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16*、动物的互惠互助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2

16*、动物的互惠互助。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动物的互惠互助”,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6*、动物的互惠互助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朗读课文。了解动物之间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2、能结合课外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例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动物之间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之间我们要互相帮助,那么动物之间需不需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2、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组动物间的互惠互助故事?

4、书上是怎样介绍的?(按表格要求正确填写,小组合作。)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各组汇报,互相补充。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三)指导说话。

1、向同学们介绍一例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的事,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

2、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说完整话的训练。)

三、课堂小结:动物王国里的事情真是奇妙呀!大家在平时还要多观察,看看你还知道哪些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给父母讲一讲你知道的动物间互惠互助的事。

扩展阅读

16 会说话的产品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16 会说话的产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认识一些会说话的日用品,感受新兴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想象设计日用品的新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科技
教学准备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会说话的产品
学生针对标题质疑。
二、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1)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正确。
(2)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些产品,它们有什么新功能。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定一个小组分段接读课文,相机评价正音。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重点提示:“诵”、“耗”的字形;“诵”读准后鼻音。
(3)扩词,说话训练。
3.指导写字。
(1)提示写好“箱”字应注意的地方:这个字上短下长。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五、学生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巩固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挖“地雷”读课文,互相正音。
六、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七、作业。
1.抄一抄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听写本课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听写情况,教师抽查一个小组。
二、精读课文。
1.男女生分段接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产品?它们是怎样说话的?对人们有什么好处?
3.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会说话的汽车
会说话的书
会说话的电冰箱
……科学真奇妙!
三、设计室。
1.大胆设想:还有哪些产品会说话?你还希望日用品有什么新功能?
2.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到班级汇报。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练习:将你设计的会说话的日用品写下来(也可以写下它们的新功能)。
第三课时
一、导入。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好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并读一读。
二、展销会。
同学们,欢迎参加今天的展销会,我们今天将展销的是一些新产品,它们与我们平常的日用品大不相同,因为它们是新科技产品,还会说话呢!不信?请欣赏吧!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日用品上台推销)(推销过程答记者问)
评奖:
(1)最佳设计奖
(2)最佳表演奖(推销员)
三、练笔。
写一写今天的展销会
板书设计:
16会说话的产品
会说话的汽车
会说话的书
会说话的电冰箱
……科学真奇妙!

《快乐的动物》


《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郭进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教具:

课件、多媒体、动物图片、圆片、小方块或圆片(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出示主题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探究活动

(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

2、汇报。指名学生说说每种动物的只数。(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认识“倍”。

1、用一个圆片代替一只猴子,这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呢?(学生摆3个。)

师:我们可以说猴子数是1个3。那么鸭子数应该摆多少个?你想怎样摆呢?

2、学生自己用学具摆出鸭子数。

3、学生汇报、交流。

(1)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会摆成,

(2)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为什么?

4、圈一圈,认识“倍”。

(1)师边说明边圈: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看作1份,也就是说1个3为2份。那么鸭子有6只,就可以平均分成2份,是2个3。

(2)引出“倍”。

像这样的两个数量,我们可以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这就是倍数关系。

(3)学生读两遍。

(4)质疑。对于这种倍数关系,你有什么其它想法、疑问或是还想了解些什么?

5、学习用除法表示。

(1)师:“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板书:63=2)

(2)小组讨论:除法算式里的“6”和“3”分别表示什么呢?

(3)学生汇报。

(4)全班看着算式说一说算式的表示意义:鸭子有6只,猴子有3只,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三)画一画、圈一圈(松鼠和小鸡),加深理解“倍”。

1、学生独立尝试画图表示松鼠和小鸡的数量,并列式求倍数关系。

2、指名一学生到讲台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2个2个地圈?除法算式表示它们的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说一说。(小鸡有8只,松鼠有2只,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

4、教师小结: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用图形和除法算式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1、书上第46页的“说一说”。

2、书上第47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动物的“睡眠”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的“睡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5、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子卡片、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重点读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分析重点生字。
四、学生汇报初读的感悟。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
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
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老师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3)观看蝙蝠冬眠录像,增强对课文理解。
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
(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2)老师总结。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观看海参夏眠录像资料,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
(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
(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
(3)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解。
二、扩展眼神,巩固提高。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
板书:
18动物的“睡眠”
蝙蝠冬眠
海参夏眠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冬眠夏眠

16、匆匆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匆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6、匆匆

16匆匆(两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来去匆匆要珍惜

教学反馈:1、学生懂得如何珍惜时间。2、有些同学联系实际谈体会很好。

16*绝招


16*绝招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64页至67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板书:

绝招练要练有用的绝招

快乐的动物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快乐的动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

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和动物们交朋友。(板书:快乐的动物)

只要大家开动脑筋,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就能交到很多动物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

课件出示主题图

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兴了。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了?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数一数。

(1)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几只,请你数一数,填在□里。

(2)汇报。

2、做一做。

(1)请你用学具摆一摆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说)

(2)出示松鼠和小鸡

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3、说一说。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3)你还能提出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吗?

(小组讨论,合作探索。)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体验成功。

1、独立解答练一练第1题。

2、数学故事:有一天,机灵狗找到淘气要比高。淘气说:“没有尺,怎么比呀?”机灵狗灵机一动,找来了几个南瓜来比高,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比的结果吧。

3、我们学校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你能根据此表填一填吗?

四、小结。

大家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小朋友多动脑,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行!

16、绝招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6、绝招”,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16粽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伟大诗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试着用“先……接着……然后……再……”练习说话。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电影资料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粽子”,出示一个粽子(或图片或实物)。“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你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吃粽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你们不仅能学会包粽子,还能了解吃粽子的来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2.教师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段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哪段向我们介绍了吃粽子的来历?
(三)学习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
(2)读一读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包粽子。
句式练习:先……接着……然后……再……
(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试着也说几句话。
提供给学生情境,如:放学后我回到家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
(4)先在小组中说说,然后再全班进行汇报。
2.学习课文第三段。
导语:这小小的粽子里面还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1)读一读课文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时会说些什么?
(3)想看看当时的情境吗?(播放电影片断)
理解屈原“悲愤”的心情。
(4)说一说“屈原是一位()的诗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读出对伟大诗人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一下。
板书设计:
粽子
包来历
先……接着……然后……再……屈原
爱国诗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旧知。
(二)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
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记忆生字。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个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及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点拨,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以旧代新记忆,加、减部件记忆,编儿歌、猜谜语记忆等。)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忆?
5.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6.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7.教学课件演示: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的“田格”字帖,说说希望老师帮你们写好哪个字。
2.通过学生反馈,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
3.通过教学课件,重点指导:“拿和前”的书写。
(1)拿: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在田格的位置,瘦长不容易写好看。
(2)前:注意左下部分是硬月,不要写成月字。
4.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遇到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同学的辅导。)
(五)词语积累。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你还想从本课中积累哪些词语?
(六)作业。
认真抄写本课的字和词。

16 荷花


16荷花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附:板书

16﹡《母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6﹡《母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6﹡《母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16《匆匆》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16《匆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6《匆匆》一、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统览全文

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然后,引导学生初步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并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根据课文语言流畅上口和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的特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发兴趣,为文配画

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文MTV,请大家赏美画,听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学生为《匆匆》一文拍电视散文MTV。

2再读课文,感悟散文意境,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3小组合作,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举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场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4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手抄报办好后,开展手抄报一周展活动。在展出期间,学生可以观摩阅读,可以相互比较,还可以交流经验,进行口语交际。展出结束,从材料掌握、书写、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优秀小报。

16《景阳冈》


16《景阳冈》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掀剪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闪闪闪豪放

劈跳掀无畏

按踢打

四、下冈(略)

16* 绝招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6* 绝招”,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16*绝招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64页至67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板书:

绝招练要练有用的绝招

《16*、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