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下次《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04-26

七年级历史下次《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次《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案分析北师大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次《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第十四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案示例
课程标准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要求:
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观看《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片断学习蒙古的统一;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通过学习本课,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重点: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
做一个小调查:统计班级学生民族情况。
得出结论:汉族占绝大多数。
中国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一直占有人口的绝大多数(90%以上),封建帝王汉族居多,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千古留名的却也不少,比如……(学生可以说出很多,包括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统治中国的。
学习探讨的过程:
一、探究蒙古统一的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利用投影或在黑板上写出。
⑴13世纪的蒙古人民是怎样生活的?
⑵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⑶文天祥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从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观看材料,思考讨论:(给出以下材料)
材料(1):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材料(2):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有关成吉思汗征伐南宋的一些片段。
材料(3):《过零下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结合材料,阅读相关课文,分组讨论上述问题。
解决问题:
先请各组代表回答,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与解释。
3.提出新问题:
自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几十年来征战不断,你怎样看待这些战争?目前世界上局部战争不断,你又怎样看待这些战争?(留作课后思考)
二、探究元帝国的统治政策:
1、教师提出问题:
元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时候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如果你是元朝统治者,你打算怎样来管理?
忽必烈都采取了哪些重要的统治政策?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个?哪些政策对国家的发展有利、哪些不利?
“回族”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观察、阅读,思考问题:(给出以下材料)
材料(1):《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元朝疆域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材料(2):行省制度――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北、山西、山东。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当时共设有十个省,分别称为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和湖广。那时的行省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现在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西等省名称未变。分别称为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和湖广。最初这些行省是作为军事机构设立的,忽必烈灭南宋以后才逐渐把它们固定下来,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其中个别行省是在忽必烈死后设立的。元政府通过向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在云南、岭北。辽阳设置行中书省,促进了祖国边疆的开发。元政府还把台湾、西藏置于中央的管辖之下,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
材料(3):蒙古初入中原时的农业政策――蒙古人进入中原的初期,依据自己的生活习俗,认为中原地区人民的生产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应该把土地完全闲置起来,作为牧场。
3、解决问题:
先请学生回答,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解释。
三、知识点总结: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行省制度;重农政策;人分四等。

相关知识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学案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班级:姓名:学号: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了解元朝的统一和忽必烈的改革措施。
2、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5-79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杰出首领。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最高首领,尊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蒙古政权实行_______________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成吉思汗时,创制了___________。
3、1271年,成吉思汗的继任者__________(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_________。
4、忽必烈的改革: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_________。中央设_________,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____________,派遣官吏,征收赋税;②推行___________。下令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_________。还命令司农司编写_________________。影响: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元朝统治带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因素,表现在蒙古贵族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分化政策),把各族人分为___________,以达到______________的目的。
6、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______。
(请列出要点)
1、你如何看待蒙古的西征?

2、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教案


课题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内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敦煌文物外流和保护敦煌建议的交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教学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插图《飞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演示答案)1、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黄金时期”。2、唐诗无论在,和艺术成就主面都是以住任何时期的诗歌所不能相比的。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和。3、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称为“”。4、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他亲历了唐朝的变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的诗作,后人称之为“”,称他的诗为“”。5、唐朝时期乐舞十分发达,涌现出许多成就裴然的音乐家。相传,唐太宗创作的《》和唐玄宗创作的《》就很有名。6、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窑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为主。体验历史,深入理解知识多媒体出示(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1、:唐诗欣赏,感悟历史。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请回答有关问题:(1)、同学们,我们刚才诵读的诗分别是谁写的?知道为什么选择他们的诗来欣赏吗?(2)、通过诵读他们的诗,你能体会诗人作诗的情感分别是怎样的?造成他们诗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由此你认为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有什么联系吗?(4)、本课我们所了解的唐诗仅仅是冰山一角,《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人和近5万首诗。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唐诗如此繁荣?2、时空连线,体验历史(通过观看唐朝乐舞的视频,感受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通过《莫高窟》视频和资料的观看及讨论,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神韵以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唐朝不仅文学成就斐然,其艺术成就也闻名遐迩。随着时空隧道,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开元的唐朝,去领略其艺术的风采吧!(1)、假如你是导游,你将介绍唐朝哪些有特色的艺术成就?分别要到什么地方?(2)、作为一名导游,给我们这些游客准备了怎样的解说词?(分组准备)(3)、通过这次旅游之行,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了解到莫高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莫高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及人为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坏,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你会向政府或游人提出怎样的合理建议或忠告呢?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北师大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北师大版

第17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单元章节第三单元课题第17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时间:第周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了解清初评定准葛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册封打来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进行多伦会盟,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史实。
列举清初为巩固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的措施。
认识清初民族政策恩威并施、刚柔并济的特点。过程
方法收集历史上中央政权加强对台湾、西藏和新疆地区管辖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识读“清朝疆域图”,嘉禾课文内容,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深对台湾、西藏和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的认识。教学重点平定准葛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多伦会盟和修健避暑山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所涉及的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比较难。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小组讨论法;5.启发深入法6.情景导入法;7.实验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源%库第17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学生活动教师个性教案教




计一、导入新课:
从幻灯片“清朝前期疆域图”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加深印象,从而对清朝初期的疆域和民族关系有所了解。具体引导学生指图说明清朝疆域的四至以及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位置。
二、新课讲解:
1.平定准葛尔部、回族贵族叛乱
(1)请学生分析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的必要性,然后指图讲解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的简单过程。教师指出,准葛尔部是蒙古族的一支,自葛尔丹上台后,表面上臣服于清朝,实际上是不断侵犯周边各部,企图统一蒙古,然后联合沙俄,妄想攻打北京,康熙听闻后,马上做好准备,起驾亲征。请学生讲康熙亲征,打败噶尔丹的故事——乌兰布通战役,清军击溃“驼城”。
(2)教师指出,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旧称回教)和卓是对伊斯兰教上层的称呼,说明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请学生讲述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简单经过:乾隆时,天山以南的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祸及当地人民。清政府招降不成,调兵平定了叛乱,而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清政府能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强调清政府注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终于平定了叛乱。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乾隆,在平定叛乱后会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后来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和参赞大臣管辖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驻藏大臣
(1)请同学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历史上西藏地区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应引导学生复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属宣政院管辖。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教师结合本课后的材料阅读讲解: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许多派,其中的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是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最高的两位领袖。请同学思考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从而使学生能通过史料理解清政府的对藏政策。那么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3)请同学看书后总结:一是清政府确定了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从此,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二是清政府设置的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从而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讲解:册封指皇帝向臣下封爵时,将宣读授给爵位的称号的册文、印玺一起给被封者。结合课件,教师讲解具体事件包括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和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②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③“金瓶挚签”制度的确立,使清政府紧紧握住达赖和班禅继承人的确定权。
教师提问“这些措施对西藏而言产生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关于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其他地区的管辖,可让学生在“清朝前期疆域图”上找出伊犁、乌里雅苏台、盛京、黑龙江、吉林等位置,并由教师做简单介绍。
3.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大屏幕显示有关图片后,说明: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都与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有关。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清前期的统治者,在坚决镇压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叛乱的同时,你还会采取哪些政策?(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后进一步提问:你能举出历史上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的先例吗?
请学生看书后明确:(1)清前期,清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笼络政策有哪些方式?(2)清朝为什么要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有人说这是康熙贪图享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3)综上所述,你认为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明确“外八庙和避暑山庄”是清朝第二政治中心。利用“清朝疆域图”,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讨论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恩威并用,刚柔并济。
之后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理解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提示学生要联系这一单元前面几课的内容来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
三、教师小结:
1.梳理知识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深对台湾、西藏和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的认识。
四、反馈练习:
1.幻灯片练习
2.练习册《优化设计》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17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平定准葛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平定准葛尔部:葛尔丹,联合沙俄
(1)乌兰布通战役:1690,康熙,驼城
平定回部叛乱——大小和卓兄弟
回部: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时间:18世纪中期
作用: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清政府管理新疆和西北地区
伊犁(新疆)、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将军
西北地区:参赞大臣,兼管军务和民政
驻藏大臣
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顺治;康熙
驻藏大臣:1727,中央驻藏代表
职权变化: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官吏任免、行政、财政、军事、涉外事务

乾隆:金瓶挚签:金奔巴瓶——决定达赖、班禅的人选
3.作用:(1)稳定了西藏政局;
(2)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多伦会盟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民族政策(特点):恩威并重、刚柔并济
1.齐读课文。

2.看图观察。

教学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