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光现象导学案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05

光现象导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光现象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学习目标】
(1)知道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2)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及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光具有能量。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及颜料的三原色。
【学习难点】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
【课前预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
【课堂导学】1、组内助学2、小组展示3、精讲点拨
【活动1】什么是光源
〖活动〗例举生活中发光的物体:
〖思考〗上面所例举的物体是不是都是自身在发光?哪些物体是自身发光的?
〖分析〗上面例举的自身发光的物体我们还可以分为两类
1.自然界存在并能自行发光:
2.在人为条件下使其发光的:
〖总结〗

〖思考〗下面物体哪些是光源?萤火虫、放映幻灯片的银幕、放映的电视机荧屏、太阳、月亮、恒星、蜡烛、宝石。并思考哪些是天然光源和人选光源?
【活动2】光的色散
〖思考〗人们认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你认为这是真的吗?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你的观点?
〖活动〗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用光屏来接收经过三棱镜后的光线。如书中图所示。

〖总结〗

【活动3】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
〖思考〗既然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同学们能否将七种色光再复合出白光呢?
〖活动〗再用另外一块三棱镜(倒置)放在彩色光带通过的地方,观察到什么现象?
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1:1:1混合,变成了色。
将红、绿两种颜色的光1:1混合,变成了色。
将红、蓝两种颜色的光1:1混合,变成了色。
将绿、蓝两种颜色的光1:1混合,变成了色。

〖总结〗
【活动4】物体的颜色
〖活动〗1.透明体:
(1)透过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观察周围的景物,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当一束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纸会发现:
(3)当一束白光透过蓝色玻璃纸会发现:
(4)当一束红光透过蓝色玻璃纸会发现:
(5)当一束红光透过无色玻璃纸会发现:
(6)当一束白光透过无色玻璃纸会发现:
2.不透明体:
在暗室中:
(1)用一束白光照射到红纸上你会看到:
(2)用一束白光照射到蓝纸上你会看到:
(3)用一束红光照射到白纸上你会看到:
(4)用一束蓝光照射到白纸上你会看到:
(5)用一束红光照射到蓝纸上你会看到:
〖思考〗带着红色墨镜看作业本上蓝色的字,字是色;看白色的墙壁,墙壁变___色,
看红色的衣服,衣服是色。

相关阅读

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
I、原理;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光速
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m/s.
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s=3×108m/s×3600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m=6.3072×1012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白纸、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二、新课引入
1、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2、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人,怎样才能看到呢?
(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三、进行新课
(一)光的反射定律
1、[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镜子,用激光器照射到镜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
2、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为什么有的物体表面看起来很光亮,有的表面灰不溜秋的?(你知道光污染是什么吗?)
四、知识小结
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五、布置作业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K白纸一张、平面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2、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
二、引入新课:“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为什么里外不是人呢?
三、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探究
2、分析论证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
1、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2、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3页图2.3—2随即指出: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3、想想议议: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
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课本第46页第5题

四、知识小结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P45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德育目标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三、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在黑板上画出光从空气折射入水的图像,并讲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法线)
(二)光的折射规律
①演示实验(光学演示箱)
②归纳总结
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
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
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
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
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四、知识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P4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3.预习第五节“看不见的光”.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硬币升高.

第五节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三棱镜、白纸、太阳光
教学过程:
(一)光的色散
1、演示实验

2、学生自学第51页图文,回答
①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②光的色散说明了。

③布置学生回去做“想想做做”

(二)色光的混合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2、自学分析总结得:
(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三)物体的颜色
1、自学第52页图文回答: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四)、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
[过程](1)色光的混合
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
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
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
④填写下表
色光的混合
(2)颜料的混合
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
④填写下表
颜料的混合
[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
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知识小结

作业布置:1、
2、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红外线的作用.
2.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教学方法:阅读法、查找资料法、问答法.
●教学用具: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
[师]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粉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二、引入新课
红外线的发现故事
三、新课教学
(一)红外线
1、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特性
①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
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2.应用
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红外线遥感.③红外线遥控.
(二)紫外线
让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特性
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很强.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很强.③紫外线具有荧光作用.
2.应用:
①医用消毒.②防伪措施.③生理作用.
四、知识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P53①②③.
3.复习本章内容.

光现象知识归纳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现象知识归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复习教案
一、基本概念
二、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
(1)摸(形状)(2)看(放大还是缩小)(3)照(对光线的作用)
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例1
作图训练指南66页13题
例2.A下图中a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b为点光源S发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B.如图,A为发光点,A/是A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横线是主光轴,利用作图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和焦点位置。
C如图所示,已知一入射光线经过某镜后的光线传播情况,试通过作图确定三种不同镜子的类型及镜子所处的位置.

例3.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在光斑C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只能是凸透镜B.只能是平板玻璃
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3、光的折射定律
例1.如图所示为一上下表面平行且打磨光滑的玻璃板平放在木桌上。一束光线以人射角50°从空气中入射玻璃板的上表面,已知光线进人玻璃的折射角为30°。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在玻璃板的上、下表面发生的所有反射和折射的光。(注意标明法线)
例2.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中,反射角_______度,折射角_______度.
例3.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

例4.如右图所示,为什么池塘底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若要用竹竿去击中它,应瞄准哪一点?若要用一束光线去击中它,又应瞄准哪一点?
4、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探究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v成像特点应用
u>2f
f<u<2f
u<f
焦点和的分界点,2倍焦距处是和的分界点。
例1.某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数据记录的表格如下,请根据实验情况,补充完整。

例2.如图C-8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
燃蜡烛,调整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
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
做的目的是
.图C-8
实验中发现蜡烛放在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放在点
时,它的像成在2F′点以外;放在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3.在研究凸透镜城厢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若用一张黑纸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能否得到一个完整的像?像与原来比有哪些变化?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烛焰发光时,若无论如何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试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规律应用
例1.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例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8cmC.10cmD.18cm
例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右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
例4.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5.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照,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面外,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入画面,下列措施符合要求的是()
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B.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例6.如.图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一个发光点,Sa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A.abB.ac
C.adD.ae
例7.如图,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10cm)()

5、眼睛的模型
例1.在图9中,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例2.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如图甲所示,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图中,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一下应将光屏()
A.靠近透镜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位置
例4.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睛,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睛是()

三、拓展训练
1.把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放在容器内,在凹镜的焦点F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往容器内注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的凹镜之间,要使光源射到凹镜的光线仍是平行射到空气中,光源S的位置()
A.不变B.适当提高
C.适当降低D.若水面高则升高,水面低则降低
2.如图,S点光源,S/为S的像点,MN为透镜主轴,用作图的方法确定透镜的种类、位置和透镜的两个焦点。

3.下列所示的透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