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倍的认识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倍的认识。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倍的认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过程:
倍的认识—课前小研究(2稿修改过小研究)
二年()班研究者:
学一学:
第一行摆:(1份)

第二行摆:(2份)

把这3个看成一份,第二行正好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也就是摆2个3,所以用乘法,算式是3×2=6。
画一画:
的个数是的2倍。的个数是的2倍。

也就是(2)个(5)也就是()个()。
算式算式

的个数是的4倍。的个数是的3倍。

也就是()个()。也就是()个()。
算式算式

试一试:
自己试着编一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小研究的第一部分,建立2倍的概念
学生复述2倍的概念:把3个圆形看成一份,第二行有这样的两份,也就是有(2)个3,我们就说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所以用乘法,算式3×2=6。
二、建立多倍的概念
1、先出示一幅2倍关系图,然后逐步增加它的倍数。
要求学生快速判断它的倍数(3倍、4倍、5倍)
2、提问:
(1)为什么你们马上就能知道三角形的个数是圆形的几倍?
小结: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2)如果三角形不跟圆形比,能不能说三角形的个数是5倍?
3、小结:倍是在两个数比较时才能这样说,它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4、交流小研究的第二部分。
提问:怎样画就能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几,是几倍呢?(分开画出每一份)

三、练习强化倍的概念
1、考考谁会拍—“倍的拍手游戏”
(1)要求老师拍的是表示一份的次数,请你听清楚,然后拍出老师要求的次数。
如:老师拍3下,你拍的是我的2倍。
(2)同桌相互出题拍一拍。

2、考考谁会摆—“倍的摆图游戏”(4题)ppt
题目:第一行有2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有几小棒?
提问:第一行有2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也就是有几个2?
同桌相互出题摆一摆。

2、填空:
3的2倍就是有2个(3),4的2倍就是有2个(),5的2倍就是有2个(),
6的2倍就是有2个(),7的2倍就是有2个(),8的2倍就是有2个()。jaB88.cOM

四、全课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倍。板书“倍的认识”
质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跟同学玩倍的“摆图游戏”和“拍手游戏”。

延伸阅读

《倍的认识》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倍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习。

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

(4)检验。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圈一圈说一说。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么说?(是的2倍)

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标准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是()的几倍。

3.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倍。

()是5的2倍。

4.画一画

要求: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①()是()的1倍。

②()是()的2倍。

③()是()的()倍。

5.反馈交流。平台展示学生作品

①理解: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相同的2倍,的个数和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第4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思维进行拓展,通过练习,沟通“倍”的概念与乘法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概念的知识链。

6.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

师:“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智者的工钱》。

学生回味无穷。

四、课后总结

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布置:50页练习十一1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7页例12、例13。

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 具:投影片、圆形、三角形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投影出示)

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1)☆☆☆☆☆☆

(2)○○ ○○ ○○

2.动手操作:第一行摆2个0,第二行摆 ,摆出3个2。要求学生回答第一行是几个几,第二行是几个几。

[第1题复习了几个几,为学习倍的概念作准备,第2题主要渗透类比的思想,复习了几个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投影显示:一段黄带子和一段红带子。如图:

黄带子:

红带子:

2.问:同学们喜欢红带子还是黄带子?哪种带子长?

[此问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生注意。]

3.问题:如果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教师边提问边随手用复合片把红带子平均分成4份,如图:

红带子:

[这是以一种动态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红带子有这样的4份。]

学生回答: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4份。并让全班学生说出这种关系。

4.教师指出: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

这里黄带子和红带子的长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倍"的关系,"倍"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就来探讨"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通过直观演示,由"几份"引入了"几倍",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倍。]

三、探究新知-一建立"倍"的概念

1.理解"倍"的含义

追问:①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②那么,我们就可以怎样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③为什么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呢?

组织小组讨论问题③,教师行间指导,进一步帮助理顺思路。然后进行集中发言,教师板书重点部分。

④让学生打开书第37页阅读例12

提问:如果把红带子的长截成2份、3份,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叙述呢?

[例12的教学,借助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这里先要求学生看事物说出是几倍,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层层推进,加深对"倍"的认识,并且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几倍"就相当于有这样的"几份"。]

2.自学例13

(1)投影出示例13图:

(2)出示自学提纲:

①黄花有2朵,红花有几个几朵?

②如果把2朵黄花看作1份,那么红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

③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分组解答,集中发言。。

④如果黄花增加1朵,虹花不变,那么红花的朵数又是黄花的几倍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份数发生的变化,弄清以什么为标准,有几个标准数这样多。

(投影)黄花:

追问:为什么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呢?

⑤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要弄清几个问题:

a.以什么为标准 b.有几个几 c.就有几倍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上例由"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圆形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倍"的理解

1.动手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的0的小数是 的2倍。

②第一行摆 ,摆几个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个数必须是 的3倍,想→想,怎样摆?

2.动手拍一拍

教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学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①师拍:××。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4倍。

②师拍: ××××。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3倍。

[这种游戏式的练习,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高涨并且教师在短时间内能查明全班学生掌握情况,有效消?quot;被遗忘的角落"。]

3.用脑猜一猜

①教师举起了2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盒里的铅笔是这2支铅笔的3倍,猜猜铅笔盒中是几支笔?

②教师举起了6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6支铅笔是这盒铅笔数量的2倍,你们猜猜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并说明道理。

4.动口说一说: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逛动物园",即用投影出示动物园-角的彩色画面:

1只长颈鹿 6只小企鹅

2只小白兔 3只小鸭子

4只小熊猫 8只小鸟

看着这幅图,每个同学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老师示范说第一句:小鸟和小白兔比,白兔有2只,小鸟有4个2只,所以小鸟的只数是白兔的4倍。

学生发言后,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请全体学生起立,说出一句自己最想说的倍数关系句。

[1。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2。问题带有开放性,如动手摆一摆中,第一行摆a,摆几个由每个学生自己决定,把出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但第二行摆的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

五、总结

①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②指图:3个3,也就是几的几倍?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采用教师重点谈话、讨论交流、看书指导等多种形式来突破难点的,使本节课重点更为突出,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2)分析:小鸡有几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也就是几个几只?求小鸭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提问:一只小船坐多少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求什么?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分析: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也就是大船可以坐几个几人?求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3)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倍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倍的认识(课时一)
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明白“A的几倍”,其实就是求几个A相加是多少?
2、会用语言表达“倍”的含义。
如,苹果有3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雪梨有几个?生会说题意:“题中已知苹果有3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求雪梨有几个?也就是把3个苹果看成一组,雪梨有2组,求2个3相加是多少?用乘法算,列式是3x2=6(个)”。
教学重点:对倍的认识与理解,明白“A的几倍”,其实就是求几个A相加是多少?。
教学难点:对倍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先学,建立2倍的概念
1、交流我先学(1)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是哪部分?(2)观察多出的部分,说说您发现了什么?
过渡语:第一行和第二行比较时,我们除了可以说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或者是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个以外,某些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说它们之间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倍”(板题:倍的认识)

2、建立2倍的概念
(1)T:例如图四,把3个圆形看成一组,三角形有这样的(2)组,我们就说三角形的个数是圆形的(2)倍。师边说边圈——学生圈好后复述。
(2)生边说边圈图五和图六。

二、建立多倍的概念
1、先出示一幅2倍关系图五,然后逐步增加它的倍数。
要求学生快速判断它的倍数(3倍、4倍、5倍)ppt
2、提问:
(1)为什么你们马上就能知道三角形的个数是圆形的几倍?
小结: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反过来2的几倍就是有几个2。
(2)如果三角形不跟圆形比,能不能说三角形的个数是5倍?ppt
3、小结:倍是在两个数比较时才能这样说,它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ppt

三、练习强化倍的概念
1、画一画
提问:怎样画就能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几,是几倍呢?(分开画出每一份)
提示:把5个正方形看成1组,圈在一个圈里,并标出圈外写上5。
(1)画,个数是的2倍。
5
()个()

(2)画,的个数是的2倍。
()个()

(3)画,的个数是的3倍。

()个()

(4)画,个数是的5倍。

()个()

(5)画小棒,第二行的是第一行的4倍。

第一行:()个()

第二行:

2、考考谁会拍—“倍的拍手游戏”
(1)要求老师拍的是表示一份的次数,请你听清楚,然后拍出老师要求的次数。ppt
如:老师拍3下,你拍的是我的2倍。
(2)同桌相互出题拍一拍。

3、填空:
3的2倍就是有2个(3),4的2倍就是有2个(),5的2倍就是有2个(),
6的2倍就是有2个(),7的2倍就是有2个(),8的2倍就是有2个()。

四、全课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倍。板书“倍的认识”
质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跟同学或家人玩倍的“拍手游戏”。

课前我先学——倍的认识
二年()班姓名:()号

汇报
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
是哪部分?
请用一个圈,圈出来。观察
多出的部分,说说
你发现什么?
1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一)
2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二)
3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三)
4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四)
把()个圆形看成一组,
正方形正好有这样的()组,
我们就说正方形的个数是圆形的()倍。

6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五)
把()个正方形看成一份,
圆形正好有这样的()组,
我们就说圆形的个数是正方形的()倍。

5号
第一行
第二行

图(六)
把()个圆形看成一组,
三角形正好有这样的()组,
我们就说三角形的个数是圆形的()倍。

倍的认识堂上练习
二年()班姓名:()号

一、画一画

(1)画,个数是的2倍。(2)画,的个数是的2倍。
5
()个()()个()

(3)画,的个数是的3倍。(4)画,个数是的4倍。
()个()()个()

(5)画小棒,第二行的是第一行的5倍。

第一行:()个()

第二行:

二、苹果有3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雪梨有几个?
题中已知苹果有个,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倍,求雪梨有几个?也就是把个苹果看成一组,雪梨有组,求()个()相加是多少?用法算,列式是。

三、红气球有8个,蓝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蓝气球有几个?

题中已知红气球有个,蓝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倍,求蓝气球有几个?也就是把个红气球看成一组,蓝气球有组,求()个()相加是多少?用法算,列式是。

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学案分析


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再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别。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评析:设计的题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比较、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还激发了学生去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总结(略)
[总评]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2课时 倍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倍”的含义。运用“倍”的知识,利用画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利用画线段图,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算理和方法。难 点:利用画线段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引入新课

1.看图填空。

○○○

●●●●●●●●●●●●

○有()个,●有()个,●的个数是○的()倍。

2.出示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摆一摆,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该摆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摆的?

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指名汇报摆的方法,师归纳:第二行要摆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要摆4个5根,一共是20根。

3.同学们真聪明,不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还能用小棒摆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果没有小棒怎么办呢?你想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3主题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师选择画线段图的方法重点讲解:从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可以知道军棋的钱少一些,我们就把军棋的价钱画一条线段来表示,那么象棋的价钱就要画4个这样的线段表示。(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线段图。)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4.求4个8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8×4=32(元)

5.验证:32元是8元的4倍吗?

【教师归纳】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就用除法计算。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在解题时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练习十一第5题。

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也就是求什么?怎样解答? 指名说一说,学生独立填算式。

2.练习十一第6题。

你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第1、2两小题的问题能用同样的方法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乘法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对倍概念的理解,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倍”的相关问题。

难 点: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关于倍的认识和多位数乘一位数,本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2.出示学习要求:

①这两个单元我们学习过哪些内容?

②你认为哪些内容较难?易出错?

③你还有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翻开书看一看,自行进行归纳整理,再把归纳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这两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情况?下面是老师整理的与你们整理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1)大括号形式。

(2)知识树形式。

(3)文字叙述。

2.查漏补缺,突破难点。

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较难?你容易出错误。(连续进位乘法比较难;进位的数老忘加;有时忘写等式后面的数;对倍的实际问题有时理解不清楚。)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3×( )<22 4×( )<37

( )×2<11 ( )×5<38

(2)教材第110页第1题(4)、(5)题。

①填写。

②说算理。

③集体订正。

(3)教材第112页第6题。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4)教材第112页第7题。

①独立完成。

②你是怎样估算的?

2.提高练习。

(1)教材第112页第8题。

①试做。

②说说列式的理由。

(2)教材第112页第9题。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③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④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大胆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知识,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少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除了这两种数量的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2倍的探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倍”。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老师拍几下,大家就画它的2倍,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画的时候要听清指挥的要求。来!预备,开始!
师拍两下。
师:你画了几个?怎么才能画的更快?
2、拍一拍
师: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倍”,对于他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老师真高兴大家学的这么认真。现在,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听,老师拍了几下?(师拍3下)
生:3下
师: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请注意,你们拍的数量是老师的3倍。
生:齐拍
师:你们拍了几下?怎样算的?
生:9下,3×3=9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四、课后巩固
习做81页习题1,
师摆出三个红色花片,问:谁能给老师摆出红色花片的倍数?师板书,黄色花片是红色花片的()倍。生自己摆完后填写括号里的内容。
2,3,4。
五、课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又认识了一种数与数的关系,学会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是一门数与数的科学,数学当中还有好多种关系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1)》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1)》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1)》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1课时 倍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 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 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2根)

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

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

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

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

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

那请同学们想想○的个数是☆的几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可能的解法。

解法一:画示意图。

星星:☆☆☆

圈圈:○○○○○○○○○

所以,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要求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多少倍,就是求9里面有多少个3,用除法计算:9÷3=3。

回顾与检验:星星有3个,圈圈是它的3倍,就是3个3,所以是9个,解答正确。

4.巩固“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思路。

教学教材第51页例2。

(1)问题讨论,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2)学生讨论,归纳方法。

第一种:图示法。

第二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

师生共同检验 :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解答正确。

5.归纳与总结。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出了这道题目,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1、2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生,男生的个数是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转移到新知识中。“倍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接触的内容,相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形成“倍”的概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⒉解释题意。

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⑵介绍王维。

王维,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

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兴高采烈"造句。

评录像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节课正如作者课前说课时所谈的那样,先创设浓浓的学习氛围,再通过学习方法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诗意,再适度拓展延伸,尝试练笔,一切在教者的预设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可谓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但细细品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反复品味,表面上看,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似乎也已经达成,但总是缺少点什么,难道我们只是为了理解古诗来学习课文吗?这里面缺了情,虽然学得热闹,但孩子们真的走进王维的心了吗?真的体会到思乡的滋味了吗?显然,还是有所欠缺的。其实,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虽然未必每个孩子不一定都能将诗意表达出来,但事实上诗的奥妙就在于此,让我们虽能够领会,但却一时之间无法准确表述出来,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真的走进作者的心,哪怕是初步靠近作者的心,去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譬如有两个训练点,一是重阳节到了,人们扶老携幼的场面,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会看到些什么,把别人团聚的情景描述得越具体越能反衬王维的孤独。其二是王维“思绪万千”,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这里要是让学生说说王维想了些什么,此刻的思绪定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和亲人一起登高、作诗,在父母膝下尽孝……在学生的想像描述中,孩子们也必将会靠近诗人的心,体会思乡的愁绪:孤单、辛酸、委屈、痛苦……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十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新词。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借助短文,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法:情境教学法、谈话、,直观教学法、迁移法。

教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曾老师的老家在哪儿吗?曾老师有许许多多的亲人在遥远的湖南。平时,我经常给家乡的亲人写信、打电话,有时暑假回老家看望他们。每当遇到佳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今年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上圆圆的明月,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妈妈。于是,我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创设与吻合的情境,吸引学生学习新课。

二、新授:

1、自由读第4自然段:

问“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想的很多很多)王维想了些什么呢?他为什么想的很多很多呢?学习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采用倒序法,抓住关键词“思绪万千”。“思绪万千”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概括了王维客居他乡时的思乡之情,它是王维写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触发点。

2、学习第1段。

①自由读、评议。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3、学习第2段。

①自由读。划出表示王维看到的句子。指名读这些句子。

②找出表示人们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相机板书。

③还有哪些词表示兴高采烈?换词练习。

④你在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用“兴高采烈”造句。

⑤人们是兴高采烈的,可是王维呢?指导朗读第4句。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兴高采烈”,衬托王维的孤独、伤感。一喜一愁,强烈对比。

4、学习第3段:

①齐读。

②动作演示第1句话。

③说说王维想到了什么?

④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王维可能还想到些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跳出文本,训练学生想像及口头表达能力。

5、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①正因为王维想到了许多许多,思念亲人的感情特别强烈,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齐读。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

④结合短文说说诗意。

三、表演。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人们兴高采烈,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王维仍然孤零零地在京城长安生活,冷冷清清。请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表演王维与家乡亲人通电话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内化课文语言,拓展课文内容,把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处理信息(课文、课外)的能力,将学生收集到的抒发思乡、思亲的诗文佳句和歌曲有机结合在一起。

板书: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思绪万千

人们兴高采烈

《倍的认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