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物理《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学案

变化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高二物理《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学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物理《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物理《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容变化过程;掌握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理解p-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查理定律的适用条件。
2、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压变化过程;掌握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理解p-T图象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运用图象这种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2、领悟物理探索的基本思路,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
对p-T图象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电教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是什么?
学生: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

教师:应用玻意耳定律求解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学生: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然后确定气体在两个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最后根据定律列式求解。
教师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
教师:(提问)实验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压强减小。
教师: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容变化。在等容变化过程中,压强和温度有何定量关系呢?
法国科学家查理通过实验发现,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各种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之间都有线性关系。我们把它叫做查理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查理定律
(2)公式:P∝T
设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由压强P1、温度T1的状态,保持体积不变的变化,变到压强P2、温度T2的另一种状态,则有=或者=.
(3)适用条件:
①气体的质量一定
②气体的体积不变
③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4)P-T图像
①P-T图中的等容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②斜率K==C(恒量)与气体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斜率越小.如图所示,4条等容线的关系为V1>V2>V3>V4.

2、气体的等压变化
教师: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压变化。在等压变化过程中,体积和温度有何定量关系呢?
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发现,当气体的压强一定时,各种气体的体积与温度之间都有线性关系。我们把它叫做盖-吕萨克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保持不变时,体积和热力学温度成正比----盖·吕萨克定律
(2)公式:设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由体积V1、温度T1的状态,保持压强不变,变化到体积V2、温度T2的另一种状态,则有=或者=.
(3)适用条件
①气体的质量一定
②气体的压强不变
③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4)V-T图像
①V-T图像中的等压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②斜率K==C(恒量)与气体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斜率越小.如图所示P1>P2>P3>P4.

3、典例探究
例1、书本第25页例题(略)
例2、如下图所示,在球形容器内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大气压强是760mmHg,气体温度是27℃时,从接在容器下端U形管水银压强计可以确定气体的压强是多少mmHg?如果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而气体的温度升高到47℃时,气体的压强将变为多少mmHg,压强计左侧管内水银面D将(填“上升”或“下降”)多少mmHg?(假设压强计细管的容积很小,球形容器的热膨也很小都可以不考虑).

解析:题目中“假设压强计细管的容积很小,球形容器的热膨胀也很小都可以不考虑”是一个隐含条件,说明球形容器内气体发生的是等容变化过程,可利用查理定律求解.
解答:在压强计左管中取与右管上端水银面等高的液片为研究对象,由压强平衡得P0=P1+Ph1∴P1=P0-Ph1=600mmHg.
以球形容器内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气体作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
∴P2=P1=×600mmHg=640mmHg
由于外界大气压不变,而P2>P1,故水银面将下降.设温度升高后,水银面高度差为h2,则P2=P0-Ph2Ph2=P0-P2=120mmHg.
h2=120mm,则水银面D下降高度L=Δh=(h1-h2)=(160-120)mm)=20mm.
答案:600640下降20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隐含“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的条件分析是关键,同时注意水银面上升、下降高度与两管水银面高度差的关系,分析此类问题切忌不仔细分析状态变化过程.
(三)课堂小结
1、气体的等容变化,查理定律
2、等容线
3、气体的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4、等压线
(四)布置作业
问题与练习1、2、3

相关推荐

高二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学案


高二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学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3教材第八章气体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设计特点:突出物理规律形成的感性基础和理性探索的有机结合;通过问题驱动达成教目标的有效实现;重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图象的物理意义。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流程:(略)
6.教学过程
6.l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变形的乒乓球在热水里恢复原状
乒乓球里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就随着增大,同时体积增大而恢复原状。由此知道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章我们研究气体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三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时,我们就说气体处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当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气体发生了状态变化。这一章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出示课题:第八章气体
师问:同时研究三个及三个以上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呢?请举例说明。
生:控制变量法
比如要研究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温度不变,再如要研究气体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体积不变。
师:我们这节课首先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我们把温度和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叫做等温变化。出示本节课题:
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6.2新课进行
一、实验探究
1.学生体验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得出定性结论
全体同学体验:每个同学用力在口腔中摒住一口气,然后用手去压脸颊,你会怎么样,思考为什么?
小组体验:每桌同学用一只小的注射器体验:一个同学用手指头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另一个同学缓慢压缩气体,体积减小时第一个同学的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反之当我们拉动活塞增大气体体积时,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要求学生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和结论(即压缩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反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2.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我们猜想: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学生: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例关系(从最简单的定量关系做起)
师: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是否是成反比例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这一课题。
3.实验验证:
(1)实验设计:
首先,要求学生完整的复述我们的实验目的: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要求学生根据放在桌上的器材,思考试验方案,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取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验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研究对象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注射器内以获取,实验条件是气体质量不变,气体温度不变;活塞加油增加密闭性,推拉活塞改变体积和压强;不用手握注射器;缓慢推拉活塞,稳定后再读数。
(或者有其他的实验方案)
问题2:数据收集本实验中应该要收集哪些数据?用什么方法测量?
学生:要收集气体的不同压强和体积,用气压计可以测量压强,注射器上面的读数可以得到体积。
问题3:数据处理怎样处理上述数据才能得到等温条件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正确关系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常用数据处理办法有计算法,图象法等。
老师: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呢?
学生:就是先把V和P乘起来,看看各组的乘积是否相等(或者近似相等),从而得到结论;图像法就是以V为横坐标,P为纵坐标,在用描点作图法,把得到的数据作到坐标系中,再连线,看图像的特点,从而得到两者的定量关系。
再让一个学生把我们刚才分析得到的比较好的实验方法再复述一次,然后师生互助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老师推、拉活塞,一名学生读取数据,另一名学生设计记录表格并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①简单计算找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②学生描绘图象(提示作P-V图像)能否得出结论?
总结提问: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结论如何?(实物投影展示)
问题4:若P—V图象为双曲线的一支,则能说明P与V成反比。但能否确定我们做出就一定是是双曲线的一支呢?(还是猜测)我们怎样进一步P和V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有一种思想叫做转化的思想。若P—V图象为一双曲线,那么P—1/V图象是什么样子?(过原点的一条直线)那我们就再作一条P—1/V图象看看吧!
(师)计算机拟合:把P—V图象转化为P—1/V图象。我们看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P—1/V图象是一条(几乎)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三)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学生叙述)
师:大家看到我们作出来的这条直线,还不是很准确,大家可以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能引起实验误差?
学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早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分别通过更严谨的实验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被称为玻意耳定律。
二、玻意耳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2、公式:PV=C(常量)或P1V1=P2V2(其中P1V1和P2V2分别为气体在两个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
3、图象:P—1/V图象:过原点的直线——等温线
P—V图象:双曲线的一支——等温线
三、拓展思考
问题5:在同一温度下,取不同质量的同种气体为研究对象,PV乘积C一样吗?即对不同的气体,C是一个普适常量吗?(学生思考不能求解或回答不一样)
师问: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呢?(猜想—实验验证)
学生:改变气体的质量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测量,测量数据记录在同一表格中,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到结果。
结论:不一样。质量越大,PV乘积越大。P—V图象离坐标轴越远,P—1/V图象斜率越大。
问题6:取相同质量的同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作出的P—V图象是否一样?(学生猜想——验证)
结论:不一样。温度较高时,PV乘积较大,P—V图象离坐标轴越远,P—1/V图象斜率较大。
四、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之定性解释:
问题一:气球涨大视频。学生分析。
问题二:小实验。装水的瓶子下有小洞,当盖子打开时水会喷出,然后合上盖子则水就不会持续地流出了。
解释:盖子打开时,小孔上方的压强始终大于外面的压强,所以水会喷出,当盖子盖上时,水的上方被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有水流出后,瓶中空气的体积变大,根据波意耳定律压强变小,当孔上方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时,水就流不出去了。
五.课堂小结
1.方法①研究多变量问题时用控制变量法
②实验探究方法:猜想——验证——进一步猜想——再验证——得到结论
2.知识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六.教学后记:
1.课堂上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开始,充分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未知世界的一般流程,并坚持渗透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2.教学中对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数据,从而得出简洁的物理学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多练习多体验,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并且多给时间让学生从图像中找出规律,以提高学生认识图像与应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学生参与小实验及视频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物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反之也能解释自然界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有效杜绝物理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物理观的形成。

气体的等温变化


【导学案】
第八章第1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本节内容,了解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初步把握气体等温实验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一)、气体的状态及参量
研究气体的性质,用、、三个物理量描述气体的状态。描述气体状态的这三个物理量叫做气体的。
(二)、玻意耳定律
1、学习实验的操作过程。
2、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各自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这个规律叫做玻意耳定律。
3、玻意耳定律的表达式:pv=C(常量)或者。其中p1、v1和p2、v2分别表示气体在1、2两个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
(三)、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象
1、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的p—v图象如图
8—1所示。图线的形状为。由于它描述
的是温度不变时的p—v关系,因此称它为线。
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
2、画出p—图象,说明图线的形状,图线的斜率与温度的关系。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气体的状态及三个参量。
2、掌握玻意耳定律,并能应用它解决气体的等温变化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知道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象,即等温线。
4、了解用实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采集数据能力及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2.往往由于“状态”和“过程”分不清,造成抓不住头绪,不同过程间混淆不清的毛病,这是难点。
二、学习过程
?1.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①怎样保证气体的质量是一定的?
??②怎样保证气体的温度是一定的?
??(密封好;缓慢移活塞,筒不与手接触。)
??2.较精确的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介绍实验装置
??观察实验装置,并回答
??①研究哪部分气体?
??②欲使管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应怎样操作?
??③欲使管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应怎样操作?
??④实验过程中的恒温是什么温度?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2)实验数据采集
??压强单位:mmHg;体积表示:倍率法环境温度:室温大气压强:p0=mmHg

①管中气体体积减小时(基准体积为V)
顺序12345
体积V
……
压强

②管中气体体积增大时(基准体积为V′)
顺序12345
体积V′2V′3V′……
压强
??(3)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表明:
??改用其他气体做这个实验,结果相同。
??3.玻意耳定律
??(1)定律内容表述之一
??
??数学表达式
????(2)定律内容表述之二
??
??数学表达式
???(3)用图象表述玻意耳定律
??纵轴代表气体的压强;
??横轴代表气体的体积;
??选取恰当的分度和单位。
??请学生讨论一下图线该是什么形状,并尝试把它画出来。(等温线)
??(4)关于玻意耳定律的讨论
??①图象平面上的一个点代表什么?曲线AB代表什么?线段AB代表什么?
??②pV=恒量一式中的恒量是普适恒量吗?
??
④在图8—1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温度下的两条等温线,判断t1、t2的高低。
⑤画出p—图象,说明图线的形状,图线的斜率与温度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整理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如图8—5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
金属圆板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间的摩擦。若大气
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压强等于
A、P0+Mgcosθ/SB、P0/cosθ+Mg/Scosθ
C、P0+Mgcos2θ/SD、P0+Mg/S
2、一个气泡从水底升到水面上时,增大2倍,设水的密度为ρ=1×103Kg/m3,大气压强P0=1×105Pa,水底与水面温差不计,求水的深度。(g=10m/s2)

3、如图8—6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p—图线。由图可知()
A、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压强与体积成正比
B、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其p—图线的延长
线是经过坐标原点的
C、T1>T2
D、T1<T2
4、喷雾器筒内药液面上方有打气孔,可通过打气筒将外界空气压入筒内液面上方,使被封闭的空气压强增大。设喷雾器筒内上方的空气体积为1.5L,然后用打气筒缓慢向药液上方打气,每次打进1atm的空气0.25L,设打气过程中温度不变,要使喷雾器里的压强达到4atm,打气筒应打气次。

5、如图8—7所示,若气压式保温瓶内水面与出水口的距离为h时,密封空气体积为V,设水的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欲使水从出水口流出,瓶内空气压缩量(即体积减小量)△V至少为多少?(设瓶内弯曲管的容积不计,压水前管内无水,温度保持不变)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过程可能发生的是()
A、气体的温度变化,但压强、体积保持不变
B、气体的温度、压强保持不变,而体积发生变化
C、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而压强、体积发生变化
D、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都发生变化
2、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若体积增大为原来的n倍,则压强变为原来的倍
A、2nB、nC、1/nD、2/n
3、在温度均匀的水池中,有一空气泡从池底缓缓地向上浮起,在其上浮的过程中,泡内气体(可看成理想气体)()
A、内能减少,放出热量
B、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C、对外做功,同时吸热,内能不变
D、对外做的功等于吸收的热量
4、如图8—8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B再变到状态C的过程,A、C两点在同一条双曲线上,则此变化过程中()
A、从A到B的过程温度升高
B、从B到C的过程温度升高
C、从A到C的过程温度先降低再升高
D、A、C两点的温度相等
5、如图8—9所示,两端开口的均匀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管中有一段水银柱h1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这时管下端开口处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2,若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当外界压强增大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h2变长B、h2变短
C、h1上升D、h1下降

6、一个容积是10升的球,原来盛有1个大气压的空气,现在使球内气体压强变为5个大气压,应向球内打入升1个大气压的空气(设温度不变)
7、抽气机对某容器抽气,已知被抽容器的容积是抽气机最大活动容积的两倍,在按最大活动容积抽气2次后,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变为原来的倍。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1、D2、10m3、B、D4、185、△V≥ρghv/(ρ0+ρgh)
[课后练习]
1、C、D2、C3、C、D4、A、D5、D6、407、4/9

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册
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如图中如何求得气体的压强p?需测量哪些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求得气体的体积V?需测量哪些物理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数据:自己设计表格记录你的测量数据
实验次数123456789
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
釆用什么方法处理收集到的数据来检验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解释你所收集到数据中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一、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玻意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分别用不同方法来描述。各有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教材第22页第2、3题

高二历史世界格局的变化


高二历史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

3、实质: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国家性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阶段:80年代后期,各国经济困难,引起政局动荡——各国政党改革,放弃社会主

义,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通过大选上台。

3、概况

波兰:最早——团结工会执政(瓦文萨);民主德国:先剧变,后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罗马尼亚:唯一发生突发性事件和流血事件发生剧变的国家;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并爆发地区性战争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4、原因:

(1)内因: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沿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弊甚多;改革没有突破就框架,酿成经济、政治危机,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2)外因: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二、苏联解体:

1、经过: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2)1988年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实际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复辟资本主义

(3)1990年苏联共产党放弃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4)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日益严重(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

(5)八一九事件爆发,大大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6)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7)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

(8)1991年建立独联体,苏联完全解体

2、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2)直接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三、苏东剧变的影响

1、标志着二战以来的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各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遭受的挫折

①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②原有的社会主义大国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③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的多,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④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带来严重影响。

⑤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应拘泥于唯一的苏联模式。

⑥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五、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

(一)苏联社会的四大矛盾

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实践上的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扩大

理论上的民族团结和实践上的大俄罗斯主义及严重的民族问题

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实践上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推行

理论上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实践上的苏共领导特权腐化严重丧失先锋性

(二)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典型例题

1、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无此改革,苏联还能依然保持统一和强大,依据事实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评价。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的解体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把苏联解体的主要错误推到他的身上则是错误的。

①在改革问题上,戈尔巴乔夫确有重大过失:指导思想有重大偏差——用“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引起了一系列的混乱;没有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完全否认了苏共的光荣历史;对西方和平演变掉以轻心。

②然而,这不是戈尔巴乔夫一人的过错,这是苏共的过错,苏共没有把马克思的普遍原理和苏联的国情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以对苏联的解体,苏共要负主要责任。

“如无此改革,苏联还能保持统一和强大”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很多问题和矛盾,经济政治危机问题严重;加之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搅乱了群众和干部的思想,所以仍然保持苏联的统一和强大是不可能的。

2、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西方有人预言社会主义制度将在人类历史上消失,你认为此预言是否正确?请选择一相关事例说明。

(一)判断:预言错误。

(二)理由:①未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叶障目,以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受挫,而否认社会发展规律。②苏联、东欧解体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略),不能据此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因此,苏东剧变最多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行不通;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并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三)例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这一过程长达几百年。(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到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

3、20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①这一升一降的原因是什么?②对世界历史发展各有什么影响?③你对红旗升降有什么看法?

①由于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成功,并且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红旗升起。

②这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鼓舞推动了一战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1991年苏联解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这是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未能纠正的结果;也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的路线和政策所造成。加上长期以来西方反共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实施的结果。

④这打破了雅尔塔体系的两极格局,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使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明显增加,使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

⑤红旗在克里姆林宫的升降说明社会主义自诞生以来,其发展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前进的。苏联解体并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终结,而是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在挫折中吸取教训。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建设和外交政策上有何不同?两国建设后果怎样?中共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经济建设:

(苏)①苏俄在社会主义革命后,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②后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采取过分打击富农的政策,计划了阶级矛盾。③长期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④以压缩消费、扩大积累的办法积累资金,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⑤长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僵化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使经济缺乏活力。⑥赫鲁晓夫及以后的历届政府改革失利,并严重削弱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中)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②采取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政策,保护和激发了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关系:(苏)执行霸权主义政策,使苏联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同大多数国家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

结果:(苏)苏联经济困难,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吸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1)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俄、中

(2)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

①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美国企图独霸世界,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反对

②日本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地位

③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④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这些因素将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其中的根本因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现在形成了日美欧三极竞争局面)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紧张、动荡)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时代发展的主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1)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干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两极格局解体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冷战时期长期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随即爆发。

(3)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甚至还有所增加,一些地区爆发了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性战争。

三、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缓和、和平)

(1)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的进展: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对全球范围内促进核裁军、防止核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2)一些地区的矛盾缓和:朝鲜南北方对话交流,2000年双方领导人在平壤会晤,发表共同宣言,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

典型例题:

1、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导致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趋势:由两极格局开始向多极化的演变。

因素及有关史实:

(1)美苏两霸的削弱:

①1973年底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实力相对衰弱。②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动摇。③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加上对外扩张的加强,国家陷入困境。④美苏争霸,使双方都遭到削弱,特别是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

(2)两大阵营瓦解,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①欧共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③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④60~70年代,东欧开始了摆脱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

(3)第三世界崛起。

①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②不结盟运动兴起,77国集团的组成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③第三世界建立了专门的国际经济组织,如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石油战,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④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

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迅速发展原因:

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新科技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根本原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

(2)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从根本上讲,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3)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双刃剑):

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

②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安全和政治主权正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挑战(如东南亚金融危机)

(4)世界贸易组织(WTO)建立(1995.1.1)——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

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2、区域经济集体化

(1)90年代形成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联盟(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1991年中、台、香加入)

——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体化的关系:

(1)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2)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矛盾:区域经济集团有排它性,有利于集团内部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发展,但对集团外却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却被人为割裂了,因而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

促进: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走上全球化的一个阶梯,即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两者在一段时间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性发展

1、知识经济的兴起:

(1)原因: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内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

(2)开始: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首先形成

(3)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

(1)提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2)意义: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三、中国与世界多极化

(1)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建立过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2)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已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典型例题

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征?分别说明各个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第一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特征: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单一化特征。

影响: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和推行霸权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第二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特征: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国际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影响:经济上: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斗争。

政治上: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崛起)

(3)第三时期:20世纪90年代到到21世纪初。特征:美、日、西欧仍占主导地位,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愈加明显,世界经济朝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

影响: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定。由于美、日、西欧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考点回眸

择题部分高考曾考查过的知识点有: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等。材料解析题曾经考查过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问题,如2002年高考广东卷中考查过欧共体走向欧洲联盟的问题。

尚未考查过的知识点及其思考角度

①东欧剧变的本质和原因;②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美国的霸权主义及原因;④世界格局变化中的地区性冲突及原因;⑤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⑥知识经济形成的原因和作用;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⑧中国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