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化学知识点:化学口诀汇总

高中三角函数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8

高三化学知识点:化学口诀汇总。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三化学知识点:化学口诀汇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化学知识点:化学口诀汇总

线键式有机物对应分子式求算:

算碳找拐点,求氢四里减。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合价口诀二www.JAb88.com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先拐先折,温度高,压强大!(化学平衡图象题目)

制取乙烯:

酒精硫酸一比三,催化脱水是硫酸。温度速至一百七,不生乙醚生乙烯。

反应液体呈黑色,酒精炭化硫酸致。

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羧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中和滴定:左手控制塞,右手摇动瓶,眼睛盯溶液,变色立即停。

越老越稀松,干啥啥不中,如有不妥处,请您多照应!

实验室制乙烯:硫酸酒精三比一。迅速升温一百七,为防暴沸加碎瓷,排水方法集乙烯

相关知识

高三 化学 过渡元素 知识点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 化学 过渡元素 知识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七节过渡元素

【知识网络】

【易错指津】

1.NO3-与Fe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

2.过量的Fe与硝酸作用,或在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要注意产生的Fe3+还可以氧化单质Fe这一隐含反应:Fe+2Fe3+=3Fe2+。

3.注意FeCl3、Fe2(SO4)3的水溶液蒸干所得剩余固体的区别。

FeCl3溶液加热浓缩时,因Fe3+水解和HCl的挥发,得到的固体为Fe(OH)3,如灼烧后得到红色的Fe2O3固体。但Fe2(SO4)3溶液蒸干时,因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将不能得到Fe(OH)3固体。

4.忽视亚铁盐及Fe(OH)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的化合物。如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并不能断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而也可能含有Fe2+。

5.忽视铁单质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也有生成二价铁化合物的可能性。反应中若铁为足量,最终铁元素将以二价铁形式存在,因为2Fe3++Fe=3Fe2+。

【典型例题评析】

例1久置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因被氧化而呈黄色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A.浓HNO3B.氯化亚铁溶液C.溴苯D.溴化银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黄色体系”有四种固体:溴化银、硫、过氧化钠、三硝基甲苯;外加几种黄色溶液:浓HNO3(因溶液中有NO2气体)、工业盐酸(含Fe3+离子)、不纯的硝基苯(因溶有NO2)、亚铁盐溶液(因含Fe3+离子)等。对于该题除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之外,还附加了一个条件:“因被氧化”,因此,只能考虑B选项。

答案:B

方法要领:本题是“氧化”概念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结合。该题看似简单,但很容易选错,关键注意答题时要看清题目的限制条件,并把握全面。抓住“氧化”这一特征便可。

例2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4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1996年全国高考题)

A.NH4+B.Mg2+C.Fe2+D.Al3+

思路分析:各离子在加入NaOH溶液和HCl的变化过程中,离子变化为:NH4+→NH3;Mg2+→Mg(OH)2→Mg2+;Fe2+→Fe(OH)2→Fe(OH)3→Fe3+;Al3+→AlO2-→Al3+。只有A和C的离子数减小。

答案:A、C

方法要领:题中涉及多种阳离子在强酸、强碱溶液中的发生的变化。分析各离子的变化过程,从而搞清数目是否改变。注意试剂的用量及反应条件,如微热。

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1)NH4+在碱性受热条件下不稳定;(2)Fe2+易变质,特别在碱性条件下Fe(OH)2→Fe(OH)3速率极快。

例3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Fe2+与Fe3+相互转化。其中A项中加入硫酸,无任何反应;若加入B项中氯水,因2Fe2++Cl2=2Fe3++2Cl-,故有Fe3+生成;C项中加入Zn(NO3)2,因溶液中有H+,发生反应:3Fe2++4H++NO3-=3Fe3++NO↑+2H2O,C正确;D项中加入CuCl2无反应发生。

答案:B、C

方法要领:Fe2+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成Fe3+;对于NO3-的隐蔽氧化性,应用时应高度警惕;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及还原性物质在酸性环境中遇NO3-时,往往要考虑其氧化性。

例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

思路分析: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由于Fe的还原性比Cu强,Fe3+首先应与Fe反应,如果Fe3+有剩余,剩余的Fe3+再与Cu反应。铁粉未反应完时铜粉就不会被氧化,所以不可能出现烧杯中有铁无铜的现象,故应选B。其他三个选项的情况都可能再现。当FeCl3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时,Fe、Cu均无剩余,即选项D,反应后溶液中有Fe3+、Fe2+、Cu2+或Fe2+、Cu2+。当FeCl3不足量时,有两种情况:①Fe粉有剩余,则Cu尚未参加反应,即选项C,反应后溶液中只有Fe2+(不考虑H+、OH-);②铁粉无剩余,则Cu反应了一部分或尚未参加反应,即选项A,反应后溶液中有Fe2+、Cu2+或只有Fe2+。

答案:B

方法要领:此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规律:当一种氧化剂氧化几种还原剂时,首先氧化最强的还原剂,待最强的还原剂完全氧化后,多余的氧化剂再依次氧化次强的还原剂。一种还原剂还原几种氧化剂时与此类似。

金属越活泼,还原性越强,不过对变价金属所形成的中间价态的阳离子与高价态的阳离子其氧化性是不同的。常见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为:

K+由上表知,Fe3+的氧化性比Cu2+强,才会发生题中介绍的印刷电路腐蚀原理的反应。

例5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997年上海高考题)

A.混合物里3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3

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C.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

D.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n(HCl)=0.2mol,生成n(H2)=0.448L/22.4L.mol-1=0.02mol。

因氧化性:Fe3+>H+,所以Fe先与Fe3+反应后再还原H+,由Fe+2Fe3+=3Fe2+(1molFe还原1molFe2O3),和Fe与H+反应放出H2,可知n(Fe)>n(Fe2O3);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全为FeCl2知,n(Fe2+):n(Cl-)=1:2;至于混合物中Fe、Fe2O3及FeO之间量的关系,无从知道。

答案:B、C

方法要领:可用图示分析反应过程,以帮助理解:

例6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粗框表示初始反应物(反应时加入或生成的水,以及生成沉淀J时的其他产物均已略去)。(1994年全国高考题)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B是、F是________、J是。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饱和食盐水电解的产物是NaOH、Cl2、H2。三者之间存在的反应是:H2+Cl2=2HCl、2NaOH+Cl2=NaCl+NaClO+H2O,由图示:B能与另外两种生成物反应,所以B为Cl2;又B与A反应产物有两种所以C一定为H2,A为NaOH,G为HCl;再由F+Cl2→I,F+HCl→H+H2,H+Cl2→I,可推知F为变价金属,可确定为Fe;H和I分别为FeCl2和FeCl3;最后注意理解D与H、I反应。由题知D、E为NaCl、NaClO,通过上述分析可认定D应NaClO,有关反应为:I→J:Fe3++3ClO-+3H2O=Fe(OH)3↓+3HClO,发生了双水解反应。而H→J可理解为生成Fe(OH)2,但HClO有强氧化性而将Fe(OH)2氧化为Fe(OH)3。

答案:(1)Cl2(或氯气),Fe(或铁),Fe(OH)3(或氢氧化铁)(2)Cl2+2OH-=ClO-+Cl-+H2O

方法要领:本题的难点,是确定F为何种物质。其推断方法:先推断F为何种类型的物质,因F+Cl2→I,F+HCl→H+H2,所以F必为金属。再推断这种金属的特点,因I、H均为氯化物,又H+Cl2→I,所以F是变价金属,而我们熟知的变价金属是铁。先确定物质的种类,再确认具体物质,这是解推断题中常用的方法。因为它能分解难点,使一步推断的目标更具体、更明确。思路也变得非常清晰。

例7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简述如何用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1992年全国高考题)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迁移式的实验题。题中给出一些考生未学过的新知识,要求考生认真审题,读懂信息,联想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题示信息,分析推理,设计出简便的检验方案。

由题给信息可知,Cu2O是碱性氧化物,可溶于酸溶液:Cu2O+2H+=2Cu++H2O;而Cu+在酸溶液中不稳定,自身歧化成Cu2+和Cu。2Cu+=Cu2++Cu。题给试剂中,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均显酸性,且都能与Cu反应生成Cu2+,如果选用这些试剂,它们和样品反应后的溶液都呈蓝色(Cu2+),但分不清是与Cu还是与Cu2O反应产生的Cu2+,故无法确证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

根据以上分析,选用的试剂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呈酸性,二是不能与Cu反应。在题给试剂中只有稀硫酸符合。

答案:取少量待检样品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样品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方法要领:如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FeCl3溶液中任何一种,都会发生Cu-2e-=Cu2+。即使红色产物无Cu+也会产生蓝色溶液。导致题目错解。

要搞清pH的概念及pH试纸的使用范围。如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来判断(理由是:因pH变大,则有Cu2O,因为Cu2O与稀硫酸反应消耗了H+),不知道对本实验来说,溶液的pH变化用pH试纸是测不出的。

有些实验现象,用肉眼看不清的。如虽选用稀硫酸,没抓住解题关键,不是由溶液是否变蓝确认,而是想当然,看红色产物溶解情况,若部分溶解(因Cu不溶于稀硫酸,而Cu2O可溶),可知有Cu2O,甚至认为看有无Cu生成,若有Cu生成(因Cu+在酸溶液中分解成Cu2+和Cu),则有Cu2O。

例8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1997年全国高考题)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用m表示)

思路分析:根据题目的设定,先对溶液Y和粉末Z的组成作正确的判断。

①中FeO、CuO与盐酸反应式为:FeO+2HCl=FeCl2+H2OCuO+2HCl=CuCl2+H2O

②中试样在较高温度下与CO反应为:FeO+CO=Fe+CO2CuO+CO=Cu+CO2

由此可见,溶液Y与粉末Z混合就是FeCl2、CuCl2溶液、金属Fe、Cu以及过量盐酸的混合。在此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单质中只有Fe可分别与CuCl2溶液和HCl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Fe+Cu2+=Fe2++CuFe+2H+=Fe2++H2↑

③中反应后的溶液呈强酸性表明HCl剩余,可判断Fe已没有剩余;溶液中不含Cu2+意味着CuCl2已全部参加了与Fe的置换反应,不溶物W全部是Cu。它是由两份试样中的CuO转变而来。因此,一份试样中的CuO质量为

0.5m×(CuO/Cu)=0.5m×(80/64)=5m/8。

答案:(1)Fe+Cu2+=Fe2++CuFe+2H+=Fe2++H2↑(2)5m/8

方法要领:题目涉及到的化学基础知识有:金属氧化物跟酸的反应,CO的还原性,金属单质与盐溶液、非氧化性酸的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的化学计算。其中,化学计算是通过填空的形式使那些只顾方法正确而忽视结果正确的考生得不到分数。

题目在叙述过程中设置了几个障碍点,它们是:

1.溶液Y和粉末Z经过反应③后所得溶液具有强酸性,会使判断力不强的考生不能由此对溶液中不含铁粉作出肯定的认定。

2.离子方程式历来是考试中的难点,在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金属铁和金属铜5种物质共存时,判断有关的离子反应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3.m是全部不溶物的质量,试题要求回答的是每份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这是一种具有较大迷惑性的设问,对考生的思维严密性是一种深刻的检验。如不能通过这种检验,会把答案错写成5m/4。

例9“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2(含Fe2+、Fe3+、Mn2+等杂质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

如下工艺流程图,即可制得“轻质氧化镁”。(1997年高考试测题)如果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离子,而且成本较低。流程中所用试剂或pH控制可参考下列附表确定。

表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

Fe(OH)32.73.7

Fe(OH)27.69.6*

Mn(OH)28.39.8

Mg(OH)29.611.1

*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成为Fe3+,生成沉淀Fe(OH)3而除去。

表2工业品价格表

工业品规格价格(元/t)

漂液含NaClO25.2%450

过氧化氢30%2400

烧碱98%2100

纯碱99.5%600

卤块含MgCl230%310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在步骤②中加入的物质X,最佳选择应是,其作用是。

(2)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物质Y应是,之所以要控制pH=9.8的目的是。

(3)在步骤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思路分析:题目给出了生产的工艺流程,也是为考生提供了解题线索。

为除去Fe2+、Fe3+、Mn2+等杂质离子,从表1可以看出,当加入烧碱控制在pH=9.8时即可达到目的。此时Mg2+离子也会因生成部分Mg(OH)2而进入沉淀中,但由于卤块价格低廉,这点不可避免的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其结果是保证了产品的纯度.。

为将Fe2+氧化成Fe3+离子,有两种氧化剂可以采用,即漂液和过氧化氢。从表2中的价格可看出,前者比后者便宜得多,应选用漂液。

从氯化镁制成氧化镁,有两条反应路线:

其一,烧碱路线:

MgCl2Mg(OH)2MgO

其二,纯碱路线:

MgCl2MgCO3MgO

烧碱比纯碱价格昂贵,生成的中间产物氢氧化镁是胶状沉淀会造成过滤困难,更重要的是反应过程中不能进行轻化处理,因而只能得重质氧化镁。由此而见,烧碱路线应当摒弃。

纯碱价格较低,生成的中间产物碳酸镁呈粗颗粒状,易过滤,碳酸镁在水中经一定时间的加热会有部分因水解形成了二氧化碳:

MgCO3+H2O=Mg(OH)2↓+CO2↑

由于气体二氧化碳的产生,使沉淀变为疏松,灼烧沉淀后得到的是轻质氧化镁。

答案:(1)漂液使Fe2+氧化成为Fe3+(2)烧碱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过滤除去。(3)MgCO3+H2O=Mg(OH)2↓+CO2↑

方法要领:试题强调了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其立意指向了化学学习中的价值观,将经济价值观与化学反应的选择结合在一起考查了考生的评价能力,这是一种对思维作较深刻的考查,也是适应商品经济大背景下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测试。

解题中善于应用数据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善于调取已形成的知识网络,把在暂时硬水软化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轻质氧化镁的生产里来。

解题中防止:步骤②误选过氧化氢。根据是过氧化氢不会引入“杂质离子”,因为在步骤⑤中,我们只需沉淀物,把滤液弃去,因而钠离子和氯离子不会进入产物,步骤③误选为纯碱。根据是纯碱比烧碱便宜得多,如果将步骤③中的Y改成纯碱,由于纯碱的碱性明显小于烧碱,要使pH升高到9.8必须加大纯碱的用量,就会形成碳酸盐沉淀,而表中无碳酸盐溶解度资料,无法判断除杂的效果,而且碳酸根离子用量增大,可导致生成碳酸镁沉淀,所以加入氢氧化钠为宜。

高三化学下册高考复习知识点(化学实验部分)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化学下册高考复习知识点(化学实验部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下册高考复习知识点(化学实验部分)
“化学实验”知识模块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2、实验室抽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气、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确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位置(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14、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已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_mol·L-1·min-1、V(SO3)= 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高三化学知识点:气体的检验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知识点:气体的检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化学知识点:气体的检验

(1)观察法:对于特殊颜色的气体如Cl2(黄绿色)、NO2(红棕色)、碘蒸气(紫红)可据此辨之。

(2)溶解法:根据溶于水的现象不同区分,如NO2和溴蒸气均为红棕色,但溶于水后NO2形成无色溶液;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SO2和CO2可用品红溶液区分。

(4)氧化法:被空气氧化看变化,如NO的检验。

(5)试纸法:如石蕊试纸、醋酸铅试纸。

(6)星火发:适用于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气体检验,如O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H4和C2H2的检验可点燃看现象;CH4、CO、H2则可根据其燃烧产物来判断。

常见气体的检验:

(1)H2:无色、无味、可燃;①不纯点燃发出爆鸣声;②点燃纯H2,火焰呈淡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2H2+O22H2O

(2)O2:无色无味、能使余烬木条复燃;

(3)Cl2:黄绿色刺激性气体有毒;①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2KI=2KCl+I2I2遇淀粉变蓝;②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白:Cl2+H2O=HCl+HClOHClO强氧化性漂白作用;

(4)CO2:无色无味无毒;①使燃着木条熄灭;②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5)CO:无色、无味、剧毒;点燃火焰呈蓝色,火焰上方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烧杯,液滴变浑浊:

2CO+O22CO2CO2+Ca(OH)2=CaCO3↓+H2O

(6)NO2: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NO2+H2O=2HNO3+NO

(7)NO:无色气体有毒;在空气中立即变为红棕色:2NO+O2=2NO2

(8)N2:无色无味无毒;能使燃着木条熄灭。

(9)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①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加热又恢复颜色;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Ca(OH)2=CaSO3+H2O;

③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SO2+2MnO4-+2H2O=2Mn2++5SO42-+4H+

(10)HCl:无色刺激性气味;①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Cl=H++Cl-;②用蘸浓氨水玻璃棒靠近冒白烟:NH3+HCl=NH4Cl;③气体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HCl+AgNO3=AgCl↓+HNO3(AgCl不溶于HNO3)

(11)H2S:无色臭鸡蛋气味有毒;遇Pb(NO3)2、(CH3COO)2Pb、CuSO4溶液均产生黑色沉淀:Pb2++H2S=PbS↓+2H+;2CH3COO-+Pb2++H2S=PbS↓+2CH3COOH;Cu2++H2S=CuS↓+2H+

(12)NH3:无色刺激性气味;①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H2ONH3?H2ONH4++OH-;②用蘸浓盐酸玻璃棒靠近冒白烟:NH3+HCl==NH4Cl

(13)CH4:无色无味、可燃;点燃后火焰呈浅蓝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罩生成;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烧杯,液滴变浑浊:CH4+2O2CO2+2H2OCO2+Ca(OH)2==CaCO3↓+H2O

(14)C2H4:无色稍有气味;①点燃,火焰明亮(少量黑烟):C2H4+3O22CO2+2H2O;②使KMnO4(H+)溶液褪色;③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

(15)C2H2:无色无味;①点燃火焰明亮并伴有大量黑烟:2C2H2+5O24CO2+2H2O;②使KMnO4(H+)溶液褪色;③使溴水褪色:CH≡CH+2Br2→CHBr2-CHBr2

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类:

(1)生成气体,如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苯酚的检验。

(4)焰色反应: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

高三化学下册高考复习知识点(实验化学部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化学下册高考复习知识点(实验化学部分)”,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三化学下册高考复习知识点(实验化学部分)

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

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

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

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

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_

3、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

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近端颜色呈蓝色,远端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

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

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

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趁热过滤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KNO3结晶析出

如何趁热过滤用已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

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过滤速度较快;可以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这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这种装置要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

等仪器组成,其安全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导管应短进长出。

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吸滤。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欲将KNO3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__重结晶。具体操作是: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为什么选用这方法可使产品获得较高的纯度?可以除去晶体中微量的杂质

5、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方法有①用砂纸擦②用NaOH溶液③用稀酸浸泡

设计一实验证明铝表面氧化膜已被破坏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增强铝表面氧化膜保护的方法有放入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浸泡

设计一实验证明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浸泡后,洗净放入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无红色物质析出

6、使苯酚晶体变成苯酚液体的方法有用乙醚或用热水浴加热融化

实验室制乙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乙醇中慢加浓硫酸,混合液温度迅速上升到170℃

7、检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否为CaCO3,宜选用的试剂是盐酸与石灰水,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O2+Ca2++2OH-==CaCO3+H2O。

检验牙膏中的保湿剂是否为甘油,宜选用的试剂是新制的氢氧化铜,实验现象为出现绛蓝色溶液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用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向1mL0.5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几滴1mol·L-1NaOH溶液,即可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

牙膏配成的溶液PH7的原因是牙膏中的安息香酸钠、氟化钠等溶于水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含氟牙膏有什么特别功能预防龋齿它的成分是氟化钠

写出防蛀作用的离子方程式Ca5(PO4)3OH+F—Ca5(PO4)3F+OH-

氟离子如何检验用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8、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某同学提出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更为简便。他的操作是:

ⅰ.当图中所示火柴头燃烧完时,立即移出火柴;

ⅱ.迅速将甲烧杯倒扣在乙烧杯上,轻轻振荡乙烧杯

欲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可能有以下方案:

(1)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水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氯离子,反应的方程式是KCl+AgNO3===AgCl↓+KNO3。

(2)将多根火柴浸于水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和NaNO2溶液。溶液,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氯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NO2—+ClO3—+Ag+====3NO3—+AgCl↓

9、如何区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方案1:NO2-+Fe2++2H+=2NO↑+Fe3++H2O

方案2:2NO2-+2I—+4H+=NO↑+I2+2H2O

方案3:5NO2-+2MnO4-+6H+=5NO3-+2Mn2++3H2O

方案4:Ag++Cl—====AgCl↓Ag++NO2-====AgNO2↓

方案5:NaNO2+H2SO4(稀)====NaHSO4+HNO2

HNO2=====NO↑+NO2↑+H2O

方案6、NO2—+H2OHNO2+OH—

10、如何比较实验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以两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以锥形瓶底部

“﹢”完全遮盖时为终点计时,比较所需时间。

如何判断H2O2分解速率的大小收集等量气体所需的时间或记录单位时间产生的气体的量。

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逐渐加热,则溶液最终会变成___蓝__色。原因是_氯化钴的水合物失水而显蓝色

11、一般来说,电池的极化作用都是很强的,极化作用会使电池的放电和充电变得迟钝。所以如该电池是一般的铜锌原电池(无盐桥),在工作较短的时间后,灯泡会熄灭。当加入一些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强氧化剂时,现象又会变得明显。原因是降低了电极的极化作用

盐桥的作用是确保形成回路,使烧杯中溶液的电荷守恒。

实验室燃料电池的电极如何制作:把两根碳棒放在酒精喷灯上灼烧2—3min,立即投入到冷水中,反复操作3—5次,其主要目的是使碳棒表面变得粗糙多孔

析氢腐蚀:在绕铜丝的铁钉的试管中加盐酸和2滴铁氰化钾溶液现象蓝色沉淀

12、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

(1)食醋分酿造醋和配制醋两种,食醋总酸含量是指每100mL食醋中含醋酸的质量,(2)、指示剂的选择:

①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应时(即滴定终点),PH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

②用NaOH溶液滴定CH3COOH时,宜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

③用盐酸滴定氨水时,宜选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3)、在滴定时为什么要将市售食醋稀释10倍?

稀释有助于减少食醋的颜色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干扰,减少滴定误差

(4.)实验过程中,移液管和滴定管在使用前都要润洗,如果使用未润洗的移液管或滴定管,会对测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盛装样品的锥形瓶是否也需润洗?为什么?

如果不润洗,装入的溶液被稀释,会导致测定结果有误差。锥形瓶不需润洗,如果润洗,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5)、如果滴定的终点没有控制好,即NaOH过量,溶液显深红色,如何补救?

用上述配置好的醋酸进行回滴至溶液显浅红色,记录所需醋酸的量,两者合计即为醋酸的总体积。

(6)该实验产生偏差的原因有哪些?(1)滴定读数时,俯视或仰视;(2)滴定终点的判断不准确;(3)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溅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12、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

(1).取三块镀锌铁皮(A、B、C,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与宽度。

(2).用电子天平(精度0.001g)分别称量三块镀锌铁皮(A、B、C)的质量。

(3).将镀锌铁皮A放入烧杯中,加入约40mL6mol·L-1盐酸。反应时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使铁皮两边锌镀层都充分反应,到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时(产生气泡的速率变得极慢)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皮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掉附着的酸液。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内层铁与酸反应

(4).将铁片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烘干,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量。

(5)、实验是否缺少必要的步骤?如果缺少,写出应补充的实验步骤:分别用B、C重复进行实验步骤3、4。

(6).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求出镀锌铁皮的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

写出镀锌铁片的镀锌层厚度的计算公式:_h=(m1-m2)/2ρS)

准确判断锌完全反应是本实验最重要的一环。若判断过早则会使锌未完全溶解;若过迟会使铁部分溶解,都会增加实验误差。判断锌在酸中完全溶解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氢气速率突然变慢,其依据是锌反应完,原电池作用消失,铁于酸反应显著减那们慢。

(7)、结合计算公式:h=(m1-m2)/2ρS,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克服?

镀锌铁片长、宽测量;反应前后铁皮质量称量;终点判断;反应后铁皮洗涤;铁皮未烘干。

措施: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密度,减少系统误差。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

13、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硫酸亚铁铵,商品名称为摩尔盐,其化学式为(NH4)2SO4·FeSO4·6H2O,浅绿色晶体

是一种复盐。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NH4)2SO4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加热浓缩即可制得硫酸亚铁铵,其主要原理是在相同温度下,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或(NH4)2SO4都小。

写出反应式FeSO4+(NH4)2SO4+6H2O=(NH4)2SO4·FeSO4·6H2O↓

(1)Na2CO3溶液用以除油污的原因是Na2CO3水解呈碱性,加热更有利于提高去污能力的原因是加热促进Na2CO3水解,使碱性增强,提高去污能力。,将剩余的碱液倒掉的方法是倾析法

(2)将称量好的Fe屑放入锥形瓶中,加入25mL3mol/LH2SO4,放在水浴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为止,再加入1mL3mol/LH2SO4,趁热过滤,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

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为防止因冷却使FeSO4晶体析出而造成损失

反应结束时再加入1mL3mol/LH2SO4的作用是抑制硫酸亚铁水解

在制备FeSO4过程中常会出现黄色现象,避免这种现象的有效方法是Fe屑过量

(3)(NH4)2SO4与FeSO4混合后,缓缓加热,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薄膜为止。

浓缩时能否蒸发至干,为什么?①蒸干时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会被带入晶体中,②蒸干时晶体会受热分解或被氧化。

制得的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①减少晶体在洗涤时的溶解,②除去其表面的水分。

(4)加热浓缩硫酸亚铁铵溶液的过程中,可能形成Fe3+,为什么?在高温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部分Fe2+被氧化成Fe3+。

14、阿司匹林的合成

(1)流程中的第①步的实验装置如图7—3所示,请回答:

原料有水杨酸、乙酸酐、5滴浓硫酸

用水浴加热的作用是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于100度以下

长直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作用实验中加浓硫酸的目的是作催化剂。是否可以不加?为什么?不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否则温度较高,副产物增加。

主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副反应方程式为(生成水杨酸聚合物):

如何除去副产物(写出具体操作)加NaHCO3溶液、搅拌、过滤、洗涤;滤液中加足量盐酸、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冷却结晶时未出现结晶,可以用玻棒充分磨擦器皿壁,促使晶体析出。

(3)得到的产品中通常含有水杨酸,主要原因是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产物在分离过程中发生水解。

要检测产品中的水杨酸,其实验步骤是取乙酰水杨酸晶体少许,溶解,向其中滴加两滴1%的氯化铁溶液,观察颜色。)

(4)1mol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充分反应,有3molNaOH参加了反应。

(5)固体产品的干燥方法一般有烘干、风干、滤纸吸干、干燥器干燥等。

本实验应采用滤纸吸干或干燥器干燥方法来干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