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范文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3

四年级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课时目的: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讲)故事

()篮子()谜语,

()螺蛳()胆量

()毛蟹()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

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来历、形状、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JaB88.coM

延伸阅读

《家乡的桥》教案之四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桥》教案之四”,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揭示课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如果你的家乡在江南(出示媒体),那人们便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小桥、流水、人家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江南一景齐读课题(媒)

3、江南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媒)在大地母亲身上。水在桥下流,桥在水下连,人在小桥流水之间,那跃然纸上的便是令人神往的江南,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媒)

4、读好句子,比较长、常长长久,长远,刻骨铭心,连绵不断。(师小结:如果延长语音,就能强调长字,如果加重语气,就能读好最字。)

二、感悟课文内容

(一)桥多(学习第1、2节)

1、家乡的桥又多又美,指板书多到什么程度呢?引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的桥多是因为小河多。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的身上。)小河长,小桥多。桥不但连接着(一个村庄),还连接着(一户人家),步行从桥上过,举个例子,如果(提个才怪哩!)小船从桥下过,打个比方,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相当于绕学校操场一周就有一座桥。怪不得外婆的故事(足足船)

2、家乡的桥这么多,怪不得作者要(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桥美

过渡:家乡的桥不但多,而且还很美呢!

1、自读第4、5节,完成第一大题第一小题的填空。

2、作者写桥的造型美,用哪一个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3、引读:课文中一详一略介绍了两种桥,分别是(过户桥和单拱桥)。对!过户桥简单到什么程度(一块连起来)。这就是简约美!作者详写的是(最漂亮石柱上)

4、练习说话:这句话再读两遍,用我觉得单拱桥气派是因为()的句式来说说。

5、读出这句句子的气派美。(两人读,男生读)注意:读出雄赳赳缀。

6、晚上的单拱桥又是一番滋味。女生读(夜里家呢!)

7、老师的故乡也在江南,我最喜欢的就是桥洞及其倒影了!看看,像什么?(指媒体)(一轮圆月)

8、(音乐)师读后生读: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

9、引读第三节: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感情朗读,师注意手势引导)

10、(师可与生一起读)桥身是静的,桥上的石狮是静的;而桥的倒影却在水波中荡漾,加上穿梭的小船,这一静一动,便使凝固的桥有了灵气,有了生命

师:我们都陶醉了,难怪作者(3、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三)名称美

1、家乡的小桥,不但造型美,名称也美极了!出示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永宁桥

(1)(问省略了什么其它桥的名称。请学生说说桥名)

(2)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读(师拍手),问从读中你了解了什么?

(桥多)

(3)师小结:是啊,用顿号连接并列词语的句式往往能说说事物多的特点。

(4)桥的名称多,名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指板书读,有的来源于小组读出示的话,问有几个分句(三),用什么符号隔开?(分号)分好的用法:(媒体)老师在这了把千岁桥的名称来源也写进去了。千万注意的是:改标点,句号改成分号。这是课后作业,根据永宁桥的资料,补写一句。

(5)分小组读好这一长句,一组读一个分号,读出句子的韵味。

(6)读王维的诗。

2、字体

家乡小桥桥名来源不一,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媒体)或篆或隶或楷或草,篆书刚劲雄健,隶书沉稳大方,楷书飘逸潇洒,草书狂野豪放,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几分情趣。

(1)出示媒体不同字体

(2)读好四个词语,句子。

(3)读媒体江南的桥与中国书法文化相衬相印,于是桥不仅是沟通彼此的交通,骨子里似乎更传承了江南的文化。

(4)怪不得作者发出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

、作者对家乡的桥长相忆,不仅忆它的造型美,名称美,而且家乡的桥盛满了作者童年的回忆。

(1)完成填空2

(2)老师给大家一个词语:小憩

(3)这节也是采用分号的句式,大家分组读。音乐响起

(4)作了什么梦呢?虽然没有告诉我们,把梦补充完整,填空3

4、江南的桥在不同季节不同眼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美。(男女生读)19、自古到今,人们对24桥谈论不一,有人说它是虚构的,有人说确实存在,也有人认为,24本身是桥的名称。但无论怎样,说起江南离不开小桥、流水、人家。跟着老师,轻声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tio),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江南,桥为骨,水为肤,荡尽水乡万般柔情,怎不叫人热爱?怎不叫人神往?更何况江南是我的家乡

师: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呢!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范文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搭石》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个生字,读准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

(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六、作业

教学反思:

上语文公开课,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这篇课文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让学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遇到老人走搭石。来体悟,最后试教下来感觉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最后还是扎扎实实,在第一课时就上掉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通过这次上课,各位前辈的指导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语文的方法,如: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所以根据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生命桥到底指的是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3.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词

(1)前两行:齐读(不仅读得正确,声音也响亮。)

(2)后两行:这两行词语你能读对吗?自己读一读,读不准的话向别人请教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真了不起,你把这些多音字的音都读准确了。)齐读

(3)了解“白血病”。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课文1-2段,深入感悟

1.小钱得了白血病,他是不幸的,请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不幸的语句。

出示句子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并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在这段话中,有三个描写花朵状态的词语你发现了吗?(出示凋零含苞绽放读三个词)这三个词都是写花朵的,什么是凋零、含苞、绽放的花朵?

(3)为什么把三个词同时放在小钱的身上?(生齐读)在文中是指什么?(指他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的生命18岁,刚刚开始;凋零是说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能挽救他的生命,让他活下来。)

过渡: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18岁啊,正值青春年少,偏偏让他得上了白血病,小钱真是太不幸了,然而他又是幸运的。

出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1)齐读。

(2)“辗转”是什么意思吗?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

(3)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茫茫人海要想找到有适合骨髓的人谈何容易!)

(4)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地方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5)太不容易了!结果找到了吗?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6)让我们读出不易和艰辛。(生齐读句子。)

四、总结

十八岁的小钱在生死边缘徘徊着,挣扎着。我们的心悬着,到底他的生命能否被挽回呢?

五、课外拓展

1.抄写课后生字词语

2.查看白血病资料、骨髓移植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杭州青年小钱。他是一位严重的白血病患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眼神中透露着对生的渴望(生齐读:小钱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并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二、细读品味深入文本3-6段

1.然而在我们满心内欢喜等待的同时,台湾却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大地仍在摇晃!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手术如期的举行!这一切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6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反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生自由读

3.预设交流:

(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你因为什么而感动?(我体会到在这位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②他不知道什么?他只知道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个年轻人,一边是自己至爱的亲人生死不明,一边是素不相识的小钱在等待着他的救命骨髓,你会怎样抉择?(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④交流感悟读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为什么这句话最揪住了你的心?

②从哪些字词看出余震很强?能具体说说吗?(突如其来、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不得不、才比较安全)

③余震突如其来,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是啊,在强烈余震中,他们本应该怎么样啊?

④为什么李博士能沉着站在这里、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让他们坚持的理由是什么?

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了我们,李博士高尚的医德也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那份感动再次读出那令人不可思议的“沉着”、“静静”。(读句子)

(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为什么也能让你感动!(“一次又一次”)

②是啊,手术的艰难啊!指生读。

③让我们带着成功的喜悦,带着那份难以言说的艰辛,读这句话吧!

④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那么,还流出了什么?(指名:爱心、希望……)

(4)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①指生读

②让你感动的是哪个词?(奔波、连夜)

③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12小时)

④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紧张、漫长)

⑤师:请你来读出漫长的奔波(生读奔波)请你来读出紧张的奔波(生读奔波)

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连夜”)

师:多么令人感动!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三、回归课题,深化中心

1.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

2.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骨髓、爱心、血脉亲情)

3.这座用骨髓、爱心、血脉亲情架设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心中!配乐,齐读第7段,读出我们此时的心声。

4.其实,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还很多很多,我们课文写的,仅仅是其中一例。(课件出示几例子相关例子,音乐起老师动情诵读)。

5.师: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指板书)

四、作业

1.抄写让你感动的句子

2.请写下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的场景。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

爱心

小钱青年

四年级上册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1.讲叙我县24岁青年周德江捐献造血干细胞,今年10月被评为“中国好人”的事迹引入课题。

2.周德江值得我们为他点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个类似的真实故事,请打开课本翻到106面,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读了这个题目,同学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也可以翻翻字典,还可以请教别人。(大声地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2.冲关大考验。

第一关:词语类。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新词,都会读了吗?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接受挑战?

第二关:表达类。课文都读懂了吗?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文意选择词语板书。指导概括文章的大意方法: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

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两个场景,共同的期待。谁能找到课文中描述的第一个场景——有关杭州小钱的段落?

场景一、杭州病床等骨髓

1.指名读。其他同学用心听,交流一下你听后的感受。(随机找关键词体会移植骨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出示课件)

预设:我感受到了小钱很可怜,很不幸:我感受到小钱病情很危急。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能找出来读一读吗?(小钱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我们不仅能从句子中能感受到,从词语中同样也能感受到小钱的病情危急。谁能找出这些词语?把你的感情融入读中去吧!

我感受到了寻找骨髓的不易。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能找出来读一读吗?(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移植的人。)句中的哪些词也体现了不易?会到哪些地方找呢?

我为小钱感到高兴;我为小钱感到庆幸!(惊诧)为什么?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讲得真好,我们将掌声送给他。

2.看样子你们真的读懂了,谁能用概括课文的方法说一说这部分内容,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

3.展开想象,反衬现实体会不幸。18岁!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请想象一下你们身边的朝气蓬勃的大哥哥大姐姐经常会在哪些地方留下身影?(球场,图书室,教室,野外……)(出示课文插图播放音乐)是啊!18岁!花样年华,本该在球场挥汗如雨;在教室努力拼搏;在林荫路上散步;在KTV里高歌;在父母身旁欢笑;在大自然中尽情欢乐……然而,小钱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场景二、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一)台湾余震抽骨髓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样的人。谁来告诉我这个人在哪里找到了?(台湾)小钱的的病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正在经历什么呢?我们来走进课文的第二个场景。读一读3—5自然段,画一画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书中的空白处。(指名分段读)

1.谁来说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拟拟小标题。(台湾抽取骨髓)是情况下手术的?(余震中)谁能找出描写地震的语句来读一读吗?(课件出示)

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指导书写:袭)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2.这场地震是台湾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短短几十秒内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造成2470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1000多婴儿成为孤儿,10万多人无家可归……

此时此刻怎样做才是比较安全的?“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病房里是空旷的地方吗?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课件:病房图片)看看书中的插图想象一下,手术室里会有哪些东西在摇晃?(窗户的玻璃破碎,医疗器械,病床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输液的吊瓶在不停的摇晃……)

3.面对余震不断的袭来,李博士是怎么做的?谁来说。“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读了这句话你想对李博士说些什么?课文中哪个词突出了李博士的品质。(沉着)

4.面对余震不断的袭来,台湾青年又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也”字说明什么?你能找出另一处出现的同样的话吗?这两处意思一样吗?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5.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呀。课文中那几句话写出台湾青年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找后指名读(课件出示)。

6.情景朗读。老师描述情境,请接着读出台湾青年的内心真实的想法。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青年人躺在病床上,等候着抽取骨髓。他知道,。

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知道,。

7.此时台湾青年思绪万千,想到了家人,想到了自己,但想得更多的是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多么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的青年呀!多么沉着镇定的李博士呀!抽取骨髓的手术成功了吗?谁来读。(课件出示分组读)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8.抓词句品读体会。(读出“一次又一次”的不易;读出“暂停”的急促;读出“终于”惊喜;读出“涓涓流出”的舒缓。)这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对台湾青年来说流出的是浓浓的爱心;对小钱来说流出的是活下去的希望;对李博士来说流出的是崇高的医德;对我们大家来说,流出的是血脉亲情……)

(二)一路奔波送骨髓;两岸努力植骨髓

1、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出示课件)从抽取骨髓到送到小钱身边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1)算,快速的算一算。(十二个小时还差五分钟)

(2)说,说一说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紧张、漫长、惊心……)

(3)找,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12个小时。(奔波)

2.疲惫的李博士并没有休息,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再出示时刻表)从你们的脸上我看出了惊讶和感叹。谁来读读这一段的内容?

3.谁来概括一下这段的内容,拟一个小标题(强调两岸共同努力)。

四、以读代讲,感悟血脉亲情

1.小钱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你对课题的疑问解决了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课件出示)男生读,女生读句子。

2.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怀抱,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面对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课件出示)。

五、拓展延伸展望美好未来

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血脉亲情,如果有一天小钱与这位台湾青年见面,小钱会怎么感谢他?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留待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六、作业布置

1.读同步阅读教材《千纸鹤》,做读书笔记。

2.发挥想象写一写。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

教师讲述身边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一位杭州青年小钱他也患了同样的病,可他是幸运的,那是什么给他带来了幸运呢?

二、初读感受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分节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李博士

杭州小钱台湾青年

捐献骨髓

余震

三、细读课文,深谈感受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当中你感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真是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就是课文的3至5自然段。对于这样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心中为之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究竟是什么,你会透过一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打动你的心,请你把这些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1、研读描写李博士的句子: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李博士的什么行为让你感动?是的,他是利用大地震的间隔在为台湾青年做手术的。同学们情况如此危险,但是李博士仍然坚持手术台。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呢?请你读读这段话,找一找。

(理解突如其来、体会李博士的沉着。)

⑴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⑵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多么另人感动!李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学生进行想象。

师小结: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骨髓,多么另人感动呀!

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画线句子: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

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

他们的家人是否平安还不知道……

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是呀,是李博士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多么另人感动的李博士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研读描写台湾青年的句子: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他还这么有爱心?

⑵他心里想着的是素不相识的台湾青年,自己的家人的安全却不太清楚,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边想着自己的家人,想到更多的是在海峡另一边的小钱。但台湾青年会带给小钱带来怎样的希望和期待呢?

⑶师神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面临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凋零是什么意思?

②这句话里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还有一个词也是形容花的,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还是形容花吗?再读一读。

⑷听老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⑸小钱找到的这位台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也想着他呢?再读这句话。

⑹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怎样的奇迹呢?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心读出来。

3、联系博士的爱心,看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师深情朗诵:“骨髓保质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⑴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小时啊!

⑵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来形容?

(紧张、漫长、心弦扣人……)

⑶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个词?(奔波)读这个词,读出紧张、漫长艰辛的感觉。

⑷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2时整,手术才顺完成。多么让人感动啊!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⑸师引读:

骨髓的保质期……

这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让我们面对祖国的版图,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四、写心语

1、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一段感言吗?

五、师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可见,爱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圣呀!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引课,唤起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反复研读描写台湾青年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句子,使学生体会到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抓住描写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的词句,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引导学生写心语,大胆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三、教学准备: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方面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导学单:

1、看拼音写词语。

xiáyízhíkuàyuèguì

海()()()()树

kuàngwānhuáibàoyú

空()台()()剩()

2、我要把生字写正确写规范。

“湾”笔顺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二笔是_____,组词_______。

“袭”共_______笔,第四笔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_。

“暂”读________,第九笔是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

3、我能理解下面的词语,并能联系生活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谈何容易:凋谢:

4、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颠倒词序,能正确停顿、断句。达到熟读课文。

5、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生命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感“给予是快乐的!”

师:同学们,在“512地震”的灾难中,你们是怎样帮助灾区人们的?

生:自由回答。

师:钟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很聪明,而且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物质,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可能会出现畏怕表情。

师:有个台湾同胞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边读边思考:

①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了解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将写好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③感悟后有什么疑问?(主要是针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白血病的治疗)

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组内交流。

检查读书情况,学生自由交流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认生字,写生字

1、认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一字组多词。

强调:血、髓、暂、脉等字的读音。

2、写字:个别展示;学生板书。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暂下边的“日”稍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温故知新

1、听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讲评订正。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组内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重点是说出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以下句子作重点感悟理解:

(1)学习一二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凋零、绽放、几经辗转

b.重点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提示:找出两对反义词;18岁,是绚丽的花季,风华正茂,就像“含苞的花朵”。“面临凋零”文中指的是什么?)

(2)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步履、袭击、空旷、涓涓流出

b.“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他们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们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说出来。

文中“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地精神跃然纸上。

(3)学习第七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骨肉同胞

b.“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两岸同胞地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三、感情朗读,拓展思维

1、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为什么?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四、小结

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一句话回顾全文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台湾青年地骨髓,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十几个小时地奔波,李博士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三个段落。

2、小练笔: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只有住在一个小区或是靠近的人才算是家乡人。他们接触地图的机会比较少,对地图知道的不多,但由于在二年级数学课上他们学习了方向,这为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他们在语文课上已学习了我国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对省级行政区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为认识中国行政地图扫清了障碍。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设计思路】

突出三性—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重要的理念支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学生的生活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生活化。

“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在认识地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地图的哪些知识?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了解的信息,开阔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识,接着依据他们了解的信息,顺势利导,让他们说说福建所在的地理位置,计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观察、谈话,小组合作等各种学习形式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主空间,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重点难点】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图(课件)、安康市行政区图(课件)、白河县行政区图,双凤镇能够体现地方风土人情的视频短片。

学生准备彩笔,课前了解地图、陕西、安康的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忆一忆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是啊,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永远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欢乐的笑声,让我们走进家乡,拥抱家乡吧。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

[设计目的:从儿童熟悉的生活话题出发,激发他们了解家乡的兴趣。]

二、认识地图,找一找

1、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

(位置、物产、风俗、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2、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我们家乡的地理位置。你能告诉我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3、认识中国地图

(1)师: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揭示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去地图上找一找吧。

(2)出示中国地图

师:地图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地图的哪些知识?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请代表汇报。

生1:我从数学课上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了方向就可以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具体位置。

师:真不错,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祖国东、南、西、北方向都有哪些地方吗?

生2:我知道地图上的图例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如: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

师:你了解得真细致,看来图例是读图的“钥匙”,读图之前,先把图例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

生3:我知道地图旁边的这条线段是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为1﹕370千米,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70千米,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师:了解了比例尺的这些知识点,在出行之前就可以对到达目的地的路程和所需时间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老师暑假想从上海去北京,你们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帮老师算算上海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吗?你准备怎么算?

生自主测量、计算后汇报方法:用直尺量出上海到北京之间的直线距离,再乘370千米。

生4:……

(5)学了小知识,你知道怎么看地图了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家乡陕西省吗?请同学们再打开课本p3,在地图上把陕西省的轮廓勾画出来。

(6)看图说一说:它的形状像什么?我们陕西在祖国的那个位置呢?周围有哪些好邻居?

(7)思考:你知道了哪些关于陕西的知识?陕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前调查的资料,然后再进行讨论、汇报。

(人口、面积、风景点、历史文化、特产等。)

生1: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省境南北长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360公里。陕西省常住人口为3720万人

生2:延安革命遗址、大雁塔、小雁塔、秦陵兵马俑、半坡遗址等等。

生3:…….

4、认识陕西地形图

(1)师:看来,大家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让我们再走进陕西,把我们的家乡看得更仔细些吧。(课件出示陕西地形图)我们陕西有多少个地区级的城市?我们是在——(安康市),离我们安康市最近的是哪几个市?

(2)让我们再走近一点看看我们的白河县在哪里?(课件出示安康市政区图)邻近的又有哪些县呢?

(3)我们安康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你知道吗?谁能为我们介绍介绍?

小组为单位议一议,说一说。

生1: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生2:安康市辖1个区、9个县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省境南北长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360公里。有“秦头楚尾”之称

生3:安康物产丰富,矿产资源多,水力资然丰富。

生4:安康有南宫山、千家坪、三道门、平河梁、神田、擂鼓台等一批具有秦巴、汉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景区、景点。

师:的确,我们安康真的是个好地方,让我们再次去感受一下吧。

课件播放介绍安康的短片,让学生欣赏。

小结:家乡是如此令我们骄傲,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大声地向全中国宣布: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对家乡的认识,直观地感受到“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抒发情感,画一画

1、在课本p4的方框中画画陕西的轮廓,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在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2、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都画得很认真,个别同学画得不是很像,没关系,把家乡的模样牢牢地记在心里,才是最重要的。

[设计目的:通过画一画,加深对家乡的印象,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四、指导行为,说一说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了解了家乡,明天我们将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绿化家乡等。)

结束语: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家乡,一个深爱祖国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行动吧!祝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设计目的:拓展延伸,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家乡人。]

家乡的桥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离开他的故乡江南一别就是几十年。每次与朋友谈起江南,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始终萦绕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故乡的那些小桥。于是他就提起笔写了这

板书:家乡的桥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谈话,引出课题让学生慢慢进入学习探究的氛围中,为整堂课的实施打下较好的铺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为什么作者如此留恋家乡的桥,家乡的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挥不走,抹不去的记忆呢?轻声读

1、轻声读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故乡的桥的哪些内容给作者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2、交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名称多、美

我们的乐园

[说明:通过朗读,圈划,让学生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理解桥形,品味语言。

1、自己读读课文第3节,课文写了两种桥,你最喜欢哪一种桥多读几遍想象一下这桥的样子?

2、交流看媒体指导朗读

3、学了第3节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作者只写了过户桥、单拱桥,可为什么说千姿百态?你们谁来告诉我

4、师:小结,课文抓住了家乡桥中最有特点的桥介绍,说明了家乡的桥千姿百态。

四、学习桥名,感悟之趣

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名的句子

2、换一种形式念文中描写桥名的句子。

3、品读王维的诗句,理解撷取的含义。

(1)你们读过王维的这首诗吗?(屏幕出示诗句)

如意两字就是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这诗句中撷取出来的撷取是什么意思?

(2)撷取指摘取较高雅,珍贵的事物,如撷取天上的星星,大家一起再念念写如意桥的语句。

4、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

5、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

五、欣赏玩耍语段,体会惬意。

1、指导朗读,体会惬意和难忘。(指名一男生读师生配乐读)

2、家乡的桥真是让我们看不尽,想不完,此时此刻,我们大家大概有许多话要说,我们来看一个填空,读读课文考虑

出示:家乡的桥真使人(),我们可以(),还可以(),那是多么有意思啊!

3、小组讨论交流朗读

[说明:这个填空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一个复习巩固,又是下一节内容的概括]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范文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课时

一、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好各部分的位置。

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四年级语文上册20皮巧根桥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语文上册20皮巧根桥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皮巧根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默读。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家为什么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了解皮巧根是用自己的爱心为大家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2.对“谁也没想过,这座桥还可以叫另外的什么名字”的理解。

教学

课时一课时

皮巧根桥

同学们上学,一路上爱讲立功的人和立功的事。[①同学们为什么爱讲这样的事?]

段导读:这段讲同学们在上学路上爱讲立功的人和事。

“最好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段导读:这段讲一个孩子希望发生火灾救助别人,使自己成为救火英雄。

“能逮住一条大狗鱼,也挺好的,”第二个孩子说,“一下子我就成了打鱼英雄!”[②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段导读:这段讲一个孩子希望能逮住一条大狗鱼,成为打鱼英雄。

“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第三个孩子说,“那样,我在全国就出名了。”[③你想对这个孩子说什么?]

段导读:这段讲一个孩子希望飞到月球上去,成为名人。

可是,皮巧根没有谈论这些。他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句导读:将前三个孩子的话与皮巧根的不声不响作对比,表明了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做法都与众不同。][④皮巧根和这些孩子们有什么不同?]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跟其他孩子不一样,是一个不声不响的孩子。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讲同学们在上学路上爱讲立功的人和事,皮巧根不谈论这些,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

像其他同学一样,皮巧根也不喜欢绕道,而更愿意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这条小河两岸陡峭(dǒuqiào),水流湍(tuān)急,要跳过去很不容易。[句导读:“两岸陡峭,水流湍急”是从小河的自然构成上来写它的险要。][⑤为什么写小河附近的地势、水势?]

段导读:这段讲同学们都愿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不愿意走远路。

去年春天,有个男孩儿,一跳没能跳到河对岸,扑通一声掉进河里了,还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冬天,有两个小姑娘踩着刚冻上的冰过河。冰一裂,她们也掉到河里去了,叫了好一阵,才被救了出来。[⑥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抄近路,跳过急水河去上学确实很危险。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们抄近路上学了。但有近路可走,谁愿意走远路呢?[⑦这句话是什么句式?突出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大人们不许孩子抄近路去上学。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讲同学们都愿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不愿意走远路。

皮巧根想把河边的一棵柳树砍倒,从河这边架到河那边去。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⑧这说明皮巧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想砍倒柳树架在河上当桥。

要砍倒一棵柳树可真不容易。这棵树已经长得又粗又大了,两个孩子张开双臂都围不过来。皮巧根砍了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才把树砍倒。[⑨“直到”一词说明了什么?]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用大树做成了简单的桥。

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要不树枝会把孩子们绊倒的。可是皮巧根把树枝统统砍光之后,走起来还是很危险,因为两边没有栏杆,脚一滑就容易跌进河里。[⑩读到这里,你又发现了皮巧根的哪些优点?]

段导读:这段写桥没有栏杆,还是有些危险。

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句导读:皮巧根在建桥过程中不怕困难,并且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段导读:皮巧根又决定加栏杆。

在爷爷的帮助下,这项工作也做完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造起来了。[句导读:皮巧根这个不爱张扬的孩子用实际行动架桥方便他人,这更是“英雄”——无名英雄。]这下,不只是孩子,连村里的大人来来往往也走这座桥了。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就这样,人们不约而同地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人们为什么管这桥叫“皮巧根桥”?“皮巧根桥”中的引号表示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造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桥,人们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

后来,柳树渐渐朽(xiǔ)烂,村里就建起了一座好一些的桥,是用最好的木头造的。可这座桥还叫“皮巧根桥”。[“还叫”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后来,村里搭了一座木桥,这座桥还叫“皮巧根桥”。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这里,于是一座大桥架起来了,两边做了铁栏杆。[句导读:这句话用一系列动词描绘了桥所发生的变化,“通”“架”“做”等词的变换使用,使行文十分活泼。]通常这样的桥总得叫个响亮的名儿了,叫什么“混凝土桥”或“急水河桥”。可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的老名字——“皮巧根桥”,并且,谁也没想过,这座桥还可以叫另外的什么名字。[人们为什么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破折号表示什么?]

段导读:过了一段时间,这里又架起一座大桥,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

第三部分(第9~15自然段):讲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造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人们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后来,这里建了新桥,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皮巧根用自己的爱心为大家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表现山势陡峭的图片。

一导入

1.你见过什么样的桥?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你见过的桥。

2.这节课我们也要认识一座桥,它跟同学们刚才说到的桥可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陡峭——陡、峭

“陡峭”是形容山势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陡峭”。

朽烂——朽

用“朽”组词。

(2)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皮巧根桥跟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甲:这座桥是一个小男孩儿造的。

学生乙:这座桥是用一棵大柳树造的。

学生丙:皮巧根建的桥朽烂了以后,在这条河上陆续建的所有的桥都叫“皮巧根桥”。

3.围绕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自己学习。

(1)小男孩儿为什么要造桥?

(2)他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一画。

(3)为什么后来建在这条河上的桥都叫“皮巧根桥”?

4.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学情况。

5.集体交流。

(1)小男孩儿为什么要造桥?

学生甲: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学生乙:曾经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架座桥就安全了。

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8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其他孩子有做好事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

①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②概括:磨斧子——砍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③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皮巧根会遇到什么困难。

④读一读课文第9~13自然段。

(3)读第14、15自然段,为什么后来建在急水河上的桥都叫“皮巧根桥”?

(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感谢。)

四小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1.本文浅显易懂,脉络清晰,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不必作讲解分析,只作适当的点拨即可。当然,应列出一些富有引导作用的问题供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学习课文,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2)他是怎样架桥的?(3)人们管这桥叫什么?(4)新桥建成后人们为什么还叫它皮巧根桥?

2.“后来,这里有了新桥,可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这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教学本课的难点。对此,教师可作如下安排:“假如大家都住在这个村子里,假如你是皮巧根的同学或其他什么人,你想对皮巧根说点儿什么?”通过评议、补充,最后,大家明确了问题的答案:皮巧根不但架起了一座方便、安全的木桥,而且用爱心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为了表达这种美好的感激之情,人们自然喜欢将“皮巧根桥”这个名字一直叫下去。

1.从哪儿可以看出皮巧根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2.为什么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叫它“皮巧根桥”?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要告诉人们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善举就看不起,不愿意去做;不要以为是很小的坏事,就觉得做了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事可做,只要大家留心观察,愿意去做,就能发现该做的好事。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是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桥之思》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桥之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解题:重点在于思。

第一部分:

看到桥想到桥是路,桥也是路,看似重复,其实是更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桥是作为路的延伸,也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从不同的方面说。

可以问:桥都有哪些基本功能?

回答:沟通、交流——这也是这首诗的一个关键词语。板书

沟通、交流:三层含义

路面的沟通——第一部分

情趣的沟通——第二部分

情感的沟通——第三部分

四段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桥,用两种方式来说明,一种是列举,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桥,列举时一般不超过3、4个。特点是直接点出事物。而此处桥的列举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古老到现代。

一种是排比,不仅写出了桥的名称,还抓住了桥的特点。我在备课时,想到这里是一个排比,但是应该再问一个为什么这里要用一个排比,什么意思。排比句子可以做一个句式练习——比如文具盒。我的文具盒里有各种各样的笔,有需要灌钢笔水的钢笔,有更换笔芯的圆珠笔,有需要铅芯的自动铅笔,有需要使用转笔刀的铅笔。

第二部分:

引申平地有桥,城市乡村也有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桥。

第三部分:

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搭建的?

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

德育渗透。

小学一年级语文《家乡的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篆、隶、飘逸潇洒、刚劲、雄劲、毛蟹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家乡桥的独特结构,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的写法,赞赞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文章描写上的独具匠心。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领略作者对家乡的桥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识课文,学会并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 学习课文3——5节。

教学过程:

1、 长白:白居易和他的《忆江南》。江南啊!江南啊!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秀水环绕,而这方美丽的土地,养育了这方的人们,而许多在这方土地下长大的人,以自己包涵神情的言语,表达心中对家乡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江南有关的文章。

2、 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思考: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

3、 谈话梳理全文

1、 指名学生回答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机板书:造型 名称 乐园)

2、家乡的桥的确是美丽的,动人的。老师相信,10几年以后,当我们班的同学成为——建筑师、导游、教师以后,面对如此独特的江南小桥,一定会有许多想要说的话。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来介绍一下家乡的桥。

4、 学习课文3-5节(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

(1)、学习第三节

A、指名一学生读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造型的特点(千姿百态)

B、从那些方面写出了千姿百态的特点?

C、如果你作为一个设计师,你认为哪种桥的造型最独特?

D、课堂设计一种桥,使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桥。

E、指名设计的比较好的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

F、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

(2)学习第四节

A、作为一名导游请你带着我们全班的游客游览家乡的桥。

B、指名读这一节(课件演示篆、隶等字体的特点)

C、如诗如画,家乡的桥真是千奇百怪。板书:千奇百怪

D、设计导游词,向全班同学介绍家乡的桥。

(3)学习第五节

A、师范读这一节,思考:你感觉到什么?

B、老师真的希望带大家去这个地方,因为这是名副其实的乐园。

板书:千真万确

C、齐读这一节

5、 有感情的齐读3——5节

6、 小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桥的热爱之情

2、 学习本文写法赞赞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1、 课件演示,音乐声起。指名学生分节朗读3——5节。

感受家乡的桥的美丽和特别。

2、 长相忆、最忆家乡桥。是什么原因,让作者难忘家乡的桥。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3、 片段训练,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自己家乡的话。

4、 讲评总结

5、 再次齐读课文,读出热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范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