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留存在心底的感动 ——听特级教师窦桂梅教《朋友》

高中教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1

留存在心底的感动 ——听特级教师窦桂梅教《朋友》。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留存在心底的感动 ——听特级教师窦桂梅教《朋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存在心底的感动——听特级教师窦桂梅教《朋友》

留存在心底的感动

——听特级教师窦桂梅教《朋友》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合唱;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长江;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是的,她的率真,她的投入,她的会说话的一颦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

一个明媚的上午,窦老师带着她的“朋友”,在两节课的时间里,让我们有了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

一、在主题性阅读中整体建构

主题性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材建构思路,意在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较之原先的“单篇阅读”,它显得更为厚实,更具饱满的力度。

窦老师具有极强的课程意识,数年前即已自觉介入课程的创生之中。她自编的《朋友》主题教材,即由《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皮斯阿斯和达蒙》四篇短文组成。教材通过四则生动的小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解读了“朋友”这一主题。

教学中,窦老师紧紧围绕主题,采取了“粗线勾勒”和“工笔细描”相结合的策略。在学生通读四则故事后,引导学生结合其中的任意一篇交流自己对“朋友”的认识。随后的大部分时间,她指导着学生探究精读其中的《皮斯阿斯和达蒙》。最后,再次让学生回到整组教材,交流各自对“朋友”的感悟。

从中我们不难体悟教者的匠心。她首先是想借助多篇文本的阅读,多侧面地唤起学生对“朋友”的已有经验,为下面的体验设置一个广阔的情感背景。生长于之的精读探究则是对已有经验的有效提升:通过朗读、启发想象、交流对话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开掘主题、深刻体验,积聚起“朋友”的丰富而鲜明的表象。最后以之支撑,让学生回到“朋友”的宏观背景,深刻感悟“朋友”的真正内涵,写下属于自己的“格言”。在这种“向心结构”式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的是立体、整体的感受,他们对“朋友”的体验必定是丰满且具再生力的。

二、在个性化阅读中主动感悟

阅读的过程是“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国外有学者将文学作品分为“作家文学”和“读者文学”两类。后者只能使读者以“屈从”于作品的态度去阅读,而前者则要求读者自觉地参与其中,能够给予我们合作、共同著述的乐趣。阅读教学更是如此,设若欠缺学生个体对文本的作用,文本无异于普通纸张上的有序的铅字排列。窦老师的这两节课就是师生“在人家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从而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感悟的过程。

首先,教师营造了一个支持个性的环境。窦老师的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已无踪迹,她的微笑、期待、鼓励、宽容,使得每一个孩子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一种信任与安全,师生彼此敞开了心扉,毫无顾忌。情感因为有了真诚的内容而格外真切。在交流感受时,一位学生甚至说:“如果我是达蒙肯定不去,关键时刻要舍人为己。”面对这样的认识,窦老师没有批评,因为她知道,一句错误的真话远比一千句漂亮的谎言更可贵。她只是说:“我尊重你的认识,同时保留我的观点。等学完了课文说不定你的看法会有所改变。”两课结束前,窦老师再次让他实话实说,他说:“现在我感到左右为难了。”正是课堂的民主平等,才会得以支持学生袒露这种真实的心路历程。

其次,窦老师很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利于张扬个性的学习策略。在研读深究阶段,窦老师紧紧抓住三句“但”字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感受,为学生潜具的个性提供了开发的载体。譬如她这样教学第一个关键句:“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司阿司的朋友——达蒙。”

师:如果你就是达蒙,你会不会来?请实话实说。

生1:我不会来,因为我还小,许多事还没有经历。

生2:我老了会来的,因为我也快死了。

生3:我要看看实际情况,看看朋友是不是骗我。

生4:我要回忆皮司阿司以前的所作所为,如果他一贯是真诚的,我就来,而且毫无怨言。

生5:我肯定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能够为朋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枉这一生了。

师:你们说的这些其实就是达蒙的内心斗争。他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也懂得生命只有一次啊!

就是在这种角色体验中,孩子们的心融入了文本,原本遥远的人物贴近了,鲜活了。

窦老师出色的个性化教学还充分体现在朗读指导上。

师: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淋漓的风雨中,皮司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们怎么读,才能把当时千钧一发的感觉读出来?由远而近,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师: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怎么读?

生:“我……我……回来了!我……我……回来了!”

生:(边挥手边说)“停下!停下!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师:皮司阿司强调自己回来了,放下达蒙吧。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师:皮司阿司强调已经回来了,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师:也许皮司阿司根本没有朗读技巧,他心里着急,这么喊,(急切地)“我回来了!我回来!”(笑声、掌声)

师: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认识,想着你心中的皮司阿司的形象,读吧。

可以看出,窦老师的朗读指导完全屏弃了技术化的痕迹,而是着眼于开掘人物的内在心理,引导着学生在跟人物形象作跨越时空的对话后,进行恰当的个性化的朗读外化。学生似乎觉察自己幻化成了心中的人物,文本的语言成了自己内心的发抒。

三、在“无字书”阅读中涵育人格

语文,总是弥漫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溶解于心灵的一呼一吸。然而,“学科中心”“教材本位”导致传统的语文教学视野愈益窄化。这一方面,窦老师的实践无疑是有着开拓性意义的。

在学生、教师、文本间经历了一番深刻的对话后,窦老师把学生引向了另一番广阔的天空:让学生现场采访听课的教师,请他们谈谈各自对“朋友”的认识。多彩的人生本就是厚实的书籍,而关于“朋友”的这种心灵篇章更是其中的华彩乐段。孩子们倾听着、交流着、感受着:老年教师的厚重哲学,青年教师的青春诗语;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不曾留意的凡人小事。——孩子们读懂了,“朋友”不是抽象的,它就在自己身边,就驻在我们的心间。

“善于学习的人会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现在,你们心中最想跟谁诉说?”看,窦老师又将他们的视线带入更为辽阔澄远的心灵之境。且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前一个星期,我跟你(指一位同学)吵了一架,我们打得天昏地暗。现在想想,那只是为了芝麻大的事。我真诚地说声对不起,让我们洗去怨恨吧!”

“我想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已经是六年级同学了,即将毕业分别。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我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同学,舍不得大伙!”

“我终于找到自己六年来为什么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了。我明白了,只有自己愿意付出,才会得到真朋友。”

动情的泪花在学生,在窦老师,在每一位听课者的心间泛起。都说语文是人学,是精神之根,此时此刻,在这种既广远又深沉的超越了教材的学习中,孩子们在认识获得推进的同时,灵魂不也得到了洗涤吗?

就这样,窦老师犹如一位向导,更是一位朋友,伴着孩子们

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关于“朋友”的感悟,乃至关于诸多美丽人生的话题,都将伴随着大家一道慢慢走远。——这就是语文的力量!

这才是语文,这才是课程!

扩展阅读

[分享]特级教师窦桂梅(玫瑰)的追求


[分享]特级教师窦桂梅(玫瑰)的追求

[分享]特级教师窦桂梅(玫瑰)的追求[苦茶香]

前些天在杭州听了玫瑰的两堂课及她的讲座,现在把她讲座里的一些话贴出来,过会儿附上随笔

一个教师要发展,得有点激情,这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素质,还是一种境界!

一个教师要发展,得有所追求,没有追求,没有火如何照亮你的心灵。最重要的是心态,找到自己的座位,找到自己的生长点。谁来救你,唯有你自己!

要真正发展,得学会思考,学会思变,学会反思,浓缩之就是思想。在我自己的领地里,开出我自己的果子,这就是思想!

相信命运,何为命,人字在上,小口在下,命就是天定的,你没权选择你的父母,你必须爱他们;你没法选择环境,你也必须爱之,不服命也不成,你得心平气和的,你得认命;何为运,走字底上一片云,那是朝霞,那是晚霞,那是流动的风采,那是飘动的彩旗,它时而还会是冰雹,是变化的,也是*你自己走出来的,它全*你的心!命在前,运在后,要想改变后天的运,你得延伸,你得拓展,你得努力,你得承受,你还得力所能及地改造它。

要想把学力转为生产力,光议论是不行的,要关于琢磨,敢于实践。

一个*特长吃饭,不*爱好。

摆正位置很重要,一旦摆错位置,有可能成为垃圾,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

不要嘲笑自己的文字,你就是你自己。

要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文字,记录人生的跑道,记录自己的脚印,我的文字不是最好的,但我也写写我自己,不在于文才如何,在于自己好好的用心在积累。那些文字,是你人生永远纪念的丰碑。

一个女人,留在丈夫心里是青春美丽的时候;留在孩子心里是母亲鬓白双眼的期待;留给下一代,是一个个方块字,那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人生!

善写的语文老师一定是讲课讲得好的老师!

语文老师不写,不知其可怜;语文老师不读,不知其可怜。

你不要埋怨,你做的都是为别人,终有一天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改良了今天,你就比昨天更出色,你就达到了跨越。

改变自我,改变家人,改变学生,改变社会,改变一切,同样也改变了命运,这也是积善成德。

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内化为执着。这样你的种子才会散发无限的潜能,才能生根发芽,才会开出属于你自己的果子。

什么是教育?陪伴孩子走过童年的过程。

一个语文教师就是一个牧羊人,你得找草源丰富的地方引领孩子们去,你既要有钻进去的力量,也得有飞出来的底气。

教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教孩子读书积累的过程。

男人没有温度,是立不起来的破麻袋;女人没有温度,是没有光泽的破花瓶。

麻木的人不会思考。

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激情掠过我的心田,友谊渗入我的记忆,诗意催生我的智慧,追求锻打我的生命。

评论[支持者:0人,反对者:0人,中立者:0人]查看评论信息

2005-6-918:12:000

一只小虫

头衔:爬行族首领

等级:蜘蛛侠

文章:1157

积分:1532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5年5月27日第2楼小大个性首页|邮箱

美丽女人窦桂梅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玫瑰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上,照片上的她看上去瘦瘦的,不象是一朵含苞欲放闪着晨露的玫瑰,倒象是一枝傲霜独立的腊梅,她的顽强她的韧性是我的脑海里的第一个表象!对她好奇是听了袁卫星老师的报告后,她说她讲起自己的故事时会流泪会激动,她是一个很真的女人,能被男人如此称道的还从未见过,那时的她就如一朵花在我心里慢慢开放,淡雅,朦胧,不真切,很想拨开这雾看看这朵玫瑰,见识一下被万千男人女人称颂的女人,昨天终于让我如愿了!

昨天坐上最早的班车赶到杭州来到树人大学时,学生刚入座。一袭黑色套裙,一条灰白相间的丝巾随意地搭在肩膀上的她出现在我们眼前:纤细的腰身,高挑的身材,举手投足都透露着自信、优雅,这就是玫瑰!一个37周岁的女人!

做一个美丽自信的女人是每一个女人心里最向往的事!因为美丽是永恒的,美丽的女人不会老!

窦桂梅是美丽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在语文的课堂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她以她的自信和底气来演绎她自己的人生。她的自信来自于她对课堂的驾驭,她的底气来自于她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曾在看云的帖子里,了解玫瑰,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小的校长,她总是很忙碌。她的每一堂课都很精彩,因为机会总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1991年,她从数学改教音乐最后定位于语文。那一年,她为了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请领导来听她的课,请老师来评课,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变外界的压力为自己的动力。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她千万次的锤炼,家里,女儿和丈夫是她的学生;教室里,每一张桌子是孩子们的一张张脸。当她说到她在无人的校园里试讲到忘了接女儿,女儿所在幼儿园的阿姨把孩子送来后,她抱起女儿继续练讲,从开头的“上课”到结束“下课”,女儿趴在她的肩上睡着时,我的眼睛也不由湿润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啊?袁卫星老师说的没错,玫瑰是忘我的,她对工作的执着是许多人都没法做到的!玫瑰成功了!玫瑰一举成功了!因为她的韧劲儿,因为她的执着,她成功了!这是必然!

玫瑰的人生是精彩的,因为她有那么多的孩子陪伴着。“有玫瑰的课堂,孩子们是幸福的,听课的老师也是幸福的”。这句话我似乎曾在看云的帖子里看见过,当时没有深刻的感受,反而觉得有点言过其实,昨天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也这样做了一回幸福的学生!忘情处,玫瑰搂着小男孩狠狠地拍他的肩,打他的屁股,事后还美其名曰:通过肌肤的刺激加深他的影响!可爱的玫瑰,豪爽的玫瑰!当课上到尾声处,当她随着音乐读史铁生的一段话时,孩子们被她渲染的情境给感动了,台下好多老师的眼圈也红了,她更是背过身轻轻地擦拭情感深处的眼泪。玫瑰啊!你让人如何不去爱你?!孩子们在玫瑰深入浅出的引导下体会到人生的含义:我们要好好儿活,我们要好好儿活!那一句句的好好儿活,深深体会史铁生内心的岂止是在座的孩子,还有我们,还有台下认真听课被玫瑰所打动的我们!

玫瑰让我读到:有追求的人生是美丽的!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激情掠过我的心田,友谊渗入我的记忆,诗意催生我的智慧,追求锻打我的生命。

教师,你的名字叫激情

 

何为激情?所谓激,是指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所谓激情,就是指强烈冲动的情感。一个有激情的人,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充满了憧憬,充满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一个有激情的人,工作就能投入,创意就能不断,诗意就能彰显,个性就能飞扬。激情是乐观向上的动力,激情是喷薄涌动的冲劲,激情是闪烁灵感的支持。

教师,你的名字叫激情。朱永新老师说:“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一个理想的教师首先是有激情的教师.我们的教育理想也因激情而铿锵。

 

在窦桂梅的

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激情。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激情”这个词。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里最寒冷的日子,我走进树人大学的礼堂去听玫瑰的《秋天的怀念》。我远远就看见玫瑰穿着黑色的套装精神地站在那儿,那么优雅那么文静。但在课堂上,她完全变了,那是一朵怒放的玫瑰,美得特别艳丽特别动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行诗句一个音符。有人说她的课就象是演戏,戏里戏外都是她自己。可正如她所说的,不做演员真是挺可惜的。还记得她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喊“好好儿活”,还记得她动情处眼角的泪花,还记得她引领孩子把自己的感悟送进去读出来,那是她的体验,那是她的课堂,那更是她的精彩!在她的课堂里,孩子们被感染了,听课的老师也被感染了!如此投入地演绎,如此深情的呼唤,你能不感动,能不震撼吗?在她那一声声“好好儿活”中孩子们领会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生活的内涵,我们也领会了明白了!一堂课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已经不简单了,一堂课如果能让听课的老师也有所收获就更不简单了!我想这就是激情,她浑身上下洋溢着这种叫激情的火焰让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

 还记得2004年11月28日,全国首届新生代教师成长论坛会场上,杭州市和睦小学校长张敏(管得宽)上了一堂课《感受音乐》。在他的课中我也感受到了激情。那堂课很热闹,老师的肢体语言使这堂课增色不少。不能说张老师的肢体语言非常完美或者说不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专业,但这并不重要。记得那天我在台下听管得宽的课,觉得一扫前三堂课的郁闷,因为他的课令人开朗而振奋!课堂上,他忽而盘腿而坐或高歌或低吟,忽而领着孩子们跳迪斯科忽尔趴在地上学做洋娃娃,忽而在孩子耳边轻轻地看似神秘地说:速成电子琴演奏家的秘诀就是全弹黑键,忽而领着孩子们走到台下与听课的老师互动玩游戏!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在如此众多的听课老师面前忘记了拘泥忘记了扭捏,有的只是快乐,只是开心地跟着老师一起唱一起跳,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外面寒风凛凛,里面却始终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就是激情的魄力!

 

课堂的激情来自生活的激情。窦桂梅的课有激情,窦桂梅的人生更是处处体现她的激情。她是如此解释命运两字,何为命,人字在上,小口在下,命就是天定的,你没权选择你的父母,你必须爱他们;你没法选择环境,你也必须爱之,不服命也不成,你得心平气和的,你得认命;何为运,走字底上一片云,那是朝霞,那是晚霞,那是流动的风采,那是飘动的彩旗,它时而还会是冰雹,是变化的,也是*你自己走出来的,它全*你的心!命在前,运在后,要想改变后天的运,你得延伸,你得拓展,你得努力,你得承受,你还得力所能及地改造它。

管得宽在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也有一段话: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简单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坚持就会成功!不要轻言放弃,不断前行,即使艰难也要前行!阳光总在风雨后!用激情、毅力、勤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我想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因为对生活充满激情,痛苦时他没有屈服,抑郁时他没有颓废,所以他成功了,所以他能笑得如此灿烂如此自信!

 让我们都来努力地做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吧,用我们的激情去装点我们灿烂美丽人生,用我们的激情去行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更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人生激情.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激情掠过我的心田,友谊渗入我的记忆,诗意催生我的智慧,追求锻打我的生命。

窦桂梅,女,汉族,33岁,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

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为鲜活的生命奠基——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王鹏伟

人生是美好的,也是漫长的。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属于每个生命,可是,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够永远拥有它们。如果一个生命在它的初始阶段就注入了鲜活的“基因”,那么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就会滋润它的一生,使它在未来生活的风雨中扩展出金色的年轮。

一个启蒙教师的生命价值正在于此——给萌芽状态的生命注入鲜活的基因,为鲜活的生命奠定发展的基础。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就是这样一位以“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为己任的人。

1967年4月,窦桂梅出生在长白山脉的一个小山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清苦生活孕育了她坚韧的个性,为她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2年,年仅15岁的窦桂梅走过弯弯的山路,迈进了吉林师范学校的校门。

1986年,窦桂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意识到,她不属于一份工作,而属于一番事业。从教以来,她阅读了约300万字的专业书籍,写下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她通过6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中文专业本科学历,直至攻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2年她主动争取到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窦桂梅格外珍视。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明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后,她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在她眼里,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她可爱的学生;在她耳畔,空荡荡的教室里还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讲着讲着,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可是课还没讲完。于是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

这节课讲的课文是《王小二》,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音朗读,活跃的师生交流,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一炮打响,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范围的公开课接踵而至。1995年和1997年,她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近年来,窦桂梅先后在《吉林教育》、《人民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为她出版3本专集:《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论文集》。

199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部分科学家、优秀教师代表赴北戴河,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度假并共商科教兴国大计,受到了江泽民、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应邀的20位科学家、30位教师代表中,窦桂梅是最年轻的一位。这在她14年的教育生涯中是一个亮丽的音符。

窦桂梅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发现自己,赏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那么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而且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在她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萌芽。

班里有个叫陈轶姝的女孩,刚入学时,听写10个词语,错了8个,对了两个,孩子很沮丧。窦桂梅鼓励她说:“没关系,我像你这么大时,连这两个词还不会写呢!”第二次听写还是这10个词语,陈轶姝仅写对了4个,窦桂梅鼓励道:“有进步,继续努力!”直到陈轶姝把这10个词语全写对。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还有三次……十次不行还有第十一次的善待。在她的悉心呵护之下,陈轶姝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窦桂梅始终把希望和自信留给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对此,窦桂梅有切身的感受。

那是1996年9月8日早晨,窦桂梅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上课,只见一个女孩手捧一束鲜花跑上前来:“老师,教师节快到了,我妈特意买了这束鲜花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窦桂梅激动地说:“谢谢!”课堂上,她隐约感觉到有些孩子的神情不自然,而献花的孩子却显得异常兴奋。下课铃声一响,突然有好几个学生围了上来,有的说:“老师,我妈早就给您准备好了一条纱巾。”有的说:“老师,对不起,明天我一定让我妈给您买一件礼物。”……话还没听完,窦桂梅脸上火辣辣的,她后悔自己未假思索的一声“谢谢”竟引来了孩子的误解。她深情地对孩子们说:“纯真的感情是不需要礼物来证明的。”教师节那天,教室里出奇的安静。窦桂梅刚走上讲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祝窦老师节日快乐!”接着孩子们齐声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窦桂梅的眼睛湿润了。

从教至今,那束鲜花是窦桂梅所收下的第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忍伤害孩子的自尊;那束鲜花也是窦桂梅所收下的最后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能玷污孩子的心灵。

为了保持孩子善良纯真的本性,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从1998年起,窦桂梅带领她的学生和地处大西北的贫困山区小学以“结对子”的方式开展了长期的手拉手活动。这其中有青海省互助县高寨乡曹家堡小学女教师达明菊的班级,有青海省互助县什巴乡全国师德标兵刘让贤任校长的什巴小学。千里之外的手拉手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希望工程”的真实涵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使窦桂梅认识到,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进行了题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的教改实验,向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腐教育观念提出了大胆挑战。

她首先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删,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在此基础上,6年来她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典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警句,掌握了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阅读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和曹文轩的《草房子》、余秋雨的《牌坊》、刘镛的《莹窗小语》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中国)到“美国中学生必读的30本文学著作”,学生都进行了广泛的涉猎。据统计,全班人均阅读书刊145本,平均识字量高达3500字——远远超过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2500字左右的识字量。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和民族文化熏陶,是窦桂梅语文教改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窦桂梅深谙这句名言蕴涵的朴素道理,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她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逛书店,看展览;组成小记者团,进行采访和社会调查;开展环保宣传、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各期刊小组每月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出版《先锋报》、《小松树》等刊物。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育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

为了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窦桂梅始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在讲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名篇《峨眉道上》时,学生提出:作者在文中交待路旁休息的铺路人时,为什么不细致描写铺路人的表情?如能描绘出铺路人汗流浃背的样子,不是更能使读者感受到铺路人劳动的艰辛吗?在讲《飞机遇险》这篇课文时,窦桂梅满怀敬意地叙述周总理是怎样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叶挺将军的小女儿,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时有的学生突然发问:“周总理去重庆谈判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什么没想到可以抱着小杨梅一起跳伞呢?”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课文写得不合情理,文中用好几句话写遭遇险情时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嘱托和对小杨梅的鼓励,而且后面还加了个省略号。当时情况那么紧急,周总理怎么来得及讲那么多道理教育别人!”有的说:“不知道小杨梅现在还活着没有?我想采访她核实课文的细节描写是否真实。”本来统一的“标准答案”就这样在学生的发散思维中土崩瓦解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教育就是将现成的成果和推翻成果的精神同时传授下去。”

窦桂梅的教改实验引起了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她先后8次在全国范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应邀到北京、天津、南京、郑州、武汉等地作教学观摩课及专题报告70余场。有关专家认为,窦桂梅的教改实验,遵循了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了汉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方向和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

记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

王鹏伟

人生是美好的,也是漫长的。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属于每个生命,可是,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够永远拥有它们。如果一个生命在它的初始阶段就注入了鲜活的“基因”,那么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就会滋润它的一生,使它在未来生活的风雨中扩展出金色的年轮。

一个启蒙教师的生命价值正在于此——给萌芽状态的生命注入鲜活的基因,为鲜活的生命奠定发展的基础。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就是这样一位以“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为己任的人。

1967年4月,窦桂梅出生在长白山脉的一个小山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清苦生活孕育了她坚韧的个性,为她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2年,年仅15岁的窦桂梅走过弯弯的山路,迈进了吉林师范学校的校门。

1986年,窦桂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意识到,她不属于一份工作,而属于一番事业。从教以来,她阅读了约300万字的专业书籍,写下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她通过6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中文专业本科学历,直至攻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2年她主动争取到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窦桂梅格外珍视。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明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后,她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在她眼里,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她可爱的学生;在她耳畔,空荡荡的教室里还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讲着讲着,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可是课还没讲完。于是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

这节课讲的课文是《王小二》,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音朗读,活跃的师生交流,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一炮打响,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范围的公开课接踵而至。1995年和1997年,她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近年来,窦桂梅先后在《吉林教育》、《人民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为她出版3本专集:《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论文集》。

199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部分科学家、优秀教师代表赴北戴河,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度假并共商科教兴国大计,受到了江泽民、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应邀的20位科学家、30位教师代表中,窦桂梅是最年轻的一位。这在她14年的教育生涯中是一个亮丽的音符。

窦桂梅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发现自己,赏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那么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而且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在她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萌芽。

班里有个叫陈轶姝的女孩,刚入学时,听写10个词语,错了8个,对了两个,孩子很沮丧。窦桂梅鼓励她说:“没关系,我像你这么大时,连这两个词还不会写呢!”第二次听写还是这10个词语,陈轶姝仅写对了4个,窦桂梅鼓励道:“有进步,继续努力!”直到陈轶姝把这10个词语全写对。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还有三次……十次不行还有第十一次的善待。在她的悉心呵护之下,陈轶姝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窦桂梅始终把希望和自信留给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对此,窦桂梅有切身的感受。

那是1996年9月8日早晨,窦桂梅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上课,只见一个女孩手捧一束鲜花跑上前来:“老师,教师节快到了,我妈特意买了这束鲜花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窦桂梅激动地说:“谢谢!”课堂上,她隐约感觉到有些孩子的神情不自然,而献花的孩子却显得异常兴奋。下课铃声一响,突然有好几个学生围了上来,有的说:“老师,我妈早就给您准备好了一条纱巾。”有的说:“老师,对不起,明天我一定让我妈给您买一件礼物。”……话还没听完,窦桂梅脸上火辣辣的,她后悔自己未假思索的一声“谢谢”竟引来了孩子的误解。她深情地对孩子们说:“纯真的感情是不需要礼物来证明的。”教师节那天,教室里出奇的安静。窦桂梅刚走上讲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祝窦老师节日快乐!”接着孩子们齐声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窦桂梅的眼睛湿润了。

从教至今,那束鲜花是窦桂梅所收下的第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忍伤害孩子的自尊;那束鲜花也是窦桂梅所收下的最后一份学生家长的礼物——因为她不能玷污孩子的心灵。

为了保持孩子善良纯真的本性,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从1998年起,窦桂梅带领她的学生和地处大西北的贫困山区小学以“结对子”的方式开展了长期的手拉手活动。这其中有青海省互助县高寨乡曹家堡小学女教师达明菊的班级,有青海省互助县什巴乡全国师德标兵刘让贤任校长的什巴小学。千里之外的手拉手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希望工程”的真实涵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使窦桂梅认识到,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进行了题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的教改实验,向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腐教育观念提出了大胆挑战。

她首先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删,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在此基础上,6年来她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典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警句,掌握了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阅读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和曹文轩的《草房子》、余秋雨的《牌坊》、刘镛的《莹窗小语》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中国)到“美国中学生必读的30本文学著作”,学生都进行了广泛的涉猎。据统计,全班人均阅读书刊145本,平均识字量高达3500字——远远超过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2500字左右的识字量。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和民族文化熏陶,是窦桂梅语文教改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窦桂梅深谙这句名言蕴涵的朴素道理,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她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逛书店,看展览;组成小记者团,进行采访和社会调查;开展环保宣传、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各期刊小组每月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出版《先锋报》、《小松树》等刊物。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育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

为了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窦桂梅始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在讲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名篇《峨眉道上》时,学生提出:作者在文中交待路旁休息的铺路人时,为什么不细致描写铺路人的表情?如能描绘出铺路人汗流浃背的样子,不是更能使读者感受到铺路人劳动的艰辛吗?在讲《飞机遇险》这篇课文时,窦桂梅满怀敬意地叙述周总理是怎样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叶挺将军的小女儿,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时有的学生突然发问:“周总理去重庆谈判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什么没想到可以抱着小杨梅一起跳伞呢?”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课文写得不合情理,文中用好几句话写遭遇险情时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嘱托和对小杨梅的鼓励,而且后面还加了个省略号。当时情况那么紧急,周总理怎么来得及讲那么多道理教育别人!”有的说:“不知道小杨梅现在还活着没有?我想采访她核实课文的细节描写是否真实。”本来统一的“标准答案”就这样在学生的发散思维中土崩瓦解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教育就是将现成的成果和推翻成果的精神同时传授下去。”

窦桂梅的教改实验引起了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她先后8次在全国范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应邀到北京、天津、南京、郑州、武汉等地作教学观摩课及专题报告70余场。有关专家认为,窦桂梅的教改实验,遵循了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了汉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方向和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窦桂梅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1998、1999、2001、2002、2003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当你翻开《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时,你会强烈地感受到我在天天阅读着75个孩子的75本天书,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杰作。在和孩子的生命交流中一同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着生活和生命的快乐。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摘自我的《读书笔记》

我明白,自己一辈子从事的是教师职业,这意味着我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在课堂度过,也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自身的发展要在课堂实现。

1986年我刚分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时,教学一线岗位已满,我被安置在教务处打杂儿。我强烈要求登台上课,曾先后教过音乐、数学、自然、思想课。在我的再三请求下,领导终于允许我教语文课。作为替补人员,我经历了将近5年,起步太晚了!“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焕发亮丽的光彩,一定要让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真正的人生就从这次严肃的思考开始了!向书本学,我靠的是“勤劲儿”,几年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向实践学,我靠的是“恒劲儿”,记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向名师学,我靠的是“赖劲儿”,几年中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1992年,我主动争取到了一次公开课的机会。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太珍贵了,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推翻。明天就要登台了,下班后,我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教室做最后一次演练,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带到我学校就走了。孩子还在不停地哭,可课还没有讲完。于是,我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公开课讲的是《王二小》,因巧妙的情境创设,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乐朗读,使学生置身在王二小被敌人残忍杀害的场景中,孩子们哭了,老师哭了,听课人也哭了,“三情共振”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从此,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公开课接踵而来,我先后两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教学大赛都获一等奖。一位资深特级教师这样评价我的课:“小学语文课,如此有声有色,有文有画,有静有动,知识、技能、审美浑然一体,可谓美妙绝伦。”

“竹高千尺因有节,梅香四野为凌寒。”我获得了同行、家长、学生一致的鲜花和掌声,可我并没有陶醉。要提升生命的意义,必须敢于否定自己。在实践中,我不断反思语文教育中学生主体失落的现状,感到以往的成功多是在“三中心”的传统土壤中结出来的未必十分健康的小花,充其量只是教学改良的产物。语文教改不是枝节问题,要走出历史困境,放眼世界,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进行根本性反思,重新树立创造性的大语文观念才行。于是,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我1994年接手的一年级开始了。

我不能沉湎于荣誉这温暖的港湾,我一定要走向教书育人的更高境界。

——摘自我的《教学随笔》

如果说追求是我事业的生命之根,那么改革便开出了成功之花。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弊端。首先,教材陈旧贫乏,政治性强,忽视了母语教育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其次,教法繁琐僵化,普遍存在技术主义形式主义倾向;第三,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个性养成和人格发展。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着眼于人的发展,冲破传统的“三中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才能解放人的心灵,开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智慧。这是汉民族语言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思路决定出路。我用“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之理念进行小语改革,确定如下改革目标: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我又把改革思路确定为五个转变,即:变给予为探究;变分析为感悟;变束缚为民主;变单一发展为全面发展;变少慢差费为整体优化。最后,我建立了“积淀—感悟—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大胆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换,加工处理。仅就课文来说,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其次,让诗教永驻语文殿堂。我选取从古代到毛泽东的诗词,让孩子们背诵。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到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孩子们感受着诗的情怀,积累着诗的语言。

“熟读成诵,整体感悟”是我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条主要途径。我让学生每周从背诵的3首诗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还可选一首改写成小作文,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感人的散文。学生们有的利用电脑设计出所想象的画面,有的上网互读改写的作文。

6年的春夏秋冬已成往事,然而2000多个日日夜夜永难忘却。我带领学生大胆地超越教材,学生都已背诵了300首以上的词曲,200多条古今格言警句,200多个成语典故,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此外,每人读了《格林童话》《哈姆雷特》《伊索寓言》等大量课外书籍。据统计,全班共读书10772本,人均145本。识字量在4000个左右,远远超过了《大纲》规定2500个字的任务。可以说,我的语文教改课程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富有时代特色。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此我感悟很深。我认为孩子天天呆在几何图形排列的教室里是万万不行的。我努力将语文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引进时代活水,着眼于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着力开拓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比如请学者、教授、专家来开讲座,答疑。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参加市里举办的环保宣传活动、体育表演活动、口头作文大赛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逛书店,看展览。进行一系列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去市里的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及儿童。让孩子热情投入到广阔的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鱼虫的可爱。

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超越,更是开放民主的现代教育文明。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赏识自己,都找到了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那么,不仅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而且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于是我那“你能行”、“有进步”、“你真棒”的鼓励,像雨露一样滋润在学生的心里,孩子尝到甜头,找到成功的感觉,每天抬起头,挺着胸膛走路。

我还允许学生向教材、向老师发难,允许有不同意见。于是,课堂上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教学《飞机遇险》一课时,我满怀敬意地赞扬周总理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可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敬爱的总理要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他和小杨梅比价值更大,更应该活下来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如喷泉涌出。有的说,总理不应该把伞让给小杨梅;有的说,总理怎么不抱着小杨梅一起跳伞呢?有的说,课文写得不合情理……本来是统一的标准答案,现在却被学生的多元思维分解了,我兴奋不已,因为我看到,在我的课堂上,标准化结论、服从化关系、固定化思维的坚冰已经打破。

孩子的胆子大了,他们的智慧犹如火山,爆发出无尽的创造潜能。从学生自己动手编辑的《萌芽文集》《童话文集》《创造文集》《感悟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中,能看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不同感受。从小组创办的每月向全体同学和全校教师印发的《先锋报》《小松树》等不同刊名的语文报中,又能看到合作的力量和令人惊奇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创编的文集,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他们已兴奋地走进了现代化网络系统,利用电脑的多功能,设计出封面各异、内容不一的科幻文集,如《金字塔之迷》《F—117A旅行记》;焦点感悟文集,如《苦涩的咖啡豆》《杆子挡住了什么》《不平静的海湾》等。这一本本创造的作品成了学校四、五、六年级的课外教科书。也许这正是学生超越了老师为自己塑造的人生纪念丰碑,随着生命的不断成长,这种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

面对收获,我感觉播种与耕耘是更重要的,我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摘自我的《教后记》

我教龄15年,已成为特级教师。

1998年8月,江泽民、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20位杰出科学家、30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2001年,我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

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论文集》《窦桂梅与75位学生的心灵对话》,我还获得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

事业的丰收并没有让我迷惑。生活中的我依然是我。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我爱美、爱打扮,喜欢逛街、吃小吃,也会走进咖啡厅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静静的思考、交谈,也会在卡拉OK一展歌喉。

有时我会和孩子一起打雪仗,有时我会和几个好友一同出去放松放松。还会把几个“铁姐妹”请到家中,“撵走”丈夫,大侃特侃每个人的教学工作体会与困惑,不知不觉在兴奋、激动中迎来曙光……这种家庭教学沙龙是我们每个学期最为期盼的也是一学期中收获最大的聚会。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家乡有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平时我总是把周围人弃置的衣服、生活用品、学习用具都一个个收起来。放假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东西塞进几个大大的编织袋里,连拖带扛带到老家,分送给农村的亲友。丈夫有时觉得我这样做太丢份了,姐妹们也心疼我:“你不累啊!”但我看到家里人用起这些东西的欣喜,就是多扛几袋也心甘情愿啊!我的能力虽有限,但为了父母、弟妹,我常常倾尽所能。每次回家,朴实的父母不会说更多感激的话,只会满眼泪水心疼地看着我,转身为我装满自家种的豆角、黄瓜和自己没舍得吃的“农家鸡蛋”,年过六旬的父亲拖着风寒的双腿在凌晨时悄然下地,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点起豆腐房的灶堂……我爱我家,我要常回家看看。

我是个平凡的女人,我珍惜生活中自己拥有的一切。我的学生、我的女儿、我的丈夫,都值得我爱。我愿意和他们一道同唱一首生命之歌。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提出“为师十条警醒”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提出“为师十条警醒”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提出“为师十条警醒”

当教育海洋中一颗微不足道的海星

“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为师的一种理性状态。”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日前受邀来到杭州参加由拱墅区教育局主办的“全国首届长三角小学教师教育论坛”,从教十多年的窦老师以切身的经历和体会谈了她对教师自身成长的感悟——“为师十条警醒”,她说和所有的老师共勉。

激情不老。窦桂梅认为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教师的激情能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当一名好老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读书一生。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些只能靠不断读书学习获得。老师和学生一样,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宁静致远。一个好教师不是靠培训造就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竞赛造就的。老师的确很苦很累,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培训、活动,使得自己的空间所剩无几。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会导致“肤浅后遗症”。与其忙忙碌碌,疲于应付,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到一份属于自己宁静的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

以写促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己对话,你会获益良多。

慎独养身。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省,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伸展个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为师的座右铭。窦桂梅说:“我经常告诉自己: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爱在细节。对待学生,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尤其对所谓的困难生,要学会做“雪中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痛苦中及时送去安慰的人。

海纳百川。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

合作同进。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海星角色。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赏析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词语教学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赏析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词语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赏析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词语教学

一、发挥汉语言“形象性”强的优势,利用汉字构成来形象地理解词语

《卧薪尝胆》中“奴仆”一词的教学:

师:吴王和越王原来是对仇敌,后来变成了主仆关系。你们见过奴仆吗?

生:奴仆是给别人做事的。

师:如果我给你做事就是奴仆?

生:奴仆就是服侍别人的。

师:他讲到服侍别人,有这个意思。还有没有人见过?

生:奴仆有一点像现在的保姆,但他们和现在的保姆不同的是,他们拿不到工钱,住在主人家里,一直干下去。(众笑)

师:哦,像现在的保姆,就是比现在的保姆差一点,没工钱。(生大笑)

生:一个国家打了败仗,另一个国家的国王就会被抓去,抓去以后,就会当奴仆。

师:什么样的人是奴仆?你们有没有见过?今天老师把“奴”给画出来,帮助你想象一下。

师(边画边讲)这是站着的一个人,这个人弯着腰,很恭敬,就是这样。这是什么?这是人的两只手,这个人见到别人都要低着头,而且两只手要像老师这样交叉在身前(师做弯腰、低头、两手交叉在身前的动作)。你猜猜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

生:是奴仆,是奴隶。

师:你在电影里面有没有看到过,皇帝来了,服侍皇帝的人都要这样(再做动作)。

师:古代的女人见到男人都是这样非常温顺地低着头,很恭敬的样子。这样的女人非常听话,但是日子并不好过。

(师继续画)这是什么?这是男人的一只大手,这只手抓住女人的头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在古代社会是什么?

师:这是奴仆的“奴”字,你明白吗?这还跟我们想象的保姆一样吗?

生:不一样了。

师:和佣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现在就是有人去你家里做保姆,也是平等的。她为你提供服务,你得给她报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在古代的“奴”,是没有任何尊严和地位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人好吗?这个人腰弯得还要厉害。(师边画边讲)这是一个人,这个人头上戴着东西,戴的是一种刑具,很重的一种刑具。

这个人头上戴着这种刑具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他要么是罪犯,要么是战俘,就是打了败仗被俘虏的人。(师在人形的屁股后面继续画)这种人屁股后面还要插一根毛。头上戴着刑具,屁股后面插根毛。你知道什么东西屁股后面有毛吗?

生:猪、马、驴。

师:牲口屁股后面都有毛,看到这样的人,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生:生不如死,可能死了都比这样好。

师:对,这样的人生不如死。(师边画边讲)光这样还不算,还要让他干非常重的体力活。这样的男人在古代叫什么?(生答“仆”)

师:对!(指着板画一奴一仆的古汉字)古代这样的女人加上这样的男人,这叫什么?

生:奴仆。

薛老师教学“奴仆”一词,没有让学生直接从字典中找到词语的准确意思,而是让学生先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对“奴仆”的大致印象,了解“奴仆”的大概意思。但因为“奴仆”这种人物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学生从电视里得到的“下人”的概念和“奴仆”的概念缺乏一定的分界线,从而导致他们对词语的理解比较模糊。可是教师并不急于解释,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汉字知识,将“奴”和“仆”形象地画了出来,将汉字的意象形象化,而且边画边解释古时候的“奴”和“仆”分别是怎样的样子。这时候的讲解是必要的,学生是充满好奇的,好像跟着老师在进行考古挖掘一样。教师这样的设计和讲解,使学生对“奴仆”一词的理解不但非常准确,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巧妙地借助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九色鹿》教学片段:

师:(指着第四组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一个人品质很坏的。

生:这样的人就是灵魂很肮脏的人。

师:(在这三个词语下面书写“灵魂肮脏”)这里的“灵魂肮脏”的“肮脏”和“环境肮脏”的“肮脏”有什么不同?

生:“灵魂肮脏”是说一个人的品德不好;“环境肮脏”是说这个地方不清洁、不干净。

生:“灵魂肮脏”就是小人,那种很卑鄙的小人。

师:对!同学们对这三个词语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和体会。的确,这三个词语刻画了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调达!那么调达到底做了什么见利忘义的事?做了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又做了什么恩将仇报的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一下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让别人一听,就能明白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

(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内容练习讲述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

生:调达被九色鹿从河里救起,发誓绝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当他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时候,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向国王告了密。

师:这就叫——(生齐答:见利忘义)

生:调达看到张贴的皇榜,知道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一心想发财,顾不得对九色鹿发过的誓言,进宫告密,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前去捕捉九色鹿,滥杀无辜。

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

“理想的教育,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而教育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愿以全部的智慧诠释理想的教育,用自己的生命演绎教育的理想。”

——薛法根

追寻理想的课堂——特级教师薛法根采访记

本刊记者杨文华

薛法根的名字以前在报刊上经常见到: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模范教师;2002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采访之前,心里不免臆测,这样的有知名度的特级教师总该有点名师的作派。可是,眼前的薛法根却与我想象中的出入很大,他总是谦和的笑着,说话也很随便,全没有的一点名师的架子。心里距离一下就拉近了,采访也似乎成了朋友之间的谈心。

走近薛法根,你还会发现,他是一个喜欢梦想的人,一直揣着梦想守望着语文教育的这片原野。他常说:“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的心已不再年轻,生命也就失去了光泽。”对生活、对教育、对语文,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想的憧憬和行走的激情。在课堂里,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用彼此的智慧演绎着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教育故事,追寻着理想的语文课堂。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从教之初,与许多青年教师一样,薛法根一心想把语文课上出彩,在课堂教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可终究没有在“黑胡同”里摸到教学的门径。一次,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老师到学校听青年教师的课,刚巧抽到了薛法根。当时他选上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了给领导老师留一个好印象,他着实下了一番力气,查阅补充资料、设计电教媒体、推敲教学用语。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一段对李大钊的学习感言,他生怕学生当堂写不好,就让学生连夜回家作些准备。结果,课堂上,学生的感言写得激情澎湃,教学似乎达到了高潮。谁知在他等待赞美的时候,老太太一针见血地刺破了这个课前的“小把戏”: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一瓢冷水浇得他无地自容,也浇得他如醍醐灌顶: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从此,薛法根老师拒绝虚假,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他说:“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展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内源的‘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在课堂上,薛老师不仅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在专家、同行的帮助下不断获得提升,他也这样鼓励他的学生勇于暴露学习中的不足,而后对症下药。他在《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中的朗读指导就是这样真切而又实在: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还没有读熟练的、没有读好的小节,再练习读一读。等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读这个小节,好吗?

生:(选择自己还没有读好的小节练习朗读)

师:敢于表现自己优点的人是可爱的;勇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人是可敬的!而只有改正了缺点的人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成长!谁愿意第一个成长?

生:我读第二小节。他跳到大树下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

师:你读得很通顺,别人也听得懂。如果你能注意文中的标点符号,就能读得更好。想再试一试吗?

生:想!(再读,仍然将“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读成“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将“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读成“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

师:要改掉一个缺点真是不容易。你看,小青蛙叫啄木鸟什么?

生:叔叔。

师:假如老师就是啄木鸟,你来问我?

生: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众笑)

师:请你不要叫我的名字,好吗?

生:好!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

师:真好!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现在,你再来读,一定能读正确!

生:(读正确了)

师:(高兴地)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成长!你有什么感想吗?

生:一定要看仔细读。

师:对,这是读书的要领,你已经懂了!还有吗?

生:谢谢老师!(众笑)

师:你真有礼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快乐的。谁还愿意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形形式式的虚假繁荣,薛老师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那种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的语文课;那种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真相的语文课;那种用游离文本的煽情替代潜心感悟语言内涵的语文课……失却了真实与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于是,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地倦殆了,我们的教师也慢慢地变得庸俗了,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丝毫没有了本真的激情与奔放。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有人格;课,有课品。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语文课堂的品位,课品如人品。而真实,是衡量人品、课品的基本准绳!

简单也是一种境界

语文教学的“实”字落脚点——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的“实”字落脚点——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的“实”字落脚点——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

前不久,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一课,受益匪浅。全课以“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为板块展开教学,通过教师地引导、点拔,积极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并使终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以听为凭借,感受、领悟学习内容

[片断一]:

师:谁来听写几个词语?

生听写(淘气、耍、遭殃、责打、生气勃勃)

师(重点评价“耍”字)

①谁“耍”,为什么“耍”

生:小花猫“耍”

生:因为很淘气

②“耍”的结果如何?

生:让花草们遭了殃

生:还有老舍爷爷并没有责打它

生:因为它很可爱,生气勃勃┄┄

[片断二]:

师:我们注意听这一段话,听后回答问题

生认真听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摔

┄跌┄跑┄跌┄撞┄哭┄玩┄跳┄抱┄打┄”

师:谁说说,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交流讨论

生:“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师:谁能说说这段话中描写小花猫动作的词语

生:摔、跌、跑、跌、撞、哭、玩、跳、抱、打

师:你们看,这只逗人喜爱的小花猫真够淘气的,谁能不看课

本说说这只小花猫

生练习说

[评析]:听的训练,既可以锻炼记忆力,又为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理解要靠记忆的基础来支撑)。而听出重点句、重点词,听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仅是语感的另一种表现,更加是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抽象画面、形象产生的具体过程。

学生们通过听,再将听到的用画面、语言存储、内化起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力度,培植语感,丰富语感。这正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所体现的。

二、以说为主线。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片断一]:

师生共同学习了大花猫的性格这一部分

师:谁能将花猫这些性格连成一句话?

生讨论

师:(提示)可以采用“说它┄可是它┄”,“尽管┄可是┄”

等词语

生自由练习

生:我们家的大花猫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可是很贪

玩,说它尽职吧,可是┄┄

生说不上来

生:(补充)我们家的大花猫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

可是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很尽职┄┄

师:还有更好地说法吗

生:我们家的大花猫又老实,又贪玩,又尽职,你说怪不怪

生:要说起大花猫,那么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它老实,夸它尽职,

批评它贪玩。对了,这就是大花猫的性格——古怪

[片断二]:

师:谁说说自家的花猫或者自己观察到的花猫有什么特性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家的花猫除了贪玩还好吃懒做

生:才不呢,我家的花猫是温柔可亲,老老实实的

生:我们家的花猫脾气很暴躁

生:我们家的花猫很通人性,你说什么仿佛它都能听懂

┄┄

师:你们能说说其它动物的特性吗?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家的大黄狗,真是又老实又忠厚

生:邻居家的白鸽非常可爱

生:(边做动作边说)乖巧又灵活。这就是咱大叔家的小白兔

生:我们家的两只画眉鸟贪吃,虚荣心强(试着学鸟叫)

┄┄

[评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薛老师巧借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帮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情境。一是说“文中猫的性格”,二是说“自家的猫或小动物的性格”,积极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说的过程中,还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在难人可贵。

三、以读为载体,注重个性化学习

[片断]

①自由读

师:读读课文,说说老舍爷爷写了花猫的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小花猫的淘气、可爱)

②略读

师: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大花猫的特点

生略读课文(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③精读

师:古怪写了三个自然小节,谁愿意帮老师来细细地读一读

生精细地读课文

④表演读

师: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你能边读边表演吗

生一边读书一边表演

⑤诵读

师:读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诵

生诵读有关小节

[评析]: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语)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兴趣。全课通过自由读、略读、精读、表演读、诵读等,既全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在学生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

四、以写为延伸,内化语文综合素养

[片断]:

师:老舍爷爷很喜欢这只猫,他是怎样来写的

生讨论交流

生:先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后写了小花猫的淘气、可爱。重点

写古怪,分别从三方面作了叙述

师:既然喜欢,他为什么还要写猫的缺点

生:实际上就是这种情况

生:这是猫本身的特性

┄┄

师: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实,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是真实地再现

师:现在谁说说,我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幽默

生:认真、严肃

生:读书不好

师:这是能力

生:两只大门牙很醒目

师:这是外貌

生:好动

┄┄

师:愿意写一写《我们的新老师》吗?如果你想写其它的,如

《我们家的小白兔》、《邻居家的白鸽》也行

生动笔练习写

[评析]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这节课教师很好地运用范文,帮助学生理解了真实之具体意义,努力引导学生习作时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内化综合语文素养的基本保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来说,语文实践、语文运用、语文素养的形成(这里指习作),都要有一定的依托,而名家名篇是最好的蓝本。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习作,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素养的过程体现。

听窦桂梅老师教语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窦桂梅老师教语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听窦桂梅老师教语文

初识窦桂梅老师是在2005年的4月23日,在杭州。那一天,我有幸听了她上的一节《秋天的怀念》,听课后我深受震撼。首先是活动主办方老师做的关于窦桂梅老师的介绍,称她中国首屈一指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其次是窦桂梅老师洋洋洒洒的教学示范,再就是她的一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小学语文竟然能是如此的博大与精深。

今年3月4日窦桂梅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做教学示范,这让我很激动。因为杭州之行后我在网上搜索,我找到了许多关于窦桂梅老师的资料,她让我产生了崇敬之情。她也从师范毕业走来,她有她精彩的人生,因为她不懈的追求。

听窦桂梅老师讲《游园不值》,我被深深的吸引。循字词进入,从情感的入手,以文章本色定位,依学生情感体验为路引,最终让学生进入了美好的诗意境界,我为之折服。听窦桂梅老师的课,连着坐两个小时不挪身——值。

听窦桂梅老师讲《游园不值》,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她教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我推想着,或许是她居于北京那样的大都市吧,或许她是北方人的缘故吧,她所思考的空间比我们来得大,她所涉略的文化内容比我们来得广。从她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剖析诗意过程,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的意境引领,一路上旁征博引。在教学一首诗的同时,她还给予学生关于“不遇”类诗的全方位体验。从贾岛到叶绍翁,从“推敲”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哉?”的领会,从古诗到古文,一路走来,最终给人以兴尽而返的快意。

从她的课堂示范中我感受到了许多。首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竟然可以是这样的快乐。在她的课堂示范中我感受到她是在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交流。她是那样的投入,那样的用心,那样的愉快。“孩子们呐!”,“我的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这一系列高频率出现的话语如果来自别的地方,或许大家都会一笑了之。可是听她讲课却没来由的觉得亲切,自然,居然还能让人不由自主。对呀,就是应该这样,这里用别的语句还真不能表达这样的情感。她是那样的快乐,引得听课的我也觉得快乐。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单纯而高尚的快乐,一种在平凡中演绎精彩的快乐,一种生命与童年相约的快乐。

听窦桂梅老师讲《游园不值》,使我对于我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小学语文属性偏“小”,指的是学生学习起点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的窗口小。但是,汉语言本身的博大精深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能力之间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从小小的孩子,到博大的汉语言学习,教师就是一座桥梁。要建构起这座桥梁,引领、帮助学生踏上学习之路,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教学中,她着有痕迹的表达了对于学生成长的关注。这让我想起之前读到窦桂梅老师的关注学生的成长的内容:成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教育的艺术在于关怀与理解、唤醒与期待。教师要在任何情况下都把热情与爱心洒向孩子,这需要教师的崇高人格。

我想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此,这也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快乐之源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听窦桂梅教师讲座有感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听窦桂梅教师讲座有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听窦桂梅教师讲座有感

界牌中心校朱芬

窦桂梅教师的讲座实在是精彩,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学员都会因此而心潮澎湃。她是一位敢于创新和实践的教师,本着为学生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从知识中获得情感升华的思想,使每一位学生从小开始奠定坚实的基础。我觉得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真正课改的实施者,一位敬业且时刻为学生着想的好教师,也为我们新教师以后的道路提供了许多新的目标。

窦老师的事例,提醒我们教师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牛津英语是刚刚实行的一门新学科

,而且以后学生毕业后到初中就不再从头开始学

。作为小学教师,而且是刚上岗几年的新教师,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之重。窦老师的讲座给我许多启示,她提出的“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对我们英语的教学也是适用的。小学英语教学也注重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脱口而出,且由此而离开课本上局限的知识,让学生将英语应用于生活中。我想我也应该培养学生读英语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说英语的习惯。英语不像中文那样,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可以交流,它需要创设一定的环境。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为学生创设说英语的环境,争取每一天都有锻炼英语的机会。时间长了,可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我们的英语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适当补充学生一些课外的知识

。像教给学生一些英语小诗、歌曲、单词等,以此增加学生和词汇量,为以后的学习铺设宽厚的路石。

借用窦老师的三句话“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青年教师需要有这样的信念。我想,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学习窦老师的事迹,为每位学生的生命奠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到时候我们也会和她一样,像秋天的庄稼,结出厚厚的果实。

感动扬州之窦桂梅--雁过无痕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扬州之窦桂梅--雁过无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动扬州之窦桂梅--雁过无痕

感动扬州之窦桂梅

|By:寻寻觅觅]

这次亲近母语种子教师研习营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窦老师的主题教学。8月6日上午,窦老师在充分介绍了主题教学的背景之后,以课文《三打白骨精》的备课进一步谈论了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以备促读、以教促读、以备促写、以教促写”……一系列巧妙的备课方式和理念,娓娓动听地从她美丽的唇齿之间流淌而出。

在当晚的主题教学的沙龙上,就“深度”我提出了疑问,在众多老师的争论下,窦老师很亲切地看着我,说出了她所理解的深度,让我茅塞顿开。说真的,窦老师所有的一切,都让我高山仰止。即使极其喜欢主题教学,但从没想过近距离地和她交流。我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和她坐在一起,像朋友一样聊天。

不会忘记那个深夜,正和看云聊得忘乎所以哈哈大笑时,窦老师进来了。我立即拘谨起来,站起来想走,但被她俩按住了。当她知道我是寻寻觅觅时,立即坐在我旁边,没有丝毫的名师架子。作为清华附小的副校长,这次她带着14位老师参加这次培训,且全程陪同,太让人感动。在交流时,她一再鼓励清华的老师发言——这总让我想起王校长,多像啊!窦老师诉说着作为管理者的艰辛,说起培养教师的不易,激动时还不时拍打我肩膀,于是我明白为何看云说她骨子里就是个地道的东北女人。我那时绝对呆掉了,只会聆听而不知如何表达。

直到和她们拥抱晚安走进电梯时,我才后悔怎么就没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我们新区二小如何如何,我们校长如何如何,希望某天能把你请到我们学校来诸如此类。似乎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确实是我想说的话。

因为要帮p家宝贝要签名,但又没窦老师的书。窦老师说:“把你的地址写下,到北京帮你邮寄。”我没好意思留,如此麻烦窦老师,我怎能?她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穷尽笔墨我也不知怎样描述她的才情、激情、坚毅、真诚与平和。一直觉得,之所以为名师,不仅仅是因为学识,更应超凡的人格。

最让我遗憾的是每次和窦老师说话,我都不能很好地思考。看云几次叫我坐在她旁边,我都拒绝。为什么?压力,巨大的压力。底气不足,如何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尽管事后后悔得要死。怎么办?读书,读书,不断地成长。总有一天,我会坦然面对,也能和尊敬的窦老师煮酒论英雄。

附笔记:

《漫漫取经路,漫漫修炼路》

——主题深度备课的实践与思考

窦桂梅

1、三个超越

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

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1、主题从哪里来?如何认定?

从课程体系上讲:有教材单元主题。

从课文内容上讲:不断解读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教师提炼,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同于以往的“中心思想”的“主题”,找到“题眼”和“文眼”。

2、何为主题教学?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密度强,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3、三个维度:温度广度深度

(1)温度——基本性

文章没有人读,情感就会在文字里无声地“休眠”。其实,文字中的情感思想就像人的气息一样,生来就要宣泄,需要生长、开花、结果。课文中“好”的地方,老师不能或者不会帮助学生开发出来,一切生机便遭窒息、堵塞。教学,也好比一株发育不全的完全病态的花草;而学生,也就是入宝山而空来回了一趟。

(2)广度——开放性

教师必须把语文当作“课程”来开发——博览群书,扩展视野,深入思考,方可纵横驰骋于课堂间。

(3)深度——发展性

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课堂,才可能持久,才可能给生命以底气。这里的“深度”,对教师来说,是要拿真诚的阅读体验和学生交流,同时,还要在课堂上把这种深度适当地藏匿起来,讲阅读体验感受的权力和时间交还给学生。

4、怎样备《三打白骨精》

1.初读教材:阅读原文,想下一步该怎样?

2.读原著和作家生平“修心”——内心自我修炼的过程,向善。

3.再读相关评论

4.了解《西游记》表达的主题

5.了解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论

6、了解“小说”体裁的特点以及要素。

5、怎么解读文本

第一步:文本究竟说了什么?

第二步:文本想要说什么?

第三步:文本能够说什么?

第四步:文本应该说什么?

“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课要上到学生心里去”——记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观摩及讲座活动

11月13日,一个平凡的休息日,蒙蒙的秋雨还在下着。园区星海学校的报告厅里却洋溢着欢笑和热情。来自工业园区各所学校的语文教师们正在期待特级教师薛法根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观摩课以及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开始了,薛老师总是那么亲切平易,三两句就把六(2)班同学的情绪调动起来。随着对《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内容的层层挖掘,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深。他们的朗读和回答引得观摩教师频频点头。当学生在最后把课文用薛老师的句式和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篇优美的抒情文时,观摩的教师们不禁为这位特级教师,为星海的学生们由衷地微笑起来。

课后薛老师做了短小精悍的报告,他说: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有滋味的。我上课喜欢看学生学习的姿态、眼神。课堂时一种交往,学生的行动都是一种暗示,教学是应该顺着学生内心的需要来引导。课要上到他心里去,话要讲到他心里去。让我们的学生喜欢语文课,语文课就要上到学生的心里去。

就是有着这样的信念,薛老师才成为了一名语文教育的佼佼者,也让冒雨前来观摩的教师们内心涌起了热流。这一次的观摩,让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收益匪浅。

(陆缘供稿)

听窦桂梅老师《看图说话》体会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听窦桂梅老师《看图说话》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窦桂梅老师《看图说话》体会

听窦桂梅老师讲《看图说话》有感

曾经听过窦桂梅老师《为生命奠基》的报告,至今还记得她精彩的演讲内容的,深深地被她那不平凡的经历所打动。在“空中课堂”中能亲自听到她讲课,真是受益非浅。

《看图说话》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写话和中高年级的作文的基础。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在指导看图后只要求学生说清“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略加想像。而窦老师的这节课,在向我们展示了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的几个层次中注重引导学把句子说得更生动。

在指导学生观察《秋景图》时分以下几步:

1、图上有……有……还有……

2、把第一个句子中说得内容带到下面的句式中在说一说:秋阿姨给我们带来了……带来了……带来了……

3、图上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__。

4、再次把上一个句子中的内容带到下面的句式中说一说:秋阿姨给我们带来了()的______,带来了(

)的_______,还带来了()的________。

5、通过以上练习再请学生说说:秋阿姨来到_______,来到了_______,也来到了_________。

6、秋天这么美,秋阿姨说:“_______________。”

大雁说:“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说:“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一步步地指导,学生不仅可以说出通顺完整的句子,而且窦老师还引导学生换角度说出了生动,富于情趣的句子。再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换角度说,更重要的是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架”,引导学生如何说,怎样说。不管在任何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这种“支架”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窦桂梅谈主题教学(一)--东小教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窦桂梅谈主题教学(一)--东小教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窦桂梅谈主题教学(一)--东小教师

窦桂梅谈主题教学

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尝试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

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我调入北京这“百川汇合”的教育入海口,来到教育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海淀区,工作于清华附小。面对新的校园,新的领导班子,我在这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一次次经历观念的洗礼,理念的撞击,实践的研讨,短短两年里,我的教育生命再一次注入了成长的活力,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提升。

(一)为什么提出主题教学

我想,《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之所以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成为清华附小的教学理念,是因为它改变了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状。无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还是从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的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回顾以上六年的语文教学探索,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全部的热情,在教学中增设了大量的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并且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实现对教材与课堂的超越。但我的课堂教学还只限于改良层面,而且总有那么一点“茶壶里面翻波浪”的味道──我感觉到,自己当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是从课外打包围战,而未完全进入主阵地。

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活,检索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如目不暇接的“满汉全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些“片断”知识不是被遗忘就是无法与其他经验作链接。尤其是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昨天的知识和方法在今天新知的浪潮席卷之下溶解了,猛然间,我觉得所学内容变成一场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学校的业务校长,我深深懂得: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中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目前我面临的任务不光是教学实践,还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创造,形成既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那么教师怎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积累智慧和情感,立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追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我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联想到了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于是就提出了“主题教学”。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密度强,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在海淀中心学区领导的指导下,在我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一边定期为教师上教学观摩研讨课,探讨如何以教材的一篇带动多篇,一边尝试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扩展与提高。“主题教学”的探索当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努力在理性思考支撑下去实践,去摸索。“主题教学”是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和多重的联系,以求整合;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互相协调和整体发展。基于这些思考,2002年我为海淀中心学区的教师上了《朋友》两节课,就以“朋友”为主题,自选古今中外关于友情的四篇文章,本着以上思考展开教学。初步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相关领导、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更使我坚定了这一追求,使我的教学实践以及理论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因此,主题教学的模式也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或者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强调整体和综合,强调综合性语文学习。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获颇丰,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劳动。

我们学校现在使用的教材就是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来建构的。作为实践主题单元教材的教师,就不用花大气力对教材进行统整,而应该领悟教材以主题单元编写的意图,很好地使用教材。当然,也可以在大语文观中审视或者建构教材,即超越教材并且围绕主题重新选编内容。这样做,就打破了原来以知识逻辑体系框限人和那种知识单元教法“见学不见人”的弊端。“主题单元”让系统性退隐幕后,让学生通过主题学习,建构和凸现后隐的体系。可是,我发现大多教师对“主题单元”缺乏认识,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课程教材再先进,如果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以不变应万变,改革的结果可想而知。“主题”教学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听窦桂梅老师讲《三打白骨精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窦桂梅老师讲《三打白骨精”,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听窦桂梅老师讲《三打白骨精

【实习札记】:听窦桂梅老师讲《三打白骨精》

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晴朗

今天有幸去参加了2007年宝安区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并有幸听到了清华附小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现场上的课《三打白骨精》。

窦桂梅老师的课上得实在精彩,激情洋溢。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仿佛都从课文中跑出来了,我们好象就在故事发生的现场,能够感觉到妖风阵阵,阴森可怕的环境以及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切都是源自于她上课的激情,感染力特别强。

她以背诵古诗导入,从而联系到古代诗词歌赋及小说,再说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谈起小说就不得不提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地点和情节。

窦老师的课是以“聊”入题的,和学生是平等的地位,大家可以随便聊聊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家都觉得很轻松,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在窦老师强有力的感染力中也变得很投入,融入了小说中,深深被小说的故事内容吸引住了,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窦老师的语言极其丰富,名诗佳句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分析课文时步步深入,层层解剖,充满激情,极富广度和深度。最欣赏她的范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把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有:

①让学生编歇后语。比如:白骨精的面食----碰也不要碰.

②替换游戏。让学生把”白骨精”换成《西游记》中的其他妖怪,譬如红孩儿,然后套进故事《三打白骨精》的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发现一样适用,这样就引导学生发现《西游记》中也是采用这种反复叙事的方法来写的。

③采访话题。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责怪孙悟空的唐僧,设计的问题如下

1.山势险峻,峰峦重叠的环境,你就没有想到会有妖精出现要吃你?

2.你为什么不相信孙悟空的话,要念紧箍咒呢?

3.你说孙悟空无心向善,那你心中的“善”又是什么呢?

这样的采访深入人物内心,剖白人物心理活动。学生理解中的人物性格中引发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假如你是孙悟空,你会说什么呢?假如……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融入故事,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

窦老师不但从《三打白骨精》中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还联系整部《西游记》,整体理解、把握人物性格。课中还引入了窦老师的女儿何松阳读《西游记》以后的感受,还有一些名家学者看这部名著后的感受。原来这就是清华附小特有的研究课程——“名著导读”课。就是通过名著中的某一故事片段来不断地激发学生渴望读完整部名著的欲望、兴趣。

窦老师在讲课中旁征博引,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相信没有读过《西游记》的学生都想一堵为快了。

下午去培训时听了熊波老师的课《听听,秋的声音》,曾锦花老师的教学设计《听听,秋的声音》以及李玉龙主编对熊波老师的点评。

秋天在深圳的迹象是不明显的,悄悄地来悄悄地走。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到来呢?不单单是在教学秋天的文章时让我们教育工作者犯难,在教学生认识“雪”的情景时也很让人头疼。光靠图片、多媒体放映能否让学生感知到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发短信询问了专家解决的办法,并得到了李玉龙主编的回答:让学生尽情去想象!很多事情都是学生无法亲自去体验的,只有通过图片、多媒体放映让学生去尽情想象,学生的想象是无限的。

最开心的是我的短信从八十多条短信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幸运参与者,得到了郭真权老师亲自赠送的23万字的,并由他编写的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里面有郭老的亲自签名呢!登上主席台的那一刻很是激动,仿佛我已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了,和这会堂上的许许多多老师一样了。

我知道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地努力,而我正在这努力的路上摸索着,前进着……

《留存在心底的感动 ——听特级教师窦桂梅教《朋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教师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