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捞铁牛》相关知识

幼儿园知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捞铁牛》相关知识。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捞铁牛》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宋朝的出色工程家怀丙在指挥人们打捞铁牛前曾说过: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他所说的这后一个水宇,实际指的是水的浮力。

什么是水的浮力:凡曾在水中游泳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水对身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量,这就是水的浮力。任何物体浸入水中,都会受到水的一个向上的浮力作用。这个浮力有多大?它等于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大铁牛掉入河水中,同样也会受到河水的浮力作用。这个浮力的大小恰巧与大铁牛自身体积相同的水的重量相等(当铁牛完全浸入水中时,它所排开水的多少就是它本身在水中所占据的空间量)。铁牛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可却沉入了河底,这是因为它本身的重量大于它所受到的河水的浮力,浮力已经托不住它的重量。JaB88.com

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打捞上来的呢?

他首先用了两只大木船,把船舱里装满了泥沙。这样做就增加了木船的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两只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用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一体了。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水手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扩展阅读

《捞铁牛》课文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个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北师大版第六册课文]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别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们使劲划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

和尚用同样的办法把一只一只大铁牛都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名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7、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④将铁牛拖回岸。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六、朗读课文。

《捞铁牛》教学实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捞铁牛》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师:昨天,教师让你们预习了17课,哪位小朋友把生字读一下。

出示生字:宋拴陷沦尚潜舱绳绑铲拖

指名读生字

师:有一个字他读得很准,铲,但有一个字没读准,是潜,(跟老师范读)

师:课文里说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中那潜是什么意思?

生:游到水里去。

师:陷字怎么记?

生:先记左耳旁,再记刀字旁,最后

师:你说得很准确。这个字跟蹈字有什么区别?

生:偏旁不同。

生:右边上面也不同。

师:把本子打开,把这两个字写一遍。

(生写生字)

师:同学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给大家在个故事好吗?

(出示课件,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课文事情的起因)

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河底的铁牛?

生:用起重机。

生:用直升飞机。

生:用专门抽淤泥的方法抽掉淤泥,再捞上来。

师:同学们所用的都是现代的工具,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铁牛捞起来,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7课,大声地读,划出喜欢和不懂的句子。

(生读课文,师画铁牛)

师: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

生:什么叫淤泥?

生:就是河底的烂泥。

生:是水把铁牛冲走了,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谁说的?

生:是怀丙和尚。

师:那怀丙和尚是个怎样的人?从试试可以看出什么?

生:他非常谦虚。

师:我们用谦虚而自信地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师:水真能把铁牛送回来吗?请大家欣赏动画,看这个动画是讲什么内容?

(动画演示,师讲解捞铁牛的过程)

生:这个动画是讲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生:主要讲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请小朋友默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划出表示准备先后的词语。(生读课文划词语)

师:有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生:先然后再又

师:从这些词,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谁能用上这些词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说一下。

(生练习说)(指名概括地说)

师:和尚做得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相信同学回去后能说得有条理。但对准备工作,你们有哪些问题?

生:为什么要在船上装满泥沙?

生:为什么要把两船拴得紧紧的?

生:为什么要用结实的木料搭架子?

生:为什么要用很粗的绳子?

生:为什么装泥沙而不装石头?

师:同学们的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生:因为铁牛很重,不用结实的木料会断的。

生:我能理解为什么用很坚固的绳子,不用的话,容易断。

生:装石头不容易铲,装泥沙方便。

生:我不同意,装石头比泥沙更方便。

师:因为黄河两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

师:读第四自然段能解决剩下的问题。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请小朋友读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用自己喜欢的记号划出来。(生边读课文边划)

生: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了。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级紧,铁牛上拔。

师:泥沙减少可以说成是沙减(师板书),那按老师的说法,接下来应该是怎样写?

(生回答师板书:船浮绳绷牛拔)

师:请小朋友用为因为所以来说说事物的变化。

生: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向上浮。

生:因为船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

生: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牛拔。

(欣赏动画)

师: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

师:那么刚才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装沙,能解决了呢?

(生答略)

师:围绕打捞的过程,提出疑问,合作学习。

(生小组讨论)

生: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边。

师:不仅借助水的浮力拔牛,还借助水的浮力划牛,拖牛。我们再读读怀丙和尚说的那句了不起的话

(生齐读)

师:未来的小怀丙就在你们中间,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学科学,用科学。

作业:

1、思考,如果你在那个时代,还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法打捞铁牛?

2、收集有关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

《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捞铁牛》教学札记


参加工作十余年了,十年中,亲历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潮起潮落,从最初的随波逐流到其后的顶风迎浪去弄潮,我一直在探寻语文教学的真谛。十年中我曾三次执教《捞铁牛》一课,而三次捞铁牛竟见证了十年教改的风风雨雨,浓缩了十年教改的尴尬苦涩与万般风情。现将三次执教《捞铁牛》的经历整理出来与人共享。

第一次捞铁牛是在1995年,我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参加高平市教学能手的评选。当时正在推行目标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考试出题则是针对课文内容出一些支离破碎的选择题。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定位在知识点的捕捉和训练任务的完成上。

备课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将其设计成各种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课堂就是以我和学生的的一问一答串联在一起的,一节课下来,文中生字生词的识记、捞铁牛的四个步骤,叙述顺序、中心思想等学生都牢牢掌握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不纯粹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不纯粹就是盛知识的容器吗?)当时所有听课老师,都是以教参为圣旨,以指导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课训练点为荣,最后评价是以本为本,训练扎实有效。

2001年,我调入高平市实验小学,第二年代表学校参加高平市首届课题研究大赛,鬼使神差,我又选择了《捞铁牛》参赛。那时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那时各种教育杂志的关键词是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学生初读课文后质疑,师生梳理问题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然后围绕重点问题点拨、自悟、解决疑难。一句话,就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孩子们大胆提问,我则因问而导,组织孩子们小组讨论、动手实验、并随机板书,出示多媒体课件,最后应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更好的打捞办法。最后,评委的评价是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自主,课堂气氛热烈,那节课获得了一等奖。讲完课下来,我的感受是:一个好教师要具备很高的驾御课堂的能力,而自己在这方面仍有很大欠缺,仍需努力学习。

第三次捞铁牛是在2004年四月,我代表高平市参加晋城地区小语团体赛讲。当时,关于新课标的讨论已在全国开展了一年了,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句话,语文课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赛讲目的之一就是展示各地区实施新课标的成果。

时隔两年,再来看《捞铁牛》,我感到既亲切又陌生,教材一字未变,而我的备课思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次又该如何捞铁牛?晋城市教研室王惠老师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新课标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既不是对教材的线性梳理,也不是每堂课零打碎敲的训练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整体推进。我何不活化教材,设计一节语文综合活动课,将书本的语言世界与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打通,实现语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巧妙整合!

课前,我指导预习,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增长知识面。再钻研教材,确定探究点,精心设计以招聘会的形式贯穿整节课。

课堂上,首先创设故事情境,创编招聘广告:宋朝时候,黄河发大水,冲走了栓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水退后,要重修浮桥,欲请能人帮助打捞大铁牛。孩子们,帮助河中府写一则招聘广告怎么样?孩子们纷纷动手,巧拟广告;然后筹备招聘会:学生自由组合,有充当主考官设计问题的,有充当怀丙设计打捞方案的,根据各自角色围绕教材积极准备,忙得有条不紊;招聘会开始:怀丙们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阐述打捞方案并将对模拟的打捞现场进行解说,主考官则品头论足,针锋相对提出质疑,要求怀丙解答;解答完毕还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旁听席上的观众提出,可否再备两艘大船轮流打捞,并用石头代替沙子制造浮力,既提高了打捞速度又可做到环保?更有聪明的学生提出用一桶桶的清水来代替满船沙子制造浮力。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有哪些打捞方法?现代怀丙自有高招孩子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整节课充满了活力,作为教师的我也从中长了不少知识,我被孩子们折服了。下课铃声并没有使这节课结束,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浮力知识?,孩子们又带着浓厚的兴趣向更广阔的生活去寻找答案。

三次执教《捞铁牛》,教法与学法一直在变,我意识到,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中国语文教学变革的阵痛,每一次变化都使我们更接近语文教学的内涵,也许几年后再来看第三次课,会象前两次那样令人感到幼稚,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不会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会在一次次实践中,努力追求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成熟。

《捞铁牛》片断赏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捞铁牛》片断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

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况满意吗?

生:不满意。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满意。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

师:要把和尚做的准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生:这一小节共有4句话。第一句讲和尚请人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

师:不错。如果能简洁明了些就更好。老师教同学们一个概括句意的方法,就是抓关键字词。这一句可以概括为:潜水摸牛(板书)。请同学们读第二句,把关键的字词画出来。

生:大船装沙。

生:备船装沙。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概括3、4两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为跨船搭架。

生:我觉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为粗绳拴牛。

生:潜水拴牛。

师:现在我们把每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所做的准备工作都弄明白了,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的。

生:课文用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词把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

师:现在请同桌间互相把和尚所作的准备工作有序地说一说,待会儿,请两位同学说。

(学生练说,再请原先试说的那两位学生说,学生评价)

师:两位同学比起先说得清楚多了,也有条理多了。不过,还可以说得更具体、更准确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表现出和尚对准备工作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和尚用了很大的船、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从这儿可看出和尚考虑得很周到。

生:还有紧紧、牢牢两个词也可以看出他想得很周到。

师:是呀!作者用心良苦的这些词语可不能轻易丢掉的。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待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

(学生练说)

[反思]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注重综合,追求合力与共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必须相机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情感熏陶,尽可能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彼此融合。《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读中练笔。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是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这个片断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有序地说;特别注重自读、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又一重要体现。

《捞铁牛》练习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捞铁牛》练习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捞铁牛》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而出色则如红线串珠贯穿于全文。课文以让我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为纲,以准备工作和捞铁牛为目,教学时,可紧扣出色,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

一、填写表格知出色

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填表。

怎样

什么

1

很大的

木船

2

3

4

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填表。找出怀丙准备工作中准备了怎样的什么,再抓住怎样的内容,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体会大船装满沙船吃水深,加大浮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粗绳拴牛保证牢固,来领会怀丙以科学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二、前后联系明出色

学生读第4自然段镇空。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船身慢慢地(),拴住铁牛的绳子(),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

2.从填的这些词了解到了什么。

3.齐读这段话,理解带点词之间的关系。

4.用因为所以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说。

①因为船的泥沙铲到河里,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②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③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向上拔。

通过词、句前后联系,既理解了拔牛过程,又明白沙和船、船和绳子、绳子和铁牛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了水的浮力这一道理,明白怀丙聪明能干,才智超人。

三、小组讨论悟出色

学习第5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讨论。

1.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

2.说说和尚为什么用拖的办法把铁牛送上岸

让学生自结小组,自解问题,再讨论交流。领会不急说明怀丙胸有成竹,了解铁牛之重,船负不了,水手捞不上的具体困难。用拖的办法,说明怀丙充分利用水的浮力(铁牛和船的浮力),靠水手齐心合力,容易把铁牛送到岸边。从而体现他考虑全面,量力而行。

四、图文并茂说出色

利用板书说捞牛过程,指导学生围绕出色线索,理清思路:准备捞牛-

拔牛-

拖牛。利用板画说叫水送回来这句话含义,边说边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铁牛怎样靠浮力拔起牛,进一步体会怀丙出色。

捞铁牛 教案教学设计



15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宋朝、拴住、淤泥、和尚、船舱、并排、子、越绷越紧、怀丙、工程”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动词理解词句,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3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4.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
思想教育:激发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在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来捞铁牛的。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己初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词语。
五、给课文分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各自然段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讨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让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意思?思考好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得:
第1、2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是捞铁牛的原因;第3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四至第
6自然段讲和尚怎样捞出一只只铁牛,也就是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第7自然段点明和尚的名字叫怀丙,是宋代出
色的工程家。
从以上讨论中可把课文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自然段);
第三段(第4、5、6自然段);
4.让学生统看课文全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此时学生不难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六)自由读全文。作为巩固练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指两名同学读正文前预习的那一部分,一名同学读第一句:
“打捞沉到河底的船只或重物,现在做起来并不太困难,可是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宋代,就有人能把沉到河底的
铁牛捞上来,多么了不起!”另一名同学接读第二句:“他是谁,是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的呢?”老师进一步激发
兴趣:“读读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讲读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第1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同时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宋朝时候)及地点(河
中府城外)。第二句讲铁牛被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从“冲断”了浮桥,“冲走”了铁牛还可以知道黄河发大水来
势凶猛。
2.通过句子比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电脑显示句子: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1)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淤泥里。
(2)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淤泥里。
引导学生讨论后认识到:第(2)句的“是拴住浮桥用的”这组短语说明了铁牛的用处,同时为下文捞铁牛的原因
埋下伏笔。
3.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个意思?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这段共有3个意思。第一是讲捞铁牛的原因;第二讲捞铁牛的困难;第三是讲一个和
尚表示他能把铁牛捞上来。
4.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捞铁牛的原因。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重修浮桥,就需要铁牛拴住浮桥。而现在铁牛被大水冲走了,只有把铁牛捞回来,才能把
浮桥拴住,才能确保浮桥修好。
5.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捞铁牛有什么困难?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1)铁牛很笨重,每只有好几吨重。
(2)陷在河里淤泥里,拔起来费劲。
(3)铁牛埋在水下,看不清具体情况,捞起来更困难。
6.指名读课文第二句“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教师可问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悟出:这是从反面强调捞铁牛困难大。指导朗读这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7.课文还有什么地方也说明捞铁牛困难大?
“议论纷纷”。理解“议论纷纷”的含义;许多人小声地说个人的看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8.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用笔把和尚的话划下来,读和尚的话,然后说说你对和尚的话有什么想法?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和尚的话中可以看出和尚有信心,并且说话留有余地,而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教师要在学生理解了和尚说的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尚的话。要读出成竹在胸的语气。
9.指名朗读第一段,老师小结并过渡到第二段。
和尚想的是什么办法呢?他又做了哪些准备呢?我们学习第二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捞铁牛前,和尚指挥大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做了这样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水牛沉在哪儿;(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架子;(4)下水用绳子把铁牛拴住。
2.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这四项准备工作,前一项是完成后一项的基础,后一项是在前一项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一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即先做的工作先说,后做的工作后说,一句紧接一句,顺序不能颠倒。
3.逐句理解和尚为什么要做这四项准备?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
“熟悉水性”是指善于游泳;“摸”是探明、弄清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和尚首先做调查,摸清铁牛沉在河底的具体位置,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这是科学的态度。
(2)填空,体会填入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入“两只”“很大”“满”这些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由于铁牛很“笨重”所以要“很大”的船,一只大船不够,必须需要“两只”才拉得出铁牛,船上装少量的沙子不行,必须装“满”力量才够用。
(3)指名读最后两句,看看哪些词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拴得紧紧的”“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对付笨重的铁牛。
(4)对于和尚的这些准备工作你有什么看法”?
在学生理解了和尚的四项准备工作后讨论回答,这些准备活动都说明和尚针对铁牛笨重这一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
4.指导朗读第二段。重点词语加重语气。
四、讲读第三段,弄清和尚怎样捞出一只只铁牛。
1.小组学习,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首先请小组中一名同学读课文,也可请3名同学一人读一自然段,然后讨论:和尚把铁牛从河里捞出来,做了哪几步工作?最后请一组做汇报。和尚从河里捞出铁牛做了三步工作:第一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靠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第二步,水手们划桨,把铁牛拖到岸边,然后一齐把铁牛拖上岸。第三步,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余的铁牛一只只拖上岸。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3,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打出投影:
读下面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语,并想想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通过朗读,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的作用是船上的泥沙逐渐“减少”,水的浮力把船往上托,船身就慢慢地“向上浮”。这样,原先拴住架子和铁牛的绳子就会越绷越紧,把陷进淤泥里的铁牛不断地往上拽,铁牛就从淤泥里一点一点地“向上拔”。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一关联词语,把前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
例如:因为和尚和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了,所以船里的泥沙减少了。
因为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了,所以船身慢慢地向上浮。
因为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所以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
因为拴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也可以把前边的结果作为后边的原因。如:因为和尚和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了,船上的泥沙减少了,所以船身慢慢地向上浮等等。教师教学生要灵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实验演示。
在学生理解了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再用实验演示过程,以此突破学生对于浮力不太理解的这个难点。
实验时,老师演示过程,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说明。如能让学生自己演示过程,自己说明更好。
4.指导朗读。
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后,和尚又指挥大家怎样做?他为什么这样做?自由读第5自然段,两人一组商量讨论交换意见。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铁牛拖上岸。①是继续利用水的浮力,让铁牛在水里,水手们使劲划船,拖着它在水里走。②铁牛太笨重了,船上的水手是有限的,即使铁牛在水里受到了水的浮力,水手们还要使劲划船呢,而到了岸边,人就多了,“许多”人一齐用力就可以把铁牛拖上岸。可见怀丙和尚不仅有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原理,而且处处想得都如此细致、周到,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呀!
6.其他的铁牛是怎样捞上岸的?“这样的办法”是什么办法?课文为什么不再写一遍这种办法?
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捞一只铁牛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捞其余七只铁牛的过程只用“同样的办法”一笔带过。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避免了重复啰嗦。
7.铁牛都捞上来了,现在谁能说说当初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句。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河里捞上来。
(三)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思考: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那位和尚叫怀丙,是当时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2.联系课文说说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1)在众人议论纷纷,找不出办法时,他提出“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显示了他超群出众的才能。
(2)准备工作严谨周密,显示他工程技术水平高。
(3)打捞铁牛的实际效果好,八只铁牛都用他提出的办法拖了回来。
这充分表现了怀丙的聪明智慧。
(四)学习给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1.按课文分好的四段,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相应的段意。序号填在括号里。
(1)拴浮桥的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上来。
(2)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3)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一只只铁牛。
(4)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
让学生想一想各段段意为什么这样概括。
老师小结:归纳段意要抓要点,既不能啰嗦,也不能遗漏主要意思。
(六)全文小结。
【板书设计】
15捞铁牛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拴船搭架
拴牛绑架杰出
铲沙拔牛
打捞过程划船托牛
同法捞牛

课后小记:
资料提供者:

《捞铁牛》教学设计之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提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 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并船搭架

两头拴牢

打捞铁牛 铲沙 划桨 拖上岸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

1教学要求: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安排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依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考虑练习2。

2、讨论考虑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沛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誊写3遍。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十七课 捞铁牛教案


第十七课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步骤、过程。
教学重、难点:目标1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捞铁牛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对课题质疑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余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完评点。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介绍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生字的字型记忆、书写
3.理解词义:陷、潜、绷、淤泥、笨重、出色、浮桥
4.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要捞铁牛?课文什么地方说明了原因?
2.学习1、2自然段,分析捞铁牛的原因
(1)大水冲走铁牛
(2)笨重的铁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桥需要铁牛
3有感情地朗读怀丙和尚说的话(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这样读的原因。
4.学生质疑:什么叫“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怀丙和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课后的阅读说说
2.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了解怀丙和尚如何捞铁牛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准备捞铁牛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步?用竖线将它们划分开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怀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
4.试着给每一步的准备工作加小标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准备工作的不同层次,抓住重点词语。
6.试着复述“准备工作”
三、学习第三部分:捞铁牛
1.根据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三部分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捞铁牛的几个步骤
(2)给捞铁牛的步骤加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
四、课文小结
1.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捞起铁牛?原因有哪些?
2.这说明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解答。
3.再读课文开头怀丙的话,谈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玻璃缸和水、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演示

1、导语激趣。(略)

2、操作:将玻璃盆装入大半盆水,盆内盛着有石子的一个圆口瓶,瓶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有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教师将圆瓶内石块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盆底铁块不断上升)

3、让学生指出此实验的操作与捞铁牛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利用水的浮力将水底物体托起)

4、让学生指出操作器具各相当于捞铁牛时的哪些物体?

通过上面的演示,学生初步掌握了捞铁牛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文

1、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捞铁牛之前和尚指挥大家做了哪四项工作?读有关句子。(师板书:找牛;装沙:搭架;拴牛)

(2)四件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课文在叙述时是怎样把这四件事有顺序地告诉我们的呢?(先然后再又)

3、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

(1)分自然段读课文。问:和尚是怎样把牛捞起来的?他做了哪几步工作?

(2)揭示以下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不达意语,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A、齐读句子,思考: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B、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前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

(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后,和尚指挥大家怎么做呢?齐读第五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4)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谁能说说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由学生独立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4、课件展示捞铁牛的过程。

5、讲读课文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语。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已的话说说捞铁牛的原因。谁能说说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和尚对这件事怎么看?你对和尚说的这句话有些什么想法?

通过上面课文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是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

6、讲读课文第四段(第七自然段)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问:这段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你从哪些地方觉得怀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悟道

通过学习,不仅激发学生敬慕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和渊博知识,,而且还要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有科学的积极性。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怀丙和尚将八只大铁牛捞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捞铁牛利用了水的哪一有利因素?

3、学习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观察自然课中的一次小实验,按照先然后再又这样的顺序练习写一段短文,注意写清实验的过程。

3、回忆自已亲自做过的一次小制作活动,注意想想制作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制作后自已有哪些收获,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冲走

找牛

准备捞牛

装沙

铁牛

搭架

拴牛

出色的工程家

捞牛经过

铲沙拔牛

划浆拖牛

送回

捞铁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捞铁牛》相关知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幼儿园知识教案”专题。