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亚洲革命风暴教案

高中辛亥革命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

亚洲革命风暴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亚洲革命风暴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五次重大起义和把亚洲风暴推到顶点的三次起义;2、侵略伊朗的两个国家和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的概况;3、印度民族起义的主要原因、主力、领导、导火线、时间、中心、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一、亚洲革命风暴
1、原因: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
①过程:A、19世纪上半期,亚洲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已经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B、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
②危害:A、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摧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B、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有骨气的上层人士也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2、性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因为亚洲国家的封建统治者与殖民势力相勾结
3、表现:五次重大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其中后三次起义把亚洲风暴推到了顶点。
4、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①原因:A、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国的蚕食,另一方面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进行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统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激起人民强烈不满。
②时间:1848——1852年
③概况: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
5、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侵略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二、印度民族起义
1、原因:英国的高压统治激化了英国殖民者与印度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①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机构后,采取高压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②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土兵实行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生活待遇恶劣,土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反英活动。
2、概况:①主力:印度土兵
②领导:封建王公——拥立了莫卧尔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
③导火线:密拉特事件——起义军占领了首都德里
④中心:占西——涌现出占西女王等英雄人物
⑤起讫时间:1857——1859年
⑥失败原因: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与分化并用的两手策略镇压了起义
A、改变在印度的统治策略,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不再侵吞其地产——封建王公取得起义的领导权和他们的叛变,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B、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等地的侵略军调往印度。
3、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②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③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军,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
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1、关于列强对亚洲的侵略
①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者的足迹便踏上亚洲,开始在亚洲的殖民活动。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出于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追求,加强了对亚洲的侵略,使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把整个印度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自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成为欧洲列强尤其是英法两国的经济附庸。伊朗、中国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②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凭借武力进行扩张和直接抢掠财富,是殖民主义者在整个世界近代史上都不曾放弃的侵略手段。然而,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方式,存在着些明显的区别: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此,西方列强采取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是直接抢掠、征收贡赋和以获取高额商业利润为目的的垄断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目的以获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为此,西方列强采取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是以扩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主。
③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前,亚洲国家大多处在封建社会,社会经济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大量手工业者失业和农民破产,使这些国家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属。
2、亚洲革命风暴特点
①具有双重性质。从整体看,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②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先进阶级参加,也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许多国家的斗争都是以宗教为旗号,如拜上帝教、巴布教等;领导者为封建王公和农民领袖;绝大多数国家没有提出新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纲领。
③规模大、范围广,波及亚洲众多地区。各国的运动在客观上起了相互支援的作用,如英国为镇压印度民族起义,不得不把派赴伊朗与中国等地的侵略军调往印度。

相关阅读

第9课亚洲革命风暴


第9课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的历史背景1、19世纪上半期,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亚洲的侵略;(1)根源: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目的: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3)方式:倾销工业品(廉价商品),掠夺原材料;(4)区域:①沦为殖民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②沦为半殖民地:奥斯曼帝国,伊朗,中国;(5)后果:西方侵略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①政治上:使亚洲人民失去了民族独立、自由和尊严;②经济上: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6)认识①欧洲列强的扩张掠夺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亚洲革命风暴的根本原因;②驱逐外国侵略者,成为亚洲被压迫民族的强烈愿望;③亚洲革命风暴具有鲜明的反侵略性;2、亚洲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勾结,遭到人民的反对;(反封建性)二、亚洲革命风暴的基本概况1、主要目的: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2、性质: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3、五大起义

五大起义

时间

备注

①爪哇人民反荷起义1825~1830最早②阿富汗人民反英起义1838~1842③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

⑤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反殖民主义

4、历史意义(1)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2)表达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项目

基本概况

①19世纪上半期,遭到俄国、英国的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②封建统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横征暴敛,激化了阶级矛盾;

时间

1848年~1852年;

主力

巴布教徒;

内容

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

目的

建立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正义王国”;

提示

与太平天国的“人间天国”理想相似;

结果

1852年,起义被镇压而失败;四、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殖民者的高压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的不满;(根本原因)①部分封建王公不满殖民者的兼并政策;②印度土兵受到民族压迫,宗教歧视,生活待遇恶劣;(2)下层人民极端困苦,要求改善生活;2、概况(1)导火线:密拉特事件;①时间:1857年;②直接因素:英国殖民者宗教歧视——把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发给印度土兵使用;③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普遍的不满;④结果:引发了密拉特起义,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开始;(2)领导:拥立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起义领导机构;(3)主要力量①印度土兵:中坚力量;②人民群众:起义的支持者;③封建王公:起义的领导者;(封建落后阶级)(4)起义中心:德里;占西;(5)英雄人物:占西女王;3、英国对策:(1)改变在印度的统治政策,;

项目

概况

点评

目的

分化起义阵营,尽快镇压起义;

①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反映英印统治策略的改变;根本之点是加强英国的殖民统治;②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③承诺不再侵犯封建王公地主的特权和地产(2)派往中国、伊朗的侵略军调回印度;4、结果

项目

概况

结果

1859年,英军镇压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失败

之因

①英国实力强大,采用分化策略;②起义力量分散,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③部分封建王公的背叛;④根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5、历史意义(1)性质特点: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与的反英民族大起义;(2)历史作用①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②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③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传略活动;※归纳总结:1、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1)具有反殖民反封建性质(最突出);(2)波及亚洲众多国家地区;(3)采用武装斗争形式,带有宗教色彩;(4)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导致失败之根源);2、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比较

项目

基本概况

①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②农民阶级的广泛参与;③都成立了政权,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侵略者;④显示了人民群众反侵略的斗争精神;⑤都属于亚洲革命风暴中的重大事件;⑥都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要矛盾不同

中国: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运动根源;由中国和印度不同的社会性质所决定;印度: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主要性质不同

中国:反侵略反封建性;印度:反英侵略;

领导阶级不同

中国:农民阶级领导;印度:封建王公领导;

运动主力不同

中国:农民是主力;印度:印度土兵是主力;

高二历史教案:《亚洲革命风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主要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学习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以及亚洲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欧洲列强对亚洲主要国家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亚洲各国人民几乎同时用不尽相同的方式进行了反抗和斗争。

3.通过学习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必要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性质和五次重大起义。第二,印民族大起义的起因、概况和意义。

重点分析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列强由对资本的渴求转变为对海外市场和原材料的迫切需要,侵略方式也由野蛮掠夺变为商品输出。这种转变必然导致列强加紧其的侵略活动,使众多的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特点,以及在不同阶段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侵略情况。能够使学生更加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所以,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是本课重点。印度人民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印度社会各阶层最终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人民起义突出体体现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其他内容。所以,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中“亚洲革命风暴”一目中的第一段小字内容和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侵略方式的不同,分析其特点,以揭示殖民主义的本质。

讲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起义的原因,认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通过让学生了解起义的经过、规模,以及回忆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认识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作用。

难点分析

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本课难点。英国殖民当局采取的军事镇压和分化瓦解的反革命政策,使印度人民大起义遭到失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英国殖民当局分化瓦解起义阵营政策的罪恶阴谋。

难点突破方案

教师应结合教材所讲的英国殖民者的两手策略,着重分析起义前、后不同时期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阶级力量的配备,是决定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亚洲的觉醒


世上四章三节一课

目标:分析含义背景,指明范畴典型

重点: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难点:亚洲觉醒的含义、背景和范畴

一、亚洲的觉醒

1、“觉醒”的含义

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意识;反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意识。

2、背景(原因)

(1)侵略新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如瓜分狂潮),亚洲人民必然掀起反帝反封的新高潮。

(2)亚洲新变化:亚洲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意识产生。

3、范畴:

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

资产阶级改革如中国戊戌变法和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如中国辛亥革命、伊朗和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旧式农民起义如中国义和团运动、朝鲜反日斗争(义兵运动)。

4、典型: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国大党(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类似中国同盟会)形成: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激进派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领袖提拉克被逮捕)

(3)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

互动:

“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区别

1、背景:前者发生于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后者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性质:前者是反殖反封的农民战争,

后者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斗争为主

3、领导阶级:前者是封建王公和农民阶级,

后者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

申明:本人保证以上资料属于本人原创,任何版权纠纷由本人负责,未经本人或莲山课件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