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8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故事两首《乞丐》和《嫦娥》、《西门豹》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包含“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五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都充满了大胆、神奇的想象。但是要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风俗人情,仍需要多读、多想,充分挖掘课文外的资源。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先朗读感悟,再质疑探究。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会写35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

2.正确读写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培养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初步尝试展开合理想象写写神话故事。

29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四、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五、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六、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13西门豹

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破除迷信

||

||

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兴修水利

31、.女娲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31、女娲补天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回答课后第二题。

2.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32夸父追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一)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一、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二、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三、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四、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五、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六、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七、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二、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二、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延伸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不断提高要求。
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
人。
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
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2—14课时。

9、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三、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3、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一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

导语中,把童年比作一条弯弯的小河,把课文中的故事比作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形象、生动,配上反映儿童生活的图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本组的学习。

导语之后的几篇课文,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儿童生活的窗口:《和时间赛跑》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检阅》透过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应该怎样维护自尊,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争吵》中讲述的小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体会到,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小摩擦;《绝招》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农村孩子有趣的生活。

在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分别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整组教材,通过导语、课文和后面的语文园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

1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句子的意思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谚语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或谚语。

2、导入:多少名言,多少谚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时间如此珍贵,应该珍惜时间。但实际上,人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时间的态度也有着千差万别。今天我们要读的《和时间赛跑》中的“我”是怎样认识时间、对待时间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读好难读的段落。

3、利用词卡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1-5段

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段。

(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一、男女合作朗读1—5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过渡:“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2、自由朗读6、7自然段。找出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

(1)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2)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理解。帮助理解:

(1)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想再重新过一次吗,这种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时间流逝的无情)

(2)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

4、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不再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

5、自由读第8自然段。

(1)想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讨论理解这句话)

引导:当‘我’跑胜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

(2)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着急”和“悲伤”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太阳落山”“鸟儿飞翔”这两个自然段中。“高兴”和“快乐”的心情,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和太阳比赛谁能更快地回家,结果“我”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我”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再读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这时,朗读的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朗读中要有一种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指正字音。

2、生字组词练习。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3、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三课时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1、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自由读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

4、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融会到读书中。

二、介绍林清玄的背景,激励学生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取得成功。

学生先介绍,师补充介绍: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省高雄市人,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已出版完成100多本著作。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文笔流畅清新,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题:

(1)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有多少小时?

(2)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2、写出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段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自己原来怎样对待时间,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

四、练习写生字

1、学生描红观察关键笔画。

2、全班交流,师重点点拨:

“赛”的中间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

“疼”是病字旁,不是广字旁;

“忧”的右边是“尤”不是“龙”,不能多写一撇;

“赢”的几个构成部分要仔细观察,摆好位置;

“益”的上半部分是“”,不是“兴”;

“若”的中间部分是“”,不是“十”,要同“苦”字区别开来。

3、学生练习写生字。

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谚语。

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书桌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板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忧伤——————自豪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检阅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4、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5、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6、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检阅

博莱克──自信、坚强

队员们──善良、信任

15、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xkb1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争吵克莱谛

重归于好

16、绝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6、绝招

三胖憋气时间长先天禀赋

二福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小柱子乘法努力学习、刻苦求知

勤学出“绝招”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3—14课时。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
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
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
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
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
/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
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
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
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
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
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
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
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
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
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
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
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
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lO、“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畅所欲言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
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先后
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
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7个生字;完成课堂练习)
一、学习“沾、圈、漾、倦、符、演、赞”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二、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作业设计: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子。
2、背熟课文。
板书设计:
羽毛光滑漂亮
翅膀俊俏凑成燕子
尾巴剪刀似的
雨、风、柳、草、叶、花——赶集
2.燕子(生趣)
掠、叫、飞、横掠、沾——动态美
几痕五线谱
落——静态美

音符赞歌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
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
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
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
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
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
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
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
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三课时
(学习生字)
一、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蹈”的第十四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板书设计:
3、荷花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荷花
花:半开、全开、含苞像一幅画(美)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七单元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叙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一篇略读课文是新闻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文园地包含“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应该加强自身朗读能力的培养,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学会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达到领会意境,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培养语感。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
2.学会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2.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友好。

25.太阳是大家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
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
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三、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四、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五、拓展阅读
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上的人民应和睦相处,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26一面五星红旗
教学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三、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四、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五、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27卖木雕的少年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一、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二、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2.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三、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四、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目标: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一)“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二)“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1)、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2)、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三)“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3、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
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一、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二、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习作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三、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四、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五、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六、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七、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八、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一、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二)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四)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三)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
(四)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在成长记录袋里。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21、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①、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差不多生存繁殖估计
杀菌治疗蔬菜比较凝成
②、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4)、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l-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交流“远”的特点:
a、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比较:“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c、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d、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a、“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列数字)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数字)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太阳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读)
(2)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可见,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也就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学习4-7自然段
1.默读4-7自然段,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选代表交流汇报。
(l)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6、总结全文
《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7、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8、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22月球之谜
课前准备:
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思想教育: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
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计算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建立联系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24果园机器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1.上网查询并下载智能机器人的图文资料及课文插图。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观机器人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1.(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活。
二、自读自悟
1.打开课本,认真朗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3.找出文中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文中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
a.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五、感悟积累
1.抄写三句文中加有引号的句子,同桌间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给大家读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有力气就干不动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

5、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检查自学,生生交流

1、指名读课文,就难读的部分指导读好。

2、交流:你了解了翠鸟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①既然翠鸟颜色如此鲜艳,为什么不叫“花鸟”或别的什么,而叫“翠鸟”呢?(通过理解词语和观察图,理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都是绿色,大多数羽毛也是绿的,当然可以叫翠鸟了)

②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A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B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A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B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2)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我们了解翠鸟,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论后,再练习读。

(1)外形部分,要突出翠鸟的色彩。

(2)捉鱼部分,要读出翠鸟速度之快。

(3)老渔翁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针对“喜欢”,读书讨论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

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A、想抓一只饲养;B打消了捉的念头;C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四、布置摘记:

在学习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师:近几年,国家、社会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但仍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太关心周围的环境,你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想法,对自己家乡的环境了解多少。

二、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思考:

1、你了解了什么?

2、你不了解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三、集思广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计划

特别想好:怎么样去获得我们所要的资料?

2、全班交流,选择学习方式

利用闲暇时间调查了解,组织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

板书课题:6、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自己练习讲一讲。

B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

“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摘抄好词佳句。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彤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粗壮结实沉重赞叹高尚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复习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复习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泊船瓜州
唐李白北宋王安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第二组: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
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地用词。
(4)缠足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的心,所以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
(5)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定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出示铜像(书上有插图)
讲述: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任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生活中的陋习有哪些?
二、字词句段复习
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老师给你们摆下了五道关,你们想闯一闯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临时(línlínɡ)空闲(kōnɡkònɡ)辛亥(héhài)革命
挑柴(tiāotiǎo)茱萸(yíyú)兴高采烈(xīnɡxìnɡ)
第二关:精挑细选(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这些词语,应该注意哪些字?哪些字容易出错,错在什么地方?)
jiājiéfèichúhuíyìfúlaǒxiéyòu()()()()
cìtòngzǒngtǒngchóngyángzǔzōng
()()()()
第三关:争先恐后(老师说成语的意思,你们说成语,谁举手快,谁来回答。)提示: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成语,这样缩小范围,你在思考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
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不知疲倦地探求。()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还要进一步努力。()
第四关:学以致用(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九()一()()海()涯()()一方
()家()户()力()赴沧()()粟
()高()烈孜孜()()()()一步
A海地发生了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地帮助那里的人们。
B爸爸出国了,我和他,不能相会。
C过年了,张灯结彩,人们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D这学期,我读了一些课外书,写作水平有了一些提高,但是,
在寒假中,我力争再读一些课外书,使我的写作水平。
第五关:乱句重组(按顺序重新排列句子)
()孙中山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
()他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空闲时,姐姐不仅陪孙中山一起玩,还经常唱歌给他听。
()从此以后,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妈妈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若有时间可进行如下环节:请同学们根据本单元内容,试着出一个题,让大家解答。
(师生交流)
三、总结学生本单元复习情况。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第八单元的基础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
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的字词句。“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头再看以前学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每一次复习都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做到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在第一篇和第三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及提示。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来编排。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编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导语提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能否向别人献爱心;二是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间真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合综合性实践活动,编排了两篇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课文,其他两篇则是关于真挚的友情和博大的爱的,以拓宽“爱与真情”的含义: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小男孩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爱心使小水罐一次次发生着变化,带来了种种奇迹;小彼得向母亲索取劳动报酬,又在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课文的编排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可以从对课文的学习自然导向活动安排。首先引导学生们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提醒学生们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然后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安排应考虑到特殊情况,如有的学生没有父母,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是谁像父母一样在关心爱护着自己,从而使情况特殊的学生,同样能够在活动中感受爱和真情。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汇报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热闹

↑↑↑

兴奋地感受爱思索沉默地回报爱

18、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书: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8226;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由《狼牙山五壮士》的简单回顾,引入学习战争时期的另一个感人故事,揭示课题。

2、读读“阅读提示”,提出学习任务与要求。

①略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献血时是怎样想的?

②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思考他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

③把你想到的与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二、略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略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边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即时求助需要。

三、品读——揣摩内心活动变化

(一)交流自读情况与感受

1、交流一:你知道他献血时是怎么想的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这个环节教师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2、交流二:把你画出的小男孩献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简要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这个环节教师也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有哪些,以及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小男孩内心活动变化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二)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小男孩内心活动的变化

(1)出示导读题:

依照下面的例子,根据你所画的表现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语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然后与同学交流。例: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2)集中品读:联系第12自然段体会阮恒“沉默”是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要坚持献血。然后以朗读体味加深感悟: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3)小组讨论:“她是我的朋友”,阮恒这样说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变化与奉献精神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选择一句或一段进行有感情朗读。

2、有感情朗读第5—14自然段。

四、回顾——升华文章思想感情

自由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小姑娘血阮恒(无私奉献)

19、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

(一)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二)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三)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一)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二)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学生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木罐钻石水流

为母亲找水爱让给过路人

装满水金

给小狗银母女相让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钻石水流)

20、妈妈的账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板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

母爱

无价无私无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一)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二)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三)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四)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3.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4.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二)日积月累

A.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B.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第四课时

展示台

一、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二、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三、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2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学生在情感上很难跟进,共鸣。因此,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释义、书空等方法认识“乞、霄、烛、晓”等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乞不能多横,晓右上部不要多点,霄雨字头要扁。

2、通过配乐、赛读、引读等途径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体会两首诗中欢乐和孤独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通过预习、拓展,结合资料袋等手段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4、阅读课前准备的民间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古诗,有感情背诵古诗。

难点:领会诗中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八单元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注意读准诗句中的四个生字。

1、指名读,主要正音:乞巧中乞音变,烛翘舌音、屏后鼻音等。

2、你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强调古诗中都含有民间故事)

三、学习《嫦娥》

过渡:这两首诗中,你觉得哪一首更难懂?让我们先走进《嫦娥》。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解、民间传说说大意。

3.全班交流:谁能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字、词到句)

4、师说意思,学生说诗句。(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嫦娥大概是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情

1、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心情吗?(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2、是哪些词句为你勾勒出这么样的画面?.

3、预设交流点:

云母屏风---冰冷的石材,精美迤俪的图案。从中引导感受优裕的物质条件下嫦娥内心的孤寂凄凉。(和自己家装潢的很富丽堂皇,只留下一个人时作对比。)

晓星沉---百无聊赖地守侯着星星升起又沉下,无数个不眠夜啊!

悔---这是一种怎样的悔恨啊。教师补充:嫦娥飞入月宫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山珍海味,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

碧海青天----这词给你一种怎样的联想,从中感受到什么?

边交流,边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三)感情朗读,升华诗境

1、师补充有关诗文赏析内容:

月宫豪华却寒,仙子无心细看。

如今独守广寒,不知后弈冷暖?

思念如水澹澹,不分黑夜白天。

星星便是泪线,一串联着一串。

现在后悔已晚,那叫当初心贪。

窃得后弈灵丹,飞天变作神仙。

昨夜星河璀璨,满天繁星如眼。

遥想银河那端,孤魂涕泪涟涟。

此情若能再叙,来生不做神仙。

2、生练读。

3、师指导朗读。配乐,引导学生边想象情景边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四、回读生字,指导书写

1、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教师范写“晓、屏”,注意晓不能多点。

3、指导书写整首诗,要求美观、整洁。

五、课后练笔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而“神舟6号”、“嫦娥1号”又把国人的飞天梦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又会演绎出怎样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你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嫦娥》。

2、默写《嫦娥》。

3、讲关于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4、你会讲《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吗?引出《乞巧》。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请同学们读课题,根据注释理解题意。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但17岁就离开了人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林杰仅存于世的2首古诗中的一首--《乞巧》

3、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4、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感悟诗意。

(1)“宵、霄”两字可用查字典来理解字词。“宵”是晚上(拓展成语:通宵达旦等)。“霄”是天空(拓展成语:九霄云外等)。

(2)前两句诗可以结合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

(3)后两句诗可以联系资料袋来理解。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取智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补充资料: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三、感情朗读,再悟诗情

1、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前两行诗吗?

教师随机引读:是啊,牛郎和织女一年只相会一次,能不激动吗?一家四口终于相见,多么幸福!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又无从说起,化作深情对视,多么令人感动啊!

2、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你能读好后两行诗吗?

3、配乐齐读整首诗。

四、默读质疑。

《嫦娥》、《乞巧》这两首诗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五、拓展学习。

1、运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两首。

(一)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皇城中的柳树。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赐给。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意思: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二)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意思: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2、说说有关的民间故事。

六、指导书写。

1、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教师范写“乞、霄”,注意乞不能多横,霄的雨字头稍扁。

3、指导书写两首诗,要求书写整洁,格式美观。

教学反思

沈浓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当我们理解了古诗的大意后,心里一定为嫦娥那孤寂的心灵微微叹息着。而当你再次穿透语言文字,你将会被深深震撼!

生再次认真读古诗,体会从哪里感受到嫦娥的孤寂之情。5分钟后交流。

生:嫦娥现在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寞之情难以排遣,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一个“悔”字表现了嫦娥的孤寂。

师:好一个应“悔”而孤寂!读出那一份孤寂。

生: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师:是啊,月宫内豪华无比,却只有嫦娥黯然神伤。孤独哪!读出此时的孤独。

生: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启明星渐渐升起又落下,嫦娥孤独地面对银河晓星,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师:对呀,嫦娥在月宫不堪忍受那般寂寞包围,可又无可奈何,只能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夜夜心情孤寂。有感情配乐朗读整首诗。

30西门豹

教材分析

《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部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先讲西门豹受魏王派遣来到邺,了解民情,弄清了这里贫穷的原因;再讲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最后讲西门豹和老百姓一起兴修水利,改变邺的贫穷面貌。文中西门豹在惩治恶人时说的几句话,看似平常,却有着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转述,揣摩说话人的心情,有助于感受人物的机智、正直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官绅、巫婆、扑腾”等词的意思;用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手段,学会本课的生字;通过比较辨析“闹”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中,结合三个“闹”字,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感情地读好对话。

3、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转述西门豹、巫婆的想法,感受西门豹惩恶方法的巧妙所在;感受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揣摩西门豹惩恶时的想法,感受西门豹惩恶方法的巧妙所在。

教学时间:两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课文的题目就是故事主人公的名字。西门是一个复姓,他姓西门,名豹。再来叫叫他的名字。

知道他是谁吗?课文哪一句话告诉我们的?读第一句话。

二、检查预习情况,归类识字

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娶媳妇闹旱灾开凿渠道灌溉庄稼

河伯巫婆官绅

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扑腾磕头求饶淌血

▲开小火车分组读——指名读,说意思——齐读

三、了解邺地荒芜原因

1、刚才说西门豹被魏王派去管理邺,他做了哪些事情呢?自由读读1——9自然段,想想在讲些什么?

2、这里的对话一共有几次?

3、从每一次的对话中,西门豹听懂了什么?

4、交流。

5、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三个“闹”字的意思。

(1)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2)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3)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这三个“闹”字意思一样吗?换换词。

6、指导朗读,体会老大爷的情感:也许老大爷的女儿就曾经被强抢去送给河伯,也许老大爷就被硬逼着出过钱,也许那因旱灾而荒芜的田地就有老大爷家的一块……读好“硬逼、眼睁睁”等词。加上提示语,同桌合作,一问一答,分角色读。

7、小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邺变成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呢?

8、我们明白了,老大爷可还没“闹”明白。西门豹明白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好西门豹的话。是真“灵”还是假“灵”?说这话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作业:

写生字。指导书写“灌溉”。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述:

1、有感情地朗读1——9自然段。

2、西门豹从几次问话中明白了什么呢?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二、理解惩恶办法,揣摩巧妙之处

1、让我们一起看看西门大人是怎么惩治那些恶人的。请大家仔细读读10——14自然段,找找西门豹惩治了哪些人?把他们圈出来。

2、老师把这几段内容读成了这么一段话:

西门豹先叫卫士把巫婆投进河里;等了一会儿,他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河里;接着,他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叫卫士把官绅们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他才让官绅们回去。

▲请你读读这段话,再读读课文,发现了什么?(关注课文中的语言、神态描写)

先来看看西门豹是如何惩治巫婆的。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他讲了一些话,你能找到吗?

(1)指名读西门豹的话。

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他为什么这么说?

(2)课文省略了西门豹的一些想法:

填空:西门豹想:_______,所以他对巫婆地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指导朗读。(“麻烦”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官员,这里西门豹对巫婆所说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读好三个“不”字的坚决。)

根据学生的体会,教师引读:

西门豹想:先救人要紧,所以他对巫婆严肃地说——

西门豹想:看我怎么惩治你,所以他不动声色地对巫婆说——

(3)两个卫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巫婆,

▲师:什么叫“架起”?能不能换个词?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这个“架”是“搀扶”的意思,一般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别人“架”着走?(受伤的时候,浑身无力的时候)而此时的巫婆为什么需要卫士架着她?(体会其害怕)再读西门豹的话。

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显然,她已经——被淹死了。

(4)看插图:这天,漳河边上站满了人,有官员,有卫士,有巫婆的女徒弟,还有谁?也许这中间正站着一位大娘,她的女儿就曾经被巫婆拉去给河伯当媳妇,此刻,看到这个场面,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4、想当初,巫婆把女孩子送给所谓的河伯去,就是让她们白白去送了性命;现在西门豹也让巫婆去找河伯,其实也就是送她去死,用巫婆害人的方法惩治巫婆,这就叫:将计就计,也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西门豹在惩治其他人时,也用了这种方法。在12——14自然段中,西门豹对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是怎么说的?请你把他说的话划出来,读一读。

(1)出示句子: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2)指名读。你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变化?(从商量到命令,似乎一句比一句着急,标点符号的变化)读好这两句话。

你这么说,其实心里是怎么想的?(在朗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话外之意)

不过,他可没表现出来。再读这些话。男女生分句读。

6、在朗读指导中,关注恶人的表现。

听了西门大人这些不动声色的话,那些官绅们吓得——“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连气也不敢出”。(指名读好句子,在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他们怕什么呢?指名说——哦,原来如此——做做填空:

西门豹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事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的。他们的鬼把戏在老百姓面前()。

(1)师补充介绍:邺地当时巫风盛行,老百姓都很迷信,临近邺城,西门豹见百姓纷纷出走,民女陶玉被掳走,于是就颁发律令,禁止巫风。但是巫婆和官绅相互勾结,煽动老百姓跪在衙门前抗议。可见当地的老百姓是多么愚昧迷信!所以,为了让老百姓彻底地醒悟,西门豹必须得讲究点方法。

(2)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读惩治恶人的段落(11——14),分组读,读出西门豹的妙计,恶人们的害怕。(回读“惩恶”段落,感受西门豹的巧妙之计。)

8、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得出来,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学们都看明白了。老百姓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在旁观看的老百姓,你会怎么说?

9、邺地河伯娶亲的迷信被破除,骗钱害人的家伙被惩处,西门豹后来做了什么事?齐读最后一节。

补充资料。

四、总结全文

西门豹管理邺地,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为民造福,最终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虽然他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官,历史上却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后来,他还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呢!有兴趣的话,课后我们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故事加深了解。

五、复述故事

看着词语,试着说说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西门豹

调查原因

惩治恶人破除迷信

兴修水利为民造福

教学反思

附:教学片段

师:(引读句子)两个卫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巫婆——

什么叫“架起”?能不能换个词?

生:扶起。

生:抬起。

师: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这个“架”是“搀扶”的意思,一般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别人“架”着走?

生:生病的时候。

生:受伤的时候。

生:浑身无力的时候。

师:此时的巫婆为什么需要卫士“架着”她呢?

生:因为她害怕得双腿发软,走不了了。

生:因为她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吓坏了。

生:卫士架着她,容不得她做挣扎。

师:哦,原来如此。看来,西门豹这句不动声色的“麻烦”,可谓意味深长啊!能把巫婆吓成这样。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话,感受他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生:齐读西门豹的话。

师: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显然,她已经——被淹死了。

(请学生看插图)这天,漳河边上站满了人,有官员,有卫士,有巫婆的女徒弟,还有谁?也许这中间正站着一位大娘,她的女儿就曾经被巫婆拉去给河伯当媳妇,此刻,看到这个场面,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这巫婆原来是骗人的啊!可怜我那闺女啊!

生:活该!看你还敢不敢害人了!

生:罪有应得。

师:想当初,巫婆把女孩子送给所谓的河伯去,就是让她们白白去送了性命;现在西门豹也让巫婆去找河伯,其实也就是送她去死,用巫婆害人的方法惩治巫婆,这就叫:将计就计,也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1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全文有着明显的神话传说写作特色,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故事主要有天塌地裂、灭火造船、找石炼石补天三个部分,其中第一自然段天塌地裂和第四自然段炼石补天段落想象较为神奇夸张,而第三自然段找石段落较容易体会女娲的不辞艰辛。

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意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以第一自然段为例,课文先概括写了女娲造人后,世间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继而笔锋一转,“不知过了多少年”,极言时间之久。课文描绘了一篇天塌地裂人将灭亡的震撼画面。画面夸张充满想象,适合学生进行想象朗读体味积累。

我们已经在三上《盘古开天地》中领略了神话故事的写作特色,三下年级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不仅要加深对神话故事手法的认识,更要能积累运用夸张和充满想象的句子,对神话故事进行复述。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零零星星”、“熊熊大火”、“挣扎”、“冶炼”等词意思,会变化词语的表达形式,如“大黑窟窿”和“黑黑的大窟窿”,会写“隆、燃、喷、冶、炼”等字。

2、能根据补充课题的方法结合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朗读和对《盘古开天地》一文的回顾,深入感受神话故事语言的神奇夸张。

4、能根据课文提纲进行故事接龙,并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并传达女娲的无畏和勇敢。

教学重点:深入感受神话故事语言的神奇夸张,积累神奇夸张的句子。

教学难点:根据提纲对故事进行接龙式复述,能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根据课题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一、谈话入题:

1.谈女娲:板女娲。指读(注意读准“娲”音)。知道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吗?(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引导说话完整,肯定孩子阅读知识广。象这样的神话故事,我们学过吗?(盘古开天地)你在盘古身上感受到什么。

2.师: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始祖女神,还被人们称为音乐女神、婚姻女神……在这位神话人物身上充满着许多力量,她不怕困难,恩泽人类,勇于献身,为民间传颂至今。

3.今天我们一起去读读女娲补天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词:

1.大声读文。读通课文,不懂不顺处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

挣扎冶炼

熊熊大火零零星星

大黑窟窿黑黑的大窟窿

自读,开小火车读。联系课文想想每个词语的意思。第一组词语:观察“挣扎”一词的偏旁,联系文中句子说说意思。“冶炼”,拿出《新华字典》让学生读读词语的意思。第二组是特殊形式的词语,有叠词,等学文时到句中理解。第三组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学着第三组的样子说说词语。齐读词语。

三、再读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一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说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有些文章可以通过把课题补充完整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上古时期,天塌地裂人类遇到灾难,女娲灭火造船,后来又找到五彩石,冶炼成液体把天补好了。)

3.指逐节读课文,边思考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指说。师随机板书:

天塌地裂人将亡

灭火造船急救人

找石炼石补天成

四、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隆塌露燃熊挣熄喷缺纯冶炼盆

2.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离开课文这些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吗?指读。

3.记一记这些生字,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记住其中的某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4.选择“隆燃喷冶炼”五个字进行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神话故事语言的生动,能根据课文提纲和积累的课文语言,进行故事接龙式的课文复述。

一、回忆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教师随机板书上节课共同完成的课文板书,即课文提纲。

二、第一节为例,深入学文,感受语言神奇和夸张:

1.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你还记得一个怎样的盘古?是的,神话故事中神奇的语言夸张的写法,使盘古这个神话人物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娲补天》中也有许多神奇和夸张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拿起笔走入课文中,好好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一: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有多么可怕?谁来读?这句话哪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轰隆隆”中体会到响声的巨大;“震醒”中体会到地动山摇。)

4.交流二: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读到“熊熊大火”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什么画面给你印象深刻?齐读,齐声感叹“天哪,太可怕了!”

5.如果要把这段故事讲给别人听,你觉得那些词语或者句子不能不讲?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轰隆隆太可怕了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围困挣扎

三、自由学习,交流印象深刻的词句“

1.生自由读文体会,划下精彩语句待交流。

2.交流句子,随机指导朗读。列举: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喷火”一词体会灾难依旧,人们处于危险之中。)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百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随机联系上下文理解“零零星星”,体会女娲的勇敢无畏,读出找石艰辛。)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圈一圈动词,想象补天成功的瞬间,天地变化,感受神奇。)

3.根据学生交流,选择重点词语副板书。

四、根据板书,试说故事:

1.默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可以看着板书试着说说这段故事。

2.同桌互说,彼此提提建议。交流小结:要把故事说得神奇,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就是最好的方法。

3.指说故事,采用一人说一部分的故事接龙方式。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搜集其他神话故事进行班级交流,评一评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天塌地裂人将亡(轰隆隆太可怕了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围困挣扎)

灭火造船急救人(难过极了立刻)

找石炼石补天成(喷火寻找零零星星几天几夜终于金光四射)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生:我找到这句“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这句话中肯定有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一些什么,你把这样的地方读好,等一下还让你读。小朋友我们也练一练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这句话,指该生读。

师:读得真好。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天塌下来了,天空中有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人们到处在跑。

师:居然天塌了,你害怕吗?

生:害怕。

师:你害怕什么?

生:天塌了,地也裂了,我没有地方躲。山上有大火,山下有洪水。

师:小朋友,山上有大火,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大火?

生:很大,很猛烈的大火。

师:那就是熊熊大火啊。天塌了,地裂了,熊熊大火中,猛烈洪水中,人们无处可逃,拼命挣扎,可怜的人类即将灭亡啦!孩子们,怪不得女娲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担心极了,女娲几乎要喊出来了。让我们一起读第一节。

32*夸父追日

教材分析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

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虞渊”“瀚海”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理解“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三词的意思,并结合这三个词学习课文,继续体会神话故事夸张、富于想象的写作特点,。

3、会读《山海经》里的《夸父追日》,与课文对照,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小说的神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所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海经》里《夸父追日》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揭题,解题设疑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奇的故事,《夸父追日》。

2、释题。夸父是一个人物的名字,追的意思是——,日就是——,那

整个题目起来就是——,再读课题。

3、读懂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语: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3个

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3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

3、反馈校对。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

②夸父怎样追日工资是课文的——(2——4自然段)

学习生字:

虞渊渭河瀚海大泽

伏下身子向前一抛

咕都咕嘟颓然

自由读——指名读,找规律——齐读。

请3位学生分别朗读2、3、4自然段,正音。

③夸父追日的结果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齐读本节。

三研读追日的目的

1、过渡语:我们已经知道了写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和结果如何

的段落。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划出最能概括原因的句子。

2、自由读,找句子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4、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

要去追赶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5、指导朗读。

四研读追日的经过

1、那么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老师这儿有3个词语,谁来读一读?

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

指名读——齐读。

2、这三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词

语,读读课文2——4自然段,并用直线划出哪些句子能读懂这个词语?

3、反馈交流

“与日逐走”

①找句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夸父跑得快。)

②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

③指导朗读。

④简单说说词义。

“渴欲得饮”

用学习“与日逐走”的方法“渴欲得饮”这个词。

“道渴而死”

①找句子,读句子。

②理解句子:夸父为什么要到大泽去?但他还没到大泽就……,夸父只

能遗憾地……

③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A、遗憾。夸父还没追到日,就死了。很遗憾!

B、难受、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也为了整个神州大地光明,甘愿用

自己的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

五读悟追日的结果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学生续读)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

着茂密的桃树林时,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呢?

六课外拓展

1、《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书里是这样记

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自读——指读。

3、学了课文之后,你能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4、齐读作结。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咱们不仅在课堂里学到过神话故事,还在课外书上接触到过许多神话故事,

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我知道《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生:我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

生:我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

……

师:小朋友知道的故事可真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故事,题目叫做《夸父追日》。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夸父是——

生:一个人物的名字。

师:追就是——

生:赶的意思。

生:“追”的意思就是追赶。

师:日就是——

生:(齐说)太阳。

师:那整个题目连起来就是——

生: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

师: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师:读懂了课文的题目,你的小脑袋中有什么疑问,或是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夸父是谁?

师: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的一座大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夸父,它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思坚强,气概非凡。

生: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它很热,我们人类根本不能靠近,夸父为什么明知山中虎,偏向虎山行?

生:夸父有没有追到太阳呢?

生: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

……

师:小朋友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徐老师反这三个问题做个归纳: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2、夸父是怎样追日的?3、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学课文。

语文园地八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围绕本组的专题,以神话、传说故事会为主内容,这类训练,学生在学习三上《盘古开天地》时已有所涉及,有了一定的铺垫,再加上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应该有话可说。

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展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我的发现”提供了八组16个词语,两两一组,意图是让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四组12个成语和带有人物的6条歇后语,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收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能大胆讲述收集来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3.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4.初步学会分辨形近字;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较通顺、流利地讲述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2.发挥合理想像,有创造性地编故事。

3.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了解歇后语、成语中包含的故事。

课前准备

1.课外收集一些神话、传说故事。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少的神话故事,你还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今天,咱们也要来讲讲神话故事。

二、方法引导

1、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呢?

请快速默读136页的口语交际的内容,看看课本告诉我们哪些好方法。

生汇报。

2、齐读要求,出示:

A要记住故事内容B要按一定顺序讲演C把故事讲生动。

3、师示范讲故事《后羿射日》,可以边讲边出示图片。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故事的?

出示:我会听,我能记住这个故事。

题目____________主要人物:

故事的大概:先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

4、小结:讲故事要按一定顺序来讲(故事的发展或时间的顺序),让别人印象

深刻。

三、小组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故事。

1、老师送给同学们三把金钥匙——表情丰富,语调起伏,动作逼真。

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三把金钥匙去打开故事的大门。

2、讲的时候有要求:

(小组分工:记录员,讲述员,评价员)每组一张表,详细记录。

第小组

组长:记录员:评价员:

姓名故事内容评价(表情、语气等)

3、学生交流。

4、全班交流

请各组评价员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

请评价员讲出为什么评这些同学为故事大王?

四、各组的故事大王闪亮登场,讲述动人故事。

五、课外作业:我要把这次故事会上讲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一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前后桌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4、小组选代表交流: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呀?

5、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6、教师小结: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三、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加个题目。

四、修改

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美好心愿变成谁做了什么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一、精彩题目大放送

二、培养概括能力:“我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的题目是—,主要写了——”

三、好词佳句大拼盘:让我们自由大声地把自己的好词佳句读出来吧!

四、美文佳作大看台:

1、出示精彩文章,学生上台朗读。

2、全班评价,小记者采访。总结出“神奇丰富”“生动有趣”。

出示病文,全班修改。

五、你修我改快乐厅:提出修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交换修改,自己修改。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八组词语:同学们,词语朋友手拉手向我们走来了,快来读一读吧,把字音读准确。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随机指导读正确。

3.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每个词语中的加点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每一组两个加点字有部分部首或偏旁相同,但字的读音不同。这样字形相近(相似)的字叫形近字。

4.这样的字兄弟可真有趣,让我们再读读词语,记住它们吧。

5.拓展:你还能说出一组形近字并组组词吗?试一试吧!

二、日积月累之“读读记记”

1.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到成语、歇后语王国畅游一番。

2.出示“读读记记”的成语:请4个同学每人读一行。

3.每行词语里都藏了一个小秘密,你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吗?

引导:第一组是数字成语;第二组是ABAC式的成语;第三组是AABB式的成语;第四组是反义词形式的成语。

4.原来,每一行3个成语都是从同一家族中跑出来的,怪不得有相同点呢!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5.请你也来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吧!

生说,师板书,再读一读补充的成语。

二、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出示人名:八仙、孙悟空、韩信、张飞、包公、姜太公

简要说说他们的故事。引导:他们有的是历史人物,有的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2、这些人身上发生的一些故事还被编成了歇后语呢!快读读吧!

3、歇后语有几部分组成?引导: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是全句的重点所在;两部分中间用破折号隔开。

4、读读背背。

5、歇后语对对碰:师生或生生合作,一人说前一部分,另一人说后一部分。

三、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1、自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词语,读一读: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赞不绝口寺庙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腾云驾雾美中不足

3、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说说主要内容。

梁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新盖的()墙壁上画了4条龙,这些龙画得(),游人纷纷(),并请求他把龙眼睛点上,两条龙的眼睛点上后,龙(),飞向苍天。

4、再读故事。说说张僧繇是个怎样的画家?(名不虚传、自信、了不起、神奇)

如果你是围观者之一,你会怎么称赞张僧繇?

5、借助成语词典,初步了解“画龙点睛”的喻义。

四、课外拓展

1、搜集更多的成语、歇后语,读读背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举行一次班级成语竞赛。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板书:啄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附:板书设计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25、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对策:学生自主学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三、学习生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讲兄弟俩争论不休
盛老师问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赞许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为什么吗?
4、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1、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齐读第5自然段。
3、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
(4)“我”听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
(5)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导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习作8肚子再也不疼了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
1、学生轻声自读例文。
思考:(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三、根据要求,自编童话
1、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
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
3、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
4、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
四、交流评议,动笔协作。
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
2、边集体评议、修改。
3、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26、剪枝的学问
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习作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幅图,大胆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
2.刚才大家交流了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知道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
3.指名说说“童话故事”的特点。(师归纳板书:①把动物、植物、物品当作人;②要大胆想象,编有趣的故事。)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习作8》,也来编写童话故事。
二、学习例文,了解写法
有一位叫耿新华的同学,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他动脑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师范读。
师: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就能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看来,童话故事的作用的确很大!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编一个童话故事来帮助某些同学改掉某些不良习惯呢?
三、根据要求选好内容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通过编童话故事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了解编童话故事的好处多。
2.(出示书上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小猴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小猪——吃多了糖果牙齿不好;小白兔——不想吃萝卜,太挑食;小狗——吃饭要妈妈跟着喂,不利于身体健康。)
3.师:这几幅图只是提供给同学们选用的。同学们还可以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三、指导看图练说
1、小朋友,你觉得编这样的童话故事很难吗?那我们也来编编童话吧!
(1)编点什么呢?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建议怎样?
(2)(出示挂图“小兔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小兔他怎么了?
(3)仿照例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地编一个童话。
(4)自由选择情境编写童话
2、学生练写草稿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练说,交流评议。
二、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三、大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练习8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惜、靠、戴”这几个字。
2、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3、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4、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并在读背中懂得惜时的道理。
7、通过话剧表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教学难点:
1、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2、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点。
(1)指名认读“惜、靠、戴”三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练习书写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靠、戴”两个字。
3、练习。及时反馈。
4、展示写的好的字。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这一题应该怎么样练习。
2、指导。
指导读各字的两个音节。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和平翘舌音。
3、练习。
(1)学生练习口头组词。
(2)选择最有把握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选择学生组成的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巩固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二、课堂作业:
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例句。仔细比较上下句的异同。
“去乡下”是回答出“我”去哪儿看望王伯伯。
“管理桃园”是回答出“我”去哪里看望干什么的王伯伯。
(2)指明读例句,体会怎样把句子说具体。
3、练习。
(1)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把句子写具体。(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要求把写好的句子读一读。
4、反馈。
指明读好的句子。(教师评价并帮助修改)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三、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四、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让学生尝试表演。
4、反馈。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文下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30棉花姑娘

教学要求: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出示棉花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师板书课题)对,它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主人翁!

棉花本来是一种植物,把它当作了人来写。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读课文。

a.该通全文。

b.边读边想,棉花姑娘清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

三、引导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a.(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小黑点)

b.棉花姑娘身k的小黑点是什么呢?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c.想一想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她的心情’!

d.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I

a.(出示文中第二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

b.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一”画出燕子说的话。

c.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读、分大组读、同桌读。

3、学习第3-5向然段。

a.第3~5自然段,分别是啄木鸟、青蛙、L4瓢虫飞来了,他们和棉花姑娘之间又说了些

什么话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分角色朗读等。

b.小织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4、学习第6自然段。

a.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请自读第6自然段,用“—一”画出体现她心情的句子。

b.这段中有你喜欢的词语吗?画出来,读一读。(如碧绿碧绿、雪白雪白)

c.拓展练习:

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

1、自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先分小组表演.然后推荐到全班表演。

二、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黑板,自读生字;边读边记。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交流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说说这些守中哪些字最难记,提示记忆字形的办法。

三、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市。

提示:“雪”字下半部件中间的一横不能出头。

“帮”字左上部分的竖撇要出头。

观察每个字在m字格的优置,以及它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学生临摹,描红练习。师巡视辅导。

31地球爷爷的手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实在读不好的句子做上标记,请教学习伙伴或教师。

(设计意图:带着要求读书,目的性很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对于读书中的疑难要学会圈画,意在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指名认读。

(2)不带拼音,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当小老师更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打乱顺序挑战读。(指定一人读,同学打等级,另一人如果不服气可以向他挑战。)

(4)做游戏:同座互拿字卡比赛读。

(5)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式读词语。(读得全对的小组可以得到地球仪模型。)

(设计意图:这几种检查形式都是遵照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设计的,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自主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设计意图:打乱教师包办代替"串讲串问"的传统讲授式,从学生的主观愿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率。)

4、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请求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小动物和地球爷爷的对话。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读了地球爷爷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先以4人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避免流于形式,特别要注意学生情意态度的培植,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带头饰读、自编自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7、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能自己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并非形式上的套话,教师一定要精心呵护孩子饱满的好奇心,善待学生的提问。)

三、拓展延伸

1、教师演示回形针靠近磁铁的实验。学生观察,亲自感受。

教师小结;地球爷爷的手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地球上的一切,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

(设计意图: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比较抽象,通过演示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留心身边科学的精神。)

2、拓展: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大家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和课本的联系,调动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3、总结谈话:地球爷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地球方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把探究的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指导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球、玩”二字,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王”字与王字旁的异同;“跳、桃”结构一样,字形相似,可以结合起来指导书写,“足”字的捺变提,“木”字的捺变点,“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六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课外建议: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写几句评语。

2、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有关地球方面的书刊,并在早读时间“黄金屋”上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后把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验。)

32兰兰过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激趣导入新课

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

(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桥座特结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

课堂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

(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

(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野取提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

33火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倡导自主识字,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2、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教学难点:生字的识记,汉字的规范书写。积极地质疑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能自主识字,提升自己独立识字的能力。

3、会规范、认真地书写“名”等6个字。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能力的提升,良好书写习惯地养成。

学习难点:生字的识记,汉字地规范书写。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说话,导入:

(一)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如果你认识他们就有礼貌地和他们大哥招呼吧!

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二)他们要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他们的故事。

板书出示课题:33火车的故事

你能读读故事的题目吗?学生认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利用形态各异的火车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发展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初次感受课文,为课文的朗读提供一定的示范,也为孩子自己认读课文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你想读读这《火车的故事》吗?

那我们一起来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正确好吗?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读情况,并适当地给予帮助。

(三)反馈:

1、你觉得你能为大家读好哪一自然段或哪几句话。学生自我推荐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读。

3、小组竞赛读。

(设计意图:在孩子地主动参与中,在多元化地读中读通、读正确课文。也为孩子展示自己搭建舞台。)

三、自主学习生字:

(一)过渡:在这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在课文中把他们找出来,认认读读吗?

课件出示本课的14个生字。

(二)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圈出生字。

2、读准字音。

3、组组词或用别的办法记记生字。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三)反馈:

1、指名读读,说说读音上的注意点——做小老师,带大家拼拼读读——开火车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认读词语:

郊游弄明白查书提速不断一列火车

修建世界创举做梦一名学生

4、你还能给他们组什么词?学生口头组词,教师板书有关词语。

认认读读小朋友组的词。

(设计意图:在反馈中再一次地识记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在小老师的提醒中注意字音;在大家的各抒己见中选用最佳的办法来识记生字;在组词运用中强化对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

(一)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并组组词。

(二)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书写要求。

(三)反馈,指导: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或强调,范写。

注:1、“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2、“晚”的撇是从口中出来的。右边部分要在左半格中钻一些位子。

(四)描一描,写一写,完成书写作业。

(五)优秀书写作业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树立规范、正确书写的意识;让学生感受书写的乐趣,感受自己的成功。)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感知火车的发展历程,感受祖国的伟大。

学习难点: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感悟文中的自豪之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巩固:

(一)卡片抽读生字。

(二)认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设计意图:借助卡片、词语复现生字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

二、质疑、探究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过渡: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火车的故事》会读明白些什么呢?

(二)学生各自放声读课文,思考。

注: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读和想。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显。

(三)反馈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读明白了、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注:学生可能会读明白

1、小明和爸爸在郊游是看到了火车。火车开得恨快……

2、火车是很长很长的,是一节接一节车厢连成的。是有机车带动的……

3、我们课文中讲到的有关火车的知识都是小明自己查了许多书,才明白的。

4、我国正在修建世界最高的铁路……

5、小明梦见自己成了火车司机……

(四)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1、引导学生质疑:这些是小朋友读明白的,哪对与这个故事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

2、针对质疑问难,组织讨论、引导理解,感悟。

(设计意图:尝试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注:预设

(1)‘鼓励’什么意思?

对策: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会理解鼓励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②联系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加深理解‘鼓励’。

(2)‘机车’是什么?

对策:①看图,了解机车,听讲解明白机车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机车’的变化,推动着火车的发展进步。

②读读课文,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③观看录象,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设计意图:注意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知识的潜能和储备,加深对机车的理解。)

(3)什么叫‘绿色环保型’火车?

对策: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绿色环保型’火车是指哪些,为什么称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

②讨论说。

③指名还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绿色’或‘环保’或‘绿色环保’的称号。

(4)什么叫‘夕发朝至’?

对策:①说说自己不同的见解。

②读读、区分‘夕发朝至’‘朝发夕至’。

③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自我推荐朗读,说说自己朗读处理的理由。

⑤齐声朗读。

(5)“世界屋脊”是什么?

对策:①出示平顶和有屋脊的房子,请学生找找‘屋脊’。

②你现在能说说‘世界屋脊’什么意思了吗?

③看图片,了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

(6)‘创举’什么意思?

对策:①结合‘世界屋脊’的理解、青藏铁路的了解理解词义。

②你还知道哪些创举?

③请小朋友认真地读读这一自然段,你还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理解、感受‘了不起’,体会‘真是’一词的内涵。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激情,有展现自我的天地,在课堂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课堂于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融于学生主动的质疑、探究中展开,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拓展:

(一)火车的故事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你还知道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二)鼓励学生课外去搜集有关火车的知识。

(设计意图:一是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时机;二是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三、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34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②.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里。

③.集体订正。

④.扩展练习。

坐座圆园声生

()位公()学()

请()()形()病

2.我会读。

①.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③.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④.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展示对未来桥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条理、有序的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事先设计的桥的图画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事先设计的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同时伴有介绍)。

2.引出课题:未来的桥。

二.小组交流。

1.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桥。

2.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

3.评选自己认为满意的桥并说出自己这样选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设计的桥也各具特色,希望小朋友们能设计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的三幅图画,看懂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2.说说图上给出的三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学生想想:空白的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二.讨论捞皮球的方法。

1.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小组讨论:谁的方法能把皮球捞上来?

3.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作为第三幅图的内容画下来。

三.编故事:将四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结: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观察认真仔细,并且爱动脑子。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重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重点归纳

第八单元
一、词组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漂亮的姑娘眼睁睁地看着急忙地迎接满脸泪水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跪地求饶欢歌笑语快乐幸福的生活轰隆隆巨大的响声急忙地起床
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零零星星的碎块清清的泉水金光四射
五彩的云霞又红又亮的火球喉咙干得直冒烟颓然倒了来金色的光辉西沉的太阳
奋力向前一抛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鲜美的桃子奋勇前行
二、形近字、同音字
形近字:
乞(乞求)攻(攻取)功(功课)切(切实)霄(云霄)宵(夜宵)消(消灭)
渡(渡河)度(温度)旱(干旱)早(早晨)烛(蜡烛)浊(浑浊)独(单独)
晓(春晓)浇(浇花)绕(围绕)饶(富饶)偷(小偷)榆(榆树)愉(愉快)
淹(淹没)俺(俺们)掩(遮掩)官(官员)宫(少年宫)管(管家)馆(饭馆)
逼(逼近)富(丰富)副(副词)福(祸福)姓(姓名)牲(牺牲)性(个性)
睁(睁开)净(干净)静(安静)挣(挣钱)徒(徒弟)赶(赶忙)陡(陡峭)
催(催促)璀(璀璨)崔(姓崔)摧(摧毁)稠(稠密)绸(丝绸)淌(流淌)倘(倘若)
吊(吊灯)呆(发呆)另(另外)兄(兄弟)跪(跪下)桅(桅杆)脆(脆弱)诡(诡计)
灌(灌溉)罐(瓦罐)溉(灌溉)既(既然)概(概括))然(突然)燃(燃烧)
窿(窟窿)隆(轰隆隆)蹋(踩蹋)踏(踏实)榻(竹榻)塌(倒塌)
能(能干)熊(熊猫)息(休息)媳(媳妇)熄(熄灭)愤(愤怒)喷(喷泉)
纯(纯洁)吨(三吨)顿(停顿)钝(钝角)怡(心旷神怡)治(治疗)抬(抬手)冶(冶炼)
炼(冶炼)练(练习)冻(冷冻)栋(栋梁)贫(贫穷)岔(打岔)盒(盒子)
三、多音字、同音字
【多音字卡】
()(应该)()(着落)()(处理)()(屏幕)
应落处屏()(屏住呼吸)
()(反应)()(落下)()(处所)
()(看门)()(几次)()(整天家)
看几家
()(看齐)()(几乎)()(家访)
()(没有)()(给书)()(哪儿)
没给哪()(谢谢您那)
()(淹没)()(给养)()(哪吒)
()(差错)
()(差劲)
差()(出差)()(好似)()(奔驰)
似奔
()(参差)()(似的)()(投奔)
()(挣扎)()(黑咕隆咚)()(露珠)

挣露
()(挣钱)()(兴隆)()(露马脚)
同音字:
xiāodùchóugàizhēngliàn
云()()河()密灌()()眼锻()
()夜温()丝()大()()扎()习
四、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美丽—漂亮稀少—稀疏荒芜—荒凉管理—治理满意—同意突然—忽然
急忙—匆忙立刻—立即危险—危急挣扎—挣脱冶炼—锻炼传说—传闻
快乐—愉快漫长—悠长固定─稳定遗憾—可惜欢喜——欢乐(欢快、欢悦、欢欣)
充满——充盈(充溢、充裕、充斥)颓然——颓丧(沮丧)提心吊胆——忐忑不安
碧——绿看——望落——降
反义词
深——浅长——短落——升沉——浮旱——涝荒芜——繁茂(茂盛、茂密、繁荣)
稀少——众多明白——糊涂漂亮——丑陋沉没——漂浮迎接——送别围困——解救
难过——高兴危险——安全幸福——悲惨挣扎——服从燃烧——熄灭悲哀——快乐
常常——偶尔黑暗——光明喜欢——悲哀漫长——短暂茂密——稀疏遗憾——满足升起——落下充满——贫乏固定──移动提心吊胆——泰然处之
五、生字、课文分析
读准字音
“晓”读xiǎo;“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官”读guān;“淌”是后鼻音。
“冶”读yě;“挣”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ēng。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炊烟。课文中指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心和胆好象悬着,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情绪不安。
面如土色:形容惊恐害怕到极点,脸上没有血色。
课文分析:
29《古诗两首》
《乞巧》通过人们欢度七夕节这个充满美丽幻想的节日,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嫦娥》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30《西门豹》
1、西门豹了解到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条:(河伯娶媳妇给闹,巫婆官绅逼着老百姓出钱)和(年年闹旱灾)造成的。
2、西门豹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借口说(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和官绅头子___(扔进了漳河)。同时也给了其他官绅一个警告:(不要再借迷信骗钱害人)。然后,他兴修(水利),开凿(渠道),使农田得到了(灌溉),农民有了(好收成)。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有智慧,讲策略)的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辅导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辅导资料
第八单元
一、词组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漂亮的姑娘眼睁睁地看着急忙地迎接
满脸泪水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地求饶欢歌笑语熊熊大火
快乐幸福的生活轰隆隆巨大的响声急忙地起床黑黑的大窟窿
一道道深沟零零星星的碎块清清的泉水金光四射枝叶茂密
五彩的云霞又红又亮的火球喉咙干得直冒烟颓然倒了下来
金色的光辉西沉的太阳奋力向前一抛鲜果累累的桃林奋勇前行
鲜美的桃子
二、形近字
乞(乞求)攻(攻取)渡(渡河)旱(干旱)稠(稠密)淌(流淌)
气(生气)功(功课)度(温度)早(早晨)绸(丝绸)倘(倘若)

霄(云霄)烛(蜡烛)偷(小偷)姓(姓名)徒(徒弟)溉(灌溉)
宵(夜宵)浊(浑浊)榆(榆树)牲(牺牲)赶(赶忙)既(既然)
消(消灭)独(单独)愉(愉快)性(个性)陡(陡峭)概(概括)

晓(春晓)官(官员)逼(逼近)睁(睁眼)催(催促)吊(吊灯)
浇(浇花)宫(故宫)富(丰富)净(干净)璀(璀璨)呆(发呆)
绕(围绕)管(管理)副(副词)静(安静)崔(姓崔)另(另外)
饶(富饶)馆(饭馆)福(祸福)挣(挣钱)摧(摧毁)兄(兄弟)

灌(灌溉)然(突然)窿(窟窿)能(能干)愤(愤怒)贫(贫穷)
罐(瓦罐)燃(燃烧)隆(轰隆隆)熊(熊猫)喷(喷泉)岔(打岔)

蹋(踩蹋)纯(纯洁)炼(冶炼)治(治疗)息(休息)盒(盒子)
踏(踏实)吨(一吨)练(练习)抬(抬手)媳(媳妇)合(合同)
榻(竹榻)顿(停顿)冻(冷冻)冶(冶炼)熄(熄火)
塌(倒塌)钝(钝角)栋(栋梁)怡(心旷神怡)
三、多音字
屏____(屏幕)没____(没有)
____(屏住呼吸)____(淹没)
四、同音字
xiāodùchóuɡàizhēnɡliàn
云()()河()密灌()()眼锻()
()夜温()丝()大()()扎()习
五、近义词
美丽-漂亮稀少-稀疏荒芜-荒凉管理-治理满意-同意
突然-忽然急忙-匆忙立刻-立即危险-危急挣扎-挣脱
冶炼-锻炼传说-传闻快乐-愉快漫长-悠长固定-稳定
遗憾-可惜颓然-颓丧(沮丧)充满-充盈(充溢、充裕、充斥)
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欢喜-欢乐(欢快、欢悦、欢欣)
六、反义词
挣扎-服从燃烧-熄灭稀少-众多明白-糊涂漂亮-丑陋深-浅
沉没-漂浮迎接-送别围困-解救常常-偶尔黑暗-光明长-短
喜欢-讨厌快乐-悲哀漫长-短暂茂密-稀疏遗憾-满足落-升
升起-落下充满-贫乏固定-移动难过-高兴危险-安全沉-浮
幸福-悲惨提心吊胆-泰然处之荒芜-繁茂(茂盛、茂密、繁荣)
七、生字提示:
1、要读准字音:“晓”读xiǎo;“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了;“官”读
ɡuān;“淌”是后鼻音;“冶”读yě;“挣”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ēnɡ
2、词语解释: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从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炊烟。课文中指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心和胆好像悬着,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情绪不安。
面如土色:形容惊恐害怕到了极点,脸上没有血色。
3、课文分析:
(1)《古诗两首》:
①《乞巧》通过人们欢度七夕节这个充满美丽幻想的节日,表达了人们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②《嫦娥》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2)《西门豹》:
①西门豹了解到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由(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巫婆、官绅逼着老百姓出钱)和(年年闹旱灾)造成的。
②处理这事,西门豹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借口说(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扔进了漳河);同时也给了其他官绅一个警告:(不要再借这些迷信来骗钱、害人了)。然后,他(兴修水利),(开凿渠道),使农田得到了(灌溉),农民有了(好收成)。这些事说明,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有智慧、讲策略)的人。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