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第2节弹力
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措施和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对于弹力只要求初步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而不要求分析它的三要素。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说明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要产生弹力。为了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除了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压桌子,观察拇指的确发生了形变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重点在它的正确使用而不在它的测量原理,课本只用一句话“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对其原理作简单交代。教学中不能采取“灌输”
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探索遇到的新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打好基础。让学生领会间接测量原理,即用可直接度量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直接测量的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铁架台、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微小形变演示仪、橡皮泥、乒乓球。
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钩码一组、弹簧测力计等。
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1)撑杆跳高运动员比普通跳高运动员跳得高,撑杆跳高运动员借助了什么力呢?
(2)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这个过程中力是怎样产生的?
(3)蹦极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
(4)拉开的弓箭把箭射出去,什么力使箭由静止到运动呢?
演示导入
演示1:拉开的弹弓能把小纸团弹出去;
演示2:手压挤吹起来的气球,观察形变情况;
演示3: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能恢复原状。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弹力。
设计说明: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弹力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
欲。提出弹力的产生、大小等有关问题。
推进新课
一、弹力
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形变
(1)活动要求:用手对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感悟到弹性与塑性的区别。
实验现象分析: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粗导线用力掰弯,撤去力不恢复原状。
(3)用力使直尺弯曲,撤去力后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如:橡皮筋、气球、海绵、弹簧、钢锯条、格尺、橡皮擦、皮肤等。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学生实验1]将直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压弯(几次尺弯的程度不一样),手的感觉如何?
归纳总结:尺子形变后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形变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物体互相接触。
[学生实验2]用手指按压桌面,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的作用(即压力),同时,桌面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即支持力)。这时同学们能否看到桌面发生形变呢?是不是这个时候桌面没有发生形变呢?
问题拓展: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吗?
讨论与交流:坚硬的物体在很小的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形变吗?如用力压讲台桌或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瓶等,讲台桌或地板、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又属于什么类型的形变?
【学生猜想】没有,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我们怎样来体现微小的形变量?
【学生体验】如图所示,用手挤压扁平瓶子同一载面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请几个学生上台体验表演,激发学生的积极心、信心,进一步体会自然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点评:学生体会和感受其中“放大方法”的精妙之处。
总结: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3.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状。
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弹性;拉力器、蹦极、跳水跳板、弹弓、弓箭……塑性;揉面、折纸、捏泥人……。.’
:例题巩固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解析: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发生挤压(即没有发生形变)就没有弹力作用。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的力,所以A、C正确;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它们都属于弹力,故D也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要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是错误的。
答案:B二、弹簧测力计实验一;把大小不同的重物压在钢锯条上,观察钢锯条弯曲的程度。
现象:重物越重,钢锯条弯曲得越大。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观察弹簧伸长的大小。
现象: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大。
归纳总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的大小,根据这个原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学生活动要求: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构造、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的特点;4.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介绍]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出示演示测力计):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外壳、挂环构成。
2.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
3.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
最小刻度:从O到1N之间有十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O.lN。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及体验力的大小。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看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否则要调零。
2.体验。学生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N、5N、10N的力。
3.交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③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归纳总结: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
(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
温馨提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塑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介绍]为了满足不同的测力需要,人们还制成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如握力计、拉力计、托盘秤等。
同步训练
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A.撑杆跳高B.跳远C.玩具弹簧枪射出子弹D.守门员接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用cm、mm等作单位
C.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各种力D.能发生形变的弹簧只有拉伸时才能产生弹力
答案:A
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来测量力。
答案: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弹簧的越大的原理制成的。
解析:任何一个弹簧,它所能承受的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状了。在这个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大伸长
5.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测量范围,被测力应小于这个范围B.使用前必须先对弹簧测力计校零
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测竖直方向的力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不同方向的力
解析:弹簧测力计可以竖直放置,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倾斜放置,但无论怎样放置,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或压缩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以选C。
答案:C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关键是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作太多的要求,只是要让学生知道因为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生活中常见的压力和支持力等都是弹力。工作原理只要知道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伸长越长即可。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通过课堂上的分组实验测量活动、参与式交流等探究形式的运用,不但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备课资料
弹性形变与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且阻碍它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即在弹性限度范围之内,物体对使其发生形变的施力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
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推、拉、提、举,还是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与物体接触时才会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可称为接触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或AF一-kAr)。其中,志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也叫做倔强系数或弹性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单位是牛/米,读做牛顿每米,符号是N/m。k值与其材料的性质有关。弹簧软硬之分,指的就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而且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是不同的。上述表达式中的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弹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便会发生变化,使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拉开或靠拢,这样,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就不会平衡,出现相吸或相斥的倾向,而这些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的总效果,就是宏观上观察到的弹力。如果外力太大,分子间的距离被拉开得太多,分子就会滑进另一个稳定的位置,即使外力撤去后,也不能再回复到原位,就会保留永久的形变。这便是弹力的本质。
弹力是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丽压力、支持力、拉力则是由力的效果命名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弹力和压力、支持力、拉力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弹力不一定是压力、支持力、拉力。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弹力就是压力、支持力、拉力。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扩展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视频:撑竿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

学生观看,感悟。

思考,交流,此时不必回答。

感受力与美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弹性与塑性

活动: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

总结得出弹性、塑性并板书。

学生先动手实验操作,探究完毕,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由直观到抽象,从亲身的体验及身边的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二、弹力

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使发生较大形变。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引出弹性限度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认识到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弹力,体会到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从生活走向物理,认识弹力的效果,了解弹力的产生,也能极为自然得引出弹力的概念。

三、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提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提出猜想,并设计简单的实验,最好能实际操作一下。

得出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提高兴趣和探究能力。

四、观察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出示弹簧测力计,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由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组成。

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能否超过其量程?如果指针不指零应该怎么办?

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体验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交流体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布置阅读材料的力学特性,了解材料还有哪些力学特性?它们有哪些应用?

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用途、原理、结构,得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一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二调”:调零;“三读”:读数=挂钩受力。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要先轻轻拉秤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秤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它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多媒体展示其它形式的测力计。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法的探究与认识,了解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应用的能力。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八年级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物理《弹力》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的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

(1)对周围生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服务器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

弹力的产生原因。

教学用具

各种测力计、钩码、弹簧、橡皮筋、泥、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引入

教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直尺、橡皮筋、弹簧、泥、纸以及同学们能找到的物体,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其他同学补充新的实验,汇成下表

物体受力后的形状

撤去力后的形状

用力压一把直尺使它变弯

直尺恢复原状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弹簧恢复原状

铝导线用力折弯

铝线不能恢复原状

橡皮泥用力捏,扁了

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

用力折一张纸,纸被折弯

纸不能恢复原状

用力把橡皮筋拉长

橡皮筋能恢复原状

教师: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教师:结合刚才实验所得归纳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

板书:1、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一样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2、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在物理上,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3、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4、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force)。

3、继续探究

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有什么发现?

给你一根弹簧,其它器材任选,来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教师巡回指导)

找一组同学说出自己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

原长(cm)

拉力

(N)

弹簧

长度(cm)

弹簧

伸长长度(cm)

3

50

4

1

100

5

2

150

6

3

进一步提出问题(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具体关系)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1)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2)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对比以前学过的仪器)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用测力计体会1N、2N、5N各力的大小

(3)其它测力计教师出示:学生观看学习使用。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

布置作业略。

八年级物理《力 弹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力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和“力的测量”弹性势能四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测量”和“力是什么”是本节的重点。

首先教材通过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进而引出力的作用必须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其次,通过一些平常很常见的器材来进行实验,从而得出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性形变,为以后学习弹性势能作铺垫。接着通过学生的实验得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和外力的关系,为学习弹簧测力计打下基础。因为弹簧测力计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成的,然后学习弹簧测力计就显得比较自然了。教材通过活动和信息快递等方式让学生来了解和熟悉使用弹簧测力计。最后简单的让学生了解一下弹性势能,为以后学习弹性势能做基础。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了解相关的概念,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贯窜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课本在建立概念的时候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安排,教材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物理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有的学生已经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如何让学生认真的学习,只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合作。这样让学生不断的“动”起来,才能不断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我会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熟悉过程和方法。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从而知道力的概念,通过探究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的奇妙和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据此目标,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步骤:

一、通过情景的设置,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大自然里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通过感知和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力离不开物体而存在。

二、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形变和弹力。

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四、了解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首先注重情景、问题的设置,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二、主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注重探究活动的难度控制和有效性。第三、注重学生科学方法的学习、应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打破教材的束缚,拓展探究的广度和深度,突显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特点——物质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弹力以及弹力的特点

3、经历探究知道弹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关系,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让学生掌握测量力的一种工具的使用。

5、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使学生感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弹性势能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力的特点和作用效果

2、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建立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

2、探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的过程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难点分解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弹簧、气球、演示测力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栏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知识新授

【导语】:生活中手提一桶水、用力推桌子、手压木板、用力拉弹簧。

动手做一做,有什么感觉?

总结:有人把力说成是人体对物体的作用。视频引入

【板书】1.什么是力?

【提问】是否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呢?

【启发】

人提水桶能否用其它物体代替

手压木条人产生同样效果呢?

手拉弹簧

【总结】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来替代。

【板书】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板书】2.形变和弹力

【提出问题】什么叫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对其它物体会产生作用吗?

【启发】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发生形变后撤掉外力后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板书】(1)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形变。

【提问】什么叫弹性形变?

【总结归纳】(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弹力。

【板书】(3)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

(2)发生形变

【板书】3.观察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板书】作用在物体上的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点拨】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板书】4.力的测量

(1)观察弹簧测力计

①构造

②量程

③分度值

【板书】(2)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N

【板书】(3)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程、分度值。

②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零。

③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4)不同形状的弹簧测力计;

指出各名称

【释疑解难】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最好轻轻来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点拨】(1)看弹簧秤是否完好。

【点拨】(2)指针、弹簧是否与外壳相接触,有无摩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使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提问】5.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吗?

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弹性势能。

体验:

提水桶

推桌子

压木板

拉弹簧

感到肌肉紧张。

学生动手实验,想办法用物体代替手达到相同的效果从而得出力的概念。

两人一组用弹簧、橡皮筋和气球橡皮泥进行实验探究,感受物体发生形变是否对其它物体(手)产生作用。

【通过实验总结】如果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形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通过实验感受弹力。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然后交流。

做一做:

①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下端掛1,2,3,4个钩码,观察弹簧伸长的变化。

②增加塑料尺上的物体,观察尺的弯曲情况。

③增写课本P45空格。

①阅读课本P46活动8.2,并填写填空内容。

②观察桌上弹簧测力计,说出其量程、分度值。

议一议: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针对课本图(8-6)进行讨论,动手试一试。

【总结归纳】左栏内容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讨论】课本P46图8-6a、b、c、d四图的正误

阅读P46图8-7

写出名称

1、2.常用测力计

3.握力计

4.拉力计

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议论】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例:箭被拉弯的弓射出;人被弯曲的跳板弹起;运动员被弯曲的撑杆弹上高空。

【讨论】玩具和生活用品中哪些是利用弹性热能工作的?(讨论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