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上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复习学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1

八年级历史上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复习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复习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历史上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复习学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开始时间

1948年12月

领导人

作战地区

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

重要战事

攻克______,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

歼敌地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9年1月,_______率军接受和平改编,______

得到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

解放________全境。

歼敌___万。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__________地区。歼敌55万,为______战役奠定了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___

人,基本解放_________。

重大意义

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时间: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结果意义:年月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年

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1.(2010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国民党政权垮台

2.(2010浙江嘉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0山东日照)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4.(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渡江侦察记》B.《血战台儿庄》C.《挺进大别山》D.《大决战》

5.(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精选阅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

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开始时间1948、91948、111948年12月

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略

作战地区东北以徐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华北

战略战术关门打狗略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重要战事攻克锦州,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歼敌地点有碾庄、双堆集、陈官庄。1949年1月,傅作义率军接受和平改编,北平

得到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47万。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歼敌55万,为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重大意义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提示:以下几个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或者老师提示着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说几条算几条。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

在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等等。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

(1)中共中央出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想法,非常希望和平解放北平。

(2)北平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故宫、北海、天坛等珍贵文物古迹。北平还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一流的高等学府,汇集了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专家学者……

(3)在和平解放北平的问题上,天津之战起了决定作用。天津之战是平津战役的最后一战,东北野战军只用了29小时就攻占了城防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致使北平无险可守,傅作义陷入困境。

(4)为使文化古都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中共中央华北局指示北平地下党,要大胆利用各种关系,尤其是动员傅的亲信和亲属直接去做傅作义的工作。地下党将傅作义的长女、地下党员傅冬菊调来北平做傅作义的工作,还约见了傅作义的老师和智囊刘厚同及傅作义的结拜兄弟、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请他们劝说傅作义走和平道路。

(5)傅作义将军的深明大义是北平和平解放的重要条件之一。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A.从国民党方面说: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

①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三大战役加渡江战役。三大战役的意义见上面的表格。渡江战役意义: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0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国民党政权垮台

2.(2010浙江嘉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0山东日照)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指挥者结果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4.(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渡江侦察记》B.《血战台儿庄》C.《挺进大别山》D.《大决战》

5.(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①鸦片战争(1分);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③1911(1分);④孙中山(1分);⑤中华民国(1分);⑥1945(1分);⑦30万(1分);⑧抗日战争胜利(1分;)⑨渡江战役(1分);⑩南京解放(1分)。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大军合力战淮海""兵临城下直取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后长江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分小组选问题,查阅材料,并根据需要处理材料,确定本小组的表述方式。

根据小组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述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活动中体验历史。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结合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以及所展示的材料、多媒体图片等,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小组竞赛填写三大战役简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表演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这段历史,学生会潜移默化地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精神所感染。

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正处在不可捉摸的少年时期,他们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性,喜欢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发现世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

2.初二学生已学了一年多的初中历史课程,对于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材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研究处理教材信息等能力。

3.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许多影视剧,如电影《大决战》三部、《风雨下钟山》等,学生在头脑中已有了形象材料的储备,对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林彪、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与本课有关的各种资料也很丰富,学生很容易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到所需的材料。另外,学生已在语文教材中学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设计理念

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主动地在课前查阅材料、处理材料,主动研究教材并结合本小组的特点,采用电视访谈、人物专访、小短剧、现场报道、讲故事等形式,亲自去体验和展现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这四次战役。

教学方式

教师在本课中只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认真地看学生的展示,指点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总体上控制课堂的节奏,随时掌握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情况,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适时地为学生配上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表演增光添彩。各小组的展示,完全是开放式的,每个小组可以富有个性的展示,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述的空间。

本课的教学评价,采取各小组派代表组成评比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协助学生确定评价标准,教师不参与评价过程,完全由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评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课需要多媒体的支持,通过播放节录的有关淮海、平津、渡江战役的纪录片把四大战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图片、动感地图、讨论题、板书、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既直观又省时。将小组竞赛时现场填写的三大战役简表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既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简况,包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时间,主要战略战术,指挥员,战役经过、战役的作用,这些都是第一层次的要求。在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二是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第二层次的要求。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四大战役的概况,难点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2.认真研究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和伴你学历史等),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为活动调控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加以调控,搜集和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材料和图片,节录所需要的记录片片断。

3.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4.协助学生分四个小组,确定评定标准。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一周按层次分成四个小组,自由选择所要表现的子目,确定本小组的表现形式,小组内分工协作,查阅材料处理材料,编写小组表现子目的提纲,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准备。〖板书设计〗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锦州东北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碾庄、双堆集、

 陈官庄长江中下游以北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

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南京解放

 国民党政权覆灭 1949年4月22日

〖教学过程〗

1.利用提问导入新课。

2.了解各小组准备情况,组成评比小组(由各小组派两名代表组成,本组代表不为本小组评分)公布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各小组用所选择的表达方式汇报,教师操纵多媒体为学生服务,并认真倾听观看学生的表演,查缺补漏,并对课堂进行整体的调控(后附学生作品)。

4.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支持解放战争的图片、毛泽东的两段话和国共双方力量变化的表格,组织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后附史料、图表)。

5.小组竞赛填写三大战役表,运用竞赛方式,小组成员合作填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填写情况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使学生有成就感。

三大战役简表

6.板书小结,将学生学到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系统化。公布评比结果选出最佳小组、最佳表现奖、最佳组织奖,激励学生。

课前预想

学生本次活动中有可能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过于注重表演,忽视基础知识或基础知识强化不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占有量,课前准备一定充分,在学生展示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有调控能力,要全局上把握本课的节奏,合理分配时间,而且要随机应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教案点评〗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是一节常规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课前查阅材料处理材料、研究教材,并结合本小组的特点,自己策划、编导,采用电视访谈、人物专访、小短剧、现场报道等形式,亲自去体验,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这四次战役的概况。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和体验历史,从而达到新课程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比如给了学生不同的史料(有图片、图表、领袖的话),以史实为依据来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

教师在本课中只是一个促进者、引导者和欣赏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自由表述的空间。教师在认真欣赏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总体上控制课堂的节奏,随时掌握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情况,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适时地为学生配上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表演增光添彩。

知识目标落实得还不够,如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各组同学的展示,看后对重要的知识点应进行提炼和归纳。整个教学过程略显简略。

本节课学生虽然喜闻乐见,但要做一定的课前准备,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还是有它的局限性。

 

附录一 学生创作作品

时空长廊――电视谈话节目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主要打了三大战役,其中第一次打响的是辽沈战役。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进行关于辽沈战役的座谈会,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这位是著名史学家×××、这位是社会活动家×××、这位是《历史研究》杂志社主编×××、这位是中央电视台军事生活的编辑×××。欢迎大家来到时空长廊参与我们这次谈话节目。

我们首先想请×××谈一下,同国民党军队的决战,是什么原因要先在东北打辽沈战役?

史学家:因为当时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结束时,东北的野战军已拥有正规军70万人,并且有了炮兵部队,国民党的55万军队已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的地区里,物质供应也很困难;再加上东北解放后,解放军可以腾出手来入关作战。东北的工业可以支持全国的解放战争,所以这都表明同国民党军队决战的时机到来了。

主持人:看来战机很重要!那从这种情况看,我们一定是捷报频传了。

史学家:没错。从1948年9月起,林彪、罗荣桓指挥的辽沈战役,我军先后解放了锦州、营口、沈阳等地。

主持人:谢谢!现在场外的记者寻访到了一位参加了辽沈战役的老人。我们大家一同看一下记者对他的采访。

记者:大家好!现在站在我身边的老伯就是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军人×××,当年他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老伯你还记得当年辽沈战役的情况吗?

老伯:怎能不记得呢?当时的战斗好像是10月14日打响的吧。我们攻打锦州,战斗打了三十多个小时,黑压压一片,尸体遍地呀,总共歼敌9万多呢!

记者:谢谢,老伯。听了老伯的一番介绍,大家一定对辽沈战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让我们再回到演播室看看现场的情况。

主持人:谢谢记者。老伯的介绍中提到了锦州。那么,我们为什么先要攻打锦州呢?

主编:因为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也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要塞所在,打下锦州就可以切断东北国民党军向山海关撤退的道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曾经有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指挥官感叹说:解放军首战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折断了。

主持人:这场战争我军是胜利了,这次胜利与以往的胜利有什么不同呢?

学者:有很大不同,辽沈战役的胜利不仅解放了东北,而且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了优势。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辽沈战役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欢迎观众朋友下周如约收看我们的时空长廊。

和平解放北平的短剧

主持人:谈起北平的解放,我们不能不想起傅作义将军。他当时的举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傅作义将军在关键之时举起了义旗,除了兵临城下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定的主观原因。现在我介绍一下参加表演的演员傅作义将军、将军的女儿地下党员傅冬菊、傅将军的警卫员、傅家的保姆,傅将军的秘书周北峰、华北军司令聂荣臻。

第一幕 场景1 北平傅作义将军府门前

有人敲门

警卫员:你是?

傅冬菊:我是冬菊。

警卫员:大小姐回来了!

场景2 将军府大厅

警卫员:将军,大小姐回来了。

傅作义:冬菊!

傅冬菊:父亲。

傅作义:快坐下,孩子这几年在外漂泊,身体怎样呀?

傅冬菊:我应该先问您才对呀!

傅作义:我、我当然很好了!

保姆:老爷、小姐请喝茶。

傅作义:这个时候你回来?说吧你是军统?还是共产党?

傅冬菊:我是共产党。

傅作义:噢!是毛泽东派你来的,还是聂荣臻派你来的?

傅冬菊:是毛泽东派我来的。

傅作义:毛泽东派你来做什么?

傅冬菊:劝你停止抵抗,向解放军投降。

傅作义:林彪是我的晚辈,聂荣臻比我也小几岁,让我向他们投降?哼哼!

主持人: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傅冬菊进入中南海后,除了父女之情,不断的向傅作义晓以大义外,还不断的向北平地下党汇报情况,这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第二幕 场景 北平城外华北解放军司令部

主持人:1949年元旦刚过,在北平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傅作义将军的秘书周北峰受到了华北解放军司令聂荣臻的接见。

聂荣臻:你好,你好呀!请坐,不知近来傅将军可好?

周北峰:将军甚好!傅将军给毛泽东发电报,为什么至今事情还没有解决呢?

聂荣臻:周将军,你们是在同我们华北司令部谈判,你们发一个电报派几个记者来,就能让他停止抵抗,解决几十万军队的问题么?傅将军有谈判的诚意么?

周北峰:他真的很有诚意!临来时他亲口对我说,只有毛泽东领导,中国才会好起来。不知你们谈判的底线是什么?

聂荣臻:我们的底线么?很简单,一是停火,二是实行整编。你这次来是只想谈北平的问题么?

周北峰:不,我们是要谈整个华北的问题。

主持人:会谈进行了五天,整理出了会谈纪要,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分别签字,周北峰代表傅作义签了字。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将军率领北平守军光荣起义,这一举动同伟大的平津战役一同载入了史册。"将军一猛醒,烈烈展红旗",人民记得他,历史不会忘记他!

附录二 毛泽东的两段话

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发动反革命战争的时候,他们军队的数量约等于人民解放军的三倍半,他们军队的装备和人力物力资源,更是远远超过了人民解放军,他们拥有人民解放军所缺乏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工具,他们获得了美国帝国主义在军事上、经济上的大量援助,并且他们经过了长期的准备的。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已非常明显,只要人民解放军向着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的攻击,全部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

 ――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本课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件的本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放纪录短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后,战略时机的转变和北平谈判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领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
北平谈判
教学方法
讲解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图片导入法。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辞》中发出的气势豪迈的宣言,“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接着出示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声明,提出保存国民党制定的“宪法”和国民党军队等。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蒋介石会出现一百八十度大逆转呢?

(教师衔接上节课内容——三大战役的战果和历史意义进行讲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经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蒋介石这个头号战犯却提出“和平声明”,要与中共和谈。其目的是争取时间,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建立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南下解放江南,梦想划长江而治,以便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949年1月,蒋介石走投无路,宣告“引退”,其“总统”职务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但实际上,蒋介石却仍在暗中操纵着国民党的军事和政治指挥大权,国民党的军政要员经常向蒋介石汇报情况,听取指示。蒋介石还加紧重新编练新兵,整军备战,打算卷土重来。
为揭露敌人的阴谋,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独裁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短片《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板书)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板书)
毛泽东提出用革命的办法,坚决、彻底、干净的、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决不允许使革命半途而废。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但为了实现国内和平,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毛泽东在声明中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这就是著名的“北平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是,国民政府于4月20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这样,国民党的假和谈骗局彻底揭穿了。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板书)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之后由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在邓小平的统一指挥下,在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3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组织学生齐声朗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观看纪录短片《渡江战役》或《百万雄师过长江》,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
三、向全国进军(板书)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根据“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各个战场上,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人民,先后解放了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新疆。到1949年9月底,人民解放军各部解放了除西南和中南部分地区以外全国大陆上的大部分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追剿反革命分子的行动仍然在进行中,到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引导学生识别教材第27页《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势图》)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6~27页小字部分,了解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云南及西康的基本情况,并播放纪录短片《祖国大陆的解放》)蒋介石的长江防线被人民解放军突破后,大批溃逃的国民党军败走大西南。蒋介石则打算利用四川等地复杂而险峻的地理形势,构筑以秦岭、大巴山和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企图以此抵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把大西南变成其东山再起的战略基地。针对这种情况,人民解放军翻山越岭,从湘西秘密进入贵州,将西南国民党军拦腰截断。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川北防线,对四川盆地的国民党重兵集团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人民解放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重庆、成都,并以和平方式解放了云南及西康的广大地区。

本课重点讲的是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本课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的总结,联系整个单元,可将基本线索整理为:战略防御→转入进攻→战略大决战→渡江作战→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迎来的将是新中国的诞生。
板书设计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三、向全国进军

初二历史下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下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知识点总结冀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初二历史下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一、官员腐败,不得民心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一系列大溃败,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而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主义,却乘机大发国难财,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堪。1943年冬,深受蒋介石信任的张治中就曾向蒋介石面陈:“窃谓今日可忧之事,莫过于人心思变,士气荡然。”,“退而至于友邦人士之批评,以与吾国邦交最亲切之美国而论,其朝野对我之讥弹,已达到令人不堪忍受之地步”《张治中回忆录》,文华资料出版社2007年版第394395页。在国内外一致公认国民党统治腐败倒退的情况下,国民党官僚阶层的腐败自然是日益严重的,正如毛泽东在194年4月所指出的:“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的特色之一。”

1938年9月18日伦敦电。国民党的腐败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民党统治区,“文武官吏中,除极少数例外,不是囤积居奇就是投机倒把。1939年9月18日(新华日报》参政会旁听记。如1941的官方检查显示,各地查出多起囤积物资的巨案,

2、四大家族垄断国家经济,宋子文、孔祥熙等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勾结一家或几家大银行,大做其生意,或大买其外汇,其做生意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故所谓统制者是一种公私不分的统制。

3、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介石是一个独裁者,他的用人“无论你怎样贪污,也无论你怎么坏,只要你拥护他个人就能成。”《密勒士评论报》,译文转引自1916年7月29日文汇报》。方先觉守衡阳投降了敌人,有广播,有演说,但日本把他送回后,蒋不但不处罚,反而大大嘉奖,且让全国慰劳总会慰劳1000万元。而守长沙的四军军长张德能,战功素著,守长沙期间,蒋把他的部队抽去两个团,城里只留一团人,守不住,奉九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撤退了。蒋却冤枉地把他杀掉,借以伸张军纪。

4、国民党官员贪婪无耻,穷奢极欲。腐败之风盛行,1943年2月宋美龄作罗斯福夫妇的客人到达白宫时,她要求用她特地从中国带去的绸床单铺床,且每天要换四五次。她戴的手饰都是无价的宝石。

二、派系斗争,内部分散

1.国民党从建党开始,力量就比较涣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中就混进了不少地主和旧官僚。二次革命的失败,其中组织涣散是其失败的一项重要原因。在北伐胜利进军中,一大批投机革命的旧军阀和旧军人,不仅参加了北伐,而且也参加了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在组织上良莠不齐。党内派系林业党争不断。大大降低了国民党在广大人民心中要求民主独立的形象。

2.中华民国从未真正统一,自1927年东北易帜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虽然中华民国南京政权的重建是北伐打倒军阀的成果,中原大战又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然而两度由武力征讨所得到的统一却埋下了残余军阀们朝附夕叛的重重危机,“在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内战中反叛中华民国的十九位著名“国民党叛将”中,除极个别有特殊背景者外,几乎均为残余军阀及其势力。”海内外学者关于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的研究综述在名义上归顺中华民国的新旧地方军事势力,以枪杆子来维持实力和维护其一姓统治的地方封建势力,所以,凡是由新旧地方军事势力所统治和控制的地区,其社会状态非但与民主无涉,甚至较之正常的和统一的专制王朝更坏。这种状况这些地区的人民对于中华民国政权的不满和不信任。

3.解放战争后期既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由于国民党政治军事上的腐败美对蒋逐渐失去信心迫使蒋下野李上台加剧内部矛盾,从而使国民党内部力量分散,大大影响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战。

三、经济崩溃,众叛亲离

“经济总崩溃起因于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军费支出过大,财政赤字靠增发纸币来弥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财政金融的崩溃,这是促发国统区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略论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国民经济的总崩溃》国民党实行卖国的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的膨胀,对农民的横征暴敛,破坏了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总崩溃的进程。经济的崩溃使国民党政府的财政来源完全枯竭,再也无力进行战争。到三大战役前夕,国统区经济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了,建筑在这一基础上的反革命内战的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皆唾弃国民党政府,民族资产阶级也对国民党政府完全失望,从而使国民党政府完全处于孤立境地。同时出现的连续撤换财政部长,军队官兵拒用纸币,政府官员抢购金银、美钞等危机情景,更使国民党政府众叛亲离,垮台势在必然。

四、发动内战,背离民心

日本帝国对中国长达十四年的侵略,给刚刚统一的中华民国带来了无穷外患,八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刚刚结束了长期外患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因八年全面抗战的胜利而刚刚得以喘息的军队和人民势必厌战。国家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尚需时日来恢复。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伤害了国民的感情。又与国民党的宗旨和纲领不符,大大失去了民心。而中国共产党一直走人民战争的路线,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其在内战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国共两党形成鲜明对比。

五、战略失误,由强变弱

“1946—1949年间的内战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蒋介石在战略上屡次出现失误;他对战争进程的直接干涉使前线指挥系统发挥不了正常的效能;坚守东北消耗了最精锐的30万部队,使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在1948年发生巨大转变,最后使形势对于国民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⑦刘馥的《中国现代军事史:19241949年》蒋介石的指挥实际符合情况,因而铸成大错,带来致命后果。蒋介石提出方案利用大巴山、武陵山等山地专守防御。川黔两省正面数千里,到处可突破,一点突破就会满盘皆输。而且此时蒋军处于内线作战地位,蒋又全无内线作战的企图和安排,只知一线一线地堵。这样内线作战,没有不失败的。

而中共通过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战局,使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超过了国民党,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六、外交失败,美援断绝

蒋介石是亲美派,一直推行追随美国,依赖美国的政策。美国是民主制比较健全的国家,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美国却是一个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插手别国事务的列强。抗日战争中,美国对中国提供援助,蒋因此对美充满感激,但是美的援助政策是建立在有助于其在太平洋战争中取胜的条件下的。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大量依靠美国的援助,美国虽为超级大国,但却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对中国的政策往往收不到想要的结果。抗战胜利后,美苏两大国都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使内战在一个时期内没有立即爆发。美国曾声称“对中华民国统一中国的内战,不可鼓励,也不可在任何方式下予以帮助,以组成一个包括共产党在内的联合政府”。美国后来虽然支持、帮助了蒋介石打内战,但又对蒋不满,没有直接参战,后期对蒋的态度又有所变化,转为支持李宗仁,迫使蒋介石下野,导致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统治危机。美国的这一外交政策,加速了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苏联尽管与中国共产党有分歧,但在国共斗争中,特别是在东北,对共产党有相当大的帮助。国际上的因素对国民党的失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七、中共壮大,顺乎民心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组织上、军事上都相当成熟。共产党组织的严密性使其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土地改革等措施唤起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希望,统一战线的成功使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都站在其大旗下,翻身后的农民自觉自愿地投入了埋葬蒋家王朝的人民战争。解放军将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士兵拼搏杀敌,攻无不克;全党上下团结一心,目标一致,迅速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