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导学案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导学案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导学案人教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导学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藉)chóu(踌)躇 蹒跚(shān)
琐屑(xiè)颓唐(tuí)diàn(惦)记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情郁于中)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事?
写的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
2.全文有几次提到“背影”?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完成表格。
虚/实
背影
作用
虚写
文章开头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背影”出现作渲染和铺垫
实写
车站送别
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是主题的集中体现
实写
父子告别
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再现主题,突出中心
虚写
文章结尾
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呼应开头,画龙点睛,总结全篇,深化主题
三、合作探究
1.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是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父亲的形象。
2.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提示:试从衣着、体态、走路姿势、动作、年龄、心态六方面分析。)
衣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体态:肥胖
走路姿态:蹒跚、慢慢(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动作:探、攀、缩、微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年龄:老年
心态:心里很轻松似的(攀爬月台买桔其实根本不轻松,此时的轻松也只是因为怕儿子难过装给儿子看的,更是因为为儿子买好桔子,不必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后的欣慰和满足。)
4.全文有几次提到“我”流泪?请将它们找出来。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文中共有4处流泪。
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景生情的悲哀伤心。
第二次的“泪”是看见父亲艰难的为我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感动、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给作者留下的“背影”,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担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显得不雅、难为情、笑话我,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这种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时,戛然而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5.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
①“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安慰儿子,也表现自己的坚强。父亲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啊!
②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担心照顾不周。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总觉得有人送他上车才好;自己因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别人替代又不放心,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③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④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⑤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事事为儿子着想。依依惜别,不胜留恋,多希望再看上儿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里边没人”而有东西,也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从这句话同样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四、精读精练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2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U4我赶紧拭干了泪。5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6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7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8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9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10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11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句话?选出正确的一项(C)
A.(1)(3)(6)B.(6)(7)(14)
C.(1)(3)(14)D.(1)(6)(14)
2.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D)
A.父子情B.父亲的背影C.惜别D.买橘送别
3.文中加点词语“蹒跚”和“努力”能否分别换成“慢慢”和“吃力”?为什么?
不能。“蹒跚”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努力”写出了父亲竭尽全力的样子。这两个词更能表现父亲拳拳的爱子之心。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第4句:被父爱所感动了。
第8句:担心父亲,希望能给父亲一点帮助。
5.文段最后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再”字用得好,为什么?
“再”字表明“我”一直目送着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恋恋不舍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1.我们常常为母亲深情细腻的爱而感动,但常常对父亲如山之爱体会不深。读了此文,请仿照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在某一特定场景中的外貌或一连串的动作,100字左右。
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

【教学后记】

相关知识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藉)chóu(踌)躇 蹒跚(shān)
琐屑(xiè)颓唐(tuí)diàn(惦)记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情郁于中)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事?
写的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
2.全文有几次提到“背影”?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完成表格。
虚/实
背影
作用
虚写
文章开头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背影”出现作渲染和铺垫
实写
车站送别
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是主题的集中体现
实写
父子告别
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再现主题,突出中心
虚写
文章结尾
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呼应开头,画龙点睛,总结全篇,深化主题
三、合作探究
1.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是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父亲的形象。
2.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提示:试从衣着、体态、走路姿势、动作、年龄、心态六方面分析。)
衣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体态:肥胖
走路姿态:蹒跚、慢慢(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动作:探、攀、缩、微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年龄:老年
心态:心里很轻松似的(攀爬月台买桔其实根本不轻松,此时的轻松也只是因为怕儿子难过装给儿子看的,更是因为为儿子买好桔子,不必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后的欣慰和满足。)
4.全文有几次提到“我”流泪?请将它们找出来。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文中共有4处流泪。
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景生情的悲哀伤心。
第二次的“泪”是看见父亲艰难的为我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感动、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给作者留下的“背影”,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担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显得不雅、难为情、笑话我,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这种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时,戛然而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5.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
①“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安慰儿子,也表现自己的坚强。父亲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啊!
②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担心照顾不周。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总觉得有人送他上车才好;自己因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别人替代又不放心,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③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④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⑤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事事为儿子着想。依依惜别,不胜留恋,多希望再看上儿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里边没人”而有东西,也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从这句话同样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四、精读精练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2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U4我赶紧拭干了泪。5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6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7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8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9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10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11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句话?选出正确的一项(C)
A.(1)(3)(6)B.(6)(7)(14)
C.(1)(3)(14)D.(1)(6)(14)
2.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D)
A.父子情B.父亲的背影C.惜别D.买橘送别
3.文中加点词语“蹒跚”和“努力”能否分别换成“慢慢”和“吃力”?为什么?
不能。“蹒跚”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努力”写出了父亲竭尽全力的样子。这两个词更能表现父亲拳拳的爱子之心。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第4句:被父爱所感动了。
第8句:担心父亲,希望能给父亲一点帮助。
5.文段最后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再”字用得好,为什么?
“再”字表明“我”一直目送着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恋恋不舍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1.我们常常为母亲深情细腻的爱而感动,但常常对父亲如山之爱体会不深。读了此文,请仿照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在某一特定场景中的外貌或一连串的动作,100字左右。
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

【教学后记】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教学重点: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教学难点:体味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交卸()奔丧()簌簌()赋闲()狼jí()踌()躇()差使()颓唐()蹒跚()()琐()屑()
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1)狼藉:(2)颓唐:(3)触目伤怀:(4)惨淡:(5)情郁于中:(6)琐屑:(7)蹒跚: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重要字词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作者
作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是散文。
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你的问题写下来。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⑴导语设计:

⑵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检查预习情况
3.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下列各题:
(1)、《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4、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2)课文写父亲离去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到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4)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当予以肯定)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背影》

课型:讲读课时:二主备人: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
二、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面没人!”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三、疑点探究:
①、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
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②、以“背影”为题的作用。(课题能否改为“浦口惜别”?)

四、拓展延伸:
A、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会有不同的感情。十六七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例,说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

B、热点争鸣。以下两个论题自由选择一个,结成小组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五、总结梳理: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所以a、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B、写人,并不一定要写人物的全貌,完全可以抓住人物身上一部分,比如人物的手、眼睛等等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部分来细致刻画。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人物身上最有特色的部分,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歌颂生活中的真情的作文。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背影》

课型:讲读课时:一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学习重点: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学习难点:体味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交卸()奔丧()簌簌()赋闲()狼jí()踌()躇()差使()颓唐()蹒跚()()琐()屑()
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1)狼藉:(2)颓唐:(3)触目伤怀:(4)惨淡:(5)情郁于中:(6)琐屑:(7)蹒跚: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重要字词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作者
作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是散文。
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你的问题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1.走近新课
2.交流预习情况
3.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下列各题:
(1)、《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4、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2)课文写父亲离去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到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4)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当予以肯定)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背影》

课型:讲读课时:二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
二、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面没人!”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三、疑点探究:
①、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
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②、以“背影”为题的作用。(课题能否改为“浦口惜别”?)

四、拓展延伸:
A、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会有不同的感情。十六七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例,说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

B、热点争鸣。以下两个论题自由选择一个,结成小组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五、总结梳理: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所以a、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B、写人,并不一定要写人物的全貌,完全可以抓住人物身上一部分,比如人物的手、眼睛等等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部分来细致刻画。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人物身上最有特色的部分,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歌颂生活中的真情的作文。
教后感:
《背影》参考答案:
课时一
二3.(1)、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4、(1)、(2)(3)答案见教学用书
课时二
二(1)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三、①家中“祸不单行”,遭受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照。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的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背影,更充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②、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
四、略

八年级语文背影


课题:《背影》

一、教学目标(三维):

(一)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二)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三)感受浓浓的父子深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形象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蕴含的父子深情,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2.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受到感染,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1.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差使交卸狼藉簌簌典质颓唐琐屑

蹒跚迂腐

2.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四)整体感知,初步研读课文

1.划分文章结构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或者最感人的句子和场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四人一小组自由发言,说明被感动的理由,并互相描述,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例:

(1)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

(2)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

(3)父亲信中的话。

(4)我眼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请学生将这几处标出,并齐读,体会父子深情。

3.讨论: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这一道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说出中心内容即可,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目的在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教学随笔:

第1课《背影》教案

4.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问: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1)明确: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2)用低沉的语调齐读这两段文字。

5.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小组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1)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

(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涵的深情。

(五)结束语

有人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有人说,父爱似天空般广阔;也有人说,父爱像郁金香一样凝重而含蓄。那么,我们该选择一个怎样的意象来界定文中的这位父亲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去走近这位父亲,感受这份亲情。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在课文后的“字词积累”中任选五个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见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在默默操劳着、默默关心着我们的父亲。这是一个怎样让人心动的背影呀!请大家拭去眼际感动的泪花,用我们的双眼来捕捉这清晰的瞬间,用我们的心灵来感悟这博大的父爱吧!

(二)学习探究,继续研读课文

1.再读课文,围绕“五句话”和“四次流泪”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提问:

(1)送别过程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自己放心。

⑤“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小结:父亲的话虽寥寥数语,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2)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买橘——感激

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伤心泪(体贴父亲)

以上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并交流,教师归结。

(3)根据以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体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父子情”吗?

提示: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展示课件)

2.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齐读最后一段,再次体会父子深情。

(三)总结全篇

提示:1.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感情。

2.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3.深入体会这种“父子深情”。

(四)情感迁移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1.提示:20世纪80年代初,这幅画一经发表,就感动了很多人。欣赏这幅画,结合课文内容和你自己的体验,说说他的感人之处。

2.小组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

(五)课外作业

一个山里的孩子写道:“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你也试着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你的亲人。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教学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