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相似三角形中考备考复习导学案

小学三角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25

相似三角形中考备考复习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似三角形中考备考复习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9课时相似三角形
【课标要求】
1、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2、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
3、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图形的位似
5、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6、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知识要点】
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三边对应成_________,三个角对应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若DE∥BC(A型和X型)则______________.
2.射影定理:若CD为Rt△ABC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则Rt△ABC∽Rt△ACD∽Rt△CBD且AC2=________,CD2=_______,BC2=______.
3.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
4.两边对应成_________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________,一般用k表示.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的________线,对应边上的_______线的比等于_______比,周长之比也等于________比,面积比等于_________.
【典型例题】
1.(2012山东省荷泽市)如图,∠DAB=∠CAE,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得△ABC∽△ADE,并说明理由.
2.(2012贵州遵义)如图,在△ABC中,EF∥BC,=,S四边形BCFE=8,则S△ABC=()
(A)9(B)10(C)12(D)13
3.(湖南株洲)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沿直线MN对折,使A、C重合,直线MN交AC于O.
(1)、求证:△COM∽△CBA;
(2)、求线段OM的长度.
4.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5.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以的速度移动(不与点重合),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以的速度移动(不与点重合).如果、分别从、同时出发,那么经过______秒,△PBQ与△ABC相似.
【课堂检测】
★1.已知,求代数式—¬——。
★2.如图,AD、BE是△ABC的高,相交于F点,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A、6对B、5对C、4对D、3对
★3.(2012重庆)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1,则△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
★4.(2012陕西)如图,在是两条中线,则()
A、1∶2B、2∶3C、1∶3D、1∶4
★5.(2012湖北随州)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且∠ABC=∠AED。若DE=4,AE=5,BC=8,则AB的长为______________。
★6.如图,已知是矩形的边上一点,于,试证明。

★7.如图:在⊿ABC中,AB=10cm,BC=20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边B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后,以点P.B.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JAB88.com

★8.(2012山东泰安)如图,E是矩形ABCE的边BC上一点,EF⊥AE,EF分别交AC、CD于点M、F,BG⊥AC,垂足为G,BG交AE于点H。
(1)求证:△ABE∽△ECF;
(2)找出与△ABH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
(3)若E是BC中点,BC=2AB,AB=2,求EM的长。

【课后作业】
★9.(2012山东日照)在菱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E交BD于点F,若EC=2BE,则的值是()。
A、B、C、D、
★10.(2012湖南省张家界市)已知与相似且面积比为4∶25,则与的相似比为。
★11.(2012南京)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10厘米,CD=6厘米,E为AD上一点且BE=BC,CE=CD,则DE=厘米.
★12.(2012四川省资阳市)如图,在△ABC中,∠C=90°,将△ABC沿直线MN翻折后,顶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已知MN∥AB,MC=6,NC=,则四边形MABN的面积是()。
A、B、C、D、
★13.(2011山东省潍坊市)8、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沿AE将△ABE向上折叠,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若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则AD=()。
A、B、C、D、2
★14.(2012福建福州)如图,已知△ABC,AB=AC=1,∠A=36°,∠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则AD的长是。
★15.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则∠BCA的度数为_________。
★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连结CE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EF=∠DECB、FA:CD=AE:BC
C、FA:AB=FE:ECD、AB=DC
★17.(2012陕西)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的平分线分别与、交于点、。
(1)求证:;
(2)当时,求的值.

★18.如图,已知A(8,0),B(0,6),两个动点P、Q同时在△OAB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O→A→B→O→)运动,开始时点P在点B位置,点Q在点O位置,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
(1)在前3秒内,求△OPQ的面积与t的函数关系式;
(2)在前10秒内,求P、Q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并求此时点P、Q的坐标;
(3)在前15秒内,探究PQ平行于△OAB一边的情况,并求平行时点P、Q的坐标.

精选阅读

相似三角形(2)中考复习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似三角形(2)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重点: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以及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例题分析

例1.如图,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放成如图所示的样子,假设图形中的所有点、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把它们一一写出来;

(2)图中有相似(不包括全等)三角形吗?如果有,把它们一一写出来。

例2.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cm,BC=7cm,∠B=60°,P为下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结AP,过P点作PE交DC于E,使得∠APE=∠B(1)求证:△ABP∽△PCE;(2)求等腰梯形的腰AB的长;

(3)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E:EC=5:3?如果存在,求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已知:如图,BC为半圆O的直径,AD⊥BC,垂足为D,过点B作弦BF交AD于点E,交半圆O于点F,弦AC与BF交于点H,且AE=BE.

求证:(1)︵AB=︵AF;

(2)AHBC=2ABBE.

例4.如图矩形ABCD的边长AB=2,AD=3,点D在直线上,AB在x轴上。

(1)求矩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

(2)设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E,M(x,0)为x轴上的一点(x>0),若ΔEOM∽ΔCBM,求点M的坐标;

(3)设点P沿y轴在原点O(0,0),与H(0,-6)点之间移动,问过P、A、B三点的抛物线的顶点是否在此矩形的内部,请说名理由。

例5.已知如图,ΔABC的内接矩形EFGH的一边在BC上,高AD=16,BC=48。

(1)若EF:FH=5:9,求矩形EFGH的面积;

(2)设EH=x,矩形EFGH的面积为y,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按题设要求得到的无数多个矩形中,是否能够找到两个不同的矩形,使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ΔABC的面积?若能找到,请你求出它们的边长EH,若找不到,请你说明理由。

例6.如图(1),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E,EF⊥BD,垂足为F,我们可以证明成立(不要求证明),若将图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2),AB∥CD,AD,BC,相交于点E,过E作EF∥AB,交BD于F,则:

(1)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若AB、CD是方程的两根,设EF为y,求y与m之间的关系式及m的取值范围。

(3)请给出,,间的关系式,并给出证明。

例7.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M,弦AE与CD交于F,则有结论AD2=AEAF成立(不要求证明).

(1)若将弦CD向下平移至与⊙O相切于B点时,如图2,则AE.AF是否等于AG2?如果不相等,请探求AEAF等于哪两条线段的积?并给出证明.

(2)当CD继续向下平移至与⊙O相离时,如图3,在(1)中探求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

二.同步检测

1.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交于点O,如果AD:BC=1:3,下列结论正确()

A.B.C.D.

2.已知一个梯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如果两腰的比为1:4,那么两底的比为()

A.1:2B.1:4C.1:8D:1:16

3.一油桶高0.8m,桶内未盛满油,一根木棒长1m,从桶该小口斜插入桶内,一端到桶底,另一端到小口,抽出木棒,量得棒上浸油部分长0.8m,则桶内油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m。

4.如图,PA为圆的切线,A为切点,PBC为割线,∠AP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求证:(1)AD=AE;(2)ABAE=ACDB.

5.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CH⊥BD于点H,P为A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A、D不重合),CP与BD交于点E,若CH=60/13,DH:CD=5:13,设AP=x,四边形ABEP的面积为y。

(1)求BD的长;

(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四边形ABEP的面积是ΔPED面积的5倍时,连接PB,判断ΔPAB与ΔPDC是否相似?如果相似,求出相似比;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6.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FE⊥EC交AB于F,连接FC(AB>AE)。

(1)ΔAEF与ΔEFC是否相似?若相似,证明你的结论;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2)设,是否存在这样的k值,使得ΔAEF∽ΔBCF?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如图,已知点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PB=3,BF⊥BP,垂足是B。请在射线BF上找一点M,使以点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请注意:全等三角形是相似图形的特例)。

8.如图,在ABC中,点E、F在BC边上,点D、G分别在AB、AC上,四边形DEFG是矩形,若矩形DEFG的面积与ADG的面积相等,设ABC的BC边上的高AH与DG相交于点K。求的值。

9.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接DE,交BC于点P。

(1)求证:DP=PE;

(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

10.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对角线AC⊥BD,垂足为E,

AD=BD,过点E作EF∥AB交AD于F。

求证:(1)AF=BE;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学习目标:
1.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4——“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4的运用.
教具:三角板
学法指导:自主完成一、认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二、三、四、五
学习过程备注
一、复习导学: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中,点D在AB上,如果AC2=ADAB,那么△ACD与△ABC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探究新知:
问题1:观察两副三角板其中同样度数的两个三角尺相似吗?说说理由。

问题2:作△ABC和△A/B/C/使得∠A=∠A/,∠B=∠B/,这时它们的第三个角满足∠C=∠C/吗?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ABC和△A/B/C/的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

小结: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4: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证明:

三、巩固提升
如图,Rt△ABC中,∠C=90°,AB=10,AC=8.E是AC上一点,AE=5,ED⊥AB,垂足为D.求AD的长.
解:

由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可知,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_______或_____,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四、思考探究: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我们还可以用“HL”判定它们全等。那么,满足斜边的比等于一组直角边的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

已知:如图,Rt△ABC与Rt△A/B/C/中,∠C=∠C/=90°,
AB:A/B/=AC:A/C/.求证:Rt△ABC∽Rt△A/B/C/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能力提升:
1、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AE于F,若AB=4,AD=5,AE=6,求DF的长.

2、已知:如图,△ABC的高AD、BE交于点F.求证:.

相似三角形


第四章相似图形
5.相似三角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
.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
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复习相似形的概念,在探索归纳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1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2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3加深理解探索规律
4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活动内容:回顾与思考(教师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
3.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trangles)
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
注意: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要向表示全等
三角形那样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活动目的: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经历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培养学生通过类比探索得到新知识的能力,进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轻而易举就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且较好地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法。

第二环节: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想一想议一议例1例2
1.想一想(展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
解:∠A与∠D、∠B与∠E、∠C与∠F.
是对应角
AB与DEAC与DFBC与EF
是对应边
∠A=∠D、∠B=∠E、∠C=∠F.
=.=
相似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议一议(展示课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并小组讨论,选代表说明理由)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解:(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因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对应边相等可知对应边一定成比例,且相似比为1,因此满足相似三角形的两个条件,所以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如图,虽然都是直角三角形,
但也只能确定有一对角即直角相等,
其他的两对角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对应边也不一定成比例,所以它们不一定相似.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如图,在Rt△ABC和Rt△DEF中,
∠C=∠F=90°,则∠A=∠B=∠D=∠E=45°,所以有
∠A=∠D,∠B=∠E,∠C=∠F.
再设△ABC中AC=b,△DEF中DF=a,则
AC=BC=b,AB=b
DF=EF=a,DE=a
===1
所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3)如图,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如图:因为等腰只能说明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相等,
但另一边不固定,因此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两底边的比不一定等于对应腰的比,因此不用再去讨论对应角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如图: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因为等边三角形的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等于60度,
因此这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有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所以它们一定相似
.例1例2(展示课件,教师引导分析、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
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cm,
那么=
则x=3.5×400=1400(cm)=14(m)
所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m.
4.如图,已知△ABC∽△ADE,AE=50cm,EC=30cm,BC=70cm,∠BAC=45°,
∠ACB=400,求
(1)∠AED和∠ADE的度数。
(2)DE的长.
解:(1)因为△ABC∽△ADE.
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
∠AED=∠ACB=40°
在△ADE中,
∠AED+∠ADE+∠A=180°
即40°+∠ADE+45°=180°,
所以∠ADE=180°-40°-45°=95°.
(2)因为△ABC∽△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
=即=

所以DE==43.75(cm)
活动目的: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两个三角形之间的是否相似?有什么关系?进而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间的互助情况。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普遍对教材的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但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教材缺乏相关内容,学生的思维无法独立产生飞跃,所以需要教师备课时先做好延伸的准备,即备好相关的内容。这样,教学时学生就犹如享受知识的大餐,使之心理上产生愉悦,进而较好地掌握知识。

第三环节加深理解探索规律
活动内容:想一想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展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1.想一想
在例2的条件下,图4-16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
解:成比例线段有=
△ABC∽△ADE
===
=即=
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即DE∥BC.因为△ABC∽△ADE,所以∠ADE=∠B.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知DE∥BC.
2.合作探究
1.在下面的两组图形中,各有两个相似三角形,试确定x,y,m,n的值.

(第1题)
解:在(1)中
ABO∽CDO
=
x=32
在(2)中,由两三角形相似可知: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所以,
n=55,m=80,y=
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相似,相似比为3∶1,已知斜边AB=5cm,(1)求△A′B′C′斜边A′B′的长,(2)求△A′B′C′斜边A′B′上的高。
解:(1)如图所示,因为△ABC∽△A′B′C′,
A′且相似比为3∶1.
所以=.即=
A′B′=(cm)D
(2)C′D′=A′B′=(cm)
3.巩固练习:略
活动目的: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活动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普遍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较慢,没有时间等待他们探索出给论,这样他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能力也较差,今后要注意给每一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第四环节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1.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法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活动实际效果:通过小结发现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索这节课的内容,并能正确回答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它的表示法。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习题4.61、2

四、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后学习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通过类比、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堂课学生的表现看到,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感受较好:
1、这一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引入新知较恰当,切合实际。这样引入能很好的使学生体验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从而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这节课较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机会。不论是回顾旧知,还是探究新知,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
3、在这节课中,通过设计问题和启发、引导,让学生悟出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如对特殊三角形,提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对任意两个三角形,老师请学生量一量、算一算,结果都是由学生自己操作、判断得出。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
这节课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学生操作计算速度慢,没有时间等待他们探索出给论。这样他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不能更好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今后要加强注意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维,并且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而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应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