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复习学案人教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复习学案人教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复习学案人教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复习学案人教版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翻译: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着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简介: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背景:

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

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

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

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走下来

8.常从容淡静 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 辟: 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10.其牙机巧制 牙: 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11.覆盖周密无际 周密: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12.振声激扬 激扬 古义:声音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3.中有都柱 都: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篆文:古义:篆,篆文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 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 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善:同上。

妙尽璇机之正 

1.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2.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皆共目之目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一词多义

①观太学(游历)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一类人)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⑦工欲善其事。(使动用法使...做好)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③从此替爷征(v.远行,走远路)

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⑤岁征民间(征收)

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求学)

⑦旁征博引(寻求)

⑧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征收)

①连辟公府不就(任职)

②金就砺则利(接近)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乘,登上)

④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拨动)

②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发动)

③舜发于畎之中(发迹,兴起)

④发图,图穷匕首见(展开)

⑤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⑥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⑦野芳发而幽香(散发)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力)

②以精铜铸成(精炼)

③食不厌精(精制)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和天下(精锐)

⑤殚精竭虑(精力)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安置)

②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施行)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

①施关发机(机关)

②天子以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③距关,勿内诸侯(函谷关)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机械)

②衡善机巧(精密机械设备之类)

③其牙机巧制(机件)

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会)

⑤此子机变(机智灵活)

⑥日理万机(事务)

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②察纳雅言(正确)

③明经义谙雅故()

④闻弦歌而知雅意(隐含)

⑤附庸风雅(泛指诗歌)

①连辟公府不就(官府)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鲁庄公)

③便可白公姥()

④邪曲之害公也(公道)

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官府专门)

⑥公然抱茅入竹去(明目张胆)

⑦公私之积,犹可哀痛(是公家的,这里指国家)

⑧脚着谢公屐()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省略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③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语“张衡”)

(5)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在这个器皿上又用小篆所写的子和山龟鸟兽的图纹来装饰)

练习题: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3.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相关阅读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

《张衡传》的教学,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师心中要有自读课的“灵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奉行的宗旨绝不是“全盘授与”,而应立足于“相机诱导”,始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其才智”,“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教读课不例外,自读课更加如此。教师的这种认识如何才能变成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就自读课而言,教师引导学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自读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就成为自读课的“灵魂”。

二、教给方法,养成习惯,要打“阵地战”和“持久战”

《张衡传》的教学主要从确定自读目标、指点自读门径、授以自读方法三个方面来部署的。

1.确定自读目标

阅读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能力训练过程,它不同于日常的消遣式的读书。因此,必须通过自读课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阅读须有的(目标)的观念。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借助“自读提示”来确定学习目标,而没有代庖,意在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同时,从确定自学目标的需要出发,教师对“自学提示”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文体知识、文言词句三个方面作定向思考,以全面认识目标。在学生归纳出自学目标之后,再用小黑板展示目标,以强化目标意识,并作为全部自读过程的“航标”。

2.指点自读门径

阅读一篇文章从哪儿入手,第一步做哪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习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是阅读一篇文章的起始步骤和基础工作,是培养自学方法和习惯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了两点。第一,落实读的要求,选择读的方法。通读课文时,提出读的要求,诸如音准、句读、语脉等,同时注意读的良性分布。先试读,调查学生初读课文的语感程度,进行“火力侦察”;再散读(自己读),便于学生自我体验,有利于整体感知。第二,从增强整体感知效果考虑,采用了先填表、后表述的活动方式。学生先梳理课文内容,完成“张衡一生的成就”的填表,再口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经过这一填一说,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落在了实处,由此引导学生登上了自读的第一个台阶。自然,对于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整体感知的活动方式可以不同,但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考虑,指点读书门径这一步是绝不可少的。

3.授以自读方法

自读方法的传授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重点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掌握自读方法。

一是结合语境,辨词析句。选择各段中的重点词语训练学生作注理解,抓住关键句子指导学生分析体会。这种训练贯穿于研读的始终。学生平时也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道理,但多是空泛的认识,只有经过实际训练,才能有真切的体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准确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关键句子的作用,是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课堂活动可以看出,学生无论是给词语作注还是研读关键句子,常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方法的掌握就有了牢固的基础。

二是讨论交流,评价表达。讨论交流是自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教师不断设疑提问,启发学生发表见解,有利于开阔视野,多向交流,共同提高。其作用还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读书,个人钻研是必要的,但不可忽视同学间的交流、切磋;阅读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获得了成果,都体现在表达之中,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就意味着阅读没有完成。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张衡,是检验阅读效果的较高层次的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具备这种能力。课外布置写读后感,则是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巩固阅读成果的迁移训练。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虽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但还需进一步拓展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2、难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积累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

理解古代专有名词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朱翠芝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2、学习难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知识链接】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二)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他最知己的朋友崔瑗曾说他“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这种概括和全面的赞誉并不过分。

据历史记载和留存下来的作品来看,他在文学方面实在是有很高的水平又异常勤奋。他善于写诗、赋、文、铭、赞、诰、诔、书、疏等各体韵散文辞,尤其他写的诗、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继承了西汉以来的传统,又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文学成就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使他成为两汉文学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家。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三)文化常识梳理

1、古代官员的升迁:

(1)举孝廉不行——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4)累召不应——召见,召聘

(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再转复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指官职调动

补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2、特殊称谓:

(1)游于三辅——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3)上书乞骸骨——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4)又多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左边是贫民居住,称“闾左”

3、文学常识:

①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②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③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④四史及其作者、体例:

《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

⑤《两都赋》和《二京赋》:

《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

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学习过程】

一、自主积累,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1、文化常识梳理:

①四书:

②五经:

③六艺:(学问和技能)

④四史: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

(3)傍行八道()(5)一时收禽()

(6)尊则振龙()

3.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2)不好交接俗人(古义:;今义:)

(3)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

(4)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今义:)

(6)中有都柱(古义:;今义:)

(7)覆盖周密无际(古义:;今义:)

(8)寻其方面(古义:;今义:)

(9)衡下车(古义:;今义:)

(10)上下肃然(古义:;今义:)

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作解释:

(1)衡少善属文()(2)时天下承平日久()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4)妙尽璇机之正()()

(5)皆共目之()(6)又多豪右()

5、翻译句子,注意各句中包含的语法现象。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二、诵读课文,初识张衡

1、全文共六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除传中介绍的事迹外,同学们对张衡还有哪些了解?
三、研读课文,再识张衡

1、张衡为什么会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

2、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四、重点概括,三识张衡

第4段不到200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2、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在第5、6段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学习反思】

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活动与探究】

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活动2【讲授】讲练

课堂提问、点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活动3【活动】诵读课文,初识张衡

1、全文共六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2、除传中介绍的事迹外,同学们对张衡还有哪些了解?

活动4【练习】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作解释:

(1)衡少善属文()(2)时天下承平日久()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4)妙尽璇机之正()()

(5)皆共目之()(6)又多豪右()

4.2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评论(0)学时重点

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评论(0)学时难点

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活动活动1【练习】随堂练习
【学习过程】
一、自主积累,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1、文化常识梳理:
①四书:
②五经:
③六艺:(学问和技能)
④四史: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
(3)傍行八道()(5)一时收禽()
(6)尊则振龙()
3.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2)不好交接俗人(古义:;今义:)
(3)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
(4)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今义:)
(6)中有都柱(古义:;今义:)
(7)覆盖周密无际(古义:;今义:)
(8)寻其方面(古义:;今义:)
(9)衡下车(古义:;今义:)
(10)上下肃然(古义:;今义:)
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作解释:
(1)衡少善属文()(2)时天下承平日久()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4)妙尽璇机之正()()
(5)皆共目之()(6)又多豪右()
5、翻译句子,注意各句中包含的语法现象。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活动2【测试】思考与小组测试
三、研读课文,再识张衡

1、张衡为什么会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

2、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四、重点概括,三识张衡

第4段不到200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2、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在第5、6段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活动3【作业】反思与探究

【学习反思】

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活动与探究】

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人教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习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高二语文《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语文《张衡传》公开课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张衡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
(二)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三)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段(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四)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分析: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五)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六)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七)《张衡传》的原文全面地记叙了张衡在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的成就,选作课文时删节较多。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
分析:原文比较多的篇幅收录了张衡的文学创作,节选时都略去了;“永和四年卒”之后还有:“著《周官训诂》,……凡三十二篇。”综合介绍张衡的著作和学术上的成就,节选时也略去了,使第5自然段突出了张衡政治上的表现。而原文中有一些政治经历,因关系较小,也略去了。在写到他的为人时,详写了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了“上书乞骸骨”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节选时又删去了原在第4、5自然段之间,不敢与阉党斗争以及明哲保身等表现的文字。可见,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织的。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在重点写他的科学成就时,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地动仪时,除了具体记述机构、作用以显示其不平常的科学才能外,还生动描摹了地动仪的形状雕饰,使所写事物更为形象;对地动仪不仅写了它的“静态”,还写了它的“动态”,不仅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一语概述了它的灵验,还用“地震陇西”这一典型事例证明它的神妙。由于剪裁恰当,详略适宜,使人对他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政治表现和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而对他首创的地动仪则印象更为突出鲜明。
(八)本文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写得那么具体细致、清晰扼要,还由于作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深入理解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这一内容,可作为基础好一点的班级进一步探讨之用。)
分析:大体上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即第一句,点明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和名称。
第二层“以精铜铸成……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构造写得井然有序:先写材料,再从大小、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使读者既看到地动仪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内中的机构。这是具体事物说明的关键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说明的顺序。这可算是地动仪的“静态”。
第三层“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或者说是它的“动态”吧。这里用“振”、“吐”、“衔”几个动词准确、连贯,说明都柱、龙首、铜丸、蟾蜍的报震功能的灵敏,却只用了十三个字的一个假设复句,“振声激扬……”是说功能的自动。“虽一龙发机……”一句说明地动仪八道机关的报震功能的准确。唯其功能灵敏、自动、准确,而且从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称赞。功能,是具体事物说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构造,要写得条理清楚、具体精确,功能,要写得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第四层“尝一龙机发……所从方起”,写地动仪的验证。这看似设下的波澜,以显示“合契若神”的效果,点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实际更可使读者领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意义,即从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观察地震的科学仪器。
总之,这段文字除开头的时间与名称之外,是从地动仪的外形、构造、功能和验证几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值得好好学习。
(九)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合课题注释概述文化常识。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乐羊子妻》,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二)指导自读。
1.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自读提示”第二小节已作了说明。自读课文时,要对照提示想一想,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刻苦钻研的精神表现在哪里?他在文学上、科学上的成就是什么?政治上的作为怎么样?自读时要适当圈点勾画。
2.本文叙事按时间顺序写,而且详略得当。课文是怎样按时间顺序的?写得最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文语言质朴简练。试举例说明。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自读作业(除翻译外,可直接做在书上):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以精铜铸成()
3.“思考和练习”二。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讨论自读疑难问题。
(五)同桌互相批改自读作业。
自读作业参考答案:
1.①sh4o②h4o③l7i④z3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略)
4.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六)根据自读作业情况,对以上语法现象进行小结。
(七)自读、理解“思考和练习”三至五。
(八)检查自读理解情况。提问: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2.张衡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课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3.课文的语言质朴简练,你是怎样体会的?
4.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九)翻译课文第4自然段。
(十)小结。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二)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34岁为郎中,后又作过尚书郎。太史令、侍中、河间相一类的官。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几次,历时数年,掌管天象观测。写有著名天文著作《灵宪》和《算罔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他用肉眼观测星星,制成星图。当时他观察到星星有2500多颗(现代天文学用肉眼能看到3000颗左右)。汉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曾上疏要求禁绝当时流行的图谶迷信。任侍中期间,遭受宦官谗毁,遂作《思玄赋》以宣情述志。59岁离京任河间相,在职之年,“郡中大治,称为政理”。以后又征召为尚书,不久即去世,终年62岁。有《张河间集》存世。
张衡勤敏朴实。崔瑗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体性温良,仁爱笃密,与世无伤”。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里说他是“约己博艺,无坚不钻”,“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他的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一首七言诗。在它以前,《诗经》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汉代韵文七言句逐渐增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以这首诗为最早。他也研究过地理学,绘出一幅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图记》卷四里又把他列为后汉时期六大名画家之一,在数学方面,他对圆周率也很有
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碑题词)
(摘自沈祺文)
(三)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摘自《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四)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矜的情绪。(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直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分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作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驾认为他的才华出众,屡次召聘(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气象、历法诸科学问,精妙而透辟地研究出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成浑天仪,著有《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明了。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调动官职,又任太史令之职。张衡不羡慕当代(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从他离开太史令这一官职,五年之后又恢复原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他)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种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成的,直径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间隆起,形状像酒尊,(外面)用篆书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起来。里面有一根总的铜柱,铜柱的旁边延伸出八条槽道,并装置枢纽,用来发动机件,(仪器的)外面雕有八条铜龙,每个龙头上都衔着一个铜球,龙头下面又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正可接住铜球。(那些)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都隐藏在“酒尊”中,覆盖严密,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了地震,“酒尊”就震动着铜龙,机件拨动,(龙头)吐出铜球,蛤蟆衔住它。振动的声音清脆响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虽然一条铜龙拨动机件,而另外七个龙头不动,循着龙头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实际情况来验证它,完全附合,灵验如神。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曾有一次,一个龙头机件拨动了,而(人们)没有感觉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不灵验。过了几天,驿使来到,果然在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叹服它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记载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一上任就树立(自己的)威信与尊严,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国政治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朝廷却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62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

Copyright©2006-2022 88教案网 jab88.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5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