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科学技术;玄学;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赏析这些诗歌及其他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思想、文学、艺术,既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祖冲之与圆周率数值的计算;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建安文学;陶渊明及

其田园诗;王羲之的书法;石窟艺术宝库。

教学难点:反佛与灭佛;建安文学。

教学过程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刘徽:魏晋时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祖冲之

A.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B.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C.运用岁差原理,测出一回归年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数字只差50秒。

D.还以十万分之一的误差计算出了“交点月”的数字。

E.他发明的“千里船”,据说能日行百里。

2.农学:

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述了《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旱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

裴秀

A.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B.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郦道元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

合性地理著作。

B.《水经注》文笔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二、玄学的兴起

1.原因:一些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名为“清谈”。

2.时间:魏晋之际

3.特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为“三玄。”

4.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5.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

6.影响:给两汉以来僵化的儒学以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辩哲学的发展。

三、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WWw.jab88.CoM

服务的宗教。

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也是一位医学家。他写的《抱朴子》涉及许多化

学知识,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

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的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

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当时出现许多名僧,如法显等。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

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

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佛教盛行的危害

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

加重。

4.反佛与灭佛

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

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

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先后两次灭佛。

北周武帝利用灭佛增加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焚烧佛经、

捣毁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了一批杰出诗人。

2.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以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写出的诗赋,史称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

诗》等。

3.陶渊明与田园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一生中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

园诗。

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尤为著名。

4.山水诗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开始兴盛。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是山水文学的代表作。

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鲍照的代表作有《拟行路难》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5.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

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

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

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东晋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她师从钟繇,得其真传。王羲之曾随卫夫人学习

书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书法家。

因北魏碑志艺术最有代表性,人们习称这种书体“魏碑”。“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

法艺术的精品

2.绘画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3.石窟艺术宝库

魏晋以后,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4.音乐与舞蹈艺术

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的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也很流行。

舞蹈在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关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


课时教案总第19课时课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

教学目标(目的)识记魏晋南北朝科技、思想概况;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历史贡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北朝科技的主要成就。难点:佛教的传播与反佛。备注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在社会动荡与局部统一的大背景下,南北朝的文化成就别具地域与民族特色。教学过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1.数学:刘徽、祖冲之与圆周率。刘徽(魏晋)——计算圆周率方法“割圆术”。祖冲之(南朝)——精确推算圆周率;著《缀术》(领先近1000年)。祖冲之取得数学成就的条件(江南经济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祖冲之个人才华)。2.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问世反映什么现象(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民族融合加强)。3.地理学: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裴秀(西晋)——著《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图原则(杰出地图学家)。郦道元(北魏)——著《水经注》(地理名著与文学作品)。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数学上,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533年-53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第页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二.思想: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儒释道三教合一趋势)

(1)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成为统治工具(儒道结合)。

(2)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等级观念,建立神仙体系(佛道结合)。

2.佛教盛行与危害

(1)盛行原因:

①教义符合需要(人民摆脱苦难;统治者愚弄人民)。

②中外佛教交流(法显西行取经)。

(2)盛行危害:愚弄人民;浪费钱财;加重负担。

(3)反佛、灭佛:

①反佛:南朝齐梁间范缜《神灭论》。

②灭佛: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灭佛(“三武灭佛”外加唐朝唐武宗)。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原因:思想基础——欺骗性与诱惑力(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社会基础——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人民生活困苦;政治基础——统治者的推崇与提倡(梁武帝)。

(2)表现:僧尼增多,佛寺遍布;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佛教相关艺术的发展(石窟、建筑、绘画)。

(3)影响:

①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法显《佛国记》;促进艺术发展——如石窟(云冈、龙门)、绘画(佛像画)等;促进反佛斗争与唯物思想发展——范缜《神灭论》。

②消极:消磨斗志,使人安于现状;耗费财物,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来源——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朝武宗)。范缜(约450~约515)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葛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葛洪较早观察并治疗一些急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狂犬病、天花、恙虫病等。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还记载了雌黄(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二)文学、艺术


课时教案总第20课时课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二)文学、艺术教学目标(目的)识记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概况;分析文学艺术的时代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北朝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难点:分析南北朝文艺时代特点。备注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教学过程:

三.文学:承上启下的文学

1.特点:承上启下。

2.建安文学:建安诗人(代表、风格、代表作)。

建安文学(三曹、建安七子)——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富有生气。

建安七子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田园诗:东晋陶渊明(风格、代表作)。

田园诗(陶渊明)——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山水诗(谢灵运)——《登池上楼》。

4.南北朝民歌:南方缠绵婉转如《采桑度》;北方慷慨激昂如《敕勒歌》、《木兰辞》。四.艺术: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

(1)东汉末年成艺术(蔡邕)。

(2)曹魏时期变楷书(钟繇)

(3)东晋“二王”特有名(王羲之、王献之)。

(4)北朝“魏碑”是精品(“龙门二十品”)。

2.绘画:

(1)三国曹不兴是佛像画始祖。

(2)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

(1)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古印度艺术。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中原文化。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曾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其书法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女史箴图》的含义:“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第页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地位、原因和特点

地位: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对秦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隋唐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原因:①胡汉文化的冲突和融合。②北方的经济恢复和江南的经济开发。

特点:

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文化差异大(例如新乐府)。

②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齐民要术、音乐)。

③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崇佛与反佛)。

④佛教兴盛,艺术成就突出(石窟、绘画)。

⑤科技成果成就突出(圆周率、水经注、齐民要术)。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在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在文化上的反映

(1)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佛教盛行;

(2)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出现描写北方战乱的《木兰辞》和南方安定生活的《采桑度》;

(3)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经济恢复——出现总结生产经验《齐民要术》与反映思想感情的民歌《敕勒歌》。

(4)江南经济迅速开发,科技文化相应发展——出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

(5)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政治黑暗——出现陶渊明田园诗。(2004全国Ⅰ卷文综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C

A.《梦溪笔谈》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2005全国Ⅲ卷文综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

A.佛教教义B.法家思想C.墨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

(2005全国Ⅰ卷文综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

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2009年重庆文综14)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C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2009年四川文综1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D

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复习1


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进步主要成就;2、道教发展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地位;

3、佛教传播的原因;4、范缜《神灭论》的历史意义和灭佛的两个人物;

5、玄学形成的时间、思想特点、主要经典、政治主张和活动中心;

6、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和民歌的代表作;

7、书法艺术形成的时间及主要代表人物、成就;

8、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著名石窟。

魏晋刘微:运用理论提出计算的正确方法。

①精确算出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早于外国年。

②著《缀术》等书。

①北朝著,我国现存的农书。

②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西晋绘制出《》,提出地图的原则。

①北魏为《水经》作的注。

②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和,是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地理著作。

东晋:葛洪结合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服务的宗教。

萧梁:经典增多,吸取教义和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起道教的体系。

原因:宣扬、、,为百姓找到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的需要。

①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

②统治者广修,施舍钱财,浪费了。

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和,农民负担加重。

内容: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和是统一的,

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

意义: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展

北魏和北周从加强出发,先后两次灭佛。

特点:。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建安文学:含义:建安时期,以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的内容、风格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代表作:曹操《》、王粲《》、蔡文姬《》等。

陶渊明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风格。代表作《》、《》。

南方:,多描写爱情,如《》等。

北方:,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等。

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是著名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这是汉字书法的一大进步。

东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代表作《》、《》。

其子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

特点:往往带有色彩。

人物:三国: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擅长画。布局严谨,线条流畅。代表作《》和《》

石窟:山西大同石窟和河南洛阳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突出特点

下列材料摘自贾思勰《齐民要术》,读后回答问题。

《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丈人(即荷条丈人:指劳动人民)曰:“四体不敬,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传曰:“人生在勤,勤在不匮。”古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则以避锅。……夫财货之生,既艰难矣,用之又无节。……既饱而后轻食,既暖而后轻农,或由年谷丰穰,而忽于蓄积,或由布帛优赡,而轻于施与。穷窘之来,所以有浙。……今采捃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lhdi希海,醋与肉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其有五谷果瓜非中国所殖者。存其名目而已。种莳之时,盖之闻焉。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土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鄙意晓示农童,未敢问之有识,方提其耳。自事指斥,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阅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l)归纳贾思勰的经济思想。(不得照抄原句,须用自己的话归纳)

(2)说明其成书经过。

(3)评价贾思勰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佞怫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例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济民要术》,祁道元的《水经注》等。

(1)认为耕织是人民衣食之源,是社会文明安定的基础;主张勤、谨,反对懒惰;主张节俭与蓄积,反对浪费与奢侈;轻视商业,认为经商终不能致富。

(2)研究古代农业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实地考察农业生产情况,历时12年,写成该书。

(3)要思聪总结了北魏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社会进步稳定的基础,主张勤检、蓄积;这些思想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它忽视商业的重要性,是其历史时代的局限。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第21课、22课均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属姐妹篇。其中本课重点介绍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祖冲之是十分博学和深邃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其中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是他最主要的贡献。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使学生认识祖冲之利用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经过高位数字的极艰苦、繁琐的推算,终于取得光耀世界的先进成果。要充分利用发挥活动与探究1及“神奇的小棍”的作用。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事实,启发学生对祖冲之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及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视。

2.教师应认真解释本课标题。说明标题中的“承上启下”的内涵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3.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的总趋势,思考这一历史趋势与本阶段重要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内在联系。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做必要的阐释或补充,并投影结构图示。4.教师可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己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5.教师应重点讲解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圆周率是圆周与直径的比例,对测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孜孜探求其接近数值。中国古代的《周髀算经》说“周三径一”;西汉刘歆求得3.1547;东汉张衡求出3.16;曹魏刘徽求得3.14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刘徽创造的“割圆术”,把四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做出了不起的贡献。祖冲之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日本学者曾建议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学者。教师应以祖冲之的卓越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6.“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目,可先让学生回忆两件中国古代在农业、畜牧业方面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史实,说明中国自古有发达的农业。然后教师先简介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齐民要术》的内容及评价。教师可做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7.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齐民要术》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农学著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正文与小字进行回答。教师可适当补充些史实,如《齐民要术》引用过一百五六十种书,有些书现已失传,幸亏《齐民要术》保留了这些书的部分内容以及《齐民要术》对后世影响等。

8.学生阅读“郦道元和《水经注》”一目课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水经注》的性质、内容及文字特色?”为帮助学生理解本目课文,教师在讲述时应具体说明: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郦道元认为许多古代地理书籍的记载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文学家所重视。

9.如时间允许,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并填写魏晋南北朝重大科技成果简表。也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

三、学法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思考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与本课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在因果联系,使历史知识建立在科学系统之上。这一系统认识可概括为下述认识图式:

2.本课课文中介绍的古代科学家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治学和做人的品质,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中吸取宝贵精神财富,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

1.动动手:用小刀把方木头或铅笔削成圆柱体。想一想,怎样削最圆?然后判断下列示意图,哪一个圆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与这里的做法有何类似之处?

在木头或铅笔剖面先画个内切正多边形,然后用小刀削去边外木头。边数愈多,就愈接近圆形。这就是古人所用的割圆术。

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

祖冲之就是运用这种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

2.制表: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参考资料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刘徽,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曹魏末年,他撰成《九章算术注》9卷,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割圆术。《九章算术》说“周三径一”,即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刘徽认为这太不精确,指出“周三径一”不是圆周率,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刘徽发现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周长就无限逼近圆的周长,从而创立割圆术,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相继算出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直至正九十六边形的边长,求出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的结论。后来,他又计算出圆内接正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了更精确的圆周率,即圆周率为3.1416。刘徽运用了初步的极限概念,并提出了割圆术,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字文远。河北涿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西晋末年,祖家从北方南迁。他曾任刘宋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从事,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令;萧齐长水校尉,掌管禁卫军守卫京城。曾写过《安边论》,建议齐明帝“开屯田,广农殖”。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是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计算。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

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

祖冲之是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33岁时提出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纠正了当时通行的“元嘉历”的误差。他重造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和水碓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据《隋书·律历志》记载:“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朒,nu。朒数,不足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幂,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书,名为《缀术》,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

圆周率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各学术领域,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到圆周率。圆周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求圆周率精确的程度,标志着古代数学水平和科学水平所能达到的程度。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数值比外国要早一千年左右

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等,计算圆周率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冲之继承前人的成果,把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杰出数学家。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超过他的成果。但是,阿尔·卡西比祖冲之晚了近一千年。欧洲直到16世纪才由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重新算出这一数值,他们比祖冲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祖冲之收集和阅读了古代大量的天文、数学文献

在祖冲之以前,我国古代天文和数学方面的文献主要有:战国时期楚人甘德著《天文星占》八卷,魏人石申著《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叫《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夏小正》是战国时编成的一部历法书,基本上保存了夏历,即以冬至后二月为正月,比较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历法。《周髀算经》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前,《九章算术》西汉成书。《史记》中的天官书,记载了许多天文学现象。此外,秦朝有《颛顼历》,汉武帝时有《太初历》《三统历》,刘洪撰《乾象历》,张衡著《灵宪》。这些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文献,对祖冲之很有帮助。

圆周率数值的推算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圆周与直径的比例,大体为三比一。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圆周率数值的推算也日益准确。从西汉刘歆到齐梁祖冲之,不少人为推算圆周率数值做出过贡献。刘歆(?—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任中垒校尉,整理文艺群书,对经籍目录学做出了贡献。王莽建新政权,歆任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事件,事败自杀。通晓天文律历,著有三统历谱。刘徽,魏晋时数学家。魏景元四年前后,注九章算术十卷,撰九章重差图一卷,创造测望推算的方法。他的主要发明是用割圆木求圆周率,计算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为3.1416。何承天(370—447),南朝宋天文学家,东海郯人。元嘉时为著作佐郎,撰修宋书,未成而死。他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乾象历法疏漏不当,奏请改历,称元嘉历,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

贾思勰

贾思勰,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山东益都人。在北魏末年当过高阳(今山东淄博市西北)太守。他研究前人有关农业的著作,搜集民谣农谚,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在实际生产斗争中作了细心的观察和比较,写出了《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当时中国农业科学的总结,据此书我们得以知道当时农业科学的发达。该书所载,有现在还有用的,有可作为借鉴的。所以,这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包括农艺、园艺(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林木、畜牧(家禽、家畜的饲养)、养鱼和农产品制造(如酿造、食品加工)及其他农业、手工业等;其中,农艺和园艺占了重要篇幅。从西周以来,我国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在该书中都做了总结性的叙述。在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方面,《齐民要术》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记载了主要农作物粟、黍、稷的播种日期,介绍了怎样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该书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耕、锄等)也十分重视,提出要经常保持土壤中所含有的适量水分,增强土壤肥力,要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应当指出,该书中提出了绿肥轮作的方法。当时欧洲还广泛实行轮换休耕的耕作方法,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人在农业上才实行绿肥轮作制。在蔬菜栽培方面,认为应高度利用土地,生产上要粪大水勤。在果树种植方面,详细介绍了嫁接法。在家畜饲养方面,注意喂料和喂水。该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二十多种造酒的方法。该书引用有关著作156种,在我国农学史和世界农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郦道元(?—527),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为御史中尉,后任关右大使。雍州刺史萧宝寅反,被执遇害。性好学,注意地理学。搜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引用地方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写成了《水经注》一书。

《水经》

《水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汉朝桑钦著。书中记述我国137条河流水道,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

《水经注》

《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40卷。郦道元为《水经》作注而成。该书中水道增加到1250条,注文20倍于原书,引用书目多达四百多种,大大丰富了《水经》的内容。《水经注》系统描述了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水系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及水利开发。并以水道为纲,记载沿河所经地区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还有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等,几乎包括所有历史地理的内容。在辗转抄录流传中,《水经注》的经文与注文出现许多混淆与舛误。清朝乾嘉学者对《水经注》进行了大量的校勘工作,如全祖望著《全校水经注》,赵一清著《水经注释》,戴震校《水经注》。近代杨守敬、熊会贞又著《水经注疏》,注明郦注征引故实,详述郦注所叙水道的迁流,订正全、赵、戴诸家校释,是一部有关《水经注》的很好的参考书。

《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译成白话为: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声音,那样哀婉,久久不绝。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就使人泪沾衣裳。

图画说明

古代骨算筹

这是1971年陕西千阳县出土的西汉骨质算筹,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算筹。算筹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当时除了骨质算筹外,还有木质、铁质、铜质等各种材料。人们计算时用算筹摆成横式、纵式两种。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依次类推,纵横相间,便能表示各种数字。如果遇到“零”则不摆算筹,让这位数字空着,图中右侧的算筹表示的数字是1976。算筹在我国古代使用了近二千年,逐渐被珠算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