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3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概况
柳宗元的《黔之驴》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表明了作者不同凡俗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林嗣环的《口技》描述了口技人的高超技艺。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的乡愁。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早春景致,抒写热爱之情。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赞扬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单元教学要求
1.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朗读、背诵古代诗文,并注意体味古诗文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提高文学素养。
4.注重课文涉及的古汉语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⑴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⑵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⑶体会“铭文”的特色。
难点:
⑴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⑵体会每篇课文的深意。
单元课时分配
内容课时
《黔之驴》1
《陋室铭》1
《爱莲说》1
《口技》2
《诗词五首》2
阅读世界名著提高文学素养6
写作2
单元教学建议
1.查找资料。
查找与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关的资料,可以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2.分析线索。
作为散文,大都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找到它,便于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
3.比较阅读。
选取与课文相关性高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相关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本单元课文以史传文字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希望学生能从历史英雄人物身上吸取正能量。
学习要求:学习本单元,应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领会中华民族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后已”的传统精神。
写作技能:1、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引导学生“反观自我”,在课文学习中对自己的作文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把自己的作文作为思考对象,对比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反思策略,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
2、运用“作文修改卡”反思作文教学策略反思,作文修改是一种注重作文行为的深度反思,它能将作文反思转化为行为,它能变思考为技巧,有利于学生策略性作文。具体做法:A、学生根据教师批改和评讲要求,确立文章的优点和弱点所在;B、将文章的优点和弱点复述给同伴听,并要求同伴提看法与建议C、记录同伴对文章的反应;D、认真思考同伴的看法和建议,并修改或重写文章;E、思考同伴和老师的建议有无被采纳,为什么?F、将新文章交给同伴讨论,对比原文讨论得失。
3、在学习英雄人物的同时将读、写、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全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写作主题:激起学生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景仰、渴慕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
练笔活动:
1、学习《陈涉世家》,对陈胜做个客观的评价,谈谈你所认识的
陈胜。
2、学习《唐睢不辱使命》通过人物对白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你身边同学中谁的语言最有特色,写出来吧。
3、“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学习《唐睢不辱使命》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运用对比手法写写你身边的二三个同学,让他们的形象互为衬托。
3、结合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人和事,搜集相关资料,对各种具有丰功伟业历史风流人物进行分类;分类后对你最喜欢的风流人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并把他整理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一风流人物,当然也可以写写你现实生活中在某方面堪称“风流”的平凡人物。
本单元作文参考题目:
《陈胜的故事》、《我的同桌》、《我的一家三口》、
《真正的男人》、《女中豪杰》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总复习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第三个原则是初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使学生能较早接触,适应水平测试题。因为水平测试题难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次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的问题。第三轮复习,从5月初到5月底,即毕业考之前,历时3-4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中等题上。主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毕业考后要分流入学,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作业把10个重点知识再过一边。
专题复习可以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问题专题,如:“故障分析”、“归纳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电学实验压轴题”、“固体压强推导题”、“液体压强中的模型应用”等。第四类是弱点问题专题,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是初二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4类专题复习可以交叉进行,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所取舍。
比如作图和计算专题,这些题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太简单了可以不用,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这部分题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毕业。所以要花大力气,保证这类专题的复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复习重点是历年的毕业考试卷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和历年的毕业考试卷交叉进行。教学时,前半节课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独立练习,课后批改以后,对每个人进行个别辅导,独立订正,直到全部通过合格为止。然后让他们再来做一份
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一次带初三的青年教师,感到茫茫题海,无从下手。怎样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应制定严密的计划,计划要细,细到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做什么类型的题,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计划还要全:包含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学校组织的联考、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等,另外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和练习,也要合理安排。复习中要强调重点,多练难点,不漏知识点。鉴于现在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逐渐转变,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是必要的。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可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这轮复习实际上是完善初中物理复习目标,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要为学生包办一切。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ρ液gV排中,ρ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对浮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五、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六、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中考物理考试要点分析
知识点主要有,力学主要有四个: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力的合成、功、功率、机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每一个力学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每个概念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论有什么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训练,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
电学
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现行大纲规定:电路的计算限于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的情形.为了增加中考试题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人才,命题者往往在电路的变换上做文章.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
我们认为:解析电学计算综合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以下基本知识去简化电路: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
2、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开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
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开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5、短路模型:用电器和导线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
6、电压表的连接有别常规时,可据“关联分流法”判断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是测那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力学:
近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可以为如下几类:
一、浮力、密度型
例:(山西)如图1,重0.9牛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25厘米3。若对该物体施加0.3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时,该物体刚好全部浸
入液体中。(取g=10牛/千克)求:(1)液体的密度。(2)物体的密度。
二、浮力、压强型
例:(河南)将质量为0.25千克、体积为0.1分米3的物块挂在弹簧秤下。
求:(1)将物块没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多少?(2)若盛水的容器
是一个底面积为0.2分米2的圆柱形铁桶,则物块放入水中后,水对铁桶底部增加的压强为多少?
三、浮力、密度、压强混合型
四、解方程组型
例:(北京)某人绳子将一物体从水面下2米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水面下0.5米处的过程,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54焦。当将物体拉到有1/5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40牛。不计绳的质量,忽略水的阻力,求物体的密度。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隆兴中学初三物理
总复习教学计划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差异、分化很大。简单地说,这些学生将来所处的社会层次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实施初三最后总复习阶段的教学呢,我想从自己多年从事初三教学工作的情况来说一下一些想法和做法。
总复习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第三个原则是初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使学生能较早接触,适应水平测试题。因为水平测试题难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次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的问题。第三轮复习,从5月初到5月底,即毕业考之前,历时3-4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中等题上。主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毕业考后要分流入学,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作业把10个重点知识再过一边。
专题复习可以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问题专题,如:“故障分析”、“归纳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电学实验压轴题”、“固体压强推导题”、“液体压强中的模型应用”等。第四类是弱点问题专题,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是初二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4类专题复习可以交叉进行,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所取舍。
比如作图和计算专题,这些题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太简单了可以不用,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这部分题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毕业。所以要花大力气,保证这类专题的复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复习重点是历年的毕业考试卷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和历年的毕业考试卷交叉进行。教学时,前半节课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独立练习,课后批改以后,对每个人进行个别辅导,独立订正,直到全部通过合格为止。然后让他们再来做一份
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一次带初三的青年教师,感到茫茫题海,无从下手。怎样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应制定严密的计划,计划要细,细到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做什么类型的题,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计划还要全:包含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学校组织的联考、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等,另外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和练习,也要合理安排。复习中要强调重点,多练难点,不漏知识点。鉴于现在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逐渐转变,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是必要的。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可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这轮复习实际上是完善初中物理复习目标,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要为学生包办一切。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ρ液gV排中,ρ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对浮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五、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六、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中考物理考试要点分析
知识点主要有,力学主要有四个: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力的合成、功、功率、机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每一个力学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每个概念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论有什么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训练,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
电学
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现行大纲规定:电路的计算限于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的情形.为了增加中考试题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人才,命题者往往在电路的变换上做文章.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
我们认为:解析电学计算综合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以下基本知识去简化电路: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
2、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开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
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开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5、短路模型:用电器和导线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
6、电压表的连接有别常规时,可据“关联分流法”判断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是测那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力学:
近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可以为如下几类:
一、浮力、密度型
例:(山西)如图1,重0.9牛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25厘米3。若对该物体施加0.3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时,该物体刚好全部浸
入液体中。(取g=10牛/千克)求:(1)液体的密度。(2)物体的密度。
二、浮力、压强型
例:(河南)将质量为0.25千克、体积为0.1分米3的物块挂在弹簧秤下。
求:(1)将物块没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多少?(2)若盛水的容器
是一个底面积为0.2分米2的圆柱形铁桶,则物块放入水中后,水对铁桶底部增加的压强为多少?
三、浮力、密度、压强混合型
四、解方程组型
例:(北京)某人绳子将一物体从水面下2米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水面下0.5米处的过程,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54焦。当将物体拉到有1/5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40牛。不计绳的质量,忽略水的阻力,求物体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