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⑴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⑵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⑶过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⑷结果: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⑸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略防御)

3、1947年夏,率领晋翼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进攻)第18课: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其中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是锦州。

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以徐州为中心。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

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延伸阅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1949年)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1、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重庆谈判
(2)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中共代表人物有哪些?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3)毛泽东前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签订了“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
最终有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为什么?没有,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走向战略进攻
1、右图反映的是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情景,其结果是什么?
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是?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平津战役
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谁?傅作义
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讲的是渡江战役
什么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渡江战役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中的“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推翻国民党政权
渡江战役的结果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4、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南京解放
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课堂练习:
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
《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
2、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
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的主力D.推翻国民党政权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
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
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会师大西北
4、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
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
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5、1949年4月,解放军将领周克玉写了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
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6、下列照片定格了人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重大事件的瞬间。请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图1重庆谈判合影图2刘伯承登上大别山

图31949年1月北平解放入城式图4占领南京“总统府”
(1)图1中毛泽东“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赴重庆谈判,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
签订《双十协定》(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
(2)图2反映刘伯承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军事上有什么重大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图3反映的是哪一战役取得胜利的情景?平津战役
(4)图4反映出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1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掌握)

2、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3、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派出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所以日军悍然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战取胜的关键,即全民族抗战)3、1937年12月,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4、影响: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机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

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1938年,国民

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2、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大会中心任务:

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主要内容:⑴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⑵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大会意义:这次大会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空前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1945年85、抗战胜利的标志。八年抗日战争(年

),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被日本割占50年后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6、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抗击法西斯侵略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前期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筋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7课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后来他们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2、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为中国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谭嗣同。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深刻影响。3、戊戌六君子:第8课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酝酿:1894年,孙中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当总理,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

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镇的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史称“辛亥革命”。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不可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群众,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久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四个代表人物以及主要阵地: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918《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4、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