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3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复习学案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

第3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复习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3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复习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3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复习学案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
 晶体:
物质的聚集状态
其它聚集状态

二、晶体
1.定义:

2.特性:

晶体各向异性的原因:
是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本质原因:
得到晶体的途径:①;
②;
③。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①本质区别:
②熔沸点:
4.分类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构组成晶体的微粒
微粒间作用力



质溶解性

硬度
导电性
熔沸点
决定熔沸点
高低的因素


稳定性强弱的
影响因素

三、堆积模型
1.金属晶体(服从密堆积)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型,配位数,如:
体心立方密堆积: 型,配位数,如:
六方最密堆积:型,配位数,如:
2.离子晶体
堆积方式:
常见AB型的离子晶体(见课本P80)
NaCl型配位数晶胞类型
CsCl型 配位数晶胞类型
ZnS型 配位数晶胞类型
3.分子晶体:
4.原子晶体:
四、几种典型晶体的结构特点
1.NaCl
每个Na+紧邻个Cl-,每个Cl-紧邻个Na+(上、下、左、右、前、后)
每个Na+与个Na+等距相邻(同层4个,上层4个,下层4个)。与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几个Cl-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
2.CsCl
每个Cs+紧邻个Cl-,每个Cl-紧邻个Cs+.每个Cs+与个Cs+等距离相邻(上、下、左、右、前、后)
3.干冰
每个CO2分子紧邻个CO2分子。
4.金刚石
每个碳原子与个碳原子紧邻,由共价键构成最小环状结构中有个碳原子,键角。碳原子的杂化方式,碳原子个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
5.石墨:(晶体类型:晶体)
每个碳与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键角。碳原子杂化类型,同层中碳原子由共价键形成,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被个正六边形共用,故碳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为
6.二氧化硅
每个硅原子与个氧原子紧邻,每个氧原子与个硅原子紧邻,每摩尔SiO2内含有molSi-O键
五、
1.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如何用实验方法来鉴别?
2.金刚石和石墨,的熔沸点更高。
3.如何判断一种晶体是金属晶体还是离子晶体?
第3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复习学案
答 案
一、长程无序、短程有序有液体的可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异向性
颗粒是晶体结构,界面是无序结构由大量带电微粒和中性微粒组成
二、1.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2.自范性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形
 各异向性在不同方向上表示出某些不同的物理性质 
 对称性
内部微粒在各个方向上的不同排列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过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
3.①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一定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
②晶体有固定熔沸点,而非晶体没有
4.见右表
三、1.等径圆球A1 12 CuA2 8 Mg、Zn、Ti
 A312 Li、Na、K、Ba、W、Fe
2.非等径同球密堆积,大球密堆积小球填充 
6面心立方8体心立方4 面心立方
3.密堆积方式,受分子形状影响 
4.不遵循紧密堆积原则
四、1.6612正八面体 
2.886
3.12
4.46109.5°SP31∶2
5.混合 3120°SP2正六边形32∶3
6.42 4
五、1.有熔融状态是否导电
2.石墨 
3.法一:根据物质固态时是否导电,如能导电,则证明是金属晶体,不能导电则是离子晶体;
法二:通过物质是否具有延展性,一般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离子晶体没有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构组成晶体
的微粒阴、阳离子分子原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微粒间
作用力离子键范德华力或氢键共价键金属键



质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液,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不溶于任何溶剂不溶于任何溶剂
硬度硬而脆小大有大有小
导电性固体不导电,熔融或溶于水才可导电不良不良(Si是半导体)良导体
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确定
决定熔沸点
高低的因素离子键的强弱(晶格能的大小):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1范德华力大小(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2是否含有氢键共价键强弱(键能和键长)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的阳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与其半径成反比)
稳定性强弱的
影响因素离子键的强弱(晶格能的大小)与阴、阳离子所带电少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共价键强弱(键能、键长)(稀有气体无共价键)共价键强弱(键能和键长)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的阳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与其半径成反比)

相关知识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具:投影仪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C+O2==CO2
微观6.02×10236.02×10236.02×1023
1mol1mol1mol
宏观12g32g44g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微粒联系起来。
但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物质,都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而是它们的聚集体。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许多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

【板书】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
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
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
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
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过渡】对于气体,无论是实验室或生产中都是使用它的体积而不是质量,那么如何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量度的体积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呢?
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相同,1mol微粒的质量往往不同。已知1mol物质的质量,由物质的密度,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

〔投影〕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
物质状态微粒数摩尔质量
gmol-1密度
gcm-3体积
cm3
Al固6.02×102326.982.709.99
Fe固6.02×102355.857.867.10
H2O液6.02×102318.020.99818.0
C2H5OH液6.02×102346.070.78958.4
H2气6.02×10232.0160.0899gL-122.4
N2气6.02×102328.021.25gL-122.4
CO气6.02×102328.011.25gL-122.4
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与体积的关系
〔结论〕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
在相同状态下(标准状况:0℃,101kPa),1mol气体的体积。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量的多少、微粒本身大小、微粒间的距离)
〔引导〕那么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阅读思考)
当微粒数一定时(1mol),决定体积大小的因素是和。
(微粒本身大小、微粒间的距离)
〔展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距离比较和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课本P10)

〔分析〕由于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非常小,所以,1mol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因此,1mol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是。
〔分析〕我们知道气体比固体和液体更容易压缩,这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和液体中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大得多。在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要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很多倍,通常情况下,同质量的气态物质的体积要比它在固态或液态时的体积大1000倍。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0.4nm,而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则约为4nm,即分子间的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分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而不是。
由于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当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当压强减小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因此,要比较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就必须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才有意义。
标准状况:。(273K,101Kpa)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表达式:Vm=,单位:(Lmol-1)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即标准状况下Vm=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1molH2的体积是22.4L
2.1mol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3.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是22.4L
4.标准状况下,一定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5.温度为0℃,压强为505kPa时,CO2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
6.当温度高于0℃时,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L
7.标准状况下,1molN2的体积约是22.4L
8.1molCO和1molCO2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注意:①描述对象:气体
②只有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③Vm有单位:Lmol-1
〔小结〕由气体摩尔体积Vm我们可以直接把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起来。如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O2分子数为6.02×1023。即在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含有的气体分子数都是6.02×1023。

〔布置作业〕课P11问题解决

课后小结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钠与氧气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观察方法。
4.以研究氯气性质为例,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
1.理解利用观察法探究金属钠及钠与水的反应,理解利用实验法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2.理解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
1.实验、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
(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
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
二、探究钠的性质
【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的固体
2、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切面: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
【要求】观察操作及现象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0填表)
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
固体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比煤油的密度大
3、[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块黄豆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
【要求】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做记录(课本P10填表,补充上表):
现象:浮、熔、游、嘶、红
现象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

钠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而且钠的熔点较低,从而熔化成小球
小圆球到处游动反应生成了气体,使得钠小球迅速游动
嘶嘶作响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
反应后溶液使酚酞变红生成溶液显碱性
【分析得结论】
【板书】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低,比水的沸点低。(白、软、低、小、导)
2、化学性质:
【板书】1、与水的反应
结论:有可燃性的气体H2生成,和能使酚酞变红的NaOH生成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思考】1、钠着火是否能用水灭火?
不能,如果用水灭火,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燃烧更加剧烈。
2、能否用手直接取钠?为什么?
不能因为手上有汗液。钠与水反应生成强碱NaOH会把手灼伤。
【讨论】在探究钠与水的化学性质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过渡】如果我们把钠放入一些盐的水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2、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CuSO4、FeCl3、NaCl)
【演示实验】CuSO4溶液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
Cu(OH)2===CuO+H2O
这些过程包括两步:(1)与水的反应。
(2)反应后的产物与盐的反应。
如: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Na2SO4+Cu(OH)2↓
总反应方程式:CuSO4+2Na+2H2O===Na2SO4+Cu(OH)2↓+H2↑
【思考】金属钠放入FeCl3溶液、NaCl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了哪些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1、钠放入FeCl3溶液中:
现象:FeCl3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FeCl3+3NaOH===Fe(OH)3↓+3NaCl
FeCl3+2Na+2H2O===Fe(OH)3↓+3NaCl+H2↑
2、钠放入NaCl溶液中:
现象:同在水中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过渡】从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出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那它是否可以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呢?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Na+S
【板书】3、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板书】(1)与其他活泼非金属的反应
2Na+SNa2S(纯硫化钠为无色结晶粉末)
注:钠与硫化合时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
2Na+Cl22NaCl
(2)与氧气的反应(先将化学方程式补充上去)
【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加热:2Na+O2===Na2O2(淡黄色)
第二课时
3、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1、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观察到光亮的表面
2、将金属放在钠在蒸发皿中加热,燃烧的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反应
按要求填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表面很快变暗,失去金属光泽
钠在空气中,很快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钠迅速熔化,变成光亮的银白色小球,最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钠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
【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思考】如果将一块钠放在空气中,钠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分析】用刀切开金属钠,呈银白色(钠的真实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成白色固体(生成NaOH)→形成液体(NaOH潮解)→结成白色固体(吸收CO2生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白色粉末(Na2CO310H2O晶体风化成Na2CO3)
【板书】加热:2Na+O2===Na2O2(淡黄色)
【思考】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条件。
2、金属钠通常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使金属钠与空气和水隔离
3、根据白磷,钠的保存方式,试归纳液体保存物质的条件:
(1)与被保存物不能反应(2)不能使被保存物溶解(3)被保存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
所以,水、四氯化碳等都不能用来保存钠。
【过渡】氧化钠、过氧化钠都是钠的重要的化合物,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氧化物:
三、钠的氧化物
【演示实验】Na2O2与水(滴水生火;试管实验验证气体为氧气,加入酚酞)
Na2O2与CO2的反应(吹起生火)
Na2O与Na2O2性质的比较
化学式Na2ONa2O2
颜色状态白色淡黄色
生成条件常温钠和氧气反应燃烧或加热钠与氧气反应
化合物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2-1
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Na2O+HCl===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2↑
转化关系2Na2O+O2=====2Na2O2
存放密闭、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等
【思考】在研究钠的性质,钠的氧化物的性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那些研究方法?
比较法,实验法,分类法,观察法
通过上面对钠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几种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回忆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按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钠的性质呢?

四、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五、探究氯气的性质
【引言】1915年4月22日,黄绿色的“幽灵”飘过伊普尔上空,这股毒浪使战壕里的英法军队感到鼻腔、咽喉疼痛、很快数百名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英法士兵被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德军只用一个小时就攻破了英法盟军曾坚守数月的防线……据估计,这次战役英法军队约有15000人中毒。其实这种黄绿色气体就是现在在工业生产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氯气。氯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的性质。
【观察】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瓶后放一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的氯气飘进鼻孔,问气味。
【演示实验】氯气的溶解性实验
【结论】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吸入少量Cl2会刺激鼻腔、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的Cl2会使人窒息死亡),可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易液化(沸点:-34.6℃),比空气密度大。
【预测】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结合以前学过的O2(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预测氯气可能会有那些化学性质呢?一定条件下
资料:氧气的化学性质:与Fe、Al、Cu、Na等金属反应;与H2、S、P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演示实验】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亮,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上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观察描述:铁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褐色的烟→黄色溶液
【演示实验】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观察描述:铜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CuCl2溶于水,溶液呈现蓝绿色。
【板书】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Fe+Cl2FeCl3
注意:在常温下,单氯与铁不发生化学反应,故大量的液态氯常用钢瓶做容器储存。
小结: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可以和金、铂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若金属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则该金属在与氯气直接化合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高价。如Fe和Cl2反应化合生成的是FeCl3而不是FeCl2,Cu与Cl2化合生成的是CuCl2而不是Cu2Cl2。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演示实验】将点燃的氢气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板书】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讲解】磷单质在Cl2中也可以燃烧,现象:白色烟雾(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组成,雾是液体小液滴组成的)
【板书】

【讲解】我们经常看到有白色烟雾生成是因为生成了PCl3和PCl5的混合物。
【提问】初中所学燃烧的定义是什么?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燃烧
【思考】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可燃物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反应呢?怎样的现象叫燃烧?
【回答】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讲解】对,燃烧是不一定有氧气参与的,比如我们本节课学习的Na,Cu,H2等物质均可在Cl2中燃烧,因而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过渡】从以上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元素。
对于氯气,除了具有类似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预测】氯气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取四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氯水,做下面四组实验:记录填表P15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含有氯离子
加入镁条有无色气体生成氯水中含有H+
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变为红色,又慢慢变为无色氯水中含有H+和另外一种漂白性物质
加入红色纸条红色褪去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
【结论】氯气不是简单溶于水,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氯水使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板书】(3)与水的反应

【结论】氯水的成分:氯水是含Cl2、HCl、HClO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
其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四种离子:H+、Cl-、ClO-、OH-(极少量)。
【演示实验】将一片红纸条一段湿润后,用镊子夹持,伸入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纸条湿润的部分迅速褪色,而干燥的部分无明显现象
补充:次氯酸的重要性质:
HClO易溶于水,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2CO3弱。
HClO不稳定,易分解:2HClO===2HCl+O2↑,加热或光照等,都能加快HClO的分解。
HClO具有杀菌作用和漂白作用。能杀灭水里的细菌,还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氯水液氯
成分Cl2、HCl、HClO(混合物)Cl2(纯净物)
微粒
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Cl2
【思考】氯气与碱溶液反应吗?若反应产物是什么?
【板书】(4)与碱反应

【资料】2005年春季以来,禽流感在世界包括我国的一些地区发生并蔓延,一场生命保卫战正在进行。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我们常用的消毒药物如漂白液、漂白粉,84消毒液等都可以将病毒杀灭。漂白液、漂白粉,84消毒液中都含有次氯酸盐。
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
【阅读】P16:身边的化学
【板书】3、用途:
【思考】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
【过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涉及物质结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要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六、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
(1)模型
(2)假说
资料:
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比较
新制氯水久置氯水
成分Cl2、HCl、HClO、H2OHCl、H2O
颜色淡黄绿色无色
性质酸性、漂白作用酸性(比新制强)、无漂白作用
原因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氯水液氯
形成氯气的水溶液氯气的液态形式
成分Cl2、HCl、HClO单质氯
类别混合物纯净物
微粒
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Cl2
物理
性质颜色:新制的饱和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
气味:氯水中溶解的Cl2可挥发出来,因此氯水有Cl2的刺激性气味。同氯气

质酸性:氯水因含有HCl和HClO而显酸性,但氯水的酸性主要由HCl所决定。
强氧化性:氯水中因含有HClO和Cl2而具有强氧化性,但氯水的强氧化性主要由HClO所决定,也决定了氯水的漂白性,灭菌性和腐蚀性。
不稳定性:氯水的不稳定性实质上是HClO的不稳定性,通过光照,氯水中有无色气体(O2)逸出。2HClO===2HCl+O2↑
HClO的分解使氯水颜色变浅甚至消失,强氧化性减弱或消失,H+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同氯气但注意:在常温下,液态氯与铁不发生化学反应,故大量的液态氯常用钢瓶做容器储存。

保存方法氯水需现用现配,且用棕色细口瓶避光密封盛装。低温密封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复习学案
一、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
 缺陷是:不能解决
2.四个量子数来源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主量子数:

(2)角量子数:
同一电子层中(相同),有多少个取值,则有多少个能级
电子层主量子数
电子亚层能级
K 

L

M

N

(3)磁量子数(表示轨道数)
①取值:
②对于相同电子能级,和确定,轨道数为个
③相同时
取值
符号取值
每个亚层上的轨道数(的取值个数)

0
1
2
3
电子层
电子亚层
每层上的轨道数(的个数)

K1
L2
M3
N4
④亚层上的轨道数:
 每层上的轨道数:
(4)自旋磁量子数ms
【练习】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
①,,②,,
③,,④,,
⑤,,⑥,,
【小结】决定能级
决定轨道
决定运动状态
排布规则
能量最低原则特殊:全充满(p3或p10),半充满(p3或p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
2..鲍林近级能级图
(1)能级组数==
(2)能级组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3)主族元素价电子数===
(4)ⅢB-ⅦB中价的总数=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实质:取决于
2.电离能
(1)定义:
(2)变化规律:
3.电负性
(1)定义:
(2)变化规律中:
(3)应用: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
4.写出下列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F
P
Sc
Cr
Mn
Cu
Fe
其它规律:
主族元素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价电子数=
分界线:周期数=主族序数的线下金属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复习学案答案
一、1.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氢原子光谱的多重谱线问题
2.(1)1,2,3,4,5,6,7K,L,M,N,O,P,Q
(2)0,1,2,…,s,p,d,f……
电子层主量子数
电子亚层能级
K1
0
1个
L2
0,1
2个
M3
0,1,2
3个
N4
0,1,2,3
4个
(3)①0,±1,±2,…,±(或0,±1,±2,…,)②

取值
符号取值
每个亚层的轨道数
(的取值个数)

0s01
1p0,±13
2d0,±1,±25
3f0,±1,±2,±37

电子层
电子亚层
每层上的轨道数(的个数)

K101
L20,14
M30,1,29
N40,1,2,316

【小结】n,ln,l,mn.l,m,ms
1.排布规则:
2.1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洪特规则:基态原子的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选方向相同
2(1)周期序数主量子数(2)该周期所包含元素种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4)副族序数
三、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2.(1)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2)①电离能大的集中在右上角,小的集中在左下角,ⅡA和ⅤA由于半满,比较特特殊 ②同一元素I1<I2<I3……
3.(1)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从上向下,电负性递减
(3)离子键共价键
4.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F1s22s22p5
P[Ne]3s23p3[Ne]
Sc[Ar]3d14s2[Ar]
Cr[Ar]3d54s1[Ar]
Mn[Ar]3d54s2[Ar]
Cu[Ar]3d104s1[Ar]
Fe[Ar]3d64s2[Ar]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能量高于最外层的层上的电子数

高一化学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导学案


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钠的主要性质,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3.激情投入,养成规范、严谨、认真的化学学习品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9~12页,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栏目,明确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 习 案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通常有哪些?
2.金属钠通常如何保存?如何取用金属钠?

3.总结金属有哪些物理通性和化学性质(以Fe为例,化学性质至少列举三类)。

4.你知道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是怎样来的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比水小
B.钠的熔沸点很高
C.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可将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D.钠在工业上用于制造光源
2.下列物质,可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的是()
A.钠 B.钠钾合金 C.生铁 D.铝
探 究 案
探究点:金属钠的性质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化学与生活】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你知道实验室中的钠是怎么来的吗?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份反应吗?实验室中为何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
【方法导引】可从运用观察、分类、实验、比较的方法来预测Na的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预测。
课题一: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认真阅读拓展材料p9~p10“观察思考”,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现象分析原因反应方程式
思考1:在此实验中,体现了哪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

思考2: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化学反应原理。

【总结】钠与水溶液反应的规律:

【针对训练1】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熔点较低 B.密度较小 C.化学性质活泼 D.导电性较强

课题二:钠与氧气的反应
认真阅读拓展材料p11“活动探究”,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现象方程式
钠放置在空气中
在空气中加热钠
思考: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总结】实验室中为什么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金属钠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放置时会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B.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剧烈爆炸
C.钠的密度较小,质地较软,熔点较低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
★【针对训练3】金属钠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白色粉末。其发生变化的
过程为()
A.Na→Na2O2→NaOH→Na2CO310H2O→Na2CO3
B.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
C.Na→Na2O2→NaOH→Na2CO310H2O→NaHCO3
D.Na→Na2O→NaOH→NaHCO3→Na2CO3

【身边的化学】
钠和钾的发现
在19世纪初,伏特(VoltaA.1745~1827,意)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
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H.1778~1829)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他希望利用电池将苛性钾(KOH)分解为氧气和一种未知的“基”,因为当时化学家们认为苛性碱也是氧化物。它先用苛性钾的饱和溶液实验,所得的结果却和电解水一样,只得到氢气和氧气。后来他改变实验方法,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在阴极上出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一些小珠立即燃烧并发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另一些小珠不燃烧,只是表面变暗,覆盖着一层白膜。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跃,发出“嗞嗞”的声音。就这样,戴维在1807年10月16日发现了金属钾。几天之后,他又从电解苛性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戴维将钾和钠分别命名为Polassium和Sodium,因为钾是从草木灰(Potash),钠是从天然碱)——苏打(Soda)中得到的,它们至今保留在英文中。钾和钠的化学符号K、Na,分别来自它们的拉丁文名称Kalium、Natrium。
利用电解NaOH制钠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1891年才获得成功。而电解NaCl制钠的工业方法直到1921年才实现。目前,世界上钠的工业生产多数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只有少数仍沿用电解NaOH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