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教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30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教师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教师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自主学习】
一、夯实基础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旅舍
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过客:过往的客人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秉:执良:确实以:因由,道理
4、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文章: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
5、序天伦之乐序:通“叙”,叙说
6、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季:同辈排行中最小的,这里泛指弟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的过客。(天地是万物暂时寄身的旅舍,光阴是制造历史的来去匆匆的过客)
2、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虚浮的人生像梦幻一样,能有几多欢乐?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古人执着蜡烛在夜间游玩,实在是有道理的。
4、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
5、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我们)在这桃李芬芳的园里聚会,畅叙天伦间的乐事。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道题:
1、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
首先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其次春天的美景在召唤他,大自然提供的繁复、斑斓的形态和色彩在吸引他。
2、“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1)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从兄弟们各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主客一同吟诵诗篇)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适意地高谈阔论,进而转成了辨名析理的清谈)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大家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不停地传杯递盏)
(4)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大家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
【合作探究】
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相关推荐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文题解读
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文章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及排遣方式。从弟即堂弟。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其诗豪迈瑰丽,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黑暗政治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著有《李太白全集》。
背景纵览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收录在《李太白全集》中,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4)前后,地点在今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序天伦的情景。全文以骈句为主,笔触流畅自然,风格清新洒脱,是传诵千古的名作。
字词梳理
1.字音
筵(yán)觞(shāng)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词义
逆旅:旅舍。大块:指大自然。
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过客:旅客,旅行者。
琼筵:美好的筵席。羽觞:酒器,形如雀鸟。
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5.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6.一词多义
7.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指大自然。今义:形容面积大。如:大块的翡翠。
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泛指著作。

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学案


第16课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他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他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他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

美字体节手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赏美文
追寻李白
是谁,且行且唱,在红尘中吟诵生命的乐章;是谁,亦痴亦狂,在山水间醉看人世的沧桑。是谁,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谁,酒壶一斟就诗意芬芳……
是你,李白——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惊涛拍岸,豪情满怀……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里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好一个酒中仙,李白,你仗诗走天涯,饮酒闯天下,你是“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你的豪放旷达无人能及,你的飞逸潇洒无人能比,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猛浪洪流。你“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你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历史长河,让万众瞩目,世代颂扬!
李白,你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翰林遭贬,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你“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你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你一扫世俗的尘埃,“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你写山水幽静安谧,道江河奔腾不息,万千景象,浑然天成。“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你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锦囊妙计,可你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你胸怀天下,光耀日月!你“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李白,你以白鹿为伴,以美酒为友,以山水为家,不为世俗所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
——铮铮铁骨,铸就莽莽华章;诤诤雄辩,垂留湛湛青史!
当大唐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的繁华渐渐褪去,李白,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与日月同辉,和山河同在!
李白,你的名字历久弥新,你的业绩彪炳千秋!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课内挖掘】
剑术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啊。
(选自百度文库)
【课外运用】
李白,你任秋风荡涤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你将儒、仙、道、侠多种精神合为一体,既吸收了老子庄子的道家出世思想,又接受了儒家代表学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精髓。李白,你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心在作。你吟出了斗志,写出了气魄!
李白,你天籁般的诗文,凝练精粹,昂扬奔放,气脉贯通,浑然一体。阅,赏心悦目;读,朗朗上口;吟,口齿生香;诵,心领神会;品,养性怡情……内凝豪情和力量,外御俗念与污浊,渐养浩然正气,顿生意气风发!
李白,民间传说,你是“捉月落水”而亡,让你的离去都那么与众不同,充满才情的朦胧,诗意的迷离……
拉开历史的帷幕,筝鸣瑟幽,“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拨开层层云雾,划去重重硝烟,看,道骨仙风的李太白着一袭青灰色的道袍悠然走来,须发悠悠,道袍飘飘,寻寻觅觅的目光,是在寻找那“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还是觅览“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轩辕台?骊山脚下的华清行宫哪里去了?唐太宗送给贵妃的豪华宫殿挥手之间怎么变成了马嵬坡前的一段白绫?凄凄然,悲悲戚!唉!李白,你是在叹息江山易主社稷沉沦?还是在哀怜红颜薄命香消玉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世代轮回灭又生,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洒人生,诗卷留香千古颂!
岁月如风,淡漠了浮华,吹落了曾经。
(选自百度文库)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物之逆旅也逆旅:客舍
B.百代之过客也过客:旅客,旅行者
C.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烟景:烟柳美景
D.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块的土地
解析:D项,大块:大自然。
答案:D
2.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愉悦心情的一项是()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阳春召我以烟景 ③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D.②⑤⑥
解析:①表现人生之短,欢乐之少。⑤写宴会的情景。⑥写作者的愿望。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欧阳修《居士集》)
注:①汲汲营营:忙忙碌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长久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解析:C项,荣华:花朵。
答案: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进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解析:A项,均为介词,到。B项,代词,代指前面列举的三个事情/语气助词,表停顿。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项,介词,通过/动词,沿袭。
答案:A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解析:C项,应是意在说明只顾立言存世、终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答案:C
6.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何况是著作呢?
(2)我希望挫一挫他的锐气,勉励他勤于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他。
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最终也都腐朽、消亡殆尽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面对着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的地方是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圣贤之人,是勤于修身、勤于建功、勤于著书立说,正是因为这三者,他们才能虽死而千古不朽。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有成与不成之分;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虽然不能建立功业,又没有著作传世,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像颜渊这样的,他独居穷宅挨饥受冷,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整天像个愚笨无能的人一样。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何况说是著作呢?
我曾读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代的《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这样的人多不胜数,但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暗自悲叹这些人,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词句虽然工巧,但好像花木被风吹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间众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都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东阳县的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文章,渐渐被别人称赞。学成后,与各位士子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他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流而山势渐出的气势。不过,我希望挫一挫他的锐气,勉励他勤于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他。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三、创新语用
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二维令是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的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的、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的、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二维令是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方式。②二维令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③二维令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④二维令采用的密钥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教师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教师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自主学习与检测
(一)检查预习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樊迟__fán皋陶_gāoyáo弘毅__hóng枉___wǎng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___赞许___________
(2)为仁由己_____靠_________
(3)请问其目______详情________
(4)雍虽不敏________资质愚钝(______
(5)请事斯语矣_________实行(_____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字____________
(7)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字___
(8)能近取譬_______比方_______
(9)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抱负远大,意志坚强_______
(10)死而后已__停止____________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__贫困___________
(1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贫困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______________知通_智___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 _____________)错_通__措____________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__________乡_通__向____________
(4)知者利仁______________知通___智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5.熟读课文,请将课文译为现代文并写在课本上。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合作探究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论述,然后概括说明。
文中的句子: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陈秀金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拓展提升
本课课文及课文前的“引入话题”中,向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道德——“仁”。学习了本课,你如何看待“仁”?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教师版)

一、温馨心语: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
二、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积累文言词句,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掌握个别实词虚词的用法。
3、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知识链接
1、关于柳宗元其人: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关于柳宗元的文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代表作《封建论》。
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如《黔之驴》。
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3.柳宗元的诗:幽峭疏淡,用功精细,苏轼认为柳诗在韦应物之上,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也就是杨万里所说“句淡雅而味深长”。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4、《新学案》95页背景探寻。
四、自主学习与检测
完成《新学案》第95-96基础积累练习题。
五、合作探究——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1、翻译并研读课文:
① 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 阅读第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2、讨论此文的写作特点:
(1)、文章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答: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文章都用了那些对比?
( 答案:(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3、小结(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上进行总结)
(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六、拓展延伸——延伸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