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分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分析。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 《野望》《黄鹤楼》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 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提问3: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提问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提问5: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www.jAB88.cOM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把握情感。(重点)
2.理解诗句,概括内容。(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有不少被写进了古人的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教学新课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精选阅读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复习

第12课《唐诗五首》

1.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3.重点问题

(1)《野望》中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2)《黄鹤楼》中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3)《使至塞上》中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5)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6)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两首《卖炭翁》优秀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两首《卖炭翁》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二、教学重点: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关于诗人及其作品特点的内容白居易讽喻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写的另外一首唐诗——《卖炭翁》。(板书:卖炭翁)3、解题。

齐读诗题,从题目看,你知道这首诗是写谁吗?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位老人呢?(理解“翁”)(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指名读(流畅、声音洪亮、有节奏)正音(衣裳两骑翩翩口称敕叱白衫儿等)

(2)《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三)品析诗句、进入诗境。

(1)我们已经初知了诗文大意,那么我请大家再来轻声读读这首诗,看看诗中围绕卖炭翁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烧炭—运炭---卖炭

说说看哪几句是写烧炭?哪几句写卖炭?

(2)从诗人笔下所写的三祖镜头中,你觉得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活怎么样?(可怜、悲惨)

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累、苦、悲)

(3)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诗歌,思考:卖炭翁生活的苦表现在哪里?

a.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这把年纪的老人终日在这深山老林里砍柴、烧炭,多么不容易啊!好,下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南山中的老人正在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看到老人烧炭如此艰辛,我们内心能平静吗?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集体读

小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感受到了老人悲惨的生活,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老人寄予无限同情。

b.心理活动:“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朗读并分析体会这两句诗歌的内容,理解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

c.运炭的辛苦:路远、天寒、地冻、牛困人饥

小结:是啊,老人仅仅希望吃饱穿暖,他没有更高的要求。穿着如此单薄的他最盼望的竟是天再冷些!同学们,读到这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跋涉着,刺骨的寒风吹得他涩涩发抖。

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部分体会卖炭翁的悲苦。

(配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学生和老师共同入情入境的朗诵)d.宫市抢夺炭的悲苦:

卖炭翁的炭卖掉了没有,他还有什么悲惨遭遇呢?这个故事并没有讲完,拿起课本请同学们自读余下的诗句。

故事的结局怎样呢?(老人的炭没有卖出去,被宫使给“换”走了。)实际上就是在抢!

宫使是一种怎样的形象?(“翩翩”“把、称、叱、牵、驱将”蛮横无理、飞扬跋扈)

小结:通过两组人物鲜明的对比,体现卖炭翁的悲苦生活。(四)了解诗歌背景,体会诗人创作主旨

1.宫使是一群怎样的人?为何他们有这样的权力?(诗歌注释部分)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3.体会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宫市的揭露抨击。(五)小结:

1.读了整首诗你的心情又怎样?苦!命运悲惨!封建社会制度太黑暗了!

2.同学们,再一次让我们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六)作业布置:

1.背诵《卖炭翁》这首诗。

2.片段写作: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老人辛苦到头一车木炭被抢后,他会说些什么?(1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艰)苦(悲)苦外貌、心理活动、运炭途中卖炭被夺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官市现象的揭露抨击和不满

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两首《卖炭翁》精品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卖炭翁》

2.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形象。

3.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教学流程:

一、读诗题

1、导入

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

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2、集体读一遍诗题,再读一遍。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一位卖炭为生的老人。读到了职业与年纪。

(学生单读):强调职业(再齐读)

(学生单读):强调年纪(再齐读)

二、品诗味

3、自由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出示字音)。(找一位学生读,并全班同学在草稿纸写,加深印象)

鬓碾辙敕叱绫裳

系(jì):释义为打结、扣时。

翩翩:轻快的样子。两骑:一人一马为一骑。

4、齐读诗歌,读准字音。学生A单读。你读这首诗与以往的古诗相比有什么感受?

学生简要概括。

5、展示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押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式节奏有变化(长短句)。使诗歌跌宕生姿,富于变化。(同学们拿起笔记下古体诗的特点)

请学生A找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单—寒)

师生合作:老师读题目与作者,学生A读红色句子,集体读黑色句子。

三、悟诗情

1、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预设1: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辛苦劳动。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上砍伐树木,默默地烧成炭,劳动多么繁重。

(同学们,卖炭翁的千斤炭不是从集市买来倒卖的,而是亲力亲为一块一块烧出来的,课间卖炭翁很艰辛!发现的很好!)同学们还有哪一句也让你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预设2: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如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这属于什么描写呢?——外貌描写,请记下来。那这句话中包含了几种颜色呢?——烟火色,灰色,苍苍;白色,黑色。卖炭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身上唯一亮丽的颜色竟然是——头发花白!两鬓花白与十指黑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心酸啊!)

预设3:我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衣食无着。

卖炭得来的钱不是为了置办生活用品,只是为了买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用来维系生计。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杨绛在《老王》一文中写到“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卖炭翁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预设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是诗人在文中唯一一个对卖炭翁评价性的词语——“可怜”。

一般读“可怜”是什么语气?(集体读2遍)

卖炭翁可怜在哪里?

从这个单字中看出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集体读“衣正单”。

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心里想的却是“愿天寒”!

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把炭卖个好价钱。集体读“愿天寒”。

这样一个极度矛盾的心理,让我们再次从诗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集体读)

卖炭翁的可怜是谁导致的?——宫使

2、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预设1:“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得意忘形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

预设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想象卖炭翁被剥夺的场面)

预设3:“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贪得无厌

(补充资料:《资治通鉴》中记载:“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可见,宫使给的红纱和绫对老翁来说根本没有用。

一辆破败黝黑的牛车,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翁,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白茫茫的世界里,面对宫使的抢夺,卖炭翁不能讲道理也没法讨价还价。此时,如果你是卖炭翁,你伫立在这泥泞之中,看着自己渴望用来换取衣服和食物的千斤炭离自己越来越远,你是什么感受?

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宫使!仅仅就是宫使吗?!

除了宫使,还有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宫使拿着文书,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这文书皇帝下的,同学们,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当时的朝廷。

资料链接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顺宗实录·宫市》

宫市: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

这段文字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原型,同学们看有何不同?

——结局不同。

农夫——有圆满的结局,得到了补偿,皇帝罢免了宦官。

卖炭翁——悲惨结局,千斤炭没有得到想要的钱来买衣服和食物。

那人为什么没有给卖炭翁一个圆满的结局呢?

(出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农夫只是个案,可能千千万万中只有这么一例。罢免了宦官,给予补偿,但只要宫市还在,这些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就不会结束。而卖炭翁就代表了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正如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一首反映事实的诗歌,而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正是艺术作品的力量。

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能够细致地刻画卖炭翁的形象——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

宫使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势力,憎恶宫使——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

这样的一位诗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4、延伸拓展

背诵《卖炭翁》

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