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一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中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一

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初教三第一、二单元)
中国位置(纬度、海陆)
国土构成(面积、四至、邻海、邻国)
行政区划(识记中国行政区形状、位置、简称)
民族分布特点及少数民族集中区
中国人口增长特点问题、分布特点,人口政策
中国地形(初教三第三单元)
地形总体特征
中国主要山脉(走向和位置、分界线)
几大地形特征和分布(识图)、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
中国气候(初教三第四单元)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成因(六大温度带范围)
年降水分布特点和成因(200、400、800mm等降水线)
锋面对气候的影响(初教三P46)
气候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梅雨、伏旱、台风、春旱、洪涝、寒潮等)及其对生产生活影响
中国河湖(初教三第五单元)

1.几大农业地域的比较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农业生产特点
水稻种植业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气候精耕细作
种植园农业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
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大牧场放牧
混合农业(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
乳畜业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轮转放牧
2.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其他概况典型案例
水稻种植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区位条件: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平坦的地形③劳动力丰富④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济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条件: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蓄种:牛、羊潘帕斯草原:
区位条件:①优良草场②地广人稀③距离海港近
所做工作:①培育优良品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作物:小麦、玉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水陆运输③地广人稀④高度发达的工业⑤先进的工业
混合农业(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的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生长特点: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
作物:小麦、玉米
蓄种:猪、牛、羊等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特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
两大工业区与比较
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
分布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地
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工业
典型案例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距离铁矿区较远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综合整治:
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拓展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特点①中小型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分散在小城镇⑤工业分散在小城镇
美国硅谷发展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④便捷的交通⑤军事订货

〖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

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
我国已接近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

,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选择B

〖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
※难点解析二:
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
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
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
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

制约作用
※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
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
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
☆例题分析:判断对错
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
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
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当然上述说法同时用“往往”二字避免了绝对

化,因为有些时候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也会在一些特定的时段出现死亡率升高的情况。

〖第一单元〗第三节环境人口容量
☆知识要点:
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
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

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制约因素
①资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文化和消

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所以说资源是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而科技水平和人口文化消费水平则是通过影响

资源来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特性:
①.(长期的)不确定性: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因此不确定
②.(短期的)相对确定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相对稳定,因此相对确定
※难点解析二:为简便,在实际中,通常以一种或几种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4、关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看法
悲观: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并已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乐观:考虑到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利用程度的加深,认为地球不会达到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两种看法之间: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00亿左右,目前人与环境之间已经有了很多尖锐的矛盾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报告: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10亿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7亿是我国的适度人口值
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为:
①.人均耕地少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
②.人口与淡水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第一单元〗第四节人口素质与环境
☆知识要点: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有: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起作用,环境反过来影响人口身体素质)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也有重要影响)
※难点解析一: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能力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在不断加强,所以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人口

身体素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力逐渐减弱。人口身体素质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难点解析二:对人口身体素质起作用的自然环境主要有两种:
原生环境因素(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缺硒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硒过剩导致地方性硒中毒;碘异常引

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次生环境因素(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物理方面,噪声影响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化学

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社会经济因素。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保)、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先进

,人口、环境、经济得以协调发展,呈现一种良性循环。
文化素质低,资源观(资源利用程度低,只能依靠现有资源,大量开采,必然造成资源压力)、环境观(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对环

境造成破坏)、发展观(不可持续发展)落后,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经济落后,呈现一种恶性循环。
☆例题分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人类对环境大量索取资源,又大量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问题的 
恶化;
②.人口素质的低下,使得人口的环境意识淡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注意环保。
※难点解析: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人口素质提高,生育率必然下降,人口数量就能得到控制,环保实现
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实现

〖第一单元〗第五节人口迁移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
包括两个方面:
①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
②这种空间移动必须是永久性或长期的
2、分类
分类标准:地理范围、迁移方向
①地理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小范围的有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②迁移方向:
城市至城市、乡村至乡村、
城市至乡村(逆城市化过程、知青下乡)、乡村至城市(城市化过程)
※难点解析一 知青下乡的原因:政策因素,为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的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③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难点解析:自发性迁移主要是由于哪些因素引发的?
答案: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战争
※难点解析: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变化
原始社会:为食物——农业社会:为土地——工业社会:为优化劳动力配置
4、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①改善综合经济环境;②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对迁出地: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缓解人地矛盾;③保护自然环境;④在局部地区可能造成人才流失问题

〖第一单元〗第六节中国人口迁移
☆知识要点:
1、了解人口迁移的阶段性
①历史上(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安史之乱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人口地区分布中心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②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原因:主要是政策)
特点:迁移规模小,频率低(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
净迁出地区:辽、鲁、沪、蜀迁入迁出持平:藏
③80年代中期以后
规模大、频率高(自发性迁移)
方向:A农村到城市B内地到沿海城市、工矿地区
2.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
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
②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
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第一节门槛人口与中心地
☆知识要点:
1、中心地
聚落(城市或乡村)既为本地、又为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就成为了中心地
中心地(及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级别和规模取决于它的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取决于职能种类的多少和服务范围的大小(是其各种职能服务范围的叠加)
※难点解析:高级中心地具有低级中心地所有的职能,而且还具备其他的职能
2、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必需的最低人口数
※难点解析:门槛人口、实际消费人口、店内服务人员
门槛人口:基本是一个定值,是一个衡量企业是否赢利的标准值,实际消费人口大于门槛人口则企业赢利;实际消费人口等于门槛人口则企业

恰好维持生存;实际消费人口小于门槛人口则企业亏损。但在一定情况下(科技水平发展,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也会发生变化(门槛人口数

减小)
实际消费人口:实际来企业消费的人口数(指顾客)
店内服务人员:指工作人员,反映企业的成本
※难点解析:
低级商品:人们经常需要的、价格较低的商品,门槛人口少,为低级商品
高级商品:人们不需要经常添置的,价格较高的商品,门槛人口高,为高级商品
3、服务范围
商品和服务范围等级高的,消费频率小,对消费者的个体数量要求就大,服务范围也大

相关推荐

高二地理选修一《环境人口容量》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一《环境人口容量》知识点归纳

☆知识要点:

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

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制约因素

①资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所以说资源是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而科技水平和人口文化消费水平则是通过影响资源来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特性:

①.(长期的)不确定性: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因此不确定

②.(短期的)相对确定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相对稳定,因此相对确定

※难点解析二:为简便,在实际中,通常以一种或几种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用土地资源。

4、关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看法

悲观: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并已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乐观:考虑到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利用程度的加深,认为地球不会达到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两种看法之间: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00亿左右,目前人与环境之间已经有了很多尖锐的矛盾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报告: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10亿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7亿是我国的适度人口值

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为:

①.人均耕地少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

②.人口与淡水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高二地理选修《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种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
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规模
一般教大
一般较小
变化
一般比较缓慢
一般比较迅速
分布
野外较多
居民地较多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
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
示例
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
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
遗产性质
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
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
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八达岭--北京
长城——山海关--河北
长城——嘉峪关--甘肃
明清故宫——北京--北京
明清故宫——沈阳---辽宁
莫高窟---甘肃
平遥古城--山西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
颐和园--北京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天坛---北京
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
大足石刻--重庆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
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丽江古城----云南
龙门石窟---河南
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
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
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
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
云冈石窟---山西
庐山国家公园--江西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山东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
黄山--安徽
武夷山---福建
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高大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远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观赏位置
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置身其中近观
桂林的芦笛岩溶洞
一线天
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
适当距离仰观
②角度
③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地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一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一南昌,大观楼一昆明)之上俯览远望
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
山水有机组合景观
漓江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而变化的自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
特定时间出的自然景观
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淞——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
做法与效果
举例


主景
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
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配景
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障景法
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
隔景法
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像
苏州园林
框景
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
苏州园林
借景
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
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四山宝塔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
寺庙与塔
寺庙

地理位置
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
人文含义
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五台山寺庙
大理三塔
B.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北方皇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
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
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③一方山水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二)旅游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黄山四绝
现象
成因
奇松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
黄山松生存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怪石
古人曾留下这样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
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
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与诸多名山相比,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青睐,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
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①位置、分布:
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
形成条件
海域环境
水温高达2l℃~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盐度平均3.5%
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海水浅,阳光充足
地质环境
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A.海底世界
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
[转载]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2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夜景、卢浮宫外景、巴黎圣母院外景
五、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应具备交通便捷、景观独特、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环境优良、配套设置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消费需求等基本要素
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②旅游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
③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④旅游服务设施规划⑤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
3.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规划观念新颖②调查分析细致③旅游定位准确
④空间布局合理⑤内容体系完整⑥规划科学可行
4.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设计
1.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①符合自身特点②选择最佳路径
③景观丰富多样④注意劳逸结合⑤追求最佳效果
七、旅游安全
1.旅游不安全因素
交通事故、犯罪、疾病(或中毒)、火灾与爆炸、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旅游者冒险造成的以外伤害、旅途迷路、其他突发性以外事故
2.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预防与管理
做好自我防范
八、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九、旅游与环境
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2)提高环境质量(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1)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2)破坏生态系统
(3)损毁文物古迹(4)扰乱社会秩序
3.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高二地理选修一《人口再生产》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一《人口再生产》知识点归纳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选择B

高二地理选修一《人口素质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一《人口素质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知识要点: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有: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起作用,环境反过来影响人口身体素质)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也有重要影响)

※难点解析一: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能力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在不断加强,所以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力逐渐减弱。人口身体素质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难点解析二:对人口身体素质起作用的自然环境主要有两种:

原生环境因素(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缺硒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硒过剩导致地方性硒中毒;碘异常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次生环境因素(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物理方面,噪声影响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社会经济因素。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保)、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先进,人口、环境、经济得以协调发展,呈现一种良性循环。

文化素质低,资源观(资源利用程度低,只能依靠现有资源,大量开采,必然造成资源压力)、环境观(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对环境造成破坏)、发展观(不可持续发展)落后,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经济落后,呈现一种恶性循环。

☆例题分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人类对环境大量索取资源,又大量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问题的恶化;

②.人口素质的低下,使得人口的环境意识淡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注意环保。

※难点解析: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人口素质提高,生育率必然下降,人口数量就能得到控制,环保实现

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