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概率初步》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0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概率初步》知识点汇总。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概率初步》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概率初步》知识点汇总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情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2.在试验次数很大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这就是频率的稳定性。

一般地,把刻画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JaB88.cOM

3.注意: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我们常用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4.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则:0≤P(A)≤1。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P(A)为0与1之间的一个常数。

5.等可能事件概率

(1)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

(2)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设一个实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有n种,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种结果出现,如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实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注意:0≤P(A)≤1

一共有n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同,事件A出现的结果有m种,所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6.游戏是否公平:

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即获胜概率相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将会一生受益,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扩展阅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它“依赖于”自变量的改变。

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用表格)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1、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

(2)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

(3)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1)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

(2)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

(3)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

(4)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

(5)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解析法(关系式)

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1、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

2、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求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式的途径:

(1)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看作两个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最终写成关系式的形式。

(2)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根据图象写出与之对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关系式的应用:

(1)利用关系式能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2)同样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3)根据关系式求值的实质就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自变量的值)或求代数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

(三)图像法(用图象)

对于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把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它们的图象(这个图象就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我们所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非常直观。不足之处是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通过观察或由图象所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

表示的步骤是:

①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些特殊的对应值。一般给出的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

②描点: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或x轴)上的点来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或y轴)上的点来表示因变量。

③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各点连结起来。

1、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非常直观、形象。

2、图象能清楚地反映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又称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又称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4、图象上的点:

(1)对于某个具体图象上的点,过该点作横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自变量的取值;

(2)过该点作纵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相应因变量的值。

(3)由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因变量的值时,可在横轴上找到表示自变量的值的点,过这个点作横轴的垂线与图象交于某点,再过交点作纵轴的垂线,纵轴上垂足所表示的数据即为因变量的相应值。

(4)把以上作垂线的过程过来可由因变量的值求得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5、图象理解

(1)理解图象上某一个点的意义,一要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哪个变量;

(2)看该点所对应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

(3)从图象上还可以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3、理解图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像的起点、拐点、交点

三、速度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速度,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增加;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匀速行驶或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减小。

四、路程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路程,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匀速远离起点(或已知定点);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反向运动返回起点(或已知定点)。

五、三种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法与特点:

表格法: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表格中

关系式法:准确地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

图象法直观、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1长江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2筏子

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3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

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

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春知识点

4春风

1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5岁离家独立生活。主要作品:《台湾姑娘》、《新生》等。

2相关背景

《春风》写在粉碎“四人帮”后,林斤澜借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

5最后一课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气氛(fēn)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6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一直感召着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上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

1)圆柱与棱柱

相同点:圆柱和棱柱都有两个底面且两个底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圆柱的底面是圆,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

②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棱柱的侧面是由几个平面围成的,且每个平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而圆柱的底面是圆。

2)棱柱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1)棱柱的有关概念: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棱柱的三个特征:一是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二是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并且都是多边形;三是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3)棱柱的分类:棱柱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它们的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4)棱柱中的点、棱、面之间的关系:底面多边形的边数n确定该棱柱是n棱柱,它有2n个顶点,3n条棱,其中有n条侧棱,有(n+2)个面,n个侧面。

3)点、线、面构成立体图形(图形的构成元素)

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其中面有平面,也有曲面;线有直线也有曲线。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展开与折叠

1)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多边形和一些长方形组成的。沿棱柱表面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组合方式的表面展开图。

2)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侧面)组成,其中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一边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另一边的长是圆柱的高。

3)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扇形(侧面)和一个圆(底面)组成,其中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母线的长,而扇形的弧长则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

4)正方体是特殊的棱柱,它的六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将一个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可得到11个不同的展开图。(其中“一四一”的6个,“二三一”3个,“二二二”1个,“三三”1个)

3.截一个几何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面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

2)用平面去截正方体,其截面形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用平面去截圆柱,截面形状:圆、椭圆、长方形、梯形、类似于拱形

4)用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形状:圆、椭圆、三角形、类似于拱形

5)用平面去截球,截面形状:圆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正面看到的形状、左面看到的形状、上面看到的形状

题型:

题型一:识别立体图形

题型二:判断几何图形是如何构成的

例如:1.一只蚂蚁行走的路线可解释为点动成线

2.自行车的辐条运动可解释为线动成体

3.一个圆以它的一条直径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可解释为面动成体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l正数的概念:数轴上0右边的数即比0大的数叫正数,形如+1,+0.5,+10.1,0.001…

l负数的概念:数轴上0左边的数,形如-3,-0.2,-100…(负号不能省略).

l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也是偶数.

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盈利,亏损;足球比赛胜,负;收入,支出;提高,降低;上升,下降;

②不投入不支出,不盈也不亏,海平面的海拔,某一个标准或基准….用0表示;

2.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法:首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再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反方向为负方向;最后选取适应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

a,b互为相反数a+b=0;

(2)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得原数的相反数,当原数是多个数的和差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下面的a,b即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代数式;

(3)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0.

4.绝对值:

(1)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的绝对值≥0,即绝对值非负性;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同时为0;

(4)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倒数:(1)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数a(a≠0)的倒数是1/a,0没有倒数;

(2)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先将其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其化为假分数,再求出倒数.

(3)用1除以一个非0数,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

6.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⑴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互为相反数的可先相加;相加可得整数的可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符号相同的可先相加;易于通分的可先相加).

⑵减法法则:

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依据加法法则

②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含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减法没有交换律.

⑶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得0;(另外1乘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③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⑷除法法则:

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③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

⑸乘方:

①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表示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

②负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分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当指数是1时,可省略不写;

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2n+1,2n-1;偶次幂2n);0的正整数次幂都是0.

⑹混合运算:

①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②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7.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它的值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2)准确数与近似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是准确数;与实际相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3)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地,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了那一位;所以,精确度是描述一个近似数的近似程度的量;

(4)有效数字:在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一共包含的数字的个数,叫做有效数字的个数;

七上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字母表示数

1)字母表示运算律2)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2.代数式

1)概念:像4+3(x-1),x+x+(x+1),a+b,ab,2(m+n),s/t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如-5,a,b等.

2)书写要求:①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通常简写作“”或省略不写;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数字与数字相乘仍用“×”.

②除法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③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单位直接写在后面;如果是和或差的形式,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位。

3.整式

1)单项式:表示数字和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①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包括其前面的符号)

②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单独的数字是0次单项式.

注意:(1)单项式中数与字母之间都是乘积关系,凡字母出现在分母中的式子一定不是单项式,如1/x不是单项式;(2)单项式中不含加减运算;(3)π是常数,在单项式中相当于数字因数;(4)定义中的“数”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整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是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1)确定多项式的项时,不要忽略它的符号;(2)关于某个字母的n次m项式,要求是合并同类项后的最简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同类项:①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它们的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是求几个整式的和或差的运算,其实质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化简求值:一是相加减化简,二是用具体数值代替整式中的字母,三是按式子的运算关系计算,计算其结果.

5.探索与表达规律:图形中的规律、数字中的规律、算式中的规律.

七上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

(1)概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有长度,有方向性;

(2)表示法:一条线段可以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以A,B为端点的线段,可以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

(3)线段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5)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叠合法、度量法

2)射线

①概念: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方向性;

②表示法:一个射线可以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点O是端点,点A是射线上异于端点的另一点,记作“射线OA”;

3)直线

(1)概念: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2)表示法: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a”;也可以用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如“直线AB”.

(3)性质: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点与直线关系: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5)直线与直线关系:平行,相交,垂直;

2.角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从运动的观点看,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3)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记作∠AOB或∠BOA其中O是角的顶点,写在中间;A,B分别是角的两条边上一点,写在两边,可以交换位置.

(2)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记作∠O,用这种方法表示角的前提是以这个点做顶点的角只有一个,否则容易引起歧义.

(3)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5)角的度量:

量角器:对中(顶点对中心),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上零刻度重合),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

角的单位换算: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叫做1″;1周角=2平角=4直角;1°=60′,1′=60″;两级之间进阶是60.

6)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直角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

7)角的比较:度量法、叠合法

3.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1)三角形

(1)定义: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是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表示方法: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

2)多边形

(1)定义:若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有几条边就叫做几边形,只讨论凸多边形.

(2)内角:相邻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n边形有n个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

(4)多边形的分割:任何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将其分割成(n-2)个三角形.

(5)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圆

(1)定义:在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2)确定圆的条件: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和半径(确定圆的大小),二者缺一不可.

(3)圆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

(4)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组成的图形.

(5)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七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1)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ax+b=0(a≠0)进行变形,最后化为x=-b/a的形式,它一般先运用基本性质1,将ax+b=0变形为ax=-b,然后运用基本性质2,将ax=-b变形为x=-b/a即可。

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1)移项:方程中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一元一次方程化简为ax=b(a,b为常数,且a≠0)的形式,再得到方程的解为x=b/a.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步骤: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写出答案.

七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1)方式: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试验、网上搜索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数据收集的方式).

2)步骤:(1)明确调查的问题和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式;(4)设计调查问题;(5)展开调查;(6)收集并整理数据;(7)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叫普查

优点: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

缺点: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时,普查的工作量较大.

2)总体: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及财力

缺点:没有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3.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

概念: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特点:(1)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总体的数量关系.

(2)只能得到各部分的百分比,得不到具体数量.

(3)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计算各部分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画出扇形统计图,表上百分比

写出扇形统计图的名称

2)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项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项目的数据.

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

3)频数直方图

(1)频数:在数据统计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2)注意:频数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所有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3)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计算所给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和组数;确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直方图

(4)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即长方形的高)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5)频数直方图的优点: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4)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

4.统计图的选择

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