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JAb88.COm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屏显1)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
(学生朗读)
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再读背景材料。
(屏显2)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学生朗读)
师: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施展。
师: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屏显3)
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
勾画两个字。“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再画两个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济”,渡过。“箸”,筷子。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再画两个词。“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比喻的是一种境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为一个“云”字,“云帆”这个词显得特别高雅。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我来听一听。
(学生齐读课文)
师:好。我觉得节奏有点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教师示范四三节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如果读成“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模仿学生二二三节奏)就不行了,对不对?好,一起来读。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师:这次好听多了!聪明!我刚才听出来一个很好的地方,你们比较注意这首诗情感的抑扬。有两句我们还能再体会一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抑好还是扬好呢?一定是抑。最后一句呢?一定是扬。来,再试。第二句要比较地抑,最后一句要很好地扬。
(学生第三次齐读课文)
师:好。最后一句我们再来学读一下,跟我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太好了,有些同学读得很有感受似的。
师:下面思考一个问题:感受诗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开始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里面的关键词。
(学生思考,批注)
师:好,我们试着来交流一下。刚才我看见大家很用心,现在来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诗中美句。请举手发言。
(学生举手)
师:谢谢你。
生1:我觉得诗中美句是最后一句。
师:请你阐释。
生1:前面已经说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最后仍然要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表明作者虽然遭受排挤,怀才不遇,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美。
师: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奋发图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谢谢你。
(学生举手)
师:谢谢。
生2:我觉得第四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很美。这里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念,这种信念美我也觉得很美。
师:用典故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好,继续。
生3:我觉得美句是倒数第二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心情,感叹内心的凄苦。
师:反复、反问,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好像在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的时候,突然又让我们眼前一亮。真美。
生4:第三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里不仅有一种描写美,而且我认为,黄河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那么容易渡过,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经雪满。这里表现他有计划的时候,大自然也仿佛在和他作对,这就表现了他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和内心的忧郁。
师:前途无路可走,这里好像是实写,好像是写自然状况,实际是虚写,是用比喻来表现作者现实心情的迷惘。这里是写心情、写感觉的,它和“行路难,行路难”这个句子密切地照应。
师:好,我们把发言再集中到课文里最美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面来。
(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为什么美?我们来体会一下。
(屏显4)
乘风破浪,沧海扬帆。
意境开阔,壮思飞扬。
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师: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请做记录:
(屏显5)
课中微型讲座(一)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行路难》因警句而格外让人喜爱,是一首情韵飞扬的诗歌。
师: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
(屏显6)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生齐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这样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时代,它还将继续超越下去,给我们以教益。让我们再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师: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理解诗中的难句。
(屏显7)
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的难句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理解诗中的难句。
师: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几个难句,这里我提出两个难句需要大家来阐释,这两个难句弄懂了,这首诗也就懂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第一个层面,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个层面,要阐释它的作用。好,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
师:同学之间,两两交流。
(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好了,全班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举手)
师:请你来,谢谢。
生5:我想说第三句,它有两层意思。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为雪满他不能登山。这两句给我的深层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但是因为社会上、官场上的阻扰,不能让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师:嗯,很好。谢谢你的演讲。
师:而且你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地方,用手势助说话。阐释得很好,我就不接着你的话继续阐释了。
生6:我选第四句。作者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有识人才的人发掘他,让他有一番作为。
师:第二句说得特别好,希望有人给他机会,使他得到重用,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基本上把这两个句子解释清楚了。我再来阐释一下。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比喻。连续用喻,来描绘自己现实的困境,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同样也是写心情。
好,我们再来学一种知识。
看屏幕。
(屏显8)
课中微型讲座(二)用典,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长的诗。
师:比如说“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这就是典故。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屏显9)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学生齐读)
师:你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
(屏显10)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学生齐读)
师: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两个句子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
再来看另外一首诗,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
(屏显1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齐声朗读)
师: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
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师:“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这就是话不直说。
师:警句是哪两句?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用典和警句都是诗歌里高层次的表达技法,我们在读古诗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师: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各自读,大声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
师:一起来背,不能背的就读。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最后一句要按照老师教你们的来读。
学生齐声背读。
师: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屏显12)
教学结语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这两句话表现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二是告诉我们,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
余映潮老师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他又说,“在教学艺术上我们要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他还说:“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余老师执教的这首《行路难》,正是这些教学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
这节课,能够在如下方面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巧妙的切入
余老师重点运用了“选点精析法”切入文本教学。这种方法要求师生集中目力,努力对文本中的某一个点——如课文的精美处、深厚处、丰满处、奇妙处、疑难处进行足够的咀嚼品味,进而读通读透全文。本课以“感受诗中的美句”和“理解诗中的难句”为切入点来组织教学,通过吟读、联读、译读、背读、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又辅以教师独具创意的两个微型讲座,自然巧妙地引领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来回穿梭,反复地品读美句和难句。整个课堂教学思路简约而不失精致,简化而不失精彩,显得极具组合之美、层次之美、层进之美。
二、精致的对话
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对话教学,对话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主要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灵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总是迅速判断,及时点评,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或补充到位,或提升精准,或优化巧妙。这一来一去的对话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在教师不疾不徐的点评、引领下,学生轻松自然地完成了学习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平实、自然、大气,没有教师的极力表演,只有教师的应对自如。自然流露的“谢谢”等话语,充分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三、诗意的讲析
讲析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法,其意义在于深入文本,解决难点,凸显美点,解析规律,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拓展语文知识的宽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关键之处要有教师的讲析;疑难之处要有教师的讲析;生僻之处要有教师的讲析。
且看本课中余老师的讲析:
引入背景资料时,作了必要的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境;
学生齐读诗歌前,指出了“羞”、“直”等关键字词的意思,为学生的齐读作了必要的铺垫;
学生齐读诗歌出现明显错误时,余老师对朗读的节奏和情感的抑扬作了及时充分的点拨;
对美句的分析精炼含蓄,颇有见地:乘风破浪,沧海扬帆;意境开阔,壮思飞扬;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既是对学生发言的肯定,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由美句到警句、由难句到用典,余老师更是用两次微型讲座作了极为巧妙的讲析。这样的讲座既有助于学生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的掌握,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还加大了课堂容量,实属一石数鸟,匠心独运。
整节课上,充满了诗意的、简洁生动的、精美实在的讲析,显现了余老师丰厚的知识积淀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
四、丰富的积累
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地有所积累,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以进行既有形式也有内容地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活动。要让学生真正地有所积累,需要老师分板块、设话题、作示范、给抓手。
本课中,学生的积累主要有:
在知晓关键词语的意义后,学生完成了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
在多次的朗读演练中,学生领会了朗读的必要知识——节奏的把握和情感抑扬的处理;
在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实现了对诗歌美句的欣赏和对难句的理解;
在聆听课文的微型讲座之中,学生进一步积累了“警句”和“用典”的知识;
课文联读无疑是一个亮点。两首诗的联读,由此及彼,加深了学生对警句与典故的理解,扩大了学习视野,丰富了知识积累。这一细节自然妥贴,别具一格。
这些都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余映潮老师深厚的教材研读能力、不凡的教学设计能力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相关阅读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
【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成人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一、读懂大意
要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
二、知人论诗
1、联想比较,就全诗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2、示范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①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②领悟诗歌主旨:
问题导入:诗人的人生之路难吗?是怎样的难?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领悟情感
1、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结论: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2、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赏析技巧
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
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五、拓展:读出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六、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七、布置作业,齐背课文,下课
作业: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行路难》初中语文精品教案

1.情境导入。

设计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谁的诗句?

这是杜甫称赞李白的诗句,只有李白才能当得起这样的称赞。诗句的意思是说李白写起文章来,才华横溢,笔力万钧,诗作写成后,连天地、鬼神都为之惊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也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其在《行路难》中的心境。

设计二:播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及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及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2.解题。

(1)《行路难》中的“路”是什么意思?

明确:道路,仕途之路,人生之路。

(2)“难”字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3)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李白以此为题创作了三首诗。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3.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少年时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5.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

金樽(zūn)斗(dǒu)十千珍羞(xiū)投箸(zhù)

冰塞(sè)川太行(háng)歧(qí)路沧(cāng)海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安:哪里。

【设计意图】

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时代背景,疏理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指导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并要求其他学生评议,教师适时让参与评议的学生读诗,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范读。

全文节奏划分示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翻译,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翻译,向大家展示。

参考译文: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封冻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我又身处何方?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设计意图】

多次诵读有助于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翻译的过程,让学生对这首诗形成整体感知,为下面理解诗歌做铺垫。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精读精析诗句。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昂贵。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学生设想这样的情景:

李白就要离开京城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

问:诗人为什么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呢?

明确: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小结:这四句中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他,而且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这不正像行路时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性格软弱之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现出不甘消沉的状态,而要继续追求理想。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时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他在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问:诗人在这里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代圣贤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了诗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突出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也是他发出的最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精读精析归纳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主思考、合理联想,进而准确了解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

1.何为典故?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典故指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运用典故即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诗人借用姜尚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边的典故,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像古人一样为朝廷所重用,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制作知识卡片:

名称:典故及用典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意。用典的效果:精练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体现着我们的文化传统。

示例:《行路难》运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边的典故。

3.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典故的认识。

示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完璧归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例举对诗中用典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语文《行路难》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在《行路难》一诗中,作者李白面对仕途中巨大的打击,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从失望到期望最后到高度自信的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感人和乐观的李白。行文中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李诗浪漫主义色彩。吕尚、伊尹和宗悫三个典故的引用,使李诗更具含蓄美。

【教学设想】

本诗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情感教育的佳作,所以在教学中应反复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思,思考诗歌的内容;在读中品,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读中悟,感悟李白的积极、乐观。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品味诗歌写法,感悟诗人情感。

3.理解诗作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老师引导、点拨。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合作展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印发学案,让学生完成环节一“我复习,我快乐”和环节二“我预习,我积累”。

教学设计后附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检查课前布置的任务。

导入语:

李白曾在《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些爱酒的李白,却在《行路难》中要“停杯投箸”,这是为何呢?快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行路难》一探究竟吧。

板书:行路难李白

检查学案环节一“我复习,我快乐”:

1.我心中的“李白”:

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②请回忆李白的诗,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高度自信的李白。

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读出重情重谊的李白。

……

提示:“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小结并过渡:

同学们说得很好,李白的确是一个让人读不厌,更读不透的李白,相信这首《行路难》能让你读出更加与众不同的李白。

检查学案环节二“我预习,我积累”:

1.我来注音:

樽(zūn)箸(zhù)歧(qí)

①老师范读,正音

②学生自读,班内展示读,初步感知本诗内容。

2.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找出有疑问的词。

①生提出有疑问的词,班内共同解决。

②生再改本诗译文,并在班内展示。

③生再读本诗,同桌互读。

二赏析诗歌,品味作者的复杂情感。

过渡语:

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才更添几分浪漫之美,接下来我们就来赏析这首诗,体会李诗的浪漫之美。

完成学案上的环节三“我品味,我收获”。

1.方法整理:

《春望》、《山坡羊﹒潼关怀古》、《次北固山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一定能让你回想起一些赏析古诗词的方法。请小组合作,把方法整理下来,按照这些方法,品析这首诗吧。

小组讨论后展示,师板书整理:

重点词,修辞写法,内容,情感,结构……

师强调积累方法的重要性。

2.赏析本诗:

①老师提示,用上述方法认真思考,赏析你喜欢的诗句,注意联系背景(学案上有)。

背景介绍: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的艰难,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②组内展示,并讨论。

③班内展示,再补充、完善,师板书重点词。

熟读精思,咬文嚼字。

诗句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用夸张写出了宴席的华美。)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用动作描写,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艰难。扣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写李白想重被朝廷启用以实现大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重复,回到现实,感情在尖锐复杂矛盾中再一次回旋。节奏短促,心理复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旨句,化用典故,体现作者自信乐观,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博大的胸襟。)

作者情感梳理: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坚信理想能实现。

3.感悟主题,理解本诗的现实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理想不懈努力。

三拓展诗歌,感悟诗歌的多彩之美。

完成学案上环节四“我拓展,我提升”。

过渡语:

面对人生的忧愁,李白尽情地挥毫拨墨,把身处逆境中的自信、乐观、执著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句呢?比比看谁说得多。

老师整理的答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四默写诗歌,回味诗歌的意境之美。

完成学案上环节

五“我背诵,我默写”

1.本诗虽较长,但它的情感脉络分明,让它帮你提高背诵的速度,和大家比比,看谁背得快、准、好。

①给学生几分钟准备。

②学生班内展示,看谁背得多、快、准。

2.根据提示,请快速默写这首诗。

注: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五总结本文,学习李白的积极乐观。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直前的李白,一个跨越了千年依然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李就像远方的灯塔指引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希望大家学习李白的永不放弃,面对困难时的积极乐观,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复习本诗赏析,完成有关《行路难》的中考题。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3.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的妙在何处。

①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②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二.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抒写一下对苦难、挫折的感受。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赏析方法整理:

一句:夸张华美的宴席修辞写法

二句:动词内心的痛苦、茫然、抑郁重点词

三句:比喻仕途艰难内容

四句:引典希望结构

六句:主旨句积极乐观执著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