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广泛应用的酸、碱、盐

小学教案比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03

广泛应用的酸、碱、盐。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泛应用的酸、碱、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七章《广泛应用的酸、碱、盐》教案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之前学生学习了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矿物并对溶液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具备了一些化学技能。在此基础上,第七章仍延续了前几章的特点,从与生活相关的、大家熟悉的物质出发,教学内容分“活动与探究”和“交流和讨论”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弹性处理,让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把握教学分寸,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从知识体系角度看,本章是全书中内容较系统化的一章,它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又是化学知识的延续、发展、深化。要求学生对单质、化合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大致了解,理解掌握典型的酸、碱、盐的性质及运用,使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二、本章结构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学习呈酸性的一类物质——酸,掌握常见酸的性质,初步认识酸的性质与氢离子的关系。
3、学习呈碱性的一类物质——碱,掌握常见碱的性质,初步认识碱的性质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
4、学习中和反应,在认识中和反应的产物时,进一步认识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的关系和初步认识盐,然后学习盐的性质。
5、学习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三、本章的重点难点
第一节
重点: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判断和测定。
难点: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节
重点: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难点: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难点: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第四节
重点: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2课时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3课时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3课时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2课时
整理与归纳1课时
测试1课时
二、教学设想与建议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本章虽然减低了难度,但仍然是初三化学中最难的一章。这一节从生活常识引入,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课外动手实验的积极性。让本节成为第七章学习的良好开端,继续保持学化学的热情。
1、建议在上本节课之前简单预习,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家中的液体(例如:饮料、洗发水等)或周围能收集到的河水等并带进实验室,指导学生把实验内容列成表格。在实验室里把教师准备好的包括自带的液体测试结果填入表格。
2、交流实验结果,归纳出指示剂变色情况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结果可列表如下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pH
中性溶液紫色无色7
酸性溶液红色无色红色<7pH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蓝色红色蓝色>7pH越大碱性越强
3、课后可指导学生用富含色素的物质(如红椰菜的菜汁)测试家中液体并记录色素变化的颜色,有明显变化的可带到课堂上表演。
4、学习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时,可鼓励学生查找有关人的体液pH的正常范围以及非正常范围引起的疾病和酸雨的危害及测定,把收集到的内容在课堂上交流汇报,教师再加以补充。这些内容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1、在这部分中酸、碱、盐都出现了,但没有提出酸和碱的概念,直接提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是重要的酸,再通过实验体现物理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同时学会利用探究归纳。在“交流与讨论”中结合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对“酸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即酸溶于水后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决定了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对碱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碱溶于水后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决定了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2、第五章学生已经学过稀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在这基础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这条性质基本上可通过学生实验,小组交流,自己书写方程式的形式归纳出来。有了归纳该条性质的经验,另一条“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也就较容易归纳出来了。
3、学习常见的碱时,学生已了解了一些有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从上节盐酸、硫酸的学习中有了相似结构会有相似性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再经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出常见的碱的性质。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上面放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然后往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鸡蛋会较快地进入瓶中。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围绕这个实验并联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教师可设计许多问题。这个较难的化学反应会变得容易被学生接受。
5、本节课后的知识拓展“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建议可放在课堂上做。制作叶脉书签的实验可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
第三节酸与碱的反应
1、在学习了酸与碱的性质后很自然的就引出一个问题“把酸与碱放在一起,它们的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学习中和反应,从生成物水的角度再进一步理解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学习中和反应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
2、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综合性较强,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强调学生滴加的方法,同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蒸发溶液时会有刺鼻的气味”
3、学会设计实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提出问题、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从实验中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部分内容还是要学习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讲解的深度。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1、铵根离子的检验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可让学生思考〔实验1〕与〔实验2〕实验操作上的区别,思考“为什么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加热”。
2、酸、碱、盐的用途及化学肥料,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观看录象等形式进行。
【问题讨论】
1、书中未出现酸、碱、盐的定义,这对学生判断酸、碱、盐是否又增加了难度?
2、在第二节的活动与探究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但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讨论盐酸、硫酸还有硝酸的共性,其中跨度太大,教师补充的内容要达到的深度难以把握。
3、在第三节盐的交流与讨论中要学生从已学的内容或课外了解到的事实举例说明盐与酸、碱的反应,对大多数学生该任务很难完成。在这之前教师是否还需补充一些内容?

相关知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学案1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学案1沪教版

【本章结构】
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之前学生学习了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矿物并对溶液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具备了一些化学技能。在此基础上,第七章仍延续了前几章的特点,从与生活相关的、大家熟悉的物质出发,教学内容分“活动与探究”和“交流和讨论”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弹性处理,让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把握教学分寸,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从知识体系角度看,本章是全书中内容较系统化的一章,它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又是化学知识的延续、发展、深化。要求学生对单质、化合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大致了解,理解掌握典型的酸、碱、盐的性质及运用,使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二、本章结构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学习呈酸性的一类物质——酸,掌握常见酸的性质,初步认识酸的性质与氢离子的关系。
学习呈碱性的一类物质——碱,掌握常见碱的性质,初步认识碱的性质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
学习中和反应,在认识中和反应的产物时,进一步认识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的关系和初步认识盐,然后学习盐的性质。
学习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三、本章的重点难点
第一节
重点: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判断和测定。
难点: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节
重点: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难点: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难点: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第四节
重点: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2课时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3课时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3课时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2课时
整理与归纳1课时
测试1课时
二、教学设想与建议
溶液的酸碱性
本章虽然减低了难度,但仍然是初三化学中最难的一章。这一节从生活常识引入,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课外动手实验的积极性。让本节成为第七章学习的良好开端,继续保持学化学的热情。
1、建议在上本节课之前简单预习,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家中的液体(例如:饮料、洗发水等)或周围能收集到的河水等并带进实验室,指导学生把实验内容列成表格。在实验室里把教师准备好的包括自带的液体测试结果填入表格。
2、交流实验结果,归纳出指示剂变色情况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结果可列表如下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pH中性溶液紫色无色7酸性溶液红色无色红色<7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蓝色红色蓝色>7pH越大碱性越强3、课后可指导学生用富含色素的物质(如红椰菜的菜汁)测试家中液体并记录色素变化的颜色,有明显变化的可带到课堂上表演。
4、学习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时,可鼓励学生查找有关人的体液pH的正常范围以及非正常范围引起的疾病和酸雨的危害及测定,把收集到的内容在课堂上交流汇报,教师再加以补充。这些内容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1、在这部分中酸、碱、盐都出现了,但没有提出酸和碱的概念,直接提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是重要的酸,再通过实验体现物理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同时学会利用探究归纳。在“交流与讨论”中结合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对“酸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即酸溶于水后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决定了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对碱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碱溶于水后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决定了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2、第五章学生已经学过稀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在这基础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这条性质基本上可通过学生实验,小组交流,自己书写方程式的形式归纳出来。有了归纳该条性质的经验,另一条“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也就较容易归纳出来了。
3、学习常见的碱时,学生已了解了一些有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从上节盐酸、硫酸的学习中有了相似结构会有相似性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再经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出常见的碱的性质。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上面放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然后往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鸡蛋会较快地进入瓶中。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围绕这个实验并联系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教师可设计许多问题。这个较难的化学反应会变得容易被学生接受。
5、本节课后的知识拓展“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建议可放在课堂上做。制作叶脉书签的实验可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
第三节酸与碱的反应
1、在学习了酸与碱的性质后很自然的就引出一个问题“把酸与碱放在一起,它们的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学习中和反应,从生成物水的角度再进一步理解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学习中和反应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
2、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综合性较强,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强调学生滴加的方法,同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蒸发溶液时会有刺鼻的气味”
3、学会设计实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提出问题、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从实验中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部分内容还是要学习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讲解的深度。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1、铵根离子的检验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可让学生思考〔实验1〕与〔实验2〕实验操作上的区别,思考“为什么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加热”。
2、酸、碱、盐的用途及化学肥料,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观看录象等形式进行。
【问题讨论】
1、书中未出现酸、碱、盐的定义,这对学生判断酸、碱、盐是否又增加了难度?
2、在第二节的活动与探究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但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讨论盐酸、硫酸还有硝酸的共性,其中跨度太大,教师补充的内容要达到的深度难以把握。
3、在第三节盐的交流与讨论中要学生从已学的内容或课外了解到的事实举例说明盐与酸、碱的反应,对大多数学生该任务很难完成。在这之前教师是否还需补充一些内容?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要点精析】
一、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
物质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2.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
(1).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只是粗略的测定)。
(2).酸碱度:是定量的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程度的,可以用pH表示。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①pH范围:一般在0~14之间
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3)测定pH的最简便方法:使用pH试纸,用蘸取待测液,滴在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只能测得pH的整数值。
3.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酸性太强(pH小于4)或碱性太强(pH大于8)的土壤都不适宜作物的生长。
(2)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性。某些地区因工业生产产生的酸性气体直接排放而导致雨水的酸性增强。人们通常把pH小于的降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很多植物的生长不利。
二、常见的酸和碱
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①纯净的浓盐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敞口放置后在瓶口产生,使溶质质量分数,应密封保存。
②浓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敞口放置后吸收空气中的,使溶质质量分数,应密封保存。
说明: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跟空气接触.能够吸收空气里的水分,所以.通常可用它作干燥剂。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衣服、皮肤(它们都是由含碳、氢、氧等化合物组成的)里的水分,使它们炭化。
(3)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2.稀硫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

稀硫酸
盐酸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跟镁条、锌粒的反应

跟铁锈的反应

与纯碱的反应

小结:酸的通性
由于酸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氢离子,因而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反应:
②活泼金属+酸→盐+H2↑
③金属氧化物+酸→盐+H2O
④碱+酸→盐+H2O
⑤盐+酸→新盐+新酸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俗称、、。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暴露在空气中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并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钙[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俗称、。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3)氨水是有氨臭气味的水溶液,易挥发,有腐蚀性。
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与CO2的反应

与硫酸铜的反应

小结:碱的通性
由于碱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氢氧根离子(OH-),因而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反应:
②非金属氧化物+碱→盐+H2O
③碱+酸→盐+H2O
④碱+盐→新碱+新盐
三、几种重要的盐
1.盐的组成和分类:
盐类物质可以看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它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依据盐的组成,可以把盐分成钠盐、钾盐、钙盐等;也可以把盐分成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
2.几种常见的盐
物质
化学式、俗名
性质
用途
氯化钠
化学式,
俗名
色、溶
于水的晶体,其水溶液pH=7
作剂和防腐剂;配制生理盐水;重要的化工原料
碳酸钠
化学式,
俗称
色粉末,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2HC=l2NaCl+H2O+CO2↑
制烧碱;泡沫灭火器中制取二氧化碳;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在等工业上
碳酸
氢钠
化学式,
俗称
色粉末,能溶于水
焙制糕点、治疗等
碳酸钙
化学式,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CaO+CO2↑
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来制取CO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来获得生石灰;重要的建筑材料
3.盐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盐溶液→新盐+新金属
②盐+酸→盐+新酸
③碱+盐→新碱+新盐
④盐+盐→两种新盐
4.化学肥料
(1)常用肥料
肥料
农家肥
含有多种营养元素,但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低,可以改良土壤。




氮肥(含氮元素)
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碳铵(NH4HCO3)氨水等
磷肥(含磷元素)
磷矿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钾肥(含钾元素)
K2SO4、KC1等
复合肥(含N、P、K三种元素中的两种以上)
NH4H2PO4、KNO3、KH2PO4等
微量元素肥料
硼肥、锰肥、铜肥、钼肥等
(2)常用化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全部溶解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
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
或有爆裂声

加熟
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
性气味的氨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
味的氨气放出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1)金属活动顺序: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以前的较活泼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金属则不能。较活泼的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3)很活泼的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然后碱再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无金属生成。
五、复分解反应
1、概念:,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3、复分解反应包括:①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②酸+碱盐+水;③酸+盐新酸+新盐;④碱+盐新碱+新盐;⑤盐+盐另外两种新盐。
4、中和反应
(1)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注意: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原理:酸溶液中的和碱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水。
(3)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水需要进行处理。如含有硫酸杂质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用于医药。如果人患有胃酸(主要是盐酸)过多症,会造成消化不良,可遵医嘱服用某些
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人被蚊虫叮咬,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酸.从而使皮肤肿痛,此时可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稀氨水)的药水,就可以减轻痛痒。
六、酸、碱、盐的正确应用
1.多数酸、碱有强腐蚀性,许多盐有毒性,所以要注意使用方法,确保安全。浓硫酸、浓硝酸有强腐蚀性、氧化性。与可燃物混放还易引起火灾,所以要妥善保管,小心使用。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缓缓注入中,并用不断搅拌。
注意:(1)稀释浓硫酸时,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从而造成危险。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后用较多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冲洗。
3.不要将工业用盐当食盐使用,因为工业用盐可能含有,对人体有毒害和致癌作用。
4.许多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等)都有毒性,要严格防止混入食物中。
【典例剖析】
例1.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所以我们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由此可知,护发剂的pH()
A.<7B.>7C.=7D.比洗发剂的pH大
【分析】洗发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护发素的pH小于7,显酸性,故利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既能去除污垢又能使头发健康成长.
答案:A
例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在稀释过程中,只会无限的接近7,不会越过7,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错误;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少了,原来的饱和溶液要析出一些氢氧化钙固体,又因该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最后不再变化,故正确;
D.催化剂的作用只能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用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的氧气质量相同,故错误;
答案:C
【小结】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方法是先分析每个图像的横坐标及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再看图像的起点、变化趋势及拐点能否与各个反应的过程相对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例3.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下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请帮助该同学进行完善和纠正。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图中的A类物质可能是。
(2)该同学针对金属和酸的反应,写出了下面一个化学方程式:Cu+H2SO4(稀)CuSO4+H2↑,有的同学认为该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理由是。
(3)老师告诉同学们:对于酸和盐的反应,可以用厨房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其中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品是和(填名称或俗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的通性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与盐溶液以及酸的反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根据酸的性质可以知道: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某些盐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3)厨房中含有酸是食醋,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遇到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1)金属氧化物(2)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该反应不能发生(3)醋酸苏打(或食醋小苏打)
【自我评估】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鸡蛋清7.6~8.0B.柠檬2.2~2.4
C.西红柿4.0~4.4D.牛奶6.3~6.6
2.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大理石B.双氧水C.浓盐酸D.烧碱
3.下列物质中,因为有毒而不能用于烹调食物的是()
A乙醇B醋酸C亚硝酸钠D氯化钠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5.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
6.下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是()。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ag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7.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下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8.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
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9.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硝酸钾B.氯化钾C.氨水(NH3·H2O)D.碳酸氢铵
10.只用石蕊溶液就能将下列各组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NaCl、NaOH、NaNO3B.NaOH、H2SO4、KNO3
C.HCl、NaCl、Na2SO4D.Na2SO4、H2SO4、KNO3
11.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
①X+碱→盐+水;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则X可能是()。
A.HClB.COC.NaOHD.CaO
12.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Na2CO3溶液呈碱性
Na2CO3属于碱
B
铁可以和稀H2SO4反应放出H2
Fe属于金属
C
金属Al是热的良导体
金属Al可以用来制作生活炊具
D
洗涤剂增大了油污在水中的溶解性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13.我市湘江风光带桥头广场上介绍侯德榜曾在湖南株洲开办“永利化工厂”,利用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下列有关联合制碱法的原料(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水)与产品(碳酸钠、氯化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B.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海洋、盐湖、盐井、盐矿等都是氯化钠的来源
C.侯氏制碱法消耗了二氧化碳,极大地缓解了酸雨的形成
D.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二、填空题
14.有下列几种物质:①熟石灰、②碳酸钠、③氯化钠、④碳酸钙、⑤碳酸氢钠、⑥氢氧化铝、⑦稀盐酸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农业中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____________;
(2)用于焙制糕点发酵剂,且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_____;
(3)用于制烧碱,还可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是_____________;
(4)可用于实验室及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15.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字母)。
16.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上边图像合理的是(填“甲”或“乙”)。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
(3)向足量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2CO3,也可能还有NaOH,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
1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
假设1:KCl和NH4HCO3;假设2:KCl和NH4Cl;
假设3:K2SO4和NH4HCO3;假设4:____________。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及与下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假设2成立
步骤2:

参考答案
【要点精析】
一、溶液的酸碱性
1.红蓝紫无红无
2.(2)中酸碱(3)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3.(2)酸性5.6
二、常见的酸和碱
1.①挥发白雾减小②水蒸气减小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Mg+2HC1==MgC12+H2↑Zn+2HC1==ZnC12+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O3+6HC1==2FeC13+3H2O
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3.(1)烧碱、火碱、苛性钠CO2(2)熟石灰、消石灰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三、几种重要的盐
2.NaCl食盐白易调味Na2CO3苏打、纯碱白易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NaHCO3小苏打白胃酸过多CaCO3稀盐酸
五、复分解反应
1.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2.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4.(2)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六、酸、碱、盐的正确应用
2.浓硫酸水玻璃棒
3.亚硝酸钠(NaNO2)
【自我评估】
1.C
2.D解析:A.大理石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基本不变化,所以质量不变B.双氧水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质量减小C.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会挥发出HC1气体,所以质量减小D.烧碱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NaOH会与CO2反应生成Na2CO3,所以质量增大。
3.C4.B5.C解析:A、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故A说法不正确;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B说法不正确;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C说法正确;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铜比银活泼,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可以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6.C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将稀盐酸滴向氢氧化钠溶液中,A错误;因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所以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量,B错误;A点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C正确;B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加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
7.D解析:将NaOH溶液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时,溶液pH开始时不为零,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pH将大于7,A错误;溶液质量在开始时增大,当完全中和盐酸时,再滴加氢氧化钠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质量减少,B错误;滴加的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沉淀,然后再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错误,D正确。
8.B
9.A
10.B解析:石蕊溶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分别会显示红色、紫色及蓝色三种不同的颜色。
11.A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代入验证法,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A
12.C
13.C解析:碳酸钠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A正确;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海洋、盐湖、盐井、盐矿等都是氯化钠的来源,B正确;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C错误;氯化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共同研磨,会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D正确。
14.(1)①;(2)⑤,(3)②(4)④
15.(1)盐酸有挥发性或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或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2)红色(或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3)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4)D
解析:(1)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2)氧化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铁和水,生成的氯化铁、硫酸铁溶液显黄色,会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3)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4)A、B、C、E分别是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D中盐酸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硫酸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没有体现酸的通性。
16.(1)乙
(2)NaOH变质生成了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了CO2
(3)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只有Na2CO3
解析:(1)由题意可知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盐酸中,起始溶液的pH值应小于7;
(2)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钠,滴加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呈碱性,要证明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首先要证明含有碳酸钠且不能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可向乙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质为Na2CO3和NaOH;如果只生成白色沉淀、溶液没有变成红色,说明溶质只有Na2CO3。
17.(1)K2SO4和NH4Cl
(2)①不同意,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②稀盐酸(或稀硫酸)
(3)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取少量混合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HCl(或稀H2SO4)
无气泡冒出
另取少量混合固体于另一支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
滴加适量BaCl2溶液,振荡
无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1)所抽样品的成分可能是KCl和NH4HCO3,或KCl和NH4Cl,或K2SO4和NH4HCO3,或K2SO4和NH4Cl;
(2)氯化钾、氯化铵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碳酸氢铵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
(3)氯化钾、氯化铵都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钡反应;碳酸氢铵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钾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第七章wbrwbr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4、初步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溶解性;

5、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类,并初步学会区分物质的类别。

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情感目标: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3、酸、碱、盐的概念;

4、物质的简单分类。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溶液

白醋、酸果汁、稀盐酸

食盐水、蔗糖水

纯碱、肥皂水、石灰水、氨水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不变色

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不变色

变红

酸碱性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pH

7

=7

7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表现出酸性,为酸性溶液。如:食醋,二氧化碳水溶液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表现出碱性,为碱性溶液。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食醋、酸奶有酸味,苹果、桔子、葡萄等水果有酸味,因消化不良导致胃酸过多等。面团用酵母发酵,条件控制不好会发酸。酒若保存不好也会发酸。在化学实验室也有许多酸性的溶液,与酸性溶液相对的是碱性溶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溶液,但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

酸性溶液用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如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用无色酚酞,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P178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再各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像白醋、酸果汁、稀盐酸这些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我们称为酸性溶液。

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入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结论: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是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食盐水、蔗糖水,一支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一支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而像食盐水、蔗糖水这些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变色,它们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像石蕊、酚酞这样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且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

为了使用方便,通常还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酸性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碱性溶液。

活动与探究:滴一滴盐酸于蓝色石蕊试纸上,滴一滴氨水于红色石蕊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盐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结论: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其实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也经过了一个过程。请同学阅读拓展视野。便请实验小组课后能自制一种酸碱指示剂。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1234567891011121314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酸果汁、白醋、稀盐酸的酸性强弱不同,石灰水、氨水和肥皂水的碱性强弱不同。那么如何来衡量溶液酸性、碱性的强弱程度呢?

我们用长度来衡量物体的长短,速度来衡量运动的快慢。人们用酸度或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其实溶液的酸碱性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人体本身就处在一个大的溶液中。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请同学观察表P1837-1,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

结论: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胃液的pH在0.9~1.5之间。

请同学观察表P1837-2,各种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结论: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