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4

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内容标准:列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雅克萨之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军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正义性,并认识《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定的。
会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王朝统一台湾的不同性质,归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史实证据。
识读《清初抗击沙俄侵略形势图》,指出《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的大致走向。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中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和难点
明清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军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以及在平等基础上签定的《尼布楚条约》对巩固边疆起了重要作用。戚继光抗倭是重点。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积极的作用。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也是难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难点: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理解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正确分析《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年纪小,自学能力还不强,概括总结能力差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启发谈话中学会概括总结,整理历史知识和线索。
2、直观教学法
利用投影片、插图、录像等电教手段再现历史情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回溯历史,使学生如临境,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
为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也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讨论法。
 4、比较法通过比较戚家军与岳家军的组成人员,分析这两只军队能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原因所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明清强化专制统治之际,世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在台湾登陆,相对落后的沙俄也将手伸到黑龙江流域。东方的日本,因国内的分裂和内乱,一批亡命海上的武士出没于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严峻形势,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从而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戚继光抗倭”一目。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明代抗倭图》挂图,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明代抗倭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经过: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像,然后让学生阅读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再结合问题探究3题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说一说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关于“戚家军”的编练,教师可以补充戚继光严于治军的小故事,如条件允许,可尝试着在课下排练“鸳鸯阵”,然后拿到课上表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士兵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因为这些都是“戚家军”得以战胜倭寇的重要因素。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评价:教师请学生结合所讲过的内容,结合课课练能力拓展题,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对戚继光及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确评价,需要明确的是,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区别岳飞与文天祥的关键在于,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抗击外国侵略,岳飞和文天祥抗金抗元属于国内民族间的战争。
教师此时可补充一些民间纪念戚继光的童谣、民间故事、传说等,使戚继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由此反衬出戚继光人格的伟大,使学生进一步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目:
1、先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经学生回忆、讨论,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此导入。教师: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此背景下,葡、荷等西方国家相继东来,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郑成功的生平,可组织学生阅读后,学生简要地描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郑成功的业绩,可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一步总结,从天时(为抗击清军南下建立抗清基地)、地利(渡海成功,讯速收复赤嵌城)、人和(何廷斌献台湾地图,充当向导,台湾人民奋起反抗)等几个方面。
3、讲述清军进入台湾时,教师应指出:当时清朝已经统一大陆,国内的民族矛盾已日趋缓和,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妨碍了全国的统一。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是大势所趋。
 雅克萨之战这一目 
1、讲述雅克萨之战前,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唐至清入关前对黑龙江流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史实。与学生一起计算自唐朝至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中国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管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2、讲述雅克萨之战时,运用《清初抗击沙俄侵略形势图》组织学生识读尼布楚和雅克萨的地理位置,了解沙俄修建两城作为其侵略据点对我国造成的威胁和对黑龙江人民造成的危害。讲《尼布楚条约》时,应做到:(1)强调中俄双方的谈判是平等的(怎样平等,要讲明白),条约反映了两国政府的意愿和主张。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做出了适量的让步。(2)将《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制成电脑课件,边演示边讲解条约内容。?3、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自制一个简表,内容包括位置、时间、事件。即:
位置时间事件
东南(台湾)
1624年
1661~1662年
1683年
168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
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期
1689年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两次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3、本课小结时,指出: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军民抗击沙俄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
学法指导
1、通过组织学生对“为什么说台湾、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讨论,指导学生进行纵向联系,温故知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讨论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后来,台湾又遭到哪些国家的侵略,中俄东段边界又有哪些变动?为什么变动?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提出一个疑问,创设一个悬念,促使学生课外去探索。
2、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左图右书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善于从优秀人物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4、练习课课练能力拓展题,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5、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办一期“戚继光的足迹”的历史板报,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这样可以将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板书设计
 

戚继光抗倭: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戚家军清倭寇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侵台收复台湾
抗击侵略的
英雄业绩
雅克萨之战:沙俄东扩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相关推荐

《真正的英雄》七下13


《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3.模仿演讲,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4.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及特点。
5.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人文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积累语言,理清故事情节的能力。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教学设想】
1.通过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挑战者”号,悲情引读
1、图片展示:出示有关“挑战者”号载人宇宙飞机的图片以及飞船爆炸时分叉的火焰,从大西洋中捞起的飞机残片等。(配以《真的英雄》音乐)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悲惨的一幕吧,同时也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吧: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天事业史上第一次发生爆炸事件,更是全世界宇航史上一个悲痛欲绝的日子。“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举国哀悼,世界震惊。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
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本文即具备了这一基本特点。
2.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在大学里,学习经济学和社会学,参加校足球队比赛和校剧社的演出。毕业后,里根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37年的一次试镜使他在好莱坞赢得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共参加了53部电影的演出。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1986年连任总统,。
二、有情诵读,整体感知
1.词语积累
阴霾哀悼勋章余暇迫不及待梦寐以求锲而不舍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悲痛和力量。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应该注意的是,演讲者表达的这两种感情在课文中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的。更恰当地说,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又不是仅停留于悲痛,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一出航天悲剧的结果不是让人们害怕,而是鼓舞,使后继者更加奋然而前行。
2.结构梳理: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4.里根总统的演讲为何如此感人?
①代表人民,与大家一起共同仰视英雄们,讲出大家的心声。②抓住英雄们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的追忆,让人潸然泪下!③字句间浸透着悲痛、哀悼之情,句句发自内心,激起听众的强烈共鸣。④另外,排比的运用、人称的变化等。
三、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4.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美国精神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5.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四、模仿体验,走近演讲
1、你认为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是来自哪里,是靠什么来打动人的。
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那就是靠真诚。
2、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请你也写一篇简短的演讲词。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爱德华?怀特和罗格?查菲丧生。
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舱未能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美籍日本人埃利森?鬼冢,其他5人分别是弗朗西斯?斯科比、迈克尔?史密斯、朱迪斯?雷斯尼克、罗纳德?迈克奈尔和格雷戈里?贾维斯。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例:茫茫宇宙,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发现,去献身。从“挑战者号”到“哥伦比亚号”,人类从失败中一次次站起来。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冲出太阳系、银河系,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而总是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勇往直前。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挑战者”号爆炸了,整个人类太空计划也因此遭受重大挫折,但人类并没有被吓倒。我们看到,此后有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员投入到太空探索的事业中去,一架又一架航天飞机升上了蓝天,去探索那茫茫未知的宇宙世界。让我们随着宇航英雄的魂魄,发扬美国精神,总结教训,积蓄力量,不断前进,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奇迹。
2、摘抄令人感动的句子并学会运用。
3.中国两艘载人宇宙飞船“神州五、六号”已发射升空,联系实际写一段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个旅游观光者,也可以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是外星人。

【课后反思】

第24课《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24课《真正的英雄》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4课《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理解人类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2、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3、借鉴课文,学会抒情。
学习重点:
1、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作者情感及其深刻含义。
2、借鉴课文,学会抒情。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粗的字注音。
余xiá()阴mái()迫不jí()待zīzī()()不倦
梦mèi()以求阴霾()疆域()
 2、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这次航天灾难中遇难的七名宇航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战者”号失事当晚里根总统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三天后,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请你理清本文的演讲思路,划出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4、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下面逐句写出你的理解或体会。
5、如果迪克一行来到了你的身边,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探险有了真切的了解。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谈谈对冒险的认识。(可以适当化用原文的语句)
课堂学习:
一、导入
通过《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颠》的学习,你对冒险有怎样的认识呢?(抽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词,仍跟冒险有关。你能借助“预习导学”提供的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本文的演讲背景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小组合作
1、讨论交流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内解决并在导学案上纠正。
2、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1)这篇演讲词讲到了哪些内容?
 
 (2)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班级展示
各小组分组展示讨论内容,展示自己,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五、质疑探究
 1.要求生自读课文,从文中画出自己感动的、有些想法的句子,有什么想法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2、同位交流,全班交流。个人谈感受的基础上老师用引读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

六、拓展延伸
在里根总统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发出这样的号召之后,美国的航天事业有着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1、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着,你们能例举出一些例子吗?
2、我们的三位宇航员是胜利地回来了,回到了亲人们中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结合本课的学习,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3、全班交流
七、课堂小结
茫茫宇宙,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发现,去献身。从“挑战者号”到“哥伦比亚号”,人类从失败中一次次站起来。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冲出太阳系、银河系,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同学们,目前我想我们所能做的是:将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向往及对逝去的人的哀思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相信经过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达标检测:
一、根据拼音补全词语并解释整个词语。
1、余xiá():
2、阴mái():
3、迫不jí()待:
4、zīzī()()不倦:
5、梦mèi()以求:
二、下面句中空白处应填的一组是()
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__________。
A.令人信赖的声誉巨大的勇气刚毅不屈的品质
B.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
C.巨大的勇气刚毅不屈的品质令人信赖的声誉
D.刚毅不屈的品质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
三、以下各句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
B.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
C.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D.安息吧,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
四、阅读下面选段、完成文后1-5题。
⑴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⑵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毅不屈的人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拓荒者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⑶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1、选文出自(国籍)总统(姓名)所作的演讲词。
答:
2、选文中提到的“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指的是:
答:
3、段⑵中,演讲词的人称不断变化:由“我们”变成“他们”,然后又变成“你们”,“他们”。请分别指出其指代的内容,并谈谈这样变换人称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
答:
4、全篇演讲词所倡导的美国精神在选文中具体指什么?如何看待这种精神。
答:
达标检测答案:
一、略。
二、B
三、D
四、1、美国里根
2、此次空难。
3、“我们”指里根自己和所有知道了这场悲剧的美国人民;“他们”指那些曾参与开发美国西部的人们;“你们”指所有关注历史,关注美国的美国人民。这样转换人称可将历史和现实推在一起,激起人们对英雄们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且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教育。
4、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要用狭隘的眼光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13课伟大的开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1、学习目标: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学习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3、学习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文中圈划出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

导火索:_____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

阶段

时间

主力军

口号

斗争方式

斗争中心

前期

后期

——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时间:

地点:

标志:

一大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

党的奋斗目标:

当前的任务:

党的领导机构

历史意义: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结果

前途

代表

2、疑点与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A.德国占领山东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D.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口号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D.“誓死争回青岛”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运动爆发于()

A.北京B.上海C.天津D.南京

4、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西安事变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A.1919年,北京B.1921年,上海

C.1924年,广州D.1927年,武汉

6、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B.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出席中共一大,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②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③确定了党的名称④制定了党当前的任务

A.①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8、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大事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北伐战争

二、非选择题

材料题: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断的斗争与探索。请看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队伍 图二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声援学生

1、以上图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请列举其中一个口号。

3、这场运动体现了什么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的美国,另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另一个”指的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中国

2、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平和平解放D.开国大典

3、“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成立D.五四运动

4、五四运动中,北洋军阀政府最终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主要原因是()

A.党的正确领导B.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C.北洋军阀政府以国家利益为重D.全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不断高涨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召开的?

2、大会宣告了哪一政党的成立?此前哪一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这一政党的成立创造思想条件?

3、请举出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事例来说明该政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