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导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

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学习提示: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wWw.Jab88.cOM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编辑推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练习一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练习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练习一教案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同级运算及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出示:60+30×363÷7×42×50-4052+420-70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理解题意。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引导:怎样列式?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30÷5=6(本)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学生可能回答:50-20÷5。
(2)学习算理。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
(3)师生总结:先算“50-20”,在“50-20”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2.试一试。出示:(42-18)×3095-(24+50)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归纳小结。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不管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用线画出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提问:变式和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4.四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每4人一组去参加劳动,一共要分多少组?
(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倍"的概念》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倍"的概念》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倍"的概念》教案

第3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月亮湾》第三课时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月亮湾》第三课时学案苏教版

3、月亮湾》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课文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映示课文第自然段请大家自己先读一读.()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欣赏画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④点题。表示“月亮湾”得名的由来

过渡:站在石桥上向四周眺望,会看到什么呢?

()学习第二句。

①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欣赏画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过渡:还有什么美景?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更好,为什么?/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引读第二、三句。()习第四句。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看动画说说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引读第四、五句。()学习第六句。欣赏动画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学习第三自然段。欣赏动画,粘贴词卡“山坡”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3.再看画面提问:(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再读第二自然段。(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总结。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五、板书设计:3.月亮湾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美丽村后:山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导学案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40+3090-50100-8095-580-8060+640+20+880-50+440+50-30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90-50100-8095-580-8060+6

40+20+880-50+440+50-30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40+20+3070-40-30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三、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

2课堂练习。

反思:一开始,我按部就班,学生昏昏欲睡,后来一个学生提出一道43+8=题目显然超出本节课范围,我正犹豫着是不是该把他们的思路拉回来,没想到这题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出谋划策,结果气氛空前热烈,我想一定得了解学生学情,才能更有效率。

二年级上册《孔繁森》第三课时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孔繁森》第三课时教案苏教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优()市()失()

龙()布()夫()

汗()泥()孔()

汉()尼()礼()

二、指导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孔、优、秀、市、尼、汉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优:共六笔。左右结构。第五笔是竖弯钩,最后一笔是“点”

孔: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多一撇。

秀: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禾”,下面是“奶奶”的“奶”的右边。

市:共五笔。第五笔(竖)于第二笔(横)相接,但不出头。

尼:于“泥”比较区分。

汉: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三、作业()

1、

2、

感()()()医()()()

部()()()养()()()

3、

匸()()心()()

()()()()

亻()()阝()()

()()()()

板书设计:

16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后记:

————————————————————————————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学具、教学准备
三角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和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完成教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4)教师小结。
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2、小结。
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9、10、11题。
四、教学例6。
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说说三角尺上的角。
这两个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锐角。
3、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
相互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拼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年级下册DoYouLikePears?第三课时导学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DoYouLikePears?第三课时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DoYouLikePears?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三课时
UnitFourDoyoulikepears?
字母Oo,Pp,Qq的发音和书写。
单词orange,OK,peach,pear,queen,quiet。
单词queen,quiet的发音较难,尤其是qu组合的发音。

1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orange,peach,pear,Frenchfries,bread,ice-cream,hamburger,hotdog,chicken的图片。
3教师准备orange,OK,peach,pear,queen,quiet的单词卡及扑克牌中的Q。
4教师准备所学动物类单词卡片和图片。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游戏:比一比,猜一猜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种水果,如:梨,教师画一笔问:What’sthis?学生开始猜It’sanapple.或用句子Isitanapple?教师说:Oh,no.Let’sgoon.教师接着画,学生接着猜。直到猜对为止。还可以请一名学生画,让其他学生猜。
(3)字母练习,接力赛。
教师说一个字母如:Bb,学生接着Bb说:Cc,Dd,Ee…老师说:Stop.学生停止说字母。教师接着说其他字母,学生接着教师的字母往下说。即复习字母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播放Alet’ssay的动画。首先完整呈现一遍。再一个字母一个单词的学习。
(2)让学生边看动画,边跟读Let’ssay部分。
(3)教师将orange,peach,pear,Frenchfries,bread,ice-cream,hamburger,hotdog,chicken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听Let’schant的录音,将录音中有关的图片挑出。
(4)听录音,将图片按录音中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Frenchfries,bread,ice-cream,hamburgers,hotdogs,chicken
(5)学生跟读歌谣,并告诉学生enjoy是“享受”、“喜欢”的意思。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Whoismissing.
将Oo,Pp,Qq的字母卡贴在黑板上,然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从打乱顺序的卡片中抽取一张,让学生说说那个字母不见了。说的时候鼓励学生说:bigO,smallq,……
(2)游戏:比记忆
学生小组活动,约7人一组,每组选一个同学当评委。之后,第一个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一种食品,如:Ilikepears.第二个学生重复这种食物,还要另加一种食物,如:Ilikepearsandapples.每往后就要加一种食物,直到记不住为止。记得最多的学生为优胜者。教师要表扬每组的优胜者和组长。
(3)教师让学生做活动手册中的描红字母。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Let’ssay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比观察,比眼力
教师将字母Aa—Qq的大小写分开写在纸上,一张纸一个字母。将字母纸对折1—3次,让学生猜对折后的字母是什么。比一比谁观察的准确或谁猜的对,猜对的同学负责下一次折字母。
UnitFourDoYouLikePears?
按顺序将Let’schant部分的图片贴于黑板,图片顺序为:
Frenchfries,bread,ice-cream,hamburgers,hotdogs,chicken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教案

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一)

1.先圈一圈,再填空。

⑴9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份,还剩( )个。

★ ★ ★ ★ ★ ★ ★ ★ ★

⑵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 )个,还剩( )个。

◆ ◆ ◆ ◆ ◆ ◆ ◆ ◆ ◆ ◆ ◆ ◆ ◆ ◆

2.看图,填一填。

⑴有17个梨,每盘里放( )个,放了( )盘,还剩( )个。

17÷□=□(盘)……□(个)

⑵有17个梨,平均放( )个盘里,每个盘放( )个,还剩( )个。

17÷□=□(个)……□(个)

3.⑴22÷6=( )……( ),读作( )除以( )等于( )余(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⑵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50,除数是7,商是( ),余数是( )。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二)

1.⑴有13根 ,每3根一份,分成了( )份, 还剩( )根。

13÷3=□……□

3 )1 3

⑵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 )小。

2.计算。

3 )6 5 )2 0 2 )1 8 6 )4 2

3 )7 5 )2 2 2 )1 7 6 )4 0

3.学校买回50个篮球,平均分给9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提高题:

1.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有次序的写几道算式。

18÷□=□……□

18÷□=□……□

18÷□=□……□

18÷□=□……□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三)

1.用竖式计算。

9÷4 48÷5 64÷8 46÷7

2.我做小老师,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2 8

6)1 8 4)3 0

1 2 3 2

6 2

3.有37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要装几袋?还剩几个?

【拓展提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6=□……□ 19÷□=□……□

31÷□=6……1 25÷□=□……4

2.⑴小明有2元钱,买6角一把的小刀,最多可买( )把,还余( )角。

⑵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一共要用( )辆车。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导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导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

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学习提示: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三课时教案


第3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

(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第三课时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 800 289 330 1000

(3)写数

999 345 870 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 45○47 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P72 4、5、6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导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