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高中电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2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从中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具】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www.JaB88.Com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同学们已经隐约感觉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这里有三个研究它们之间关系的课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哪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为什么?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说明:通过该情景的创设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科学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三是回顾前面所学知识(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二、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说明:通过此环节,一是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经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二是让学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不是胡乱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①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

②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是由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实验,讨论得出研究该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①怎样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呢?②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③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

(1)学生分别独立设计电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拟定一个达成共识的设计方案。

说明: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克服困难,探索解决办法。

(2)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设计方案。

说明:通过小组的发言,交流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操作,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教师点拨、整合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以确定出实验的最佳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①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②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当定值电阻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控制其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

四、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1)教师可演示电路的连接或板画电路的连接,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且明确观察目标,知道在哪一个研究对象上收集信息,明确收集信息的内容。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1.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

R=10Ω

电压U(V)

1

1.5

2

电流I(A)

2.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U=3V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不等于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教师选择两组实验数据展示在黑板上,以供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理,认识因果推理关系,在控制物理条件下,关注物理条件改变与物理现象变化之间的联系,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简单的因果关系能力。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逐层概括: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对吗?

说明: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一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二是回扣课前提出的研究课题,前后对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分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逐层概括:

(1)电流与电阻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二,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对吗?

六、评估

探究假设是探究结果的预期,探究结果是探究假设的验证。关注它们的差异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奏,是创造思维的表现。

回顾在本节课中,学生小组反馈的实验数据,是否严格符合我们总结的规律?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处理此问题能使此影响降为最小?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点拨,使之明确:实验用学生电压表和学生电流表测量存在误差;而且导线的电阻不可忽视;另外在探究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保持不变呢?但是从实验数据整体上来说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下,形成对评估的正确认识,并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七、交流与合作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从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3.除本节的探究电路图以外,你能否再设计一个电路图来研究今天的问题。

4.写出本节的实验报告。

相关知识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难点:运用图象法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思考: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那么可以通过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2.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可以通过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二、探究新知
要测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要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明确了这些,从而得出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图。
实验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三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保持R=10Ω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1中。
表1R=10Ω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
1
2
3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分别换用不同阻值(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不变,观察并记录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2中。
实验次数电阻R/Ω电流I/A
1
2
3
表2U=3V
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1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
分析表2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
评估与交流:
(1)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2)研究改进实验的措施有哪些?
得出结论:
由分析与论证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
(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_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_成反比。
【课堂练习】
1.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现在要单独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就必须保持_____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_____,测出对应的_____,通过对几次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2.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但有缺漏,请将缺漏的空格补上。
【要点归纳】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_________成反比。
【扩展训练】
3.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不变,某同学根据得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你对这个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了如图7.1-2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O~15Ω。
(1)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的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的关系
(2)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不变.
【总结反思】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从而更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一节综合性较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实验方法。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

课本是在前面“电流”、“电路”、“电压”、“电阻”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推断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这样处理:一是给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做了铺垫,不致使学生感到突然;二是目的明确,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愿望,想要证实一下这个推断。有了定性的关系,又知道电流是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的物理量,电压是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的物理量,电阻也是可测量的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引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的问题

本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学习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在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资源

演示用具:调光台灯、实验电路、实验表格、图像坐标纸、课堂巩固联系等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干电池(2节)学生电源2.5V和6.3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四、--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二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首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分析观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实验方法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物理教学主线:生活──物理──社会。

2.突出观察、实验。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科学猜想法”和“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学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电阻?

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问题。

这部分问题是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即使有少数同学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学生之间会进行纠正。

1.开灯时,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傍晚灯的亮度较暗,深夜灯的亮度较亮,这是为什么?

2.演示:出示调光台灯开开关,并转动旋钮,让学生观察台的亮点变化。

3.提出问题:灯泡逐渐变亮(或变暗),说明了通过灯泡的电流是怎样变化?

4.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

(1)把2.5V小灯泡和演示用电流表串联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的亮度。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

(2)分别把2.5V和6.3V小灯泡跟两节干电池和演示电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板书: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回答:电流逐渐变大(或变小)

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猜想:串联干电池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由此可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会越大。

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猜想:6.3V小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其电阻值一般不同。由此可猜想: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在这段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台灯的亮度变化,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对于同学们的猜想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但应该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乱猜,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进行猜想。所以在这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电流可能受电压和电流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两个因素同时变化(如在改变电压的同时,也改变电阻),能否判断流变化是谁引起的吗?

(2)这个实验应如何设计呢?

(3)在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往往受两个或多个因素影响,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以此进行实验研究,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面我们就利用控制变量法先来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2.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

(1)请同学们讨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怎样才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

(2)教师分析归纳总结学生的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和实验电路,提出的异议,引导学生确定最佳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先让电阻保持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情况:在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变化的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所需的实验器材及它们的作用,画出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方法。

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3)电脑出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位置。

③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④电压表量程选V,电流表量程选A。

⑤闭合开关前,应电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实验。

⑥实验中,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填入下列表格中,并在图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

R=

电压U(V)

电流I(A)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5)请学生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当电压成倍数地增大时,电流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6)教师归纳总结: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1)利用刚才的电路如何用实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2)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

(3)在改变电阻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要改变,怎样才能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呢?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中,换用不同的电阻,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如U=2V)保持不变,读出每次R的电阻值和电流值,并填入表格中U=

电阻R(Ω)

10

20

30

电流I(A)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6)请学生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当电阻成倍数地增大时,电流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7)教师归纳总结: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以上两个结论是同学们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的。在这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证明了上述结论是正确的。

5.回扣:

(1)打开调光台灯后,转动旋钮,灯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开关时,傍晚灯的亮度较暗,深夜灯的亮度较亮,说明了什么?

(3)台灯的调节旋钮其实是一个变阻器,转动旋钮,实际上是调节变阻器,使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而灯的电阻不变,所以电流随电压成正比的改变。

(电脑显示调光台灯的实物图和电路图,动画模拟调节过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到设计的表格中。并在图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

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和电阻的U—I关系图象,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初步设计实验方案

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如5Ω、10Ω、20Ω)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每次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到设计的表格中。

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在这段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启发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亲自动手实验,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回扣前面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体会到学有所用。

评估

交流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巩固

练习

多媒体出示:

1.扩展实验记录表格。

2.练习生活实际。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梳理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

收获和感悟?或者有哪些困惑?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的困惑。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体会本节课运用的科学方法。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学科

物理

总课时数

1

版本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

页码

24

执教者

聂君虎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七章欧姆定律

年级

册次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过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为得出欧姆定律内容,理解欧姆定律作好铺垫。在探究过程的设计中突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论证两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有好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科学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教具学具

教具:干电池3节,2.5V、6.3V小灯泡各一只,导线若干。

学具:电池组,5Ω、10Ω、15Ω电阻各10只,变阻器、电流表、开关、电压表各10只,导线若干。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

实验1:在同一电路中分别将2.5V和6.5V小灯泡接入电路。

实验2:将同一个小灯泡分别接入电源电压不同的电路。

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思考: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引导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存在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

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认真思考

抛出探究目的

作出

猜想

鼓励学生对问题作出猜想并加以点拨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

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表格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

方法:(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

方案1(见下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测出电流然后再更换定值电阻,多做几次。

方案2(见下图):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分别换电源电压,测出对应电压、电流;再更换定值电阻,多做几次实验。

实验表格:

电阻

电压

电流

电阻

电压

电流

R1=5Ω

R2=10Ω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

实验

巡回指导,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分组实验,其中部分组按方案1实验,部分组按方案2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

结论

指导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数据表格中,引导学生分析。

将数据在课本图像中描出,作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讨论电流与电压是什么定量关系?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交流

合作

板书: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学生讨论交流

方案1: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比较方便,节约时间,可减少该差。

方案2:每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还要重新连接电路比较麻烦,电路还易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

培养严谨科学的态度

课堂小结

讲述:今天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得出了:在电阻不变,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下面完成《实验探究手册》。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