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数字地球学案(湘教版必修3)

小学数字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7

数字地球学案(湘教版必修3)。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字地球学案(湘教版必修3)”,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3.4数字地球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掌握“数字地球”的概念。2.通过资料,了解“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3.了解“数字地球”与GIS、GPS、RS之间的关系。

一、数字地球的含义

1.含义:数字地球是①__________的地球——地球的②____________。

2.制作:将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照地球的③____________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3.优点:可以④________、⑤________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

4.核心:用⑥______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⑦________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⑧________,并使人们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有关地球的信息。

5.关键技术

(1)⑨________________与高速网络技术

(2)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提供最基本的⑩__________数据

(3)________技术:构成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

(4)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据管理体系、空间数据交换网、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大容量数据________技术

(6)可视化和____________技术

(7)高性能________能力

二、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

1.利用数字地球的数据可掌握各地的______状况,有助于恰当部署________打击犯罪。

2.可模拟环境变化对濒危物种的影响,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______________。

3.掌握作物病虫害及其生长情况,科学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作物○21________。

4.学者们可以利用数字地球开展○22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 数字地球的含义和技术基础

“数字地球”是1998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首次提出的。进入21世纪,“数字地球”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管理好地球;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的网络化、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城市”能够为人类创造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1.“数字地球”的含义是什么?

 

 

2.“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哪些?

 

3.“数字城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技术应用价值

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能迅速调集大量所需的数据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能提供翔实、动态的数据,形成“数字地球”最基本的空间数据

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GIS、GPS与网络构成“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则提供空间数据的管理体系、交换网、交换标准等

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能集中或分散存储大量的空间数据

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是实现“数字地球”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虚拟现实(简称VR)技术能够生成虚拟环境

高性能计算能力能处理大量复杂数据,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地理现象

 关于“数字地球”的正确叙述是()

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地球”就是指“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D.“数字地球”的核心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地球上自然方面的问题

探究点二 “数字地球”的应用

数字地球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目前在社会经济中得到了广泛利用。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数字地球的具体应用领域及实例

数字地球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全面、及时地提供可信的数据,因此其应用领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能够想到的方面,数字地球就能提供帮助,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应用

领域“数字地球”举例意义

可持

续发

展模拟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对策

数字化空间实验室从全球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政府

决策虚拟大型水库建成后,库区周围和上下游的环境变化为修建水库的可行性和水库修建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GIS分析犯罪模式和犯罪频率合理分配警力资源

百姓

生活模拟教育、商场、娱乐、风景名胜、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的景象坐在家中享受生活

 下列有关数字地球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控制犯罪的发生

B.可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C.可以控制降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D.可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数字地球与“3S”技术之间的关系

数字地球的研究和建设为“3S”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S”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地球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数字地球的含义数字地球的概念、关键技术是最基本的地理知识,需要重点掌握

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数字地球的应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应理解掌握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信息化 ②虚拟对照体 ③地理坐标 ④快速 ⑤形象 ⑥数字化 ⑦自然和社会 ⑧资源 ⑨信息高速公路 ⑩空间 空间信息 空间数据交换标准 存储 虚拟现实

计算 治安 警力 生物多样性 施药 施肥 ○21产量 ○22学术研究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数字地球,通俗地讲就是建立一个“虚拟地球”,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流通。它的应用领域小到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大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严格地讲,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了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人类的活动和生活质量。

2.关键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

3.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的网络化、城市的智能化。

4.意义:能够充分和高效地利用信息,使信息快速流动,提高对城市的管理效率,提高生产和贸易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财富收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创造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考例探究1 C [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都与数字地球有关,但它们并不等同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诸多关键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高速网络技术是其关键技术。数字地球不仅可以处理自然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处理社会问题。]

探究点二

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并提出解决措施等。

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考例探究2 B [数字地球能够及时提供地球表面各点信息,虚拟过去和将来的环境变化,为人们处理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提供信息服务,但数字地球本身无法控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扩展阅读

数字地球教案


3.4《数字地球》教案(3)(湘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
在获取和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锻炼学生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取、整理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整体认识,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数字地球的定义,特点
2、理解数字城市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3S技术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节3S技术吗?
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某区域全面资料的技术。
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能为无人区科学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侯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
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能对获得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的技术。
新课
一、认识“数字地球”
有了以上的回顾,我们来认识一下数字地球
1、数字地球的提出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做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
他指出: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为依据的、具有高分辨率和海量数据、立体显示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
2、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
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它需要很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如信息高速公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与存贮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并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融合。
3、数字地球的特点
(1)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这三者的融合统一,是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2)数字地球可以迅速充实和联网。[
(3)数字地球是一种开放式的数据平台,它采用动态、仿真和虚拟等先进的技术,具有立体和动态显示数据的能力。
(4)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图表、文本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其中提供信息服务是最主要的任务。
(5)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
4、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说出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
主要有: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
二、未来城市-----“数字城市”
1、了解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数字城市的内容
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的网络第(包括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移动通信网、光纤网、广域网、局域网等),城市的智能化(包括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教育、网上医院、网上政务等)。
3、数字城市的好处
能够为人类创造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4、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
美国:全国约有60个城市正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的示范工程;卫生医疗行业建立的“健康网络”,“计算机医生”通过Internet向病人提供会诊和保健咨询;许多学校已开始转向多媒体教学;大多数银行通过电视、计算机和自动出纳机开展业务,并逐步转变成为“虚拟银行”;集成化的全国性各种电子化系统,为公众和政府间的互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目前,联邦政府、州已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建有自己的站点,并在2003年实现政府管理电子化。
中国: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投入数字城市建设、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例如:“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智能济南”等。其中,北京市明确提出“数字北京”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建设宽带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首都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构建起秘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信息化软环境;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设信息化社区。
5、建立“数字城市”的意义
(1)城市发展:建立数字城市,实现城市信息化,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增强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信息化还将带动全球化,是城市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必要条件。
(2)区域发展:城市信息化给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信息上的支撑,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从而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全球化。
(3)日常生活:城市信息化使得智能化交通、智能化住宅小区、数字化企业、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娱乐等成为可能,还带动了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为居民生产、生活和学习创造更方便、舒适、高效和安全的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未来校园------“数字校园”
1、数字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通过整理加工,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校园内,又面向社会的一个超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够共享教育资源。
2、数字校园的内容
在数字校园中,将建成属于自己的校园网络。通过网络,教师不论在校内还是家中,都能进行电子备课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操作,如进行视频点播,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学生的作业和答卷,并进行评阅工作。
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参加教学活动。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信息,学生可以自己调出学习课件,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由计算机进行辅导,借助计算机巩固课堂已学会的知识。遇到特殊情况时,学生在自己的家中借助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并通过实时的考查系统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时,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自己的姓名、学号以及所需图书名称,计算机屏幕上就会立刻显示该书在图书馆的位置和编号,管理人员能很容易找出,并办理借阅手续。
3、想象未来的地理课
(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上地理课时将与现在截然不同。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如果采用越来越高的分辨率,将看见大陆,然后是乡村、城市,最后是住房、树木和其他天然的、人工的地表事物。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学生能够请求得到关于陆地覆盖、动植物物种分布、实时天气、道路、行政区范围以及人口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能被天衣无缝地融入到数字地图之中。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更多信息。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湘教版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理解遥感的概念和基本工作过程。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
1.定义:简称RS,是指借助对①________敏感的仪器,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③________、反射、④__________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⑤________的综合探测技术。
2.优点:视域⑥________,监测范围⑦____,可覆盖整个⑧________。能够⑨________成像、⑩________传输、________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____________。
3.系统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关技术等。
4.常见的三种遥感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使用的运
载工具或
遥感平台
的高度 地球资源、海洋、气象等________,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利用____携带遥感仪器,距地面高度600~25000米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
主要优点
或主要应
用范围 覆盖范围____,不受________限制,可进行○21________、○22________观测等机动性○23______,可根据○24____________选择适当的传感器、适当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主要应用于城市遥感、海面○25____监测、○26____________监测等○27______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二、遥感与资源普查
1.勘探矿产资源:借助遥感技术“○28________”矿产的存在,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29________,大大○30________探矿时间。
2.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通过对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31____________、类型、结构、○32________状况、○33________等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
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1.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地球家园”,提高人们对周围○34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认识。
2.遥感与洪涝灾害监测:通过对洪水灾害前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35______________,为分洪和灾后重建提供○36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工作流程

材料一 通过遥感技术重新测量,科学家提出:“长江变短了”。最近,科学家对长江重新测量后发现,它的长度为6211.3千米,比公认的6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但这一结果并没有改变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的地位。主持测量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尽管这一数字的变化对长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反映了人们对地球了解程度的加深,并有可能成为国家更新重要地理数据的参考。”
材料二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洪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受灾比较严重。国家利用飞机和卫星对该地区进行了遥感监控,获得了大量的遥感影像图片,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制成了淹没地区分布图,图中淹没地区的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而且,利用计算机可对淹没面积按各种要求进行快速、准确的统计。
1.材料一说明了遥感技术在哪个领域的应用()
A.海洋B.地质
C.水文D.军事侦察
2.根据以上材料,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3.简述遥感技术在洪水灾害预报上的意义。
 

 

 

1.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2.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分辨率是较______(高或低)的。
(2)在B图中,传感器接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材料一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波辐射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以作出相应的防灾措施。遥感技术同样对病虫害、洪水灾害等有不同的分辨功能。
材料二 2010年4月23日,受沙尘暴天气影响,兰州市区沙尘漫天,能见度极低。据兰州中心气象台介绍,从23日凌晨起,甘肃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沙尘暴天气,敦煌市出现特强沙尘暴,另有多个地区为强沙尘暴。
1.根据材料一,请你设计运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2.请拟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

序号应用领域课题名称
例防灾减灾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1
2
3
3.沙尘天气经常发生在自然环境恶劣、测站稀少的地区,用气象卫星监测沙尘天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让你来主持沙尘天气的预报,你将利用遥感技术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1.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
探矿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的存在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对森林、草原、绿地以及农作物等资源的调查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2.遥感技术在林业和农业方面的应用

部门应用主要原理
林业清查森林资源、检测火灾和病虫害着火树木、病害树木与正常树木的反射光谱不同
农业识别农作物、估算产量、灾情预报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
3.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环境和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遥感监测的区域范围大,获取环境和灾害信息快速准确,能够及时发现环境和灾害的变化。同时由遥感技术获得的环境和灾害动态观测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处理和分析,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见下表:
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
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虫害、森林火灾、泥石流、地震等有利于防灾减灾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3)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洪涝
C.地震D.森林病虫害
(3)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


遥感探测的范围、获取资料的速度和周期、对地物的分辨率与运载工具飞行高度的关系
装有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除了卫星外,常用的遥感平台还有飞机、气球等。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否则相反。其关系如图所示: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工作过程是基础地理知识,也是出题的切入点。
遥感与资源普查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农业、林业、探矿方面常涉及。
遥感与环境监测遥感在环境监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是常考点,应重点理解掌握。

参考答案
课时准备区
①电磁波 ②不与探测目标接触 ③辐射 ④散射 ⑤变化 ⑥广阔 ⑦大 ⑧地球 ⑨瞬时 ⑩实时 快速 动态监测 遥感平台 传感器 信息传输装置 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 专题卫星 飞机 大 领空 ○21定期 ○22重复
○23强 ○24研究主题 ○25污染 ○26森林火灾 ○27中高 ○28发现 ○29区域 ○30缩短 ○31分布 ○32健康 ○33产量 ○34生活环境与灾害 .○35分布及面积 ○36决策依据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C
2.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变化;受地理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
3.遥感技术视域广阔,不受天气、地理条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它能迅速获得地物信息,为及早部署防汛抗洪争取时间,在洪水灾害预报上有着重大意义。
考例探究1 (1)飞机 航空摄影 高
(2)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光或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光的能量、自身受热也能产生电磁波辐射 不同物体、不同环境条件,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具有识别这种电磁波的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运载工具和区别遥感技术分辨率的高低。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类型为航空遥感。由于距地面近,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在B图,由于传感器接受到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利用原理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在不同环境下反射或辐射电磁波波长不同。
探究点二
1.方案:首先获得太湖水质状况遥感影像资料(或建立太湖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然后对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措施A:防止工业三废(或农田废水、工业废水、其他废弃物)直接排入湖中。措施B:保护太湖周边生态环境;对已污染水体进行(人工或生化方法)处理。
2.如下表:
序号应用领域课题名称
1资源普查野生藏羚羊种群数量及分布
2农作物估产江淮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分析
3工程建设及规划青藏铁路选线分析
3.这种“需要收集哪些方面资料”类的题目,需要从“问题”形成条件或发生过程入手,“反推”需要收集的资料。
沙尘天气的发生需要下列条件:大风提供沙尘运动的动力,疏松、裸露、干燥的地表提供沙源。因此,需要收集气压、地面温度、湿度和植被覆盖状况等资料。
考例探究2 (1)A (2)C (3)C
解析 第(1)题,遥感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对某项事物的观测要利用的就是遥感技术。第(2)题,地震是长期内应力作用下岩层断裂,能量释放产生的,遥感是对地理事物的感知,却无法对一种作用力进行监测。第(3)题,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各种地物不同的反射率来区分地物。森林是否有火灾、土地是否干旱、植物病虫害程度不同都会使反射率发生变化,在遥感影像中能反映出来;而洪峰流量大小不能改变反射率,故在遥感影像中不能反映出来。

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
在获取和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锻炼学生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取、整理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整体认识,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数字地球的定义,特点
2、理解数字城市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3S技术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节3S技术吗?
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某区域全面资料的技术。
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能为无人区科学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侯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
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能对获得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的技术。
新课
一、认识“数字地球”
有了以上的回顾,我们来认识一下数字地球:
1、数字地球的提出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做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
他指出: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为依据的、具有高分辨率和海量数据、立体显示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
2、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
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它需要很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如信息高速公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与存贮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并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融合。
3、数字地球的特点
(1)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这三者的融合统一,是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2)数字地球可以迅速充实和联网。
(3)数字地球是一种开放式的数据平台,它采用动态、仿真和虚拟等先进的技术,具有立体和动态显示数据的能力。
(4)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图表、文本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其中提供信息服务是最主要的任务。
(5)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
4、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说出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
主要有: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
二、未来城市-----“数字城市”
1、了解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数字城市的内容
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的网络第(包括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移动通信网、光纤网、广域网、局域网等),城市的智能化(包括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教育、网上医院、网上政务等)。
3、数字城市的好处
能够为人类创造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4、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
美国:全国约有60个城市正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的示范工程;卫生医疗行业建立的“健康网络”,“计算机医生”通过Internet向病人提供会诊和保健咨询;许多学校已开始转向多媒体教学;大多数银行通过电视、计算机和自动出纳机开展业务,并逐步转变成为“虚拟银行”;集成化的全国性各种电子化系统,为公众和政府间的互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目前,联邦政府、州已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建有自己的站点,并在2003年实现政府管理电子化。
中国: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投入数字城市建设、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例如:“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智能济南”等。其中,北京市明确提出“数字北京”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建设宽带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首都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构建起秘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信息化软环境;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设信息化社区。
5、建立“数字城市”的意义
(1)城市发展:建立数字城市,实现城市信息化,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增强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信息化还将带动全球化,是城市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必要条件。
(2)区域发展:城市信息化给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信息上的支撑,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从而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全球化。
(3)日常生活:城市信息化使得智能化交通、智能化住宅小区、数字化企业、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娱乐等成为可能,还带动了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为居民生产、生活和学习创造更方便、舒适、高效和安全的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未来校园------“数字校园”
1、数字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通过整理加工,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校园内,又面向社会的一个超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够共享教育资源。
2、数字校园的内容
在数字校园中,将建成属于自己的校园网络。通过网络,教师不论在校内还是家中,都能进行电子备课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操作,如进行视频点播,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学生的作业和答卷,并进行评阅工作。
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参加教学活动。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信息,学生可以自己调出学习课件,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由计算机进行辅导,借助计算机巩固课堂已学会的知识。遇到特殊情况时,学生在自己的家中借助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并通过实时的考查系统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时,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自己的姓名、学号以及所需图书名称,计算机屏幕上就会立刻显示该书在图书馆的位置和编号,管理人员能很容易找出,并办理借阅手续。
3、想象未来的地理课
(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上地理课时将与现在截然不同。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如果采用越来越高的分辨率,将看见大陆,然后是乡村、城市,最后是住房、树木和其他天然的、人工的地表事物。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学生能够请求得到关于陆地覆盖、动植物物种分布、实时天气、道路、行政区范围以及人口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能被天衣无缝地融入到数字地图之中。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更多信息。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将全面推行试用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面对即将到来的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尤其面临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的标志和核心任务。本课设计以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2、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本课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本课的知识网络复杂、容量大,教学设计贴近教材,并有一定的拓展和扩充,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