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三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点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8

初三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点复习。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三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点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初三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点复习

从直观上来看,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明显与代数息息相关,实则统计学也离不开几何,而在我们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时候,已经深深理解,这是一块与现实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密不可分的知识。我们需要做到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认识条形图、折线网、扇形图,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会画扇形图,会用扇形图描述数据.

5.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频数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6.能够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会列频数分布表,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

7.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8.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9.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讣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10.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1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条形图是使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变动的统计图.条形图可以横置或纵置,纵置时也称柱形图.绘制时,如果将各类别(或组别)放狂横轴,则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如果将各类别(或组别)放在纵轴,则用条形的长短表示频数.

2.扇形图也称圆形图或饼图,是用圆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统计图.扇形图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很有用.

3.折线图是在平I坷直角坐标系中用折线表现数量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统计图,主要用于显示时间序列数据,用于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4.直方图是用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统训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这样,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一些长方形,即直方图.

5.若n个数*,也,…^的权分别是,9W2,…,。,则鱼笔÷冬等去二士垒坠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统计rp也常把下面的这种算术平均数看成加权平均数,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m,出现^次,*:出现五次,…,z。出现^次(这里^正…^=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型_!迈÷二二!堑也叫做x。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以,…Z分别叫做x。,*:,…,扎的权.

6.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析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量来代表数据.

相关知识

初三数学第25章概率初步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三数学第25章概率初步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概率初步》1第一节随机事件导学案

主编人:占利华主审人: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

【重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

3、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

4、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

5、你能列举与问题4相似的事件吗?

(二)自主探究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213、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

4、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

(三)、归纳总结:

1.必然事件是指

上述两个实验中哪些是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是指:

上述两个实验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

3、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

举例说明:

(四)自我尝试: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加热到100°C时,水沸腾;

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

3.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

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7.太阳东升西落;

8.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00天;

9.正月十五雪打灯;

10.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快.

二、教师点拔

1、必然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是?确定事件是?

2、随机事件是?

3、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是动手操作和合理想象。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一)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3)打靶命中靶心;(

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

(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8)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21世纪教育网

(9)抛掷一千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

练习(二)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填序号即可)

①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②某人的体温是40℃;

③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④导体通电后发热;

⑤没有水分,种子发芽;

练习(三)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填序号即可)

①如果ab,那么a-b0;

②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③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④2010年2月有29天;

⑤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四、课外训练

1:指出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填序号即可)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3)打靶命中靶心;(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8)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9)抛掷一百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

2、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人长生不老B: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中国队获180枚金牌

C: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之积为21D:一个星期为七天

3、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

①小王数学下次月考考150分②多哈亚运会中国队金牌总数第一名③异性电荷,相互吸引④明天下雪⑤一袋中有若干球,其中有2个红球,小红从中摸出3个球,都是红球

(A)①③⑤(B)②④(C)①④(D)②⑤

4、下列成语故事所描述事件为必然发生的是()

A水中捞月B拔苗助长C守株待兔D瓮中捉鳖

5、.在1,2,3,…,10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那么“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6”这一事件是()

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随机事件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时沸腾”是必然事件

B.“姚明在一场比赛中投球的命中率为60%”是随机事件

C.“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改变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不可能事件

D.“赤峰市明年今天的天气与今天一样”是必然事件

7、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8,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3,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十五章概率
课题:25.1随机事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数学思考目标
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
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
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情感态度目标
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问题情境】
摸球游戏
三个不透明的袋子均装有10个乒乓球.挑选多名同学来参加游戏.
游戏规则
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最少的为第三名.
【师生行为】
教师事先准备的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
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和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活动二
【问题情境】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加热到100°C时,水沸腾;
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
3.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
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7.太阳东升西落;
8.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00天;
9.正月十五雪打灯;
10.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快.
【师生行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问题,使问题情境更具生动性.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进一步夯实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在比较充分的感知下,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完成问题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量地存在着随机事件.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经历由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重新认识实践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入一些常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活动三
【问题情境】
情境1
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地抽取一根纸签.
情境2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
在具体情境中列举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和随机事件.
【师生行为】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观点和小组其他同学交流,并提炼出小组成员列举的主要事件,在全班发布.
【设计意图】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活动四
【问题情境】
请你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师生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热烈讨论.
【设计意图】
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到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随机事件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五
【问题情境】
李宁运动品牌打出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生行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设计意图】
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世界,初步感悟辩证统一的思想.
活动六
【问题情境】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摸球游戏,要求对甲乙公平.
【师生行为】
学生反思、讨论.学生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随机事件的特点.作业的开放性为学生创设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采取学生反思汇报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作业使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和延展.
教学设计说明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随机事件的一门学科.本课是“概率初步”一章的第一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以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球游戏为背景,通过试验与分析,使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有些是不确定的、有些是不可能的,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然后,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分析判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设计提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具有相当的开放度,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与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做游戏是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之一,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教师设计了摸球游戏,力求引领学生在游戏中形成新认识,学习新概念,获得新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参与数学活动,在游戏中分析、归纳、合作、思考,领悟数学道理.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自然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25.1.2概率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以投掷壹元硬币为例,不妨动手做投掷硬币的试验来验证一下.
说明: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的”,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此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
(1)明确规则.
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试验情况.
注意:
(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试验活动、是否愿意交流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
(2).要求真实记录试验情况.对于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产生的纪律问题予以调控.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以有可能有些组试验获得的“正面朝上”的频率与先前的猜想有出入.
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猜想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相信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进一步探究.
解决的办法是增加试验的次数,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合作.
4.全班交流.
把各组测得数据一一汇报,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对数据进行累计,按照书上P140要求填好25-2.并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在25.1-1图上标注出对应的点,完成统计图.

表25-2
抛掷次数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正面向上”的频数
“正面向上”的频率

想一想1(投影出示).观察统计表与统计图,你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
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情况,意思正确予以肯定与鼓励.“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上下波动.
想一想2(投影出示)
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每次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在试验次数较少时,“正面朝上”的频率起伏较大,而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一般地,频率会趋于稳定,“正面朝上”的频率越来越接近0.5.这也与我们刚开始的猜想是一致的.我们就用0.5这个常数表示“正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说明:注意帮助解决学生在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遇到的困难.通过以上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即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合作交流,思考探究.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为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快捷的试验数据,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的课件,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他们能直观地、便捷地观察到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
其实,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数学家也做过掷硬币的试验.让学生阅读历史上数学家做掷币试验的数据统计表(看书P141表25-3).
表25-3
试验者抛掷次数(n)“正面朝上”次数(m)“正面向上”频率(m/n)
棣莫弗204810610.518
布丰404020480.5069
费勒1000049790.4979
皮尔逊1200060190.5016
皮尔逊24000120120.5005

通过以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电脑辅助演示,历史材料展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即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同时,又感受到无论试验次数多么大,也无法保证事件发生的频率充分地接近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程度、自信心、是否愿意交流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困难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下面我们能否研究一下“反面向上”的频率情况?
学生自然可依照“正面朝上”的研究方法,很容易总结得出:“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相应稳定到0.5.
教师归纳:
(1)由以上试验,我们验证了开始的猜想,即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各占一半).也就是说,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可以使小明与小强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
(2)在实际生活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在足球比赛中,裁判用掷硬币的办法来决定双方的比赛场地等等.
说明: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在真实数据的分析中形成数学思考,在讨论交流中达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为下一环节概率意义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评价概括,揭示新知
问题1.通过以上大量试验,你对频率有什么新的认识?有没有发现频率还有其他作用?
学生探究交流.发现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或常数)估计或去描述.
通过猜想试验及探究讨论,学生不难有以上认识.对学生可能存在语言上、描述中的不准确等注意予以纠正,但要求不必过高.
归纳:以上我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
那么我们给这样的常数一个名称,引入概率定义.给出概率定义(板书):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p.
注意指出:
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想一想(学生交流讨论)
问题2.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从定义可以得到二者的联系,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说明:猜想试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使之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也使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为下节课进一步研究概率和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当然,学生随机观念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这节课教学应把握教学难度,注意关注学生接受情况.
四.练习巩固,发展提高.
学生练习
1.书上P143.练习.1.巩固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书上P143.练习.2巩固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归纳总结,交流收获:
1.学生互相交流这节课的体会与收获,教师可将学生的总结与板书串一起,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条理化、系统化.
2.在学生交流总结时,还应注意总结评价这节课所经历的探索过程,体会到的数学价值与合作交流学习的意义.
【作业设计】
(1)完成P144习题25.12、4
(2)课外活动分小组活动,用试验方法获得图钉从一定高度落下后钉尖着地的概率.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25.1.1节随机事件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通过大量重复试验,体验用事件发生的频率去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从而得到概率的定义.
1.对概率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刻画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特点,这节课以用掷硬币方法分配球票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猜测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这符合《新课标》“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理念.
贴近生活现实的问题情境,不仅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而且会促进他们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大胆猜想,主动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为寻求问题解决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经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随机现象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概率的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对随机事件的探索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究,使学生自我主动修正错误经验,揭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概率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3.在教学中,本课力求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提供保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程度、自信心、是否愿意交流等,给学生以适时的引导与鼓励.

课题:25.2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习运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发现新知
教材是通过P151—P152的例5、例6来介绍列表法和树形图法的。
例5(教材P151):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
(2)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
(3)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
这个例题难度较大,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种。若首先就拿这个例题给学生讲解,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在这里,我将新课的引入方式改为了一个有实际背景的转盘游戏(前一课已有例2作基础)。
(1)创设情景
引例:为活跃联欢晚会的气氛,组织者设计了以下转盘游戏:A、B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B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一个节目(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转一次)。作为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并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选用这个引例,是基于以下考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联欢晚会为背景,创设转盘游戏引入,能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进入情境。
(2)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
“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指针所指数字较大的可能性更大呢?”
由于事件的随机性,我们必须考虑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此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转盘动画,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游戏涉及A、B两转盘,即涉及2个因素,与前一课所讲授单转盘概率问题(教材P148例2)相比,可能产生的结果数目增多了,列举时很容易造成重复或遗漏。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
实际上,可以将这个游戏分两步进行。于是,指导学生构造表格
(3)指导学生构造表格
AB457
1
6
8
首先考虑转动A盘:指针可能指向1,6,8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就会有3个。接着考虑转动B盘:当A盘指针指向1时,B盘指针可能指向4、5、7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这是列举法的简单情况。当A盘指针指向6或8时,B盘指针同样可能指向4、5、7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一共会产生9种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样既分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4)学生独立填写表格,通过观察与计算,得出结论(即列表法)

AB457
1(1,4)(1,5)(1,7)
6(6,4)(6,5)(6,7)
8(8,4)(8,5)(8,7)
从表中可以发现:A盘数字大于B盘数字的结果共有5种。
∴P(A数较大)=,P(B数较大)=.
∴P(A数较大)>P(B数较大)
∴选择A装置的获胜可能性较大。
在学生填写表格过程中,注意向学生强调数对的有序性。
由于游戏是分两步进行的,我们也可用其他的方法来列举。即先转动A盘,可能出现1,6,8三种结果;第二步考虑转动B盘,可能出现4,5,7三种结果。
(5)解法二:
由图知:可能的结果为:(1,4),(1,5),(1,7),
(6,4),(6,5),(6,7),
(8,4),(8,5),(8,7)。共计9种。
∴P(A数较大)=,P(B数较大)=.
∴P(A数较大)>P(B数较大)
∴选择A装置的获胜可能性较大。
然后,引导学生对所画图形进行观察:若将图形倒置,你会联想到什么?这个图形很像一棵树,所以称为树形图(在幻灯片上放映)。列表和树形图是列举法求概率的两种常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自然地学生感染了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思想。
2.自主分析,再探新知
通过引例的分析,学生对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概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种方法,我选用了下列两道例题(本节教材P151—P152的例5和例6)。
例1: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
(2)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
(3)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
例1是教材上一道“掷骰子”的问题,有了引例作基础,学生不难发现:引例涉及两个转盘,这里涉及两个骰子,实质都是涉及两个因素。于是,学生通过类比列出下列表。

第2个
第1个123456
1(1,1)(1,2)(1,3)(1,4)(1,5)(1,6)
2(2,1)(2,2)(2,3)(2,4)(2,5)(2,6)
3(3,1)(3,2)(3,3)(3,4)(3,5)(3,6)
4(4,1)(4,2)(4,3)(4,4)(4,5)(4,6)
5(5,1)(5,2)(5,3)(5,4)(5,5)(5,6)
6(6,1)(6,2)(6,3)(6,4)(6,5)(6,6)
由上表可以看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由所列表格可以发现:
(1)满足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6个,即(1,1),(2,2),(3,3),(4,4),(5,5),(6,6),所以P(A)==。
[满足条件的结果在表格的对角线上]
(2)满足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记为事件B)的结果有4个,即(3,6),(4,5),(5,4),(6,3),所以P(B)==。
[满足条件的结果在(3,6)和(6,3)所在的斜线上]
(3)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记为事件C)的结果有11个,所以P(C)=。
[满足条件的结果在数字2所在行和2所在的列上]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小结:
当一个事件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列表法。运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列表;
②通过表格计数,确定公式P(A)=中m和n的值;
③利用公式P(A)=计算事件的概率。
分析到这里,我会问学生:“例1题目中的“掷两个骰子”改为“掷三个骰子”,还可以使用列表法来做吗?”由此引出下一个例题。
例2: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和B;乙口袋中3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D和E;丙口袋中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和I。从三个口袋中各随机地取出1个球。
(1)取出的三个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2)取出的三个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例2与前面两题比较,有所不同:要从三个袋子里摸球,即涉及到3个因素。此时同学们会发现用列表法就不太方便,可以尝试树形图法。
本游戏可分三步进行。分步画图和分类排列相关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12个,即:

(幻灯片上用颜色区分)
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只有一个元音字母的结果(黄色)有5个,即ACH,ADH,BCI,BDI,BEH,所以;
有两个元音的结果(白色)有4个,即ACI,ADI,AEH,BEI,所以;
全部为元音字母的结果(绿色)只有1个,即AEI,所以。
(2)全是辅音字母的结果(红色)共有2个,即BCH,BDH,所以。
通过例2的解答,很容易得出题后小结: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通常采用“画树形图”。运用树形图法
求概率的步骤如下:(幻灯片)
①画树形图;
②列出结果,确定公式P(A)=中m和n的值;
③利用公式P(A)=计算事件概率。
接着我向学生提问: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学过的用列举法求概率分为哪几种情况?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求概率有什么优越性?什么时候使用“列表法”方便,什么时候使用“树形图法”更好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方法的理解,更好的认识到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求概率的优越性在于能够直观、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
3.应用新知,深化拓展
为了检验学生对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的掌握情况,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我选择了教材P154课后练习作为随堂练习。
(1)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前行,也可能向左或向右,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①三辆车全部继续前行;
②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
③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
[随堂练习(1)是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交通问题,可用树形图法来解决。]
(2)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整数,随机地抽取一张后放回,再随机地抽取一张,那么第二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一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解答随堂练习(2),学生会发现列出的表格和例1的表格完全一样。不同的是:变换了实际背景,设置的问题也不一样。这时,我提出: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这个表格再编一道用列举法求概率的题目来呢?
为了进一步拓展思维,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在前面的引例中,转盘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你能把它改成一个公平的游戏吗?
【设计意图】以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归纳总结,形成能力
我将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要求每个学生在组内交流,派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增强自信,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5.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里作如下安排:
(1)必做题:书本P154/3,P155/4,5
(2)选做题:
①请设计一个游戏,并用列举法计算游戏者获胜的概率。
②研究性课题:通过调查学校周围道路的交通状况,为交通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实践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动手三者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协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疑难分析:
1.当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用统计频率的方法来估计概率.
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随机事件A出现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个数值P附近摆动.这个稳定值P,叫做随机事件A的概率,并记为P(A)=P.
3.利用频率估计出的概率是近似值.
例题选讲
例1某篮球运动员在最近的几场大赛中罚球投篮的结果如下:
投篮次数n8101291610
进球次数m6897127
进球频率
(1)计算表中各次比赛进球的频率;
(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为多少?
解答:(1)0.75,0.8,0.75,0.78,0.75,0.7;
(2)0.75.
评注:本题中将同一运动员在不同比赛中的投篮视为同等条件下的重复试验,所求出的概率只是近似值.
例2某商场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并规定:顾客购物10元以上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
(1)计算并完成表格:
转动转盘的次数n1001502005008001000
落在“铅笔”的次数m68111136345546701
落在“铅笔”的频率
(2)请估计,当很大时,频率将会接近多少?
(3)转动该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约是多少?
(4)在该转盘中,标有“铅笔”区域的扇形的圆心角大约是多少?(精确到1°)
解答:(1)0.68、0.74、0.68、0.69、0.6825、0.701;
(2)0.69;
(3)0.69;
(4)0.69×360°≈248°.
评注:(1)试验的次数越多,所得的频率越能反映概率的大小;(2)频数分布表、扇形图、条形图、直方图都能较好地反映频数、频率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估计概率.
基础训练
一、选一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盒子中有白色乒乓球8个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为求得盒中黄色乒乓球的个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次摸出一个乒乓球记下它的颜色,如此重复360次,摸出白色乒乓球90次,则黄色乒乓球的个数估计为()
A.90个B.24个C.70个D.32个
2.从生产的一批螺钉中抽取1000个进行质量检查,结果发现有5个是次品,那么从中任取1个是次品概率约为().
A.B.C.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机会与抛一枚图钉钉尖着地的机会一样大;
B.为了解汉口火车站某一天中通过的列车车辆数,可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C.彩票中奖的机会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
D.中学生小亮,对他所在的那栋住宅楼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拥有空调的家庭占100%,于是他得出全市拥有空调家庭的百分比为100%的结论.
4.小亮把全班50名同学的期中数学测试成绩,绘成如图所示的条形图,其中从左起第一、二、三、四个小长方形高的比是1∶3∶5∶1.从中同时抽一份最低分数段和一份最高分数段的成绩的概率分别是().
A.、B.、
C.、D.、
5.某人把50粒黄豆染色后与一袋黄豆充分混匀,接着抓出100黄豆,数出其中有10粒黄豆被染色,则这袋黄豆原来有().
A.10粒B.160粒C.450粒D.500粒
6.某校男生中,若随机抽取若干名同学做“是否喜欢足球”的问卷调查,抽到喜欢足球的同学的概率是,这个的含义是().
A.只发出5份调查卷,其中三份是喜欢足球的答卷;
B.在答卷中,喜欢足球的答卷与总问卷的比为3∶8;
C.在答卷中,喜欢足球的答卷占总答卷的;
D.在答卷中,每抽出100份问卷,恰有60份答卷是不喜欢足球.
7.要在一只口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摸到红球的概率为,四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下列装法,你认为他们中装错的是().
A.口袋中装入10个小球,其中只有两个红球;
B.装入1个红球,1个白球,1个黄球,1个蓝球,1个黑球;
C.装入红球5个,白球13个,黑球2个;
D.装入红球7个,白球13个,黑球2个,黄球13个.
8.某学生调查了同班同学身上的零用钱数,将每位同学的零用钱数记录了下来(单位:元):2,5,0,5,2,5,6,5,0,5,5,5,2,5,8,0,5,5,2,5,5,8,6,5,2,5,5,2,5,6,5,5,0,6,5,6,5,2,5,0.
假如老师随机问一个同学的零用钱,老师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A.2元B.5元C.6元D.0元
二、填一填
9.同时抛掷两枚硬币,按照正面出现的次数,可以分为“2个正面”、“1个正面”和“没有正面”这3种可能的结果,小红与小明两人共做了6组实验,每组实验都为同时抛掷两枚硬币10次,下表为实验记录的统计表:
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两个正面335142
一个正面655557
没有正面120411
由上表结果,计算得出现“2个正面”、“1个正面”和“没有正面”这3种结果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试验组数增加到很大时,请你对这三种结果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预测:______________.
10.红星养猪场400头猪的质量(质量均为整数千克)频率分布如下,其中数据不在分点上
组别频数频率
46~5040
51~5580
56~60160
61~6580
66~7030
71~7510
从中任选一头猪,质量在65kg以上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11.为配和新课程的实施,某市举行了“应用与创新”知识竞赛,共有1万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满分100分,得分全为整数)。为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统计,整理见下表:
组别分组频数频率
149.5~59.5600.12
259.5~69.51200.24
369.5~79.51800.36
479.5~89.5130c
589.5~99.5b0.02
合计a1.00
表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若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获一等奖,估计全市获一等奖的人数为___________.
三、做一做
12.小颖有20张大小相同的卡片,上面写有1~20这20个数字,她把卡片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每次从盒中抽出一张卡片,记录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
3的倍数的频数5131726323639495561
3的倍数的频率
(1)完成上表;
(2)频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什么值左右?
(3)从试验数据看,从盒中摸出一张卡片是3的倍数的概率估计是多少?
(4)根据推理计算可知,从盒中摸出一张卡片是3的倍数的概率应该是多少?

13.甲、乙两同学开展“投球进筐”比赛,双方约定:①比赛分6局进行,每局在指定区域内将球投向筐中,只要投进一次后该局便结束;②若一次未进可再投第二次,以此类推,但每局最多只能投8次,若8次投球都未进,该局也结束;③计分规则如下:a.得分为正数或0;b.若8次都未投进,该局得分为0;c.投球次数越多,得分越低;d.6局比赛的总得分高者获胜.
(1)设某局比赛第n(n=1,2,3,4,5,6,7,8)次将球投进,请你按上述约定,用公式、表格或语言叙述等方式,为甲、乙两位同学制定一个把n换算为得分M的计分方案;
(2)若两人6局比赛的投球情况如下(其中的数字表示该局比赛进球时的投球次数,“×”表示该局比赛8次投球都未进):
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第四局第五局第六局
甲5×4813
乙82426×
根据上述计分规则和你制定的计分方案,确定两人谁在这次比赛中获胜.

四、试一试
16.理论上讲,两个随机正整数互质的概率为P=.请你和你班上的同学合作,每人随机写出若干对正整数(或自己利用计算器产生),共得到n对正整数,找出其中互质的对数m,计算两个随机正整数互质的概率,利用上面的等式估算的近似值.

解答
一、
1.D2.B3.B4.A5.C6.C7.C8.B
二、
9.;10.0.1,0.2,0.4,0.2,0.075,0.025;0.1
11.50,10,0.26;200
三、

12.(1)0.25,0.33,0.28,0.33,0.32,0.30,0.33,0.31,0.31,0.31;
(2)0.31;
(3)0.31;
(4)0.3
13.解:(1)计分方案如下表:
n(次)12345678
M(分)87654321
(用公式或语言表述正确,同样给分.)
(2)根据以上方案计算得6局比赛,甲共得24分,乙共得分23分,所以甲在这次比赛中获胜.
四、
14.略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初三物理总复习计划

物理复习,一定要结合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提高升学率为目的。以学习为先导,教研为动力,立足课堂;对08年初三补习班物理总复习拟定如下工作计划

。总复习工作计划内容包含有进度与目标、复习策略和教学手段。

一、复习进度与目标

将本年中考物理复习定为两轮物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是在五一前;按教材和配套的优化练习内容逐章复习分析讲解,复习课时按上缴教学进度表进行。复习目标是对“双基”进行巩固和提高;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揭示内在联系,完成对八年级

和九年级阶段性的物理测评。面向全体学生,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兼及物理竞赛辅导。第二轮五一后到中考前一个礼拜,根据第三次月考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块复习及综合训练。复习目标通过计算题和实验探究题讲练,提高学生能力和方法,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强调学生的书写规范性和作图规范性。

二、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策略:

1、提纲挈领,知识网络化。

所谓提纲是指老师提出本章主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主干知识基础上加以深化和细化;力防原地踏步炒冷饭,对重点知识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有的要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让学习变为师生间互动的新生成的学习过程。

2、分层教学,“四点”合一

列出每章重点、难点、考点、易混点;重点往往是考点,突出重点时结合考点讲解。难点往往是易混点,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违背注重学生发展理念。如:运动和静止;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内能与热量;功与功率;发电机与电动机以及力臂作图等;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复习进程;可采用图象、图表、比较等方法,找出它们联系与区别;从外延切入,揭示内涵。

3、加强课堂教学,优化复习。

由于时间紧,复习任务重,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工作。不仅从复习进度、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入手;还要从夯实“双基”、中考命题特点方面取得共识。在复习中强调五点:

(1)针对性即重点、难点、考点、易混点;

(2)有效性:讲清基本概念、规律和典例,利用“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拓宽思路。

(3)灵活性:注重方法选择,针对不同问题进行讲解,注重课堂反馈,及时机智处理问题

(4)民主性:让学生上台讲解习题、进行实验,自编习题;互评互动

(5)多样性:手段不要单一,模式不要单一;方式不要单一;编写口决,帮助记忆。

第二轮复习策略

1、突出重点: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指导纲要力学、电学仍是复习重点。要讲清速度、密度、压强、功率和机械效率概念;讲清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电功率概念。

2、分类归纳:在分块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

(1)实验类:测量型、探究型、设计型和操作型实验;重点放在探究型和实验型实验。

(2)计算类:主要有压强、浮力、功率、热量、电功率;重点是提高解题方法和技巧,解决解题的规范性。

(3)作图类:按力的、光的、电的板块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侧重力臂的作图。

(4)题型类:有探究的、开放的、应用的、图表信息的、材料阅读的重点是关注热点

问题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科技的联系。

3、模拟测试评讲:主要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增强临场应考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复习以现行教材、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指导纲要、中考通20XX甘肃省中考8天冲刺为主要资料。

2、多彩的光和力电部分实验采用多媒体展播复习。

3、对重点实验采用演示与分组实验互补以增强学生操作技能。

4、采用模拟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讲评进行补缺补漏以期提高中考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