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透镜21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7

八年级物理透镜21。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透镜21”,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演示:用凸透镜会聚投影仪的光线,使纸片冒烟,

每个小组有两个透镜,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观察,动手活动、讨论。

发言

一、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如何画出透镜?

3、完成:反馈练习一,思考、回答

练习、订正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一)探究:一条光线,经过透镜,光路是怎样的?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明确器材和组装。

2、根据猜想分组,明确研究任务。

3、进行实验

4、指导学生的汇报展示

5、得出结论,寻找规律

思考、讨论猜想

猜想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汇报交流

思考、讨论,

(二)探究:两条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

1、组合两组的结论,发现差异和新规律

2、指导分组实验,验证规律

3、演示交流思考,回答

动手实验

观察,

(三)三条及多条光线的情况

1、引导学生猜想,

2、演示实验验证,

3、完成:反馈练习二,订正

猜想

观察

练习、

(四)相关概念

1、根据学生探究结果,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的概念。

2、完成:反馈练习三,订正

思考、记忆练习

三、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

回顾、发言

四、补充理解

教师补充、提炼:1、认知方面

2、方法:

回顾、思考

五、检测

综合检测

练习、订正

六、布置作业

1、实测凸透镜的焦距

2、课本62页2-5题课题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猜想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实验设计

器材

凸透镜、激光手电(只)、

激光手电(只)、、

光路图

12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厘米

F

F

F

F

精选阅读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22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透镜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4、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焦点、焦距的定义。

2、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用具

透镜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完成下列光路图:2f表示

注意事项: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1)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2)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3)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4)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本课小结:(1)注意几个概念的讲解……物距、焦距、2倍焦距等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最清晰的位置?

(3)如何确定虚像、实像?

作业布置: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眼睛和眼镜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4、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用具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

完成光路图:空气玻璃

FF

水空气新课教学:课题:眼睛和眼镜

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本课小结:……作业布置: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时安排

1

课型

执教者

班级

八(1、6)

知识

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用具

显微镜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新课教学: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作光路图说明)

小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1)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作光路图说明)

小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3、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本课小结:

作业布置: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11


初中物理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镜》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新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透镜》之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前,意在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在制作产品时的重要价值,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并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像有形成丰富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做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一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并表达出来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3)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类成像情况;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教学思路: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本着以活动为载体,运用教育教学形式活动化课堂教学四步模式“活动导入、活动探索、活动升华、活动延伸”,以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胶片、放大镜、

学生制作器材:模拟照相机,滴管、玻璃片或透明直尺(三角板)、盛水烧杯、试管、胶带、铁丝、卡纸、薄膜、凸透镜镜片。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

展示故事:《谁放的火?》

既引入对上节知识的回顾又为新课打开思路。提出生活中有好多地方应用到了透镜。(进入学生活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的应用到了透镜?)。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通过此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并且能调查学生的学情,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活动探索:

活动一:放大镜成像探究

情景引入:我的手指被课桌划了一下,感觉扎了一个刺,可眼有看不太清,怎么办?

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放大镜阅读课本上的文字,进行观察。采用自主学习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成像的特点,并且总结出看清文字的方法或要求。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讲解,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要求:只观察总结放大情况。

关键:用光屏能收到吗?(为下面的实像、虚像教学做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板书。

活动二:投影仪成像探究

情景引入:放大镜能成放大的像,给同学们的这台仪器也能成放大的像。它的主要原件也是凸透镜。

演示------放大作用

学生观察:凸透镜位置(暂不接触螺纹透镜,但可观察),介绍其构造。

演示方向变化------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上台:激发探索欲望。

教师提醒:能否在光屏上得到像?再次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学生总结:能在光屏上呈倒立放大的像

师生互动,板书。

延伸知识:使学生对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的初步认识

活动三:照相机成像探究

情境引入: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像,那照相机能呈什么样的像呢?

1、现场调查活动: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

(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关于照相机的知识,通过调查初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多少,避免重复教学,明确下一步的教学方向,也让学生体会到做为信息源和信息发布者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他们以后在这方面做的更好。)

2、实验探究:

学生小组活动

先观察可以在光屏上成像,了解基本原理

后拿出课前准备的模拟照相机;让学生说出模拟照相机的制作过程。

猜想:像的情况。

再制作模型-----此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协作能力。学生再次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此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结合实物观察照相机构造及基本的使用。认识照相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来制作模拟照相机,并用自制的相机观察室外景物。)

师生互动:总结规律。(板书要点)

(实验观察过后,要进行问题讨论环节,促使学生对相关表象的认识深入一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对于实验交流情况,教师要做积极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群体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思考实践: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提示以一种变化的角度看待问题。

3、作品展示:

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避免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仍然沉迷于作品,影响学习新知)

活动四:实像与虚像性质归纳

情境引入:我提醒了大家三次成像的位置。大家有什么思考?-----分散难点

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学生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从不同点中初步认识实像与虚像特征和区别。

(生学习了三种生活用具的成像特点后,发现同样是凸透镜,但可以有不同的成像特点,引起学生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欲望,为下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五:自己制作凸透镜

如果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凸透镜,但是手头上没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利用手边的器材)----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样的设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总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升华延伸:

一.网上查找照相机的发展过程;

二.课外参加摄影小组,用所学的知识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让活动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仪器像的性质其它---位置、变化等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物距越大像越大

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小像距大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像距小

实像与虚像的特征和区别

(通过板书,简明扼要地将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出来,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强化重点知识。)

教学后记:

首先对自己来说,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大胆的对课本教学顺序进行了重新安排,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并获得成功。其次,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放手,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放飞学生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自行探究中获取了真知。第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学们懂得了学习物理必须深入实践,学会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动手做实验和分析思考,从而解决物理问题。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通过几天的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本章节的知识,所少的是对这些知识的融汇贯通和基本应用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斌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关物距大小与像距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法。

六、实验器材

光具座、焦距10cm凸透镜、光屏、蜡烛、打火机。

七、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环节1:

课前内容回顾

1课前内容回顾:让学生回忆填写出表中的缺少的内容。

2实验:学生用放大镜成2种像的实验

活动1:学生回忆填写出表中的缺少的内容。让学生迅速回忆起微课中重要内容。

活动2:学生用放大镜成2种不同像的实验,并说明是用何种凸透镜成像规律成的像。

环节2:

课中答疑(min)

1、讲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提出的问题。

活动1:展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

展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

2、讲解学生错误最多的几道题

活动2:

学生在课前作业中遇到的错题,并让做对的同学讲解这些题目

环节3:

课中探究(min)

实验一:

如何去测焦距

活动1:协作

让学生设计如何去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最后老师公布2种测焦距的方法。

实验二:

让学生设计探究物体成实像是物距大小与像距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活动1: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

让学生设计探究物体成实像是物距大小与像距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分组探究,总结得出其结论。

活动2:练习

尝试利用物距大小与像距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解决习题

环节4:

口诀记忆(min)

利用口诀和习题对本节内容小结和反馈练习

活动1:展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让学生自己理解其中的道理,并解释给班级同学听

活动2:反馈练习

八、板书设计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