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数学轴对称现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9

七年级数学轴对称现象。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轴对称现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7、1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Jab88.com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小结: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后记:

学生对于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较清楚,但是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较难掌握,在举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上课的气氛较好。

相关推荐

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学案分析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学案分析湘教版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理解“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的性质.
3.会用对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理解作对称轴的方法.
4.通过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验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会作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得出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探索过程,其中包括推理和表述,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从现实生活中找4-5个轴对称图形.
教师:准备教学活动材料,收集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列举识别
1.怎样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宇.说明:让学生用纸、剪刀剪一剪.
2.这个“工”字有什么特征?
说明:对折后能够互相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3.在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请例举一些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说明:让学生举例以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丰富学习情境,但要注意学生所举的例子会存在思路偏窄,教师要注意引导拓宽.
4.教师展示教学多媒体:指出下列图片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说明:进一步丰富情境,体验轴对称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
二、合作探索,明晰性质
1.发给学生活动材料1

2.交流归纳,总结如下:
(1)可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中互相对应的点称为对称点;
(3)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三、运用性质,内化方法
1.分发教学活动材料2,学生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同桌或小组交流各自的画法.
3.交流归纳,总结方法如下:
方法1:过线段AB,CD的中点画直线;
方法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方法3: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4.分发教学活动材料3,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说明:画一个点M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点的方法是:作点M到对称轴l的垂线段MO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找一点N,使NO=MO,则点N就是已知点M的对称点.
四、总结提高,课内练习
(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__________,那
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并指出对称轴.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轴对称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轴对称
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变换》学案分析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变换》学案分析湘教版

轴对称变换
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
2、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会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变换后的图形。
4、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5、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作法。
2、难点是课本“合作学习”所要求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立体图形转化到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复习上节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它的基本性质。
2、学生工具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回答、体会下列问题
请问上面(图2-1)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2.现在我们把他沿着对称轴剪开,这样我们把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两侧的两个部分看成两个图形了。这里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3.再观察图2-2中直线a两边的两个图形,他们就关于直线a成轴对称。
4.针对图2-2:由左边的“喜”变为右边的“喜”并且这两个“喜”字关于直线a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 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5.反思: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变换有什么关系?(注意:要从两者涉及的图形个数、后者中对两个图形统一为一个图形来看等几方面说明)
6.交流归纳: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图形上的某点与在“像”上的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一、动手实践
1.例:如图,已知⊿ABC和直线m。以直线m为对称轴,作⊿ABC经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

分析:(1)作图形“像”的过程其实是找到关键点,然后作出关键点的“像”的过程。
(2)操作的依据是“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作法:略。
反思:在图2-4中如果把图形沿直线m折叠,由作法可知:两个三角形会重合吗?如果重合,这说明什么?
师生交流归纳:
(1)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经轴对称变换所得的图形和原图形全等。
2.练一练:课本P42“做一做”。
三、合作学习
1.如图2-5左边是刻在印章上的“马”,右边是印在纸上的“马”,如果把它们并排放在一起,两者关于怎样的一条直线成轴对称?
图2-5
2.请你在纸上写上数字“23”,把它放在你的小镜子前,在镜子中你看到了什么?
交流归纳:实际图形与它在镜子里的像也可以想象成图2-5那样成轴对称关系。

四、总结提高,课堂练习
1.什么是“轴对称变换”?
2.怎样作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
3.“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是什么?
4.理解并体验镜面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