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

发表时间:2020-03-20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类遗传病

教学目的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知道)。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知道)。
3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3.教学疑点: 怎样判断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教学方法 四步导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人类遗传病和优生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概念:人类遗传病是通常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
⑴单基因遗传病
①概念:指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分类:可分成和隐性遗传病。前者又分为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也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
⑵多基因遗传病
①概念:指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②特点: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⑶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①概念:人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②分类:分为病和性染色体病。
(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三)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优生的措施
⑴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机
会大大增加。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⑵进行遗传咨询。
⑶提倡“适龄生育”。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24岁到29岁。
⑷产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
因诊断等。
合作探究
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
2.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
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
4.如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

质疑讲析
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
答: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的疾病不一定不能遗传。所谓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当一种畸形或疾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而且在胎儿出生前,染色体畸变或致病基因就已表达或形成,这种先天性疾病当然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并指、白化病等。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偶然影响,胎儿的器官发育异常,导致形态或机能的改变,这也是先天性疾病,但此类先天性疾病就不是遗传病。例如母亲在妊娠前三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使胎儿产生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这不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而是胚胎发育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所致,所以虽是先天的,但并不遗传。
2.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
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简要归纳如下表:
类型遗传特征典型实例
细胞核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概率相同;遗传一般表现为连续性;有病双亲可生出无病的孩子。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概率相同;遗传一般表现为不连续性;正常双亲可生出有病的孩子。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伴X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遗传具有世代连续性;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一定患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交叉、隔代遗传;女患者的儿子和父亲一定患病。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Y遗传患者都是男性;有父传子、子传孙的传递规律。外耳道多毛症
细胞质遗传只有由母亲传给后代,母亲患病,子女都患病。线粒体肌病
3.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1)男病后代男皆病,且仅有男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
(2)女病子女皆病,只男病子女皆正常→细胞质遗传。
(3)显隐性遗传判定方法
①双亲无遗传病生有患该病的子代→该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
②双亲有遗传病生有无该病的子代→该遗传病由显性基因控制。
(4)常、性染色体遗传判定方法
①隐性遗传病看女病→女病父子皆病、男正常母女皆正常为伴性,否则为常隐。
②显性遗传病看男病→男病母女皆病、女正常父子皆正常为伴性,否则为常显。
(5)遗传病判断的基因原则:可常可伴优先伴;可显可隐优先隐。
4.用集合记的方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
当两种遗传病(甲病和乙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可用图解法来计算患病概率。首先根据题意求出患一种病的概率(患甲病或患乙病的概率),再根据乘法定理计算:
设患甲病概率为m,则甲病正常为1-m;
设患乙病概率为n,则乙病正常为1-n。
那么,两病兼患的概率为mn
只患一种病概率为m(1-n)+n(1-m)=m+n-2mn
患病概率:m(1-n)+n(1-m)+mn=m+n-mn
正常概率:(1-m)(1-n)=1-m-n+mn=1-(m+n-mn)
只患甲病概率:m-mn 只患乙病概率:n-mn
反馈检测
1下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
(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是________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________了。
②克莱费尔特症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患者,请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目的
1.杂交育种的方法(A:知道)。
3.各育种方法的异同(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各育种方法的异同。
2.教学难点:
(1)各育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方法 四步导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概念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利用____________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过程选择______________的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______________,从中筛选获得需要的类型利用射线和化合物等理化因素诱导________的细胞发生________,并选取需要的类型
应用____________,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培育优良家畜、家禽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 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 基因突变 具有不同优良性状 F1连续自交或杂交 正在分裂 基因突变 改良作物品质 农作物育种和微生物育种

合作探究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
2.如何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质疑讲析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比较
育种类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常用方法将分别具有优良性状的两亲本进行杂交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物先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基因工程
优点操作简便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器官均比较大,营养物质较多能按人的意愿定各改变生物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缺点育种时间长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技术复杂,需要杂交育种配合只适用于植物技术要求高,成功率比较低
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不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青霉素菌株的育成抗病植株的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培育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2.育种方法的选择依据:
(1)根据各种方法的突出优点.(2)依据基因型选择:
反馈检测
8.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不定向的变异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基因工程的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 四步导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基因工程的概念:又叫________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它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定向的改变生物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__________――――限制性内切酶。
(2)基因的__________――――DNA连接酶。
(3)基因的__________――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提取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分离基因和人工合成基因。
(2)目的基因与__________结合――使目的基因载入到运载体中,形成重组DNA。
(3)将目的基因导入______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和感染法
(4)目的基因的________与表达――据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判断导入与否,据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判断目的基因表达与否。
4、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
(1)医药卫生: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基因诊断(DNA探针);基因治疗。
(2)农牧业及食品工业:农业上获得具抗性能力的新品种;畜牧养殖业培养优良品种的转基因动物;食品业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3)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的净化

合作探究
1.基因工程三大工具的特点?
2.基因工程四步骤内涵与外延?

质疑讲析
一、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存在:主要在微生物体内。
(2)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3)实例: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4)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5)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分子连接过程中,黏合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缺口。如果把DNA分子看成“梯子形”,DNA连接酶的作用是把梯子的扶手连接起来。
3.常用的运载体——质粒
(1)本质:小型环状DNA分子。
(2)作用
①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送到宿主细胞中去;
②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3)作为运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②有多个限制酶切点;③有标记基因
2.基因工程四步骤内涵与外延?
反馈检测
12.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运用这一技术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

(1)从羊染色体中“剪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画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图。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连接到羊的染色体DNA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蛋白质基因导入羊细胞时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过程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中的表达是指________。
(5)你认为此类羊产的奶安全可靠吗?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教学目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目的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进化论比较
共同点: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一缺点。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则将选择归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三.1.教学重点
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内容。
⑵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主要内容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主要内容
2.知识结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
思想观念的影响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四.知识构建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的理论最先由谁提出来的?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意义:
不足:
归纳总结: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中心观点是
在达尔文的观点中,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3.什么是自然选择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表现在
归纳总结:
1、达尔文的学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但他承认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在于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他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生物个体水平。随着遗传学的“基因遗传”理论的诞生,获得性遗传被大多数学者所摒弃,物种形成的渐变过程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基因传衍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等,使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从诞生起就不断地被质疑、修正,这就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三.达尔文以后的进化理论的发展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从水平深入到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摒弃。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为单位,发展到以为基本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现代生物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1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解析 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留,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久而久之就产生出生物新类型。故(A)、(B)、(C)选项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选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答案:(D)。
例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解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先进性是: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局限性有: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答案:(D)。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教学目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本节重要知识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3、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建构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1)概念:。
(2)特点: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回忆变异类型
生物的变异
2、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例如:每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同学们计算出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典型例题1: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的人,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据题意可知,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
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LM%=(2×397+861)/(2×1788)×100%=46.3%
LN%=(861+2×530)/(2×1788)×100%=53.7%
例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合作探究
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质疑讲析
1.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1)设二倍体生物个体的某一基因库中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假如种群中共有N个个体,而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那么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2)若以上关系中,设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
2.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的基因型频率=p2
aa的基因型频率=q2Aa的基因型频率=2pq
四、课堂训练题
1.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D(2000广东)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为。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教学目的: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B)
本节重要知识点
1、解释物种、隔离的概念。
2、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理解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知识建构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物种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阅读教材

思考种群和“物种”有何区别呢?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________称为一个物种,简称“___________”。
2、区别物种与种群的概念
3、地理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殖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加拉帕戈群岛地雀变异的问题生活在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物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隔离,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和___________。
2、物种的形成过程:
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

3、比较桦尺蛾的变异与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变异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异?
相同点:都是生存环境的改变,自然选择使变异发生定向
改变
不同点:前者改变属于环境污染,后者属于地理隔离。

合作探究
1.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质疑讲析

1.变异与环境: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的方向。通过环境选择将生物个体产生的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下来。

2.物种形成
(1)方式:渐变式和爆发式,爆发式是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
(2)三个环节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③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内容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
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
两者联系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②新物种形成则说明生物进化了
(二)课堂典型题例
例1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三)课堂训练题
1、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羊和绵羊都是羊,是同一物种
(B)分布在一个自然区域的蜻蜓就是一个物种
(C)马和驴可以繁殖后代,所以马和驴是同一物种
(D)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的: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B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B
本节重要知识点
学习重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三、知识建构
(一)、本节知识体系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共同进化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
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
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1、共同进化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从生物圈的形成上理解共同进化理论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1、生物多样性
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
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___________。
2、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___________。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
了解对于生物进化的争论和疑点

知道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1、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自然选择。
2、更多的学者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否认____________的作用。
3、还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___________的过程,而是种群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
总之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二)问题的归纳与总结
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现在千姿百态的物种。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了。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生物进化的理论仍在发展。
(三)课堂典型题例
例题精析:
例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答案:D

作业布置

延伸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1学案(苏教版)


第1课时细胞增殖
感情先行:

学生自学: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说出细胞各时期的主要特征
3、概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自学方法:
阅读课本、讨论
自学内容: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2、组成:
3、表示:

(二)、分裂间期
1、概念:
2、特点:
(三)、分裂期(以植物细胞为例)
前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中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后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末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四)、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1、间期区别:
2、分裂期区别前期
后期
释疑:

当堂检测:
1.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
2.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
A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开始B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
C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开始D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
3.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 ()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DNA分子的含量倍增发生在()
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是()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两组中心粒中的一组开始移向另一极的时期是()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4.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主要变化恰好相反的两个时期是()
(A)间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后期 (D)前期和末期
课堂领悟小结:

课后作业:
1.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的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可推测他观察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
2.下列生理活动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的是()
A.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B.单细胞生物的繁殖
C.病人手术后伤口的复原D.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
3.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B.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D.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结构是
A.赤道板B.纺锤体C.细胞板D.染色单体
5.下列叙述中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显著特点是()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6.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是()
A.细胞没有变化B.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C.染色体隐约可见D.细胞内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7.某化学物质,能强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全集(人教版35份)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全集(人教版35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
授课题目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拟2课时
第1课时
三维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m]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
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夜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
〔思考与讨论1〕[学科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异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血细胞体内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
所含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少

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
(一)原理解读:1、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2、色素的分离: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二)实验流程图示:1、提取色素:(1)称取绿叶;(2)剪碎;(3)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3和10mL无水乙醇;(4)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5)收集滤液。2、制备滤纸条:(1)长与宽略小于试管,在一端剪去两角;(2)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画铅笔线。3、画滤液细线:(1)沿铅笔线画一条直且均匀的滤液细线;(2)干燥后,再画一两次。4、色素分离:将滤液条插入有3mL层析液的试管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5、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
(三)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四)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二氧化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3、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六)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七)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速率: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速率最低。
(八)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一)结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表有双层膜,内部的许多基粒是由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的。(二)色素和酶的分布: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基质中。(三)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正常植物的叶为什么呈绿色?秋冬季有些植物叶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含量多,对绿色吸收量最小,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呈绿色。秋冬季,植物叶中的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所以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1、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产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还可被线粒体利用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2、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D)
①进行纸层析;②制取滤液;③在滤纸条上画线;④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x
3、在植物绿色叶片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人们已经知道叶绿素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需要必需矿质元素,是否一定需要光呢?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选择实验室里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1)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有无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
(2)材料用品:生物实验室里常用器材和药品,数量充足的发芽率为90%以上的某植物种子等。
(3)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培养皿,铺上适量的卫生纸(或滤纸),倒入适量的清水,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
②将甲组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乙组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③数天后(长出幼叶时),观察比较甲、乙两组幼苗的颜色情况。
(4)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若甲组植物幼苗正常(绿色),乙组植物幼苗异常(黄白色),则说明光是植物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②若甲组和乙组植物幼苗都正常(绿色或两组叶片相似),则说明该植物叶绿素的形成不受光的影响。
③若甲组植物的幼苗异常(黄白色),乙组植物的幼苗正常(绿色),则说明光抑制该植物叶绿素的形成。
4、(2005广东高考)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培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D)
A、增加室内CO2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5、(2008广东文基70)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A)
A、叶绿素a与叶绿素bB、叶绿素a与叶黄素
C、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总复习学案(人教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总复习学案(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3章总复习
第课时课题名称
时间第周星期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张勤让
目标1.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有关遗传物质的重点知识回顾
重点有关遗传物质的实验二次备课
难点有关遗传物质的实验



习学生阅读课本本章内容,以“基因”为核心总结构建知识网络:(8分钟)

生成问题:



动1.遗传物质证明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结果分析。
(学生记在课本45页上)

2.在含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和ATP的条件下,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新的DNA。问:
(1)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A+C):(T+G)的比值是否相同?为什么?

(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什么?

(3)在一个新合成的DNA中,(A+T)(C+G)的比值,是否与它的模板DNA任一单链的相同



练1.课本45页自我检测一、二
2. 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
A.4120B.1204C.460D.604
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B.80个C.120个D.180个
4.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三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A.2B.4C.8D.18
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个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

6.右下图是DNA的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④分别是、

(2)图中的碱基对是通过相
连接的。
(3)图中的⑥是,
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