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4-29

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2004年,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授予49岁的蒂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这是一个迟到15年的奖赏,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WWW.jab88.coM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句子读通顺,将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这些生字.同时将你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2.抽读课文,学生评,师生共同正音.

3.小组交流,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决不懂的词语,老师相机指导.

4.教师出示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读词,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5.教师指导记住字形,书写课后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许多人都觉得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是当之无愧的,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边读边作勾画,作批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答,结合课后2题的词语相机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网络世界一片空白.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学生汇报,互联网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教师小结,蒂姆发明的万维网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他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之后,互联网立即风靡全球.不久,网络公司便风起云涌.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宣告诞生.而”万维网之父”蒂姆却分文未取,依然进行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3.理解加点的重点词语,把蒂姆的行为与其他人作对比,体会他的高尚.

4.教师补充资料: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蒂姆将自己的发明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给无数人创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却一直苦于无钱修厨房.当十五年后蒂姆拿到100万欧元时,他这样说:”这的确是个惊喜,但金钱还不至于让我疯狂.100万欧元的奖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郊区,子女上学不方便,另外,妻子总在抱怨,说我们该修修厨房了.”

有谁知道,当蒂姆给了无数人财富的时候,他自己的生活却有这么多的困难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蒂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反复读,认真体会.

5.有的人说蒂姆太傻,有的人说蒂姆是超凡脱俗,你是怎样想的呢找出蒂姆说的话,用笔勾画出来,写出你的体会.汇报交流.通过理解蒂姆说过的话,来理解”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从而体会蒂姆身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6.教师小结本文.

7.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认真体会.

四,拓展升华

1.结合现实生活,学生讨论,你能感受到蒂姆精神品质的高尚吗

2.学生讨论:如果你有一次可以给蒂姆写信的机会,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延伸阅读

《迟到的奖赏》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联系上下文和根据自己已有的积累,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蒂姆无私奉献、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尚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蒂姆的故事和千年技术奖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万维网、互联网等相关信息。

教学建议

2004年6月15日,在芬兰的千年技术奖的颁奖仪式上,享有万维网之父美誉的英国科学家蒂姆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科学家。这是一项迟来的奖赏。十几年前,正是蒂姆无私奉献,万维网才成了因特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对自己的发明对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蒂姆平静地说:我只是发现了一种更为便利的利用已有资源的方法,我觉得自己和普通人一样。

文章共有5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第1段,蒂姆在芬兰获得千年技术奖这一全球最大技术类奖。在2004年6月15日这一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里,蒂姆成为千年技术奖这一殊荣的第一位获得者,并领取了100万欧元的奖金。第2部分是第2~4段,回顾了蒂姆发明的万维网的作用、贡献和他的科学态度。出于自己工作的需要,蒂姆发明了万维网,并无私奉献出来,让万维网给全球信息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互联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位,是他的发明让网络出现曙光并发出光芒,但他却为了科学的发展,放弃了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申请,为人类营造了一个统一的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的网络公司借助他的发明把一批人变成富翁,他却依旧清贫地安心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在他心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比金钱更重要。一个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家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第3部分是第5段,当千年技术奖颁发给他时,人们认为他当之无愧,而评委会惊人的一致,既是对万维网的肯定,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

本文采取了插叙方式,前面的课文中已有过插叙,学生应该不陌生,但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万维网的作用和蒂姆不计名利、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品质。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感悟蒂姆的品质和精神。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迟到的奖赏》教案之一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多边深层的对话,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激荡心灵,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对文中蒂姆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编者意途。提倡多元解读,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2004年,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授予49岁的蒂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这是一个迟到15年的奖赏,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句子读通顺,将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这些生字。同时将你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2.抽读课文,学生评,师生共同正音。

3.小组交流,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决不懂的词语,老师相机指导。

4.教师出示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读词,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5.教师指导记住字形,书写课后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许多人都觉得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是当之无愧的,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边读边作勾画,作批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答,结合课后2题的词语相机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网络世界一片空白。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学生汇报,互联网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教师小结,蒂姆发明的万维网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他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之后,互联网立即风靡全球。不久,网络公司便风起云涌。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宣告诞生。而万维网之父蒂姆却分文未取,依然进行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3.理解加点的重点词语,把蒂姆的行为与其他人作对比,体会他的高尚。

4.教师补充资料: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蒂姆将自己的发明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给无数人创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却一直苦于无钱修厨房。当十五年后蒂姆拿到100万欧元时,他这样说:这的确是个惊喜,但金钱还不至于让我疯狂。100万欧元的奖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郊区,子女上学不方便,另外,妻子总在抱怨,说我们该修修厨房了。

有谁知道,当蒂姆给了无数人财富的时候,他自己的生活却有这么多的困难?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蒂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反复读,认真体会。

5.有的人说蒂姆太傻,有的人说蒂姆是超凡脱俗,你是怎样想的呢?找出蒂姆说的话,用笔勾画出来,写出你的体会。汇报交流。通过理解蒂姆说过的话,来理解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从而体会蒂姆身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6.教师小结本文。

7.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认真体会。

四、拓展升华

1.结合现实生活,学生讨论,你能感受到蒂姆精神品质的高尚吗?

2.学生讨论:如果你有一次可以给蒂姆写信的机会,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写字教案《结构法则(一)》 2020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横平竖直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

处理好横平竖直的笔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小黑板:青 直 挂

2、齐读,这四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横平竖直

3、今天我们来学习结构法则 (一)鈥潱汉崞绞薄?/p>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青

(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即:怎样写好鈥溓噔€澴郑?/p>

(4)指一名学生上台边说边写。

(5)师生评议。

(6)学生自由练习同一类的字三个。

2、出示小黑板:(贴有写字的图片) 想一想:这些字个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它们?

3、书写。

(1)学生读一读。

(2)分析生字的特点。

(3)学生试写,要求注意横平竖直。

4、师小结。

三、学生进行钢笔字练习。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冬天是个魔术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读、认识字11个,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1个,能正确读、认,会写3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板书“魔术师”)。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课件播放迷人的冬景:)

2、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谁呢?(冬天。)

3、(板书“冬天是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

二、师生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师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汇报交流: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二)抢读识词

1、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快夸夸自己。现在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读读红色和绿色的词语,一个词读两遍。

2、小老师带读。

3、抢读比赛。哪个词飞出去,抢读哪个。

(三)游戏巩固

1、你们先来互相考一考,这些字都会读了吗?(生互相考察读)

2、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师拍手)“我说‘些’”。(生拍手)“我对‘些’”,同时快速从生字表中找出这个字,举起来后放在一边。

3、冬天这个魔术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冬天说,如果谁能用今天学过的生字组词或造句,我们全班就奖给他一个又大又响的爆竹。赶快练一练吧!(生自读自练)

4、好,下面我们就来开火车放爆竹。(开火车,说得好,全班一起“砰啪”。)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标出来,小组共同讨论笔画、笔顺。

2、学生说笔顺,教师板演评议。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业,生生互评。

三、达标训练

1.练习书写文中要求会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堂清检测:

1、给生字注拼音。

呼()变()些()冻()领()围()

2、拼接写词语。

dongtiantamenchuifeng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

2、学习书写4个汉字,并能组词、运用。(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行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魔术呢?请同学们轻声读文,找一找。

2、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用不同的语气多读几次再比较一下哪种效果好,好吗?

3、读出你喜欢的段落和大家分享。读完后先自己评价读得怎样,再请同学评一评。

4、喜欢这一段的同学都来读一读。你们觉得冬天变魔术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做个什么动作。

5、请看冬天这位魔术师的杰作,边看边读。(生看画面读)把自己当成魔术师,读一读,演一演“呼地一吹”。(指名边读边演,学生评。)

6、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一段,评价自己读得怎样?

8、你们还有喜欢的段落吗?自由组合读一读,演一演。

9、汇报自读情况。

三、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1、冬天的本领真大呀!想一想,冬天还能变出什么呢?自编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一说注意那一笔,并组词。

2、指名试着书空,纠正笔顺。

3、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堂清检测

1、拼音节写词语。

tiándìtóujīnmáoyīběnlái

()()()()

2、比一比,组词语。

他()吹()巾()本()

地()叫()市()木()

3、仿写课文。

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习性。

2.学会5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竹叶、梅花、枫叶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习性。

2.会认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课题。

2.看题目讨论:“雪地”什么样?什么样的人叫“小画家”?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看拼音读课文,用铅笔画出本课生字,标出诗中有几句话。

2.再看拼音读几遍课文,要求记住生字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3.再读课文,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主要讲谁的事,讲他们的什么事。指名读课文,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连贯。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自学交流

1、读生字卡片,检查离开拼音是否记住生字字音。

2、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主要讲谁的事,讲他们的什么事?

三、合作探究

(一)读第一句。说说天气怎么了?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心情会怎样?请带着非常高兴的语气读第一句诗。

(二)读第二句。说说雪地里谁来了?看图说说“一群”是多少(好几个)。

(三)读第三句。

1.说说这群小画家都有谁?它们各画的是什么?

2.出示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图画,认识它们的形状,说说它们的名称。

3.看插图并与实物做比较,说说这些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的画与实物像不像。

4.再读第三句。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我们画画用什么?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出这么美的画的呢?“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再读第四句。

(五)这些小画家都是用自己的脚在雪地上画画,为什么画出的画不一样呢?(六)读最后两句话。前一句是个问句,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上画画呢?青蛙为什么躲在洞里睡觉呢?

老师简介青蛙冬眠知识。要求学生用问答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七)读全文,想想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增加了哪些知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趾不一样,青蛙是冬眠的动物。)

四、拓展延伸

1、还有谁会画画?模仿课文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五、堂清检测

1、给生字注音。

群()梅()睡()觉()没()青()

2、造句。

画家——

3、背诵课文。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生字词卡片:睡觉、竹叶、月牙、几步、青蛙、成。

二、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朗读,反复练习,把课文读读流利、读出感情。

2、师生交换读,互听互赏。

教师读时,学生认真听,可以模仿;学生读时,教师仔细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3、指名朗读,评价。

4、完成课后“读读连连”。再说说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在雪地里画画,画出来的是什么画,还知道什么动物也要冬眠。

5、指导背诵。

三、识记生字字形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析其它生字字形,老师要表扬识记字形方法好的同学。

牙:书写笔画:横、竖折、竖钩、撇。横

青:书写笔画:横、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它:点、点、横钩、撇、竖弯钩

3.在田字格中写生字,一字写两遍。

四、达标练习

1.练习写字

2.完成课后问题。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十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独立分析字的笔画,正确书写“巾、衣、本、牙”四个字。

学习运用组合法记忆区别生字。

学习分类写词语,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语文天地中的“学写字”的练习。

1、独立说说“巾、衣、本、牙”四字的笔顺并书空。

2、玩一玩“我说你写”的游戏。学生说一个字,例如:“以”,找另一个同学书空笔顺。

3、写字。看谁写得又准确又漂亮。

二、字形小魔术

1、出示“木”字,抽生读一读,书空写。

2、你能给“木”字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吗?开动脑筋想一想。(本、术、禾)

3、出示“力”,请你变魔术,加两笔后让它变成另一个字。(办、为)

4、出示“巴”字,请你给它加偏旁,看能变成哪些字?(把、吧)

5、你还能给哪些字变魔术?互相说一说。

三、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

1、出示词语:青蛙、刺猬、熊、蛇,你觉得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什么?(动物类)你还能说出哪些动物名称来?

2、第二类:黄色、红色、绿色,是表示颜色的,请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3、第三类:围巾、棉衣、手套,是表示衣物的,请说说表示衣物的词。

4、你还能说出哪些词是一类的?

四、照样子说一说

1、例句:冬天的本领真大呀!

2、句式:谁真怎么样?

3、说一说:真呀!

4、填写书中的句子。

五、堂清检测

1、分类写词

黄瓜:毛衣:

补充句子:真呀!

变字小魔术:

给“也”字加偏旁,能变成:()()()。

给“力”加两笔。能变成:()()。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节气变化的特点。

2、听故事,讨论怎样才能见到雪孩子。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九九歌》

1、自由朗读,看你从中能读懂点什么?

2、你知道这首儿歌讲的什么意思吗?

3、教师介绍有关节气的知识。领学生揣摩儿歌的意思。

4、读一读,争取能背诵。课后背给爸爸妈妈听。

二、听雪孩子的故事。说一说,怎么才能见到雪孩子?

1、听老师读两遍故事,可让学生提一些关于内容的小问题,检查学生是否听懂了。

2、分组说一说,怎么才能再见到雪孩子?老师不要讲太多的自然常识,让学生问、学生答。

3、试着把故事接着讲下去。“第二年冬天,又下雪了……”

三、学习《梅花》

1、自读古诗,把古诗读通读顺。

2、了解古诗内容,明白梅花不怕寒冷的品质。

3、朗读,背诵古诗。

四、堂清检测::

1、背诵古诗《梅花》。

2、朗读《九九歌》。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二十五课:贺龙钓鱼


第二十五课:贺龙钓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贺龙及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老师:把关键词句做成课件.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在精神.

2.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课件出示贺龙照片,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作者为什么不写贺龙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检测字词

1.默读全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听写文中重点词语,生字,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字词的情况.

3.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听写的字词,相机重点指导”撅”“髯”的结构和笔画,”腆”的读音.

4.再次默读课文,试着讲述故事的梗概.

5.教师相机指导怎样讲述故事的梗概: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练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文中的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勾画出有关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3.精读第11段.

(1)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贺龙拔下马尾毛做钓鱼竿.)

(2)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老伙计”“抚摸”“会意”体会贺龙与战马之间的深厚情意以及默契,也说明了钓鱼补充粮食对贺龙来说是常事.)

(3)勾画出本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的准确使用有什么作用

(4)贺龙是当时的总指挥,为什么单单写他钓鱼呢

引导学生读第2段的1~2句,体会红军部队在进入草地后所遇到的困难.

(5)指导朗读这段话:抽读——齐读.

4.细读第14段.

(1)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渔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

(3)小结:这句话是对贺龙的高度赞扬.贺龙在困难面前的乐观,幽默鼓舞着大家,在缺粮少食的境地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大家.

5.细读第18段.

(1)从贺龙的语言,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乐观精神)

(2)这样的精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什么作用(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鼓舞着大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作斗争.)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抽读——赛读)

四,情感升华,拓展练笔

1.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都想到些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2.课后继续搜集贺龙或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的奖赏》生字组词西南师大


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的奖赏》生字组词西南师大

【埃】

读音:āi

巧记:云下(厶)长犄角的二人(矢)靠在“土”堆旁。

字义:①灰尘②长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埃等于一百亿分之一米。主要用来计量微小长度

组词:①尘埃黄埃蔽天

造字:形声法

造句:长时间不打扫,房间里会有很多尘埃。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上小下大,撇捺舒展有力。

字歌:开口唉声叹尘埃千千万打扫莫嫌烦执手肩挨肩

2【颁】

读音:bān

巧记:“分”“页”发放材料。

字义:发下

组词:颁布颁行颁奖颁赠

造字:形声

造句:国家最近颁布了一项惠农政策。

笔顺:“分”稍窄,上部捺变点;“页”最后一笔为点。

字歌:

花草自芬芳

巧手扮新妆

丝线纷纷乱

颁发一份粮

3【拓】

读音:tuò

巧记:手(扌)把“石”头搬,开辟道路勇向前。

字义:开辟,扩充

组词:开拓拓荒拓宽拓展

造字:形声法

造句:只有勇于开拓,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笔顺:左窄右宽。“石”撇不宜太长。

4【络】

读音:luò

巧记:运往“各”地的丝(纟)绸。

字义:①像网子那样的东西②用网状物兜住,笼罩③缠绕

组词:①网络丝瓜络②笼络③络纱络线

造字:形声法

造句:网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笔顺:左窄右宽。“各”第一撇较短,横撇和捺宜伸展。

字歌:各位听我说网络连你我朋友在洛阳格外有收获

5【谋】

读音:móu

巧记:“某”人说话(讠)。

字义:①设法寻求②计划,计策,主意③商议

组词:①自谋生计②谋略计谋③不谋而合

造字:形声法

造句:爷爷很早就自谋生计了,其间历尽坎坷。

笔顺:左窄右宽。“讠”横稍上斜,收束以让右。

字歌:火烧煤炭热言出谋上策求女需良媒某某来庆贺

6【靡】

读音:mǐ

巧记:“非”进“麻”内,全球尽知。

字义:①倒下②无,没有

组词:①披靡风靡全球望风披靡所向披靡②靡日不思

造字:形声

造句:2010年世界杯的主题曲风靡全球,人人传唱。

笔顺:“广”撇伸展;“非”左低右高,横画间隔均匀。

字歌:

长辈乘车来

心中莫伤悲

麻烦杜奢靡

裴家衣不贵

7【瞥】

读音:piē

巧记:眼前(目)仍有弊端(敝)。

字义: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组词:瞥见瞥视

造字:形声法

造句:在街上,我无意间瞥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笔顺:上宽下窄。“敝”右部捺画伸展有力;“目”宜扁宽。

字歌:敝人写文章掩蔽枯草旁憋气心窝火瞥视目放光

8【拘】

读音:jū

巧记:用手(扌)写“句”号。

字义:①拘束,不变通②逮捕或扣押

组词:①拘束拘谨②拘留拘捕

造字:会意法

造句:第一次到姑妈家做客,他感到很拘束。

笔顺:“句”的“勹”写饱满些,“口”位置偏左上。

字歌:佝偻一个人枸杞树前站再多不知够拘捕手在前

第二十五课:小兵张嘎


第二十五课:小兵张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和机智.

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其他儿童团员的故事,观看有关电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用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光荣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勇敢机智的海娃……今天,我们来读读小兵张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呢带着问题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就多读几遍.

2.抽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相机指导”淀”“霎”的读音,”囊”的读音和字形.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4.默读,想想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机智勇敢,懂事,爱憎分明……)

三,细读课文,感悟交流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小兵张嘎的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痛失奶奶”“成为小兵”略写,”消灭鬼子”详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文章重点,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6~11段,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并作上批注.

3.交流:从哪些词句可看出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重点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快预备饭啊!”

由”失声叫道”到”急忙改口高叫道”,把”两个鬼子”改称为”两个太君”,体现了嘎子的临危不惧和聪明机智.

重点2:”说时迟……栽在台阶上.”

(1)勾画出描写鬼子军官的动作的词语.(窜,夹,栽)

(2)从这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方面描写出了鬼子的狼狈相,另一方面突出了嘎子的机智及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重点3:读描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

(1)找出文中三处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勾画出来,再读一读.

(2)嘎子为什么那么喜爱与渴望手枪

(他希望自己能像真正的游击队员那样上战场,打鬼子.)

(3)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四,教师总结,迁移拓展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听.

2.在下次习作中用上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迟到


迟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

《迟到》课文


[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直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时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从床下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不定期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地当儿,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后来怎么样,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的一个学生。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的那种手套,举着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上举着从家里花池里摘下来的玉簪花,预备送给亲爱的老师,她教我跳舞。

《迟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迟到》”,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迟到》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迟到》说课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迟到》说课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九个主题单元中的《迟到》一课。

《迟到》是一篇语言朴实、耐人寻味的记叙文,课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表现了一个既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本年级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课文,让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来触动其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3、培养学生在学生、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本文篇幅虽较长,但文中所讲的事,很多孩子都有过经历与体验,因此学生较易理解课文内容。本课重难点是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因此,教学本课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精读,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预习中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因此,我的课堂结构是由:谈话导入,激情诱趣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整体感知个性阅读,解疑品赏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四大环节组成。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通过调查本班学生有关迟到的经历,以及交流对迟到的认识,这一学生几乎都有过的经历,使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更浓。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伊始,我在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质疑,提问:预习中你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总结以下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父亲打我打得狠吗?既然父亲打了我为什么给我送东西?父亲是个好父亲吗?

三、个性阅读,解疑品赏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回忆部分,从而使学生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根据学生的提问,我先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问题:父亲打我打得狠吗?探究定向后,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课文分别从打的动作、打的声音、打的过程、作者的伤痕四方面详细介绍了父亲打我打得狠。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重点段落课文的11、13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关键段落、语句谈体会。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朗读体验。

在了解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后,引出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狠狠地打我?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并探讨:我究竟该不该打?使学生感悟到父亲对我的严厉教育是必要的,每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同时引出第三个问题:既然父亲打了我为什么给我送东西?前面的探究已经使学生认同了父亲狠狠地打我是对的,此时引出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这无言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感受父亲的良苦用心。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组织学生交流作者后来的发展,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在此引出第四个问题:父亲是个好父亲吗?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父亲的爱使作者意识到不能再懒惰,要严格要求自己,勇于面对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对文本的感悟也必然不同。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学生不仅对自己读懂了的内容通过想象、朗读进行个性诠释,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深入品读文本,使学生能充分展现对课文语言及人物情感的个性理解。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设计努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形式。提出问题后,再进行整理筛选,选出最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重点问题,带着这一感兴趣的问题品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理解内容。这样就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探究精神。

《迟到》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迟到》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3、交流查阅作者的资料,明白作者林海音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人。而对照课文开始,作者是一位懒惰胆小的人,产生疑问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迟到》的第一课时。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通过交流,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林海音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人。而《迟到》这篇文章就是记录她和父亲的一件感人的事。在文章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课文第一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很严,很严很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明父亲对我很严格)

生有感情的读

二、体会严格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师:是啊!严格的父亲对于这次的迟到的一样是严厉对待――狠狠地打了我。大家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从那里看出打得好痛?

(出示)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我挨打了!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生交流(说一个读一个)

师抓抄提问:为什么作者用抄而不用拿?同学们,试着用手做一做。体会(动作很快,说明父亲很生气)读一读

同学们,你们可能都有挨打的经历,想想作者当时的哭号声中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害怕愤恨委屈)带着感情读

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同学们,

那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前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抓住两处品味

1

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生:父亲这么严厉,可作者却还赖在床上不起来,父亲肯定会打她。

师: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怎么不舒服?

生:(联系上文。下大雨、穿大雨鞋)

师:是啊!这么的不舒服,可作者为什么却说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竟这个字说明作者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怎样?(点红竟)

生:惊讶、想不到

师:对!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

生:交流(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看,联系上下文,说出的道理,就是能让人信服。是啊!面对老师的罚站、同学的嘲笑还有父亲的责骂,甚至是责打,作者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这不是找打吗?对自己的意想不到的做法,文中只用一个字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竟。谁来读一读。

生:感情读(师重评价竟字是否读重音)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生:父亲几次命令,可我却动也不动,所以父亲打了我。

师:同学们,我们仔细看看这一段话,父亲开始就准备打我吗?不是。你能抓住重点的词语,说说父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生:通过母亲的劝说,可作者还是不起来。父亲进来了,很生气。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父亲是瞪着我说: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点红快起!快起!)

师:你体会的很好,虽然父亲只说了短短的几个字,但确实表现出很生气。你读一读。

生:感情朗读

师:可面对生气的父亲,我是怎样说的?

生;作者是硬着头皮说晚了!爸!

师:是啊!明明想到会挨骂或挨打,作者还硬着头皮说晚了!爸!。这不是找打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呢?

生:(很快速找到)这一次,父亲只说了一个字起!联系下文: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知道父亲更生气了。(师点红起)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第一位同学,声音很小)

师:虽然你的声音很小,但我们一样感受到了父亲那不可抗拒的威严。

生:再读(很有感情)

师:这时,我是怎么做的?

生: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什么是不挪动?居然这里又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生:意想不到。

师:谁来读一读。

(同时出现两句话)开始,作者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而后居然有勇气不挪动,这里的竟居然都是代表意想不到的意思,可对于父亲来说,情绪有变化吗?(不满――生气――气极了)我们从这一段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父亲的终于是气极了,于是,一把抓起我就是一顿很打。

生:分角色朗读

三体会慈爱

师: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老师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出示音乐图文字)师范读

1

生交流(总结: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

2

升华情感

师:看见父亲,我什么也没说,可是,同学们,我们看看插图,就知道作者心里可是有千言万语。如果你是作者你知道她会说什么吗?

3

明白严中爱

生交流

师: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些都是源于父亲对我的爱呀!(板书:爱)(出示第一句)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情感不一样了,明白:严就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4

总结

师:确实英子自从这次挨打再也没有迟到过,她是怎么做的?(请一位秀气的女孩读最后一段)

四情感升华受到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件事是林海音76岁,白发苍苍的时候所写,看来这件事对她可是难以忘怀。这里姚老师从网上摘下一段林海音回忆她与父亲在小学毕业前的一段录音对话,你们听听,到底是什么让她难以忘怀呢?(出示字音乐录音对话)

父:英子,这学期迟到过吗?

英子:一次也没有。自从一年级的那次下雨我想逃学,不起床,挨了您的打以后,我再也没迟到过。

父:那次打你,你还记得?

英子:打得好痛呵,想忘也忘不了。

父:你恨爸爸吗?

英子:不恨。

父:不恨就好,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是父亲的严厉让他难以忘怀;是父亲慈爱让他难以忘怀:正是这位父亲的教育和深深的爱,林海英她最后成功了,成为了一名有名的作家,76岁的她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可是怎样的情感写下的呀?

(感激思念)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平时,我们也会范一点小错误,也会受到父母的责打或责骂,也许现在你还怀恨在心,今天学了林海英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生交流

师:看来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朝着父母希望更加努力.

六课后作业

1

读林海英所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和同学,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2

也可以模范《迟到》这篇文章,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的事。

张雨健老师评课:

今天这节课,我觉得很好的展现了我区在近段时间所研究的如何以情感入围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以情感入围课堂教学是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的进行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意境,体会到课文的乐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乐趣。

那么如何以情感入围课堂教学我觉得首先应该是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进行教学的设计。《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炼,突出一个严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而严中就是很爱很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是一条主线:从文章第一自然段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句话开始,首先体会非常严格,引出这次迟到的被狠狠的打了---哪里看出狠很的被打了---为什么会挨打---体会严格。再由老师深情的朗读和音乐的响起到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父亲慈爱;而后回到第一自然段,明白严中深深的爱。姚老师这节课的精心设计还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导语,过渡语。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如果让课堂教学也沉在这情感浓郁的氛围,是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关键。我们可以听到,整节课,姚老师不仅自身饱含深情地进行课堂教学,也精心设计了教学的导语,过渡语。正是老师的深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最后才会有许多学生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

注重情感的教学是不是就疏忽语文的工具性的教学呢?不是的。我们说,在语文的课堂上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语文教学还是应该以语文知识教学为本,以语文技能训练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兼顾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姚老师这节课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好。1、紧扣文本,润物无声。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确是这样,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迟到》这篇文章姚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严厉,老师紧抓竟居然的理解,一方面学生对竟居然的工具性的运用掌握,更重要的是对父亲的严厉能深刻感受。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朗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自然会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逐渐形成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这节课,姚老师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通过静思、讨论、最后深情朗读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我好,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情感经历层层深入地变化。

这节课的成功还有许多,比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升华;引入搜集的资料,丰富课本的内容,实现课内外、课堂与生活的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了大语文观。

当然这名教师比较年轻,课堂教学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显出心急的样子;最后的作业也还需要斟酌。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3积累咏月的诗词。一、学生活动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二)赏析《十五夜望月》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十五夜望月》赏析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三)诵明月之诗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四)思维训练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五)学生小结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更深刻的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准确的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

3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通过读短文感受学生时代读书的快乐,并学习写读后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并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4小组评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迟到的奖赏》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