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天上的街市》教案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1

《天上的街市》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天上的街市》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
配乐录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文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都用“定然”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6)“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有什么妙处?
朵,本来形容花,这儿形容流星像花儿一样璀璨美丽。

六、总结全诗
1.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2.让学生试着背诵全诗,并每组请一位同学上黑板默写。

七、拓展延伸
欣赏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表现在诗歌中往往就是比喻的修辞。想象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诗人贺知章由柳叶联想到春风,由春风联想到剪刀,联想自然、贴切又新颖,成为千古名句。现代诗人顾城八九岁时抬头看树枝,见树枝高而直,从而产生一个新奇的想象。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一首诗的亮点,精彩点。
请学生说一说,由“灯”还能联想到什么?以“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开头,再写四句小时。请同学自由讨论,写在小纸条上,然后上黑板展示。

欣赏诗歌的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卞之琳先生的《断章》,通过几个画面,即在桥上看美丽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由桥上人和周围景色形成的美丽风景的人等等,让欣赏这首诗的人感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沉浸在那种美的意境。
请一个同学来整理一下,欣赏一首诗从哪些方面入手。
八、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街市———————————————现实
第一节:夜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节:繁荣、光明、富裕荒凉、黑暗、贫穷
第三节:自由不自由
第四节:牛郎织女欢聚环境压抑
想象、联想—————————————对比、烘托

实施建议: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延伸阅读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目标
1.给三个字注音(含“笼”字异读)。
(1)缥piāo缈miǎo 灯笼lóng→箱笼lǒng
2.解释三个词(含“珍奇”的活用)。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定然:必定、一定。珍奇:珍贵而奇异;形容词性短讯活用为名词性短语,本文珍贵而奇异的商品。
3.解说本文“物品”改为“商品”的理由。
“物品”运用范围比“商品”广泛,“商品”更能体现“街市”的特点。
4.概述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重点教学目标
5.运用课文中“多层联想”的写法,描写一段画面,且解说“多层联想”的层级;改写一段课文中的文字,且比较解说课文更加合理的理由。
一、导入
生:(全体静听著名歌手乌兰齐齐演唱《天上的街市》的录音)。
师:(示范朗诵《天上的街市》)同学们再来三遍。
生:(齐诵)
师:有什么感觉?有什么问题?
生:天上居然如此有趣。
生:激动,愉快。
生:写得非常有趣,不知道为什么?
师:哪位能解释?
生:善用比喻。
师:举例说说。
生: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师:不错。你们能再写一个比喻吗?
二、新授
师:下面来谈谈原因。先看第一段,诗人先说地上的“街灯明了”,由此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天上的明星现了”联想到“点着的无数的街灯”。从地上的街灯到明星,再到天上的街灯,是不是两层虚写,两层联想啊?
生:是的。
师:你们的回答没有经过思考。请读一读第一段,再想一下。
生:是两次虚写,都是一层联想。
师:请具体说说。
生:第一次,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明星;第二次,从天上的明星到天上的街灯。
师:对。都是从实写到联想,都是虚写。没有从虚写(联想)到再虚写(再联想)。再看第二段,“缥缈的空中”是实写吧?由此的第一次联想(虚写)是什么?
生: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师:这叫第一层联想。后面像不像第一段那样,不继续联想,停下来实写?
生:不像。继续联想,继续虚写。
师:对。联想的什么?
生: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师:这叫第二层联想。但“物品”好像不准确,应当改为――
生:商品。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在街市上。
生:有街市就有商店,有商店就有商品,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生:对。物品,范围大了;商品,是街市中商店中的。
师:好!联想要合理嘛。联想有没有又停下来?
生:继续联想。
师:联想的什么?
生: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师:“珍奇”,工具书上是“珍贵而奇异”的意思。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生:珍贵而奇异的东西。
师:本来是形容词短语,现在是名词性短语。什么语法现象?
生:形容词用如名词。
师:好。“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这一句是第三层联想。正好第二段就此结束。请问这一段联想的思路是什么?
生:层层联想。
师:具体写出来。
生:(一学生上黑板写)1.街市→2.物品→3.珍奇
师:从实写“那缥缈空中”开始,联想到“美丽的街市”。这里有点突然,空中怎么会有街市呢?
生:第一段结尾写到“点着无数的街灯”。
师:哦。有街灯就可能有街市。街灯哪里来的?
生:天上的明星现了。
师:对。“明星现了”是实写,接着(板书)1.街灯→2.街市→3.物品→4.珍奇。加上第一段的“街灯”,共四层联想,层层相连。这一层层怎么合理地连起来的呢?
生:根据前面事物相关的特点联想出另外一个事物来,一个接着一个地联想下去。
师:对。(边总结边板书)明星现了→1.街灯(街上)→2.街市(大街上的市场)→3.物品(天上的街市中)→4.珍奇。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这种写法:“前后相关,层层联想”。
三、巩固
师:下面请按照这种写法阅读三四段,参照黑板上线型图再画一幅图。
生:(边读课文边画图)
师:哪位同学先说?
生:先看到的是天河,然后联想到“不甚宽广”,接着联想到“牛郎织女”,又联想到“骑着牛儿子来往”,最后联想到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上闲游。
师:四层联想。每次联想有什么依据?
生:从河联想到“不甚宽广”,从“不甚宽广”联想到隔着河的“牛郎织女”,从“牛郎织女”又联想到他们“骑着牛儿子来往”,然后从他们“骑着牛儿子来往”联想到“提着灯笼”在天街上“闲游”。
师:从天河的“不甚宽广”联想到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后面与前面有什么相关?
生:有个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师:哦。
生:还是请老师讲好,我们表达不够精练。
师:不过,我讲过以后,你们要用精练的文字出来。
生:好。
师:古代有个叫做牛郎的孤儿,在嫂子只给他九头牛却要领回十头牛而非常沮丧之际,得到高人指点,在伏牛山发现一头生病的老黄牛,即被打下凡的金牛星。牛郎悉心照料,将它带回家来。后来经过老牛指点,找到下凡的仙女沐浴游玩的地方。认识了织女,坠入爱河,并生有龙凤二胎。后被王母娘娘发现,织女被带回天界。老牛告诉牛郎,它死之后把皮做成鞋,即可腾云驾雾。牛郎因此飞上天界,即将与织女团聚,又被王母娘娘头上银簪所变的银河拦住去路。可天界喜鹊为之感动,化作鹊桥,二人得以团聚。王母娘娘有些动容,后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两人可在鹊桥相会。之后,每年七夕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扁担中,上天与织女团聚。
生:好。
师: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写到这个神话故事。下阕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生: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只要提到天河,就可以联想到两边的――
生:牛郎织女。
师。只要是牛郎,就可以联想到他过去放牛的事。现在就可能联想到他和织女――
生:骑着牛儿来往。
师:他们俩人“定然在天街闲游”是怎么联想出来的?
生:既然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既然王母允许他们定时相聚,也只(就)可以联想出他们在天街上闲逛。
生:天上的星星的形状与亮光,与他们提着的灯笼相似。
师:也不错。但主要是由“闲游”联想出来的。也就是说,层层相关的内容主要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或者说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诗人的“多层联想”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第三四段的几层联想。大家画一个线型图吧。
生:(一学生上黑板作业)1.天河→2.不甚宽广→3.牛郎织女→4.骑牛来往→5.闲游→6.提着灯笼
师:谁上来修改,把相关内容的补上去?
生:(一学生上黑板修改)1.天河(河有宽窄)→2.不甚宽广(银河阻隔)→3.牛郎织女(牛郎放牛)→4.骑牛来往(允许相会)→5.闲游(天街闲逛+星星)→6.提着灯笼
四、迁移
师:现在朗诵课文。一二组读“1”“3”“5”层联想,“2”“4”“5”“6”层联想,我读开始的实写。我们一齐感觉一下多层联想的效果。(朗读)“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生:(交替诵读三四段)
师:我们能不能用这种“多层联想”的方法口述一段景物?比如古代有个诗句叫“江上数峰清”,意思是平静的江水如同镜面一般,清晰地倒映出几座山峰。大家就以这诗句为题,先写后说。
生:(举手)老师,开头我不会。
师:哦,我忘了。开头是实写,然后是虚写,即一层层联想。比如“镜子一般的江水倒映着清晰的几座山峰……”。
生:(写作)
师: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哪位先来?
生:一如清晰的水墨画,有浓有淡,有干有湿。墨韵飘香,沁人心脾。
师:几层联想?
生:三层。
师:是否依据相关的特点?请上黑板边画线型图边作讲解。
生:倒映着清晰的几座山峰(平面可观)→1.水墨画(用墨汁作画)→2.有浓有淡,有干有湿(图画美感动人)→3.墨韵飘香,沁人心脾
师:讲得不错。从实写到虚写的联想。而且虚写的联想有三个层次。想请你们用这种“多层联想”的方法把课文改写一下。一二组改写一二段,三四组改写三四段。
生:(写作)
师:交流一下,推选代表代表小组比赛。
生:(交流)
师:开始比赛。
生:远远近近的街灯,犹如一条长龙一望无尽,似乎天上的银河落到地上,把整个世界映照得如同白昼。
师:不错。请上来边板书边讲解联想的层级,同时解说层级之间的相关性。
生:远远近近的街灯→1.长龙一望无尽(夜晚亮而长)→2.银河落到地上(闪亮)→3.世界映照得如同白昼。
五、小结
师:好。同诗作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诗作只有一层联想,“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师:如果我们把诗作第一段改为两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天上点着无数的街灯”,行不行?
生:也行,但“点着”就不需要了。
师:是的。总不如课文自然与合理。现在小结一下吧。我们主要学习了诗歌“多层联想”的写法。但也不要忘记一些与之相关的不离不弃的知识点啊。
(略)
【设计思考】
咋一看,本课是进行“多层联想”的写作训练,其实是一次“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综合性阅读教学活动。试想,不通过阅读理解怎能析出“多层联想”的写作知识呢?这与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法不一样,而是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发现写作知识。发现知识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巩固”知识,即第二步。如何“巩固”?不是重复记忆,也不是单纯讲解,而是运用知识阅读下文(三四段)。第三步是“迁移”知识,将“多层联想”的写作知识运用到作文实践中。最后,评价写作内容,尤其是与课文比较评价。为什么又回到课文?毕竟是阅读课。如此,以语文知识为重点教学目标引领全课,同时连带起一系列知识点(字词、神话故事),构成了一条轻重结合、主次相融的线索。这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追求:通过“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22、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五、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一)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讨论学习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再次全体朗读全诗,融入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读出韵味。
七.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预习三、四节诗内容
第二课时
一.集体朗读全诗,回忆旧课内容
二.讨论、学习第三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1、2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讨论、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七.拓展、迁移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你将会……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比较、罗列本诗与巴金的《繁星》之异同。
附: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联想想象(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福)


引文来源22、天上的街市教案集

《天上的街市》人教七上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
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想。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这首诗中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的。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力,就能拓展学生思维,使其知识迁移变异。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思维活跃这一共同点是普遍存在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驰骋想象。在朗读训练的同时,通过对个别字词的点拨,学生便会发现遣词造句的真谛所在,从而加深对思想内容和诗的意境的理解。达到了这些目标,学生的素质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你们一定有很深的印象吧?难道天上真的有天门,有宫殿,有玉皇吗?没有。那是作者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出来的,它表达作者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追求。(板书课题)。
二、读正文前的提示,要求学生:
1、理解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作品、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三、范读课文,要求学生:
1、用“/”划出节奏,用“、”标出重音。
2、指出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3、找两位同学把读读写写的字、词的注音与解释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四、跟录音齐读第一节,然后回答:
1、作者是怎样产生联想的?
[提示: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构成回环往复的互喻。]
2、诗人为什么会有此联想?
[明确:“远远”望去街灯隐隐约约,蒙蒙胧胧与对“星星”的视觉相似。]
3、街灯为何会明?
[明确:一个“点”字照应了前文,“闪”又巧妙回答了街灯为何能明。点灯必有点灯人,有人就世界,有世界就有生气。同时也表明后面几节想象中的街市、天河、牛郎织女均为人活动的场所和理想中的生活。一个“点”字心照不宣。其人物思想情趣、内心感受、理想追求就不言而喻了。]
五、指三生分别朗读(2—4)节:
1、诗人由街灯联系到天上的明星,天上到底怎样?作者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明确:诗人进一步地想象,用绝对肯定的语气回答:街市“定然”美丽;物品“定然”珍奇。表明诗人坚信人间理想的世界,必然会实现。]
2、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为什么?
[明确:诗人故事翻新,变悲剧为喜剧。借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3、“你看”“不信”在诗的结构和意境上起何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你看”揭开想象新的一页,“不信”照应“你看”表明不是现象,而是实实在在;在意境上增强亲切感和真实感。]
4、为何诗人修饰流星的量词不用“颗”而是“朵”?
[明确:“朵”一般用来修饰“花”一类的名词。诗人把“朵”移作他用,冲击人们的习惯思维,令人倍感新奇,以幻觉感受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灿烂,含蓄新奇。同时流星如花,读者仿佛嗅到了弥漫于星空的淡淡芳香,仿佛听到了他们的盈盈笑语。“朵”字创设的这种恬静欢愉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在理解的基础上按节奏和重点朗读,并互相评点,领会其意境。
七、全诗联想和想象的脉络:
明星——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理想的世界,自由的生活
诗人:街灯
八、李白在《静夜思》中由“明月”想到“故乡”;张俞在《蚕归》中由“罗绮者”想到“养蚕人”。你对天空有哪些遐想呢?
今年天旱七十天,山村的农民吃水十分困难。请一组的同学以此时农民的身份对天空进行想象。
今年烤烟收入低,牲猪卖不出去,天寒地冻,全家缺衣穿,请二组的同学,以这种情况下家庭妇女的身份对天空进行想象。
请三组的同学以现在的身份对天空进行想象。
请四组的同学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某公司经理的身份对天空进行想象。
每组找1-2名同学口头交流。。
九、朗诵竞赛
十、课外作文:我心中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