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括号》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括号》数学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括号》数学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括号》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2、在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6×4+2865-25+4012×5÷6172-42×324×3+32×5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四种运算叫四则混合运算。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在算式里有括号,又按什么顺序计算昵?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教学例4
1、教师出示教材第9页例4的算式:96÷12+4×2。
(1)观察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指名板演:

96÷12+4×2
=8+8
=16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应该怎么办?
教师适时介绍:可以利用小括号改变运算的顺序。
启发学生思考:只要在算式中加上一个小括号,就可以满足要求,即:wWW.JaB88.COm

96÷(12+4)×2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96÷(12+4)×2
=96÷16×2
=6×2
=12
师:在这个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
(4)介绍中括号的知识。
教师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及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
(5)学习计算带有中括号的算式。
出示算式:96÷[(12+4)×2]。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指名板书
96÷[(12+4)×2]
=96÷[16×2]
=96÷32
=3
(6)对比中强化认识。
比较96÷12+4×2、96÷(12+4)×2和96÷[(12+4)×2]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是运算的顺序不同,导致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教师强调: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试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第二环节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5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一共有30人要租船游玩,每艘小船20元,可以坐4人;每艘大船35元,可以坐6人。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租船最省钱?
2、分析与解答。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与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后进行反馈
(1)方案一: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需要租8只小船,共花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
30÷6=5(只)35×5=175(元)
需要租5只大船,共花175元。
师:在这两种方案中,方案一更省钱。同学们想一想,方案一中的租船方案是否还能进行优化更加省钱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方案一中,全租小船,有一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可以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条大船,这样更省钱。(3)方案三:组合租船。
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们是先假设全部都租小船或大船,然后再进行调整,保
证每艘船都不留空位,还要考虑每艘船的租金。
本题中,因为每艘小船的个人平均租金是20÷4=5(元),而每艘大船的个人平均租金是35÷6≈6(元),所以尽量租小船,这样会更省钱。
三、巩固发散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5×[(470-320)÷15][35+(62-15)]×32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完成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评价反馈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生交流后明确: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租船
(1)方案一: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30÷6=5(只)35×5=175(元)
(3)方案三:组合租船。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延伸阅读

《亿有多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亿有多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方法,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具体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情景,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优良品质,进一步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学习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学习准备

⑴、学生:课前使用计算机查找相关资料、计算器、大米、纸张。

⑵、教师:课件、作业本、秒表、电子秤、活动统计表。

二、学习评价设计

1、依据数、看、读等环节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师生问答,生生对话交流,依据学生反映,评价学生对大数的感知。

2、设置讨论操作活动,依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据解决问题、读一读和信息回归等多个环节,学生感受“节约,环保”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大数的生活价值。

三、学习过程设计

㈠、阅读资料,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一组资料,学生阅读。【设计意图:网络资源,初步了解一亿】

师:那一亿究竟有多大呢?(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1亿是10个一千万,100个一百万,1000个十万,10000个一万。)

师: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研究,去感受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亿有多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凸显生活实际,从最常见的生活信息出发,力图带领学生不断向更深一层探索。】

㈡、数一数,从时间中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同学们,你们数过数么?数1亿个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学生大胆估计,教师记录。)

2、师: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计算出数“一部分”本子的时间,再由部分推算出数一亿个本子的时间。【设计意图:初步渗透“推算”的思想。】

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可以先计算出数50个本子或100个本子的时间。)继续追问:为什么不选17本、23本来数呢?

启发学生说出:为了方便,应该取整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选择小数量是有学问的。】我拜托了我们班两位数学课代表选取20本来测试,为了让差异减少,我们可以算他们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鉴于数得太少,不太精确,数得太多,又太浪费时间,引导学生选择20本试试看。】

3、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数20本作业本的时间推算出数1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完成表格)

20(本)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00

(18)秒9090090009000090000000

(90000000)÷60=()分()÷60=()时

()÷24≈()天()÷365≈()年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借助计算器推算出:一亿个作业本需要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数将近3年的时间,并发表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实验、推理、对照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从时间上感受一亿的大小,以促进目标1的达成。】

(三)小组探究活动(二选一)

叠一叠,从高度中感受一亿的大小。

资料:株洲神农塔(株洲电视塔),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株洲市,高293米,海拔365米,钢结构带旅游的多功能综合电视塔。目前在国内主要的电视塔高度排名第13位,全球排名32位。

1、株洲神农塔的高度为293米,一亿张纸叠起来的高度会有它高吗?(学生大胆猜测。)如果有的话,一亿张纸叠起来有几个株洲神农塔的高度?

2、参照活动要求进行小组活动。(填写活动表格)

株洲神农塔高293米,1亿张纸厚度大约相当于()个株洲神农塔的高度。

3、小组代表反馈推算结果。

4、对比之前的猜想,学生谈感受。

称一称,从重量感受一亿的大小。

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立刻奏报皇帝,皇帝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他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

你知道1亿粒大米有多少吗?(学生大胆猜测)

学生动手数一部分米称一称,然后再计算。

100粒大米,大约重()克

1000(粒)10000100000000

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1亿粒大米可以供一个人吃()天,约()年。

【设计意图:动手数、称,让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一亿的感受尽在不言中,从而促进目标1的达成。】

(四)解决问题。

1.清水塘学校大约有1800名学生,如果1名学生每年使用20个作业本,我校一年共使用()本。那么1亿个作业本够我们全校学生用上大约()年。

【设计意图:针对这一亿个作业本的作用进行延伸,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感知加深,进一步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以促进目标1的达成。】

2.全国现在大约有1亿名在校小学生,如果每个小学生每天节约1角钱,那么每天就能节约()角,相当于()元。

如果500元可以帮助一名贫困儿童完成一年的学业,那么全国小学生每天节约下来的钱就可以帮助()名贫困儿童完成一年学业!

【设计意图:针对这一亿枚硬币的意义进行延伸,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感知加深,进一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以促进目标3的达成。】

㈤、读一读,从生活中感受一亿的大小。

1、一本新华字典约有66万个字,152本字典所包含的总字数才够1亿个字。

2、亚洲严重缺水,有8亿人的饮用水达不到卫生标准。20年后,全世界缺水人口可能达到30亿。

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每月消耗26亿双一次性筷子。

4、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的赤道3圈半(地球赤道40000000米)

5、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在感受该知识生活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优良品质。互相阅读课前资料,进行信息交流,整个环节采用交流性评价方式以促进目标3的达成。】

(六)、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感受了一亿很大。

2、学会了推算的数学方法。

3、树立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检测本节课对三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更好的反思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2--83页例1--例2.

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旨在让学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发展空间观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教学策略:演示法、观察法和探究法,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切身体验“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格纸。
学生:学生练习题、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谈话激趣

1.课前交流:(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你们四年级的同学吗?是四一班的吗?是我们年级最棒的吗?是课堂上最愿意动脑的吗?是最善于观察的吗?(设计意图:从轻松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善于观察的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读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课件出示反的课题)

3.请同学们做动作,帮老师把课题摆正。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有趣的导入情境,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轴

对称的情景中。

二、联系生活,总结概念
1.观察图形。(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

思考: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的吗?你是怎样发现这一特点的?(生:观察出来的)

用眼睛直接观察会不会出现偏差?你能想办法进行验证吗?(学生拿出学具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并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边演示边汇报,教师强调“对折”,“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2.总结概念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观察折痕: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他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自然的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慢慢完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朗读一遍

4.画一画(长方形、正方形、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在数学纸上画出图案的对成轴。(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再次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是直线的理解,展示学生作品时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来画。

5.出示格桑花,与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观察摘掉花瓣的格桑花,并说出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

设计意图:出示我校的校花格桑花,让所学知识生动的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三、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性质。

1.出示树叶红点图

学生找一找,红点与哪个点是一对对应点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有趣的红点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无形中渗透对应点的知识。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投影仪出示教材82页例一)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它是轴对称图形;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学生自主探究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用数方格的方法去再次判定是否成轴对称,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3.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电子白板画出教材83页例2)

(1)提示:根据特点,怎样画准确还节省时间,同桌交流后再画

(2)学生汇报:左右两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画图时,只要找到左边图形中几个转折位置的关键点的对应点,再把各个点顺次连起来。

4.根据学生汇报利用白板中的数学工具作图。

5.总结画法:找关键点---描对称点----顺次连线

6.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注重了学生个性画法的交流与评议,在评议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飞机起飞画面、生活中的美丽的轴对称图。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整理,梳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

六、实践操作,深化思维。

课后请大家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法:找关键点---描对称点----顺次连线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人教版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人教版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人教版教案

《轴对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2页—8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在二年级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教材先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例1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等活动,探索发现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例2是在方格纸上利用例1的知识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核心能力

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利用特征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观察、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按照步骤把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

3.经历探索、操作发现特征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四)学习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五)配套资源

课时作业、直尺、方格纸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动手剪一些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请同学给大家介绍课前剪的轴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引出课题

师: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设计意图:在课题引入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问题探究

(1)课件出示例1

师: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如果沿着对称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预设)生:中间这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A点会与Aˊ重合。

师: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ˊ重合。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称点。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称点吗?

学生上台对着课件指出。

(2)自主探究

师:认识了对称点,现在请独立完成作业纸上的几个问题。

①点A和点Aˊ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称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②请你再找出几组对称点,分别数一数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你有什么发现?

④如何说明你的发现是正确的?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的结论。

②其它学生互相补充。

③教师小结:通过刚才找一找、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特征: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图形的方格数相等。因为,沿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相对应的点和线段也一定完全重合。

(4)连接每组对称点,看看连线和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师:独立完成后,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的发现。

小组展示汇报,师生小结:

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补全一个不完整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由个人思考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交流这样的完整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总结能力。】

(2)课件出示例2

先想象一下,这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要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可以利用对称点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在思考的基础上,学生用铅笔试画。

在交流画法的过程中,师生小结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

①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②数出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也可以简要概述为: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3.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2)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3)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掌握情况,进一步熟悉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4.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生:我学会了怎样补全轴对称图形:

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三)课时作业

1.课后练习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