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项链教案

项链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项链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项链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习心理描写。
2.鉴赏出人意料的结尾。
3.在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续写小说,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续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虚荣的危害;感受人性的光辉。
●重点、难点
探求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培养小说鉴赏能力。
●教学思考
1.在课堂上可以讨论下面两个问题:1.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底应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2.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持什么态度?是批判,还是赞扬,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二者都没有?从这两个问题入手进而分析小说的主题。
2.对《项链》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应适当鼓励。可以提供《项链》的背景资料、莫泊桑的有关材料,以帮助理解《项链》的主题。
●教学设想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初步分析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项链》是名篇,扣住结尾的“假”和开头的“也”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探幽发微鉴赏小说。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布置学生预习。预习时,可以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可以要求学生画出各段的重点、关键词句等,体会人物性格。
二、导入
乾隆皇帝写了万多首诗而无传世之作,一个农妇吟出一句诗却千古流传。她看见红花飘落到蜘蛛网上,脱口而出——
蜘蛛也惜春归去,
网着残红不放飞。(板书。后面要派上用场。)
当然,创作出大量传世之作的作家更让人敬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三人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投影)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羊脂球》《漂亮朋友》(《俊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
欧亨利(1862—1910)美国《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
三、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1.文章的线索是
明确:项链。
2.以项链为线索展开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明确:借项链—失项链—陪项链—还债务—知真相。
四、分析心理描写
让学生讨论、发言。
《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
“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正如祥林嫂的封建迷信思想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一样,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她生活在把女子当作花瓶、玩物的社会,是那个社会对她的毒害。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是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一个方面: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应该说,渴望过好日子,有追求,并不为过,但这追求不算高远。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方面: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这一点过去常被忽视。
“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地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写出女主人公已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女主人公完成了性格的渐变过程,心理成熟了。
应联系全文,整体考察,才能把握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是性格发展过程。
五、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把握玛蒂尔德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适当鼓励。
一般说来,第三种说法似乎更合理些。
玛蒂尔德的虚荣使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人物也有可爱之处——面对艰难的生活“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她还清债务后与莱思节夫人在极乐公园不期而遇时诚实的告诉朋友真相,“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玛蒂尔德的遭遇让人同情。
人是复杂的,不能简单的用“好人”或“坏人”来评判一个人。
莫泊桑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玛蒂尔德这个典型形象。这个形象是不朽的。
六、把握小说主题
明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
下面几种说法以及参考资料可供参考。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
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这种看法的根据是,小说中尽管没有一句谴责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话,但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比如,开头写玛蒂尔德如何把大资产者的奢华生活当理想,后来写她收到请帖后如何费尽心机抠出丈夫的积蓄,这一系列描写表现出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灵魂的庸俗鄙陋。另外,写玛蒂尔德的一个晚上的满足带来十年的艰辛,这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惩罚。小说最后写到十年艰辛不过是为了一件赝品,这又是对她的辛辣的讽刺。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安于辛苦劳动而得以糊口的小康生活,看不起比自己更穷苦的人,一心想上升为大资产者,而且希望走捷径,借侥幸的机会发迹,这是人的劣根性的表现。当然,只有少数小资产者获得了成功,而大多数小资产者在竞争中沦落到更加悲惨的境地。《项链》嘲讽了阶级社会这种追求虚荣的可鄙风气,而且帮助我们去认识产生这种风气的社会原因。
另外一种看法是,作者无意(我们读者也应该如此)对人物作明确的价值判断;他所感兴趣的,或者说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引起心灵震撼与深思的,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这种看法的根据是,第一,在玛蒂尔德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何况“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忍受种种贫困与丑陋。不能因此而指责她有虚荣心和追求享受的思想。在这指责背后隐藏着“安贫乐道”的价值标准,而这种将贫困道德化的价值观是十分可疑的。第二,作者对一心追求享乐生活并没有批判,对以十年艰辛还清债务也没有赞颂,对二者没有做出明确的倾向性选择,只是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七、布置作业
思考练习三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艺术鉴赏
鲁迅先生赞美《项链》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
(一)结尾
1.小说结尾处才由佛莱思节夫人一语道破真相——项链是假的,真是出人意料。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情理呢?
让学生找出作者巧妙埋下的伏笔。①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十分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②当她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③当她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作者在文中多处埋下了伏笔,埋得巧妙,不露痕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情节的逆转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板书),小说精巧的构思让人拍案叫绝。
2.项链是假的,这样构思对表现主题思想有何好处呢?
明确:玛蒂尔德为一夜风光而付出十年艰辛,这是对她虚荣心的强烈讽刺。债务还清后,才知道项链竟然是假的,这对她的虚荣心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同时,佛莱思节夫人也用假项链,可见,当时有虚荣心的不止玛蒂尔德一个。
3.假如项链不是假的,你对这篇小说如何评价?
明确:仍不失为优秀作品,但讽刺性会大大减弱。
(二)结尾
1.再看小说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其中“也”字非常突兀,怎样理解呢?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以联系“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讲清“也”的一般用法和这种句式的特点。
明确:小说暗中将玛蒂尔德与佛莱思节夫人作了对比。
2.有何根据呢?
十年后她们在极乐公园不期而遇,“……佛莱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
3.这样写有何好处呢?
明确:两人本来都是“美丽动人”的,十年之后,佛莱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而玛蒂尔德却风韵不再。“蜘蛛也惜春归去”啊,玛蒂尔德青春之花如此凋谢让人惋惜。这都是虚荣心惹的祸,表现了虚荣心对人心灵的戕害,对人生命的糟践。
莫泊桑不愧是短篇小说大师,《项链》中的这一个“也”字,一个‘假’字,多么耐人寻味啊!古人说:“开篇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这篇小说的开头、结尾值得我们鉴赏、借鉴。
(三)全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
《项链》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部长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要时来运转,却又丢失项链。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然而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小说开端,作者大段大段介绍玛蒂尔德想望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就为下面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看来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
二、布置作业
1.玛蒂尔德得知真相以后会怎样呢?请将小说续写下去。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500字左右。
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阅读《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把于连、爱玛、安娜同玛蒂尔德作个比较。组织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附:板书设计wWW.jAB88.coM

●参考资料
一、错位到复位的女性(方位津)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在中国流传甚广。中国读者对这部作品实在太熟悉了,几乎当代中学生都在语文课本里读到过它。许多年来,对其中女主人公的看法,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好像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是绝对的众口一声,毫无二致。但果真如此吗?难道我们从莫泊桑的小说中就没有读出别的体验吗?对她就没有别的看法吗?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故事的中心事件,对她一生构成的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她的生活从那一时刻起到底发生了什么转变?她的性格从那个晚上起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我们自以为早就明白了的问题果真经得起追问和推敲吗?这些看法的确最符合莫泊桑的创作初衷吗?当我们向自己质疑这一系列的问题时,特别是当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更加看重文本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某些权威或泰斗的盖棺论定,更加重视接受美学在阅读中的作用时,我们忽然发现,原来《项链》给我们提供的远远不止我们已经知道的。不仅如此,有些还是我们根本想不到或是想错了的。于是,对这部经典小说重读并产生新的看法,便成为了可能。
《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使读者对小说中的项链有了至深至透的感受。而女主人公的性格也就在这一失一得中尽显风采,使其成为外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独具特性的女性形象。
玛蒂尔德是个怎样的女性?让我们从作品中考察吧。
“世上有这样一些女子,面庞儿好,丰韵也好,但被造化安排错了,生长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她便是其中的一个。她没有陪嫁财产,没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遗产,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使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男子来结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她只好任人把她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这就是玛蒂尔德的身世。如果她对于这些并不在乎,就像许许多多的平民女子一样,既认命又随遇而安,也就罢了,可偏偏她并不甘心,总是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她没钱打扮,因此很朴素,但是心里非常痛苦,犹如贵族下嫁的情形;”在她看来,“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娇艳、她们的风韵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总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享受各种讲究豪华生活的,因而无休止地感到痛苦……”玛蒂尔德整日处于对自己命运不济的愤愤不平之中,她对自己所处的境遇耿耿于怀,她心高气盛,具有强烈的不满足感,心中充满奢望,靠幻想打发着日子。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可贵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遍大众的思想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望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华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这使我们想到了简爱,她也是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而奋起反抗,而她所追求的是个性的独立和自由,是自立于社会的获得平等、尊重的权利,惟独没有对物质利益的占有,并且立志一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而实现。简爱显然比玛蒂尔德的人生追求高远得多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当被社交界承认并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什么错误。
当我们说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是其性格第一内涵时,不能忘记她的性格中还有其他依然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玛蒂尔德对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惟恐吓着他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火燎,如大祸临头,连上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项链。当确认再也找不到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学当做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不能否认,当生活突变,面临重大危难而负债累累,不仅向往的日子没有出现,连小康之家的日子都不能保持时,玛蒂尔德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无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开始承受。这不能不说是玛蒂尔德的美德所在,也正是她性格最终发生根本变化的内在原因。
尤为值得一提,也是我们从来在阅读中被忽略的,是她性格中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的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小说中写道:“罗瓦赛尔太太尝到了穷人的那种可怕生活。好在她早已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因此,她一定要把它还清。”“她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敢作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家庭里的笨重活,厨房里的腻人的工作,她都尝到了个中的滋味。”而就在这10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舒展起来。这是个从云里雾里跌落到地面的过程,虽然有过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立起来,挺直腰板,站稳脚跟,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才会自动放弃那些虚幻的梦想,在真实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价值和快乐。“还债”成了她生活中的最高目标,她的日子不再是在那虚幻的假想和对现实的种种不满中度过,而是有了实际的动力,她的物质水平的降低换来了她精神生活的充实。丢失项链的挫折给了玛蒂尔德当头一棒,成了她改变生命轨迹的新起点,也是她真正面对生活的清醒剂。丢项链对玛蒂尔德而言,与其说是其步入苦难的边缘,毋宁说是其走向成熟,重新认识自己的起点。
另外,玛蒂尔德婚前婚后的最初阶段,根本就没有懂得爱的真谛,她不仅看不到丈夫对她的爱,反而总是抱怨自己缺少爱,对丈夫常常挑剔。倒是10年的同甘共苦,使她真正体会到了爱──来自丈夫的无私的爱。是罗瓦赛尔先生在妻子因丢失项链而束手无措时,立刻马不停蹄地四处寻找;当确认项链难以找回时,是他毫无责怪和怨言地冒险到处签名,借债买了项链如期还上;在漫长的10年中,也是他急妻子所急,想妻子所想,无怨无悔,省吃俭用,深夜抄写书稿挣钱,勇敢地承担起了偿还债务的责任。罗瓦赛尔先生理解妻子的焦虑和恐惧,以最真挚的爱体谅和呵护着妻子,与她共渡难关,使玛蒂尔德才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使她真正懂得了爱的含义。
综观玛蒂尔德性格形成过程,也正是她的心理变化过程。可以说,丢失项链作为她命运的转折点,完成了她性格的渐变过程,也是她返璞归真,战胜和超越“原我”的过程。虽然这过程对她有点儿残酷,有点儿不情愿。莫泊桑在小说的最后写道:“生活多么古怪!多么变化莫测!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就能把你断送或者把你拯救出来!”那么,丢失项链这件“小事”,对玛蒂尔德到底是断送还是拯救呢?我们的结论显然是拯救!当我们看到她10年后重又见到女友时,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和从容:“去跟她说话吗?当然要去,既然债务已经还清了,她可以把一切都告诉她,为什么不可以呢?她于是走了过去。”多么达观和坦然,多么平和的心态啊!当陈述完了自己10年的艰辛后,“她脸上显出了微笑,因为她感到了一种足以自豪的、天真的快乐。”这就是最后的玛蒂尔德,她已经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就在漫长的10年还债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10年艰辛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本真本色,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莫泊桑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在艺术上也是韵味无穷的。首先他采用了以物写人的手法,将项链作为一条主线,从它与人物的多重关系出发,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使读者透过项链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在小说中,项链与玛蒂尔德的关系分为“强烈地被项链吸引”“戴上项链的风采”“丢失项链的恐慌”“赔偿项链的代价”“得知是假项链的真相”等环节,一环扣一环,从不游移,从不松动,用项链这一物品刻画出了玛蒂尔德动态的变化过程。其次,莫泊桑巧妙地处理了几组对应的关系,使多种关系在相辅相成中既是真实可信的情理之中,又是突如其来的意料之外,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例如偶然与必然的关系,项链对改变玛蒂尔德生活的作用,就在种种偶然中孕育了必然:因舞会而借项链、用项链和丢项链是偶然,但实质上正是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和炫耀姿色使她在舞会上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才忽略了项链而丢失,而这一切都恰恰来自于她性格的必然。在处理虚幻与现实的关系上,小说也自然妥帖,将玛蒂尔德舞会前对物质生活的向往虚写,将项链丢失后她生活的窘况实写,一虚一实恰到好处。小说中真与假的关系也转换得很微妙:玛蒂尔德参加舞会戴的是别人的项链,作为项链的主人她是假的;项链丢了她当做真的赔上,而10年后才得知原来那项链根本就是假的。这其中的真真假假是对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欺骗的最好讽刺。小说结尾处,作者以隐喻的方式对全篇作了总结: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就如同那挂项链,原来每一颗粒都是假的;而她用了10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像她真真切切领悟到的人生一样,每一颗粒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她付出的代价多了一些而已。
当要结束这篇文章时,很想向青年读者们提出几个问题,以引起更活跃的思考与争鸣:你更喜欢舞会前的玛蒂尔德还是10年后的玛蒂尔德?你认为丢失项链对玛蒂尔德是悲剧还是喜剧?你觉得玛蒂尔德与简爱在性格内涵和对待命运的态度上有可比之处吗?在阅读体验中,你更亲近和理解哪一位?玛蒂尔德对你认识生活有启发吗?相信这些思考会使你的阅读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你作为阅读主体的独特个性。
(选自《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由于作者引用译本不同,故部分引文和课本略有出入)
二、金钱与人格的较量《项链》主题的再思考(李必超)
《项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精品。这部作品历经一百多年长盛不衰的奥妙或许就在于它主题的丰富性。我们的高校教材,包括中学教材都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种看法自然有其强硬的理由,否则也不会至今还能作为对这部作品主题评价的主流。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或许会得出另一个结论,从而更能体会出这部作品主题的丰富性。
阅读文本是我们立论的基础,我们先看看作品所描写的。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一个“也”字告诉我们,她未能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因为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金钱的“围墙”把她挡在了上流社会的圈外,那种“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只能在梦想中享受。当她用丈夫“预备买一杆猎枪”的钱置办了衣裙,借来了阔朋友的项链,“包装”了自己之后,她便有了阔太太的外表,得以进入上流社会的“门”,因为华丽的服饰是有钱人的象征。于是在舞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在丈夫把那件朴素的家常衣服披在她肩上的时候,便暴露了她穷困的真面目,警告她:你已逾越了金钱所划下的界线。她不得不“赶快逃走”。慌乱之中丢失了项链是她向金钱挑战,向上流社会圈内冲击而溃败的结果。这自然是偶然中之必然了。
尽管作者在作品中感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但细细想来,我们可以说:“在这里,金钱主宰着人的命运。”
在我们分析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时候,不得不被她对人格的追求所打动。
作品中写到:“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于是,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和各种奢华的装饰、“精美的晚餐”。这是一种许多处于相仿境遇的人都会具有的正常而合理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玛蒂尔德除此物欲之外,还有着精神上的追求。“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种追求实质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正因为此,她不想再去看那位有钱的女朋友,这有损于她的自尊心。
在丈夫“得意洋洋地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她拆开信封,抽出一张请柬来,看清上面印着的字的时候,“她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她懊恼的不是丈夫,而是“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没有件像样的衣服”会被人看不起。衣服做好了,她还是“郁闷,不安,忧愁”。因为“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珍贵的首饰来点缀,便显得“处处带着穷酸气”,依然得不到人们的尊重。舞会上成功的光荣差点被丈夫“披在她的肩膀上”的寒伧的衣服所抹煞。好在逃得及时,她的美好形象未被破坏,依然能让男宾们留恋。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总算被人尊重了一个晚上。所以,后来的十年中,有时候,她为这瞬间的精神上的满足,而“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她毫不后悔。
更为可贵的是,在项链丢失后,她没有去乞求别人施舍,更没有利用自己超凡出众的姿色,不择手段地换取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梦想而丧失自己的人格。而是面对现实,决定赔偿这件首饰。从此,为了节省一个铜子,她辞退了女仆,“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虽然“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对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但她毕竟捍卫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正因为如此,当她再见到佛来思节夫人的时候,“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了。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她走上前去。”“于是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这是追求人格尊严胜利者的微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为自己的人格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难道作者为我们塑造的主人公仅是玛蒂尔德吗?我要说:“不!”
玛蒂尔德与丈夫演出了一出“双簧戏”,只是她在前,丈夫在后,她是丈夫的影子,请看:路瓦栽接到请柬回家的时候是“得意洋洋”的。因为这请柬是他“费了多大力气才弄到手”并且“一向很少发给职员”。当妻子让他把请柬让给别人的时候,“他难受了”。弄清妻子恼怒的原因,尽管他脸色有些发白,他还是给了妻子四百法郎。在妻子为首饰发愁的时候,是他建议妻子向朋友借项链。丢失后,他到处寻找,一天下来,他“带着瘦削苍白的脸回来了”,过了一个星期,“好像老了五年”。为了偿还项链,“他顾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冒险到处签着名”,为了偿还债务,他“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他的所作所为是心甘情愿的,妻子是他的代言人。他们夫妻同在,写玛蒂尔德,暗中却正是在写教育部的小书记员路瓦栽。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玛蒂尔德面对金钱是无奈的,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对人格的追求,她是胜利者。她的悲剧正是在金钱至上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的悲剧。作品通过她告诉我们:在金钱至上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莫泊桑对小职员的生活状况及精神境界的认识:面对金钱的无奈,而对人格却有着不懈的追求。这也许是全人类“小人物”的共性吧!
(选自《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
三、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田保荣)
有的学者认为,莫泊桑“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观点说明一挂项链毁了一家,毁了一个人的青春和美丽……”。其实莫泊桑并未提供“一挂项链毁了一家”的事实;相反,我们能读到的倒是丢项链以后,路瓦栽先生将“父亲遗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全部拿出,另外“冒险到处签着名”借了一万八千法郎,赔了项链,之后就“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十年间,他一个字的怨言都没有,承受了“压在身上的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路瓦栽夫人则以“英雄气概”艰苦劳动了十年偿还了全部债务,始终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直到故事结尾,像我前边分析的,莫泊桑认为丢项链的不幸反倒“成全”了路瓦栽夫人。我料到,有很多人对此说会不以为然,所以还不得不旧话重提。
试设想,要没有丢项链这件祸事将路瓦栽夫人拉回到现实中来,使她一直想入非非,使她对自己家里的一切,小女佣和丈夫持续不满下去,后果会是什么样呢?恐怕不会太美妙,不是离婚,至少是抱怨不休,家无宁日。路瓦栽先生对妻子的理解、体贴和爱慕终于使妻子懂得了什么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懂得了爱不应附带任何条件,而是无条件地奉献。这恐怕是她十年如一日能以“英雄气概”面对苦日子的原因。这也是莫泊桑点到的事实使我悟到的。
有人认为,《项链》一文结尾的那句话是作者最残忍的一笔,也是最得意的一笔,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对“残忍”说不以为然,倒是赞成后两种说法,只是在认识上有差异,我认为,“最得意的一笔”和“画龙点睛的一笔”应该是说,莫泊桑最后这一句话以隐喻的方式对全篇作了概括。“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路瓦栽夫人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像佛来思节夫人的那挂项链,原来每个颗粒都是假的;她当初根本没有想,用十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像她真真切切领悟到的夫妻生活,每个环节都是真诚的。不是吗?!对一个女人来说,拥有了真心实意始终爱她的丈夫应该算是最大的幸事。有人对此说会不以为然,那我们试再设想,让一个在物质上应有尽有,而丈夫是个极端自私,对其总是三心二意的女人,如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一生》中的女主人公约娜,如果让约娜和路瓦栽夫人谈人生经历和感想,我敢断定,被人羡慕的是路瓦栽夫人。所以,说《项链》是莫泊桑记述的小人物的一曲爱的颂歌,应该不是言过其实的。
(节选自《〈项链〉的再评论》,原载《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
四、《项链》的思想意义和主题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而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当然,只有少数人获得了成功,而大多数小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往往落入更加悲惨的境遇。但是,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小资产阶级人们的普遍的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也曾写过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心。《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和路瓦栽就是这一类人物。玛蒂尔德对自己的生活境遇极为不满,梦寐以求像上流社会的贵夫人那样,过起风雅、闲适的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把自己的姿色当作手段,加上盛装艳服和耀眼的首饰,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希望在教育部长的舞会上取得成功。路瓦栽虽然没有像她那样强烈的虚荣心,但是,他同样意识到,在这次舞会上,可以看见全部“大小官员”,那正是玛蒂尔德施展她的魅力,改变他们的生活处境的好时机。所以,他把这次舞会叫做“难得的机会”。路瓦栽之所以费尽周折弄到请柬,又肯于放弃自己买猎枪的打算为玛蒂尔德筹办舞装,都不是单纯地为了让妻子痛快地玩一玩,而是为了争取这一个难得的时机。由此可见,路瓦栽夫妇的行动和动机,都典型地反映了小资产阶级那种求虚荣、向上爬的心理。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小说中种种描写不但无情地嘲讽了这种追求虚荣的可鄙风习,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面貌,帮助我们去认识产生这种风习的社会原因。
小说中通过玛蒂尔德这一个人物,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状况。玛蒂尔德向往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那里有金碧辉煌的住宅,有精美华贵的衣着和食品,男男女女整天无所事事,以调情取乐,连仆人都是懒洋洋地在客厅里打瞌睡。这是一种不劳而获、腐朽糜烂的寄生生活。玛蒂尔德很羡慕这样的生活,想挤而挤不进去,原因何在呢?就因为她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小说中写到,她“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没有陪嫁的资产”,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尽管她长得漂亮也是枉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也就没有前途,没有一切。婚姻也不例外。在法国,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种风俗,一个待嫁的女子必须有一笔陪嫁费。男方娶亲,首先看陪嫁,一个女子如果没有优厚的陪嫁,那么,她就找不到有钱有势的丈夫。玛蒂尔德没有陪嫁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的不幸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然,如果她嫁了路瓦栽之后,安于现状,不再想入非非,也可能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因为在那个社会中,他们的生活也算得上是小康的水平了。路瓦栽有固定的职业,继承了一笔价值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平时还略有节余,他们雇上一个女佣(虽然那是一个语言习俗不同于巴黎的布列塔尼女人,使唤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饭菜里还常能有炖肉。总之,是过得去的了。可是,在那种社会风气下,像玛蒂尔德这样的女人,总认为自己的命运不该如此,总想试一试自己的运气,挤进上流社会。于是,她以现状为苦,以向上爬为理想,结果踏上了不幸的道路。
在金钱决定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只认衣衫不认人,人们竞相以华美的服饰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寒伧的衣衫只会招来上流社会人们的冷遇和白眼。玛蒂尔德深知其中奥秘,她懂得:既要参加舞会,争取这向上爬的“一个好机会”,就必须不惜一切,精心筹办好自己的服饰,这才借来了那串钻石项链,带来了不幸的祸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不幸遭遇都不是一种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有着为当时社会所决定的必然性。
后来,为了赔偿钻石项链,他们签了成千上万的借约,从此受到高利贷的盘剥,尝到了“穷人的艰难生活”。他们辞退了女佣,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玛蒂尔德担负了全家的粗活,每天要为一个铜子与商贩们百般争论。路瓦栽也要在傍晚为商人誊清账目,在晚上抄写东西,抄一页挣五个铜子。十年之后,娇嫩美貌的玛蒂尔德变成了粗俗苍老的妇人,连老朋友都不敢与她相认。这种生活并不算资本主义社会里最底层、最艰难的生活。但是,它与上流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相比真有天渊之别,使我们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悬殊带来的生活上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人们一旦落入高利贷的深渊,那就有吃不完的苦头。莫泊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不合理现象,而玛蒂尔德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中,为追求上流社会的奢华而不幸地坠入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就这个意义上讲,莫泊桑对于玛蒂尔德又不无同情之心。
那么,莫泊桑对玛蒂尔德所羡慕的那种奢华生活抱什么态度呢?小说中对于项链这个小道具的描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这串项链是玛蒂尔德那个有钱朋友的首饰匣子里最出色的宝贝,玛蒂尔德戴上它就可以在教育部长的舞会上免遭冷遇,出足风头。它仿佛是上流社会人们的一个符证,是那里的豪华生活的一个象征。然而,最后发现那不过是一件骗人的东西,它那耀眼的光彩掩盖了它的虚假的本质,这个结尾发人深省。人们可以自然地联想到:玛蒂尔德那个朋友在富庶的外表下掩藏着何等虚伪的本相;那一夜豪华的舞会上,珠光宝气,争娇斗妍,然而谁知道那里有几多真相,几多伪装。玛蒂尔德追求的豪华生活不过如此,整个上流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虚伪的名利场!?《项链》能透过上流社会表面的豪华威严,揭露出它腐朽、虚假的本质,我们不能不叹服莫泊桑这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观察力。
(节选自陈《〈项链〉的思想和艺术》,《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五、《项链》的艺术性
这篇小说思想深刻,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称得上是莫泊桑的精心杰作。
莫泊桑的小说很注意刻画人物性格,而且经常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不过很少由作者从旁来进行介绍和剖析,而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显示人物的内心和他的动机,因此他的小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项链》中玛蒂尔德的形象就是这样写的。作品以大量的篇幅,通过玛蒂尔德自己的言行,深刻而细腻地表现她的种种内心活动。如写她看到舞会请帖时,先是赌气往桌上一丢,转而怒视丈夫,进而伤心落泪,把她那种既是急切地盼望出席舞会,又为自己没有合适的舞服而懊恼,为丈夫的贫困而悔恨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又如玛蒂尔德在朋友家借首饰时贪婪而焦急的心情,也写得细致入微。她戴上首饰,在镜子前左试右试,舍不得摘下,待到发现青缎盒子里那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她激动得心也跳,手也哆嗦,戴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了神。项链的珍贵使她不敢提出请求,吞吞吐吐地表示借意。通过这些心理描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所表现出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篇小说也表现了莫泊桑在小说的情节构思方面的艺术匠心。小说的主旨在于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为了突出这种不幸的悲剧性,莫泊桑特意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从波澜起伏和对比反衬中,求得强烈的戏剧性的艺术效果。起先,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已经使她陷入了绝望的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又打开了希望之门。玛蒂尔德时来运转,步入顺利的境遇。她为参加舞会而碰到的两大难题──舞服和首饰,都能想出办法,得到圆满的解决。舞会上她大出风头,眼看就要踏上成功的道路。不料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她的命运顿时生出波折,玛蒂尔德再次坠入了厄运,以致为项链断送了自己的青春。这样,人物的命运从逆境转入顺境,又猝然从顺境转入逆境,顺境成了逆境的有力陪衬,它升得越高,逆境就越显得悲惨,玛蒂尔德受到的惩罚也就更加沉重。
莫泊桑还在小说中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中一再描写玛蒂尔德如何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可是她在舞会前的两次表现却出人意料:见到请帖,她不但不欢喜,反而发怒,准备好舞服,她不但不高兴,反而发愁。这种意外的表现吸引读者去探究人物的心理和动机,同时又使情节的发展出现波澜而不显呆板。丢失项链的偶然事件使人物的命运发生根本的变化,也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小说的结尾,作者又出人意料地让主人公在备受生活艰辛之后又经受一次精神上的打击,对她的虚荣心给以双重的惩罚。最后,小说在玛蒂尔德路遇故友、发现赝品的情况下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得全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都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小说中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读来奇而可信,并不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其原因就在于它们都符合人物性格表现的必然性,同时也与作者注意安排伏笔,进行铺垫的巧妙构思是分不开的。小说的开端,作者就大段地介绍了女主人公好虚荣的性格,这段文字虽是静态的描写,却为后面描写人物、开展情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中还提到玛蒂尔德与她朋友佛来思节太太的关系,这一线索写来漫不经心,却成了后面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玛蒂尔德借项链、赔项链、知道项链是假的,都与此紧密相连,细心的读者还可以发现,作者在描写玛蒂尔德向佛来思节太太借项链、还项链时,后者都有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这里蕴藏着一个暗示──那项链并不是什么值钱的首饰,最后点穿项链是赝品,读者回味前事,恍然大悟。这就是《项链》中许多情节读来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重要原因。
(陈《〈项链〉的思想和艺术》,《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精选阅读

10.项链教案


10.项链教案
1.文本全解。
(1)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吉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生于法国西南部诺曼底省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喜欢画画,母亲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他在童年时代就受到了文学、艺术的良好熏陶。13岁时,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因厌恶其生活,而故意制造过错,最终被开除。后来,在大学学习法律,1870年应征人伍参加了普法战争。他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唯一的普法战争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成为莫泊桑日后挖掘题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复员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在老师福楼拜的指导下,在著名的《梅塘晚会》小说集中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又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他“像流星一样地进入文坛”,一生也像流星般一闪而过。43岁时,因癫痫病复发而死。
他的短篇名作有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感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的《羊脂球》、(菲菲小姐》、《两个朋友》和《米龙老爹》;有同情劳动人民遭遇的《阿马布尔老爹》、《一个长工的故事》和《归来》;有描写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人们的腐蚀的《我的叔叔于勒》;有讽刺小职员虚荣心的《勋章到手了!》,还有揭露资产阶级荒淫糜烂生活的《戴家楼》等。《项链》是莫泊桑脍炙人口的短篇名作之一。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情中,引出有声有色的故事,使人情世态真相毕露,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别具匠心的构思布局和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细腻、深刻的人物心理和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以及精彩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简洁、质朴、优美的文体风格,处处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艺术技巧。他的文章如一泓清水般清新流畅,又不乏幽默机智。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竭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作为19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深入地观察到了这一社会现象,对于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也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实地描写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了深切同情。
(2)基本解读。
本文的情节结构分为六个部分,课文里都已隔行显示。
序幕。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一千多字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可惜,这些梦中的生活图景与她所处的地位和家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她不断感到痛苦,以至于当她在看望她的一位富有的同学回家后,会“连哭好几天”。她的痛苦的根源正在于其追求资产阶级奢华生活的思想。
罗瓦赛尔太太接到晚会的请柬后,喜与忧是不矛盾的。接到请柬后她内心高兴,她很想抓住这一机会,去上流社会风流一番。但她首先考虑到的是晚会要穿什么衣服,而她的家境告诉她,她不可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丈夫又全不“理解”,她因而“气恼”、“恼怒”、“痛苦”,变着法子抠出丈夫的积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玛蒂尔德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要面子,爱虚荣。
借项链。面对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的首饰匣子,罗瓦赛尔太太贪婪、焦急;借到项链之后又兴奋,欣喜若狂。
丢项链。在舞会上罗瓦赛尔太太受到追捧,“陶醉在欢乐之中”,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为了不暴露寒碜的外套,匆忙离开舞会,结果丢了项链,由陶醉到惊恐,罗瓦赛尔“惶惶不安”。
赔项链。罗瓦赛尔倾家荡产,凑足数目赔了一根同样的钻石项链。罗瓦赛尔太太百感交集,忧愁、苦恼、喜悦、自豪、留恋、回味等各种滋味交织一起。
还债。为了还掉高利贷,玛蒂尔德从虚荣的少妇变成劳动的穷苦人,生活艰辛。
结局。遇见福雷斯蒂埃,真相显现。
莫泊桑小说情节结构精巧缜密,天衣无缝。他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再到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丈夫带回的舞会请柬,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衣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厄运。这样的经历,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
(3)问题探究。
.关于小说的主题,以前大家的分析基本一致,即批判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揭露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们的毒害。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其主题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
①表现了人生变幻无常的思想。作者在小说中写道:?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段话可以成为小说主题的一个提示或注脚。
②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无能为力。玛蒂尔德渴望“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是命运却捉弄了她,毁灭了她的梦想,而她却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挣扎在更艰难穷困的生活中。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不啻是命运对她的嘲讽。
③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玛蒂尔德一心想改变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她好像得到了“成功”,在她无比“陶醉”的时候,命运却无情地粉碎了她的美梦。丢失项链后,她经过十年艰辛,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当她为自己的“英雄气概”自豪得意地“笑了”时,又得知项链是假的,再次被残酷的命运戏弄。
2.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单向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人的性格是复杂的,玛蒂尔德虽然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但在她身上还有恪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等可贵的品格。我们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不要走向极端。
玛蒂尔德是“一个妩媚动人的姑娘”,但“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方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男子来结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她.的幻想摆脱小资产阶级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梦想置身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玛蒂尔德性格中确有爱慕虚荣的、追求享受的特点,但玛蒂尔德比起许多贪婪的人来说,还是很纯真的。虽然她对自己贫苦的生活不满足、抱怨,但是她并没有想过用不正当的手段改变自己的生活。去参加舞会,也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她买了新项链赔给福雷斯蒂埃太太,还担心朋友把她“当作一个贼”;为了还债,她忍受十年的艰辛,而没有离开丈夫、家庭,除了质朴纯真的本性以外,还有什么能解释她的行为呢?,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她想过好日子,让人追求自己,实际是和不公正的命运在作抗争。玛蒂尔德的不满足,也包含了对门第金钱世俗的一种反抗。玛蒂尔德为偿还赔项链所借的债务而过着艰苦的生活,是一种穷人的生活,它与玛蒂尔德原先所过的生活,以及所梦想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写玛蒂尔德为还债而过的这种穷人生活,主要是为了说明赔项链所付出的代价,即爱慕虚荣所付出的代价,传递出一种隐约的讽刺;同时也反映了玛蒂尔德诚实勇敢的可贵品质。丢失项链后她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更明显地表现出她对命运的积极抗争。这和她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思想性格是一脉相承的。
(2)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
参考答案:小说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请柬后却懊恼发愁。正当苦恼时,女友居然同意把钻石项链借给她。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要时来运转,却又丢了项链,乐极生悲。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看似出入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合乎生活逻辑,十分可信。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福雷斯蒂埃太太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人家,总要叮嘱一番,这是人之常情;二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太太竟“没有当面打开”,验明一下是否“调包”,这说明借出的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三是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了查账簿”以后说:“只有盒子是在我这儿配的。”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所以,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3)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向现实生活,学会反思人生。
参考答案:玛蒂尔德是一个平凡的、不足为人所道的小人物。我们都是小人物,既有非常心,也有平常心。所谓平常心,指的是要坚强踏实地生活。玛蒂尔德就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丢失项链后,由一个爱美爱幻想的女人回到现实生活,过着平凡朴实的生活。而非常心,其实就是每个人都有的幻想和追求。玛蒂尔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用幻想来满足一个爱美少妇的理想,可以说是暂时让自己解脱生活的痛苦和苦恼。试想,哪一个人不在用幻想和追求来支撑着困境中的自己。她的虚荣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和驱动力是她意识到命运的不公平,从而不肯安贫乐道、随遇而安,遂产生的对命运的拒斥、抗争意识。这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命运的反抗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关键在于怎样用正确的方式去追求和反抗。仅仅是依附于表面形式的虚荣和风光,则可能会重蹈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如果以积极健康的方式,脚踏实地的生活和追求,则是小人物获得幸福和实现理想的美好人生。
(4)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参考答案:偶然事件常常会改变人的一生的命运。俄国文学中第一篇反映“小人物”命运的作品是普希金的《驿站长》。忠厚老实的驿站长与女儿相依为命,谁料女儿却被装病的上尉拐走,上门寻女却被拒之门外,最后落得抑郁而终。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生动地描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有一次偶然得罪了一位将军——那实在是太偶然了: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里看戏的时候打了一个喷嚏:唾星溅在坐在前排的将军的秃顶上,尽管切尔维亚科夫千再道歉,而将军再三表示毫不介意。过了一段日子,将军渐渐地忘了此事,可切尔维亚科夫却总认定卜里兹查洛夫将军大人肯定怪罪并且不久就会报复自己了。于是他接二连三地找那位将军去解释求情,直到将军厌烦地大骂他一顿方才中止,当然也不能不中止,因为他已惊惧而死。
还有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王子与贫儿》。韦小宝(《鹿鼎记》)也是一个典型。韦小宝是清朝扬州丽春院一个三流妓女的儿子,不知其父为何人。到京城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做了少年康熙的朋友,以后便左右逢源,官运亨通,既做了天地会青木堂堂主,又在清廷中当太监总管,官至一等公、大将军。
3、相关资料。
勇于向命运抗争的玛蒂尔德━━重读《项链》
刁新艳
对于莫泊桑的《项链》及其女主人公,七八十年代的各种教科书和评论文章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不自量力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典型形象”(郭定国主编《外国名著五十篇阅读与赏评》);“通过《项链》女主人公这个典型人物的可悲遭遇,表达了他对追求虚荣浮华的资产阶级卑俗风尚的辛辣讽嘲和断然否定”(张英伦语);“这篇小说反映了金钱世界降临到小人物头上的悲剧,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奢靡庸俗的上流社会的反感”(林亚光语)……可见,各家之言大同小异,其共同之处在于揭示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指出了作者对玛蒂尔德的讽刺和嘲笑态度。这在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该给予接受。但认同之外,也颇怀疑它不够妥帖和全面:如果玛蒂尔德仅仅是一个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女人,那她丢失项链后十年间的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为还清巨债而表现出的英勇不屈、坚忍不拔又如何解释呢?事出无奈?这绝不是惟一的理由。从初读《项链》至现在,历隔多年,此种疑虑和不平非但没能解除,反而变本加厉。重读作品并深思熟虑之,终至释然: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勇偿巨债分明展露了她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和要强坚韧等性格中可贵的一面。另外,即使玛蒂尔德为参加舞会精心妆扮是虚荣,为生活的简陋寒伧而痛苦是虚荣,那这种虚荣也只是一种外在表现。追根溯源,引发这种虚荣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和驱动力是她意识到命运的不公平,从而不肯安贫乐道、随遇而安,遂产生的对命运的拒斥、抗争意识。人物反抗意识的出场,是作者基于自身的长期体验,对当时法国中下层人民精神面貌的优越性敏锐捕捉后的真实再现。由此可见莫泊桑对下层人民既讽刺、不满,又悲悯、同情的胸襟和立场。
一、丢失项链前消极、庸俗的抗争
“生长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的玛蒂尔德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精致高雅的陈设,优雅迷人的清谈,而小科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决定了她的愿望只能是痴心妄想时,她“非常痛苦”。在她看来,这一切对那些阔太太们来说是理所当然而她却只能望洋兴叹的原因是她没能嫁给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男子,而有钱有地位的男子无法结识她、娶她就因为她“没有陪嫁财产,没有可以得到的遗产”这些命定的、她无法选择和改变的外在条件。因为家庭出身和门第低微就注定一生简陋、寒酸吗?就注定不配享有更好的生活吗?此类怀疑和不平在她心中潜滋暗长着,她认为是“造化安排错了”。“如果不是她而是她那个阶层的另一个妇女的话,可能连理会都没有理会到,但给她的痛苦却很大并且使她气愤填胸。”好一个“气愤填胸”!不是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而是不屈从于命运的摆布,不肯向造化低头服输、心中窜燃起奋争和反抗的丛丛火焰!这种内心的对峙和拒斥,只有在她白日梦般的幻想中,才会暂退一时,给她瞬间的放松和解脱。幻影消失后,黯淡依旧的现实对于她必将是更深重的压抑和不堪。然而,尽管她在反抗意识的支配下经受的精神抑郁、心理斗争是剧烈的、痛苦的,却由于这种抗争仅囿于不自觉的、隐秘的个体内心活动层面,且得不到宣泄、解脱的契机和途径。故日常生活中的她常常是“非常痛苦”。鉴于此,我们说,借项链之前,玛蒂尔德内心里对命运的隐秘对抗只能是消极抗争,是软弱无力和毫无成效的。
当玛蒂尔德在舞会上“比所有的女人都美丽”,“所有的男子都盯着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从而获得“最甜美的胜利”时,她怎能不“兴奋”、“发狂”和“陶醉”呢?她证实了自己丝毫不比那些阔太太们逊色!她理应反抗命运厚此薄彼的不公平安排!以往,她对命运的对抗和挑战因缺乏现实的对象和环境而注定只能是自我折磨。而今,这个难得的舞会无疑是她表现自己、求证自己的理想场所,舞会上云集的名流阔妇们正是她内心深处要比肩和征服的对象。在经历了令人发疯的抑郁和痛苦之后,她怎能不千方百计地抓住、利用这个向命运挑战的契机呢?这正是她借项链的内在心理根源。最后,当她潜在的与命运较量的殷切期待终于付诸实施并成绩骄然,命运的阴霾终于败退时,她怎能不一扫愁容而欣喜若狂呢?
然而,由于玛蒂尔德现阶段对命运的反抗和不屈服仅源于物质和感性生活不满足,反抗的目的仅仅局限于跻身上流社会、与资产阶级的贵夫人们并驾齐驱,“风流动人,到处受欢迎”。所以,她的反抗、斗争只能是低级、肤浅和庸俗的。这是由她的社会阶级和她的性别角色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二、丢失项链后积极、自觉的抗争
如果说丢失项链之前玛蒂尔德对命运的抗争是不自觉的,消极无力的,那么,她丢失项链后为还巨债而劳苦十年,始终不向命运低头,跟磨难持久抗衡并最终胜利的抗争则是自觉、积极和成绩卓著的。这表现在:(一)“她一定要把它还清”。赔项链使夫妇二人倾其所有仍债台高筑。面对令人窒息的债款,不是退缩,逃避,而是“她早已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因此,她一定要把它还清。”即使在厄运、灾难从天而降的危难之际,玛蒂尔德仍忠诚地信赖着朋友,从未怀疑过项链的真实价值,这表明她本性的善良、单纯;她诚实守信,丢了就赔,赔时从未动过造假充真,敷衍了事的狡诈念头。这种钱财事小,礼节信义事大的做法显示了她性格中可贵的侧面。可以说,她善良单纯、重义轻利的性格底色是她能够与命运顽强对垒并最终胜利的深厚根基和保证。(二)“整整还了十年”。为还债,玛蒂尔德如换了一个人。“家庭里的笨重活,厨房里的腻人的工作,她都尝到了个中的滋味。”她为了一个目标而苦心孤诣,吃苦耐劳,“磨坏了她那玫瑰色的手指甲”,“穿得和一个平常老百姓的女人一样”,“对价钱是百般争论”,“而且难免挨骂”。在此重压下,她“看上去是老了。她变成了劳苦家庭里的敢作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从中我们可以推知玛蒂尔德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她那双变得粗糙通红的双手是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搏斗的见证!从年轻漂亮的少妇蜕变成又老又苦的妇人,整整十年间,肉体上、心理上该经受了怎样的忍辱负重呢?面对这难能可贵的要强和坚韧,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
也许有人会说,她是被逼无奈呢!她还能怎么做呢?不是的。作为一个“面庞儿好,风韵也好”的美少妇,在舞会上大显交际才能,连“部长也注意了她”的美人,如果她纯粹是一个爱慕虚荣和浮华的享乐主义者,为了还债不择手段,那她想在当时荒淫糜烂的法国中上层社会捞足还债的钱财绝不是无机可乘。她只要愿意(像《珠宝》中的朗丹夫人那样),她完全不必付出十年辛劳的惨重代价。然而,她“英勇”而毅然地选择了做“苦役”,选择了用辛劳和汗水移开命运设置的拦路大山。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命运,真正现实地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不是异常要强、坚韧和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怕早就跪倒在命运的无情镇压下求饶了。因此,面对“古怪”和“变化莫测”的命运、时有不测风云和旦夕祸福的生活,玛蒂尔德勇往直前,终于以人的主观能动力量对抗了命运的捉弄,这种对命运的正面斗争是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是充分显示了人的价值和力量的。
三、人物反抗意识的来源和局限
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执着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的玛蒂尔德形象与她“爱慕虚荣与追逐浮华”的一面并不冲突,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无需过多地批评传统评论和研究中“莫泊桑对这些小市民的贪婪、向上爬、虚荣心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可笑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蔑视嘲笑他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仰慕”(杨周翰等《欧洲文学史》)等的观点。因为,从小说本身来看,作者对追求浮华和虚名,向往跻身上流社会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讽刺是赫然在目,无需赘述的。传统评论一针见血,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这一点,是正确的,并不算对玛蒂尔德多么大的冤枉。这也正是传统评论能够雄踞多年,玛蒂尔德作为虚荣的典型一直深入人心的合理化原因。因此,一味否定以往见解,大呼为玛蒂尔德“平反昭雪”未免失之偏颇。但或许恰是因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和作者的讽刺太一目了然了,才使传统评论家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视了对小说的深层研读和分析,从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不到玛蒂尔德虚荣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根源和还债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英勇不屈的可贵品质。事实上,作者通过玛蒂尔德形象流露出的对小资产阶级反抗精神的肯定态度,并不是偶然的和牵强附会的。这种肯定、同情和对玛蒂尔德的讽刺、嘲弄一样,可在作者自身的社会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中找到确实可靠的来源和佐证。
莫泊桑出身破落贵族,约有十年的光景一直在海军部任小职员。他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放荡淫逸、虚伪无耻等腐朽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其长篇小说大都以上流社会为背景,揭示其丑恶内幕,对资产阶级有产者的道貌岸然、损人利己、冷酷贪婪等丑态予以尖刻的揭露和批判(《漂亮朋友》《温泉》)。同样,对于小资产阶级受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的浸染所表现出的许多不良习气,如自私、势利、爱慕虚荣,向往豪华享受的生活等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人士如出一辙的思想和行径,他的鄙夷和鞭挞也是毫不留情的,这类短篇除《项链》外,《珠宝》《骑马》《保护人》等也是出色的例证。另一方面,长期作为小资产阶级中的一员,莫泊桑熟悉中下层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等各个方面,对他们的痛苦和愿望有深入的体悟。因此,他对这个阶层的人物虽不免讽刺和嘲笑,却又对他们的苦难深表怜悯和同情。“小说中饱含憎恨与愤怒的痛苦讥笑,要比幽默大师的欢笑声更为响亮。.莫泊桑像福楼拜一样揭露庸俗习气,并且对备受这种庸俗习气之害者的悲惨孤独处境深深表示同情。”(郭家申译《法国文学简史》)《项链》正是这一相反相成的思想感情完美结合的典型。
莫泊桑的同情具体体现在他对玛蒂尔德不向坎坷命运妥协,而是顽强持久反抗的充分肯定上。这种强烈的反抗意识不止是玛蒂尔德个人的性格,而是对当时法国整个中下层阶层人民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深刻体悟后的真实展现。法国资产阶级在一八七O年九月窃得新成立的第三共和国的权利,又于次年五月血洗了巴黎公社。从此,金融资产阶级为扩大资本输出,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操纵政府对内强化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对外加紧殖民主义侵略。然而,压迫越重,反抗越强。七八十年代,是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时代过渡的最后阶段,也是法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崛起的时代。巴黎公社失败时遭受严重摧残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从七十年代后半期就开始复苏;一八八O年法国工人党建立,更把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引向新的高潮。在这风起云涌的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白热化的氛围中,《项链》于一八八四年应运而生。长期处于社会下层的小职员的辛酸经历,使作者自身不可能没有反抗的要求;作为一个对时代风云和芸芸众生有着积极关注和敏锐触角的作家,下层人民的反抗呼声、斗争精神深入作者的意识中,从而在作品中有所反映是自然而然的。正如下文所说,“莫泊桑的民主主义倾向最鲜明不过的表现在他不仅怜悯被压迫者,谴责有产阶级,而且正如我们在《羊脂球》里所看到的,他还力图表现社会下层群众在精神面貌上的优越性。”(郭家申译《法国文学简史》)
然而,虽然生活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激烈斗争的年代,并对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深恶痛绝,频频做出无情的揭露和鞭挞,莫泊桑却又力图超脱于政治之上。他明确表示“不愿把自己同任何政党、宗教、派别和团体拴在一起”。这使他不可能正确认识到劳苦大众真正的矛头所向,认识到他们不幸的深层社会根源在于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和根深蒂固的等级差距,从而把玛蒂尔德痛苦和气愤的原因归结为命运安排的不公。这样,玛蒂尔德英勇顽强的反抗也就仅限于对神秘、虚缈的所谓命运的反抗和斗争,而不可能上升到反对意识到的社会制度的高度。事实上,在这里,命运充当了社会制度的替罪羊的角色。但我们又说,尽管莫泊桑笔下下层人物的这种反抗斗争是不彻底的、有局限性的,但他毕竟敏锐深刻地反映出下层人民强烈迫切的内在要求和真实复杂的思想面貌。比之单纯的表现对小资产阶级的讽刺或同情,这种渗透着同情、肯定的讽刺的出场无疑体现出作者艺术技巧的炉火纯青和思想深度的重大提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欣喜的。
那种既看不到玛蒂尔德的反抗意识的可贵性,又看轻作者对主人公的讽刺嘲弄,而仅仅凭项链丢失后作者的几句微不足道的议论,就认定小说“夸大了偶然事件对人生的影响,无形中宣扬了宿命论思想”(刘念兹等《欧美文学简编》)的观点只能是挂一漏万。最近两年,更有人认为“莫泊桑写作项链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批判谴责金钱万能,以贫富分贵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不仅仅是对小资产阶级庸俗虚荣心理的嘲讽,而主要的在于宣扬世间一切贫贱富贵皆天定,天命不可违逆,企图借美貌姿色、灵活脑筋、高雅才干去抗天逆命只能自食苦果,从而劝诫人们要安于现状,知天认命,不要想入非非,抱有任何超越命运安排的奢望。”(宁子红语)这种把整篇小说解读为鼓吹宿命论,把莫泊桑看做除了二脑子宿命论的顽固思想外别无是处的偏见只能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带有不可知性、偶然性,但这不是宿命论,而是生活的辩证法。作者非但不是劝诫人们要知天认命,不要抱任何超越命运安排的奢望,相反,他对玛蒂尔德的英勇反抗和不甘屈服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
四、讽刺与同情共在的包容性
正是《项链》对讽刺与同情这一对立关系因素的兼容,使小说显示出一种可贵的“包容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这是小说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学史表明,具有包容性的“圆形人物”常常是伟大之作不可或缺的要素。不朽的典型阿Q那多层次的、对立统一的性格系统无疑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其多重对立统一的复杂矛盾性格的出场,使读者既感到可笑可鄙,又产生出深重的可怜和哀痛。阿0性格的这种包容性与作者对阿Q既“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的复杂感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正如徐岱先生所言,“作品能否具有‘包容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创作主体本身是否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襟气度。”伟大的戏剧家莎±比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的剧作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种胸怀和气度。“有一种感情,只有莎士比亚在舞台上才加以表现,那便是怜悯,一种对受难者并不带有赞赏之意的怜悯,一种对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怜悯,有时甚至是对卑鄙角色的怜悯。”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诗人普希金在把他与莫里哀的名剧《悭吝人》里的主角阿巴恭比较后发现:“莫里哀的悭吝人只是悭吝而已;而莎士比亚的夏洛克却是悭吝、机灵、复仇心重、热爱子女,而且敏锐多智。”这种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包容性使得莎剧比《悭吝人》显出真正的审美力度和大家风采。因此,讽刺和同情非但可以不相互排斥,而且可以如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所指出的:“讽刺并不妨碍同情,正相反,如果分寸掌握得好,讽刺往往也加强了哀戚的一面。”其名作《包法利夫人》正是成功实践这一观点的范例。恰如纳博科夫所说:“福楼拜的小说将讽刺与悲悯相当精妙地融会在一起。”在写作的诸多方面颇得恩师真传的莫泊桑也毫不逊色。短短一篇《项链》中,讽刺越无情,肯定越有力,二者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显露出深刻、丰富、辩证的包容性,折射出作者深沉厚重、悲天悯人的博大襟怀。这正是《项链》一百多年来仍余音绕梁,魅力永驻的深层思想价值所在。

项链


项链
开场白:
前两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这部作品以其生动曲折的情节和巧妙奇特的构思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打动了我们的心,以至于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我们班的一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编排了一部“课本剧”,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将作品中的精彩故事情节,以及自身对作品结局的大胆构想充分表现出来。当然他们的表演或许只能算是一只只粗糙的小板凳,但我相信,这一只只小板凳将折射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才能,以及不寻常的勇气。
开始:
音乐(德彪西《月光曲》)旁白,玛蒂尔德上场,站在窗边凝视窗外,沉思,而后慢慢走向舞台中央,坐下,梦想,神情随旁白内容而变化。
[旁白]: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认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感到苦恼。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梦想宽敞的客厅,梦想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她梦想到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接到请柬]
皮埃尔上场,音乐中断。
皮:(兴奋地敲门——体现拿到请柬后急于要给玛看的心情),玛蒂尔德,开门!
玛:你没带钥匙吗?(不耐烦地,没好气地——由于其美梦被打破)
皮:(开门——好心情并未被破坏,走向玛)看呀,这儿有点好东西给你。(扬了扬请柬)
玛:是吗?什么东西?(边说边站起,接过请柬——感到有些意外,又非常高兴她边走边读,慢慢的,情绪由开心转为懊恼,皮紧跟其后,伸着脖子,希望得到赞赏)
玛:(扔请柬)你叫我拿这东西怎么办呢?(一脸懊恼的神情)
皮:(迅速小心地捡起请柬,难过地)但是,亲爱的,我原以为你一定很喜欢的,你从来不出门,这是一个机会,这个——一个好机会!我费了多大力气才弄到手,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它一向很少发给职员。你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玛任性地背着脸,皮围着玛转,体现皮讨好妻子,而玛任性,不听话的性格)
玛:可是,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愤怒,瞪着皮)
皮:(结结巴巴,尴尬)你上戏园子穿的那件衣裳,我觉得就很好,依我……
(玛哭)
皮:(不知所措,着急地)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玛:(抑制悲痛,擦干泪,平静地)没有什么,只是,没有件象样的衣服,我不能去参加这个夜会,你的同事,谁的妻子打扮得比我好,就把请柬送给谁去吧。
皮:(难过)好吧,玛蒂尔德,做一身合适的衣服——你在别的场合也能穿——很朴素的,得多少钱呢?
玛:(暗自盘算了一下,然后迟疑地)准数呢,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有四百法郎就可以办到。
皮:(脸色发白,面向观众,沮丧地)天啊,我恰好存着这么一笔款子,看来,我的猎枪梦,又成泡影了。
皮:(对着玛)就这样吧,我给你四百法郎,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
玛:(开心地跳起,热烈地)我会的!你真好,亲爱的!
[借项链]
(音乐:舒伯特《小夜曲》尾声)夜会的日子近了,但是路瓦栽夫人显得郁闷、不安、忧愁。(玛坐在椅子上,沉思,面带忧愁)
皮:怎么啦,看看,这三天来你非常奇怪(温柔地,关切地)。
玛:让我发愁的是一粒珍珠、一颗宝石都没有,没有什么好戴的,我处处带着穷酸气,我还是不去参加这个夜会了。(略带埋怨)
皮:(沉思片刻)买几朵鲜花吧,在这个季节里,这是很时兴的,花十个法郎,就可以买二三朵别致的玫瑰。
玛:(身子转到一边,依旧任性地)不成,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皮:(窘迫地立在一边,绞尽脑汁)哎呀,你真傻,向你的好朋友佛莱思节夫人借几样珠宝,不就成了?你跟她很有交情,这点事满可以办到的!
玛:(兴奋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拉住皮袖子)真的,我倒没想到!
第二天,她来到佛来思节夫人家里,诉说她心中的苦闷
玛:“叮咚,叮咚……”(按着门铃)
佛:“玛丽,玛丽,(见叫了两声仆人的名字没有应,从椅子里站起来,放下手中的宠物)Oh,玛蒂尔德,原来是你!
玛:“珍妮,我好不幸哪!”(开始伏在佛身上哭)
佛:“怎么了,跟丈夫吵架了吗?”
玛:(放开佛,一边用手帕擦着泪一边诉说着)“跟那个没用的家伙吵,我
还没那份心情呢!”
佛:“那是为什么?”(用十分疑惑的眼神望着玛)
玛:“那个没用的家伙,不知从哪儿搞来一张请柬,说是要邀请我俩去参加一个教育部的宴会,还说可以认识很多官员。”(她一边擦着泪,一边说着)
佛:“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不很好吗?换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玛:“可是……可是,你看我,连一件珠宝都没有,我去了,不是丢脸吗?(一边说,一边用眼瞟了一下佛来思节夫人,继续哭诉)我看,我还是不去了……(又伏在佛肩上哭)
佛:你真傻,珠宝,我有的,你干吗不问我借?
玛:这……,这可以吗?
佛:当然可以,你等着,我去拿来(走向卧室去取梳妆盒)
这时的玛蒂尔德暗暗地笑了,她想象着佛来思节夫人的珠宝首饰……佛来思节夫人取来梳妆盒,放在桌子上,那是一件漂亮贵重的东西。
佛:(微笑着)挑吧,亲爱的。
玛:(打开梳妆盒,惊呆了)这么多珠宝啊!(她先试了试一条手链,觉得
不好,又试了另一条,又觉得不好,发现一条项链)珍妮,来,快帮我戴上。
佛:(为玛戴好项链,笑意盈盈)玛蒂尔德,你真漂亮!
玛:(照了照镜子,觉得项链不太高贵)珍妮,你还有没有别的,更漂亮一点的?
佛:多着呢,自己挑吧!
玛:(突然发现一个青缎盒子,赶忙拿在手里,打开一看)哇,钻石项链!
(恳求的眼光望着佛):我可以戴它吗?
佛:当然可以,来,我来帮你。(拿过项链,帮玛戴上)
玛:(盯着镜子中的她,深情地笑了,这时的她觉得好幸福,觉得自己好高贵,于是,她转过身来对佛来思节夫人)珍妮,我可以借这个吗?我只借
这一件。
佛:当然,你看上去漂亮极了!
玛:真的吗?你太好了,太谢谢你了!(整个人跳了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
狂吻,以示感谢,之后,迅速拿起桌上的那个青缎盒子,戴着项链跑了,并且一边跑一边向佛高声嚷)我会还给你的!
佛:(无奈地望着她的背影,笑着摇摇头)唉,这个玛蒂尔德!(音乐起——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
伴着音乐,旁白起:
夜会的日子到了,路瓦栽夫人得到了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丢项链】
她是早晨四点钟光景离开的。
(音乐弱)
皮:快把衣服穿上,不要着凉了。(赶上前去为她披衣服)
玛:不要。
皮:穿上,穿上。
玛急走到左边舞台,站住,
皮:唉,你看她嗓子都哑了,怕是感冒了。
玛:亲爱的皮埃尔,你还在那干嘛?过来开门。
皮:就来,就来。(赶到这边开门)
玛:(进门后,脱下旧外套,提起裙摆,跳几步华尔兹)今天的晚会可真愉
快啊!
皮:(站住,欣赏妻子的舞姿)亲爱的,今天晚上你可真漂亮。
玛:(停止,整理衣裙)给我送杯水来。
皮:等一会儿。(先解下领带)
玛:啊呀!
皮:怎么啦?(不知发生什么事,语气平缓地)
玛: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皮:(急)什么!怎么有这种事,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玛:这种事怎么会开玩笑,快找,快帮我找!(急得拼命抖动身上的裙子)
皮:你确信你在舞会上还戴着它吗?(找妻子脱下的旧大衣)
玛:是呀,在教育部走廊上的时候,我还摸过它呢!
皮:掉在地上是会有声音的,一定是掉在马车上了,马车上。
玛:很可能,一定是掉在马车上了。(哭,趴在桌子上)
皮:(沉默,吸烟)好吧,我把回来的路找一遍,再去警局问问吧。(下)
玛:我的项链,我的项链,上帝保佑(在胸口划十字,回忆)舞会……舞会……走廊……走廊……马车……马车……一定是掉在马车上了!(坐下,哭)
舞台另一边,一个警察正在看娱乐杂志。
皮:警官,警官。
警察傲慢地看了看他,又低下头干自己的事。
皮:对了,香烟,请用香烟。(从口袋中摸出一包香烟递给警察)
警:(接过香烟塞入口袋)什么事呀?
皮:哦,我和太太不小心丢了一串钻石项链,想到这里来问问。
警:钻石项链,你们也太不小心了吧!
皮:是,是,那——
警:你没见我正忙着吗?
皮:对,对,这——(拿出一叠钱)
警:(左右看了看,急忙接过,塞入内口袋)
皮:那——
警:那好吧,两星期后再来看看吧,如果没事就先走吧。
皮:是,是。(两人下)
皮敲门——
玛:(急忙站起,走到门口,停住做一番祈祷,开门)怎么样?
皮:(低下头无奈地摇摇头,玛失望地,)我到警局去了,相信不久就有
消息了,你不用担心。
玛:(哭)那,那我明天怎么去还项链?(坐下更大声地哭)
皮:(坐下,沉默)那就先给你朋友写封信,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
在修理,过几天再还,这样才能有周转的时间。
玛:好吧。,(坐下写信)这个没用的东西,我再也不想见他。(拍桌子,站起)皮埃尔,天都快亮了,一定是你晚上找得不仔细,你再去找找吧。
皮:我都找了半夜了,你总得让我喝口水,休息一下吧。(站着不想动)
玛:你怎么还在这儿,(推丈夫出门)出去,出去!(关门又坐下哭)
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四下而求索。(无奈地耸了耸肩,下)
然而,项链并没有找到。他们四处借钱,买了串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还给佛莱思节夫人。之后他们开始了十年艰辛的还债生活。
(音乐起——马格纳《美丽的早晨》)第十年年底,债务总算还请了。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这时候,她突然看见一个妇人在散步,原来就是佛莱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走上前去
【明真相】
玛:你好,珍妮。
佛:(非常惊讶,磕磕巴巴地)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玛:没错,我是玛蒂尔德啊!(同时用手去抓佛的手)
佛:(把手缩回,上下打量玛)啊!……我可怜的到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
玛:(低下头)是呀,多年不见了。(两个人同时散步,走到公园椅子边坐下)这些年来我忍受了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
佛:因为我?……这是怎么讲的?
玛:你一定记得你借给我的那挂项链吧,就是我戴了去参加教育部夜总会的那挂。
佛:(想了一下)噢,记得,那是在十年前吧,那时你真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玛低下头,若有所思)怎么啦?
玛:怎么啦——我把它丢了。
佛:(很惊讶)哪儿的话,你不是已经还给我了吗?
玛:我还给你的是另外一挂,跟你的完全相同,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功夫,才还清了它。(佛很惊讶)你知道,像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容易啊!
佛:你是说这十年来你一直都在还债吗?
玛:(低下头,又高兴地抬起)不过,事情到底还是了结了,我倒是很高兴
了。
佛:(恍然大悟地)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玛:(带着天真得意地笑)对呀,(抓住佛的手)你当时没看出来吧,那简直就是原来的那一挂呀!
佛:(感动地抓住玛的一只手,站起来)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的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玛:(急忙站出来,呈惊讶状)啊……
旁白: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赝品时,她的反应如何呢?下面请看续一【续一】
第一场:(玛蒂尔德已知项链是假的,音乐起——莫扎特《爱情曲》))
玛:(甩甩头,苦笑一下,两眼却紧盯着佛来思节夫人,双手也略已发抖)
你,你一定是在骗我吧。
佛:(紧抓住玛的双手,满怀歉疚)哦,我可怜的玛蒂尔德,那挂项链确实是假的,确实。
玛:不……不,不可能,(惊慌,绝望,已略带哭腔)你,你快告诉我那,那是真的,是真的啊!(双眼紧盯着佛来思节夫人,仍带有一点希望,感情激动,呼吸也不均匀了,整个神情看上去有些恐怖)
佛:玛蒂尔德,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欲哭)
玛:(稍侧过身,已抑制不住的悲痛)天啊,我十年的青春啊!(伸出双手,
张开十指,作向天控诉状)空了,一切都空了!(声嘶力竭,竭斯底里)
我一切都完了啊!(作欲昏厥状)
皮埃尔上场。
皮:(边走边说,带着喜悦,语言中有一点感慨与轻松,又有对自己的妻子的宠爱之味)亲爱的,十年了,我们没有好好过一个圣诞节,这下,我们可以好好过日子了,你看,我给你买了……(边走边说,眼并不看着前方,翻弄着包里的东西,走到跟前,一抬头,整个人被这个场面惊呆了,话语嗄然而止,面部表情也激剧变化,由高兴、轻松转为惊愕、恐慌)
玛:(不容皮埃尔开口问原因,脸挂泪痕急速上前,反复,显得语语伦次)皮埃尔,她,她说项链是假的,你,你快告诉她,是真的,啊?是真的,真的……(急切地望着皮埃尔与佛尔思节夫人的反应,很紧张,很痛苦,全身已开始发抖)
皮:(不由得一愕)假的?(受了一个打击,但很快便镇静下来,用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口吻回答)喔,算了,算了,(叹口气)十年都熬过去了,一切都不重要了,算了,算了……
(玛本来紧张地盯着皮埃尔,现被皮埃尔的主知语所刺激,倒退,摇头,显出难以接受状)
佛:(怀着十分的歉疚与沉痛的心情)玛蒂尔德,皮埃尔,我一定会把那挂项链还给你们的!(退场)
玛:(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化,由原来的紧张、迫切但又还带有丝希望,变为彻底的绝望)“她说她要还给我,假的……(开始笑,起初,笑声绝望、痛心,笑了几声,笑声开始转为凄厉、恐怖)
皮:(关切地拉住玛蒂尔德)亲爱的,别,别,咱们回家吧,啊,咱回家。
(一脸的关切与不安,扶着玛蒂尔德下,玛蒂尔德已走路不稳,伤心欲绝)

第二场:两年后,又是一个圣诞节
(音乐同上)
玛:(已全疯了,疯疯颠颠地跑上场,一面跌跌撞撞的,一面用着疯子特有的声音说话)她说她要还给我,哈哈哈……哈,她说她要还给我,还给我
啊……哈哈哈,哈哈哈!
皮:亲爱的,小心,别摔着了。(跟在后面,着急、关切又痛心)
(想上来拉玛蒂尔德,但疯了的玛蒂尔德却嘻笑着不让他靠近,用手胡乱挥舞着,使他很为难)
玛:(双手在皮埃尔面前乱舞)假的?哈哈哈,真的,它是真的嘛,啊哈哈哈哈……
皮:(急得不行,搜肠刮肚地找话,哄她,骗她)对,对,对,真的,是真的。
亲爱的,咱回家,回家啊,外面天冷。咱回家看圣诞树,上面啊,有好多好多的小灯,一闪一闪的……
玛:(不听,继续发疯,凄厉地笑)“她说她要还给我,她说她要还给我……
(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皮:(慌忙向前扶起)小心啊,咱回家吧……
玛:(被皮埃尔扶住,仍左右挣脱,胡乱挥舞)真的,真的啊,哈哈哈哈……
(摇摆着下场)
皮:(一改往常模样,仰天长叹,悲苦万分)天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下场)
【续二】:
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内心极其混乱,独自一人在家伤心。
玛:我这样活着做了什么呢?十多年了,我的美丽,我的青春就这样完了吗?
(自言自语、悲痛欲绝)
(这时,皮进了屋子,见妻子如此伤心,走上前去)
皮:怎么啦?亲爱的!
玛:假的,一切都是假的!(伤心、痛苦)
皮:假的?你说什么?(吃惊而又疑惑)
玛:那串项链,珍妮借我的那串项链是假的!(冲着皮愤怒而近乎发疯地)
皮:啊?(呆若木鸡,也不相信这一事实)
玛:十年,整整十年啊!(委屈、心酸,面对着观众,自言自语)
(转向皮,急切地):皮埃尔,我是不是很老,是不是变得很丑,是不是(低音)?是不是(强调)?!
皮:不,你还是你,还和原来一样。
玛:你骗我!我——(慌忙找镜子,对着镜子,似乎又伤心了,开始哭泣)
(哭着):你们都在骗我,什么都是假的,假的(坐下,继续哭着)
(皮也坐下,试着安慰玛)
皮:亲爱的,为什么还要在乎这些呢?我们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
玛:是的,很好,(苦笑)唉,我怎么会嫁给你这样一个…………(对着皮,
却又无可奈何——想着想着,玛又哭了)
皮听了很难受,坐着用手抱着低下的头,然而还是要安慰妻子。
皮:别——别哭了,是的,我真是没用,可是,亲爱的,既然都已发生了,哭也没有用,“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想也没有用。”(《心太软》歌词)
玛:上帝啊,你为什么要戏弄我!都是那条该死的项链,是它毁了我的幸福!
皮:亲爱的,我们的日子是苦了点,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努力让你快乐,幸福的呀,你难道感觉不出来吗?
玛回头注视皮,缓缓站起,对着皮埃尔,刚想开口,突然有人敲门。
佛:(敲门,手拿手提包)
皮:(开门)噢,是佛莱思节夫人。(意外)
佛:您好,路瓦栽先生,我是来找玛蒂尔德的。
玛:(表情复杂地看了一眼)是你?(冷淡)
佛:(走到玛前)亲爱的,它是属于你的。
(从手提包中拿出项链盒,并拿出项链,小心翼翼地给玛戴上,并看着玛;带着欣赏的微笑)
玛:这……(不知如何是好,看看皮——茫然——微笑——低头看,抚摸项链——看看佛,热烈地拥抱,久久地)珍妮,你真好!(感动)
皮: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带着满意的微笑看着这对朋友,耸了耸肩。
【续三】
(玛蒂尔德回到家中,猛地灌下一杯水,茶杯拿在手中,颤抖地,无奈地对天哭叫)
玛:为什么,为什么?天啊,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举起颤抖的枯枝般的双手,放在眼前,辛酸地看着)
十年了,这十年我都干了什么?为了一串假项链,我浪费了我十年的青春。(后退几步)可是,这又该怨谁?怨谁?哦天啊!(失神地跌坐在椅子上)
路瓦栽回来了,敲门,玛不应;再敲,玛仍然失神地望着前方,不应,
路瓦栽拿钥匙开门。
(门开了,玛一惊,举起了杯子欲掷)
玛:谁?
路:怎……怎么啦?出了什么事?(关切地,急切地走上前)
玛:(惊吓之余,故作镇静):啊,啊,没什么,没什么。
路:那就好(两人同时坐下,玛又迅速站起去沏茶)
(玛沏好茶,心神不宁地坐下)
路:(喝茶,感叹)哎,玛,听我说,这十年我们总算过来了,这债也总算还清了,你我也总算可以安稳地过日子了。
玛:(沉思之中突然又清醒似地回过神,结结巴巴地)啊,啊,是啊,总算
可以安稳地过日子了。
路:(看出玛的不安,关切地)怎么啦,你今天好像不对劲。
玛:(急忙掩饰)没,没什么,我真的没什么,你就别担心了。(心神不宁,
怕被路看出什么破绽)
路:(坚持,面向玛)不,玛,你一定有事,快告诉我!
玛:可是……,你真想知道吗?
路:(急切地)那当然。
玛:(慢慢站起,面向远方,辛酸地诉说)好吧!这十年来,我们为了一条
项链吃尽了苦头,可是今天,我在公园里碰到了佛莱思节夫人,她却说……
路:(急忙追问)她说什么?
玛:她说,她说(咬牙切齿,摇头,哭诉、声音抬高)她说那项链是假的,
至多只值500法郎。(紧咬嘴唇,握紧拳头)
路:(猛地一拍桌子,惊叫)什么?(语气很重),你说什么?(手摸着额头,仰天高呼)噢,天啊,假的?原来是假的。(拉住玛),亲爱的,这,这是真的吗?
玛:(心中万分绞痛,表情万般痛苦地)是的,是真的。
路:(一甩手,愤怒地)找她!找她有什么用?
(手摸着脸,哀诉道)十年了,十年都过去了,我们老了,即使她给我们再多的钱,给我们再多的珠宝,我的青春、我的美丽,都不存在了。(痛苦地,几欲落泪)
路:(怒不可遏,几欲失去理智)不,一定要去,走!(拉起玛急下)
场景二:
(来到佛莱斯节家门口,大声敲门,不停地敲)
佛:(正专心致志地看一本杂志)Marry,开门,(无人应)Marry!(放下书)噢,人去哪儿了?(去开门)
(门一开,皮,玛怒冲冲而进)
佛(惊吓,打量皮)你是谁?(又看看玛,低语)噢,玛蒂尔德(随后玛开始打量房间)
皮:(愤怒地,用手指着佛,步步逼进)我是谁?哼,不认识我了吧,我就是皮埃尔,那个曾经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现在,又老又丑,你,都是你害的!
佛:(扬了扬头,轻蔑、不满地)这能怪我吗?她并没有问我项链是真还是假的,而且……
玛:(突然回头,打断,恶狠狠地)够了,现在说这么多又有什么用?能补偿我们失去的一切吗?(两人一起开始逼近佛)
皮:(痛苦地)这十年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两个字:还债,我一天到晚为人誉写帐目,到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就这么一个铜子儿,一个铜子儿地还债。(双手摊至胸前,发抖,作可怜状)
玛:(狠狠地盯着佛)现在,我们还有什么?而你,(上前揪佛的大衣)你有华丽的衣服,(手指向四周)宫殿一样的房子,还有,还有百万富翁的丈夫!(佛一直在挣脱玛的手)“放开我,放开我,泼妇!”
玛:(放开手,作甜蜜的回想)曾经,我是多么美丽!(佛整了整衣服,高傲地扬起头,玛突然,指着佛)而现在,我最要好的朋友,却毁了我一生!
佛:(发怒)这能怪我吗?(轻蔑地)是你自动来向我借项链的,是你们自动向我隐瞒项链丢失的真相,再说了,是你们自己为了撑面子,干了10年。我知道,这十年你们过得很苦,但是(稍停顿,用手指着玛、皮)请你们不要把你们的痛苦强加给别人!
皮:(怒火冲天)别说得那么好听,总之,你欠我们的实在太多了!(两人一起虎视眈眈地盯着佛)
佛:(看了看对方,轻蔑地一笑,头扬了扬)见鬼,一切都是你们自作自受,
(看了看对方的眼神)你们想干什么?杀人吗?抢劫吗?哼!(用手指了指地上)这可是我家,你们就不怕报警吗?
皮:披警?哼,你去报吧!(四下逡巡,开始找项链)还我项链,项链,项链……
佛:(指着皮埃尔)你想干什么(想上前阻止)
玛:(跳上去抓住佛的肩膀,眼露凶光,不停地摇晃)还我青春,还我美貌,还我,还我……(重复)
皮:(拿到项链,露出贪婪的表情)哈哈,找到了!
佛:(一边和玛斗争,一边不停地看皮,看到皮抢到了项链后,大声嚷)我的项链!噢,Marry,快报警!(完,三人下)

二、小结语:
《项链》的故事结束了,可我们想象的野马却仍在驰骋。是啊,可怜的玛蒂尔德得知项链为赝品后,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发疯,是平静,还是夺回真项链?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结局最理想,或者你自己又是怎样构想的。(讨论开始)
三、总结语:(略)

附:
编剧、表演:
吴乾、袁灵芝,钱丽霞、汤洁
高剑、周丽、赵云荧
李珂、陈艺,
许丽丹、王洲、周菲
胡丹、孙科、金铭铭
徐卉、周俊、徐洁
旁白:余琳、杨玉杰
音响:蒋晓萍、陈颖
助理:谢帆

高二语文项链教案


项链莫泊桑学习重点

1.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难点

1.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2.如何评价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2、理清故事情节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语设计:无庸讳言,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不同罢了,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你付出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开一个可怕的玩笑。让我们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二、背景介绍及作者简介(多媒体投影)1、背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权,资本主义恶性发展,社会上道德沦丧,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中同样盛行,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成为这一阶层人们普遍的心里特征。2、吉·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生于法国西南部诺曼底省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喜欢画画,母亲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他在童年时代受到了文学、艺术的良好熏陶。13岁时,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因厌恶其生活,而故意制造过错,最终被开除。后来,在大学学习法律,1870年应征入伍参加了普法战争。他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惟一的普法战争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成为莫泊桑日后挖掘的一个重要题材。复员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在老师福楼拜的指导下,在著名的《梅塘晚会》小说集中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又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他“像流星一样地进入文坛”。他的短篇名作有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感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的《羊脂球》《菲菲小姐》《两个朋友》和《米龙老爹》;有同情劳动人民遭遇的《阿马布尔老爹》《一个长工的故事》和《归来》;有描写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人们的腐蚀的《我的叔叔于勒》;有讽刺小职员虚荣心的《勋章到手了!》,还有揭露资产阶级荒淫糜烂生活的《戴家楼》等。《项链》是莫泊桑脍炙人口的短篇名作之一。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中,引出有声有色的故事,使人情世态真相毕露,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别具匠心的构思布局和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细腻、深刻的人物心理和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以及精彩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简洁、质朴、优美的文体风格,处处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艺术技巧。他的文章如一泓清水般清新流畅,又不乏幽默机智。三、学生通读课文,分析讨论,掌握情节结构明确:1、本文的情节结构已用隔行的办法予以显示,全文可分为七个部分。本文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再到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丈夫带回的舞会清柬,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眼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亡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人厄运。这样的经历,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2、小说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请柬后却懊恼发愁。正当苦恼时,女友居然同意把钻石项链借给她。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要时来运转,却又丢了项链,乐极生悲。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合乎生活逻辑,十分可信。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描写中作者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地暗示:(1)借项链时,她的女友表现得十分大方;(2)还项链时,她的女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3)她去买项链时,珠宝商说只卖出盒子。玛蒂尔德的思想意识、经济地位和自然条件构成尖锐的矛盾,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直接动力,为借项链做了铺垫,全文以失项链为转折,前面写女主起,出人意料,全文波澜起伏,高潮迭起。本文的情节安排以及精巧的构思,值得我们认真学习。3、结构图解(多媒体投影)

序幕:爱虚荣

外貌、出身、婚烟不幸、痛苦、苦恼

开端:得请柬

一张请柬带来一个机会一副穷相显出一个矛盾一把眼泪解决一个难题新的衣服新的忧愁

发展:借项链

新的矛盾新的办法新的满足

高潮:丢项链

会上--幸福的云雾--成功散会--现实的人生--寒枪回家--再次的端详--不幸

一挂项链

余波:赔项链

全部家当各项借款

结局:

还债务辛苦十年--粗壮耐劳回溯十年--往事美好

突如其来啼笑皆非

尾声:明真相

外貌对比真假对比价值对比“项链”是小说的线索,围绕“项链”,写了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讨评价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2、探究小说主题3、欣赏细腻深刻的心里描写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具体研习课文1、由一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然后提问:在情节的开头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静态的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揭示了她什么心理?这对全文起什么作用?提示:马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述与后面的主体部分情节是点与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正是有了前面的描述,读者才知道马蒂尔德爱慕虚荣;正是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的故事。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提问: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因素,因为如果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项链之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在晚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以及后来的“赶快逃走”,都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的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这些情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人物的行动及行动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边的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作铺垫。丢失项链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路瓦栽夫人的性格作基础,是她那爱虚荣的性格造成的。3、如何理解“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明确:对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作者是同情的,对她的资产阶级虚荣心,作者是讽刺批判的。但路瓦栽夫人不幸遭遇的根本原因,不是丢失项链这一细小事情本身,而是她摆脱不了那个社会为她安排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她那种爱慕虚荣的思想正是那个社会的产物。作者认为人生是变幻无常的,人们的生活命运具有不稳定性,这并不是最完美的归因。4、如何评价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学生讨论,自由不同看法: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路瓦栽夫人虽然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但在她身上还有恪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等可贵的品格。我们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不要走向极端。二、探究小说主题学生可自由发言:1、尖锐的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贪图享乐的心理2、表达了个人自身对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3、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马蒂尔德一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的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三、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的心理描写特点有二:(1)采用了旁述式、对话式、通过行动表现心理等多种方法,灵活多变;(2)善于捕捉一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想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本文的心理描写方法多样,细腻深刻,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地领会。四、课文总结《项链》不仅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短篇小说,更是一篇揭露人性弱点的小说。其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精巧缜密、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世界短篇小说苑囿中的一朵奇葩。鲁迅先生就十分推崇《项链》,认为它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达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五、字词知识点分析(多媒体投影)

1、词语辨析

黯淡:暗淡。指(光、色)不鲜艳。黑暗:指没有光。两个词都有“暗”的意思,而墙壁只能说不鲜艳,而不能说没有光。

破旧:陈旧而且不完整。陈旧:旧时、过时的。两个词都有“旧”的意思,“破旧”形容式样陈旧而又不完整,“陈旧”只说明过时,“破旧”比“陈旧”词义更重。

粗陋:粗糙简陋。粗朴:粗糙朴素。两个词都有“粗”的意思,前者着重于简陋,后者着重于朴素。

珍奇:稀有而且珍贵。珍贵:价值高。两个词都有价值高的意思,而“珍奇”还含有稀有的意思,词义更重。

想望:希望,仰慕。希望: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想望”比“希望”多了一层“仰慕”的含义。

精巧:(物器构造)精细巧妙。精美:精致美好。两个词都有“精”的含义,前者常指技术或物器的构造,而后者指物器本身。

郁闷:烦闷、不舒畅。烦闷:烦躁、心情不畅快。两个词都有心情不舒畅的意思,“烦闷”含有烦躁的意思;“郁闷”含有苦闷、压抑的意思。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迷:深深地迷恋。两个词同是指对人或物产生的一种特殊爱好。前者措进入得意的境界;后者指迷恋到过分程度。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决然:形容很坚决。两个词都有“坚决”、“毫不犹豫”的意思。“决然”除此之外,还含有“必然”的意思。

宽敞:宽阔、宽大。宽广:面积或范围大。两个词都是形容词。“宽敞”多指室内空间,用于房屋、庭院,表示面积宽、空间大,很舒畅。“宽广”多指面积和范围,用于自然环境或形容道路、桥面广阔。“宽广”还可以形容人的气量大,如“胸怀宽广”。

《项链》备课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链》备课”,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链》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莫泊桑的生平与创作
莫泊桑(全称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垄断资本主义的优秀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出身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由母亲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其成名的得力导师。
莫泊桑初以自然主义流派——梅塘成员登上文坛。以他在《梅塘晚会》集(1880)中的杰作《羊脂球》出名。1880~1890年十年内,接连写出中短篇小说近300篇,还有6部长篇、3部游记和各种评论。
莫泊桑曾受自然主义影响,但经十年磨炼笔头,健步走上文坛。针对垄断资本主义暴露出的问题和社会流行的丑恶风尚给以无情地揭露和嘲讽;相反,他认为下层人民思想健康,品德高尚。
莫泊桑著名的长篇小说《一生》(1883),以19世纪四十年代为背景,通过少女约娜对幸福生活幻想的破灭,孤苦度过一生,描写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肆无忌惮地冲击一切,使夫妻、母子关系受到践踏;使封建贵族的文化、道德遭摧残和践踏,女仆梦莎丽是唯一有德有同情心的人物,《一生》是一部深入细致地剖析人物心理的长篇名著。《俊友》(1885)是莫泊桑长篇中的杰作。通过善耍手腕、厚颜无耻、追逐名利的杜瓦洛依靠熟识世风和不择手段,终于爬到上层社会成为政界和新闻界的要人,暴露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以及对外进行掠夺和野蛮的扩张。小说对资本主义丑恶的揭露与批判达到了顶峰,成了著名的社会讽刺小说。《温泉》(1886)的批判力减弱了,但通过银行家台尔马欲把阿立沃山开发成一个时兴的温泉区,大耍手腕竟然收买了巴黎的名流、医生、新闻和艺术界,让他们凭空制造舆论,变成他致富的工具,揭露了一个充满贿赂、欺诈和贪财的无形世界的丑恶,同样受到好评。
莫泊桑有“短篇小说大师”之称。写出了思想积极、艺术精湛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法国现实主义散文园地中的第一流作家。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
2.揭露帝国主义时代法国的腐败风尚的。著名的作品有《一家人》(1881)、《遗产》(1884)、《我的叔叔于勒》(1883)、《项链》(1884)、《勋章到手了》(1885)等。以《项链》《勋章到手了》最佳。
3.揭示和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命运的。著名的作品有:《瞎子》(1884)、《马丹姑娘》(1885)、《穷鬼》(1885)等,以《马丹姑娘》最佳。
莫泊桑的小说思想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艺术方面尤以善于描摹人情世态,显示社会风俗著称。以《羊脂球》《项链》为例,作品的情节简约而多变化,主题完美,而意义深刻,个性突出而栩栩如生,篇篇脍炙人口,获有“短篇小说之王”的赞誉,但由于作家受自然主义感染,故而使一部分作品看起来精彩,实际上瑕瑜互见。如在《一次郊游》中,尚有自然主义的“真实”支配着整个作品情节的倾向;而在《孤独》和《小客栈》中,有时还流露出宿命论思想。
(选自《语文》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
二、课文析读
《项链》发表于1884年,是法国名作家莫泊桑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这篇小说通过对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的描述,尖锐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同时,对受尽生活愚弄的主人公又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在法国资产阶级社会里,金钱和地位支配着一个人的命运。女子要有一笔钱作为陪嫁,才能选中一个比较合意的丈夫;而法国资产阶级男子追求的首先是财产,是女方的陪嫁金。玛蒂尔德“没有陪嫁的资产”,因此压根儿没法让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男子“认识她,了解她,爱她”。这样,她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而小职员路瓦栽贪图玛蒂尔德的“美丽动人”,所以没有陪嫁金也要了她;像他那种地位的人想娶又美貌又有钱的女人,显然也是有困难的。照理说,穷门对穷户,本不应有什么不满意的事。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贪图享乐,爱慕虚荣,追求上层社会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玛蒂尔德深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毒害,羡慕资产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时常希望自己能够当一个贵妇人,认为凭着自己的容貌,是能获得高雅和华贵的生活享受的。因此,她对婚后的生活感到很不满足。她梦想着宽敞、华美的客厅,精美的陈设和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是梦想毕竟是梦想,她仍旧“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可是她偏偏只喜爱这一套。这些不切实际的奢想和她并不富裕的生活存在着很深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她内心长期隐伏着无限的痛苦。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描写,预伏了一条悲剧的线索。
教育部要举行盛大的晚会,路瓦栽费了很大力气才弄到一份请柬。随着这张请柬的到来,这篇小说的情节,也就逐步展开,引人入胜。
作者先不写路瓦栽太太接到这份请柬内心的高兴,却深入到这个女人内心最隐秘处,竭力刻画她不知所措,悲叹流泪的情态。她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两颗大大的泪珠慢慢地顺着眼角流到嘴角来了”。这是一种策略性的眼泪,她想用眼泪来迫使她丈夫为她做一件漂亮的衣裳。
小职员路瓦栽也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往上爬的机会,他想利用妻子的社交活动,甚至色相,结识体面人物。他鼓励妻子去参加教育部的晚会,特意加上一句:“你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只这一句,就透露了这个人物十足庸俗的面目和他的并不单纯的居心。他立即同意将他积攒起来买猎枪的四百法郎,给他妻子做一件“好看”的“长衣裙”。
参加一个盛大而豪华的晚会,光有漂亮的服装而无珍贵的首饰,仍然“带着穷酸气”。于是路瓦栽先生又替他妻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从女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借到一串“精美的钻石项链”。
在那一次夜会上,路瓦栽太太“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但是,好景不常,乐极生悲。晚会一散,她丈夫给他披上那件“朴素的家常衣服”,“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她精神紧张,竟然没有注意到项链是否还戴在脖子上。她回到家里,还想照着镜子对那套“荣耀的打扮”做一番自我欣赏时,她才发觉自己闯下了大祸——借来的钻石项链丢失了!
项链的丢失,是情节转折的关键,也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开始。
虚荣心所带来的灾祸,不但使他们精神痛苦,而且毁灭了他们后半生的前程。路瓦栽的父亲遗留下的一万八千法郎,仅能买半串项链,其余的一万八千法郎只好到处借款,忍受高利贷的剥削了。
他们辞退了女佣,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路瓦栽夫人不怕劳累干粗活,她丈夫每晚给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这种生活一直过了十年,才偿清了那高利贷的本息。然而十年的劳动辛苦都是白费了,因为最后她才知道丢掉的那串项链原来是假钻石的,顶多值五百法郎。为了虚荣心得到一时的满足,致使全家饱受十年的苦难,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当然小说的思想意义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必须看到,尽管经过了十年辛苦的劳动,路瓦栽夫人在外表上起了若干变化,但灵魂却依然如故。她并没有认识到造成自己悲剧的原因。“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缘由,不在于她偶然丢失一挂假钻石项链,又错把假钻石项链当真的赔偿,而在于她追求奢华生活,企图往上爬,具有极端虚荣心理和享乐至上的人生态度。而造成玛蒂尔德悲剧性格的社会根源则是那以金钱地位为转移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篇小说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小说线索只一条: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单纯线索,与人物和事件纽结在一起,经作家精心安排,构成深密细致、引人入胜的情节。
作者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如写路瓦栽太太怎样不满足于并不富裕的生活,怎样梦想着资产阶级的豪华生活,她由于没有服装和首饰而引起的恼怒和愁苦,她在女朋友那里挑选首饰时所表现的犹豫和高兴,她在晚会上的满足和兴奋,她离开舞会时的紧张和匆忙等等,都作了细致的描绘。这些描绘,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选自《外国文学讲读》邵鹏健编著)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二:情节与性格
我们分析小说的情节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不是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就情节来说,它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就人物性格来说,它是通过情节而获得具体的显现,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
首先,性格决定情节的发展。从高尔基给情节所下的定义(见“之五”)里,不难看出,情节本身就是一定性格的人物间发生不同关系,就会造成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一种必然结果,因而也会产生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特定情节。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的情节构成就是如此。诸葛亮在司马懿大军压境的严重情况下,估计到进行抵抗或是弃城出走都没有出路,便下令打开四面城门,由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自己登上城楼操琴,以待敌军。面对诸葛亮虚设的空城,司马懿为什么不敢闯入呢?司马懿认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天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诸葛亮对此事的议论是:“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敌对斗争的双方,彼此互有了解。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的伏兵之计,那么他是不会退兵的。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不会冒险用空城之计,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从产生出来。由此可知,空城计的情节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所以说,情节因人物活动而产生,人物性格因情节的发展而显现。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
其次,情节也反过来影响人物性格的发展。因为情节既然是客观存在的事件,那么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就不能不发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林冲如果不受到高俅的一再迫害,就不会参加农民起义。所谓“逼上梁山”,就是说明了外在的环境对林冲性格的影响,说明了情节是促成人物性格发展的客观条件。总之,情节既表现着性格,又影响着性格的发展。情节的任务是把人物安排在让他有可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性格的情境中。因此,一切优秀作品无不精心选择和安排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