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别挤啦》教学实录

小学啦啦操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4

《别挤啦》教学实录。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挤啦》教学实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歌内容,使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JaB88.cOM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别挤的含义,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挤,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身做过的挤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板书别啦,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背景铺垫。

1、师: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狄更斯。

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

师:老师还查找到了比较详细一点的有关狄更斯的资料,你们读一读。

生自由读: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他的语言质朴、生动,表现力惊人。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等等。马克思把他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

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有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学习诗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写作用意.)

3、师:你认为狄更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答略

三、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能把这首诗歌读正确、流利吗?先自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师:抽生分小节朗读,并给予及时的评价。

师:齐读诗歌

师小结:短短的时间,同学们就能把这首诗读正确、流利,甚至有的同学还能读出自己的语气,读得声情并茂,真不错!

四、深入研究。

师:如果你们能细心品味这首诗歌,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请同学们细细的品读这首诗,边读边圈画,可以动手写一写批注。如果有疑问可以由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生品读诗歌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第一小节。

1、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生1、你指的是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生2、挤的意思是不道德的行为。

生3、我知道容纳的意思。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

生4、

2、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

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生: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可能是指思想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要。

师:出示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这里没有()之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

3、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生:你可以尽情地追求,指的是自己想要的一切。

师:出示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我要尽情地追求,我在()中追求()。

师:自由的天地里,我们都在尽情地追求,享受这份尽情的快乐,然而,如果别人的追求伤害了你,你还会快乐吗?如果你的追求也伤害了别人,别人还会快乐吗?

4、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能侵犯别人的权利。不能让别人感受到压抑。

师:我们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应当如何保证不使别人受到压抑?

师:出示留白练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规则与道德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

当我(

)

时,我()

师:狄更斯的这首诗来自生活。请同学们用心朗读第一节的每句诗,用只有才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

生读诗歌第一小节交流。

(只有保证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才能自由追求最好的一切。狄更斯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

师:诗歌的第一小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朗读的时候应该胸怀宽广语气是告诫的语气。)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是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挤伤了别人的脚,也挤走了自己的文明;长长的队伍中,我们挤出了自己的位置,也挤走了别人的尊重。狄更斯先生高喊不要挤,究竟是不要挤走什么?

生汇报交流第二小节。

生1、不要把善良从内心深处挤走,

生2、不要把道德从内心深处挤走,

生3、不要把良知从内心深处挤走,

生4、不要让丑恶挤进心灵,

师:丑恶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丑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猜测、妒嫉等不良心理,丑恶心态。

师:请同学们用心朗读第二节的每句诗,用只要就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

生:只要善良、严防丑恶、要有道德、要做好事,要对每一天负责就能问心无愧。

师:面对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你问心无愧过吗?

生自由说(若无愧,则赞扬。若有愧,人无完人,谁能无过,改了就是好样的。

师:把第二节诗中的你换成我齐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问心无愧。

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狄更斯不仅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行为,还希望世界上的人们真、善、美,能和谐相处。

师:世界这么大,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还要一再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

(照应开头和题目,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五、概括中心

师:齐读这首诗歌,想一想作者通过本诗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启发人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相处。

师:丁丁和冬冬学习这首诗歌时有了他们不同的发现,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默读我的视角。填写自己的阅读视角。

(生填写自己的阅读视角)

六、总结升华

师:这是一首能让人的心灵受到洗涤的诗歌,它表现了狄更斯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的一切,追求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首诗歌,让我们的心灵也受到洗涤和净化。

(生齐读)

七:作业超市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仿写第二小节

延伸阅读

别挤啦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挤啦”,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别挤啦》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以诗歌的形式来告诉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人间才会更美好。这首诗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也是被翻译成中文的诗歌,因此在语言、韵律上都与中文诗歌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全文的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读起来也显得朗朗上口,是一篇学生喜欢朗读的文章。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文中的语句内容表达得有些抽象,与《体育颂》那篇课文的内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介于他们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有限,因此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旁征博引地理解这些语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用身边的事例丰富对文中语言的理解,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别挤啦》以诗歌的形式通过说别挤来告诉人们屏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人间才会更美好.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说文中的挤和你怎么理解.通过交流得出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 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2.联系实际说说挤的现象.你见过生活中的你吗?学生通过交流生活中存在的不道德的行为来领悟人应该礼让,和平共处.

3讨论: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作者的呼吁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作者希望人们屏弃不道德的行为,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地相处.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反思《别挤啦》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上一堂实在的有收获的公开课,千万不能演课。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得太窄、太死,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要给自己的教学设计留出空白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生对于这些 空白的补充,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其结果也是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的,它只靠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自主生成。这个空白也就是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生成的教学资源。

第二,做一节公开课,我们都要比平常上课付出更多。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目的。而我又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不能有意识地加强自己欠缺的某一方面,就不能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呢?

让课堂活起来,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心胸宽广、乐观向上的气质;需要教师具有自尊、自信的精神;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需要教师具有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着一张张渴求知识的眼睛,为人师的我,在深深地思考:我能给孩子们什么?我不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糟蹋活着的生命,所以我惟有力求让我的课堂活起来!经过《别挤啦》这一课的教学,我更加理解了让课堂活起来的真正内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练习题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做题有助于同学们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我们提供了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练习题,希望大家在课后复习时使用,同时祝大家学习进步。

一、给加点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们不应该被繁琐的小事压抑(yì

yáng)到喘不过气来。

2.他压(yāyà)根儿就不知道这件事的缘由。

3.我们对于肇事逃逸的人深恶(ěwùè)痛绝。

二、选词填空。

严峻严重

1.他的话()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

2.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很()。

鼓励鼓舞

3.我()他勇敢地向老师承认错误。

4.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深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下列对“你应当问心无愧;给别人生的权利,活的余地,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加强竞争意识,但不要损人利己。

B.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当今世界的生存空间已经很拥挤了,我们应当自强自立。

C.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应该礼让、和平共处。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容纳——()敞开——()

尽情——()压抑——()

天要下雨啦



详细介绍:
小兔子在路上一蹦一跳,跑得飞快。
突然,什么东西绊了它一下,它重重地摔倒了。
“对不起!是我挡路了。”
小兔子一看,原来是癞蛤蟆,气得跳起来,骂到:“真该死,你这个丑家伙!”
“对不起!对不起!”癞蛤蟆点头哈腰地道歉。
小兔子气呼呼地走了,在小河边,遇见小鸡,小鸡问:“小兔子,你一脸不高兴,发生什么事了吗?”
小兔子没好气的说:“丑癞蛤蟆,站在路当中,害得我摔了一交。”
“你是说癞蛤蟆站在路当中吗?”小鸡神经兮兮地问。
“是它怎么了。”
小鸡听了,也不说什么,飞快地向家里跑去。小兔子也稀里糊涂地跟着它跑。
跑过一个山谷,一片树林,到了小鸡的家。小鸡一头钻进去,转身刚要关门,小兔子也一头闯了进来。
“你,你来干什么?”小鸡喘着气问。
“问你呀,你为什么要跑?”
“你不知道天可能要下雨了吗?”
“天要下雨?”小兔子抬头看看天,“天不像要下雨的样子啊?”
原来,小鸡是根据癞蛤蟆站在路当中这件事,猜想天可能要下雨。癞蛤蟆除了肺呼吸以外,还要依靠皮肤来呼吸。白天,如果天气晴朗、气候干燥,皮肤的呼吸就会困难,所以只好躲在洞中,不出来活动。而大雨前,空气的湿度增大,正适合癞蛤蟆皮肤呼吸,所以白天也会跳出洞来活动。

《赵州桥》教学实录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赵州桥》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了《赵州桥》这篇课文的前两节,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桥的?

生:作者是从赵州桥的长、宽和桥的结构来介绍桥的。赵州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

生:作者是从赵州桥的设计是世界建桥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来介绍桥的。因为这么长的桥没有桥墩,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复习不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知识,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运用文字投影片进行口头练习

(1)赵州桥全部用()砌成,下面()桥墩,()一个拱形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又减轻了(),()。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全体学生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个填空内容,我们把既减轻了后面的内容和又减轻了后面的内容位置交换一下(用投影复片将上述两部分内容的位置交换一下)再读一读,想一想:意思变化了没有?

生:意思没有变,说明既又这两部分内容不分先后,先说哪一部分内容都可以。

〔使学生通过读的练习,从语言的实践中来体会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没有讲语法术语。在复习中渗透新知识。这里很巧妙地运用投影复片将既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恰到好处。〕

二、继续讲读课文

师:赵州桥的这种设计是一个创举,这是桥的内在体现坚固。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

师:请大家默读这一节,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生:整个一节是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师: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映出单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出图案中龙的自在的情景。)

生: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映出单片让学生欣赏并根据画面和文中的句子所描绘的内容,同桌进行演示,体会图案中龙的神态。)

生: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映出单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戏字的含义。)

〔运用画面形象、生动的投影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文中有关句子,提出想象和演示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训练,体现了教师备课的精细。〕

师:请同学看这一段内容。

(映出文字投影片,省略号中的内容为活动的薄膜复片。)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

师: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生:这里的冒号是起了提出下文的作用。

生: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和所有的龙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师:说得很好!再请同学看课文中有的有的还有的后面是什么标点?这些标点说明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边看投影边朗读。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教师利用复片,翻出描绘龙的句子让学生朗读。)

〔结合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既使学生了解赵州桥外表的建筑美,又使学生懂得在书面表达中如何正确使用标点。〕

师: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

生: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看看这一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齐读)

生:是按照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

〔在学生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文章结构教学,着眼于培养能力。〕

师: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

生:这是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生:这是在赞美我国历史遗产。因为这座桥是建筑在隋朝,离开今天已有1300多年了。这样古老的大桥,当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学生了解了桥的坚固、美观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桥的美观和坚固?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赞美了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样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体现了加强德育,渗透思想教育的做法,是可取的。〕

(在本课结束前,教师播放了《赵州桥》的录像片。播放前,教师还提示同学在观片中注意哪些内容课文中已经写到了,哪些内容文中还没写到,要看得更仔细。特别要认真听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点评:

吴爱光老师积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材,能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认真备课。擅长于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教学特点:

一、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取得显著效果

吴老师根据《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第二、三节。因此,在第二节教学设计中两次运用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突出了这座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接着在理解第三节时,又运用投影片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通过一幅幅单片的放映,使学生深刻领会赵州桥栏板图案之精美。

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使阅读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操作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了教学要求。

如吴老师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并贯穿在教学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化,有朗读、默读等,每次读都有明确要求。如通过读文字投影片,主要使学生从语言的实践中理解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并以同样的方法,通过文字投影片朗读第三节中有关精美图案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分号的用处。

三、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在本课结束前,吴老师播放《赵州桥》的录像片,以加深印象,并提示学生注意录像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通过教学,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了教育与感染。

总之,看了本课教学实录后,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对发展语言,发展认识,发展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景阳冈》教学实录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景阳冈》教学实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

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根据著名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精彩片断──景阳冈。(板书课题: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你预习的收获吗?指名说)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学生也可以介绍有关武松和景阳冈打虎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这一遍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篇课文有一些词语和我们现在说的话不一样,还保留着一些文言文的色彩,在读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词语要多读几遍,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助。)

2、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请同学把赞扬的字写在黑板上。(勇、猛、智、神、威等)

三、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1、提出研读专题:

你为什么用这个字赞扬武松呢?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武松的这个特点呢?用心读课文(可以标划,也可以写体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告诉大家。

2、学生研读,教师巡回了解自读情况。

3、学生在班内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例举:(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而定)

⑴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况且这酒是透瓶香出门倒。)

两三位学生说后,请同学板书酒量惊人。你由此体会到武松的什么性格?(豪放)

⑵胆量过人:

①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②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③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④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到的。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联系上下文想想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生板书胆量过人。

你对武松的什么性格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倔强)

⑶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

训练读第11自然段:

①生自读第11自然段,要求读出动作词。

②师读大虫,生读武松:

(你和我一起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随机提示情况紧急,武松动作要快、有力)

③(师提示: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同学们可以自由结对练习朗读;

④请同学板书力量超人:

读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勇猛)

⑷机敏胜人:

(从武松三次闪读出机智或机敏。师点拨,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

仔细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结合上下文,小组讨论后交流。师生小结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并请一生板书。

现在,武松在你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豪放倔强、勇猛机智)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练习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读,拍桌子跺脚读都可以,只要你觉得已经把文章的精彩之处读出来了,只要你觉得读得痛快。

五、总结课文,拓展思维

1、读了课文,你对武松这个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武松是一个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刻画武松形象,既写出了武松的神,又写出了武松只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作者写人既形象传神,又真实自信。)

2、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读了。你是怎眼看待这样的观点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一个观点我们展开辩论。

(正方:我们认为应该读,因为《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初中还要求同学要读四大名著呢、我们也快上初中了,应该提早做好准备。

反方:我们认为不应该读,因为生态平衡已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也有责任保护生态平衡,学习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会误导人们也去打虎。

正方:那你们就太傻了,明知是误导,还去打虎。其实我们学习武松,不是学他去打虎,而是要学习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反方:一讲勇敢无畏,那就更不应该学了,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对中小学生弊大于利》这篇文章,小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影响而去打架或做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正方:看来,你们对勇敢的理解是错的,我们要学的勇敢指的是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

反方:我们觉得还是不应该学,刚才对方辩友讲到有关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当时,武松确实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没有能力制服老虎,只能打死老虎,可是谁叫他不听店家的劝告,爱逞能呢?难道也让我们学习武松这样的大无畏吗?

正方:我想提醒对方辩友,请不要有意混淆概念,当时,人类不能主宰自然,作为自卫,武松只能打虎,而今天,科技不断发达,我们已有能力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自然,所以,学习这样的文章是应该的,还可以促进人类不断反思呢!

反方:反思?值得人类反思的东西多着了,为什么偏要学这样的文章?再说,武松打虎也是小说中虚构的,学了并没有什么意义。对我们没有帮助的东西,就别浪费时间去学了。

正方:错了,错了,怎能说虚构的小说没什么可学的呢?你们看,作者在文中把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和武松揪,按,踢等动作描写得多细致呀,这些都是我们要学的写作方法呀!)

师生达成共识:过去人类不能主宰自然,作为自卫,武松只能打虎,今天,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必须保护老虎。我们学习《景阳冈》,不是学武松去打虎,而是要学习他勇敢无畏的精神,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致描写的方法。

六、作业超市

1、(播放歌曲《好汉歌》在《水浒传》中,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英雄好汉,这些好汉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课后读读《水浒传》,也可以重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读。

2、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父母或朋友听。

3、你能以下面这段文字为开头,写一篇文章吗?

话说武松的孙子松武,来到景阳冈山下的酒店里,喝了个大醉后,摇摇晃晃走到山上,看见有一则标语挂在树上:

服务项目:

⑴看景阳冈风景1两银子。

⑵看老虎精彩杂技表演3两银子。

⑶打虎服务4两银子。

《太阳》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说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个谜语,你们想试试吗?谜面是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说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生:(高兴)太阳。

师:你们真聪明,就是太阳。【板书课题:太阳】齐读课题。

师:还有一个关于太阳小故事,你们想看吗?

生:(齐声)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

生:看故事《后羿射日》。

师:故事看完了,谁知道天上为什么只剩下一个太阳了呢?

生:因为那九个太阳太顽皮被人射下去了,所以天上就剩下一个太阳了。

师:是呀,从此以后太阳就规规矩矩了,每天按照规定的时间来给人们温暖。

生:那太阳每天都从哪出来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相信只要你认真读这首儿歌你就会知道的。

二、阅读课文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着读读呢?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生:先圈下来,再问问我;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下面的字表查拼音来学习

师:挺好的,就用这些方法拿出笔开始试着指读吧!

生:指读儿歌。

师:谁能说说刚才读儿歌时你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呀,帮助了别人也可以。

生:汇报

师:学习时就应该互相帮助,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看你们的认字方法多好哇!不但能认识这么多的字,而且还增进了友谊。可能有的同学不有个别的字不认识,这不要紧,我们同桌再来读一读,一个读,一个听,听你同桌的读音正确吗?指读的方法对吗?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生:同桌之间读课文。

师:俩人读书很快乐,小组在一起读书会更快乐,咱们试试!(2

号同学当组长。听清任务:先和小组同学商量用什么方法读这首儿歌,然后再组织小组同学读,读的时候听他们读的是不是正确,读的流利吗?)

生:小组里读课文。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哪个小组想来说说?

生:小组汇报读。(齐读、引读、分句读)

师:还想读,那好,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看着屏幕一齐读吧!

生:纷纷起立,大声朗读课文。

师:你们没有我的帮忙,自己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真的很棒。

三、趣味识字

师:文中的字宝宝想单独和你们见面,你们还能认识吗?(多媒体出示单个字)

生:按要求读字。

师:嗯,齐读的效果还真不错。如果让你一个人把刚才这些字都读下来,你行吗?(师贴字卡)指名读。

师:真了不起,不用我教你们就认识了这些字。既然都认识了,咱们就先休息一下来做个游戏好吗?我就教你们做个猜字游戏

生:做猜字游戏。

四、朗读、背诵

师:游戏做完了,字宝宝又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谁想来读读。(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对吗?

生:读评。

师:你们评得不错,真像个小老师。(老师给你点时间,)你自己喜欢哪句就美美地读一读,要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更好了。

生: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

师:谁能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特别喜欢第一句,在读这句时我好象真的看见了海上日出,我很想给大家读一读。

生:我有个问题不明白。平时我们总说,太阳升起来,怎么这里不用升而用跳呢?

生:这样写我感觉太阳非常可爱。

生:我觉得是因为大海波浪一上一下,给人的感觉太阳象从水里跳出来。

生:我喜欢草原上的日出。因为草原上的空气特别好,我也想来读读。

生:我觉得这里应该改一下,把冒出来改成钻出来。因为钻比冒更显得有活力。

师:老师也把前四句配上了图画,你们想美美地读读吗?(多媒体)

生:看画面美美地读。

师:你还想知道太阳从哪里出来?

生:城市里、田野里、大海里、公园里

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用呢?

生:因为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所以我喜欢太阳;没有太阳我们就不能上学,就学不到知识了;如果没有太阳,农民伯伯就种不了地,我们就没有粮食吃

师:太阳对我们这么重要,所以儿歌中才说:哦,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多媒体)

师:这么美的儿歌,想不想把它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看着画面你试着背一背,能背几句背几句。(多媒体)

生:学生纷纷试着背。

师:谁愿意看着提示背给大家听?(多媒体)

师:你想背给谁听就背给谁听,如果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就更好了。

生:表演背。

五、总结

师:看到你们的表现,太阳都笑了,你想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呢?

生:太阳公公,你晚上几点下班呀;太阳公公,你吃过冰淇淋吗;太阳公公,你穿的是红衣服,为什么发出的光是五颜六色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的可真多呀!有关太阳的资料还很多,回去找一找,等到语文活动课时再来说一说行吗?

生:齐呼行!

师: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春晓》教学实录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晓》教学实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想看吗?老师现在就给你们播放!

(放课件,描述: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被风雨打落的花瓣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纷纷飘落下来。在一个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熊,瞧,他睡得多香啊。他一定是在做一个甜美的梦吧,要不然怎么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

师:看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了一首特别好听的诗,猜猜什么诗?

生:《春晓》。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老师想到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呢,老师还知道咱们班好多聪明的小朋友早已经会背这首诗了。让我们看着动画一块儿背背吧!

(生背诗,师板书春晓)

评:画面精美,富有童话意境的电脑动画课件,把学生带入细雨纷飞,落花飘飘的江南之春,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很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在绝大多数学生一对这首诗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背诵古诗,引入对新课的学习,并没有机械地执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师:你们背得真流利。瞧,这两个字(春、晓)以前我们没学过,谁能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两位新朋友?

生1:我给大家介绍春,(齐读)它的上面我认识,但不知道叫什么头,下面是日字底。

生2:我知道上面是春字头。

生1:你们认识他了吗?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晓(齐读)它的左边是日,右边和烧火的烧一样。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加了一个日字旁吗?

生:因为晓就是天亮了,太阳要升起来了,所以加了一个日字旁。

师:噢,原来晓就是早上的意思,那春晓呢?

生:春天的早上呗!

评:通过对晓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渗透形生字的概念,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有重要作用。

二、初读课文

师:对,《春晓》这首诗写的就是春天的早上。同学们,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啊!你看看我们这儿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天暖和了。但早上出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冷。小草还有点黄,刚要发芽。早上我看见一只小鸟在飞。(师:小鸟多吗?生:不多)

师:我们住在北方,虽然春天来了,气温还很低。前两天我们这儿还下了一场大雪呢。所以,花草树木、小鸟、小动物们都冷,还不敢出来呢!那《春晓》这首诗孟浩然写的是他的家乡湖北的春天。湖北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城市,老师特别想知道,那里的春天是不是也和我们这儿一样,你们想知道吗?怎么才能知道呢?

评:古诗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距离太遥远,如何弥补这段距离?李老师在这首诗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把自己身边的春天与古诗所描写的春天进行对比,从而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方法非常巧妙。

生想:读诗

师:那还等什么,让我们快点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脑筋解决,好吗?

(生自己读,合作读)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合作得特别好,谁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读一下书上这首诗?

指名读。

生评:,你读得真流利,我要向你学习;

,你真像个小诗人;

,你声音有点小了,下次大点儿声。

评:互动式的评价,是课堂交际的重要方式。

三、自主识字

师:同学们,老师可真佩服你们,这么快就把诗读熟了,可是有几个生字宝宝不服气,他们说:瞧,我穿上了白色的魔术衣,这下,你们还认识我吗?

生:能。

(学生独立识字,并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教师:大家互教互学,生字学得真快,生字宝宝邀请两位小老师检查检查你们呢,谁愿意当小老师?

(学生当小老师到前面检查大家认字情况)

师:你们真聪明,有三个生字宝宝吵着要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是啼、眠、觉,你和他们谁最要好,快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啼(齐读)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是皇帝的帝,你们知道啼为什么加一个口字旁吗?

生:啼就是叫,叫就得用嘴嘛!

生:你真聪明。

师:那你们看看是什么在叫呢?

生:鸟在叫,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觉(jue)大家跟我读。我知道他还读jiao

师:原来他有两个名字,那谁能用jiao组个词?

生:睡觉。

师:jue呢?

生:觉(绝)对。

师:绝对的绝是这个(板书绝)

生:感觉的觉,发觉的觉。

师:觉是发觉、知道的意思,那不觉就是不知道。春眠不觉晓,春天睡觉睡得很香,天亮了都不知道。

师:那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说?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眠(齐读),左边目字旁,右边是农民的民。

师:那你们知道眠为什么加了一个目字旁吗?

生:因为冬眠,睡觉就得闭上眼睛,所以加了一个目字旁。

师:春眠是什么意思?

生:春眠就是春天睡觉。

师:你们真聪明,又交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祝贺你们,下面让我们听大诗人为我们读这首诗,大家边听边想,《春晓》所写的孟浩然家乡的春天和我们这儿的春天是不是一样?

(放录音)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的同学难住了,别急,有困难

生:找三帮

师:你不是有三个小伙伴吗!再读读诗和他们研究研究好吗?

生:他们那里有好多花,花特别多,我们这儿现在还看不到那么多的花。

师:你们怎么知道孟浩然的家有好多花的?

生:诗中说了花落知多少嘛。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那么多的花都是什么样的花呢?

生:(凭空想象)菊花、红花

师:还有什么颜色的花?

生:红、黄、蓝、紫、粉、桔红的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哟,五颜六色的花都包括在内了,这个词用得真好。老师奖你一颗小红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些花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

(课件示图,学生入境)

师:当你站在这样一个百花盛开的地方,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的心情特别美,我好像站在一幅美丽的画中,我很高兴,我感觉很舒服。

师: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美丽、舒畅,可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么漂亮的花却被春雨打落了,看着这些落花,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的心了很难受。

我很难过。

我觉得我比落花还痛苦。

师:是啊,这么漂亮的花都落在地上,多可惜呀!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这句诗吧。

师:你们读的真投入,谁愿意读给我们大家听?

(指名读)

师:你读的真好,老师都被感染了。

师:那么孟浩然的家除了有落花,还有哪儿和我们这儿不一样?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找一找。

生:他们那儿鸟也特别多!

师:谁同意他的观点,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处处闻啼鸟嘛,到处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说明小鸟特别多。

师:你们猜猜会有那些鸟呢?

生:喜鹊、黄鹂、杜鹃、小麻雀

师:你喜欢那种小鸟就学学他的叫声。

(此时班内沸腾了,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

师:同学们,你们听布谷布谷这是什么鸟在叫?

生:布谷鸟。

师:你们知道她在说些什么吗?

生:春天来了,春天好美呀!

生:老师,他在唱歌,唱一支春天的歌。

师:那请你为我们起个头,我们一块儿唱一下这首歌。

(生唱得很投入,也很动听)

师:你们和小鸟唱的一样动听,那早晨起来,瞧,小鸟们有的在交谈,有的正在歌唱,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特别高兴,我很快乐。

师:那你能不能把你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第二行,一会读给大家听!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他们那儿下春雨了!

师:我们这儿也会下春雨的!

师:说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件事儿,总想和大家说说,就是每当春天来临,老师的觉就不够睡了,早晨总也睡不醒,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

生:有老师,我每天早上也是睡不醒,爸爸、妈妈都叫我好几次了,我还是不想起来。

师:呦,原来你也是只小懒虫!那老师很想知道大诗人孟浩然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

生:是一样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熊很勤劳,春天的早晨他都睡不醒,我想孟大诗人更睡不醒了!

生:小熊本来就爱睡觉嘛!

师:咱门别争了,看来光看图还不行,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

生:(读诗后)老师,我知道了,诗中说春眠不觉晓了嘛!就是说春天睡觉香。

师:对,大诗人睡得和我们一样香,香到什么程度呢?连天亮了都不知道!

我们并不懒,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赶上星期天就好了,美美的睡上一觉,早晨起来再伸个懒腰(边说边做动作)打开窗子,听听百鸟的歌声,感觉棒极了!再看看地上洒满了落花,真漂亮,不过很可惜。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吧,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注意:老师要看看谁背得最投入,表情最好。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带上表情!

(学生动情朗读)

指名读背

师:同学们,你们读的都很认真,个个都象小诗人,老师奖励你们,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春(师出示春和甲骨文的春,生读春)

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四个兄弟姐妹当中,春排行老大,你们知道吗?春过去可不是现在的样子,瞧!他多胖呀,两侧这些是花草树木,春天都发芽了,中间最显眼的是这一棵幼苗,正弯曲着努力向外钻呢!多有趣呀!现在的春,减肥了,更漂亮了,上面一个春字头,(书写)下面一个日子底,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春了吗?

师:除了春,还有三个字我们要掌握,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处、多、少)

(生讲,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部首折文儿、夕字头、小字头,并注意小字头不带钩)

师:这些字我们不光记住,还应把他们些漂亮,你们帮老师出个主意,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好看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讨论。

生:少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点儿左低右高,

春的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多老师你千万别上下写一样大,上小下大的

师:谢谢大家的帮助,老师现在非常有信心,将他们写好看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将他们写好?

师:我们下节课一块儿来写这些字,折节课我们先上到这儿,请同学们下课再去找一找写美丽春天的诗歌文章,我们准备开一个春天朗诵会,好吗?

《跳水》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师:同学们好!请坐。我们刚刚见面就要上课,彼此都不熟悉,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靳。哪能个靳呢?一个革命的革字,一个一斤二斤的斤,这个字念什么呢?念靳(jn)。你们怎么称呼我呢?

生:靳老师。

师:欢迎我上课吗?

生:欢迎。

师:怎么表示?

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告诉我,举手。

生:我们是兴华一小的学生。

师:真好!我看到你们非常高兴,但是咱们不熟悉,就要上课,怎么办?我们先做一个很小很小的游戏,我们彼此就熟悉了。做个什么游戏呢?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对就拍三下掌,嘴里不说,光拍三下掌,会拍吗?

生:会。

师:练习一下,我说拍掌,大家就拍。

生:(练习拍掌三下)

师:再拍得整齐一些,响亮一些。

生:(拍掌)

师:如果我说得不对,请你举手给老师纠正。怎么举手?这样举(示范),举手!

生:(举手)

师:放下。这一次要举得又快又齐,好象一排小树刷地长起来了。我来看谁长得最快,举手!

生:(举手)

师:放下,真好!

师:我这句话很短,我说完你们立即决定是拍掌还是举手,注意听。

师:我是天津来的靳老师。

生:(拍掌三)

师:好!反应再快一点。我是天津来的靳老师。

生:(拍掌三)

师:你们是兴华一小的学生。

生:(拍掌三)

师:你们很喜欢上我的课。

师:我也很喜欢你们。

生:(拍掌三)

师:我是你们的班主任。

生:(拍掌,笑声)

师:噢!这么多同学欢迎我做你们的班主任呀。这句话对吗?你说,大声说。

生:这句话不对。你是我人暂时的班主任。

师:暂时也不是斑主任啊,暂时给你们上课。你们把这句话说出来。

生:靳老师今天给我们上跳水一课,不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班主任是辛老师。

师:很好!大家的反应非常快,再来一遍,看你们反应快不快。我是天津来的靳老师。

生:(拍掌三)

师:好!反应再快一点。我是天津来的靳老师。

生:(拍掌三)

师:你们是兴华一小的学生。

生:(拍掌三)

师:你们很喜欢上我的课。

师:我也很喜欢你们。

生:(拍掌三)

师:我们今天讲跳海。

生:(拍掌,笑声)

师:你说,又错了,哪错了?

生:应该是跳水。

师:大家说!

生:(齐生)跳水。

二、诱导预读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好!我们一起读课题,读吧!

生:跳水。

师:我们知道,读一篇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那么,看到跳水这个题目应该抓住哪个字来想?

生:跳。

师:说完整的话。

生:我们看到跳水这个课题,应该抓住跳这个字来想。(师在跳字下加点)

师:应该怎样想呢?第一个问题应该想什么?学会思考。

生:谁跳水?

师:接下来想什么?

生:跳水这一课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

师:想得不错!还应该想什么呢?

生:怎么跳?

师:还不忙,在想怎么跳水以前还应该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问题?你说。

生:他为什么跳水?

师:想得好。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往下想,还应该想什么了?

生:跳水的结果怎样呢?

师:跳下去是淹死了还是得救了,结果是什么?还应该想什么?

生:还应该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跳水?

师:还应该想什么?最后一位男同学。

生:跳水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

师:同学提过的问题就不要重复了。我来告诉大家,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把刚才同学们提过的问题汇集一下,就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么样?跳水的结果又如何?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进一步想一下,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文章,在写作上学习什么呢?这就是这篇文章作者的大体思路,也是同学们学这篇文章的大体思路,也是教师教这篇文章的思路。把三者结合起来,揉在一起,我们大家一定能学得很好。你们相信吗?

(诱导预读,理解文章思路,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师:把书打开。我们大家做了很好的预习,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预习中遇到什么问题不好解决。请举手告诉我,什么问题想不通,理解不了?

生:猴子为什么要取笑孩子?

生:船长为什么命令孩子跳水?为什么不用梯子接下来?

师;这个问题也提得非常好,为什么跳水,不用梯子或别的办法?还有问题吗?

生:猴子为什么戏弄船长的儿子?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还有吗?

生: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师:我再追问一下,你们说,如果孩子不跳水,船长会不会开枪?

生:(抢答)会。不会。

师;也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究竟根据什么说会,或不会,以后研究课文时再重点研究。还有问题吗?

生:猴子为什么放肆起来?

生:孩子为什么非要抢回帽子来呢?

师:是不是帽子特别珍贵、值钱,孩子一定要抢回来?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孩子上第一要横木时不救他呢?

师:还有同学在举手,非常好!这些问题,我们随着读课文都要加以解决,弄清楚。一定要在读课文时扎扎实实地弄懂。清楚吗?

生:清楚。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调动学生读书的主观能动性。)

师:这些问题你们希望谁给解决啊?

生:老师。

师:现在我明确答复你们,这些问题我一个不给解决。那么谁来解决呢?

生:自己。

三、引导细读

师:自己提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怎么办?靠同学、老师帮助解决,这样做好不好?

生:好。

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课文。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节。在他读的时候大家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一自然段是写谁和什么之间的事情;另一个是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生: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站在甲板上。有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师:读得不错。有几个这陕舌间和翘舌间区分不清,教师将在后边加以指导。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定段写了谁和什么之间的事情?

生:水手和猴子之间的事情。(板书:水手猴子)

师:与了什么事情?

生: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

师:请你思考一下什么是取乐?

生:玩。

师:咱们到操场去取乐?显然不行,再思考。

生:拿某种事物来捉弄、玩耍对方,寻开心。

师:哪个字相当于取?

生:取。

师:哪个字相当于开心?

生:乐。

师:合起来就是

生:取乐。

师:这就是取乐,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你们平常生活中有没有拿同学取乐的事情?

生:没有。

师:就是在后边逗逗人家,捅捅人家,让人家不知道,这就是拿同学取乐,有没有?

(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理解词语。)

生:有。

师:具体怎么取乐我就不问了。你们生活中一定有取乐的事情,但是玩笑要有限度,超过限度就要吵嘴了。水手取乐猴子,猴子表现非常不好,书上有一个词写了出来,它是什么?

生:放肆。(让一学生在黑板上写放肆)

师:你先站在这里。她写得好不好?比较好。我问一问,她写得笔顺对不对?

生:放肆的肆第二笔不对,笔顺颠倒了。

师:你听到了吗?

生:听到了。

师:同学帮助了你,你应该怎么表示?

生:谢谢你。

生:不用谢。

师:这就叫礼貌,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看老师写肆这个字,怎么念?

生:肆(s)。

师:读词。

生:放肆。

师:如果今天不留作业,明天默写放肆这个词,会不会?会的举手。

生:(齐举手)

师:课堂上学会了,何必回家默写十几遍呢?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一定要学会了。

师:放肆这个词怎么讲?

生:不顾一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约束。

生:任性,没有控制自己而拘束。

师:这个词同学是查字典得来的,但没有理解。查字典是个好办法,但还要回到课文里才能真正理解。看课文哪句话写了它放肆?

生:第四句最后一句。

师:给他时间,谁帮他一下?你说。

生:第三句。

师:大家读。

生:有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

师:这就是猴子的放肆。你读一读。

生:(读第三句)

师:同学帮助了你,你应该怎么表示?

生:非常感谢。

生:不客气。

师:你说得更好。查了字典,又回到课文里,对这个词就理解得更清楚了。大家清楚了吗?

(教会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并注意进行礼貌教育。)

生:清楚了。

师:哪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话的意思?

生:第四句。

师:(出示小黑板:它显然知道大家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因而这个词把前后联系起来了,但意思不好讲,谁能换另外一个词,还不改变原意。你说。

生:所以。

师:好!请坐。你说。

生;因此。

师:好!你说。

生:然而。

师:行吗?你读一读。不行,再思考。我提示大家一下,先写一横再写一横,再竖钩。你说!

生:于是。

师:能换成一个字吗?

生:就。

师:你读一下!

生:(读句子)

师:还能换吗?

生:便。

师:你读一下!

生:(读句子)

师:真好,我们换了五个词,所以、因此、于是、就、便。我们通过换词,就知道这个句子,它是由于前边的这个情况,才有后边的结果,显然说的是上一句,更加说的是下一段。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我们读一个句子,不但要注意句子内部的联系,这要注意句子前后的联系。所以,读书时不要只读一个句子,而要注意句与句的关系。请同学们说。

生:关系。

师:学到这儿我们归纳一下,理解词有很多种方法。理解取乐是结合你们的生活,理解放肆是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因而是通过换词,理解显然、更加是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所以这就告诉我们理解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死记硬背。我们还知道概括段意要用中心句。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呢?

生: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师:另外,我们还知道了读书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一段中我们学了一个生字是

生:肆。

师:学一个生词是

生:放肆。

师: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强化巩固作用。)

师:现在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读第二、三自然段,能读多快读多快,越快越好,我给你们计时。开始!

生:(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好极了。大家用了二十秒左右。老师为什么要你们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报刊杂志数量很大,不但要像第一段那样逐词分析,还要很快的读,抓位它的大意。我们知道,台北师专附小六年级的学生一分钟读两千字,像跳水这样的课文能读三课,所以我们要求同学们读书时,不但要有质量,还要有速度。大家是不是读懂了?

生:读懂了。

师:现在看第二段猴子把玩笑开到谁的身上了?

生:孩子。(板书:孩子)

师:请用一个字概括,在猴子和孩子之间加个什么字?

生:逗。(师板书:逗)

师:合起来说,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猴子逗孩子。

师:第三自然段写出什么?孩子怎么猴子?

生:孩子追猴子。(板书:追)

师:所以这一部分第二自然段写了猴子逗孩子,第三自然段写了孩子追猴子。合起来就是这一部分的

生:段意。

师:上一段用的是找中心句概括段意,这一部分用的是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压缩后合并起来,也是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写猴子怎样逗孩子,用了一系列什么?

生:动作。

师:请把一系列动作划出来。我请一位同学读。这样读:猴子跳到孩子面前的跳,把帽子摘下来的摘,戴在头上的戴,就这样读。

生:猴子跳到孩子面前的跳,把他的帽子摘下来的摘,戴在自己头上的戴,很快爬上桅杆的爬,坐在桅杆横木上的坐,用牙齿和爪子撕的撕,故意逗孩子生气的逗,还用冲着他做鬼脸的做

师:他说的全不全,还有吗?

生:还有喊。

师:对吗?老师让找的是猴子逗孩子的词,喊是孩子的动作,对吗?

生:不对。

师:谁错了?

生:我错了。

师:从明白老师问话的角度看,你错的还很有价值,应该受到表扬。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孩子面前(他是船长的儿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师:你们理解吗?

生:理解了。

师:不一定,究竟猴子怎么逗孩子,你们还没看见。读书一定要读到像你们亲眼看见了一样,才算真正理解了。为帮助你们理解,我放一段录像。我们天津紧靠渤海湾,我租了一般外国轮船,让一个外国小孩当船长的儿子,让外国人当水手,从动物园借了一只大猴子,拍了猴子怎么逗孩子的经过,想看不想看?

(引导想像,建立形象,启发学生展开形象思维。)

生:想看。

师:真想看假想看?谁想看,举手!

生:(齐举手)

师:闭上眼睛,我做一下准备工作,眼前有一张大屏幕。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睁眼,看见了没有?

生:看见了。

师:看见了什么?我没放录像看见什么了?实际上你们不是在看,而是在干什么?

生:想像。

师:太重要了。读书时一定要想像,就像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一样,这样读就读懂了,读活了,读理解了。你们说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

生:好。

(老师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进行再造想像,对学生渗透形象思维的训练。)

师:请有这种方法默读第三自然段,最好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想像。

生:(默读)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想像。

生: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灵巧,更快。

师:大家读不一会儿

生:(读)

师: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

生:夺帽子。

师:帽子就这么值钱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

生:挽回面子,自尊心。

师:理解得非常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想像。

师:光想像行吗?你说。

生:反复地读课文。

师:非常宝贵的经验,理解课文不仅要想像,还要反复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有两个学习方法要总结:第一,概括一段的意思除了抓中心句外,还可把两层的意思合并起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第二,读书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像。

(对学习方法及时强调,以引起学生重视,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师:同学们现在跳过第四节,请读第五节。

生: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孩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子。

师:这一节作者讲几个要点?

生:走上横木,全都吓呆了。(板书:走上,吓呆)

师:这一节课讲到这里,休息一会儿,(生起来)请坐。

第二课时

师:刚才我们讲了,孩子放开桅杆的绳子,摇摇摆摆地走上最高横木,人们全都怎么了?

生:全都吓呆了。

师:哪一节写了孩子摇摇摆摆走上最高横木的原因?可以翻开书看。

生:上一节。

师:哪一段分析了人们吓呆了的原因?

生:下一节。

师:请同学们看,孩子放开桅杆的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最高横木,人们全都吓呆了,什么原因走上了最高横木,上一段说了原因;人们为什么吓呆子,下一段说了原因。这就告诉我们,读书不但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什么?

生: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师:把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都弄懂了,就弄清了这篇文章的前后联系。我们大家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就研究孩子走上最高横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请同学读,你们想想该读第几自然段。你读!

生:(读第四自然段)你逃不了!孩子一边喊一边往上爬。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生气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了,这时猴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要拿着帽子,手必须放开绳子和桅杆,此外没有别的方法。

师:孩子看见猴子在撕他的帽子,就吓唬它,猴子也不怕。(板书:吓唬)猴子龇着牙朝他做怪样,这个龇是个生字,学过吗?

生:没有。(板书:龇)

师:这个龇左边是牙齿的齿,右边是个此,这个字读什么啊?

生:龇(ZI)。

师:孩子非常气愤,丢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人们全都吓呆了,请你告诉我,孩子这时候有没有可能掉下来摔死?

生:有。

师:他为什么不顾一切地非要夺回帽子呢?为什么?

生:要挽回面子。

生:要挽回名誉。

师:不太准确,名誉还没遭到侵犯。是否用维护自尊心就准确了?他要维护自尊心而采取了这样一个危险的办法,好吗:

生:不好。

师:他已经什么都不顾了,把帽子拿回来就达到目的了。可是这样做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危险,是什么呢?也就是人们吓呆了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分析了原因,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所有的人全默默地看着他,等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师:(出示小黑板: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大家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作者从哪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生:失足,不失足。

师:作者从两方面进行了严密的分析。第一方面只要孩子失足,就会跌在甲板上摔个粉碎,用一个成语来说是

生:粉身碎骨。

师:第二方面不失足,书上用了一对关联词语

生:即使也。

师: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时间长了还要掉下来。在这时候有人大叫一声,看书上怎么写的。

生: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喊一声,孩子往下一望脚底下摇晃起来。孩子醒悟过来。(第七节原文是:忽然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见下边的叫声才醒悟过来。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师:他这时醒悟过来,请你注意这个悟字,旁,一个语文的语的半边,悟当什么讲?(板书:悟)

生:当明白讲。

师:明白,那么醒是什么意思?

生:清醒。

师:醒是清醒,悟是明白,合起来就是清醒明白。我们又学习了一种解词方法,就是把两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这个词的意思。醒悟过来了,脚底发抖,一眨眼就要掉焉。不要忘了,他在甲板的桅杆的最高一根横木上,并且放开了绳索。掉下来的后果呢?

生:摔死。

四、指导议读

师:当你读书预习时,读到这里你心里紧张吗?

生:紧张。

师:你想救他吗?

生:想。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可不能等啊,就像你看见孩子要掉下来一样,我一说你马上想法子,哪怕这法了不成功也得快。告诉我,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生:找梯子把他接下来。我先上去,然后把他接下来。

师:你这种舍已救人的精神非常可贵,我问你梯子在哪儿呢?就算有梯子,你得把梯子竖起来,这时候孩子掉下来,这法子行吗?

生:不行。

师:再想别的法子,快想,容不得等。你说!

生:找海绵垫,铺上被褥。

生:用手接住。

生:叫直升飞机。

生:让水手上去。

师:时间来不及。这个办法不行,那个办法不行,最后船长出现了,大家读第八节。

生: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枝枪,本来是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咸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扎就跳了下来。

师:你最佩服谁?

生:船长。

师:佩服他什么?

生:机智、沉着。

生:临危不惧。

师:你站起来,研究研究。谁临危了?

生:儿子。

师:谁不惧?

生:船长。

师:他儿子有危险他不害怕,换一个词。

生:沉着。

生:(抢答)果断、冷静、沉着、镇定、急中生智、机智

生:勇敢。

师:哪儿表现勇敢了?

生:拿枪打他儿子。(笑声)

师:你们常常是一说机智,就是勇敢。应该是有勇敢就说勇敢,没有就不说。说临危不惧倒可换一个词,什么词?

(教育学生用词造句要联系实际,不能信口开河。)

生:遇事不慌,遇事沉着。

师: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乱,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歌颂了船长这种精神。

师:刚才有同学问,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生:不忍心看到孩子摔死的惨样,开枪打死孩子。(笑声)

师:你起立,你回家问问你爸爸,如果你遇到危险,你爸爸是千方百计救你呢,还是提前结束你的生命?

生:会开枪吓唬孩子。

生:不肯开枪,是因为打死孩子就绝了后代。(笑声)

师:顺着你的话推理,船长不开枪是因为是他的亲儿子;如果不是他的亲儿子,船长就会

生:开枪。

师:那也不会。你这个道理站不住脚。到底开枪呀,还是不开,你说。

生:不开,因为开枪是吓唬他,而不是真打他,是逼他。

师:是往哪儿逼他?

生:往海里。

师:往活路还是死路上逼?

生:活路。

师:因此不会开枪把他打死,更不会提前开枪把他打死。我们看课文上哪一段写了父亲不会开枪的。他就是要救自己的孩子。同学看跳到水里,跳到水里那一段。

生:(齐读这一段)

师:父亲喊三没有?

生:刚喊出三。

师:刚喊出三,也是喊了,如果他要开枪,还喊三吗?

生:不喊。

师:一、二,不跳,砰,对不对?喊一孩子紧张,以为要开枪了,喊二更紧张了,以为马上要开枪了,喊三孩子以为开枪了,就不顾一切地往下跳。父亲瞄准的目的是什么?

生:吓唬。

师:看这个瞄字,目字旁,一个苗字。这个生字会写吗?

生:会。

师:瞄准他,你不跳我就开枪了。如果喊三孩子也不跳,父亲会不会开枪?

生:不会。

师:他就是要救他,看最后他救没救得自己的孩子?

生:救了。

(通过指导议读,挖掘了文章的中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师:读最后一段。

生:孩子的身子像一颗炮弹似的扑通一声落在大海里。波浪还没有来得及把他淹没,已经有20个勇敢的水手由船上跳到海里。40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水手们把他抓住,拉到甲板上。过了几分钟,从孩子的鼻子里、嘴里控出许多水。他又开始呼吸了。(板书:似shi的)

师:似,这里读shi,shi的。字音要字字读准,句句理解,句与句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全都要理解清楚。

(板书:船长命令孩子)

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请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黑板不只是老师的专利,而是我们共同的园地。(生板书:行救)

五、归纳总结

师:这一课的课是什么?

生:跳水。

师:这一课谁跳水?

生:孩子。

师:还有谁跳水?

生:水手。

师:水手跳进海里把孩子救上来,如果没有二十名勇敢的水手,孩子会得救吗?

生:不能。

师:所以,不要忘记大家。(板书:水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跳水?

生:孩子。

师:为什么跳水?为了维护自尊心,爬到危险地方去了。怎么跳的水呢?在父亲的威逼下,像一颗炮弹,从最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结果是得救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向谁学习,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水手取乐猴子。

师:这是事情的

生:起因。(板书:起因)

师: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是事情向前

生:发展。(板书:发展)

师:孩子走上横木,人们吓呆了,这是事情达到了

生:高潮。(板书:高潮)

师:解决总是的办法往往在这时候出现,这时候谁出现了?

生:船长。

师: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在水手帮助下,终于得救了。这是事情的

生:结果。(板书:结果)

师:事情的发展是分为阶段的,在一定条件下没有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在联系中向前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高潮,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这时候出现,或者孩子摔死,或者孩子得救。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在水手帮助下,孩子得救了,事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篇文章事情和事情都是互相联系的,就是说不仅句与句之间有联系,段与段之间有联系,全篇都在联系当中发展。文章是事物的反映,事物是有阶段的,联系也是有阶段的,所以我们要给文章划分段落。这篇文章可分为几个段落?

生:四个段落。

师:本文中心思想赞扬了船长什么?

生:机智、沉着、冷静、遇事不慌。

师:我再帮助同学理解理解,划分段落还有其他办法,比如说第一段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船的甲板上。

师:第二段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桅杆上。

师:第三段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最高的横木上。

师:第四段孩子得救在什么地方?

生:海水里。(边说边画轮船的示意图)

师:看老师要画海水了,因为大海是无风三尺浪,所以我画得波涛汹涌,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课文讲了是风平浪静。

师: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课文一开头讲了这一天风平浪静,请同学们看我画这个成语。

生:风平浪静。

师:没有这样的环境,就不会发生这件事情,这就是环境和事情的关系。

(归纳总结,理清文章结构,落实训练重点,回到整体。)

师:这一课有六个生字,会不会?

生:会。

师:课文分几段?

生:四段。

师:段意、中心思想会不会概括?

生:会。

六、辅导练习

师:最后练习造句。(出示小黑板: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用显然造句,必须把前提条件说充分。如果没有前边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如果没有这一句,绝对不能用显然造句。前边一定要把前提条件说充分,明确吗?

生:明确。

师:我说一句话,你用显然来接,看前提条件充分不充分。我们学校的红领巾艺术团为外宾演出,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大胡子叔叔,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手里的苹果都忘了吃,用显然接

生:显然红领巾艺术团表演得太好了。

生:他显然被红领巾艺术团的表演迷住了。

生:他显然看得着迷了。

生:他显然没有看过这么好的节目。

师:为什么你们接得这么好?

生:懂得了显然的意思。

生:前提条件充分。

师:谁说得充分?

生:老师。

师:别忘了老师的功劳,那个同学说懂得了显然的意思,如果我不把前提条件说充分,你会用吗?这个同学记得教师的功劳,谢谢你。

师:再说一句。今天早上看院子里都是水,显然

生:昨天下雨了。

生:显然雪化了。

生:下水道坏了。

生:有人泼水了。

生:发水灾了。

师:为什么这个接得这么不好?

生:前提条件不充分。

师:我换一换。昨天晚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今天早上院子里、街道上、房顶上到处都是湿最,显然

生:昨天下雨了。

师:知道怎么写前提条件了吗?你说一个前提条件,我来接,好不好?

生:今天下午,校园里乱糟糟的,又是笑声,又是闹声,请靳老师接。

师:谁知道这学校怎么了?你告诉我,你想让我接什么?

生:校园里打架了。

师:这个句子前提条件不好,为什么不好?你们学校那么多好人好事,那么多学雷锋的典型。你还不如说我们学校彩旗招展,鼓乐齐鸣,少先队员戴着红领巾夹道欢迎,显然是请先进人物来做报告。你来个乱糟糟的,也许你们学校就这一回,你全抖落出来了。这种句子不要造,要造有积极意义的。

生:十月一日,我们的校园里又是笑声,又是喊声

师:又是笑声,又是歌声,这样好不好?/

生:请靳教师接。

师:你们显然是开庆十一大会。

生:昨天教室里果皮成堆,请靳老师接。

师:是不是茶话会,吃水果了?不过教师觉得还是不太理想。最后一个!

生:考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一蹦三尺高,请靳老师接

生:显然得了双百。

师:那不然呢?考试卷发下来一蹦三尺高,不然呢?

生:不然怎么会跳起来呢?

师:把显然一翻个,就呆以用另外一个词不然。

师:今天回家,程度好的同学把显然、不然放在一起写一段话:程度差的同学用显然、不然写两句话。认真读跳水这一课,把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朋友听,好吗?

师:我们一起说谢谢老师们,老师再见。

生:谢谢老师们,老师再见。

附:板书一:

跳水

取乐

走上

命令

《猫》教学实录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导入(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师):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生):猫很调皮、贪吃、小猫很可爱。

(生):我奶奶家有一只猫很贪吃。有一次吃饭,爬进我奶奶家的锅里了。

(生):猫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也令人讨厌。有一次,把家里东西都偷吃光了。

(师):猫有时候贪吃、调皮,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字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我想你学了课文,一定会喜欢猫的。

二、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字词,我们一起把这课的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读得整齐、响亮。那课文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给课文分段。

学生汇报。

三、教学第一段

(师):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了解大猫性格古怪

(生):我读懂了猫很老实。/有时候猫很贪玩。/猫捉老鼠时很尽职。/猫很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猫很胆小,又很勇猛。(加粗字为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把猫的性格全找出来了。老师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动脑筋,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请学生个别读。结合教师、优秀学生范读,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读好、读美句子。

(师):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生):每一行中的两种性格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看看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性格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学生练说。

(二)品词品句,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生):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读: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想想你是用什么感情读的。

(师):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感情?你更喜欢哪一句,把它读出来。

(生):我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句,我从句子里体会到老舍爷爷很喜欢猫。

(生):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什么?

(生):像唱歌、说话。很令人喜欢。

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

出示填空: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生齐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段,读出味道。

学生男女合作读第一段。

(三)总结猫的性格,学习摘录法

(师):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五、作业:巩固词语

古怪、老实、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温柔可亲、变化多端、勇猛,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学生完成作业。

《信任》教学实录


一、由课题导入

师提前板书信任二字。

上课:

师:同学们肯定认识这二个字,它读什么呢?

生:信任。

师:(这节课同学们肯定会有精彩的表现,老师信任你们。)老师信任同学们这节课肯定会有精彩的表现。你知道信任的意思吗?

(生若不会老师再举一例子

师:老师再举一个例子:我非常信任王博魁同学,有什么事我爱托付给他。)

生:相信。

师:对,相信而敢于托付。课文围绕着信任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想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就需要用心地读课文,下面同学们以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的内容?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全聚精会神地读书,老师都不忍打断。为了进一步地熟悉课文,给同学们更多的考虑时间,咱们抽同学朗读课文,一并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谁来读一、二自然段?同学们都勇敢地举起手来,老师佩服你们。XXX你来读。其它同学注意听好,听后给予评价。

谁来读三、四自然段?将自己的朗读水平展示一下。

谁来读五、六自然段?

剩下的三个自然段机会让给谁呢?老师看出来了你最迫切想读书这一部分,机会就让给你吧。

师:以上同学们读得不错,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师:对,课文写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己付钱的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能不能概括出来。

生:快速浏览概括。

师:同学们肯定能概括出来,谁来交流一下?

生:

师:对。第一自然段写了我看到告示,决定去看个究竟。师相机板书:告示、究竟那么二至八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同学们快速浏览概括。

生:快速浏览概括。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概括出来了,你来说。

生:

师:对。二至八自然段写了我和丈夫采摘桃子、付钱的过程。师相机板书:采摘、付钱。剩下的最后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

师: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师相机板书:信任、被信任。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本文先写了我看到告示决定去看个究竟,那你能找出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吗?

生: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师:你知道这个告示的意思吗?

生:在三里路以外有桃子可以自己采摘

师:再找找有没有描写告示的词句。不妨从第二自然段找找。

生:

师: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生: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果实。

师:还引向什么的地方?若生不能回答,师继续引导:不知道不要紧,老师相信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再读书肯定会弄明白的。同学们请看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告示实质上还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生:

师:对。实质上,这个告示还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师相机板书:互相信任。

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呢?这样的地方很多,同学们不妨先看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找并交流。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师:对从这木桌的留言(桌子上的纸条)知道桃园主人信任摘桃人。这部分老师出了填空,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填上?同学们先看书记,待会咱们不看书看能不填上?

同学们只要集中精力一会就记上来了。谁来试试?

生试。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还有第六自然段的什么内容知道互相信任?谁来读第六自然段,咱们边读边思考。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谁来说?

生: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师:对,无人看管的钱箱。这也体现了互相信任。

(若有时间可继续进行以下内容若无时间可放在第二课时

师:除了从木桌上的留言和无人看管的钱箱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还有什么也可以看出?生若不知道老师可提醒,从桃园主人的狗和猫的描写能不能看出来呢?同学们们不妨先找一找描写狗的词句。

狗为我们领路,它把我们领到什么地方?

生: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师: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

生: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师: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生交流。

师:狗是怎样召呼客人的?

生:等待到来、撒腿引路、带回原地、热情道别

师: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再还有什么呢?想想告示牌有没有体现互相信任?

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体现在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木桌上的留言和无人看管的钱箱,以及桃园主人的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

课文中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

师:课文中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它们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这恰恰体现了桃园主人的热情好客,与人为善良对别人的信任,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形象。这叫侧面描写。)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表达感悟:

师: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

师:请同学们敞开心扉,集体交流。

生:

师小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那就让我们沐浴着信任的阳光,在生活中给予信任,享受到无比的喜悦、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白鹅》教学实录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鹅》教学实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白鹅的视频)

师: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白鹅很美丽。

师:有没有想起一首古诗

生:背诵《咏鹅》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白鹅这篇课文。读课题。

(介绍丰子恺先生)

师:昨天预习了课文,生子都认识了吗?生字离开了课文,大家还能认识吗?

生:能。(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读音供)

师:这些字大家能读正确吗?

(出示两字词语)

生读。

师:什么是净角?

(出示净角脸谱)

(出示四字词语)

继续认读生字。

师:基本上读懂了,打开课文,大声把课文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想一想,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读课文。

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非常喜欢白鹅,因为它太淘气了!

师:很有趣,我们来看看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文有联系句子,划下来。

生勾画。

师:你划了哪些?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为什么要勾画这里?

生:因为整篇文章都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的。

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板书)

师:第二自然段更重要,不仅联系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了我们全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的?

生:叫声、步态、吃相

师:(板书)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生读。

师:怎样写高傲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个最能表现白鹅特点的词,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画一画。

生默读,师巡视。

师:你找到了哪个?

生:我划了厉声叫嚣

师:这是厉声叫嚣,这是古人写的嚣厉声说明鹅怎么样?

生:凡有生客进来

师:必然厉声叫嚣(教读)

分组练读。

师:不错。还有谁是用图画来表现?

生:我画的是一只鹅。

(师把学生画的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师:带着你的想象,也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一生读。

师:就像她这样,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还找到了哪个词语?

生:厉声喝斥。

师:为什么找这个?

生:这个词好像是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走开!

师:带着心中的感受,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有进步。好了,刚才大家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以后学习中要多多体会。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请再读一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看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

生:我觉得白鹅非常凶。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这是我的地盘,快走开!

生:我觉得白鹅很霸道,但是也可爱、天真。

生:我觉得它非常勇敢。

(师板书:勇敢)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陌生人来了它引吭大叫,不像小鸡小鸭一样。

师:所以,养鹅也能看守门户。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鹅的勇敢高傲,但是学课文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情。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勇敢,实际上是在夸白鹅勇敢尽职。

(板书尽职)

师: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

生:好一个高傲的白鹅!

一生再读。

师:你强调了好一个。

一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老师有一个建议,速度慢一点,我们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生再齐读。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生词。

学生认读生词。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步态的特点?

生读。

生:第四自然段是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出了白鹅的特点的。

生:我觉得第四自然段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写白鹅的。

师:

师:读到这里,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像净角一样出场?

师:谁见过净角出场?想不想看净角出场的样子?

(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

师: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表现净角出场的样子?

生:大模大样

生:

师:谁能联系文中描写鸭子和鹅的句子,表演大白鹅和鸭子走路的样子。

两生表演。

师:谁能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

走得时候很高傲。

表演鸭子的学生:她(表演白鹅的学生)、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刚才再一次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生读词语。

师:作者用准确的词语,生动的字眼,给我们描绘了高傲、勇敢的白鹅。你愿意把自己当成一只怎样的白鹅介绍给大家。能用上文中的两三个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更好。

师提示:可以看着屏幕来练习。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的白鹅

学生练习说。

生:我是一只骄傲的白鹅,小鸭子小鸡

师:你说得真好,我想跟你交个朋友。

(跟学生握手)

总结下课

《草》教学实录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

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

●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这些诗写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出示)

●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这首诗有3

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

●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写了什么是基本要求,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生:这首诗是写草的,我是从题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哪儿看不懂?

◆李评:审题,是教学新课的重要一环。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通过审题,可以窥见文章主要写什么。

生1:离离我不懂。

生2:原上我不懂。

生3: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

●徐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难于把握,所以一位学生回答了字词不懂以后,其他学生如法炮制。于老师的幽默的评语不仅善意地批评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也及时地调整了提问的指向性,写哪儿的草,找准了切入点。于老师并不急于解释词语,而是从组词入手,为释义打好基础。

◆李评: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提出疑难之词和句子,然后在讲读课文里分散地结合上下文一一予以解释。这是十分高明的教法,因为这样教,不仅可以分散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上下文中自己得到正确的解释。

生1:原因。

生2:原来。

生3:高原。

生4:校原。

师5:校园的园不是空虚原,以后老师告诉你。

●徐评:对于学生的知识性错误,于教师直截了当予以指正,不在此花费时间。

生6:草原。

生7:原子弹。

生8:原始人。

师: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的上述词语)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生:草原!

◆李评: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用原组词,然后在这些词汇中找上正确的解释。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对原字在本文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徐评:先积累词语,再结合语境选择词义,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

◆李评:老师用图画的形式解释离离,使得教学更具形象性了。

师: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

生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4: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李评:这不是看图说话吗?这不是语言训练吗?老师要有训练意识。

●徐评:词语教学形式多样,于老师发挥自身善于绘画的特长,采用直观法教学离离。不仅解释了词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1: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2: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李评:学生看了老师的图以后,很快就领悟了,说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是不可少的。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

生: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一眼望不一边。

◆李评:教师很有训练意识。在学生懂得了离离的含义后,要求学生把离离结合上下文说得具体一些,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就把读和说结合起来了。

●徐评: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才能提高。词义的教学不能就词解词,必须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有所创造。以上是第一句的教学。

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师3: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

生5:祖国万岁!

◆李评:这样教学,显得极为风趣,表现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的融洽。

●徐评:岁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情感的交融,而且极为生活化,融德育于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这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李评:岁字的教学设计极为高明,融理解、训练于一体。

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草。)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这又是一次观察、说话训练。

●徐评:除了观察力的训练外,更是想象力的培养。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很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的草。)

◆李评:教师用图画画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一岁一枯荣的情境,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徐评:围绕岁字拓展成为一个四季板块,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李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徐评:于老师不满足于尽的字面意思,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让学生刨根究底,为下文引导学生感悟顽强生命力作铺垫。

生1: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2: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李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

◆李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徐评:因为解决了第三句中尽的深刻内涵,所以第四句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不用教师多少辅导,学生自己也能全面领会。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

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

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李评:这就叫循循善诱。

(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作了修改。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李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1: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2: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板书强)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

◆李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

●徐评:巧妙地点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让学生朗读或背诵时也明确这一点,有感情也能更到位。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李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李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李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李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啊,引导学生回答草很顽强,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下课)

◆李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是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徐评:于老师的这个背诵指导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从妈妈、哥哥、奶奶三种身份入手,突出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巧妙巩固提高,收获的岂止背诵而已,个中价值不可估量,甚称板块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看书》教学实录


看书

教学目的

1.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跳、又9个生字。会写又、手、书、本4个字及词语一本书。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师:利用生字卡片点名读、和开活车的方式读,比一比,谁读得准,以便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⑵重点指导最、狗、猫三个字的读音,发现读得不准的要及时纠正。

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⑷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最字,可启发学生:这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哪些字组成的?让学生把它拆成日、耳、又三个已经认识的熟字,以便帮助记忆。叫和猫可连成一起编成儿歌小猫、小猫,喵喵叫来记忆。本字可与木字进行比较。

2.写字。

⑴让学生先看一看要写的字的字形。

⑵师引导:又本两字书写时撇和捺要伸展。手字书写时撇和两横要写在上半格,这三笔的间隔要均匀,下面一横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弯钩。

⑶书空

⑷课堂练,教师辅导。

二、朗读、背诵指导。

⑴朗读第一节的前三句,语速稍缓慢,语调轻而低,体现爸爸、妈妈和我沉浸和陶醉在书本中。我也爱看书中的也字应拖长一点,表现出我

也喜欢看书。第二节的前三句中,厚厚大大花花绿绿应读重些,强调书的种类多。

⑵带着愉快的心情轻松地朗读,体会我对书中的小狗小猫猴子的喜爱之情和被它们所深深吸引,体会了我对书本的浓厚兴趣。

⑶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表演朗读。

⑷检查互读。试背诵。

三、感悟、理解。

⑴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师引导观察: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说说,然后引导学生,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在看书,小朋友和他们一样在看书,就是我也在看书,体会也的用法。

⑵让学生做拿和捧的动作,比较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体会小朋友一家对书本的喜爱。

⑶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一读,然后让他们进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的精彩。

⑷结合课文内容,编故事,把编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回忆,再进行交流。

五、实践活动

⑴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在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⑵布置学生看外书,喜欢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谁看的书最多。

《《别挤啦》教学实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啦啦操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