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马诗》教学设计

高中诗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0

《马诗》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马诗》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2个,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诗文,感悟诗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配乐范读,感受诗句。

默读,画出4个一类生字,强调燕、络的读音。

边讲读诗文,边学习生字。

(一)介绍诗题及作者。

(二)讲读第一、第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先查灬再查12画上中下结构

yn

字义:鸟名;古书里有时用作宴。

组词:燕尾服、燕子、燕窝、燕居、燕好

钩gōu

先查钅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形状像钩子的;汉字的一种笔形;用钩状物探取;同勾;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组词:秤钩、鱼钩、挂钩、钩子

(三)讲读第三、第四句。

1.解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诗意:我何时才能骑上头戴金络头的骏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自由地驰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呢?

2.指导朗读。JaB88.cOM

3.学习络、踏。

络先查纟旁再查6画左右结构

lu

字义: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用网状物兜住,

笼罩;缠绕;指马的辔头。

组词:脉络、经络、络绎不绝、橘络、络纱

lo

字义:用于一些口语词。

踏先查足字旁再查8画左右结构

t

字义:用脚踩,大步地前进。

组词:踏进、踏平、踏步、踏板、踏勘、踏看

字义:切实,不浮躁;(情绪)安定,安稳。

组词:踏实。

总结:《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

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作业: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及拓展。

教学过程:

检查背诵。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读一读,写一写。

作业:预习《群英降马》。

扩展阅读

马诗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诗”,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此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 李贺画像 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去[2] 世。李贺曾自编其集。

《马诗》诗人简介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马诗》诗人简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贺[又名:诗鬼]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或借旧题,或创新题,大都凝练绚丽。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②个人发愤抒情。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③神仙鬼魅题材。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④咏物等其他题材。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马诗》教材理解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分段:11;2-3;4-7;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身无()()片甲()()()()大吉

来之()()()流不息理直气()同心()力

()武扬威废()忘食千()一发调兵()将

五、板书设计:

《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3使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明白“长大”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成长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预习课文,准备道具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那么,你觉得怎样才叫长大了呢?老师板书:长大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马莎(板书)[课件演示或挂图]。她呀,也像我们一样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呢!那么,她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课文。

二自学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课文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三识字

1课文中的字有没有不认识的?到老师前面的字卡中找一找,贴在黑板上。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识字?“小老师”可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评价。

3读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穿鞋、头发、一次、扫干净、回家、倒水、懂事、但是、全家、觉得。

四交流诵读

1你认为马莎真的长大了吗?说说你的理由。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学生在谈理由时,必然会讲到课文中的内容,教师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感情,自然就体会了“长大”的真正含义。)

2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选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文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不一样,一个说“好象是”一个说“是”大孩子了。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是不是扫地就不是长大的表现呢?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语气的不同。

4教师范读,让学生评价。学生可和老师共同参与到分角色朗读中去。(通过讨论、争论、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教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五写字

本课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学。你学会了哪个字?到前面当小老师教大家。教师提示一下“回”的笔顺,比较“着”和“看”。暂不讲“笑”是竹字头,只描摹、写。可重点指导写好“兴”和“着”字。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的材料》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0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有关荷花的图片或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播放flash小动画《荷花》。
教师:荷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它那亭亭玉立的风姿,淡雅含蓄的暗香,无不让人深深陶醉。宋代周敦颐曾以一篇《爱莲说》享誉文坛,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更是广为传诵。从此,荷花就被看作是君子的象征。叶圣陶也不例外,对荷花尤其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诗的材料》。(画外音)
二、初览风姿,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多媒体展示荷塘的图片及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感受文章之美。
结合预习谈感受。(主要是荷花的美丽)
2.寻章摘句,含英咀华。教师:课前大家都积累了许多关于荷花的古诗词,下面谁来说一下?预习时要求学生通过课下查资料的方法,总结描写荷花的古诗词,课上每个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及时进行总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难易适度地进行诵读)
西洲曲
南朝民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在预习时借助字典查准字音并组词,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开火车读,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指出难于书写的字,大家动脑筋从形近字、结构偏旁、笔画笔顺等方面进行指导,强化记忆。如:展、随、拿。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如:饱胀、材料等。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适当进行评价。
4.把握主题,理清脉络
教师提问:为什么文题是《诗的材料》,改为《荷花》好不好?学生同桌交流。
明确:(文章脉络:看荷花及引发的想象;联想到类似情形,看金鱼仿佛自己就是一条金鱼;无论是荷花还是金鱼都属诗的材料。)
三、潜心品读,深入揣摩。
1.佳句美词共欣赏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美词佳句,代表发言。(抓住“挨挨挤挤”、“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冒”、“有的……有的……有的……”来体会荷花的美丽多姿,蓬勃生机。鼓励学生具体的分析,有感情的诵读。)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及照片,谈谈见过的荷花还有什么姿态,与荷花来一次亲密接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全体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件播放荷塘美景,并配以音乐,要求画面随文字变化,力求展现荷花的不同姿态,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熟读成诵作准备。
2.感知自然造化神奇
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比齐白石先生更大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3.大自然如此神奇,创造出如此美景,“我”不禁陶醉其中,与自然合而为一,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由此展开奇特想象。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想象优美画面,变抽象文字为具体画面。
学生谈感受。(温暖的眼光,和煦的微风,我翩翩起舞,蜻蜓立在我的头上栖息,小鱼亲吻我的双脚痒痒的,嗅到的是荷花的清香,耳边有小鸟的呢喃,舒服极了。)
4.朋友的叫声把“我”从想象世界带回到了现实中来,“我”又联想起类似的情形。什么情形?
学生:“我”在公园看金鱼看出神,觉得自己就是一条金鱼。
教师:这处描写“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扇着”,“大尾巴比绸子还要柔软,慢慢地摆动”抓住了金鱼的什么特点?
学生:写出了近鱼游动时姿势的优美。
5.点名读课文,注意感情及语气,选出“今日朗读之星”,鼓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语感。
四、拓展延伸,一试身手。
1.摩拳擦掌
叶圣陶不愧为一代大家,描写栩栩如生,衔接水到渠成。下面让我们也学习一下作者描写的方法。(要求: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还要尝试应用“有的------有的”这种句型)
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仿写: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有的像飞奔的骏马,英姿飒爽;有的像蹲坐的雄狮,威武镇定;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搏击长空。
2.诗苑漫步
下面有几首儿童诗,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仔细借鉴。
诗三首:
假如
假如天上所有的星星,
象雨一样落下来,
那该有多好啊!
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
都会跑出来捡,
然后串成项链。
石榴
石榴花开了
是夏姑姑扎上了
鲜艳的蝴蝶结
石榴果熟了
是秋妈妈在摇着
收获的红铃
小童话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么想像树一样成长。
(教师应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新颖奇特的想象,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假如自己就是一朵花、一条鱼、一棵树、一只鸟-------把感受说一说,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能从平淡生活中发掘出诗的材料,还源于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多思善感的心,一个善于想象的头脑。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能不能欣赏,关键还取决于你。我真心地祝愿大家:在如诗的四季中,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一首诗。我相信经过努力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小诗人!让我们携手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热爱大自然的同时,也更加热爱生活吧!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3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3》,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这篇课文是十二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自读课文怎么教?既不能像讲读课文一样花个两、三课时慢慢学习;也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以前好多自读课文我就让学生读几遍,完成练习册就完事)我认为这篇课文值得好好学习:1、学习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2、让学生善待身边的朋友、亲人;3、教育我们的学生现在要珍惜时光,利用小学最后的一段时光,好好学习。4、课文的语言很简洁,朴实,是很好的一篇范文。

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课时比较紧张,只有40分钟,

一、初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教师借助于学生来指导)

二、再读课文在初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大体意思;(指名回答)

三、细读课文划示不理解的地方,用查词典、请教别人、联系上下文等等方法解决问题;在细读过程中,在感触最深的地方留下批示,自主理解;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师生自由活动)

四、交流自己的感触,对他人的感受要从文中找到证据。(课堂讨论)

五、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交流获得的感受。(强调感受的真实性)

六、回归题目,指导生活:别饿坏了那匹马,谁说的?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当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自由表达,特别注意价值观指引)

七、推荐阅读文章《天使的吻痕》

教后反思:

1、导读很重要

我是这样导读的,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说过谎吗?说谎有什么危害吗?(说谎欺骗了别人,伤害了别人)。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人,他也说了谎,但他却没伤害到别人,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对于略读课文,我认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导读。其实有很多好的导读方法,但我觉得略读课文的导读不宜太繁,毕竟时间要留给学生。)

2、设计一个好问题。

学生读了课文后,读出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我顺势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时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划出相关句子,词语。(略读课文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但并不是说,有时间给孩子就行了,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我觉得我这个问题的设计就选准了学生自己学习的切入点,)

3、设计小练笔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朗读,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两位主人公心灵相通了,学生也与文中的主人公心灵相通了,我看到了几位学生眼含泪花,看得出学生内心表达的冲动,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

小作者扭头冲了出来,偎在残疾青年轮椅边,他没有哭,他在想。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

2.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体现的思想精神。

2.难点:文革年代人们的处境。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二、词语:

◎生词:

丑陋畸(jī)形龇(zī)牙大鸣滑稽驮(tu)着唿(hū)哨颠簸歉疚(ji)鬃毛牝(pn)马马驹(jū)儿穹(qing)庐毡(zhān)房倏(shū)忽悲怆(chung)后裔(y)兵马俑(yǒng)

◎词解:

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

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当之无愧:能承受各种荣誉或称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惭愧。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奔马。

◎名句: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

三、课文解读: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两个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1、课文是怎样揭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的?

(1)比较;(2)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两幅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3)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4)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

2、说说作者的思路:

比较引出描写抒情联想议论

3、按此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出各部分的大意。

①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②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③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4、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些动物与马对比,这些动物各自的和共同的缺点是什么?

在书上划出。

5、把第二部分划成三个层次,并写出大意。

①写雪夜骑马狂奔的场景。

②对马的观察、思考及其带来的艺术享受。

③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

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朗读。

①马能给人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当时阴暗低沉的社会生活气候。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马奔使作者重温到人生自由的快乐。了解了这层含义,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把观察马作为一种艺术享受了。

②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还会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

在那个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充满危险的年代,作者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从中蓦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那时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从而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至今不能忘怀。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7、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从哪些方面,用了哪些资料来表达对马的赞美与喜爱?

从文学、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具体材料在书上划出。

8、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并朗读。

④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马跟牛、毛驴、骆驼不同,它独具艺术价值。从历史来看,马的历史,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联着。骏马与武士与英雄以及今天的军人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曾创造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从文化来看,我们有许多关于马的故事,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龙马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

(三)主题:

本文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赞扬了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四)艺术特色:

(1)情感浓烈饱满。

(2)描写独具特色,意境阔大雄壮。

如文章中的两个马奔场面的描写。

一个场面是作者1970年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狂奔的场赴,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

在另一个场面中,作者进一步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这两个广阔壮烈的场面,具有典型的西部草原的特色。正是这种特有的西部风情,提升了作为个体的作者生命境界,形成一种特定的西部气质,同时也显示出作为特定人文景观的西部气质是与特有的自然景观分不开的:这种广阔纯朴的自然景观是精神处于绝境的人的最后的支持,既逼迫又提升着使个体达到一种崇高壮烈的生命境界。对于周涛来说,马的优美而不羁的精神正是这种西部气质的象征,他偏重它自然的一面,尤其是自然作为人的精神的最后支撑这一点。他写道,在那个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充满潜伏危险的年代,他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不象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样,他就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找到了奔驰的诗韵,辽阔草原的油画,夕阳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规模转场时铺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当然,也有我们在上面所指出的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互相激发的状态,终于将本来地方色彩颇浓的西部风情上升到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境界。

四、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语文活动:(见课文第3页)①②两小题任选一题,完成后写在练笔本上。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其中的谈话场景学生已能入境地感受,而妹妹遇到的问题则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爸爸的解决方法让妹妹在自己的想象中骑上一匹马,从而忘却了疲劳,也会让学生在妹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认会写8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有归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爸爸的话和他的做法,理解鼓励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认会写8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培养归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思考爸爸的话和他的做法,理解鼓励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
2.齐读课题《一匹出色的马》。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和家人一起经历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郊、泛、波、纹、葱、软、毯、异、恋、舍、求、株、骑、跨。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波、毯、株、骑。
(1)比较认知波和纹: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和图片帮助识记生字。)
(2)舍字强调音节是shě,还有一个读音sh。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舍得中读第一个音节。
(3)株字强调音节是zhū,不要读成shū,注意它的偏旁和结构。
(4)骑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按照汉字书写的要求,书写的时候注意衔接。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波纹和绿毯。
5.猜谜语。
水面一层皮波
两把火一根毛毯
一匹奇怪的马骑
一棵红色的树株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匹出色的马到底出色在哪里呢?一起来学习《一匹出色的马》。
1.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jiāo)外去散步。我们沿着一条小河走。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fn)起层层波(bō)纹(wn)。河岸上垂(chu)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把句子读通顺,读出一家人在一起的美丽心情。)
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cōng)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ruǎn)的绿毯(tǎn)。(景色这样美丽,我们也要读得很美丽哦,读流利,读通顺。)
3.春天的郊外,景色异(y)常美丽。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lin)恋不舍(shě),不想回去。(读通顺,不丢字,不多字。)
4.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qi)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要读出妹妹的语气。)
5.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妈妈为什么摇头,要读出妈妈的语气。)
6.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zhū)柳树下,拾(sh)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zhī)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q)着它回家吧。(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很想知道,你呢?)
7.妹妹高兴地跨(ku)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朗读时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爸爸的柳条好有魔力啊!)
五、课堂展示
1.讨论交流:妹妹说累了,爸爸妈妈分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2.小组推荐优秀的小选手上台进行分角色课文朗读。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匹、波、纹、像、景、恋、舍、求。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匹、纹、恋、求的注意要点。(预设:匹注意结构,同类的汉字注意笔顺。纹注意偏旁部首。恋想一想其它心的字。求注意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匹出色的马到底出色在哪里呢?一起来学习《一匹出色的马》。
(一)品读第13自然段。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我们一家人在什么时间去哪里做什么了呢?
4.景色是怎样的,你能不能读出来呢?
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这里的美景呢?
6.这里的景色这样优美,我们的心情很很好!
7.课堂展示:
碧绿碧绿:乌黑乌黑、雪白雪白
葱葱绿绿:高高兴兴、清清楚楚
8.异常是什么意思?
9.恋恋不舍照样子说词语。
10.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二)品读第46自然段。
1.我们走的时间久了很累,妹妹要做什么?
2.妹妹很累,妈妈也很累。
3.妹妹累了就要妈妈抱,你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4.又长又细:又大又圆
5.爸爸为什么默不作声呢?
6.讨论:
妹妹累了为什么要爸爸、妈妈抱?
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
(三)品读第7自然段。
1.刚才还嚷着说累的妹妹为什么突然就可以蹦蹦跳跳地跑回家了?
2.想一想迎接的意思,并用上迎接说一句话。
3.照样子说词语:蹦蹦跳跳。
4.妹妹是怎样回家的?
5.为什么她很累了却跑得这样快呢?难道真的是那匹马的魔力吗?
6.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一写。

王维诗《画》优秀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诗《画》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献给妈妈的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献给妈妈的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充满爱的童话故事。课文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小动物们在母亲节这一天给妈妈写了一句赞美妈妈的话。文中的语言贴近孩子,孩子在反复朗读中能很自然地感悟到妈妈也需要孩子的关心,孩子一句赞美的话就能给妈妈带来莫大的幸福。

设计理念: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生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美育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头饰,爱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音乐,揭题质疑

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想到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学生自由读文)

三、体会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动物为什么要给妈妈献诗呢?”指名读“谁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小动物的诗准备好了吗?”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 交流质疑:这一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 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争先恐后”“争”)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有哪些小动物争先恐后地为妈妈献诗?”〈随交流板书动物图〉

2、小动物都为妈妈写了一句什么诗呢?请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小动物们写的诗。

(交流板书小动物的诗)

3、“好吧,你们把想好的一句都念给我听听。”“小动物是怎样念自己的诗的呢?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4、学习小白兔句。

(1)、课件出示勇敢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学生自由练读

(2)、课件出示勇敢诗,指导学生朗读:哪只小白兔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理解,指名读,男女生读〉

5、学习狮子句

(1)课件出示温柔句,学生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的朗读,小狮子也心急了。

(2)、出示温柔诗,指导朗读:小狮子会怎么念自己的诗呢?

(3)、课件理解温柔:见了这只狮子妈妈,你想说什么?怎样才能读出妈妈的温柔呢?〈同桌练读,两人齐读〉

6、学习小黑猪和小老鼠的诗

(1)、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和小狮子的诗,小黑猪和小老鼠都等不及了。

(2)、多种方式练读:自选角色读,交流读

7、分角色读课文

(1)、示范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2)、小组练读,表演读

四情感体验,思维拓展

1、体验爱心: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它们和我们知道的不一样呢?

2、为妈妈写诗:我们也爱自己的妈妈,让我们学着小动物的样子,也为自己的妈妈写一句诗吧!

3、交流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范读

2引读

六古诗欣赏

听了小动物的诗,念了自己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献给妈妈的古诗吧!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之一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事例。

【拟订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

二、精读指导。

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为什么急了?)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四、作业。

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喜欢读书的我在失去读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这个残疾青年不计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美好心灵。本课重点是体会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残疾青年对我说谎,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要求解决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在学习上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自学、讨论,学习课本内容。并学习作者透过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写法。同时,为本组口语交际作铺垫,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言的本意,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学情分析:

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课堂练习:

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板书: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教学反思:

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酝酿。

陈年老酒为什么越老越香醇?时间!有了足够长的时间酝酿的酒的品质才达到醇的境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像老酒一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给学生一个静思默想的空间。为师则在一旁耐心的等待,在等待中积极地巡视,及时给予个别学生的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主要内容,从我的角度来说,语言啰嗦,不够简练,表述也不太清楚的时候,为师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换个角度来说,试着从残疾青年的角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概括立刻变得清楚明白,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收到了立竿见影之效。这也是教师在准备时苦酿之结果。由此可见,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去独立地思考,课堂就离开了浮躁与肤浅,宁静的阅读心态自然造就静心、睿智的阅读品质。

二、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

一篇课文真正精妙的语言表达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如果作为教师缺乏审读教材的独特慧眼,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细心揣摩,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语言细腻精美,不可不读,不可不品。于是,我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读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一句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学生在语言的精妙之处得以驻足。

三、不足之处:

学生在品读句子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另外,好多次学习或阅读这一类极具感染力的文章时,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缺少一点什么,本来我以为这一些文章会触及孩子心灵最柔软的那块的,可是他们漠然的神色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马诗》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诗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