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乘法竖式公开课教案

小学公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乘法竖式公开课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竖式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竖式
教学内容
教科书64-65上半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回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人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竖式写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中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在教室里阅读图书柜里的图书,你们看!(出示场景图)这里有2组同学在看书,每组4人,已经有多少人在看书?
2、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指名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提出: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板书课题:乘法竖式)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1、教学2×4的竖式
(1)尝试列式,指名板演,肯定正确的竖式。
(2)提问:你能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讨论: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讨论发现: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格式相同,计算符号不同,计算时用乘法口诀算。
2、试一试:5×7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选择板书如下:
555
×7×7×7
353535
辨析:你认为哪一种是正确的?同桌讨论,再在班里说说你想法。
学生全班讨论指出:积的个位应与乘数对齐。
3、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乘法,你们觉得乘法的竖式好写吗?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习题
2、作业:第6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乘法竖式
4×2=8
4……乘数
2……乘数
8……积

精选阅读

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学设计


活力课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七的乘法口诀》

学校:2012年11月30日

课题

《七的乘法口诀》

年级

二年级

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2、3、4、5、6的乘法口诀和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0分

15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疑)

教师出示一首古诗,问:谁能有感情地朗诵一下这首古诗?生读完后,师问:你能马上把这首古诗的字数说出来吗?(大多数学生在一个一个地数)师:有困难了吧,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是28个字。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数的吗?运用什么了知识?(7的乘法口诀)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地数出诗句的字数,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以古诗引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0分

5分

二、操作探究,编制口诀

三、探索规律,熟记口诀

1、仔细观察这几句诗,你发现每句诗有什么特点?(都是7个字)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句数

1

2

3

4

5

6

7

8

9

字数

3、小组讨论填完后你发现了什么?(每句都有7个字,每次都加7)

4、引导学生说出1个7是7,2个7是14;每增加一句古诗就多了1个7

5、请你们自己编写相应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分小组合作学习。(播放轻音乐,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1×7=77×1=7一七得七

2×7=7×2=二七()

3×7=7×3=三七()

4×7=7×4=四七()

5×7=7×5=五七()

6×7=7×6=六七()

7×7=七七()

8×7=7×8=八七()

9×7=7×9=九七()

6、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师问,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编写的呢?(引导学生说出2个7是14,就是“二七十四”)

“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这句口诀表示4个7相加的和是28)

1、同桌讨论

仔细观察算式与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每句口诀都有2个算式;在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熟记口诀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口诀?(按顺序记,后面一句比前面一句多7)

3、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学生动手完成表格

独立编写乘法算式和口诀

学生发现乘法意义

找规律

熟记口诀

通过古诗的句数和字数,进行探究,用看看、填填、说说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7的口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观察到基础上发现7的口诀规律,然后用规律帮助学生灵活记忆口诀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五、总结评价

1、看书72页

2、口算练习

7×8=2×7=3×7=7×9=

7×5=6×7=4×7=7×1=

3、“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卡片发给同学,根据口诀找出各自的好朋友。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由发言

2、你还有什么疑惑?

3、推荐这节课最认真的同学

学生练习,巩固提高

谈收获

提出质疑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

句数

1

2

3

4

5

6

7

8

9

字数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1×7=77×1=7一七得七

2×7=7×2=二七()

3×7=7×3=三七()

4×7=7×4=四七()

5×7=7×5=五七()

6×7=7×6=六七()

7×7=七七()

8×7=7×8=八七()

9×7=7×9=九七()

《小虾》公开课教案


《小虾》公开课教案

《小虾》这篇课文是三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通过“俺”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在教学中俺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抓词抓句,理解感悟“课堂是同学、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为加强同学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使同学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导同学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在体会“小虾有趣”这一特点时抓住“碰、后退、捧着吃”等小虾吃东西时的动作,体会“脾气不好”时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读说结合,发展语言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同学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在同学学习“十分自在”一段内容,以“还有的_______”进行排比句式训练,在全文学习之后,给同学提供各种动物图片,请同学联系实际说说自身观察的小动物的有趣的情形,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使同学在积累与运用中发展同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过程开放,体现自主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同学的发展,为同学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从同学的兴趣动身,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同学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在学习中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利用电教,提高效率充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扩大同学的视野,促进了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也为同学的说写表达提供素材。在教学中,俺充沛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利用画面使同学观察小虾的活动,欣赏动物的图片,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同学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表达,从而调动了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详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特点。激发同学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保护小动物。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1.回顾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读书,俺们了解到作者都写了有关小虾的那些内容?2.小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呢?
3.过渡:这节课俺们就来深入了解小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1.自读全文:请读读课文,找找小虾很有趣和脾气不好在课文那个自然段。
过渡:那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自读体会。2.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特点。出示自读提示:
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找一找作者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画一画重点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根据同学的发言调整以下两段教学顺序:
A.第三自然段
(1)同学汇报:围绕第一句话“小虾真有趣”写的。(板书:真有趣)
(2)抓词抓句,体会有趣。师:小虾是怎么有趣的,你是抓住那些词来体会的?第一方面:从小虾吃东西非常小心体会出有趣(板书:小心)抓词语体会。(同学可能会抓住碰、后退、捧等词语体会小虾吃东西很小心)朗读体会。第二方面:从小虾吃饱后十分自在体会出有趣。(板书:自在)生汇报。(可能会抓“自由自在、互相追逐”体会出小虾的悠闲、自在)朗读体会,把你的感受读出来。3.想象说话: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四自然段(1)交流汇报。这段是围绕“小虾脾气不好”这句来写的。师:大家都同意吗?(板书:脾气不好)抓词抓句、体会脾气不好。1抓“一张一张”等词体会:(板书:一张一张......)2对比体会:咱们把这几个词换换,你们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3朗读体会:谁来读出小虾的生气、凶猛。
三、放录像,说话训练1.放课件:请仔细观察。2.你观察到的小虾还有趣在哪儿?请你为课文作补充。
四、学习课文开头和结尾两局部
1.自读体会。
2.交流汇报。(同学可能会画到以下句子:写小虾的外形、采金鱼草、叶下聚着小小的虾等句子)(板书:样子)选择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读一读,把你的喜爱读出来。
五、读说结合,训练表达
1.欣赏画面。师:这些小动物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能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说它们有趣在哪儿吗?
2.同学说话训练。
六、总结全文,安排作业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给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去观察,去体验,你会收获更多的欢乐。课下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晨光》公开课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晨光》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晨光》公开

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的观察,让学生感悟世界万物复苏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诗仿写自己心里流淌的诗。

【教学过程】

、开启诗(老师谈话后,用优美的声音给学生读开启诗)

伴着晨光,伴着欢声笑语,我们又迎来了

天。亲爱的同学们,用我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美好的

天吧

二、复习《露珠》

女: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男:万

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

样,飞回去还蜂蜜的。合;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

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

样,飞回去还蜂蜜的。三、学习

儿歌《晨光》

今天是清明节过后,

天上学,孩子们放了三天的假,对于今天来到学校,孩子们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三天的长假,孩子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身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此基础上,继续和孩子们走进春天的世界,从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也想通过这首诗歌叫醒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够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来,和我们

起读

读这首诗吧!

晨光

金波

女:晨光叫醒了风,

风叫醒了树,

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

男:云变成了雨滴,

滴落在大海;

海水变蓝了,

洗亮了升起的太阳。

齐:太阳睁着亮眼睛,

望着树,望着花,望着鸟,

到处花花绿绿,

到处热热闹闹。

1、集体读,边读边想像。

2、分角色读。

3、配乐集体读。

在朗诵的过程中,我问孩子们,“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那云又会叫醒了谁呢?哦,叫醒了你,你来读读,叫醒了……,叫醒了……,你来读

读,我想,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也

定叫醒了咱们蜗牛班级里所有的孩子们,那就让我们

起来读

读吧!”

4、认识云。

5、读《云》。

云我想变成

朵云。又松又软飘在蓝天里从这头到那头看够了风景,晚上就跟月亮捉迷藏。玩腻了就变成雨。跟雷公结个伴,

起跳到人家的池塘里去

6、仿写。

7、展示学生写的诗。

《山雨》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雨》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雨中和雨后山林的美景及其特点

课前准备: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指导有感情地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这个词。啼(tí)啭(zhuàn)

(3)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描写山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课前大家也读了不少写雨的文章,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呢?

(6)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公开课《灰雀》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开课《灰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推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讲述蜜蜂引路故事。学生简单叙述。

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2、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板书:灰雀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回答。(美丽、漂亮、可爱)

3、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5、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仰望、经常”体会。

四、学习2-10自然段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关心灰雀)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灰雀)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伤心)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爱”

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知错就改

(4)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5)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五、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同学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2、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爱

3、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六、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灰雀

(惹人喜爱)

喜爱捉

担心放

列宁男孩

(爱鸟爱孩子)(知错就改)

《变色龙》公开课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变色龙》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变色龙》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认识形象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①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②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①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图片;制作相关课件。

五、教学流程

1、趣味中揭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告诉老师:图片上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2、读课文,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奥楚蔑洛夫对小狗的称呼。

3、赏“变”

学生小组合作可以选择六次变化的一次,以如下格式说:

我听到了……

我这样说……

其实,我的心理……

我的自我评价……

4、秀“变”

小组合作选择六次变化的一次分角色朗读,要把握人物的感情。

5、赏“细节”

师: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学生回答:军大衣)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学生读书)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

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

6、析“变”

师:蜥蜴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变色又是为什么?(学生积极参与)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奥楚蔑洛夫这种警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可以说,以奥楚蔑洛夫为主角的这场闹剧是个小窗口,它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警察制度的黑暗,揭露了当时沙皇统治的专制与腐朽。

7、作业:

假如赫留金当宪兵的哥哥回来会怎么样?

课后反思:

dtnl公开课教案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dtnl公开课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dtnl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dtn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继续学习带调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读准dtnl的音,认清形,会正确书写。
2.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时间: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引发新知
1.出示卡片:bpm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读声母要注意——读得轻而短。
2.出示韵母卡片:ɑoeiuü,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单韵母)
3.复习带调音节bápábàmāmùbùmǒ等。
4.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神通广大的人,你们看他们是谁啊?(出示本课情境图:孙悟空和哪吒)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想不想听一听啊?
二、巧用情境图,引出“dtnl”,读准声母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老师讲故事引出有关声母。
1.教师讲述:有一天,玉皇大帝派哪吒三太子去捉拿孙悟空,哪吒与孙悟空在一座大山上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哪吒被孙悟空打败了。哪吒暗自吃惊,心里想原来他的本领特别大。
(1)出示声母卡片“d”
你们看,这就是“他的”的“d”,教师带读“d”,每一次读中间留空,便于学生跟读。要想读好声母d要读得——又轻又短。开火车读,相机矫正和鼓励。
(2)出示声母卡片“t”
这一个就是把“特别”的“特”读成第一声的“t”。
谁来读读看?教师点拨:与“d”的方法大体一样,只是冲出的气流较强。
指名读,教师鼓励和矫正。
2.继续讲述:孙悟空打败了哪吒,乐得哈哈大笑,驾着筋斗云,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花果山去了。
(1)出示声母卡片“n”
我们把“哪吒”的“哪”读成第一声,就是声母“n”。
教师带读“n”,每一次读中间留空,便于学生跟读。点拨:“n”是鼻音,气流从鼻腔出来。
开火车读,相机纠正和示范。
(2)出示声母卡片“l”
我们把“孙悟空乐得笑哈哈”的“乐”的第四声读成第一声,就是声母“l”。
教师带读“l”,每一次读中间留空,便于学生跟读。点拨:“l”是边音,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开火车读,相机纠正和示范。
(4)分别出示“dtnl”的卡片
开火车读,相机鼓励和评价。教师在评价中再次点拨:声母读得轻而短,准确区别“n”和“l”的读音。
三、课中休息,指导练读语境歌。
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让孩子拍着小手,快乐诵读。)
四、巧用表形图,自主探究,记住声母的“形”
1.认清“d”的形。
出示卡片“d”,齐读。我们怎么记住d这个声母呢?
点击ppt,出示d的表音表形图,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是啊,座钟插上笔,就是“d”,跟老师说“座钟插笔ddd”(跟读)。
你发现“d”还和什么相像?也向老师这样编个顺口溜。(反写6字ddd,左下半圆ddd……)
2.认清“t”的形。
出示卡片“t”,齐读。这个声母“t”也好记,看看这幅图(ppt出示t的表音表形图),你有办法记住吗?
教师相机点拨:这是个时装模特,张开手臂就像“t”的样子,读音是“模特”的“特”读成轻声,请跟我说一句顺口溜:时装模特ttt。
还能编其它的顺口溜吗?(伞柄朝下ttt;小伞把儿ttt……)
3.自学“n”和“l”的形
出示卡片“n”和“l”以及它们的表音表形图,启发学生:你有办法记住它们吗?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启发用顺口溜的形式交流,教师评价。
(一个门洞nnn,哪吒哪吒nnn……)
(一根小棍lll,小丑顶棍lll,一根筷子lll……)
四、指导书写,课堂作业,会写所学声母
1.亲情导入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dtnl,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这四个声母,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d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d”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d”的第一笔先在中格写左半圆,再写一竖,注意竖是从上格的中间起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2个,写2个。教师行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3.用同样方法分别指导书写“t”“n”和“l”

公开课《风》教学反思


《风》教学反思

出示《风》一课,使我收获良多。总结本节课的得失,现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运用“风”的主题幻灯片,同时以谜语诗旁白的形式,直接“带入”风:“……它一来呀,(省略下载可看),也能把我们头发弄得乱糟糟,它能送走蒲公英,能推动帆船,还能把风筝送上天空……”学生看着动态的画面,答案呼之欲出。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风之美。我选择与文字描写相符合的音乐和画面,制作了动态课件,让旋律、文字、形象形成情景再现,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提升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会加深。

3.注重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文本之美。(省略下载可看),同时鼓励学生采取配合读、带着动作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4.调动多种感官,感知风。用一张纸演示“颤动”,(省略下载可看),静静地站在阳光下,微风吹来,轻轻舞蹈。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了“风吹、树叶颤动”的形象之后,再来看视频“与我们想象的一样不一样”。

……下载可看

不足之处:

…………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课前谈话

五()的同学们,大家好。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来自樊川小学。东城小学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那是有声有色,远近闻名。而五()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在下早就如雷贯耳了。现在咱们就来练上一练,怎么样?

1、师:知之为知之……

非淡泊……非宁静……

书犹药也……

老吾老……幼吾幼……

2、师: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积累,对吧。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预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

小结:真是名不虚传啊!相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是吧!上课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

2、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指名读。

师评: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

(师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丰富课堂内容)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3、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

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

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读一读。

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评:说得真好。能具体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吗?

理解:“曰”“此”。“应声”“未闻”“夫子”

谁还会说。

(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板书:杨梅杨家果)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师: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

(理解:未闻,夫子)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

师: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你们老师可以称为——夫子吗?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

师: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阮夫子。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我们分男女同学来对对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应声答曰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评:你真会读书,很有学习文言文的天赋。

朗读。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机智的杨氏子。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

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预设评:你真是伶牙俐齿;谁愿意跟黄鼠狼结亲啊?真是臭大了;黄帝,我可高攀不起啊。……

积累: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像这样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

(出口成章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唇枪舌剑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

四、赞“聪惠”(机动:口头或书面练笔)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参考答案: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小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评价:动作、心理、神态)

五、熟读成诵

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1、练习背2、指名背。3、男女生比赛背诵。

六、阅读链接、好书推荐

回顾方法: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大家都有着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学得很棒。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除了字面的意思,我们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涵。下面的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比杨氏子更小的孩子的聪明机智。大家自由读读看。

1、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如果有时间可放手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2、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明智慧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杨氏之子

——刘义庆《世说新语》读

孔君平杨梅杨家果

杨氏子孔雀孔家禽

甚聪惠(智慧)

看注释

查找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去年与今年的对比,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教学难点:通过多层次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信守承诺,珍爱友情。

设计理念:

针对课题《去年的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比去年与今年的不同,分角色朗读鸟的四次对话,深入领会鸟与树之间的纯真友谊,对学生进行珍惜友情教育、诚信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流程设计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去年的树》,这个课题看似简单,去年的树,谁能说说通过预习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去年是一棵有生命的大树,今年不再是树,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阅读日本作家新美南吉这篇童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谊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屏幕出示的练习题。(课件出示)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她着急地找呀找,问过了()、()和(),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2.同桌交流初读心得,交流之后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你们真了不起,那么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小鸟、大树、树根、门、小姑娘)她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呢?(4次)请你们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用直线划出大树、树根、门、小姑娘说的话。

三、研读课文,深入领会

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你就会感受到小鸟与大树的深厚情谊,感受到小鸟的信守承诺的优良品质。

(一)、播放媒体课件:在去年,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

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鸟与树的和谐生活。

冬天就要到了,鸟要到很远的地方过冬,临别,鸟对树有什么承诺?

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树和鸟,朗读课文中对话的语句体会鸟与树的友情。

教师引导: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话的?请和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请一对同桌读对话。

老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再请一对同桌读。教师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注意向朋友保证要读得坚定些。(男女生分角色读)(二)、互读互评,自学对话

今年,春暖花开了,鸟记着它的承诺,回来找它的好朋友树,找到了吗?它是怎么找的?让我们一起继续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交流。

课文详细写了小鸟找树的过程,是怎么写的?小鸟都问过谁?

指导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鸟、树桩、门、小姑娘朗读课文。

(1)、指定一个小组读,问: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A、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些。我觉得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B、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点。

C、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两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从同学们的评价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那么就这样,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小鸟说的三句话。幻灯片出示小鸟说的三句话。(2)再指定一个小组朗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大树哪儿去了吗?(板书:火柴、灯火)

(三)、角色扮演,感知情谊

教师引导: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没有)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

如果你是小鸟,是否也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怎么呼唤的?从小鸟的一声声呼唤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板书:珍惜友情)那么让我们谁来扮演小鸟,表演寻找大树的过程,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演小鸟的同学到谁跟前谁就扮演什么角色配合朗读)

(四)、小鸟最终没有找到他的好朋友大树,他的心情如何?你能体会到吗?让我们观看动画,听听面对灯火小鸟唱出怎样凄婉的歌?

播放动画,教师配音朗读。

小鸟看了灯火几次,它会怎么想,有什么话想对大树说吗?你们现在就是这只小鸟,请你们静静地凝视着灯火,把想对大树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后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板书:信守诺言)。

(五)、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为小鸟和大树的情谊感动,我们也和小鸟一样怀念着大树,我们也和小鸟一样忧伤。去年他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和谐,是谁摧毁了大树,是谁制造了悲伤?你能找出罪魁祸首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学生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对伐木工人的话,说出对社会说的话————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爱护鸟儿。

四、拓展阅读,培养美德

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日本的新美南吉,讲的是小鸟与大树的情谊,而珍重情义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早就有《伯牙绝弦》的古事,讲的是伯牙去访知音,知音已经绝世,伯牙悲痛欲绝,以绝琴弦哀悼。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这篇故事。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去年的树》这篇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树鸟(守信,珍惜友情)

去年:有生命的树唱歌,承诺(高兴)

今年:火柴

灯火唱歌(悲伤)

公开课《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1.播放风主题幻灯片,配乐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自然现象的小诗,这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它一来花儿小草点头弯腰,它一来柳树上的积雪簌簌地往下掉,它爬上旗杆,国旗就自动跳起了舞,它来到教室,就把我们的作业本翻得哗啦哗啦响。炎热的夏季有了它你立刻感到神清气爽,寒冷的冬天它要是钻进你的衣服立马冻的你浑身直打哆嗦,说到这,你们知道它是谁了吧?(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做“风”。教师板书
2.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作者叶圣陶简介和照片)。师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那么在叶老先生的眼中风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老师先来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听。(省略下载可看)教师范读(课件:出示课文配音乐《落叶》)。学生谈感受。(这首诗很美、很有趣、很好玩……如此平常如此普通的东西,可在诗人们的眼里却另有一番韵味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试着读一读?拿出课文纸,一边读一边把你遇到生字画下来,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以问问你的伙伴,还可以问老师。开始吧。
(省略下载可看)
4.师:大家读的又流利又响亮,是啊,谁也没有看见过风,我们怎么知道风来了?
(1)接下来,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找风,把描写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板书: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
(省略下载可看)
……
…………

公开课《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言: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一场精彩的赛马,那场赛马所运用的韬略传诵至今,成为中华之瑰宝,那么究竟是怎样一场比赛呢?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十八课《田忌赛马》。(出示课题)
(二)浏览全文,思考问题
1、田忌和谁赛马?田忌为什么要赛马?
2、他们一共赛了几次?每次结果怎样?
3、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第一次赛马?那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第二次赛马?
(三)学习第一次赛马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提问:第一次赛马分几场?每场怎么比的?

花瓣飘香公开课教案_暗香盈袖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瓣飘香公开课教案_暗香盈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花瓣飘香公开课教案_暗香盈袖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在我们的补充习题上有这样的练习,有些同学做得不够好,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

1、出示幻灯:开火车读,之后齐读。

2、出示动词,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3、检查课文朗读。师:同学们回家一定认真地读过了课文,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两句话,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1)带有动词的句子。

(2)女孩的话。

(3)解释“惶恐”、“不知所措”的词语意思。

二、引入课文:

小姑娘为什么会这样惶恐、不知所措?

1、出示“玫瑰”,这么美的玫瑰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红艳艳)

2、出示“满园的玫瑰”,看到了什么?喜欢这满园的玫瑰吗?读句子。

3、出示幻灯片,读小女孩摘玫瑰花的句子。你读了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女孩心情很急切,她要把带着露水的花瓣及早送到妈妈手上)

4、是呀!无怪乎作者最后赞叹这个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请你打开书,读课文的3—11小结,思考:她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怎么不责怪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在书上用“------”划出有关句子。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读一读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很孝顺)

(板书:孝顺)

把玫瑰的花瓣发给学生,感觉一下玫瑰绒布一样的质地和淡淡的清香。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谁能把这种爱读出来)

想象一下,当小女孩双手捧着玫瑰,轻轻把花瓣放在妈妈手心里时,妈妈会怎么样呢?

(2)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读一读这一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省略号省略的内容你帮小姑娘补充一下,好吗?(这是个善良的小女孩,知道没经过主人同意就摘花很不好意思,也有可能是觉得这花这么美,所以舍不得摘)(板书:善良)

(3)“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读一读这一句,说说你从这一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南沙群岛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里很远很远。爸爸远离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着边疆,保家为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而女儿也是多么地想念自己的爸爸呀。你能读出孩子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吗?

小朋友们,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因为难过快讲不出话来了,你帮他对远方的爸爸说一句或者几句话吗?(板书:思念爸爸)

齐读这三句话

师总结:这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板书:懂事)

三、领悟最后一段课文

这片美丽的花瓣,幸福的小花瓣,不仅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出示幻灯:“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一盆送给小女孩,你能理解吗?

2、一盆送给妈妈,你又如何理解?(我被小女孩的孝心所感动,也买盆花来孝顺自己的妈妈。)想象当时的场景。

四、情感升华

1、幻灯出示诗歌,配乐朗读。

2、再读课题,你一定有了更深的领悟,这飘着淡淡清香的花瓣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小姑娘美好的心灵)齐读课题。

《乘法竖式公开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公开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