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怎么又不够用了

小学教案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0-12-24

怎么又不够用了。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么又不够用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章实数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第1课时)

补充练习:
1.为了加固一个高为2米,宽为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的长为a米,则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
2.下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3.我国国旗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国旗通用制作尺寸为长240cm,宽160cm,国旗对角线的长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可能是有理数吗?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第2课时)wwW.Jab88.coM

一、课上落实:
1、叫做无理数。
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是:.
二、补充练习:
1、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填入下列相应的圈里。
0.351,-,3.14159,-5.2323332…,12345678910111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3.面积分别为1,2,3,4,5,6,7,8,9的正方形边长是有理数的有________个,边长是无理数的有________个.

精选阅读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


第二章实数
总课时:11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开学前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
第2课时: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会对所学的数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3).探索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准确认识到有理数都可以划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对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进一步让学生将有理数和无理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数学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过程.
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3分钟,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想一想:

1.有理数如何分类的?
整数(如-1,0,2,3,…):都可看成有限小数
有理数
分数(如-,,,…):可不可能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
2.上节课了解到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5分钟,学生动手动脑,感受无理数的存在)
(一)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
内容: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进行估计.
归纳总结: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b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探索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
内容: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一同学举出任意一分数,另一同学将此分数表示成小数,并总结此小数的形式。
议一议: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几种情况?
探究结论: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强调:像0.585885888588885…,1.41421356…,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但是又不是循环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故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圆周率π=30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π是无理数).
第三个环节:知识分类整理(5分钟,学生归纳总结)
内容:
第四个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22分钟,学生抢答、单独答、全班交流相互结合)
内容:认识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例1填空:
0.351,-,3.14159,-5.2323332…,,1234567891011…(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有理数是有限数.()
例3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A)面积为25的正方形;(B)面积为的正方形;
(C)面积为8的正方形;(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例4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斜边a是有理数吗?
解:由勾股定理得:a2=32+52,即a2=34.因为34不是完全平方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强调: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形式(p,q为整数且互质),而无理数则不能.
练一练:课本P29随堂练习.
第五个环节:课时小结(3分钟,学生归纳)
内容:
1.什么叫无理数?
2.数的分类?
3.如何判定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
习题2、2
A组(学优生)1、2
B组(中等生)1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板书设计

八年级 数学 实数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教案


第二章实数
●课题:§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2.1.1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1.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
[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
[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
[生乙]因为,…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
投影片§2.1.1A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
[师]在这个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根据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
[生甲]因为22=4,32=9,4<5<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数.
[生乙]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故b不可能是分数.
[生丙]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5不是有理数.
[师]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a,b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关于无理数的发现是发现者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的.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据说为此希伯索斯被投进了大海,他为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也就是我们前面谈过的a2=2中的a不是有理数.
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腊的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捍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Ⅲ.课堂练习
(一)课本P25随堂练习
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3.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二)补充练习
投影片(§2.1.1B)
为了加固一个高2米、宽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a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2=12+22,即a2=5,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

解:a的值大约是2.2,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
Ⅳ.课时小结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49习题2.1
解:设长、宽分别为3、2的长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得a2=32+22,a2=13
a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二)预习内容:P49~P51
预习提纲:
(1)借助计算器,采用估算的方法探索a2=2中的a的大小.
(2)无理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或无理数.
Ⅵ.活动与探究
下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解:如图,AB=2,BE=1,AB、BE是有理数.
AD2=AB2+BD2=22+32=13,AC2=1+1=2.
AE2=AB2+BE2=22+12=5.
AC、AD、AE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
●板书设计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一、问题的提出(讨论a2=2中的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二、做一做(由勾股定理得b2=5,且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课题:§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
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具准备
计算器.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补充练习(记作§2.1.2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1.2B);
第三张:补充练习(记作§2.1.2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
Ⅱ.讲授新课
1.导入
[师]请看图
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边长就大.
[师]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的大致范围呢?
[生]因为a2大于1且a2小于4,所以a大致为1点几.
[师]很好.a肯定比1大而比2小,可以表示为1<a<2.那么a究竟是1点几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而a2=2,故a应比1.4大且比1.5小,可以写成1.4<a<1.5,所以a是1点4几,即十分位上是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
[生]因为1.412=1.9881,1.422=2.0164,所以a应比1.41大且比1.42小,所以百分位上数字为1.
[生]因为1.4112=1.990921,1.4122=1.993744,1.4132=1.996569,1.4142=1.999396,1.4152=2.002225,所以a应比1.414大而比1.415小,即千分位上的数字为4.
[生]因为1.41422=1.99996164,1.41432=2.00024449,所以a应比1.4142大且比1.4143小,即万分位上的数字为2.
[师]大家非常聪明,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生]我的探索过程如下.
边长a面积S
1<a<21<S<4
1.4<a<1.51.96<S<2.25
1.41<a<1.421.9881<S<2.0164
1.414<a<1.4151.999396<S<2.002225
1.4142<a<1.41431.99996164<S<2.00024449

[师]还可以继续下去吗?
[生]可以.
[师]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a是有限小数吗?
[生]a=1.41421356…,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且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边长b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请大家分组合作后回答.(约4分钟)
[生]b=2.236067978…,还可以再继续进行,b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生]边长b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师]好.这位同学很坦诚,不会就要大胆地提出来,而不要冒充会,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学透,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b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即b是一个有限小数,那么它的平方一定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可能是5,所以b不可能是有限小数.
2.无理数的定义
请大家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
3,,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大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生]3=3.0,=0.8,=,

[生]3,是有限小数,是无限循环小数.
[师]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像上面研究过的a2=2,b2=5中的a,b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irrationalnumber).
除上面的a,b外,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4.例题讲解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解:有理数有3.14,-,.
无理数有0.1010010001….
Ⅲ.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4583,,-π,-,18.
解:有理数有0.4583,,-,18.
无理数有-π.
(二)补充练习
投影片(§2.1.2A)
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解:(1)错.例π-1是无理数.
(2)错.例是有理数.
(3)对.因为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是无限小数.
(4)对.因为两个符号相反的无理数之和是有理数.例π-π=0.
投影片(§2.1.2B)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51,-,3.14159,-5.2323332…,12345678910111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解:有理数有0.351,-,3.14159,
无理数有-5.2323332…,123456789101112….
投影片(§2.1.2C)
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

[生]有理数集合填0,,-3.
无理数集合填-π,-π,0.323323332….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2.无理数的定义.
3.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或有理数.
Ⅴ.课后作业
1.P30习题2.2.
2.预习内容:平方根.
Ⅵ.探究与活动
设面积为5π的圆的半径为a.
(1)a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估计a的值(精确到十分位,并利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
(3)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解:∵πa2=5π
∴a2=5
(1)a不是有理数,因为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估计a≈2.2.
(3)a≈2.24.
●板书设计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
一、导入
二、新课
1.无理数的定义
2.举例
三、练习
四、补充练习
五、课时小节
六、课后作业

《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详细介绍:

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课时: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教师: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

音叉、用细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

根据情况:电视机、影蝶机、VCD光盘(可视情况而定)

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学生: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一些能发声的物体。

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放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耳濡目染,感性认识,

实例,提出一系列一声现象有激发兴趣。

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1、指导看图,同时播放音像———声情并茂

2、归纳共同点引出探究内容:———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3、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

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

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

③观察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

4、引导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探究实验→归纳结论

二、声音的传播:

1、探究:桌子传声—————固体能够传声

2、空气传声:听到飞机和响声

3、“真空铃”演示:———实验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呢?

4、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传入人耳”

指导学生自学“想想议议”

5、演示:液体传声

将发声的门铃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响声吗?

生活现象: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

6、几种物质的声速:

认识理解,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三、测评与小结:

1、小训练、小测试,反馈时采用师生共同评讲

2、请学生对所学内容小结,养成归纳知识的习惯。

四、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板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我们怎么听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