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物理量的分类、力)

高中物理力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物理量的分类、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物理量的分类、力)”,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物理量的分类、力)

第二部分物理量的分类
一、基本量力、质量、位移、时间。其余均为导出量。
二、导出量指由以上四种基本量进行组合导出的物理量,导出量可以进一步组合。组合的三种方式:1.矢量除(分母必为标量)、2.矢量乘(一矢一标)、3.向量乘(两个矢量)
三、新量定义规则:
“矢量除”一般指单位分母量的分子量值,除法相当于去掉量,把两个量变成一个量。而“矢量乘”适合于任何两个有研究关系的矢量,物理研究需要时可以任意拿两个量相乘定义一个新的导出量。它的意义是这个导出量只与构成量有关,与其它量无关。由于大自然的规律性,导出量一旦定义完毕,必然会产生性质。
第三部分力
一力的概念
1定义: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键词:两物体、间、相互、作用
(1)“两物体”的涵义:
A某物体不能给自己施力,若受力,必须有另一个物体。这个可以解释人不能自己把自己提起来
B任何一个力只牵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取决于它周围的物体,这个涵义
可用来判断力的分析是否完整,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看周围的物体数量(注意不要忘了地球),
有几个物体至少应该有几个力,先确定一个基准数;其次做加法,有压力时是否考虑了摩擦
力;最后做减法,有些力可忽略不计,如明确表示空气阻力不计。
(2)“间”的涵义
之所以是两个物体,是因为他们彼此分离,而一旦合为一体,则不存在力,这个“间”
字是整体法和分解法的基本依据。
(3)“相互”的涵义:
A两个物体构成一对力,这两个物体均既是施力体,也是受力体,此是牛顿第三定律
的根基。
B实际做力的分析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作为受力体,而对它的施力暂不考虑。
(4)“作用”的涵义:
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己慢慢领悟吧。而“作用效果”却是明确的,就是改变运动或变形,当然也可以将变形看做局部的运动改变。
2力的数学概念
力是一个矢量,满足数学矢量的一切条件,可以应用矢量的一切方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此部分作为数学的应用,掌握坐标系的选取和正交分解法,即可。运用时注意物理的实在性。
二力的要素
力不止书上说的三要素,实际上力有以下八个要素:施力体、受力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区域、作用时间、作用效果、作用效度。下面分别讲一些注意事项。
1施力体和受力体。
这两个要素虽然很明显,但初学者很容易忽视,而如果这个混乱,受力分析一定混乱。
2大小和方向
这两个要素大家关注最多,出现的问题比较少,但是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注意,有些中学生可能开始会形成一个固化的概念,即这个大小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变的。事实上,要改变这种认识。大小和方向都是可以变的。
3作用区域
书上用的是作用点,适用面太窄。作用区域可以是点、线、面。
4作用时间
如果说施力者和受力者是容易被学习者忽视的话,作用时间却是被讲授者忽视了的一个要素。我见到的教材,没有围绕作用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里就简单说一下作用时间引起的影响。
(1)作用时间分瞬时、持续、间歇反复,如果变力、碰撞这些作用用“作用时间”这个要素与简单的持续力纳入一个体系,会比较容易理解。
(2)作用时间持续到某一个临界。所谓量变到了质变。物理中有许多临界问题,实际上都受到了作用时间的影响。
5作用效果、作用效度
力的作用效果就是运动或变形。但运动的持续程度以及变形的程度称为作用效度。如该力对运动的位移、时间的改变力度就是作用效度。
jaB88.coM

精选阅读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知识梳理
一、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知识网络
2.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也叫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3.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就叫做质点.
可视为质点的情况:
(1)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4.参考系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任何物体的运动离开参考系均无意义。
(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4)当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5.坐标系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而物体的位置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确定,如门牌号码可以确定住房的位置、经度与纬度可以研究航海船只的位置等等。而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的位置通常是用直角坐标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6.时间与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2s末、2s时(即第2s末)、第3s初(即第2s末)均表时刻.时刻与状态量相对应,如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
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如:4s内(即0s至4s末)、第4s(是指1s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的换算: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时间与过程量相对应.如:位移、路程、冲量、功等.
7.位置、位移、路程
物体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来研究,而机械运动是物体随时间位置的变化,而位置变化的距离确立为位移。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它不能表示位置的变化,而位移是起点到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它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方向是从起点指向终点.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与路径有关.
说明:①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②时刻与质点的位置对应,时间与质点的位移相对应。
③位移和路程永远不可能相等(类别不同,不能比较)
8.速度、速率、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物体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位移内(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定义式为:,平均速度方向与方向相同,平均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方向沿物体运动轨迹上相应点的切线指向前进方向一侧的方向.平均速率是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的比值,是标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速率: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9.加速度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3)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题型讲解
1.质点的选取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研究巨轮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巨轮可看作质点
B.无论什么物体,也无论什么运动,只要以地面为参考系,就能将其看成质点.
C.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同时在自转,由于电子很小,故研究电子的自转时,仍可将其看作质点.
D.在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无论什么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解析】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答案】AD
2.参考系
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h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m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分别以水或地面为参考系两种方法解答)
【解析】解法一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的时间相等,各为1h;
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400m,时间为2h.易得水的速度为0.75m/s.
解法二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水的速度设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设为v2,划船者向上游运动时间为t1,向下游运动时间为t2,则对木块:v1(t1+t2)=5400m
对小船:(v1+v2)t2-(v2-v1)t1=5400m
已知t2=3600s,解得,t1=3600s,v1=0.75m/s.
【答案】0.75m/s
3.位移与路程
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与路程相同
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解析】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它是从物体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物理量,它是矢量;路程是从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所经过的路径轨迹长度.路程是标量.A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物理量,不存在直线或曲线问题,B错.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即使大小相等也不能说二者相同,C错,D正确.
【答案】AD
4.匀速直线运动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解析】如图1-1-1,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d=vt1①
用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在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

已知t2-t1=Δt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

代入数值得⑤
【答案】
5.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物理量意义公式及单位关系
速度v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v=Δs/Δt(m/s)三者无必然联系.v很大,Δv可以很小,甚至为0,a也可大可小
速度的
变化量
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a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速度的变化率
(1)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内的位移是,在该时刻后的内的位移是,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B.C.D.
【解析】设某时刻为0时刻,则时刻的速度为,时刻的速度,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答案】A.
(2)一列长为的队伍,行进速度为,通讯员从队伍尾以速度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返回队尾.求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
【解析】若以队伍为参考系,则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这一过程中,相对速度为:;通讯员再从队伍头返回队尾的这一过程中相对速度为:,则整个运动过程经历的时间为:,则队伍在这段时间相对地面前进的距离为:
(3)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距离MN为d=10m,如图1-1-3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T=60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0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2.5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解析】在内,光束转过=×=,若激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接近N点,则光束与MN的夹角从450变为300,故车速,若激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远离N点,则车速.

20xx高三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


20xx高三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2.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
⑴玻尔的三条假设(量子化)
①轨道量子化rn=n2r1r1=0.53×10-10m
②能量量子化:E1=-13.6eV
★③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hν=Em-En
⑵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以传递能量)。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如在基态,可以吸收E≥13.6eV的任何光子,所吸收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化为电离出去的电子的动能)。
2、天然放射现象
⑴.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⑵.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
种类本质质量(u)电荷(e)速度(c)电离性贯穿性
α射线
氦核4+20.1最强最弱,纸能挡住
β射线
电子1/1840-10.99较强较强,穿几mm铝板
γ射线光子001最弱最强,穿几cm铅版
3、核反应
①核反应类型
⑴衰变:α衰变:(核内)
β衰变:(核内)
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⑵人工转变:(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⑶重核的裂变: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⑷轻核的聚变:(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②.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半衰期。(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计算式为:N表示核的个数,此式也可以演变成或,式中m表示放射性物质的质量,n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出的射线粒子数。以上各式左边的量都表示时间t后的剩余量。
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⑴利用其射线: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各种射线均可使DNA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⑵作为示踪原子。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⑶进行考古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
一般都使用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种类齐全,各种元素都有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可制成各种形状,强度容易控制)。
4、核能
(1).核能------核反应中放出的能叫核能。
(2).质量亏损---核子结合生成原子核,所生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生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要小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
E=mc2,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质能方程的另一个表达形式是:ΔE=Δmc2。以上两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必须采用国际单位。在非国际单位里,可以用1u=931.5MeV。它表示1原子质量单位的质量跟931.5MeV的能量相对应。
在有关核能的计算中,一定要根据已知和题解的要求明确所使用的单位制。
(4).释放核能的途径
凡是释放核能的核反应都有质量亏损。核子组成不同的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是不同的,所以各种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不同。核子平均质量小的,每个核子平均放的能多。铁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所以铁原子核最稳定。凡是由平均质量大的核,生成平均质量小的核的核反应都是释放核能的。

20xx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


20xx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

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1)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碰撞问题;

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子弹射木块问题;

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单摆类问题:

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

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主要研究光在两个均匀介质分界面处的行为规律及其应用。从知识要点可分为四方面:一是概念;二是规律;三为光学器件及其光路控制作用和成像;四是光学仪器及应用。(一)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2.平面镜:对光路控制作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光路图及观像视场。(二)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2.全反射、临界角。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对光路控制作用。3.色散。棱镜及其对光的偏折作用、现象及机理应用注意:1.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时,要根据其成像的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光路图再求解。平面镜转过α角,反射光线转过2α2.解决折射问题的关键是画好光路图,应用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解。3.研究像的观察范围时,要根据成像位置并应用折射或反射定律画出镜子或遮挡物边缘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来确定观察范围。4.无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都遵循一个重要规律:即光路可逆。(三)光导纤维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2)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五)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1.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各级彩色条纹都是红靠外,紫靠内。(六)衍射注意关于衍射的表述一定要准确。(区分能否发生衍射和能否发生明显衍射)1.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七)光的电磁说1.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D?D这就是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2.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3.各种电磁波的产生、特性及应用。(八)光的偏振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各种电磁波中电场E的方向、磁场(九)光电效应1.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下图装置中,用弧光灯照射锌版,有电子从锌版表面飞出,使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带正电。)光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ν0,只有ν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③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④瞬时性(光电子的产生不超过10-9s)。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成正比:E=hν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W(W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十)康普顿效应在研究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康普顿认为这是因为光子不仅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实验结果证明这个设想是正确的。因此康普顿效应也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十一)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高考物理考点光学的总结(二)(十二)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1.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2.高的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低的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3.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4.由光子的能量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D?D频率和波长λ。(十三)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十四)天然放射现象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的原子核都不稳定,能自发地变为别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十五)玻尔原子模型能级1.定态假设:原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的原子是稳定的。2.能级跃迁:原子从一状态跃迁到另一状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3.轨道能量量子化。(十七)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粒子没有偏转穿过,少数的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个别甚至被弹回,由此可得结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十九)原子的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某些元素自发放射某些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物理的知识点梳理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2、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18、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