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分析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2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分析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分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分析教案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积累成语,加强口语训练。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编辑推荐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4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4》,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

最美的美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引导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

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

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文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

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

4.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辩—辨—辫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

2.学生练习写字。

苏珊的帽子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感人趣的故事。苏珊本是个可爱的女孩,但由于生病接受化疗,头发掉光了,文章抒发了老师对学生无尽的爱,他尊重每一个学生,想保护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和写字水平,根据上下问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通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中,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善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生自主认读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能在语境中运用。

2、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在生活中要关心、爱护别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插图。

2、同学们:画面上有谁?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

3、有一位小朋友的戴帽子的原因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就是这个小朋友故事。(板书课题:苏珊的帽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识字

1、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再多读几遍。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可通过问别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6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看这几位同学是否把字音读准了。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看书,听一听他们读音是否准确。

3、学生纠正字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小苏珊遇到了什么事?她有些什么变化?

2、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起来读。在小组中读。

3、相机读词和句子:投影出示:词:渴望、蓬勃、残酷

4、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通过读课文有什么感受?(指名发言。其他学生好好听随时给予补充。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苏珊当时的心情。)

5、老师为什么会让每位同学都戴一顶帽子?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6、“自如”是什么意思?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

7、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作业设计:

1、课文,把课文中画出来的句子多读几遍。[基础作业]

2、仔细体会苏珊的心情。[实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学写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开火车读词。

二、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出示生字学生写的时候注意结构特点。另外的字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写字经验,独立书写,有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

3、同位互相评议同位交换作业本,认为写得好就奖给对方一个小五星。学生作业展示,同学互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4、请几位同学上来板书生字,同学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选出“写字小能手”。

三、谈谈自己的经历,你为同学们做过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小组中找出一个说得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写生字和在课堂上画的词语。

2、抄写课文中的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语文天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中“读一读,组成词语”、“抄一抄”、“填一填,组成词语”、读一读,体会感情“、读一读,填一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语:在“尊重与平等”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好词,老师把他们整理里了出来,大家来读一读,看看老师找的对吗?

2、课件出示:在课文中画的部分词。

3、自己独立读一读,然后学生开火车进行轮读。

二、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1、“读一读,组成词语”

出示:

热()宣()闭()乱()

熟()宜()闲()刮()

1)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在小组内学习。在自己查字典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词语。

3)全班交流。表扬那些组词多、正确率高,而且同学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小组。

4)读词体会这些同音字的应用,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用错字。

三、填一填,组成词语

大-小始-终是-非生-死甘-苦进-退长-短东-西

不()则()同()共()自()至()出()入()

取()补()声()击()口()心()()惊()怪

四、读一读,填一填

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并用其中两个造句。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开卷有益“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1)全班交流认识的字,找出难记的字进行全班交流。

(2)识字游戏。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6、分角色朗读。

二、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说说同学的优点。

1、小组互评,选出各组的小明星。

2、全班交流,评出班级小明星。

四、实践作业设计:

写写你的好朋友最近有哪些进步?

五、课堂总结

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李时珍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编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4.齐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的古方?想象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5.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生分排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用?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自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4自然段。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目》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生学习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国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词句和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是哪里的一块石头,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及“中国石”的特点。
(二)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练习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练习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2.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驻(zh))守:部队驻扎某地(课文中指戈壁滩)进行防守。
戈(g5)壁滩:“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词意见教案后“资料”。
积聚(j)):积累。
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指人迟迟到来。课文中用来形容春雨延迟到初夏才下,表达战士们盼雨的心情。
洗润(r)n):润,湿润。课文中指戈壁滩被雨水冲洗得湿润起来。
大漠(m^):漠,沙石覆盖的地区。课文中指部队驻守的戈壁滩。
瑰(gu9)丽:瑰,珍奇。课文中形容戈壁滩雨后的朝霞异常美丽。
朝霞(xi2):霞,因受日光斜照而显出红、橙、黄等颜色的云。课文中指戈壁滩上日出时东方的云霞。
倾泻(xi8):泻,液体快流。课文中形容朝霞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
裸(lu%)露:裸,露出,没有遮盖。课文中指滩上的石头没有东西遮盖,极易看出它们的光彩。
俯(f()身:俯,头低下。课文中指低下身子选择可心的石头。
咚咚(d#ng):象声词,像敲鼓的声音。
勒勒(l8)车:一种由牛或骆驼拉的板车,草原和戈壁滩比较需要。
邀(y1o):邀请。课文中指赶车的小姑娘邀请“我”到珍珠泉洗石头。
昭(zh1o)君出塞(s4i):(见教案后资料)
饮(y!n)水:饮,喝。课文中指昭君出塞路过珍珠泉边喝水。
苦涩(s8):涩,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课文中形容水又苦又涩。
肖(xi4o)形石:肖,相似。课文中指像雄鸡形状的天然石。“肖”,这里不要读“xi1o。”的音。
版(b3n)图:版,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子。课文中指我国的领土。
不禁(j9n):禁,忍住。不要读成“禁([emailprotected])止”的“禁”的音。课文中指“我”看见肖形石像祖国版图,忍不住喊出“应该叫中国石”。
傲(4o)然:傲,骄傲和自豪。课文中形容像祖国版图的雄鸡,坚强不屈地挺立着。
不仅(j!n):连词,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还”等呼应,表示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
皱痕(h6n):课文中指“中国石”表面皱起来的印儿跟祖国大陆的地貌相似。
祁(q0)连山:我国青海省南部,甘肃省西部山脉,海拔4000米。
吐鲁番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我国最低的地方。盛产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紧挨着。课文中指“台湾”、“海南”两颗肖形石,紧靠祖国大陆。
岛屿(y():屿,小岛。岛的总称,课文中指台湾、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见。课文中指“中国石”是大家希奇少见的事物。这里的“罕”读时要儿化。
盛誉(y)):誉,名誉,名声。课文中指“中国石”获得“最佳宝石”的极大荣誉。
奉(f8ng)为至宝:奉,尊重。课文中指把“中国石”尊重为最珍贵的宝物。
快慰(w8i):慰,安慰。课文中指战士夜里站岗放哨时,摸到“中国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3.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误读: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读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emailprotected])的”中的“似”,不要读成“[emailprotected]”;
“虽(su9)然”的“虽”不要读成“su0”;
“大伙”的“伙”应读儿化韵。
(二)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7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7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8、9两个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7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也就是第8、9两个自然段,写了大伙兴奋地观赏“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的。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三)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依据“思考练习”第1题要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石的激动心情及为它命名为“中国石”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读,即第一段开头。说说上节课归纳的段意。
(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我也成了石头迷。)
2.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可以查工具书)“举目”、“沙海”的“海”、“漫滩”的“漫”和“可心”。
(“举目”是抬眼四处望无边的沙海。“沙海”的“海”,形容沙漠无边。“漫滩”的“漫”是到处都有石头。“可心”是指满意的石头。)
3.提问:读了文章的开头段,我们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中心人物是谁?
(边防战士)
还了解到边防战士休息时常常做的一件什么事?
(拣石头)
还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什么地方?
(戈壁滩)
戈壁滩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根据教案资料(见后)再适当补充。)
4.在这样一个除了沙子就是石头的荒凉的环境中,边防战士为什么要拣可心的石头,还要举行“赛石会”?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暂不做解答,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会理解这个问题。
5.课文开头段交代了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还开赛石会。接下来第二、三段仍然写的是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开赛石会什么的。大家读了课文,感觉到重复吗?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不是重复,那么第二、三段内容跟开头段内容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议论后再回答。
(开头段的内容和第二、三段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区别在开头段是为了整体说明情况,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让读者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突然的感觉。例如开头,首先介绍戈壁滩的荒漠;说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常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说“经过十几次比赛”等,都说的是经常的事。可是第二、三段内容就不同了:说的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雨后大漠,风清气爽”的时候,“我”拣石头时发现了一块跟祖国版图相似的“中国石”,并精心爱护它的故事。
显然,开头段的内容是第二、三段内容的概括和铺垫;第二、三段内容是开头段的具体和深入。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常见的开头,总说一般情况,接着其他段落再分述个别具体事例的写法,表现我们的学习生活。)
(二)阅读学习第二段。
1.读,再分出层次。
提示:第二段写拣“中国石”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用了7个自然段。回头看看我们概括的自然段段意,这7个自然段在记述拣“中国石”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说发生了哪些情况?仍旧用自然段归并法划分。先自己划分,再小组议论。
(第二段共7个自然段,可以归并、划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2、3自然段):拣可心的石头。
第二层(第4~6自然段):到珍珠泉洗石头发现了“中国石”。
第三层(第7自然段):认真观赏“中国石”。)
2.再读第二段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从词语的恰当使用和生动的描写中,看看“我”是怎样拣可心的石头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提问: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释春雨“姗姗来迟”。为什么春雨洗润戈壁滩,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呢?
(本该春天的雨迟到初夏才下,流露出战士们盼雨的心情。经雨水清洗润湿之后的石头,色彩更加鲜明,纹理更加清晰,所以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营房拣石头时,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雨后的戈壁滩:微风送来清新凉爽的空气。给人以爽快的感觉。白杨是高高直立、繁密茂盛的。朝霞异常美丽,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经雨水冲洗过的石头,在朝霞映照下,显出珠宝的光芒,玉石的色彩。雨后大漠的风景这样美丽,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拣石头,“我”的心情是兴奋的,舒展的。)
③课文把这些显出珠宝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头,称它们为“小精灵”,“我”把可心的一颗颗拣起来。“小精灵”是什么?把可心的石头称作“小精灵”,这表达了“我”的什么感情?
(“精灵”是指聪明机灵的人,加“小”又表示了小巧可爱。把戈壁石称作“小精灵”,是把石头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行为的人看待了。这充分表达了边防战士对戈壁滩和戈壁滩上的那些美丽的石头的一种喜爱感情。)
3.读第二段第二层(第4~6自然段),洗石头并发现“中国石”的一层。
①赶勒勒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讲了昭君出塞路过泉边饮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变甜并长流不尽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跟边防战士守卫边防,拣可心的石头的故事,两件事有什么联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小组议论后再解答,教师可做补充)。
(1900年前,西汉王昭君出嫁到塞外,对汉族和匈奴的民族和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文点了这个故事,是为了表明:古人都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到塞外艰苦的地方去。何况今天我们的战士,更会以苦为乐地守卫边防,保卫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的。)
②来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拣来的石头”时,小姑娘高兴什么,“惊叫”什么?
(“高兴”拣来的石头像这像那。“惊叫”是惊奇地喊起来,因为她发现了一块像雄鸡的石头。)
③当“我”接过来注视这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时,发现很像祖国版图的形状。(教师可指中国地形图以显示雄鸡形状)这时,“不禁”喊出来:“这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喊出来”?“中国石”?小姑娘为什么也吃惊地看着“我”呢?
(“我”“不禁喊出来”,是“我”不由自主地“喊出”这块石头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这是由于“我”太熟悉中国版图的形状像雄鸡了,所以看见了就没有思考,脱口而出,“喊出来”是表示太激动了。也进一步反映了战士们的心里总是装着祖国。至于小姑娘吃惊地看着“我”,也喊了一声“中国石”?是表明小姑娘对意外发现“中国石”感到非常惊奇,也感到十分喜悦。也同样表明了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接着,“我”又补充说“老师常讲,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鸡用“傲然挺立”形容,太恰当了。“傲然”是什么意思?“挺立”是什么意思?这里表现了雄鸡的一种什么气派?包含着“我”的一种什么感情?
(“傲然”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挺立”是高高直立的样子。这里表现了祖国的版图像坚强不屈、高高直立着的雄鸡,不可动摇,不可侵犯。“我”这样说,包含着一种深深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4.朗读这一段最后一层(第7自然段)。
①这一小段共写了三句话,看看哪一句话是概括这一小段内容的。
(第一句话)
②这一小段写了“我”和小姑娘认真观看“中国石”。从“中国石”这块“天然肖形石”的哪几方面观看的呢?比如“拳头大小”是从它的体积上看的,其他从哪些方面看的?
(除了“拳头大小”是从体积上看的,还有“黄白色”是从颜色上看的,“不仅整体酷似祖国版图”是从形状上看的,“连表面皱痕的起伏与大陆地貌相似”是从表面上看的。)
③“我”和小姑娘是从“中国石”的体积、颜色、形状和表面四个方面观看的,说明他们既认真又全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非常喜爱这块“中国石”,觉得它太难得太珍贵了。所以看得很仔细,很全面。)
④“整体酷似祖国版图”,“酷似”怎么讲?
(“酷似”当非常像讲。就是“中国石”非常像祖国版图。)
⑤“表面皱痕的起伏也与大陆地貌相似”,“地貌”是什么?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也就是地形。)
“大陆地貌”是什么形态呢?看看中国地形图。
⑥小姑娘和“我”在“中国石”的表面找到了(教师边指地图,学生边说“天山、祁连山、吐鲁番盆地、长江、黄河、大兴安岭”。)紧接着,他们又做了什么工作?齐读最后一句话。“又挑选了肖形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台湾、海南和祖国这三个词加了引号?
(三个词都是指肖形石,所以用引号。)
“台湾”、“海南”等岛屿,“等岛屿”除台湾和海南指哪些岛屿?
(还可能指西沙、南沙等岛屿。)
“依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靠着”、“挨着”什么的?
(“依偎”是亲热地靠着,比单用“靠”和“挨”要有感情。“依偎”表示“台湾”和“海南”以及其他一些岛屿,像祖国的儿女,紧紧地亲热地靠在祖国母亲的身上,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小结。
课文第二段,写了“我”拣到“中国石”的经过。从在风清气爽的雨后大漠愉快地拣石,到跟小姑娘在珍珠泉洗石,再到怀着兴奋的心情观赏“中国石”。全过程紧紧围绕热爱边疆,心怀祖国这个中心,写得层层深入,充满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第三段,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奉为至宝,以表现战士们身在戈壁,以苦为乐,心怀祖国的崇高感情。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为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并奉为至宝的事实,体会“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读第三段(第8、9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赛石会”上赢得了盛誉一层。
提问、思考并解答:
1.“回到哨所,大伙像看稀罕似的抱着看中国石。”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什么感情?哪几个词语突出了这种感情?
(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十分喜爱“中国石”的感情。“稀罕”是大家认为“中国石”是希奇、罕见的事物。“抱着”表现了大家争先恐后地看“中国石”的场面。)
2.既然大家这样喜爱“中国石”,那又怎样精心保管它呢?“精心”是什么意思?
(“精心”是特别用心的意思。)
课文有代表性地列举出几位战士“精心保管”中国石的举动。他们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战士的举动。
3.写三位战友的举动中,有几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精心”,是哪几个词语?
(“军功章”、“工工整整”、“金字”、“专门”、“嘱咐”、“一定”和“千万”)
再议一议这几个词语为什么突出了“精心”的程度很深呢?
(“军功章”是军人立过战功所得的奖章。装这种奖章的盒子用来装“中国石”,可见它多么珍贵。“工工整整”、“金字”是形容文书非常重视盒子里新装进的珍品。“专门”腾出一个抽屉,也表示“中国石”不是一般物品。“一定”、“千万”也反映大家对“中国石”十分珍重,要万无一失地保管好。)
4.战士们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读最后一小段中的两句话——寂寞的时候,捧着它看一看,心理感到温暖;夜里站岗放哨感到孤独,暗地里摸一摸,心理感到快慰。“寂寞”和“孤独”是什么意思?
(“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孤独”当独自一个人讲。可以想象:边防战士身处茫茫戈壁,远离家乡亲人,心理上不免产生寂寞和孤独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
5.值得思考的是:当战士寂寞和孤独的时候,“中国石”为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慰”?议论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
(边防战士驻守茫茫戈壁,环境艰苦,生活单调。但想着自己站岗巡逻,就是为了守卫边防,保卫祖国,是无比光荣的。因此,每次捧起“中国石”,摸一摸“中国石”,就觉得自己跟祖国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所以,再艰苦、再寂寞也感到有意义,有价值,感到温暖,感到快慰。“中国石”寄托着战士们爱国之情啊!)
6.读课文结尾一句话。教师把这句话的结构改变一下(先果后因改成先因后果),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说法有什么不同:
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所以每逢假日,连里让我把它放在俱乐部里展览,战士们看了,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可苦中有乐。
(两句话的意思没有变,但说法不同:原句先说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原因;老师改的句子正好相反:先说事情的原因,后说事情的结果,多用了一个“所以”。)
(二)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驻守戈壁滩的边防战士,拣到“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的经过,抒发了边防战士身在边疆,以苦为乐,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天地六
教学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金钥匙”几个内容。其中“日积月累”部分体现了字、词、句、标点、古诗诵读等几个方面的练习;“畅所欲言”是让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石头的资料,而“笔下生花”恰好承接上面的练习,让学生找、画、写石头,办奇石展览或讲石头的故事;“开卷有益”为学生讲叙了一个与海力布变成石头的动人的民间故事;“金钥匙”则向教给学生和别人交流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4、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引号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习作。
教学构想:
1、把抄写词语的练习放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2、举行“成语交流大集”,不仅完成书中练习,而且进行拓展活动,以此扩大学生积累量。
3、把“畅所欲言”与“笔下生花”练习相结合,进行处理,直到学生完成。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填一填。
1、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习的要求。
2、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4、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习。并指导学生平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1、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4、设计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5、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1、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2、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3、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1、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

第七单元特产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课文,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4.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产的资料。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
2.再查找资料,了解其它水果产地,多了解一些物产的产地。
导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知道它们产于何地呢?
二、组织学习活动,积累知识。
1.指导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连起来。
2.全班交流完成情况。
3.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还可引导学生说说文中水果的其它产地?
4.引导学生写出文中A2课题物产的产地,鼓励学生多写。
5.交流学生所写的内容,随机指导学生把产地定正确。
6.学生独立完成A3,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7.交流学生完成情况,并引导说出为什么?
三、小结点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家乡吗?知道家乡有什么特产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首古诗都和江南水乡的特点有关系?想读读吗?
二、引导古诗,了解大意,体会感情。
1.学生自己读二首古诗,自学不认识的字词。
2.同桌互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二首古诗的大意。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首诗。
5.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学生谈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三、引导学习阅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学。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重点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删词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语句的优美。
四、总结,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古诗和和阅读课文中感受到了故乡鲈鱼的美,杨梅的甜润,这节课我们也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特产。
二、介绍家乡特产,为写打基础。
1.引导学生回顾《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说说作者抓住了杨梅的哪三方面特点来介绍的?
2.学习作者介绍杨梅的方法,现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怎样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呢?先在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3.全班推荐几名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
三、引导交流,学生通过问、查后对本地特产的介绍。
四、潜移默化,引导写作。
1.刚才我们在班里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还了解了本地的特产,如果要让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怎么办呢?
2.为了让所有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想让大家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或产品介绍,你们有没有信心。那么广告词或产品介绍怎么写呢?
3.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或产品介绍,点拨这些广告或产品介绍主要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并且要配合生动活泼的画面。
4.学生构思作文。
五、巡视点拨。

第四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文。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写好的作文。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亲情
礼物
一、教材分析:
《礼物》是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从中学会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浓郁的生活息,贴近学生生活,适宜朗读、积累和练笔。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三年级上册注重了读书与练笔并行,学习使用优美的句子,变文本语言为中心语言,促感悟之情为笔下之情。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呼唤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教学设计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思维训练,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3、懂得礼物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感恩,了解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体会亲情的可贵。
4、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五、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认识生字9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亲人的关爱和期待。
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七、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平分生命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时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教学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生命》)
2、师: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3、师:是啊!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平分生命》这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画出来。
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指导名读文,思考:小男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评价读文情况,再交流问题。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2教师提出发言时的注意事项。
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4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5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6学习第7页比一比。
①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②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畅谈所得,交流资料。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学生交流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三)积累好词,背下佳句。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和2自选一题,3必做。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抄写词语3遍。
妈妈的葡萄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狐狸妈妈为小狐狸出外寻找食物,被猎人追赶,在危难之际大声呼喊让小狐狸逃走。几年之后,长大的小狐狸回到原来的住处,发现自己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长着葡萄。他明白了是妈妈的葡萄,懂得课妈妈的爱。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正确读写本课的8个生字及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初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思、说、读的训练。
4、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1、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儿歌《妈妈的爱》,哪个同学还记得?(指名背诵,给以表扬)
2、有一只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阅读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朗读情况,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b指名复述课文大意
3、师总结并板书:妈妈爱小狐狸
三、讲读课文
1、默读(1-6)自然段,同学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
2、从这部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妈妈很爱小狐狸)
3、从哪儿能看出妈妈很爱小狐狸?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谁能读出路途的遥远,妈妈的劳累?指名学生有感情的读
老师仿佛看到了妈妈不顾劳累去为孩子找吃的。当时妈妈走了这么远的路,那回来的时候怎样?
b“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狐狸妈妈实在跑步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
“实在跑步动了”妈妈多爱自己的孩子呀!
师领读,指名读。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c“呜——危险!快逃呀!”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想象狐狸妈妈当时的处境。指名读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为什么妈妈不直接带着小狐狸逃走呢?
“实在跑步动了”让孩子“快逃呀!”
猎狗越来越近,妈妈让孩子快逃应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5、想一下猎狗怎样追?妈妈会怎样?
你们希望有什么样的结局?不希望有什么样的结局?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6、师小结:在紧急的时刻,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孩子,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7、谁能带着感情再次读1—6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看是否读出了妈妈对小狐狸的爱。
8、听到呼喊声后,小狐狸逃走了,后来在山洞附近的书下发现了一棵葡萄,想一想葡萄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9、小狐狸明白了葡萄是从哪儿来的,他还明白了什么?
“小狐狸放开嗓子”喊道:“妈妈,谢谢你!”应该怎么读?用什么样地感情读?
齐读最后一段。
四、活读练笔
1、也许妈妈还活着,它们还会重逢,也许妈妈已经不在了,也许故事还没有结束,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开去:
“如果妈妈还活着……”
“如果妈妈已经死了……”
2、学生练笔
3、组织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故事。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
二、继续交流上节课的续写。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摘、嗓”。
摘:注意右边不要写成“商”
嗓:左上不边的三个“又”要小
(3)比较组词
狐()理()饿()摘()棵()
孤()狸()鹅()滴()颗()
(4)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辨析词义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比一比,辨一辨。
辨一辨:同桌说说这些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比一比:比较下面的字有什么异同。
(礼——扎,博——搏,幼——幻,幸——辛,敢——取)
读一读。(全班齐读)
抄一抄。(把词语抄一遍)
抄一抄,说一说。
读一读。(全班齐读词语)
造一造:用每个词语造句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说一说:谁能说出“关爱、犹豫、相依为命、不知不觉、期盼”的近义词?
抄一抄:从课文中摘抄一些优美的词语。
比一比,写一写。
比一比:比比这些词语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写一写:你能再写出几个意思相同的词吗?填在课本里。
读一读。(全班齐读)
说一说:在小组里把每个词说句话。
第二课时
想一想:让学生回忆在家里的幸福时光。
说一说:让小学联系生活与体验,说说在家里家人是怎样疼爱自己的,或者
说说你有一个怎样幸福的家?
1、出示说话要求。
2、小组内交流。
3、择优全班交流。
思一思:你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你觉得你更应该怎样做?
1、小组内交流。
2、择优全班交流。
记一记:
记一记了解的父母工作情况。
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
(注:其它题已结合课文讲解)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冬天过去了,我的梦已被染绿。”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对春天的向往。
3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懂得要像“我”那样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春天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文中的生字词。
2分小节指名读诗歌,检测文中生字的认识情况。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散”,并口头扩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语句知道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我”发现田野秘密的那种喜悦、自豪的语气。
2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师可适当引导,体会“我”对春天的向往,并将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
四、拓展与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背《村居》。
3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背诵诗歌。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同学们,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再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还想读读吗?
二、配乐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2你还看见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怎样?
3带着你的感受,再讲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三、读背古诗《村居》
春天多美呀!今年老师带来一首诗,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古诗《村居》。
1图文结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些自易错或较难写?
2重点指导:“散”、“融”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理想的翅膀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的“建筑、翩翩起舞”等。
2读懂课文,了解“我”和小朋友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海逸,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我”和小朋友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从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板书课题“理想的翅膀”,学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让我们带着各自的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看你从文中是否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师检测生字,并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读课文,说说你从科文中读懂了什么?
2结合课文思考:“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样的理想,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2—7段(学生怎么理解,就怎样的读,读出对理想的憧憬即可)
4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理解的翅膀”?(风筝)
5说说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3完成思考2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春天,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场面吧。
二感情读文,给课文分段,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着课后思考2,给课文分段。
3全班交流分段情况,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4学生概括段意。
师小结:课文按先写地面—再写空中—再回到地面的顺序写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也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显得很有层次感。)
三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写“翩、竖、薇、舞”等。
四指导学生完成“开卷有益”——《雨在唱歌》
1自由读短文,说说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2想想:短文是以什么养的手法写的?(拟人)
3再读,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4同桌读,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春天的雨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沙哑、飘洒、疲劳”等词。
2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感情。
3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后最后一段,懂得“春天的雨点”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认生字。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春天的雨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用喜欢的方法认识文中生字。
2检测学生认字情况,重点检测:跪、竭、朦胧、蓬“。
三书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
3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意思。
4仔细读课文,说说那一部分对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找出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边读边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结合课文21段,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用意,感受老师的以后,达丽玛是怎么做的?(师通过指导朗读,是学生体会师生之间的爱。)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联系自己感受师生之爱。
2指导写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春天的雨点》。
二感情朗读,回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讨论“春天的雨点”涵义?
三拓展与延伸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要说的?
2说一说在你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情?
四指导写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那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蒙(不要少写一横)、忍(“心”字头上一把刀)、蓬(上下结构)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抄一抄。
五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天地二
教学分析:
本教材有: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初显身手,开卷有益…
教学目标:
掌握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大小写字母互换练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下面加点的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嫩草散步竖琴善良忘记绿蒙蒙
二、你能写出与大写字母相应的小写字母吗?写完了拼一拼。
CHUNTIAN----YUDIAN--------
FENGZHENG--JIAOBU--------
LIXIANG-----MENGLONG------
三、抄一抄:
布置嘱咐毛茸茸秘密
翅膀建筑翩翩起舞
沙哑飘洒疲劳朦胧蓬勃
四、读一读: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欣欣向荣万紫千红莺歌燕舞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五、读一读、比一比:
?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她飞到天上,会好好想想的。
?她一直望到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老师的背影慢慢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读一读、背一背: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初显身手:
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办个小展览:
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有诗、画、文、歌……
三、开卷有益:
以自读为主学习《雨在歌唱》:
查找生字、词;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朗读……
四、金钥匙:
认识“文房四宝”。
五、自检:
讨论时,听到不同的意见,我能够做到:
★心平气和
★认真思考
★吸收别人正确的意见
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第三单元读书
小小的书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4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1师小结。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不好走(勇敢、乐观)

不十分安全

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4.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2.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二)初读课文,介绍背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三)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文中“持、刷、抄、睁”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2)多音字区分并组词:
(3)区别同、近音字并组词。
抄()嗓()须()恨()
吵()桑()需()狠()
2.注意下列字的部首:
凳:上下结构,查“几”部。
替:上下结构,查“日”部。
须:左右结构,可查“彡”、“页”部。
励:左右结构,查“力”部。
缺:左右结构,查“缶”部。
3.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锅:右下框内人,最后一笔是点“丶”。
嗓:右上是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丶”,木最后一笔为“捺”。
投:右上第二笔是。
爆:右下共5笔,即氺。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2)炮火连天:炮弹爆炸后的火焰与天空相接,形容战斗激烈。
(3)渴望:迫切地希望。
(4)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5)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6)叨念:因为牵挂而不住地说。
(7)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五)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
(二)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三)认识省略号及其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二)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段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
首先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
教科书指学生用的书;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宝贵的。
为什么教科书如此珍贵?教科书到底珍贵在哪里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讨论明确: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
(2)带着问题再读第1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延安小学的同学们“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
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②师生问读第2、3句,思考讨论:从什么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教师出示下表,帮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填写,理解延安小学学习条件的艰苦。
第二句中的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是:
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重点句帮助理解:
投影A,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所以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说明,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B句: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的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③体会重点句第三句的意思,打投影。
投影:“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此句与下面两句比较,进行语言训练。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里?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
(3)总结第1自然段段意。
延安小学师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仍顽强地坚持学习。
2.学习第2~6自然段:
(1)它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2)再读课文,从第2~6段中进一步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
学生读书,自学讨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进一步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时的心情。
在理解了词语的基础上,练习用词语填空,指导学生理解因果关系。
(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
①(所以)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跳起来)。
④(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3)三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4)归纳、总结第2~6自然段段意: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带“我”去领书。
3.学习第8~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
学生默读搞清8~11自然段主要讲了三个意思,所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8段):主要写“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的高兴和急切心情。
第二层(9~10段):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身体保护书而英勇牺牲。
第三层(第11段):张指导员的临终嘱咐一直鼓励我前进。
(2)学习第一层:(第8自然段)
自己散读课文,体会“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出:“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心情是高兴和急切的。课文中“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这些词句,生动体现了“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急切。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我”和指导员取到书时高兴和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3)学习第二层(9~10自然段)
①过渡语:我和张指导员领到书后怀着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往回赶时,途中发生了什么情况?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整理老师给的下述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
②投影:读后请排列下列句子,并加上标点。
我头部受了伤
那捆教科书还压在指导员的身上
∴炸弹爆炸了
∷发现指导员伤势严重
实际排列顺序是:∴→→→∷
③再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段内容。
看课文插图,想象“我”从晕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
通过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
再读这两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记述张指导员护书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具体加以体会。
投影A句:“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指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投影B句:“快卧倒……”,“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引导学生体会两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快卧倒……”——表示张指导员的话还没有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昏过去了,此后的事不知道了。
(4)学习第三层(第11自然段):
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生命保护教科书?他的话语做了最好回答。请同学们自读第11自然段,认真体会这段中的语言部分。
投影体会A句: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断续的说话。指导员身负重伤,刚刚苏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可见指导员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只有书,书在其心中占了重要位置。
投影体会B句: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声音微弱,断断续续。这是指导员临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寄托着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这捆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它是十分珍贵的。
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体会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和无限期望。
(5)总结第8~11自然段主要内容。
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
4.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带着下述问题,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学生自学后讨论: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指指导员对学生们寄予的无限厚望。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指导员的话和指导员舍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指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是来之不易,是用党中央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还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这个期望还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发愤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4)指导学生用尊敬的心情和努力学习的决心来朗读这段话。
(5)总结最后一自然段段意:
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我”前进。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每两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三)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在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自然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学习省略号的几种不同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体会思想感情。
强调:第二段读出张指导员,“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兴奋感情。第三段要读出带省略号句子的语调。
(二)总结全文。
1.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课后练习中段意内容。投影四段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下面的内容。
①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②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③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④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2)根据段意内容合并自然段分段。全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1)“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第二段(2~7)紧急情况下,“我”和张指导员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第三段(8~11)在取书回来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第四段(12)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我”前进。
(3)指导学生练习给各段拟小标题: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各段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书的力量。
2.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事迹,赞扬了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老一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哪里?
学生讨论,明确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
(1)环境艰苦,学生没书渴望得到书。
(2)这些书是在毛主席关怀下,从党中央文件用纸中节省出来的。
(3)这捆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
4.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文中的省略号有四种不同用法。
(1)省略的是指导员想说还没说完的话。
(2)省略号表示的是以后的事“我”不知道了,省略了“我”晕倒后到醒来时那一段时间里的事。
(3)省略了多次重复说的同一句话。
(4)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不连贯。
5.指导学生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1)读词语,理解词语。
(2)体会词语所在句中的意思。
(3)讨论词语可应用的范围。
(4)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2


语文天地三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包括十个部分,前五部分是基础知识部分,第六部分是古诗联系,后面是开放性的知识联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3、掌握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读一读本题的要求,指名分析生字的注意事项。
鲁迅山野辛勤荒山临时刺骨薄异口同声
二、让学生写一写容易混淆的生字,并抄一抄本单元的重点生字。
三、同位互相读一读著名格言。指名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四、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
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五、读一读,背一背这首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开卷有益:
自读《书本里的蚂蚁》然后小组讨论学习,最后汇报交流。
布置作业:
自学一下笔下生花

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
花儿也会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小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松鼠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
二、学生交流资料: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学生总结: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指导本课的字:
捷遮蔽
四、习作:认真观察动物: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五、开卷有益:《带刺的朋友》

语文天地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天地》复习形近生字,积累优美词语,进行动词和时间词的学习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从——丛评——坪静——净搏——博
2、学生自己读生字。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出示投影: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空隙撒落追逐
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
学生自己朗读词语,画出不懂的词语。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学生学习运用词语。选择自己明白意思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互相进行纠正。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结合自己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全班交流。
仔细观察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有什么规律?
指学生回答,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出示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学生自己朗读,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电平,推荐好的全班交流。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四、板书设计:
动词:
时间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语文天地》,进行阅读训练,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带刺的朋友》。
1、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默读短文。
2、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带刺的朋友是谁?
3、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4、指学生结合自己朗读的情况,说说阅读体会和感想。
5、集体交流,互相补充,点评。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都收集到了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消息和资料?
指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交流相关的资料。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小动物呢?(小组内先交流)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保护动物,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大面积提问)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爱护。
四、板书设计:
怎样爱护动物
大家的建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课: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
二、讲授新课:
1、大家都选择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大面积提问。老师归类进行板书)
2、现在观察相同小动物的同学集合到一组里。
3、小组内四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听其他人的资料时注意思考它是观察的动物得哪些方面?
4、老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资料,并读学生的资料进行相应的分类,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
5、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6、总结:经过刚才的交流后,如果现在请你来写喜欢的小动物,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7、指学生回答,同时总结写小动物的构思思路。
8、课下大家还自己阅读了一些写小动物的文章,有精彩的段落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9、指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点评和交流。
10、学生在充分交流写作思路和范文的基础上,自己仿照范文写作。
11、老师提要求:抓住动物的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的描写,注意词语使用准确。
1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重点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13、同位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指上中下各等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共同讨论、共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了怎样写小动物,课下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在进行其他方面的补充,然后多读几遍,进行修改。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第五单元智慧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教学“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
3.推想课文内容:题目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自学检查。(1)指名读生字,注意“丧、惑、蔑”三个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
加以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次赛马失败孙膑授计,第二次赛马取胜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两次赛马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3.思考这两次赛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交流:相同之处——马匹相同;马的主人相同;规则相同;比赛的地点相同。
不同之处——马的出场顺序不同,结果不同;人物的神态、心情不同。
为什么田忌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呢?
田忌的根据是什么?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每位学生做三种马共6匹,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田忌与齐威王两次赛马的激烈场面,我想问大家,相同的马,为什么田忌第一次赛马输了,第二次能转败为胜呢?
生答。
出示课件: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2)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3)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你是怎样理解第三句的?
二、领悟关键词句。
1、师:第一次赛马后田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神态?
指导朗读: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理解“扫兴”:在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表演“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的样子),找近义词---无精打采
2、师:第二场赛马,齐威王又是怎样的神态?
生朗读:齐威王有点心慌了。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表演“目瞪口呆”(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形容吃惊的样子。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师: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描写了两次赛马的过程,又用精彩的对话再现了孙膑献计是每个人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心理。这段对话既适于分角色朗读,又适于表演,你们想怎样学?
分角色朗读:田忌、孙膑、齐威王的话怎么读?试着演一演。
相机指导朗读或表演:注意“瞪、疑惑、摇摇头、没信心、胸有成竹、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的语气与神态。
初次比赛后,三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忌:垂头丧气
齐威王:得意洋洋
孙膑:胸有成竹
四、引导探究,合作讨论。
师: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方式?每次赛马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师演示课件。
小结:我们发现几种方案中,只有一种是三局两胜,其他几种虽然调换了顺序,但田忌却赢不了。看似简单的方法,田忌却想不出来,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五、总结体会,拓展阅读。
读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希望大家多读读让自己动脑筋的故事,相信你们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越来越聪明。

附板书:
田忌赛马
田忌齐威王孙膑
第一次败垂头丧气胜得意洋洋胸有成竹
第二次胜败目瞪口呆

捞铁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提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并船搭架
两头拴牢
打捞铁牛铲沙划桨拖上岸

用冰取火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四、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要善于动脑,运用积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难题。
2、学会认读生字33个,会写生字32个。
3、同音字组词,以区别字的音、形、义,做到正确使用。
4、进行词语积累,能运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
5、运用以掌握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言简意赅地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认读生字33个,会写生字32个。
2、自觉积累词语,使语句更形象、生动。
教具:
投影仪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一比(投影)
1、写下面加点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在练习本上抄写,并组词。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投影)
场厂威危修休拖脱
1、引导学生比较字的音、形、义的异同。
2、口头组词,在本子上进行书写练习。
三、抄一抄(投影)
疑惑轻蔑胸有成竹转败为胜
淤泥笨重沉没绷紧出色
徘徊驱散跳跃恢复束手无策
1、读一读,哪些字比较容易读错?
2、哪些字容易写错?
3、你都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词造句。
4、第五单元的课文中,你还有要积累的词语吗?写在书上。
5、在抄写的过程中,是否发现有提醒大家的地方?
四、阅读课文片段
1、朗读的时候,注意文中的句号和叹号。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短文《发明大王的秘诀》。
2、默读短文,查字典或与他人交流解决其中的生字。
3、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4、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5、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6、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7、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中爱迪生说的话。
二、初显身手
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富于智慧的人的故事。例如曹冲称象、用冰取火、阿凡提智斗国王等。
三、畅所欲言
回忆刚才所听的故事,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
四、金钥匙
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
天外来客——陨石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诗歌押韵的简单方法。
3.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并能自己从课文中了解陨石的知识。
4.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课前独立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并鼓励学生敢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陨石图片、录像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随课文识字;交流与陨石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块普通的石头)
对,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石头,你可别觉得它太平常,不起眼,石头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许多奇妙的石头,有许多奇石收藏家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还有许多其实展览会呢。你想不想也去看看这些奇妙的石头?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新的一的主题单元“奇妙的石头”。希望在学习这单元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一些石头的知识、资料等等,学完之后,我们也来个“奇石展览会”,好嘛?
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石头朋友来了,看它是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交流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互相评一评,他读的好在哪儿?
3.交流学习生字
(1)“这些朋友你记住了吗?”屏幕出示本课生字陨石(指名读、齐读)我们的第一位石头朋友叫陨石,你知道它是谁吗?(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交流学法)轨道物质宇宙(出示第二组,于科学知识有关得生词,学法同上)
(2)巩固指读生字
(3)“看谁写得棒”先请同学交流说一说哪些生字书写
时应该特别注意,然后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评比。
三、再读课文,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诗歌朗读时应注意的语气。
2.小组比赛读课文
3.同学们读的这么好,那你对陨石了解多少?你收集到它的资料了吗?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有交流价值的材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4.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收集到的陨石相关资料,并说明使用怎样的方式收集到的。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用心收集了好多有关陨石的资料,那么在初步交流之后进行整理、补充,做成一份收抄报下节课展示给我们看。并看看你收集到的资料课文中有没有相关的介绍,有的话是哪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交流实践作业(手抄报)每组选出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有关陨石的知识和资料,你收集到的文中有相关的介绍嘛?谁能对应课文说一说?你读了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2.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三、拓展
科普书籍推荐,由查找到资料最多的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她是从哪儿找到的,推荐几本科学书籍。
四、实践作业
查找最新发现的陨石资料,试着查一查它过去的行踪。

和氏献璧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2、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和氏献璧》。(齐读课题两遍)
2、理解“献”、“璧”的意思。
(1)、指名说说:“献”、“璧”两个字的意思。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一)、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指名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三次)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次献璧。(第1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一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2、学习第二次献璧。(第2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脚)
3、齐读第1、2自然段。
4、学习第三次献璧。(3—5自然段)
(1)、指名接读3—5自然段。
(2)、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a、互相交流,读一读。
b、指名汇报。
c、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③、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a、将“捧”字换成“抱”字理解。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b、指名说说:用哪个字好?为什么?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
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④、理解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a、谈谈你怎样理解他说的话。
b、指名汇报。
5、齐读第3—5自然段。
6、讨论:“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
并指名说说。
7、齐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活动:
1、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四、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6、奇妙的石头
第一次砍去左脚
和氏献璧第二次砍去右脚忠诚
第三次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5


语文天地九

第十单元奉献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炮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炮手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与激烈的斗争。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
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文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检测生字,板书词语,指名认读。
三、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4、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
(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4)出示脸色惨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样?此时,炮手又是怎么想的?体会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5)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此时你对炮手产生怎样的感情?
5、播放炮声: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出示句子)
此时,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当将军问炮手的时候,炮手有时怎么说的?他的话应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6、当将军听到炮手的话时,将军怎么说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
2、结合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中的内容。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精神。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炮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谈。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
1、想象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以后会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3、动笔写一写。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多音字“颤”。
3、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小河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语文天地十

第十一单元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23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送往小木屋的信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导学过程:

一、导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方式越来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
(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
(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
(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来说多么重要啊。
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
(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
(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进一步体会课文,激发学生为森林战士写信的热情。
3、完成语文天地D4。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
体会三名森林警察是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宁愿自己过上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
二、读了作者写的这篇课文,我们深受感动,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感人?他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呢?结合语文天地D4。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导学过程:

一、导课: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指名回答,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完成语文天地D2、笔下生花。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二、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给亲戚、朋友写。
(2)结合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看看这些小朋友给谁写?你还想给谁写?写些什么?学生仿照课文编写诗。(展示学生作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语文天地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1,2,3,4。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需限棉
付须线绵
先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词语,联系词语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对于比较难分辨的需和须,可以集体查字典,理解它们的不同,牢记各自组成的词语。
二、抄一抄。
辜负杰出奉献争先恐后
单调书籍浸湿郁郁葱葱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细雨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
三、读一读。
信函札书简
信札书简尺素雁书
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尺素、雁书,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在班里交流。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写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读一读,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浑欲不胜簪。
1.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二、课外阅读。
开卷有益: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包括查字典,问别人等,读通课文,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上。
2.在小组内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词语、句子、文章的含义等分别解决。
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2.学习写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1.布置调查。读懂p116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
2.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
3.集体交流调查情况:
①汇报调查方法。(是怎样合作完成的)
②汇报调查结果。(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
二、学习写信的格式。(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
1.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
2.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
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3.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写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信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写一封信呢?
1、我们书中有几位同学就想写几封信,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读115页中几个同学的话:
①我要给社区领导写封信,建议在小区里增设果皮箱。
②我要给守卫在森林的战士写信。
③昨天踢球时,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封道歉信。
④我想给外星人写封信。
2.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你有自己的想法吗?说说看。
(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言,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1.复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开头怎样,结尾怎样?
2.信封怎样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分别写在什么地方?)
3.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
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人: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教师说: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i1r6ngXIanSnenSUOn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
(2)字形难点
融、溪、大、献、散、鼠
(3)理解词语。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欣赏:观赏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苍翠:草木等深绿的颜色。
宝库: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课文中指的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严严实实:很严密很结实。
三、再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3.总结语: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草叶上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草坪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学会生字。
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
三、学习诗歌。
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
(1)沉睡了一冬的大森林,在一场春雨后,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想像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早上起来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
(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
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背诵诗歌。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中草坪?
二、用语言描述一下,把你想象的用彩笔画出来,并全班展示作品。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
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
3、鼓励学生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背诵诗歌。
(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
(2)学生独立背诵。
(3)检测背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境——镜浆——桨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五、布置作业:

失踪的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学生质疑。
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3)最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资源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饶”不能加一点。“厌”不能写成“庆”
区别:性——姓躁——燥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题目:想象你走进了大森林……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语文天地十二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
1、浆桨诱绣舔添燥躁
让学生结合偏旁部首,从字意上进行比较,然后再组词。
2、抄一抄
拥挤沉思酣睡黎明梦境
散步欣赏荣华视线收藏
高楼大厦新颖跃跃欲试无影无踪
在学生抄写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的读一读,然后再补充一些常用词语。
3、填写词语
让学生在填写时先进行分析,想一想“的”字前后词语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填写。
金色的阳光彩色的浓雾
明亮的教室清凉的微风
欢快的笑声苍翠的松柏
盛开的野花鲜嫩的蘑菇
4、积累词语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词语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照写。
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AABB
又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ABAC
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ABB
5、品读句子
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句子中带点字用的生动形象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的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职业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第二课时
1、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读这两组对子,了解对子的特点,并能自己编一编。
2、开卷有益
1)情同学们自己阅读短文,说一说短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了解短文的大意。
2)说一说,读了短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3、畅所欲言
1)让学生收集有关树的图片和资料。
2)让学生自己列举一些,比一比谁说的树多。
3)自己选择一种熟悉的树,从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4、初显身手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做一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5、笔下生花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启发学生想象,走进了大森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
从不同的季节去想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写,从中感受到大森林的美,大森林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体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火烧云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火烧云”,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二、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词。 (2)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3)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2)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3)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作业:1、两字一词。 2、查字典,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文章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如: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下面分组讨论。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各组要求: (一)、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2、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4、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二)、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教案


果园机器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学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神奇
教学准备:1.准备果园的图片。2.上网查询机器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1、展示机器人图片及模型,并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生质疑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认知
1、生读阅读提示,分组议一议阅读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3、想一想文中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在空白处写自己的感受和不懂的地方。
三、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1、交流自读疑难,生汇报画出的“问题泡泡”并评价。
2、分组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并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俄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力气干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俄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3有感情朗读段课文的第2~5自然,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四、拓展学习
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会有哪些本领?
板书:
果园机器人
自己充电“罢工”、“饿倒”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太阳是大家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你们看,这是谁?(课件展示:太阳的笑脸),今天太阳也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
2.你们还知道有关太阳的知识或者故事吗?板书课题。
反馈预习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考一考:同桌互相读。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感悟
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二课时
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冀教版第六册《11倾斜的伞》教案


文本解读: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教学难点重点:

抓场景、人物说话、神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主题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照样子写一句话。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学生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爱心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二)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二、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三、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四、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教学难点重点:

抓场景、人物说话、神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主题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照样子写一句话。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爱心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现在老师放一首歌曲你们听听,不过要仔细听哟,听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那句歌词,好吗?(播放mv歌曲〈爱是什么〉录象及歌词)

(二)抽学生说歌词。多媒体展示部分歌词,老师带领学生诵读。

(三)师:爱是一缕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爱是丝丝春雨,将爱的种子浇灌;爱是一句问候,爱是一个眼神……本课“爱”是一把倾斜的伞。(板书课题〈倾斜的伞〉)现在就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心去感受这个伞下动人的故事吧。

二、学文。

(一)现在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告诉我它们各自画的是什么内容?(第一幅是一个老爷爷正给小朋友撑伞,第二幅图是孩子长大了在给老爷爷撑伞)。那么,第一、二幅图的内容各在课文那几自然段呢?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总结:本课就是从这两个场面来生动描写了祖孙俩在伞下发生的关于“爱”的动人故事。

(二)同学们请看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齐声朗读。教师设疑问:为什么它是一把充满温情的伞,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学习第1——5自然段。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眼用心听。说说你脑海里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2)师: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构成了雨天的独特风景线,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让这和谐的画面不要停止,我们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2、品读二——五自然段:

在大家动听的读书声中,这温馨的场面在我脑海中浮现,同学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也就是用心去感受。你们一定是会读书的孩子,用你们的眼睛默读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读后告诉老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来,读吧!

从小时候“我”和外公走在雨中很快乐,并找到词语。

从“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理解含义

老师还发现一个小秘密,知道外公还笑了好几次呢,你们知道老师从那些词语中发现的吗?(教师多媒体出示关于笑的部分的段落。)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寻找关于“笑”的词语。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语”,可在适当时机追问:外公在什么情况下笑而不语,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是啊,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而小时候的我却感到困惑,却不知道这把倾斜的伞就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

3、教师过渡: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伞总是歪向我这边,他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似乎和以前一样。

(三)学习六——九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文中“仍然”这个词重复了几次?有什么好处呢?(多媒体句子)

3、教师总结:作者连用了三个“仍然”,来说明人还是从前的人,物也还是从前的物,只是人物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适当点拨排比句式)这样写多好啊!

4、再读本段,读出“仍然”强调的语气。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进行一个小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

5、生活中的事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那么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朗读7、8自然段。

重点体会:“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这一句话的含义,为什么会这样?是谁教我这样去做的?

6、从哪里看出“我”对外公的浓浓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长大了的“我”懂得了当年外公的伞为什么总是歪的,知道用自己这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外公。

三、拓展练习,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一)同学们,在你身边,一定也有不少爱,有家人对你的照顾,老师对你的教导,同学对你的帮助……你们能举例说说吗?(出示填空句子学生口语练习)

(二)小结:得到爱是幸福的,给予别人爱是快乐的,当我们在享受亲人朋友的关爱的时候,我们别忘记了把这种爱的种子传播下去,把这爱回报给爱护我们的人们。(出示填空句子,口语练习)

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让我们从现在起,用我们的小手,用我们的爱心回报那些关爱我们的人们。让我们的小家变得更温暖,让我们的班集体变得温暖祥和。

(三)再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解决课前问题:为什么那把倾斜的伞是把温情的伞。以“那把倾斜的伞是(充满温情)的伞。”为基本句式,把课题换种说法。

四、总结。

听着同学们的回答,我想说:有一种心情叫感动,有一种东西叫永恒。让爱传递和延续,爱才会永恒。此时我想到了一首歌——《感恩的心》。听歌曲《感恩的心》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一半湿,一半干)——给予爱

长大后:我给外公撑伞(一半湿,一半干)——回报爱

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目光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巩固提高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xiélíntòuhúnzhuólèiguāngdiǎndiǎn

()()()()

2、组词。

倾()格()逢()

顷()胳()缝()

3、我会造句。

困惑:

混浊:

4、回忆情景填空。

当我生病时:________________。

当我被老师批评时:________________。

当天空下起大雪我在学校时:______________。

5、报答。

当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______________。

当爷爷奶奶住进了医院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倾斜淋透混浊泪光点点

2、倾斜公顷格式胳膊相逢缝隙

3、爷爷的态度使我非常地困惑。奶奶的眼睛混浊了,她没有想到我来了!

第六册《小露珠》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六册《小露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六册《小露珠》教案

一、引发话题

1、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露珠吗?仔细地观察过吗?那咱们就走进大自然,细细地瞧瞧小露珠,一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小露珠图片)想说点什么吗?

2、导入课题:这么美、这么可爱的小露珠,想不想去大自然中找找它?那就让我们走进夜幕,去寻找小露珠的踪迹吧!

二、新授

(一)第一自然段

1、(课件演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打开书,再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结合刚才的动画,仔细品味,怎样来读好这一段?

(从朗读中感悟到小露珠由小变大的艰难小露珠的可爱)

(二)创设情境,运用实践

1、小露珠是那样可爱,小动物们都喜欢它(板书:小动物喜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相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会怎么向小露珠问好?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反复读读,相互指导,争取读好它。

2、老师把小动物的经历拍成了动画片,可是来不及配上声音,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当配音演员的?

(鼓励其余同学:别泄气,评论家才是最了不起的角色,谁想当?我们都来当评论家,仔细看,仔细听,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论,看谁能戴上评论家的桂冠。)

3、全体参与评一评,指导读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三个词组,体会赞美之情。

4、创设对话情境:现在每个同学都是一种小动物,老师是小露珠,你们见了我,会怎么向我问早?(走入学生中间,主动向小露珠问好,启发小动物小露珠主动问早)

5、小结:小动物们主动向小露珠问早,它们都喜欢小露珠,板书:因为它:

(请生上黑板板书)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小动物们喜欢,花草树木也喜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细细体会一下。

2、交流。

3、指导朗读:小露珠的到来给花草树木带来了这么大变化,在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机,同学们看:多媒体:花草树木)这么美丽,这么富有生机的景象你能读出来吗?试着读读。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的形式)师简评。

4、创设写话情境:

(1)假如你是画面中的鲜花、嫩草,或者文中的向日葵、喇叭花,你能来赞美一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美丽姿态吗?

(2)现在老师就是画面中的一棵小草,先听老师赞美一下自己好吗?

我是一棵小草,我的身上沾满了一颗颗圆润的小露珠,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反射着霞光,就像一颗颗闪闪的小星星。它们让我更加美丽,更有生机了。(课件演示)

(3)这是老师对自己姿态的赞美,你们准备怎样来赞美自己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

(4)交流、评价。老师觉得他说得美极了。你最欣赏他说的哪句话?(比喻)

5、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就让我们试着将这段背一背,把这美景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

6、小结:小露珠的到来使花草树木变得如此的美丽,你认为小露珠仅仅是美在外表吗?还美在哪儿?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多媒体)天渐渐亮了,小露珠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慢慢地蒸发变小了,它的身子越来越轻,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它就要走了,就要向大家告别了。引读(多媒体):向日葵向它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你听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吗?

2、那,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3、学到这儿,你们也一定喜欢上了小露珠了吧?那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好吗?

(你可以把课前从课外资料中搜集到的一些赞美小露珠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把搜集到的句子和书上的句子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赞美小露珠。)

4、自由准备后交流。

三、总结

听着同学们的赞美,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赞美一下小露珠。(概括板书):

小露珠,小动物

喜欢你,植物喜欢你,因为你不仅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美丽外表,(板书:外表美),你更有一棵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板书:心灵美)

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象小露珠这样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四、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好,那老师向大家提个建议:你可以通过你喜欢的方式,例如:(朗读、背诵、写感想、绘画、唱歌、舞蹈等)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板书设计:

小动物闪亮

喜欢小露珠透明外表美

圆润

植物无私奉献心灵美

新课标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我看拼音写词语。(10分)
àomìwǎnɡluòchǎnɡkāizhuānɡjiɑɡōnɡnénɡ
()()()()()
zàntànxìnxiānɡtànsuǒyèmùshājūn
()()()()()
二、我会比一比,再组词。(8分)
曾()殖()悬()迫()
增()植()县()怕()
藻()警()较()恋()
澡()敬()校()峦()

fénɡ()
fènɡ()

chā()
chà()

jiāo()
jiào()
三、我会给多音字组词。(6分)

chónɡ()
zhònɡ()
便
biàn()
pián()

jiànɡ()
xiánɡ()
四、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
虽然……但是……只有……才……不仅……而且……
如果……就……即使……也……
1.()多读多写,写作能力()能提高。
2.这件衣服()合体,()漂亮。
3.()明天下雨,我()不去游泳。
4.()你的成绩再好,()不能骄傲。
5.王老师()病了,()她仍然坚持来上课。
五、我会重新排列句子,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直到我们叫她,她才发觉我们进来了。
()走了进去,看见王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批改作业。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小红来到了王老师的家。
()她连忙端来了茶水给我们喝。
()王老师家的门虚掩着,我们轻轻地推开门。
六、我会填。(6分)
久晴大雾必阴,。
,明天太阳红。
日落胭脂红,。
,无雨山没腰。
我还能写一句有关天气的谚语。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1.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6分)
3.“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一词意思相近。(2分)
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2分)
5.选词填空:(2分)
比喻数字比较假设
第二自然段除了用外,还用了方法说明太阳很大。
6.太阳的中心温度真的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吗?为什么?(2分)
(二)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小白兔真可爱。两只眼睛红红的,真像两颗闪闪的红宝石。高高竖起的两只耳朵,不时地转动着。小小的三瓣嘴,吃起草来可神气啦!它的尾巴,短短的总是向上翘着。它的前腿短后腿长,走路总是一蹦一蹦的,像是立定跳远。
1.这段话共有()句话,是围绕第()句来写小白兔的()的。(3分)
2.作者写小白兔的特点是通过、、、
、等几个部分的描写来表现的。(5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比作。(3分)
4.把你喜欢的一个句子写在横线上,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要做到不写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小学语文第六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小学语文第六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学理念】

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积极探索,依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致力于“创设活动情境,开展愉悦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并快乐着。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初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所学,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生读题。

2.复习提问:通过我们初读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富饶)

3.课文通过描写哪些方面来体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呢?

4.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开始一段神奇之旅!出发吧!

二、观赏海水,感受美丽

1.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西沙群岛的海水。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反馈交流。

3.欣赏课件,海水有哪些颜色?想象还可以有哪些颜色?这么多颜色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色彩缤纷五颜六色……)

4.文章中用什么词,你怎么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优美)

5.西沙群岛的海水这么美,怎么把它读出来?自由读,练一练

6.指导朗读(指名读,集体读)海水这么美,你准备怎么读?(读出赞美和欣赏的语气)

7.有的同学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海水会是如此美妙神奇呢?谁知道原因,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

8.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讲解导读

出示: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海水的颜色不同)。

拓展练习“因为……所以……”说话

9.齐读第二自然段,评价。

三、探入海底,感受富饶

过渡:西山群岛的海水如此美丽,那它的海底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主、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画一画这一段给我们介绍勒哪几种海洋生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A:有多种多样的珊瑚,你还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珊瑚?(课件展示图片)

B:有懒洋洋的海参(课件出示图片),你能模仿一下吗?理解感受“懒洋洋”和“蠕动”。

C:有威武的大龙虾(课件出示图片),你来展现一下什么是威武吗?谁能走走看?

3.学生带动作接读,理解海洋生物特点。

4.有感情朗读,指导朗读。

四、感悟鱼多,再悟富饶

1.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一段主要写西沙群岛的什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鱼,多)

2.汇报交流体现鱼多的词句,指导朗读。

3.这些鱼都是什么样子的?找一找,读出来。注意读出四个“有的”的不同(课件出示)

4.欣赏海底鱼的视频,感受鱼多种多样,跟着有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

5.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课件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西沙群岛的鱼种类多、数量多)

6.指导朗读。

7.“有的……有的……有的……”师导读,指导学生试着背诵。

8.仿写: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随后反馈交流。

五、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过渡:其实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物产还不止这些呢!课文第5、6自然段也写了好多有趣的生物。想想我们刚刚运用的是怎样方法学习的?请按照自学提示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

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画一画:用直线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

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2.交流汇报,回归文本。

3.图片展示,增长见识。

六、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去领略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观赏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欣赏了海滩上美丽的贝壳和庞大的海龟以及海岛上众多的海鸟。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看谁可以快速找出来!(完成板书)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引导学生划线写中心句。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的西沙群岛吧!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总结写法:开头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最后呼应说要把西沙群岛建设地更加美丽富饶。这叫做首尾呼应,会让文章看起来更完整,层次更清楚。

七、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同学们,西沙群岛我们游览完了,告诉老师西沙群岛美吗?你们爱西沙群岛吗?作者之所以把西沙群岛的美描写的如此清楚,让我们深深爱上这个地方,是因为作者也深深爱着这个地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来。

2.布置作业。

必做题: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选做题:

当小导游将西沙群岛介绍给家长。

搜集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谚语或者诗词。

如果你对本课中提到的海洋生物感兴趣,可以查阅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风景优美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水

海底

贝壳海龟

鸟的天下

海岛

海滩

物产丰富

小学英语第六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冀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英语第六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冀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英语第六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冀教版)

第1课
重点单词:lookseepoint
重点语法:look与see的区别。
重点句型:Look!Isee______.(会写)
Pleasedon’t_______.(会写)
Areyouhavingfun?Iamhavingfun.(搭配)
第2课
重点单词:loudquietsleepdraw
重点语法:现在进行时
第3课
重点单词:manwomanbaby初步渗透三个单词的复数。
重点句子:
Thismanisonthetrain.(填空)
Whoisit?It’s____.(填空)
Whois___ing?It’s____.(搭配)选读本课第二部分内容.
第4课
重点单词:some
重点语法:不可数名词:teawaterpopmilk
重点句子:1.Whoisthirsty?It’s_____.(填空)
2.Wouldyoulikeaglassofmilk,please?
Yes,please./No,thankyou.(搭配)
第5课
重点单词:quick
重点语法:不可数名词:soupfruit以及some的用法。
重点句子:1.Whoishungry?It’s_____.(填空)
2.Whatwouldyoulike?Iwouldlikesomefruit,please.(搭配)
第6课
重点单词:now
重点语法:现在进行时
写作:Talkaboutwhatyoucansee,whatyoucanhearandwhatyoucandoonthetrain.
(注:本单元多次出现现在进行时,要求学生把握现在进行进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变化人称和系动词。尤其是Whatareyoudoing?Iam___ing.//Whatishe/shedoing?He/Sheis___ing.)
第9课
重点语法:
1.不规则名词单数变复数
man—menwoman—womenchild—childrenpeople—people
2.Thisisa_____,one____.(会写)
Theseare______,many____.(会写)
重点句子:Whoistiredandhungry?Everyoneistiredandhungry.(搭配)

第10课
重点单词:slowlyquickly
重点语法:形容词变副词,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运用。(填空)
第11课
重点单词:louldlyquietlyeasyhard
重点语法:形容词变副词,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运用。(填空)
CanJennyflyakite?Yes,thisiseasy./No,thisishard.(搭配)
第12课
重点单词:camerapicturehelphurt
重点句子:My___hurts./Ihurtmy___.(连词成句)
深刻理解第二部分。(阅读)
第13课
重点句子:MayItakeyourpicture?Yes,please./No,thanks.(会写)
第14课
重点单词:everyone
重点句子:Iwanttobuygiftsformyfamily.(连词成句)
Everyonewantstogoshopping.(连词成句)
写作:Talkaboutapicture.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21太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繁殖、蔬菜、预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引读,感受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采用填空补白的方式,背诵和积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边读边思”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初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品评咀嚼“差不多、估计、比较”等词语,初步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六单元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说几个含有“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旭日东升日落西山)

早上,旭日东升,把阳光和灿烂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劳动了一天的太阳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2、后羿射日,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理解:寸草不生

3、《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与这个神话故事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课文给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逐节朗读1—3自然段,引导学生把每个自然段分别读成一个字“远”、“大”、“热”。(读书,把一段话读成几个词,甚至是一个字,这是一种本领。)

2、同桌一起读4—8自然段,把他读成一句话。

3、理清文脉:

远、大、热是在写太阳的——特点,后面课文介绍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三、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学习课文(l-3自然段)

(一)、远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1.5亿是个数字,从数的进位感受1.5亿是个相当大的数字。读句子。板书:列数字

(2)、“1.5亿公里远”到底有多远?课文中怎么说?指名读。

(3)、用我们熟悉的“步行”和“坐飞机”来举例子,(板书)两个例子之间用“;”,男女生分读。

(4)、3500,二十几,这些也都是在列数字,板书:列数字。

(5)、朗读。课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远”。

2、听老师读。教师故意落下“差不多、几”这几个词。

没有办法考证,没人知道,所以用上这几个词,这样表达更加精确。(朗读句子,感受科普文表达的精确性。)

3、这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段话从传说引出,再说明实际情况,中间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说明实际情况(“其实”))

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读“大”、“热”的语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来介绍的?让学生动笔划划句子,谈谈感受。(给学生动笔思考的时间。)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1、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理解“抵”——“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130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样一比较,更显出太阳的大,这种方法就叫作比较。读句子。(列数字)

2、热——“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列数字)

(1)、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联系生活体验。(炎热的夏天一直想呆在空调房里吃冰棍,不敢出家门一般只有39°c左右,开水很烫手也只有100°c,)6000度呢,连钢铁……

(2)、点拨——“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3)、读句子。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读课后的相关资料。

(三)、理清三者间的关系:

1、这二自然段话写了“大”,还写了什么?“大”与“远”的联系。读句子(因为……所以……)

2、用同样的句式说“远”与“大”的关系。如:太阳是个大火球,因为太远,所以感觉不到那么热了。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同桌之间认读生字。

(2)重点指导“抵”、“氏”、“繁”、“蔬”等字的书写:

A、让学生比较“抵”、“氏”两个字,强调“抵着”的“抵”需要底下点的支撑;姓氏的“氏”可没有一点。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组成,上宽下窄。

C、“蔬”字是形声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头。

(3)读写词语:差不多估计繁殖庄稼预防

并用“差不多、估计”这两个词语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上“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自由说说太阳的特点。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大”“远”“热”之间的关系。

二、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学习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的哪一段话最能说明关系密切?

(通过最后一段话的学习,辐射到4—7自然段)

(一)、自学4—8自然段,课文哪一句话最能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再读4—8自然段,联系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

如:有了太阳,植物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有了太阳,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有了太阳,人类才能舒适的生活……

(触摸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正反两方面描写。)

有了太阳,才能形成风雪雨露……

有了太阳,可以防治疾病……

一句话,有了太阳,才有

如:如果没有了太阳,植物就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了太阳,动物就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就不能舒适的生活……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形成风雪雨露……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防治疾病……

一句话,如果太阳,就不会有

(三)理清4-8自然段的关系。

前面的4-7自然段是具体说明,第8自然段是总结。前面的自然段是具体举例子说明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再次朗读第八自然段,先正面再反面与最后总结。反义词: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五)积累:地球上的()和(),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到处是(),没有(),没有(),自然()。一句话,没有太阳,()。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2、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又那么高,距离我们那么远,才能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才会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推荐《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教后反思:

22月球之谜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它先用优美的文字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接着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荒凉月面,然后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最后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遥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文章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是一篇十分独特的科普文。

编者在最后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与此同时,课后还收录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换同义词、查字典、读资料袋等方法理解“皎洁、遐想、令人费解、环形山”等词语的意思。

2、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通过3—7自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激发探索月球的兴趣。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颗神秘的星球。今天,我们就到离地球最近的邻居——月球那里看看,去探索那里的奥秘。

板书:月球之谜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

悬挂遐想奥秘

细菌土壤水藻

一旦一项

皎洁的月光灿烂的阳光

注意:“悬”的读音指导,不要读成“xián”;

奥秘查字典理解:深奥莫测的秘密;联系奥数:深奥莫测的数学就是奥数;

水藻就是——水草

注意“一”的音变:“一”可会变魔术了,如果后面的字是第四声的话,它的声调就往上扬,变成第二声。

“皎洁的月光灿烂的阳光”读出短语的形象感:月光的清幽,阳光的热烈。

2.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1、2、3—7、8自然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第二段(2):人类第一次登月时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3—7):月球有哪些令人费解的谜?

第四段(8):对于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3、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第一段,走进诗意的世界。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妙的月夜,去欣赏一下皎洁的月光。

1.出示,指名读。

2.哪一个句子让你觉得特别美?

皎洁的月光

(1)猜猜“皎”是什么意思:形声字形旁表义,“皎”字从白,意思就是洁白

(2)还可以说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清幽的、柔柔的……

(3)看到这一轮明月,享受着美妙的月光,你想到了什么?(神话、诗句等)

补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郑板桥题写的一幅楹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送弟弟离别的时候写的)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张祜)

(4)是啊,你们这些美好的、超越现实做的高远的想象,就是——遐想。

(5)指导朗读

3.课文又做了哪些遐想呢?读三个问句,读好三个问号。

4.这一自然段的标点符号多么丰富,有“!、?、。”我们一起来齐读此段。

四、书写指导

幕:书写时与“墓”“慕”比较。都是形声字,声旁表音,都为“莫”;形旁表义分别为“布、土、心”。让学生根据字义记住生字,少写别字。

临:注意右下角不要多一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朗读词语。

2、背诵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二、精读第二段,欣赏月球表面的景色。

过度:同学们,让我们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随着宇航员一起踏上月球,去看看真实的月球吧!

1.自由朗读。

2.你看到的月球表面是怎样的?抓住“奇异”一词,展开教学。

(1)换词理解奇异:奇特、奇怪……

(2)月球的表面奇异在哪里?

与地球比较:

A、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撒满阳光;

我们的天空(),地上()。

B、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结合资料袋理解环行山。(月球表面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圆形坑洞,这就是环形山)

地球上满是(),有(),有()。

让学生运用上文解释“荒漠”一词: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怪不得说月球是一片荒漠。

3.指导朗读。师导语: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玉兔、飘香的桂花树,可是原来月球是一片荒漠。

4.复述:让我们把月球上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类吧!

出示填空:这里的天空(),表面却撒满()。月球上满是()、()和(),没有(),没有()。月球是()。

5.我们再来看看第一自然段,课文提出的哪些谜已经解开了?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过渡:人类登上月球之后,很多谜团被解开。但是随着对月球尘土、岩石的研究和实验,人类发现了更多令人费解的月球之谜。

三、学习三——七自然段,探索月球之谜。

出示句子: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1.令人费解什么意思?(不好理解、不好懂)

2.自由朗读3、4、6自然段,看看人们做了哪些实验后,发现了哪些令人费解的月球之谜?

3.交流:

A、第三自然段:小科学家们,你们做了什么实验?发现什么谜团?(难道月球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

指导朗读:读好问号。十分的疑惑不解。

回扣“令人费解”

B、第四自然段:这次,你们又拿月球尘土做了什么实验?发现什么谜团?(放进月球尘土里的水藻为什么会长得特别鲜嫩青绿?)用“难道、为什么”来说话。

指导朗读:读出当时的惊奇。

再次回扣“令人费解”

C、第六自然段:

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发现了什么谜团?(月球年龄比地球还大?)

这里为什么要用上“估计”一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D、三次回扣: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啊!再读此段,读出感叹号的韵味。

1.月球之谜仅仅只有这些吗?从哪里看出来?(……)

你能仿照3、4、6自然段,来说说月球之谜吗?

(引导孩子可以从第二自然段课文对月面的描写来提问,也可以根据补充的材料提问,当然也可以根据所阅读的故事、古诗来提问,总之,尽可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甚至幻想,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1.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月球有这么多解不开的谜,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月球?(神秘)

2.那么对于神秘的月球,人们又是怎样做的?

3.是的,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国家在今年10月25号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它现在还在月球进行探索。对于我们的邻居——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4.齐读第八自然段。

五、作业

1.抄写描写月亮的诗句。

2.向父母介绍月面的景色,并提出几个月球之谜。

补充资料:

1、土壤比岩石更久远。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据分析,两者相差10亿年之久。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自别的地方。

2、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3、纯铁粒子不会生锈。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的事情。

教后反思: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写了我上网的亲身经历,使人真切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文章按上网前、上网时、上网后的顺序先写了爸爸告诉我网络的作用,再写了我访问了卡通网站以及和其它一些网站,以及我向国外的表姐发了一份电子邮件,最后写了我盼望再次进入奇妙的网络世界。课文内容有趣,角度新颖,名为讲述上网经历,实为介绍网络知识,中间穿插爸妈的讲解,叙述的过程中还渗透了人物的新奇、好奇、赞叹、依恋等内心感受,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章语言亲切自然,采用了比喻、设问等手法,这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生动、有趣。可以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接触这些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鼠、敞、警等。

通过媒体等形象的手段理解“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电子邮件”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品读、复述积累运用“好奇、神奇、新奇、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应有尽有、恋恋不舍”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情景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科普文用词的准确、生动,了解科普文运用“设问、形象的比喻”等方式介绍科普知识的方法。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一问一答”的勾段方式,能具体地仿说“我进入了一个XX网站。”

4、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路”,了解电脑网络的基本用途及相关的知识,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网络的作用,体会网络的高速、神奇。

教学难点能品味并积累、运用本文采用比喻、设问以及人物的内心变化描写等手法让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有关网络的知识,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资料,了解网络的各种用处。

(2)、网络教室。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有条件的事前上网。

教学时间:两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你最喜欢上网干什么?

“上网”的“网”指什么?(电脑网络),电脑网络还有一个名字叫——信息高速路上网就叫做——跨上信息高速路

板书:跨上“信息高速路”

“信息高速路”是个名称,所以用上引号。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游玩又会怎么样呢?有一位小女孩家里电脑也上网了,我们追随她一起去看看。

板书:我家

2、开心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网络作用大。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读准生字词。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

2、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词

A、电脑网络信息高速路网上购物发电子邮件

B、新鲜情不自禁

好奇迫不及待

神奇应有尽有

新奇恋恋不舍

(2)课文是按上网前、上网时、上网后的顺序写的,分别是哪几节?主要写了网络的哪些作用?你能用B组的词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板书:上网前(概述)

上网时(分述)网络作用大

上网后

三、品读课文,体会网络的“高速”。

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呢?课文哪几句话告诉了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1)这里把电脑网络比作什么?回忆一下,我们平时见到的蜘蛛网是怎样的?

蜘蛛网丝丝相连,纵横交错,电脑网络和它相同的一点也是丝丝相连,纵横交错,不过这里的丝线有的是——

(借助课件拓展文字理解)

这些“丝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丝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2)体会“遍布全球”。

(3)指导朗读,读出新鲜感。

2、你能用一两个词来说说网络的特点吗?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网络的“高速”?

要求:学生自读圈划,同座议说;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个别问题。

班级交流,教师评点。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随机点拨以下几个句子:

A、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

(1)抓“迅速”,体会网络的传送速度快。

(2)抓“全世界”,体会网络的传送范围广。

(3)指导朗读。

B、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1)抓“随时”体会网络传送迅速快。

①生活在同一个小村庄里有哪些方便呢?

②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有了哪些方便?

(2)指导朗读。

C、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1)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高速?(一下子)

你能换一个词来说说吗?(立刻、马上、顿时、瞬间)

(2)有哪些知识的大门向你敞开了?

出示句子: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有体育新闻,有动物天地,有科技博览,还有音乐欣赏……真是应有尽有。

你能说出这里的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网站吗?

(3)指导朗读。

D、站在一旁的爸爸对我说:“过去寄一封信,对方要好几天才能收到,多慢啊!现在发一个电子邮件,对方几秒钟就能收到,真快呀!”

(1)哪个词最能让你体会到网络的“高速”?(几秒钟)

(2)你知道我们寄信的历史吗?

古代人送信靠骑马,长达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近代人送信用邮票邮寄,也要三四天,即使是快件最起码也要一天;而我们现在只要发一份电子邮件,几秒钟就可以收到一封信。用赞叹的语气再读这一节。

3、齐读课文,体会网络的神奇、高速。

四、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1、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了哪些收获?

2、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它的语言很有特色,我们下节课再来品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读。

2.小组交流: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哪个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鼠:注意上面部分的笔顺,第三笔是横。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网络世界)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读。

2、说说什么是信息高速路,网络有哪些作用?

二、研读课文,体会科普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这是一篇科普文,小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把本来深奥、乏味的网络知识介绍的生动具体呢?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课文的生动有趣。

1、体会心情词的恰当使用。

(1)、课文中有很多写心情的词,你发现了吗?

(2)、段落比较:想想这两段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A、网络真的这么神奇?我进入一个卡通网站。不一会儿,孙悟空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

B、网络真的这么神奇?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进入一个卡通网站。不一会儿,孙悟空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本来作者直截了当地介绍卡通网站怎样就可以了,这里却写了作者的心情变化就是为了使文章——更生动,更吸引人。

指导读出好奇、由衷赞叹的心情。

(3)、课文中像这样表示心情变化的词、句还有很多,找出来读读。

2、体会设问、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重点学习设问的勾段方式

(1)、小朋友发现了吗?课文第二节和第三节都采用了什么勾段方式?(一问一答)

(2)、这是科普文常用的勾段方式,你能否把第四节和第五节也改成一问一答的勾段方式。

如:第四节:网络的内容真的那么丰富?

第五节:发送电子邮件真的那么便捷?

3、体会作者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

(1)、第三节和第四节都是写作者进入了一些网站,想想这两节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三节是详细具体地介绍了作者进入一个卡通网站,第四节却是略写,这样使文章有了变化。)

(2)、你能否仿照第三节写法详细介绍进入一个你喜欢的网站?

出示句式:网络真的这么神奇?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进入一个()网站。不一会儿,()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三、总结赏读,整体强化

1、启发归纳:学了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选择欣赏: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段落读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四、指导上网,体验神奇(农村学校在信息课上去完成)

同学们,网络真是神奇呀!现在我们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去感受一下色彩斑澜、精彩无限的网络世界。

要求:1、寻找我们学校的网站,浏览网页内容。

2、寻找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网站,浏览网页。

3、写写上网的感受,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

板书: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上网前(概述):新鲜

上网时(分述):神奇网络作用大

上网后:新奇

24果园机器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水果丰收,果农忙不过来了,于是需要机器人帮忙;果园很大,机器人不好拖着电线工作,用电池也不方便,于是又想让果园机器人“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电。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学生读后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根据阅读提示进行独立阅读,划出写机器人怎样的语句,能把写得有趣的句子多读几遍,结合“罢工”、“饿倒”、“吃”等词句体会科普文章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3、能借助“聪明能干、好帮手、摘、装、运、充电、指挥”等关键词介绍果园机器人;能借助“特殊、变成、收获、如果就、要是就”等词句和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果园机器人充电的具体过程。

4、模仿目标3的两种方法说一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什么本领。

教学重难点:一是体会趣味性语言在文中的作用,二是能借助关键词句和一定的段落结构(总分等)介绍机器人,为口语交际“说你设计的机器人”作准备。

课前准备

1、上网查询智能机器人的图文资料。

2、了解机器人在哪些领域起了哪些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笑话导入

1、讲述笑话:某日,来自德国、日本和中国的三位科学家在一起讨论哪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最强。德国科学家说:我们德国制造的一种机器人,可以处理一切危险的物品,你说强不强?日本科学家听了后,鼻孔“哼”的一声,轻蔑地说:我们日本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可以帮忙处理家庭和公司里的一切事务,你说厉害不厉害?来自我们国家的那位科学家哈哈大笑:你们不要争了,我们刚制造了两个“嫦娥一号”机器人,在他俩的脑袋装了几块豆腐,那两个机器人现在居然当了德国总理日本首相!

2、简单交流笑话。板书课题。

二、学习阅读提示

1.学生自读提示,想一想提示中告诉我们几个阅读要求。

2.交流归纳阅读要求。划出“读读”、“想想”、“交流”三个动词,明确本堂课的目标。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把写机器人怎样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再读一读;在读不懂的词句旁标上问号。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点拨。

3.师生共读课文,逐词逐句读,逐段逐段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四、深读课文

(一)说说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关注学生言语的规范和条理性

1.读读划出的相关语句。

2.班内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聪明能干、摘下来、装进、运到、充电(特殊、变成、收获、如果就、要是就)、指挥、好帮手)

3.比赛:一部分学生借助板书介绍果园机器人(总分、分总、总分总),一部分学生借助板书介绍机器人的充电过程。交流点拨。(鼓励加词说:如轻而易举地摘、一心一意地装、准确无误地运)

(二)说说果园机器人有趣的地方,体会科普文用词用语的趣味性

1.抓住“罢工”、“饿倒”、“吃”的三处语句交流“有趣”,感受果

农对机器人的喜爱之情。

2.感情朗读,带着果农的喜悦之情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宣说: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走向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多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昭示着机器人技术灿烂的明天。明天你有可能拥有会送牛奶的机器人,可能拥有会查病治病的机器人,可能拥有抚养孩子的机器人,明天你更可能成为机器人的设计师。

2.设计一种你最需要的机器人,他会怎样工作,有那些本领。自己仿照练说。

3.交流介绍,关注学生介绍言语的连贯性和本领述说是否清晰。

4.听起来,同学们设计的这一切像科幻故事一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六、质疑问难

1、学完全文后,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2、交流或留疑。

七、作业

1.阅读一些机器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课作资料准备。

2.把设计的机器人写下来。

语文园地六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在前面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已有铺垫,可以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可以借助口语交际中的示例和学习《果园机器人》时搜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这次习作内容的范围非常广泛,衣、食、住、行无所不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奇思妙想。

“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多义词,注意汉语中一字多音的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项内容。“读读认认”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内容和调味品有关,采用了韵语的形式编排。“读读背背”选的是和气象有关的谚语,句式工整,琅琅上口。

“宽带网”是本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培养学生围绕专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个项目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像,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像,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报的民间谚语。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时间:四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

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好吗?(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

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

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

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

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演示对一种智能机器人样子和功能的介绍)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它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的“最佳创意奖”(教师巡视

指导或加入一组的评选活动)。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

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如:

选手: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评委: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选手: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

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评委: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保姆机器人”的样子吧。

选手: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

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评委:那她有哪些本领呢?

选手: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妈妈的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

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评委:你的想象奇特而又合理,祝你的“保姆机器人”早日问世。

选手:谢谢!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

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习作训练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将来人类的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老师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写玩具、公共设施等,比如,可以说说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让人行走如飞的鞋子,可以推着走的房子,人站在上面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人行道……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范文引路。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先想想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你有什么想改进的?想好后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件物品展开想象,你想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重点想它应该有什么功能?怎么使用?

3、想象合理,叙述清楚。想象既要奇特,又要注意合理性。写的时候要叙述清楚,让人看得明白。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学生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4、四人小组互读习作,评选出一篇想象奇特、叙述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对于个别进步大或有个性的学生,给予鼓励,并让其当众读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活动

办一期“未来多美好”的板报,在墙报上展出学生的优秀作业。

我的发现

出示词组:教书教室降落投降

羊圈圆圈石缝缝补

便宜方便重要重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师:当你遇到一个不认识的生字朋友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与它交上朋友。今天,老师再教大家读一首儿歌,其中藏着好几个生字朋友呢。

1、自读韵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将韵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带拼音的韵文,指名读,正音。

3、出示去拼音的韵文,将生字显红,指名读,正音。

4、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5、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6、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正音。(“胭脂”读轻声,明朝zhao)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1、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

2、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3、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4、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5、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分析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www.jab88.com/j/75236.html

上一篇:金子 下一篇:第四节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