节,谁愿意帮老师来细细地读一读

生精细地读课文

④表演读

师: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你能边读边表演吗

生一边读书一边表演

⑤诵读

师:读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诵

生诵读有关小节

[评析]: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语)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兴趣。全课通过自由读、略读、精读、表演读、诵读等,既全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在学生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

四、以写为延伸,内化语文综合素养

[片断]:

师:老舍爷爷很喜欢这只猫,他是怎样来写的

生讨论交流

生:先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后写了小花猫的淘气、可爱。重点

写古怪,分别从三方面作了叙述

师:既然喜欢,他为什么还要写猫的缺点

生:实际上就是这种情况

生:这是猫本身的特性

┄┄

师: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实,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是真实地再现

师:现在谁说说,我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幽默

生:认真、严肃

生:读书不好

师:这是能力

生:两只大门牙很醒目

师:这是外貌

生:好动

┄┄

师:愿意写一写《我们的新老师》吗?如果你想写其它的,如

《我们家的小白兔》、《邻居家的白鸽》也行

生动笔练习写

[评析]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这节课教师很好地运用范文,帮助学生理解了真实之具体意义,努力引导学生习作时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内化综合语文素养的基本保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来说,语文实践、语文运用、语文素养的形成(这里指习作),都要有一定的依托,而名家名篇是最好的蓝本。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习作,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素养的过程体现。

特级教师窦桂梅《落叶》教学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特级教师窦桂梅《落叶》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特级教师窦桂梅《落叶》教学

特级教师窦桂梅《落叶》教学

在去年“金帆杯”教科研活动中,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落叶》,窦老师精彩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这堂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的热情与激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窦老师生在东北,有着北方人的热情与豪爽,在她的教学中也无时无刻不流露着她生命中固有的那份“激情”。下面是上课前的一段师生对话:

师:我送给同学们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请你大声地对自己说“我很棒”。(生齐说“我很棒”)

师:第二句请你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你同伴的肩上,对他说:“你真的很棒”。(生互相搭着肩说:“你真的很棒”。)

师:这个课堂与以往不一样,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有什么?

生:很多听课老师。

师:把这句话送给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台下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感到怎样?

生:我觉得光荣。

生:我感到温暖。

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就带着这种感受走进课堂……

窦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不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犹如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学生心灵的阳台”(窦桂梅语),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当学生带着“我很棒,我们大家都很棒”的心态走进课堂时,他的那种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窦老师经常对学生竖起大拇指,并送给他一句“你很棒”,当教学结束时,窦老师再一次要求同学们齐说“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可以说,学生带着自信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大的自信走出课堂,或许,这样的自信会一直伴随着学生走上今后的人生道路。

二、文本的“转换”与“拓展”——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窦老师认为“有些课文,即使你‘掘地三尺’也未必能挖出‘水’来,可当你回过头来看时,没想到,‘水’就在井边。”课文仅仅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教师应该利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窦老师注重了对文本的“转换”与“拓展”,进而为学生营造了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窦老师在让学生朗读“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做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这三句话时,并没有满足于学生将这三句话读好,而是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课文中的“小虫”、“蚂蚁”、“小鱼”换成“我”,而且要发挥想象,说的句子要与课文中的不一样。在窦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迸发出无数创新的火花。有的学生说:“树叶落在地上,我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温暖的被子”;有的学生说:“树叶落在沟里,我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小竹筏”;有的学生说:“树叶落中河里,我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一顶帐篷”。文本的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学生在想象说话中获得了新的体验。在注重文本转换的同时,窦老师还注重了对文本的拓展。如,让学生想象秋天都给哪些小动物发来了“电报”?“电报”上写的是些什么内容?最后,窦老师说:“落叶装扮了美丽的秋天,给小动物们带来了欢乐,又会给小朋友带来什么呢?”接着幻灯出示两首与落叶有关的儿歌,让学生放声朗读。在想象说话,放声朗读儿歌的过程中,更加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而且,这个时候,学生所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文本了!

三、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话”与“交流”应该是课堂的灵魂。那种师生间的对话,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往往会使对话与交流的各方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从而使交流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在指导朗读——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这句话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对话:

师:好远好远有只燕子,我们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它,该怎么说?

生:“电——报——来——啦——”

师:一起来,把手拿出来,离你那么远呢!

生:读最后一句话(拉长声调)

师:有只燕子离我们不远不近,你怎么告诉它?

师:有只燕子就在我们跟前,你怎么告诉它?

(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注重与学生进行言语对语的同时,窦老师还注重与学生进行肢体语言的“对话”,通过表演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在引导学生理解“爬”、“游”、“飞”、“坐”、“躲”这几个动词时,课堂上活跃起来:

师(将一片叶子贴在身上):现在我们就体验体验,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这群可爱的小动物。注意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爬来……

生:(爬)

师:动作真美啊!有的游来……

生:(游)

师:小燕子飞来了。飞~

生:(飞)

师:蚂蚁坐上去,坐在叶子上……

生:(坐)

师:刚才我们是慢动作,现在快,游、飞、坐、爬、游、飞、坐、躲……

生:(按老师的口令做着不同的动作。)

师: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去抓你……哈哈,听好了,藏~

生:(纷纷往桌子底下藏)

师:我可明白了,你们哪,这些小动物可太了不起了,刚才你们做的躲和藏的动作一样的,看来躲和藏有时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个意思。现在我把藏换个动作——躲开~

生:(躲开)

……

在这种师生其乐融融,高潮不断迭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心灵放松了,情感释放了,思维活跃了,想象放飞了,课堂也变得充满生命的活力了。

在这堂课上,听课的老师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看到窦老师与学生的那种默契,那种陶醉,我们也似乎年轻了许多,是的,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

《爷爷的芦笛》薛法根教学观摩与点评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爷爷的芦笛》薛法根教学观摩与点评》,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爷爷的芦笛》薛法根教学观摩与点评

爷爷的芦笛

第一课时

师:有同学知道我是谁吗?

生:薛发根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昨天坐位子时,看见屏幕上有。

师:就像演员,今天学习一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

生:爷爷的芦笛

师:预习过吗?

生:预习过。

师:看课文中的三个生字:闸、踩、哗

生:闸,大闸蟹

师:再一起读。

生:闸、踩、哗

师:再读这一组词。

生:夹杂、裹挟、脸颊

师:看不清楚,你近视眼,没关系,到这边来看

生:再读。

师:你很好,虽然近视眼,但都读对了。纠正“夹杂”,再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三个字特别注意,下面一组三个词语,谁来读?

生:颠簸、蜷缩、情不自禁

师:再请一个男同学来读。

生:再读。

师:看一看第一组的这个词有什么特别?读的时候要体会读。

生:齐读。

师:把前面两个练起来读,

生:婉转、悠扬清脆、悦耳

师:是不是很好听?下面两个词有什么特点?

生:柔和、柔嫩温润、温馨

师:手势柔软的还是柔和的?为什么家庭是温润,不是温馨?

生:不语。

师:人可以形容温润吗?

生:不可以,可闻中什么形容温润的?

师:再看课文中还有三个词语。

生:蒙眬朦胧眬

师:前面一个蒙原来是有木字旁的,

生:齐读

师:想一想体会一下,课文掌握的更牢固,课文读过吗?想一想哪些词语、句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自读课文。

师:读完书,静静的想一想,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印在你的脑海中,你现在还能记得起来,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在风雨中十分害怕

师:他已经读到课文中去,生活中你有这样恐惧的时候吗?

生:比赛时

师:那时是恐惧吗?是紧张,如果比赛你感到恐惧,那你的心理有些小问题。

生:海水是那么美,

师:可闻中有两段文字写了大海的美,我们等会要好好读。

生:令人向往

师:安详要用对地方,用错了就不美了。

生:和第一位同学一样,“爷爷~爷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师:谁还记得爷爷说的那句话

生:海边的~~

师:谁还记得,都记得。每一次读,都该有每一次读的收获。课文中几次写道了爷爷的芦笛,在什么情况下,写道了芦笛的呢?打开课文,默读。

生:默读。

师:这位同学很好,拿出笔来,这是很好的习惯。好好想一想,课文中哪儿出现芦笛,以及什么情况下出现笛声的?读好举手,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找到,一定要找到。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生:一共有三次。在想的时候

师:想象当中。

生:第二次,来到小闸屋,爷爷吹给他听

师:是爷爷吹得。

生:爷爷去看潮汛,他非常害怕。在漫漫长夜中听到了笛声。

师:现在不看书,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

生:连说。

师:不是看潮汛,是~~察看,有区别吗?

生:不是看,有责任的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生:概括。

师:你有没有看到暴雨,一开始读的时候有暴风,那有没有暴雨呢,读的时候要仔细。这笛声给这孩子有怎样的感受,用心的读第一自然段。在强强的想象里,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爷爷的笛声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读

师:谁愿意来读,不举手的机会就让给别人了,那你就认真听。好,你来读。等一会,有个要求,要把大海在你头脑中什么样的,笛声什么样的,通过你的朗读来描述。

生:指名读。

师:她读的大海是非常宁静、优美的,接着读。

生:继续读。

师:你还是读的非常的宁静、优美,是你朗读的特点。同学们注意大海的碧蓝碧蓝,海水中的星星闪烁,注意这些词语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在你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再请人读。

生:指名读

师:一大片一大片,读的好,那样放慢速度。

生:接读

师:现在请你连起来读一读,你是个读书非常好的同学。

生:连读

师:海带着浓浓的海水味,读的时候要与余音围绕。现在同学们像他那样认认真真地读一读

生:自读。

师:你想到海边去吗?你想有这样一位爷爷,在强强的心目中,爷爷是怎样的人?

生:笛声中带着浓浓的海水味。

师:慈祥的爷爷才能留在孩子们心目中。浓浓的海水味,你理解到什么?

生:爷爷是细心的人,

师:是把海水吹出来了?

生:笑。

师:谁知道,笛声中的海水味是什么样的?

生:苦的,

师:婉转悠扬的笛声带着大海的温柔的,温馨的

生:海水是平静的,爷爷吹得芦笛也是那样婉转悠扬。

师:悠扬婉转的笛声使人联想到大海,这是你的理解。你都听到笛声,看到大海,就没有想到这个人,你从笛声到人身上,你会理解的更深刻。

生:平时爷爷热爱生活。

师:爷爷是个乐观向上的人,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读,这浓浓的海水味是很有滋味的。

生:齐读

师: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呢,爷爷过的这笛声还是怎样的呢?板书。你能听出什么,包含了什么。请你们写一下你自己对芦笛的一种体会、一种感受。

(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这笛声这笛声……)

生:自写。

师:写好的读一读,请你读

生:指名读,宁静安详的大海,这笛声是清脆悦耳,悠扬动人的大海

师:这三个词有水平。

生:透出爷爷是开朗的人

师:透出……的人不好,改……的性格

生:这笛声是婉转悠扬的,这笛声是优美动听的,这笛声带着浓浓的海水味。

师:拿起来,大声读,我觉得你写的很通顺,要有自信的大声读,不满意的可以改一改,每个人拿起来读一读。

生:自读自写的。

师:想象当中,强强对笛声的感受是这样的,那现实生活中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呢?下堂课再学习,休息一下吧。

第二课时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大海给强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实中的大海是否也象想象中那样美妙呢?边读边体会

生:自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师:“五月间的海风……”五月是个怎样的日子?海水、海风、海边,这所有的意味着怎样的感受,怎样的五月?

生:五月是美丽、温馨、平静的

师:风平浪静、风和日丽,要读出“风和日丽”的感觉,体会着才能读得更好。指读

生:个别读

师:要用怎样的语调

生:再读

师:男同学能读吗

生:个别男生读

师:很好,每个同学读,读的时候留下一幅优美的画面。

生:自读。

师:再体会下,语调高低。

生:指名读

师:你读书很流利,但没有画面。再读。

生:再读“爷爷,爷爷”

师:对了,要焦急。再请人读

生:读

师:太轻,再读

生:接读

师:这句话,一点都不美

生:再读

师:这次能招来几只海鸟?

生:再读

师:这次你有了感觉,现在我问你个问题好吗?强强心理为什么那么高兴?

生:爷爷吹得非常动听,爷爷很厉害,三折两卷就做出了一只芦笛。

师:现实生活中和想象中是一样的,也是那么的美。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在海边,强强听到这笛声是怎样的呢,此时此刻,又给他怎样的感受呢?板书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这笛声这笛声……)

注意这三个句子的联系。

生:自写。

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招来几只海鸟,感到快乐。

师:调一下顺序

生:再读。

师:为什么要调?这叫排列,这叫顺序。

生:这笛声和强强想象里的一抹一样,感到心旷神怡

师:心旷神怡非常好

生:清脆悦耳,穿的很远,连海鸟都赶来欣赏,使强强为有这样的爷爷而感到自豪

生:充满了乐趣。

师:每个同学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了,感到笛声充满了乐趣

生:感到陶醉

师:陶醉用的好,大海有优美的一面,想象中夜晚大海也是星光灿烂的,现实生活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笛声是什么样的。自读7~13小节。

生:自读。

师:要读完课文,不要看到别人停下来,你也停下来。没有读过课文的人站起来。

生:个别读。

师:强强说,我不怕,到底怕不怕呢?

生:接着读

师:你有没有发现,你读书有个特点,你们发现了吗?要用心听。很流利,但很平静,要注意这些词语:狂怒、摇撼、颠簸、吞没。

生:再读

师:有明显进步,你看到过这样的大海吗?难怪,已经不错了,要想象波涛汹涌的大海。

生:再读

师:你听一听,学她读;区别,师范读,每个字都那么有力量。

生:再读

师:有些地方不宜太快

生:再读

师:有机会去看看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你的感受会不一样。每个同学大声读这一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生:个别读

师:谁看到过,好你来读。

生:个别读。

师:就他一个看到过,所以他读的最好。我们要读好课文,要多点生活的积累,看看大海,高山,多积累。你真好。我们刚才看到的是狂风怒潮的大海。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感悟薛法根老师的教学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语文课应该这样上——感悟薛法根老师的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感悟薛法根老师的教学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演绎激情和本色语文”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听取了特级教师的课,尤其是薛法根老师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当匆匆赶到会场时,课已经开始了。薛老师正在要学生朗读一个什么句子,由于没有看到过这篇课文,不知道是哪一句话,只在寻找合适座位的时候,听着他让学生读了又读,以为这位老师也真是的,这么宝贵的时间,这样重要的场合,就让学生把时间花费在朗读一句话上,真是太浪费了。直到我找到座位坐下来,学生还在读。只是我觉得后面的学生越来越读得入情。难道这个句子很重要?我刚想找时,薛老师结束了这个环节,说:“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学生又开始读书。

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直到课文结束,整整80分钟,可薛老师算得上有摸有样的提问竟只有这么一个,其他的问题都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自己产生的。

学生回答各种各样,但不管是哪一个,他都要求学生到书中把自己理解的依据读一读。有学生说:“这是一株努力向上的百合。”有人说:“是一株意志坚定的百合。”有

“坚持不懈”,有“内心纯洁”,有“不轻言放弃”,有“忍辱负重”……这样的理解竟有13种,但每一种,薛老师都给予肯定,都让他到黑板上写一写。而且在每一个学生读自己理解的句子时,都要顺便教学字词的含义、用法,教学句子的写法和作用。如有学生说到“这是一株坚持不懈的百合”时,引用

“百合心里高兴,附近的小草却很不屑……”薛老师马上让学生发现几组近义词,“不屑,嘲笑,讥讽,鄙夷”,又让学生说说这四个词语的区别,不得不让我想到老师对学生语言的训练是多么的重视。有学生说“这是一株有责任心的百合”,引用的句子是“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薛老师又抓住了语言训练点,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发现这三句话的关系。有学生说:“这是一株美丽的百合花”,他引用的句子是第四、六自然段,薛老师又抓到了训练点,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体味这两个自然段在表达相同意思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不着痕迹地知道了正面和侧面,直接和衬托。……薛老师就是这样不耐其烦地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谈自己的理解,一个一个地解决在理解中产生的问题。我不由奇怪了,时间过去将近60分钟,老师不告诉学生“心田上的百合花”是什么,也不让学生明白作者真正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到底他想干什么?难道这位特级老师也会像我以前听过的一些课一样,抓不住文章的重点吗?

当我正在为薛老师的教学感到担忧的时候,薛老师还在问学生:“有同学还想说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吗?”当发现学生的对百合花也没有别的理解时,他请学生读黑板上由学生自己写的那些关于百合的词语,学生立即发现这真是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薛老师问:“这株与野草长得一模一样的百合,怎么会变得近乎完美呢?”这个巧妙的提问立即把学生从表面理解课文带入了抽象理解的境界,让学生去领会属于思想的抽象的内容。

学生马上找到了百合说的三句话,三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句子,就是“我要开花”,就是这个信念让百合从毫不起眼的野草,成为人人眼中从未见过的美。

我以为课上到这里,应该是大功告成了。可薛老师并不以此为最终的目标,他设计了一株不愿意开花的小百合,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信息,用自己最具说服力的语言来劝说小百合。学生用了几分钟写在了纸上,然后当学生把自己写的声情并茂地读出来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与其说是在劝说百合,还不如说是在劝说那些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同学或者就是自己。此时,我已经对薛老师如此巧妙的设计,佩服得五体投地。

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感受思想,却没有一丝一毫地讲授,完全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自己在感悟,这就是特级教师的魅力。回忆自己的教学,却总是在担心学生不理解、不清楚中度过,然后努力地把自己理解的思想灌输给他们。我不由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呀,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老师该是学生眼中的方向标,是学生手中的拐杖,是学生脚下的垫脚石。

一株圣洁的百合,不但开在了学生的心中,更盛开在我的心中。

[分享]特级教师窦桂梅(玫瑰)的追求


[分享]特级教师窦桂梅(玫瑰)的追求

[分享]特级教师窦桂梅(玫瑰)的追求[苦茶香]

前些天在杭州听了玫瑰的两堂课及她的讲座,现在把她讲座里的一些话贴出来,过会儿附上随笔

一个教师要发展,得有点激情,这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素质,还是一种境界!

一个教师要发展,得有所追求,没有追求,没有火如何照亮你的心灵。最重要的是心态,找到自己的座位,找到自己的生长点。谁来救你,唯有你自己!

要真正发展,得学会思考,学会思变,学会反思,浓缩之就是思想。在我自己的领地里,开出我自己的果子,这就是思想!

相信命运,何为命,人字在上,小口在下,命就是天定的,你没权选择你的父母,你必须爱他们;你没法选择环境,你也必须爱之,不服命也不成,你得心平气和的,你得认命;何为运,走字底上一片云,那是朝霞,那是晚霞,那是流动的风采,那是飘动的彩旗,它时而还会是冰雹,是变化的,也是*你自己走出来的,它全*你的心!命在前,运在后,要想改变后天的运,你得延伸,你得拓展,你得努力,你得承受,你还得力所能及地改造它。

要想把学力转为生产力,光议论是不行的,要关于琢磨,敢于实践。

一个*特长吃饭,不*爱好。

摆正位置很重要,一旦摆错位置,有可能成为垃圾,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

不要嘲笑自己的文字,你就是你自己。

要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文字,记录人生的跑道,记录自己的脚印,我的文字不是最好的,但我也写写我自己,不在于文才如何,在于自己好好的用心在积累。那些文字,是你人生永远纪念的丰碑。

一个女人,留在丈夫心里是青春美丽的时候;留在孩子心里是母亲鬓白双眼的期待;留给下一代,是一个个方块字,那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人生!

善写的语文老师一定是讲课讲得好的老师!

语文老师不写,不知其可怜;语文老师不读,不知其可怜。

你不要埋怨,你做的都是为别人,终有一天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改良了今天,你就比昨天更出色,你就达到了跨越。

改变自我,改变家人,改变学生,改变社会,改变一切,同样也改变了命运,这也是积善成德。

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内化为执着。这样你的种子才会散发无限的潜能,才能生根发芽,才会开出属于你自己的果子。

什么是教育?陪伴孩子走过童年的过程。

一个语文教师就是一个牧羊人,你得找草源丰富的地方引领孩子们去,你既要有钻进去的力量,也得有飞出来的底气。

教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教孩子读书积累的过程。

男人没有温度,是立不起来的破麻袋;女人没有温度,是没有光泽的破花瓶。

麻木的人不会思考。

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激情掠过我的心田,友谊渗入我的记忆,诗意催生我的智慧,追求锻打我的生命。

评论[支持者:0人,反对者:0人,中立者:0人]查看评论信息

2005-6-918:12:000

一只小虫

头衔:爬行族首领

等级:蜘蛛侠

文章:1157

积分:1532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5年5月27日第2楼小大个性首页|邮箱

美丽女人窦桂梅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玫瑰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上,照片上的她看上去瘦瘦的,不象是一朵含苞欲放闪着晨露的玫瑰,倒象是一枝傲霜独立的腊梅,她的顽强她的韧性是我的脑海里的第一个表象!对她好奇是听了袁卫星老师的报告后,她说她讲起自己的故事时会流泪会激动,她是一个很真的女人,能被男人如此称道的还从未见过,那时的她就如一朵花在我心里慢慢开放,淡雅,朦胧,不真切,很想拨开这雾看看这朵玫瑰,见识一下被万千男人女人称颂的女人,昨天终于让我如愿了!

昨天坐上最早的班车赶到杭州来到树人大学时,学生刚入座。一袭黑色套裙,一条灰白相间的丝巾随意地搭在肩膀上的她出现在我们眼前:纤细的腰身,高挑的身材,举手投足都透露着自信、优雅,这就是玫瑰!一个37周岁的女人!

做一个美丽自信的女人是每一个女人心里最向往的事!因为美丽是永恒的,美丽的女人不会老!

窦桂梅是美丽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在语文的课堂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她以她的自信和底气来演绎她自己的人生。她的自信来自于她对课堂的驾驭,她的底气来自于她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曾在看云的帖子里,了解玫瑰,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小的校长,她总是很忙碌。她的每一堂课都很精彩,因为机会总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1991年,她从数学改教音乐最后定位于语文。那一年,她为了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请领导来听她的课,请老师来评课,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变外界的压力为自己的动力。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她千万次的锤炼,家里,女儿和丈夫是她的学生;教室里,每一张桌子是孩子们的一张张脸。当她说到她在无人的校园里试讲到忘了接女儿,女儿所在幼儿园的阿姨把孩子送来后,她抱起女儿继续练讲,从开头的“上课”到结束“下课”,女儿趴在她的肩上睡着时,我的眼睛也不由湿润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啊?袁卫星老师说的没错,玫瑰是忘我的,她对工作的执着是许多人都没法做到的!玫瑰成功了!玫瑰一举成功了!因为她的韧劲儿,因为她的执着,她成功了!这是必然!

玫瑰的人生是精彩的,因为她有那么多的孩子陪伴着。“有玫瑰的课堂,孩子们是幸福的,听课的老师也是幸福的”。这句话我似乎曾在看云的帖子里看见过,当时没有深刻的感受,反而觉得有点言过其实,昨天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也这样做了一回幸福的学生!忘情处,玫瑰搂着小男孩狠狠地拍他的肩,打他的屁股,事后还美其名曰:通过肌肤的刺激加深他的影响!可爱的玫瑰,豪爽的玫瑰!当课上到尾声处,当她随着音乐读史铁生的一段话时,孩子们被她渲染的情境给感动了,台下好多老师的眼圈也红了,她更是背过身轻轻地擦拭情感深处的眼泪。玫瑰啊!你让人如何不去爱你?!孩子们在玫瑰深入浅出的引导下体会到人生的含义:我们要好好儿活,我们要好好儿活!那一句句的好好儿活,深深体会史铁生内心的岂止是在座的孩子,还有我们,还有台下认真听课被玫瑰所打动的我们!

玫瑰让我读到:有追求的人生是美丽的!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激情掠过我的心田,友谊渗入我的记忆,诗意催生我的智慧,追求锻打我的生命。

教师,你的名字叫激情

 

何为激情?所谓激,是指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所谓激情,就是指强烈冲动的情感。一个有激情的人,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充满了憧憬,充满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一个有激情的人,工作就能投入,创意就能不断,诗意就能彰显,个性就能飞扬。激情是乐观向上的动力,激情是喷薄涌动的冲劲,激情是闪烁灵感的支持。

教师,你的名字叫激情。朱永新老师说:“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一个理想的教师首先是有激情的教师.我们的教育理想也因激情而铿锵。

 

在窦桂梅的

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激情。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激情”这个词。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里最寒冷的日子,我走进树人大学的礼堂去听玫瑰的《秋天的怀念》。我远远就看见玫瑰穿着黑色的套装精神地站在那儿,那么优雅那么文静。但在课堂上,她完全变了,那是一朵怒放的玫瑰,美得特别艳丽特别动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行诗句一个音符。有人说她的课就象是演戏,戏里戏外都是她自己。可正如她所说的,不做演员真是挺可惜的。还记得她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喊“好好儿活”,还记得她动情处眼角的泪花,还记得她引领孩子把自己的感悟送进去读出来,那是她的体验,那是她的课堂,那更是她的精彩!在她的课堂里,孩子们被感染了,听课的老师也被感染了!如此投入地演绎,如此深情的呼唤,你能不感动,能不震撼吗?在她那一声声“好好儿活”中孩子们领会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生活的内涵,我们也领会了明白了!一堂课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已经不简单了,一堂课如果能让听课的老师也有所收获就更不简单了!我想这就是激情,她浑身上下洋溢着这种叫激情的火焰让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

 还记得2004年11月28日,全国首届新生代教师成长论坛会场上,杭州市和睦小学校长张敏(管得宽)上了一堂课《感受音乐》。在他的课中我也感受到了激情。那堂课很热闹,老师的肢体语言使这堂课增色不少。不能说张老师的肢体语言非常完美或者说不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专业,但这并不重要。记得那天我在台下听管得宽的课,觉得一扫前三堂课的郁闷,因为他的课令人开朗而振奋!课堂上,他忽而盘腿而坐或高歌或低吟,忽而领着孩子们跳迪斯科忽尔趴在地上学做洋娃娃,忽而在孩子耳边轻轻地看似神秘地说:速成电子琴演奏家的秘诀就是全弹黑键,忽而领着孩子们走到台下与听课的老师互动玩游戏!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在如此众多的听课老师面前忘记了拘泥忘记了扭捏,有的只是快乐,只是开心地跟着老师一起唱一起跳,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外面寒风凛凛,里面却始终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就是激情的魄力!

 

课堂的激情来自生活的激情。窦桂梅的课有激情,窦桂梅的人生更是处处体现她的激情。她是如此解释命运两字,何为命,人字在上,小口在下,命就是天定的,你没权选择你的父母,你必须爱他们;你没法选择环境,你也必须爱之,不服命也不成,你得心平气和的,你得认命;何为运,走字底上一片云,那是朝霞,那是晚霞,那是流动的风采,那是飘动的彩旗,它时而还会是冰雹,是变化的,也是*你自己走出来的,它全*你的心!命在前,运在后,要想改变后天的运,你得延伸,你得拓展,你得努力,你得承受,你还得力所能及地改造它。

管得宽在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也有一段话: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简单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坚持就会成功!不要轻言放弃,不断前行,即使艰难也要前行!阳光总在风雨后!用激情、毅力、勤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我想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因为对生活充满激情,痛苦时他没有屈服,抑郁时他没有颓废,所以他成功了,所以他能笑得如此灿烂如此自信!

 让我们都来努力地做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吧,用我们的激情去装点我们灿烂美丽人生,用我们的激情去行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更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人生激情.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激情掠过我的心田,友谊渗入我的记忆,诗意催生我的智慧,追求锻打我的生命。

窦桂梅,女,汉族,33岁,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

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为鲜活的生命奠基——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王鹏伟

人生是美好的,也是漫长的。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属于每个生命,可是,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够永远拥有它们。如果一个生命在它的初始阶段就注入了鲜活的“基因”,那么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就会滋润它的一生,使它在未来生活的风雨中扩展出金色的年轮。

一个启蒙教师的生命价值正在于此——给萌芽状态的生命注入鲜活的基因,为鲜活的生命奠定发展的基础。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就是这样一位以“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为己任的人。

1967年4月,窦桂梅出生在长白山脉的一个小山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清苦生活孕育了她坚韧的个性,为她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2年,年仅15岁的窦桂梅走过弯弯的山路,迈进了吉林师范学校的校门。

1986年,窦桂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意识到,她不属于一份工作,而属于一番事业。从教以来,她阅读了约300万字的专业书籍,写下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她通过6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中文专业本科学历,直至攻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2年她主动争取到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窦桂梅格外珍视。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明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后,她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在她眼里,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她可爱的学生;在她耳畔,空荡荡的教室里还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讲着讲着,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可是课还没讲完。于是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

这节课讲的课文是《王小二》,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音朗读,活跃的师生交流,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一炮打响,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范围的公开课接踵而至。1995年和1997年,她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近年来,窦桂梅先后在《吉林教育》、《人民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为她出版3本专集:《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论文集》。

199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部分科学家、优秀教师代表赴北戴河,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度假并共商科教兴国大计,受到了江泽民、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应邀的20位科学家、30位教师代表中,窦桂梅是最年轻的一位。这在她14年的教育生涯中是一个亮丽的音符。

窦桂梅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发现自己,赏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那么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而且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在她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萌芽。

班里有个叫陈轶姝的女孩,刚入学时,听写10个词语,错了8个,对了两个,孩子很沮丧。窦桂梅鼓励她说:“没关系,我像你这么大时,连这两个词还不会写呢!”第二次听写还是这10个词语,陈轶姝仅写对了4个,窦桂梅鼓励道:“有进步,继续努力!”直到陈轶姝把这10个词语全写对。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还有三次……十次不行还有第十一次的善待。在她的悉心呵护之下,陈轶姝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窦桂梅始终把希望和自信留给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对此,窦桂梅有切身的感受。

那是1996年9月8日早晨,窦桂梅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上课,只见一个女孩手捧一束鲜花跑上前来:“老师,教师节快到了,我妈特意买了这束鲜花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窦桂梅激动地说:“谢谢!”课堂上,她隐约感觉到有些孩子的神情不自然,而献花的孩子却显得异常兴奋。下课铃声一响,突然有好几个学生围了上来,有的说:“老师,我妈早就给您准备好了一条纱巾。”有的说:“老师,对不起,明天我一定让我妈给您买一件礼物。”……话还没听完,窦桂梅脸上火辣辣的,她后悔自己未假思索的一声“谢谢”竟引来了孩子的误解。她深情地对孩子们说:“纯真的感情是不需要礼物来证明的。”教师节那天,教室里出奇的安静。窦桂梅刚走上讲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祝窦老师节日快乐!”接着孩子们齐声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窦桂梅的眼睛湿润了。

从教至今,那束鲜花是窦桂梅所收下的第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忍伤害孩子的自尊;那束鲜花也是窦桂梅所收下的最后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能玷污孩子的心灵。

为了保持孩子善良纯真的本性,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从1998年起,窦桂梅带领她的学生和地处大西北的贫困山区小学以“结对子”的方式开展了长期的手拉手活动。这其中有青海省互助县高寨乡曹家堡小学女教师达明菊的班级,有青海省互助县什巴乡全国师德标兵刘让贤任校长的什巴小学。千里之外的手拉手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希望工程”的真实涵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使窦桂梅认识到,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进行了题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的教改实验,向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腐教育观念提出了大胆挑战。

她首先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删,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在此基础上,6年来她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典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警句,掌握了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阅读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和曹文轩的《草房子》、余秋雨的《牌坊》、刘镛的《莹窗小语》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中国)到“美国中学生必读的30本文学著作”,学生都进行了广泛的涉猎。据统计,全班人均阅读书刊145本,平均识字量高达3500字——远远超过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2500字左右的识字量。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和民族文化熏陶,是窦桂梅语文教改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窦桂梅深谙这句名言蕴涵的朴素道理,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她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逛书店,看展览;组成小记者团,进行采访和社会调查;开展环保宣传、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各期刊小组每月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出版《先锋报》、《小松树》等刊物。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育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

为了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窦桂梅始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在讲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名篇《峨眉道上》时,学生提出:作者在文中交待路旁休息的铺路人时,为什么不细致描写铺路人的表情?如能描绘出铺路人汗流浃背的样子,不是更能使读者感受到铺路人劳动的艰辛吗?在讲《飞机遇险》这篇课文时,窦桂梅满怀敬意地叙述周总理是怎样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叶挺将军的小女儿,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时有的学生突然发问:“周总理去重庆谈判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什么没想到可以抱着小杨梅一起跳伞呢?”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课文写得不合情理,文中用好几句话写遭遇险情时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嘱托和对小杨梅的鼓励,而且后面还加了个省略号。当时情况那么紧急,周总理怎么来得及讲那么多道理教育别人!”有的说:“不知道小杨梅现在还活着没有?我想采访她核实课文的细节描写是否真实。”本来统一的“标准答案”就这样在学生的发散思维中土崩瓦解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教育就是将现成的成果和推翻成果的精神同时传授下去。”

窦桂梅的教改实验引起了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她先后8次在全国范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应邀到北京、天津、南京、郑州、武汉等地作教学观摩课及专题报告70余场。有关专家认为,窦桂梅的教改实验,遵循了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了汉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方向和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薛法根)--绿野阡陌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薛法根)--绿野阡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薛法根)--绿野阡陌

言语智慧:语文课堂的自觉追求

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薛法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能优势,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适切的教育可以充分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智能,促使他们在各自的智能优势领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应该创设适合学生言语学习的“聪明环境”,在积极健康、富有“营养”、充满情趣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的持续发展。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在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一、在倾听揣摩中磨练

言语智慧是一种言语的心理敏锐感,这种心灵的敏感是需要反复锤炼与打磨的。美国作家桑伯格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有这样的体会:“在我写作时,句子栩栩如生,动词翩翩起舞,名词色彩闪烁,余音缭绕。”对言语特殊的形象感、敏锐感来源于他毕生对言语的研究,在80岁高龄时,他“仍在研究动词以及任何衔接名词的奥妙”。可见,言语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言语智慧优势潜能只有在长期的言语学习、研究、磨砺中才能得以真正显现和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之处,从而磨练学生对言语的敏感性。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隽永贴切而又富有表现张力的“点睛之笔”,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推敲、体会。如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对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一句的体会,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静心揣摩的:

师: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时,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了不起!对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这是多么伟大啊!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很勇敢。

师:所以,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的,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这样的引领揣摩中,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即对言语表现形式的自觉关注。而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训练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习倾听自己朗读的声音,从语音的变化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感受语音中体现出来的特殊滋味,因为任何感情的细微差异都可以在言语节律、语调、语气中得到表现。敏锐地触摸这些细微的差异,才可能让语言鲜活起来,才可能让学生对言语敏感起来,才可能生长出言语智慧的触角。

二、在解读体验中积淀

言语智慧其实是一种言语表达的灵气,而这种灵气来源于文化的积淀。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言语实践,以逐步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培植丰厚的言语智慧的土壤。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我们要充分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直面文本:

一是走进文本获得精神的丰富与提升。文化、精神是通过言语这个载体传承与发展的,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丰富内涵,就是把一行行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实现与作者的精神对话,就能潜移默化地将潜藏于言语——语言中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化入自己的心田,构建起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犹如在母亲的怀抱里吮吸乳汁获得成长一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在母语的怀抱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的过程。因为,母语是我们生命的“根”、精神的“家”!走进文本,就是将自己的精神家园沐浴在民族文化的光辉中。而这样的言语学习就与精神成长同构共生,成为培植言语智慧的精神土壤。

二是超越文本获得言语的滋养与积淀。学生在解读文本获得情意熏陶的同时,自然对言语的法则、规律以及言语素材(字词句篇)有了真切的体验,并内化为不自觉的“内在知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超越对文本情意的感悟,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言语学习与积累。“一个人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他所听到、看到的言语是千差万别的,而对纷纷作用于他的言语又会表现出他主观的独特的选择性,因而被他内化的词语、句式必定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人,而用它们来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时也会有不同方式的组合。”言语只有真正融化为个性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才会适时迸发出来,成为智慧的言语。

三、在问题情境中生成

言语智慧是一种实践性智慧,是一种建基于言语经验基础之上的,在生活中生成的言语智慧。这种智慧绝不仅仅通过“言语知识-——言语能力”这样一种转化模式来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学生无限的、自主的、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的。因为语言只有在生活活动中、在生活交际中才具有显示的意义和价值,才为使用语言的人所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离开了具体的、生活化的言语活动,学生的言语实践就难以产生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言语形成是先有言语经验,后有言语知识。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试图通过告诉学生言语知识,然后通过情境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科学主义的言语训练模式看似科学合理,实则违背了学生言语能力获得的内在规律。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言语实践,在实践中逐步领悟汉语言的运用艺术。而这种语言的运用艺术、表达智慧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活的典型的言语个案体现出来的,所以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也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的情境实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蕴涵的、即兴生成的言语实践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言语智慧解决问题,获得思想与言语的提升。如教学《第八次》一课时,我发现文中布鲁斯王子动员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省略了,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一个想象补白的空间,便即兴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布鲁斯王子会怎样运用蜘蛛织网的故事来动员人民呢?请你当一回王子,写一份简洁有力的动员书。课堂上,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生: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苏格兰在哭泣、在流血啊!(师插话:以情动人,高!)(众笑)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但那算得什么?你知道吗,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师插话:以理服人,妙!)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苏格兰人,拿起你的武器,跟我前进吧!(掌声)(师插话:身先士卒,鼓舞人心!算我一个!)(众大笑)

生: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失败了七次,但并不表示我们永远失败了。(师插话:很有哲理!)你看,那只小小的蜘蛛,最终还是战胜了大风,在第八次结成了一张完整的网。我们难道不如这只蜘蛛吗?面对侵略军,我们缺少的不是枪弹,不是战士,而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掌声)只要我们干第八次,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师:插话:假如第八次不成功呢?)不成功,便成仁!(众大笑)(师:你都牺牲啦?你应该还有第九次!第九次不成功……)我们还有第十次!第十一次!不成功誓不罢休!(师:这样好象太野蛮了,可以改成:不成功就……)誓不回家!(师:这样才是好男儿!)来吧,战士们,同胞们,胜利属于苏格兰!(掌声)

`诚然,言语智慧的生成需要适宜的问题情境,更需要学生内在的情感撞击,善良的心地、积极的情感是言语智慧的催化剂,没有激情就没有智慧的激发。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把盛开的玫瑰移到自己的园地里.

和许多老师一样,以前我只知道整天埋头于上课、批改作业,很少抬头正视现状、思考问题,更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课堂、洞察教学,终日忙忙碌碌却又一直碌碌无为。1998年,刚到而立之年的我被评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然而,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没有随着“特级教师”的名声高起来,发而越来越感到缺乏新意,似乎处在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高原期”,从哪里突围?困惑中,我翻阅《人民教育》,不经意间看到梵高的一句话,当即就抄了下来:“当我想不出题材来画时,就仿米勒的作品,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这使我眼前一亮:模仿别人,借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教学之玉”。于是我犹如孩童学习说话、走路,从模仿开始起步。

模仿,关健是要敏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尤其是要虚心学习和用心研究名家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对于杂志上刊登的教学案例,我细细地揣摩每一个精彩的段落,发现独具匠心的构思,获得教学的灵感,积累成功的经验;我还像别人读武侠、言情小说那样,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本教育理论书,常常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自己未知的领域,从中汲取理论的营养,获得智慧的启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断的发现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我对教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实践、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思想悄然形成,“着眼于语文素养,着力于语文能力,着手于语言训练”的语文教学策略逐渐明朗……

模仿,不是邯郸学步,而是要善于把别人的经验、“巨人”的理论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为我所用,融化成自己的东西。我模仿名师上课时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常常有荡气回肠、豁然开朗之感,课堂也有了生气;我借鉴他人的一个新点子,悄悄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常常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我也常常把专家的教学理论移植到自己的教学试验田里,精心培育,结出硕果……有的老师听了我的课,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我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模仿中达到和谐的融合。

模仿,最终是要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齐白石曾经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是在模仿、借鉴、融化的过程中凝结出自己的智慧之花、实践之果。我从模仿素描作文、读写结合起步,创出了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的“阅读、作文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出了一条语文教学“低耗高效”的新路;我借鉴情境教学理论、“三主”教学原理,融入自己的语文课堂,提炼出了“读、联、悟、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

佛家悟禅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教学不也有这样三个境界吗?发现、融合、创新,这是一条从模仿起步走向“灯火阑珊处”,悟到教学真谛的必由之路。在“山水”之间,我依稀看到了那“灯火阑珊处”:1999年第1期《人民教育》开辟了“新星舞台”专栏,她又将我作为第一颗“新星”推上了新的舞台。我分明听到了那一声——

远方的呼唤

我深切地知道,“新星舞台”,给予我的是一种期待,一种呼唤,一种成长的力量。“新星”只是一颗新星,假如没有足够的能量,它始终将会陨落。要成为“恒星”,就必须依靠自身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未来的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的思想家,能够传播思想并且拥有自己的思想。然而,我们教师往往缺乏思想,尤其是缺少自己的思想。在形形式式的教育现象面前,没有了主心骨,分不清真伪,只能人云亦云,抑或不知所措。有人说,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又何以成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思想在哪里?《人民教育》用无数教师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于读书、实践、思考。

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都是用书籍铺筑起来的。我坚持从繁琐的教学事务中摆脱出来,挤时间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我知道自己没有整块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就利用那些细碎的时间。无论在哪里,我随身携带的包里都放着几本教育书刊,随时翻阅,一遇到新鲜独到的言论,我必定用笔圈画下来,默默地念记,有时有感想,就随手写在书刊上、写在手边的笔记本上。闲暇时随便翻翻《读者》、《青年博览》等杂志,每逢读到哲理性的文章,都会不自觉地将它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似乎自己长了另一只眼睛,能够变换视角,“另眼”看教育,每每有新的发现,获得新的启示。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意识,一个具有自觉的教育意识的人,眼中所见无不成为教育,他才是活在教育中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久而久之,你便有了自己的思想。

思想根植于实践的土壤上,生长思考的王国中。我们每天的教育实践虽然平凡、琐碎,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那么每一件小事都会富有价值和意义,这是教育家区别于教书匠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年轻活跃的状态,才能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才能点燃学生心中那求知的欲望。反之,一个不会思考或者懒于思考的教师,他只能机械地搬运现成的、僵化的知识来讲授、来说教,而这,在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学生面前,自然显得那样乏味,没有任何学习的魅力。学生会滋生出失望、不满和懈怠,甚至也会像教师那样懒于思考。失去了思考,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乐趣,也就没有了活的灵魂,没有了个性。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在思考者的手中才能活化为真正的智慧,教师的思考使书本上的知识增加了“附加值”,增加了“情感的力量”。多年来,我坚持做实践与思考的“体操”——写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将实践的点滴做法和体会及时地记录下来,积累起来。或许,你真正闪光的教育思想就蕴藏其中。《给教师的建议》就是一本教育日记,而但它折射出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光辉!平凡孕育了伟大,平凡的教育日记不也能孕育出伟大的教育思想吗?

有人说,人创造辉煌只在一瞬间,但辉煌不只在一瞬间创造。倾听《人民教育》深情的呼唤,我怀揣生命的激情作着教育的精神之旅:不在起点多高,而在能跑多快;不在跑得多快,而在能跑多远!我始终扎根在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悄悄地长大

在一次“新生代教师”的专题研讨会上,有位记者曾经直言不讳地问我:“作为特级教师、名教师,你现在的名气很大,却还身在乡镇。人往高处走,孔雀东南飞。据说有很多学校动你心思,你为什么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确,师范刚毕业的时候,我压根儿就不想到盛泽这所名不经传的弄堂小学任教。然而,当我从《人民教育》上读到全国“十杰”教师中扎根深山、清贫一生的老师们的感人事迹,内心深深地震撼了:我感到这里更适合我,更需要我。我生在农村,深知“乌鸦反哺”的可贵。谁不愿意做一只美丽的孔雀?但有多少人愿意做一只反哺的乌鸦呢?尽管在这里生长,环境可能会更艰苦些,生长得也要更慢些,但我记得:珍贵的树木总是慢慢地成长!我愿意成为这里的一棵树,一棵有价值的珍贵的大树!虽然,作为一个农村的乡镇,这里确实小了点,但教育的天地是无限的。你的心有多宽,梦有多远,根有多深,你的天地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辉煌,你的生命就有多精彩!

或许你听不到我生命中拔节的声音,但我仍然在悄悄地长大、慢慢地长大。

充满激情、充满智慧的,沐浴在言语智慧之中的语文课堂,才是诗意与幸福的!

后记:在薛老师拨节的声音里我听到了百鸟欢唱,百花绽放的交响曲.愿读到此文的你也能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听薛法根老师课有感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听薛法根老师课有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薛法根老师课有感

听薛法根老师课有感

小河中心小学周纪新

2006年6月3日,我和中心小学的五位老师一起到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听课。这次活动安排:有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上观摩课,有特级教师的展示课,还有大学教授的讲座。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一是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同学的盛情款待,二是特级教师薛法根的风采。——为人的谦和坦诚,治学的严谨求真,教书的智慧艺术。

听薛老师教《爷爷的芦笛》,薛老师第一课时的教学,读字、写字、读词、读课文,环环相扣,行云流水,巧妙点拨,扎实训练。一节课下来,学生生字词掌握了,书也读通读顺了,最难得的是,还有了些自己独特的体会,有了自己准备深思探讨的问题。我不由得感慨,在看了太多“浮躁”的语文课后,能欣赏到如此平实、高效的语文课,真是一间幸事!

欣赏薛老师的“倾听”:那是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促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思考的快乐。

欣赏薛老师的“评价”:那是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鼓励,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积淀。“你说的很好,也很有自信,大家都要向你学。”“你别挤牙膏,我在等你呢?”“请你再想一想,一会儿还请你回答。”……学生笑了,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欣赏薛老师的“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一个方向,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无论是提问或讲解,读书或想象,薛老师在用不同的方式,点拨不同的学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欣赏薛老师对学生足够的等待;他在课堂上等学生读书,等学生发言,等学生写话……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真正得到长进,教师得有足够的耐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和耐心的等待,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应该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他们一样能学得很好。我们往往因为担心在他们身上会耽误时间,所以常常放弃对他们的指导与帮助,其实,课堂上对一位学生的帮助,对其他相似的同学来说,或许也是一种启迪。

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等待,于学生“似解未解”时等待;于学生“灵光一闪”时等待;于学生“不愤不悱”时等待,在“等待”中营造氛围,让学生思考有活力;在“等待”中巧妙点拨,让学生思考有方向;在“等待”中精心设疑,让学生思考有深度;在“等待”中加强互动,让学生思考有广度……

欣赏薛老师对教学的深刻反思,他在讲座中说到了他的语文组块教学。他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他认为: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体现“简约之美”,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

希望,从明天开始,自己的语文教学会有些亮光!

薛法根的感动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薛法根的感动”,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薛法根的感动

薛法根特别感激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庄杏珍。他说,除了母亲之外,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1992年庄老师第一次听薛法根的课,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当时,薛法根预先做了一些准备。谁知老太太一听课就跳了起来:“你这是在上课吗?上课是不能作假的。做人不能弄虚作假!”一瓢冷水浇得薛法根差点晕倒,恨不得立即逃走。

1994年4月在吴江上研究课。薛法根精心准备了第二天的课——《可爱的草塘》。晚上8点钟,庄老师让他把备课的情况说一说。薛法根自以为准备得还不错,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让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草塘可爱的环节,感觉蛮好的,很得意。谁知刚说了两句,庄老师就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草塘可爱是你叫学生想得出来的吗?这是要靠自己反复读课文悟出来的!”再说,刚开口两句,庄老师又叫起来。就这样,从8点说到11点,全盘否定,推翻重来。心里恨得呀……早知如此,何苦拜她为师呢!但心里清楚,她是对的。11点开始,重新备课,到凌晨4点才结束。8点钟上课,很成功。这篇课文,薛法根至今背得出来,刻骨铭心哪!从此,薛法根知道,钻研教材要从学的角度出发。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才能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庄老师说:“什么叫做脱胎换骨?”“你不经历痛苦怎么成长?”这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对的。

薛法根那时经常拿一本教材到庄老师家去,每讲一次(被痛打一次),就提高一次。1999年之前,薛法根上的研究课,都是先过庄老师这一关。“课品如人品。”这是庄老师常对薛法根讲的一句话。“评上特级教师后,她老人家还是盯着我。一次我在苏州实小上课。一名小学生回答问题有些罗嗦。我说,据说热心的人比较爱唠叨,你爱唠叨,肯定是个热心的人’。不知庄老师怎么知道了,马上打电话找到我:‘你那堂课上得不错哇’,她说,‘不过好像有个细节……’。她提到了那句话,‘这句话有没有过分的地方?有点油了吧。’末了,她严肃地警告我:要改!记住,课品如人品。”

从庄老师那里,薛法根不仅学到了如何钻研教材和如何上课,最主要的是学到了如何做人。庄老师还特别反对有了一点成绩就因循守旧,认为只有不停地否定,才能不断地进步。听薛法根上研究课,如果是同一教材同一教法,她转身就走,要骂的。薛法根的“顶真”的态度,就是从她那儿学来的。“说实话,没有她的严格要求,我身上的好多缺陷很难改掉。所以,现在我指导青年教师,也是盯住不放。严格要求……”

薛法根课堂教学——雪儿梗概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薛法根课堂教学——雪儿梗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雪儿梗概,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我的名字叫薛法根(书写在黑板上)。念念老师的名字,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很拗口。

生:好象很生硬。

生:不太好听。

师:看起来,大家都不太喜欢我的名字。但我却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个名字寄寓了我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刘诗颖。

师:一个悦耳的名字。

生:金阳。

师:多么响亮的名字!

生:晏阳天。

师:艳阳天?充满诗意的名字!你的生活天天都是艳阳天!

师:其实,每个名字后面都饱含着父母、亲人对你们殷切的期望、美好的祝福、无限的关爱。再来念念这个名字,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雪儿)

生:很美。

生:很好听。

生:像雪白雪白的雪花一样。

师: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生:这个名字很温柔。

师:(惊喜地)感觉真好!

生:谁会这么白呀?

师:你呀!(众大笑)。

生:像一个女孩子的名字。

师:这是一只鸟的名字(众笑),是我为一只信鸽取的名字。雪儿是在我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请你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雪儿是在我的腿跌伤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出来。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吗?

生:雪儿是在我一个人在家,十分孤独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生:雪儿是在我非常寂寞的情况下来到我的生活里的。

生:雪儿是在我向往到外面去却又不能去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这真是无奈!

生:雪儿是在我单刀有点无聊的情况下来到我身边的。

师:没事可做,无聊至极!

生:雪儿是在我忧愁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的确有那么一点点儿忧伤。

师: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写自己内心的这些感受,而是通过哪些词、哪些句子表达出来的?

生:作者是通过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这些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师:一个只剩下,一个多么向往,用得多么贴切、传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生:(读得都很有感情)

师:在与我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请你往下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

生:(认真阅读课文)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给雪儿洗澡、在它的伤口上敷药。

师:那是给雪儿疗伤。(板书:疗伤)

生:我是这样对待雪儿的: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

师:(高兴地)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这次的回答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用上了疗伤。

生:加了在的时候,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师:这样说,就更加具体、明白了。谁还能这样概括下面的内容?

生:在雪儿变得雪白雪白的时候,我给它取名字。(板书:取名)

生:在我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板书:期盼)

生:。(板书:欢呼)

生:在雪儿又飞回阳台,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把雪儿轻轻捧起。

师:干什么?

生:祝福雪儿重返蓝天。(板书:祝福)

生:在雪儿飞回蓝天的时候,我为雪儿感到高兴。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说明同学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谁能将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概括一下?

生:我给雪儿疗伤、取名;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为雪儿欢呼;祝福雪儿重返蓝天。

师:很概括!但不美了。

生: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取名;在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的时候,我为雪儿欢呼;在雪儿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祝福雪儿重返蓝天,为雪儿感到高兴。

师:这样概括!听起来又明白又舒服!

师: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我们读书,还要从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的那颗跳动的心!比如这个句子: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能体会到那颗心吗?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雪儿的爱心。把自己的家当作雪儿的家了。

生:我读出了作者有一颗同情心。

生:我感觉到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善良的人才会为一只鸽子疗伤,待它这么好。

师: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他有一颗良心(众笑)。

师:对啊!我们从这句话中能读到那颗善良的心,简称良心(众又笑),那才算真正的阅读。

师:还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比如这样一件事:(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自由读书品味)

生: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看就不孤单了。

师:有伙伴了!

生: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

师:同病相怜啊!

生: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雪儿也是很愉快的。

生: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

师:是变化的,飘动的!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师: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

生: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

生: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

生: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悠悠了!

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丽的,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生:雪儿!是雪儿的到来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美丽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的感受会和刚才不一样。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就会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自己用心读读下面的几段话,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生:(很投入地朗读课文)

师: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流利但没有激情。)

师:听得出来,你很努力,读得很流畅。但对蓝天信使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想一想:雪儿是怎样一只信鸽?

生:(再读课文,语气加重,很有力量。)

师:(高兴地)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信鸽了吗?

生:勇敢、忠诚的信鸽。

师:对这样的信鸽,我内心的感情呢?

生:非常喜欢的。

生:还有敬意!

生:为雪儿感到骄傲、自豪!

生:对雪儿寄予了希望,希望它能为人们传递更多的信息。

师:这样一体会,再读课文,感觉就不一样了。谁来读?

生:(读得很有激情!)

生:(朗读其他自然段,略。)

师:老师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你听得出我的心情吗?

生:十分快慰!

生:快乐的、欣慰的、高兴的。

师:与雪儿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快慰的;雪儿飞走了,我不是又孤单、寂寞了吗?

生:我是为雪儿的伤好了,能重返蓝天而感到高兴。

生:我是为能养好雪儿的伤而感到欣慰。

生:我和雪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心里十分高兴。

生:我以后还能常常回忆这段和雪儿生活的美好时光,心里就不空虚了。

师:一段美好的生活,一个难忘的回忆!

生:我的伤也会和雪儿的伤一样,会很快好起来的,所以我就感到很快慰。

师:读到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变得更加充实了。

生: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师:即使是天天看蓝天白云这样单调的生活也有滋有味了!

生:也使我更加珍惜每天的生活。

生:即使雪儿走了,我也会自己充实自己的生活的。

师:深刻!

生:变得更加快活、不单调了!

师: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生:不会!只有爱信鸽的人才会这样与雪儿一起生活。

生:有些人只会伤害信鸽,根本不会有那种美好的生活的。

生:善良的人才有美好的生活。

师: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美好的回忆!

师: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否又会勾起我对雪儿、对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呢?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请用你的笔,把想对学说的话写下来,容春风带给雪儿,好吗?

生:(自由写话)

师:谁来交流?

生:雪儿: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又想起与你相依相伴的日子。记得你刚刚来到我家时,你的翅膀受了伤,浑身黑糊糊的。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忧伤,看到了仇恨,看到了无奈。(师插话:你真会看,看到心底去了。三个看到了,充满深情、语句优美!)雪儿,当时我和你一样,也受了伤,我们真是同病相怜啊!有了你的陪伴,我的生活似乎变得快活了,变得充实了,变得有滋有味了。(师插话:又是一个充满感情的排比!)即使是与你天天到阳台上看蓝天白云的日子,也显得那样舒服、开心。望着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与你常常会发呆。(师插话:发呆?建议改为产生无限的遐想或者露出甜蜜的微笑)雪儿,现在你又在哪里为人们忠实地传递着信息?虽然看不见你,但是我会为你永远祝福的!、

师:情真意切!

生:雪儿: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又想起与你相依相伴的日子。雪儿,是你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在受伤的时候,整天感到孤单、寂寞,感到无聊、忧愁。你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立刻变得忙碌起来,为你洗澡、敷药,为你取名,陪你看蓝天白云。当你伤好之后,我为你欢呼,为你祝福。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的时候,谁都依依不舍。雪儿,谢谢你给了我美好的一段生活,谢谢你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回忆。

师:其实,雪儿也会从心底感谢你,感谢你对它的悉心照料、感谢你对它的关心爱护、感谢你给它六下的美好的生活回忆!

师:在与同学们相依相伴的两堂课里,你们也给了老师一段美好的生活,给老师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谢谢同学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雪儿》,雪儿,希望对你有帮助!

薛法根的点拔艺术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薛法根的点拔艺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薛法根的点拔艺术

——看薛法根《军神》课堂实录

薛老师对课题“军神”的导入颇有意思。

细细品来,觉得薛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在其看似蜻蜓点水的点拔中可见一斑。

如:生:在我心目中神仙的样子很高大,很威武

师:高大威武的形象

又如:生:我想,神仙应该是在天上飞的

师:能腾云驾雾,本领高强

又如:生:我觉得神仙有很多特异功能

师:举个例子说说看

生:比如说他们会有翅膀,还有他们会招唤太阳和月亮

师:能呼风唤雨。

又如:生:我认为神仙可以做到很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师:无所不能

又如: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取名也是一个神,这个神很特别,是什么神呀。(

感受薛法根--文杰叙事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受薛法根--文杰叙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感受薛法根--文杰叙事

感受薛法根

薛法根,无须多说,百度一下,能搜到的资料成千上万。

今天第一次看到薛老师,和心中的光辉形象有些差异。消瘦的脸庞,厚大的镜片遮不住锐利的目光。

很可惜,今天不是薛特亲自授课;很可惜,薛特刚开始评课,正巧来了一个电话,不得不出会场,待回来,错失了一段。

很值得,坚守到下午近五点,听到了薛特妙语连珠的点评,不虚一等。

钱阳辉校长,数学行家,说看到语文课,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得真谛。薛特说,语文的确说不清道不明。朦胧了,就美了,太直白了,则失去了意境,失去了语文的味了。

钱校长对数学独具慧眼: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背后隐含着思想。薛校长语文教学的归纳则为: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言文字的时间,内核是思维、感情。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对比,相得益彰。

最大的收获:语文老师要有问题意识。问题要有容量,给学生思维空间。学生答不出,不应马上肢解问题,抛出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爬楼梯,而是应当给学生指点途径,让学生朝着一定方向思考,避免发散性引发的乱猜,又避免无的放矢导致无计可施。

轻松插曲:网友提问,公开课是不是应该和常态课紧密贴合,成为公开执教的常态课。薛特回答:今天五校联谊,自然要带来最精彩的课,否则我们这些校长颜面无光,转身问钱校长:“你们是不是带来最精彩的课?”会场一阵笑声、掌声……

薛特的点评不仅直面问题,更提出解决方法,一线教师听到这么有操作性方法,夫复何求?

伍文杰发表

《“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