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鲁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力和运动》单元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鲁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力和运动》单元知识点总结。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力和运动》单元知识点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鲁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力和运动》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力及其作用效过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

①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四、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

3:物体接触面粗糙;

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五、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六、牛顿第一定律惯性WWw.jaB88.coM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

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说明】伽科略斜面实验使用的科学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实验加推理)

相关推荐

鲁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一、力及其作用效过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

①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四、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

3:物体接触面粗糙;

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五、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六、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

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说明】伽科略斜面实验使用的科学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实验加推理)

鲁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鲁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二、最可爱的人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土地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力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力的知识点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第七章: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