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3.2《制取氧气》表格教案

高中教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3.2《制取氧气》表格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3.2《制取氧气》表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3.2制取氧气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2.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3.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4.认识分解反应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能识别判断具体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1.实验室制氧气
这些氧气用什么来制取呢?
制取氧气首先要选择含氧的物质。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氧气。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A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缓慢产生氧气
B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快速产生氧气
C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快速产生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在通常条件下能非常缓慢地放出氧气,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等物质后会迅速地放出氧气。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和气体的收集装置(如图乙和丙所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就能进行反应,选图甲作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乙(排水法)、丙(向上排空气法)。
③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收。也可用谐音“茶庄订售”来协助记忆。
“查”:连接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装”:将少量二氧化锰→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依次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收”:收集氧气。
【例1—1】下列有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可以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快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
C.过氧化氢溶液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会产生氧气
D.加热能使过氧化氢迅速产生氧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必须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
A×过氧化氢属于化合物,不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氧气
C×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产生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会使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
D×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二氧化锰,不使用加热法
答案: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选图甲作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取装置不同);收集装置选择乙(排水法)或丙(向上排空气法)。
【例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必不可少的最简单的一组仪器是()。
A.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铁架台、玻璃片
B.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C.集气瓶、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片
D.铁架台、烧瓶、集气瓶、玻璃片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
A√该组仪器,可加热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缺少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
C×缺少酒精灯
D×缺少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不需要烧瓶
答案:A
③操作步骤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实验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也可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协助记忆。
“查”:连接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装”: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左右处;

“点”:点燃酒精灯→预热→对药品进行加热;

“收”:在导气管口冒出的气泡均匀且连续时,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氧气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熄”:熄灭酒精灯。
棉花作用:防止药品被冲入导管内,阻塞导管。
【例1—3】蓉蓉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
(1)认识仪器: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操作顺序:
①装药品和放棉花。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药品取量应____________。
②连接仪器,固定试管。
③加热。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请帮助她找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漏掉的一个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加热制取氧气所需的热源仪器是酒精灯,由装置图也可以看出。实验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再对照该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没有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取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加热时应先预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
答案:(1)酒精灯
(2)①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预热(或均匀受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
(3)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或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
2.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催化剂的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A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缓慢产生氧气
Bb1→b2→b3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快速产生氧气
b4→b5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快速产生氧气
Cc1→c2→c3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快速产生氧气
c4→c5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快速产生氧气
很有趣哦!若不断地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会不断地进行下去,发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而且如果在实验前准确地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
①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②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是生成物。
③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及红砖粉末等作催化剂。
④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⑤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可以重复使用。
⑥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应算作反应条件,故写反应表达式时放在箭头的上方,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例2】小慧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华: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华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慧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二氧化锰也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反应的催化剂,而“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生成二氧化锰。氯酸钾中混有高锰酸钾,则:
答案:(1)未验证反应前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2)单独加热高锰酸钾能产生氧气,说明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3)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
注意,哦!氯酸钾中混入高锰酸钾后加热时,氯酸钾分解的速率加快了,但是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3.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征:“多变一”,可用通式:AB―→A+B表示。
【例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解析:
A√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根据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低来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C×过氧化氢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属于分解反应WwW.JAb88.Com

答案:A
4.工业制氧气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①操作过程:
空气――→加压降温液态空气(约-200℃――→升温蒸发――→-196℃氮气――→-183℃氧气
②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解释
小贴士:液氮的沸点-196℃,液氧的沸点-183℃。液氧存放于蓝色钢瓶里。
(2)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
操作过程:空气――→富氧膜含氧气较多的富氧空气――——→多级分离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工业上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本质就是将氧气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例4】下列有关工业制取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的不同,控制温度使其分离
B.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制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D.工业制得的氧气加压储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解析:工业制取氧气都是以空气为原料,利用物理的方法将氧气同空气中分离出来,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答案应选择B。
答案:B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装置的连接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保证成功制取气体的前提。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所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或上升、液面的下降与升高等)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根据制取气体装置的不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主要有:
(1)空气热胀冷缩法:如下图所示,此装置的检验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并且当松开手后,水又回升到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2)注水法:如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将止水夹夹在胶皮管处,从长颈漏斗注水,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例5—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正确的是()。
A.不漏气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有空气从导管口逸出
B.手握试管,感受容器温度
C.塞紧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即可保证气密性
D.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手握试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解析:D形成密封系统,升温→增压→冒气泡,正确。
答案:D
【例5—2】下列装置的操作图(如图所示)中,不能用来检查气密性的是()。
解析:
A×导管与集气瓶没有形成密封系统,推动活塞虽冒出气泡,但集气瓶内压强不变
B√密封系统,升温→增压→冒气泡
C√密封系统,增压→液面上升
D√密封系统,增压→液面不下降
答案:A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①首先观察装置是否形成密封系统;②对于密封系统,改变其内部压强时产生的现象是什么,根据现象来判断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6.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对比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状态液体、固体固体
条件常温、催化剂加热
发生装置
液体与固体常温(不加热)型反应装置
固体加热型反应装置(若加热时产生固体粉末,需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收集装置和方法
收集氧气的方法: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步骤、注意事项查:

装:先?固后液

定:

收:
查:

装:药平铺

定:口加棉,略?下倾,夹1/3处

点:预热→集中

收:泡均匀连续

离:集后管离水

熄:

【例6】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装置如图A所示),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粉末来制取氧气(装置如图B所示)。
(1)从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和所需仪器来比较装置A和装置B的差异:
装置A装置B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仪器
(2)写出实验室用这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同学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他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在收集氧气过程中他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绿色化学的理念考虑,选用____________(填“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若用该物质来制取氧气,在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装置图可看出装置A和装置B的不同:
装置A装置B
反应物状态固体液体(或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
仪器有酒精灯没有酒精灯
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制取气体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因发生装置内原来充满了空气,用排水法集气时应先把装置内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所以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产生粉末,既不能体现绿色理念,又易随气流进入导管甚至水槽中等,故在管口加一团棉花。
通过对比重点找出“固体加热型”和“液体常温型”装置异同,理解原理,把握解题的关键。
答案:(1)
装置A装置B
反应物状态固体液体
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
仪器需要酒精灯不需要酒精灯
(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3)导管口均匀且连续冒出气泡试管口没有加一团棉花
(4)过氧化氢气密性
7.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1)氧气的检验就是根据氧气的特性,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进行确定。
(2)氧气的验满是判断集气瓶内是否已经收集满氧气。收集方法不同验满的方法也不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把集气瓶扶正,瓶口逸出气泡→已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已收集满。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都用带火星的木条,但放到的位置不同:检验→插入瓶中;验满→放在瓶口。
【例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不是氧气,应在集气瓶口闻气味
B.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没有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不是氧气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已收集满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把集气瓶扶正,瓶口有大气泡逸出表示已收集满
解析:
A×氧气没有气味
B×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的不是瓶内气体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气体满则逸
答案:D
8.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它们是一对相反的过程。判断、区分抓特征。
区别联系
化合反应“多变一”,一种生成物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两者是并列的关系,互不从属
分解
反应“一变多”,一种反应物
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依据,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8】下列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含前者的是()。
A.化学变化化学反应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化学反应D.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解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分类依据相同,它们属于并列关系,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分类依据不同,它们属于交叉关系,它们之间与化学反应的从属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
答案:C

9.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何选择装置
实验室通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就决定了反应发生装置不同。
(1)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两类:固液(或液液)常温(不加热)型装置(如图AB所示)和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C所示)。
选择装置方法:
解答有关制取气体装置问题时,首先分清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然后选择适当的装置。
【例9】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图示中仪器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则应选择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来作发生装置。
(4)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___装置来收集NO。
解析:E装置中的导气管应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制取硫化氢气体是利用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选B,由于硫化氢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1)E(2)加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B(4)D
10.控制变量,探究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性质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
催化剂不是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它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决定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在化学变化前后往往会发生改变,但是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
因此探究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性质,需要证明该物质的三点:(1)能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2)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3)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除催化剂的种类外,还有温度、浓度等,要想证明某一种因素的影响,要依据控制变量法,在同样条件下,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例10】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2-4、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实验①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__________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________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
解析:(1)双氧水中已经含有大量的水分子,故不可能是水分子起催化作用;(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3)要证明是SO2-4还是Cu2+起催化作用,需要做对比实验,实验②是证明SO2-4能否起催化作用,则实验③需要加入一种含Cu2+的溶液验证Cu2+能否起催化作用;(4)以上实验仅证明了硫酸铜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要证明是催化剂还要证明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
答案:(1)双氧水是水溶液,所以水不是催化剂
(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①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SO2-4或硫酸根离子CuCl2(或氯化铜)或Cu(NO3)2(或硝酸铜)Cu2+或铜离子
(4)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相关推荐

《制取氧气》教案一


《制取氧气》教案一

制取氧气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的能力。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学会发现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取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角色。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用具:药品:KMnO4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复习]带领学生复习实验室中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KMnO4、分解H2O2或加热KClO3。
[引出主体]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并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第一过程中的实验原理——KMnO4制O2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O2的实验装置。
[复习]实验室中任何一套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思考]KMnO4制O2时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什么样的收集装置?
1、探究KMnO4制O2的发生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二套学过的气体发生装置。
②多媒体展示出KMnO4的状态,并让学生说出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
③引导学生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套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2、KMnO4制O2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三套化学上常用的收集方法的装置。
②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依据了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提出问题:氧气应该怎样收集?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O2的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的过程设计如下所示: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获取信息(如查阅资料、自由讨论等方式)→实验操作→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制取O2的思路和方法→延伸到让学生了解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设置了十个问题,依次如下: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试管口塞棉花的重要性。)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固定加热前,要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怎么操作?
(5)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什么时候才可以收集?用排水法收集O2时,怎么知道氧气已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6)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怎样放置在桌面上?
(7)实验结束后,要撤装置,先撤什么?后撤什么?
(8)如何检验一瓶气体就是氧气?
(9)给你一瓶O2,如何验满O2?
(10)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依据O2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2.向上排空气法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环节5:板书设计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三)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四)检验:
(五)验满:

《制取氧气》教案二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制取氧气》教案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制取氧气》教案二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预习案】: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____体,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常采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KMnO4是一种色的体,H2O2是一种色的体,MnO2是一种色的体。
【教学案】: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
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
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
呈现:KMnO4的外观
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
问:O2应该怎样收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归纳并板书:1、查)
2、第二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归纳并板书:2、装3、定)
多媒体投影:上课前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问:(1)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
(2)加热KMnO4,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3、第四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归纳并板书:4、点)
问:加热时,能不能一来就固定加热?一来就固定加热会产生什么后果?固定加热之前,要先做什么?怎么操作?
4、加热固体后,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这时候就准备收集氧气。
问: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能立即收集吗?立即收集会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收集?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收集一瓶O2,收集满后把它取出来放在桌面上,并撤装置。
(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规不规范,有没有需要纠错的地方。下面地对操作中的一些要点我们再讨论一下。)
问:用排水法收集O2,怎么知道O2已收集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之后要正立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撤装置时这两位同学先撤了什么?后撤了什么?正不正确。为什么要这样做?
归纳并板书刚刚的操作要点分别是:5、收6、离7、熄)
5、问:这两位同学收集到的这瓶气体到底是不是O2,如果我们要验证,应该怎样验证呢?
问:在实验室中除了用排水法收集O2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O2?(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问:怎么知道这瓶O2已收集满了?
问:用排水法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呢?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三)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熄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塞一团棉花;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操作歌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依据O2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氧气的制取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

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4.B5.C6.D7.B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